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感染、脱水、脑细胞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的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2%,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治疗后的GC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临床多发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颅脑损伤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有很大的提升。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后病情存活转归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有重型颅脑外伤。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11~73岁,平均年龄为52.8岁,其中21例患者是脑挫裂伤,23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患者为颅脑骨折,治疗组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13~71岁,平均年龄为53.3岁,其中19例患者是脑挫裂伤,24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为颅脑骨折。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颅脑外伤类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脱水、脑细胞营养等对症缓解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的高压氧治疗。将大型高压氧舱的压力设置调节为0.2MPa,结合面罩吸氧对患者进行医用氧气的输入,氧压稳定后进行吸氧,其时间控制在20min,间隔10min后再次吸氧20min,这样循环三次进行吸氧治疗,患者持续治疗三十天,每十天间隔休息五天[2]。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同时还要实施相应的护理,首先要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护理,根据其病情进行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控,让患者进行咽鼓管开张,降低耳膜压伤的可能性。对于昏迷的病人则要对患者的吞咽动作进行刺激,同时对患者进行氧疗的加压配合治疗,提升患者的耐受度[3]。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导管是够连接正常,同时在对气囊内气压也要保持稳定,对于呼吸通畅的患者则要让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进而避免氧疗过程中出现呕吐所致的误吸病症。在治疗过程中也要监测患者的病症,对于昏迷、失语的患者也要做好相应的动作监护,避免出现拔管类事件。时刻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以及恶心等病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GCS评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其临床病症以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将其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愈为患者的神智完全清楚,临床病症也基本消失,无响应的后遗症,其日常生活能力完全能够自理;显效则为患者的神志清楚,临床病症有显著的改善,其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是动作较为缓慢;有效则为患者的临床病症有部分改善,但是有后遗症,同时其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才可完成;无效则为患者的临床病症无任何改善,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的同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2%,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分布见表1,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1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2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分组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63 9 18 21 15 48(76.2)治疗组63 18 19 25 1 62(98.4)P值0.013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降颅压、消水肿、脑组织血供和氧供改善治疗,进行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同时改善脑水肿相关病症,进而促进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的觉醒反应和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其临床治疗的特征是起效快、安全性高,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在早期进行综合介入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5]。在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病症的不良反应。高压氧治疗嫩巩固快速的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对于病情严重的颅脑外伤患者能够迅速改善其病灶周围的氧供,同时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功能的损伤。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对症护理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2%,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因此,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治疗后的GC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泳,刘洁,李海东,杨丽丽,高亚利. 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外伤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05(26):411-414.

[2]喻胜男,何贵山,蔡曙洲,魏俊,杨珉,王汉平.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05(18):306-308.

[3]余锦刚,陈汉民,廖圣芳,管定国,王文鑫. 高压氧早期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疗效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1(22):3446-3447.

[4]杨忠旭,张建军,王东,杨卫山,周江波.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102例的疗效观察[A].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1:1.

[5]封林森,马建华,印佳,李晓兴. 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L-6及TNF-α的影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01(09):70-71.

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大骨瓣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手术前后GCS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第2、4、6天的颅内压数值。结果:手术前患者的平均GCS评分为(4.6±1.2)分,手术后患者的平均GCS评分为(12.61±0.9)分,手术前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0例患者的临床生存率为88%(44/50);术前及术后第2、4、6天的颅内压测定患者的颅内压分别为(35.3±5.1)mmHg、(23.0±2.9)mmHg、(18.9±3.2)mmHg、(15.6±4.3)mmHg;手术后发生脑脊液外漏2例(4.0%),颅内感染1例(2.0%),脑积水1例(2.0%),外伤性脑膨出1例(2.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颅内压可快速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视为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理想方法。 标签:重型颅脑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临床疗效;颅内压;并发症 重型颅脑外伤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的严重脑部创伤性疾病的总称,患者一般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损伤,严重者甚至瞳孔散大,呼吸紊乱,接近死亡[1]。由于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迅速升高、病情急,若治疗或减压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后遗症。故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要积极进行有效的手术减压。本研究以在我院进行开颅手术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拟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开颅手术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43.6±5.2)岁;50例患者中因交通意外致伤者15例,高空坠落致伤者16例,暴力致伤者8例,摔伤者6例,其他原因致伤者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0min~9h,平均(3.3±1.8)h;手术前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6±1.2)分,其中3~6分40例,7~8分10例;一侧瞳孔扩大21例,双侧瞳孔扩大29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证实为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其中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伴脑挫伤18例,伴脑干损伤及脑水肿10例。排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先给予等渗盐水、止血、全血等急救措施,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跳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甘露醇减低颅内高压。通过胸片和腹部B超检查患者腹部有无致命性损伤。所有患者急诊CT,全麻后进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依据CT结果选择合适切口,迅速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主要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采取依达拉奉治疗的效 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研 究对象是我院接收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差异来 开展分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的患者划分为常规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划 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与NSE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 S-100β与NSE水平均要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 采取合适的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增强治疗预后效果。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依达拉奉;常规治疗 颅脑外伤的临床定义是患者头部直接或间接受到暴力作用,致使患者脑组织 受到严重损伤。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容易出现脑出血的情况,脑出血会致使患者丧 失脑组织功能,使得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异常、事物模糊、意识障碍、肌力下降 等不良症状,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本次研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展 依达拉奉治疗,详细研究信息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 收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差异来开展分组,患者 能够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各具有44例患者。研究组男、女病例数为23例、21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2-7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5.29±2.16)岁。常 规组男、女病例数为24例、20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3-72岁之间,年龄平 均值为(46.19±2.2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临床中仅进行常规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包含有脱水、止血与消 炎等,如果患者存在有急性颅内血肿,则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手 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临床中进行常规与依达拉奉治疗,常规治疗措施与常规组 相同,依达拉奉(生产企业: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的治疗方法为:将30mg依达拉奉与100ml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 滴注,然后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与50ml血必净进行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在临 床中都需要进行12d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3d后的血清S-100β与NSE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取临床医学统计软件SPSS 24.0来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 量资料,t值作为检验值,p<0.05,代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血清S-100β水平,研究组为(1.93±0.54)ng/ml,常规组为(2.93±0.92)ng/ml,t=8.306,p=0.001。比较NSE水平,研究组为(21.54±2.65)ng/ml,常规 组为(26.67±3.09)ng/ml,t=9.121,p=0.001。研究组患者的血清S-100β与NSE 水平均要低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通常情况下是由创伤引起的,第一个可能原因是一个人自然的 摔伤,可以造成枕部着地,造成双额叶和颞叶的对冲性脑损伤[1]。第二个可能原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的临床分析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25T14:56:55.1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作者:吴自成 [导读] 黑龙江省明水县人民医院研究分析临床检验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221400 【摘要】目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2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为(13.25±0.63)分,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27例患者治疗后有6例恢复效果良好,有9例中度残疾,有7例重度残疾,有5例死亡病例。患者术后有4例出现脑积水,有2例脑脊液外漏。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大骨瓣开颅手术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临床中多存在脑震荡、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症状。本病多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神经功能缺损等等,本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死亡率、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目前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治疗,大骨瓣开颅手术是颅内压增高患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选择2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2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1.8±19.2)岁,男性16例,女性11例,患者平均病程为(2.4±0.9)h。交通意外伤19例,高空坠落伤5例,暴力击打伤3例。患者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4.87±1.26)分,双侧瞳孔放大者7例,单侧瞳孔放大者20例,有18例患者合并脑疝,有21例患者颅骨骨折,有11例患者存在硬膜下血肿表现,有8例患者存在颅内出血表现。 1.2一般方法 患者入院后与止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方式进行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予以降低颅内压,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而后准备手术。术前准备包括剃头、备血,患者仰卧位,吸入性全麻,予以气管插管,自患者颧弓上耳屏前1cm做切口,切口直至顶骨正中线,在患者正中线旁进行钻孔,若患者颅内压过高可先放血减压。游离骨瓣,暴露颞窝与蝶骨平台,清理积雪,将颞顶部硬膜剪开,暴露颞叶、额叶、颅中窝、颅前,清除坏死组织和淤血,根据患者受伤情况摘除或保留骨瓣,防止引流管。 1.3效果观察 对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调查,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同时调查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剂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为(1 3.25±0.63)分,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2患者治疗效果:27例患者治疗后有6例恢复效果良好,有9例中度残疾,有7例重度残疾,有5例死亡病例。患者术后有4例出现脑积水,有2例脑脊液外漏。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多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共同作用而来,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组织缺氧、缺血,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1]。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桥梁施工逐渐增多,人们受到创伤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导致患者死亡率越来越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最好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能够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并能缓解患者痛苦。 大骨瓣开颅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此种手术方式能够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治疗后不予以进行缝合,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脑脊液漏,引发不必要的并发症[2]。大骨瓣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颅内坏死组织,保留颅内生理解剖完整[3-5]。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在我院的调查中发现,患者采用大骨瓣颅开颅手术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为(13.25±0.63)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患者治疗后有6例恢复效果良好,有9例中度残疾,有7例重度残疾,有5例死亡病例,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说明大骨瓣开颅手术在本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总的来说,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但患者术后容易并发脑脊液漏,因此术后要着重对患者并发症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 杨明海,吕卿,王恩泉.7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的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01):44-45.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做详细记录。观察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病情而定。 1.意识状态 意识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临床上依据病人对刺激的反应分为嗜睡(能叫醒)、浅昏迷(不能叫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有反应)和深昏迷(压迫眶上神经无反应)3种。也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即对病人睁眼、言语和运动3方面的反应进行计分,用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8分以下为昏迷,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重。 2.瞳孔变化 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应15~30分钟观察一次,评估病人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 动态的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4.肢体活动 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以及瘫痪的程度等。 5.头痛、呕吐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若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二、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 1 . 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能正确回答问题. 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 3 . 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 反应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两院就诊的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患者治疗效果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法进行评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半年颅内压、GCS评分变化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42例患者进行6个月时间随访,术前GCS评分为(5.3±1.4)分,术后半年GCS评分为(10.5±2.9)分,患者术后半年GCS评分相对于术前有所升高(P<0.05)。本组42例患者中20例术后恢复良好,8例出现轻度残疾,6例出现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6例患者死亡。共有36例患者存活,存活率高达85.7%,死亡率为14.3%。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重型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疗效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意外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重型颅脑外伤是最为严重、凶险的一种意外损伤类型,患者常常会伴有颅内压升高、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患者很可能预后不良,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1]。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高达20%~50%左右,致残率甚至超过80%[2]。目前临床治疗该种疾病的关键在于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争取更多时间抢救患者生命[3]。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都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两种治疗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两院就诊的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两院就诊的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同时排除了病史不完整患者、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或者单纯硬膜外出血患者。42例患者中男17例,女25例;患者年龄(50.2±2.5)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者7例,因高处坠落受伤者13例,因交通意外伤者19例,其他3例。 1.2 方法 本次患者均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术中实施全身麻醉处理,皮瓣从颧弓根部上方及耳屏前方1 cm左右开始,顺着发际边缘在患者耳屏前缘转到耳廓后乳突上方,然后再以弧形方式转到顶骨正中线处,最后向前止于患者前额发际处。放开皮瓣,钻颅去骨瓣形成的骨瓣面积大概11 cm×16 cm左右,骨窗下缘应低至和颧弓同一水平,并且磨除蝶骨嵴。骨窗顶部应和中线矢状窦距离2~3 cm,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李恩有陈绍辉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立 宁黄焕森梁伟发(执笔人)韩如泉 目 录 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总结 颅脑外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约占全身创伤的20%,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增加,当今社会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神经放射介入治疗室、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麻醉医生参与了颅脑外伤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指南旨在指导麻醉医生对颅脑外伤患者做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避免

继发性神经损伤的发生,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1、定义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 2、分类 (1)原发性颅脑外伤:指机械撞击和加速减速挤压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立即造成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颅脑外伤:通常在原发性颅脑创作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操作。继发性损伤包括:①全身情况: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低血压;②形成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③持续的颅内高压症状。脑缺血和缺氧是导致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1、中枢系统①在原发性脑创伤的局灶性区域,脑血流(CBF)和脑代谢率(CMRO2)降低。随着颅内压(ICP)升高,颅内更多的组织出现低灌注和低代谢。②当ICP持续升高时,CBF的自主调节能力被削弱;同时合并的低血压将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③血脑屏障破

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15T11:50:09.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作者:何雄飞刘开礼 [导读] 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研究大骨班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实施大骨班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另外50例传统开颅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状态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颅内压无明显差异,手术后试验组颅内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生存状态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手术;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24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raniotomy with large bone craniotom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on June 2017 March 2015, which will 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large bone craniotomy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ther 50 cases of traditional craniotomy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 survival stat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fore operation. The mean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were less than 0.05. The survival st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compared to P < 0.05. Conclusion Craniotomy with large bone flap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Large bone flap craniotomy;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Clinical efficacy 重型颅脑外伤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导致的损伤,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在患者受伤后,其颅内组织会受到严重破坏,出现颅内血肿而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在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将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2]。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传统方式为骨瓣开颅减压术,但临床实践表明其效果欠佳,不能让患者的损伤得到有效改善。本院将以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手术及传统开颅减压手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中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6.28±8.75)岁,高空坠落致伤13例,交通事故致伤26例,重物砸伤11例。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6.34±8.69)岁,高空坠落致伤15例,交通事故致伤23例,重物砸伤12例。基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传统开颅手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后实施传统去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在患者颞额或颞顶开切口,将骨瓣去除6㎝×8㎝大小,将患者的颅内损伤组织清除后为患者常规放置引流管,采用扩大减张缝合处理硬脑膜后完成手术。 1.2.2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后实施手术,从耳部前1㎝向上至顶结节,再沿内上侧至顶骨中线旁2㎝作手术切口,之后向前平行开切口至发际前方。开5处颅骨钻孔,游离骨瓣并向前开颅骨窗直到额极,加你个蝶骨平台完全暴露,,并于颞底部增大范围进行去骨处理。取出骨瓣后的骨窗大小为15㎝×12㎝。多边放射切开硬膜并将颞极、颞叶底部和额叶前中部、底部暴露。对患者血肿和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对硬膜进行颞肌筋膜减张术处理,不保留骨瓣,常规放置引流管后采用人工脑膜完成修补减张缝合。两组术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抗炎治疗、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措施。 1.3 评价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对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行评估,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生存状态评估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标准,评分在5分时为生存状态良好,3~4分为残疾,2分为植物人状态,1分为死亡,其中生存状态良好表示患者能正常开展日常生活;残疾为患者存在精神和意识障碍,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植物人状态为患者昏迷且无明显复苏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前后颅内压比较 手术前颅内压无显著差异,手术后试验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数据P<0.05,见表1。

怎么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病人

怎么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病人 发表时间:2019-09-05T17:29:05.3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王芳[导读] 重症颅脑外伤是我国最常见的急诊外科,其死亡率在所有病中位居我国首位, (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0 )重症颅脑外伤是我国最常见的急诊外科,其死亡率在所有病中位居我国首位,与致残率不相上下,每年我国患重症颅脑外伤的病人有60万左右,其中有10万人因为治疗无效而死亡,可见其死亡率居高,因此,在医疗事业上广受关注,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病人也变得刻不容缓。为什么会患重症颅脑外伤,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交通事故,工业上工矿作业事故,高空坠落,跌倒,锐器或 钝器击打头部所导致的,严重者甚至可能因为颅内出血来不及救治而当场死亡,所以在病人受伤后立即拨打120,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并立即接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所谓颅脑外伤是指由于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重症颅脑伤也是头部受到重创,而受到重创的颅脑伤病人大多会出现原发性昏迷,并且昏迷时间越长的人脑损伤情况越严重,所以必须进行紧急治疗,在病情还没有恶化前,结合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重症颅脑伤有不同的种类,而不同种类的重症颅脑外伤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治疗方案也需要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而定。 按照总体而言,重症颅脑外伤可以分为开放性的和闭合性的,而头皮损伤和颅骨损伤属于开放性的重症颅脑外伤,头皮血肿和颅骨骨折属于闭合性的重症颅脑外伤。开放性的重症颅脑外伤在受伤后脑组织仍然可以通过颅骨和头皮的伤口与外界相通,而闭合性的重症颅脑外伤则不能与外界相通。如果颅内出现血肿,又可以分为慢性的,急性的和亚急性的。受伤后颅中会出现血肿,只是出现的时间不同,慢性重症颅脑外伤是在三周及三周以上会出现症状,亚急性是在三天以上三周以下这个时间段内显现出症状,急性的重症颅脑外伤是在三天之内出现症状,所以在接收到病人时判断他是哪一种并且根据病况进行治疗。同时在颅脑伤诊断过程中,了解其受伤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的脑损伤,一类是继发性的脑损伤。原发性的脑损伤即为脑挫裂伤,会出现软脑膜和大脑皮质的断裂以及破坏,经常伴有脑挫伤和脑裂伤一起出现。继发性的脑损伤是会改变颅内血肿和脑水肿的位置,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压迫其他重要的脑结构,时间过长会形成脑疝,进而危及生命健康,相对于颅内血肿来说,脑水肿更能加重病情,还会出现应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等情况,所以在发现病人有脑水肿现象出现时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所以说如何救治重症颅脑伤病人才是最重要的。首先是在发现有颅脑外伤病人时,应及时拨打120,等待医生的到来并进行急救,切记不可随意移动颅脑外伤病人,防止发生感染。其次是治疗,这需要通过精准的手术过程才能让病情稳定下来。最后是护理过程,这也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护士观察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从而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因为在手术过程中会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经常会采用冬眠疗法进行治疗,要正确判断病人是全麻未醒,还是冬眠状态,还是存在意识模糊情况,可以通过与病人进行对话交流,或者呼唤病人,或者通过病人的疼痛刺激来判断病人的清醒意识情况。还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判断病人的意识情况,如果观察到一侧的瞳孔对光的反应能力不断减弱,瞳孔散大,最后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这样显示出病人的昏迷程度还在不断加深,会出现急性脑外伤晚期,如果观察到双侧的瞳孔大小不断变化并且反复无常,脑干四周会出现贫血,水肿,损伤等现象。手术后要紧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每隔八小时测一次血压,脉搏。进行手术后的病人的体温会有所上升,但体温的温度一般会低于38℃,通过自身的条件能够恢复正常。如果体温不能恢复到正常,需要通过物理降温或者冬眠降温,还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拯救病人的生命。为了降低病人的大脑代谢,减少耗氧量,多采用镇静治疗法治疗。大脑对氧气的敏感度很高,需要及时为大脑补充氧气,这样还能降低颅内压。体位的摆放也是很重要的,需要将病人的头部抬高三十度,身体呈侧卧状态,如果体位不正,会造成颅内压升高,大脑缺氧等情况。在手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叮嘱食用止痛的药物,以便缓解病人因疼痛而造成颅内血压升高,还需要定期为病人进行气管内的痰清理,胸部的物理治疗,不断的翻身确保血压不会升高,还需要适当的饮用水分,利用利尿药物防止病人出现脱水现象。病人手术后的护理也是不能忽视的,也要家人的全方面的照顾,这样才能恢复健康。 ICU不仅有利于患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各项病情治理和手术后的紧密护理,也有助于护士可以及时了解和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也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同时优化了病人的护理措施,使得护理的重点能够突出出来,减少了护理时并发症的出现,方便实施消毒隔离得制度,也降低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由于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多,病变也是复杂多变的,常会与其他脏器疾病同时出现,因此,除了需要按照神经外科常规的护理外,还需要懂得其他科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护士的综合素质高,有较全面的知识和护理技能,这样在术后病人才能恢复到更好。

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一站式急救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一站式急救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30T14:10:00.6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2期作者:张警华 [导读] 探索分析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站式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站式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一站式急救护理,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护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9.5%(35/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进行一站式急救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救护有效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一站式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140-02 近年来,我国重症颅脑外伤发生率逐渐上升,这与我国的现代工业和交通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1]。重症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等临床特点,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就需要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急救护理。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站式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致伤原因主要包括工业事故、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锐气伤等,损伤类型主要为脑血肿、硬膜外、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吸血出血、脑挫裂伤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年龄(38.5±5.8)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39.0±6.0)岁。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即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检查,观察患者病情,并予以对症处理和护理[2]。对察组患者进行一站式急救护理,主要包括:第一、现场急救护理:包括伤情评估和简单的对症处理、为院内急救护理做准备。第二、院内急救护理:包括急诊救治配合、住院期间综合护理。 1.3 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急救护理效果。依据患者症状体征等将临床效果分为显效(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神志恢复、症状消失)、有效(神经功能损伤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无效(急救护理后未见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救护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9.5%(35/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是外科常见病症,致伤原因主要包括工业事故、交通事故等[3]。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会继发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血肿,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常规的急救模式的整个救治集中于院内急救,现场和治疗后的护理措施较为单薄,导致急救现场、院内配合度不高。因此,本次研究对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改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一站式急救护理。一站式急救护理就是在患者在急救现场到治愈出院整个治疗过程中,通过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治疗,并向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其关键在于:①医护人员跟随救护车到达现场时,及时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对其中致命伤急性紧急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进行降颅内压、止血等,此外,护士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安置尿管、骨折固定。针对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简单的现场急救,例如心肺复苏等。②医护人员将现场搜集的资料通过电话方式告知急诊科医师,从而让院内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手术室、病房以及相关检查的准备,有效的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为患者院内救治节省宝贵的时间。③急诊救治配合急诊医师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内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救现场提供的基础资料制定合理的急救方案,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确保患者手术能在伤后1h之内进行。此时需要由护士进行有效的配合,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维持气道畅通、吸氧处理等。④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生理、饮食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伤后并发症。 一站式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的将医院内的医疗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强大作用,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5]。在此基础上,综合现场搜集的资料与患者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和规范的术后护理,提高患者的急救护理效率。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护总有效率高达95.6%,对照组为79.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了应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急请神经外科、普外科会诊,予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未抽出液体,考虑病情危重,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0例诊治体会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0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2-05-23T14:59:47.1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刚马建军 [导读] 回顾性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救治经验。 陈刚马建军(湖北松滋中医院外科 434200)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救治经验。方法分析GCS3-8分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处理措施及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为40%,严重脑挫裂伤、脑肿胀和合并并发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有效降低颅内压和防止并发症为降低死亡率的三大主要措施;同时强调动态CT复查和去骨瓣减压术及高渗盐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迅速发展,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逐年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是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市自2002年7月-2010年7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50例,本文介绍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着重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关的处理措施。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以首诊GCS≤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为纳入标准,男121例,女29例,年龄5岁-8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20-30岁93例。交通事故伤95例,高处坠落伤30例,直接打击伤12例,其它伤13例,伤后6小时入院者127例,6小时后入院者23例。 2、CT表现 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93例,其中合并硬膜下血肿42例,硬膜外血肿22例,脑内血肿16例,多发性血肿13例。单纯脑挫裂伤14例,单纯性硬膜下血肿8例,弥漫性轴索性损伤9例,迟发脑内血肿15例。 3、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及颅内高压症状,GCS评分6-8分95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43例,双侧瞳孔散大15例。危重患者伴有呼吸、循环障碍等生命体征改变。 4、合并伤和主要并发症 合并骨折18例,合并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肺炎30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深静脉栓塞3例,高血糖性肺酮症酸中毒2例,合并血气胸4例,单纯气胸1例。 5、治疗 凡CT检查发现有颅内血肿及明显脑受压者,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血肿清除,挫伤脑组织清除,合并明显脑挫伤,脑水肿着去大骨瓣减压术,去大骨瓣减压术131例,单纯血肿清除术5例,2次以上手术12例。术后处理和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气管切开呼吸功能支持,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维护。脱水对于脑肿胀严重者,用甘露醇加速尿同时应用;对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加用高渗盐溶液,7.5%盐可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脏器的血流灌注同时又避免引起医源性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的防治;加用催醒活脑药物;早期高压氧治疗等。 二、讨论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常见疾患,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在30%-40%左右,提高救治水平始终是神经外科的工作重点,我们从经治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入手,在减少死亡率基础上提高救治成功率。我们认为减少死亡率应强调急救观念,重视常规救治手段,采取综合治疗。颅脑损伤具有伤情多变,迟发颅内血肿发生率高,我们应强调动态CT复查的重要性。 1、死亡原因分析 对死亡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严重脑挫裂伤和脑肿胀病人,多在入院3天内因自主呼吸停止而死亡,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于常见并发症逐渐减少,而一些少见并发症就凸显出来,肺栓塞、消化道出血、大面积脑梗死也成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随着深静脉置管的普及,对深静脉栓塞所致的肺栓塞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处理措施;应重视合并伤的诊断,单纯气胸或失血性休克处理不难,但合并腹腔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倍增,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本组死亡病例有数例是因诊断延误,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失血性休克,并都不表现出低血压,腹腔穿刺为有效诊断措施,但常常被忽略,因此对可疑者应常规腹腔穿刺。救治过程中的延误也是其死亡原因。 2、急救处理和早期诊断 在重型颅脑损伤所有处理原则上,时间是最重要的,急救应从急诊室开始,防治低血压和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道顺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止因呼吸道梗阻引起脑缺氧而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同时判明是否合并有失血性休克、气胸等危及生命的合并伤,须知遗漏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相当高。本组织急诊室遗漏2例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在术中发现血压不相称后,都因手术延迟死亡。抢救延误是除了脑损伤重外另一主要原因。临床事实表明,对于需要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施治的早晚,其预后相当悬殊,本组死于原发脑损伤的20例患者,伤后6小时辗转来院,至术前出现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者16例。 对所有颅脑损伤患者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以决定是否手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手术适应症可适当放宽,特别对于年轻患者,凡CT 检查发现颅内血肿及明显脑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者,均予及时手术治疗。术前予以降颅压药物争取手术时机。对于血肿表浅者,可先钻孔减压,而后再扩大骨瓣开颅或去骨瓣减压。对于拟非手术治疗的病例,也应随时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本组治疗过程中,因病情恶化,CT 复查见迟发性血肿者15例,及时调整手术治疗,挽救了患者生命。 3、手术减压解除脑受压 可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关键在于有效解除颅内高压,处理合并伤。对于有明显占位效应者,在去除病灶的基础上,去骨瓣减压术无疑是解除颅内高压状态的有效措施,合理的去骨瓣减压术应当满足如下几个条件:⑴必须确实去除占位病灶,包括血肿和严重挫伤的脑组织;⑵颅底骨折的减压、咬除蝶骨嵴。从侧方解除脑、特别是脑干受压;⑶静脉血管的保护,静脉血管的受压可能是顽固性颅内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术中直接损伤外,静脉血管的急性闭塞,特别是侧裂血管嵌顿于不够低的颅底骨,保证皮层主要静脉的脑膜敞

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分析报告

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分析报告 重型颅脑外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要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现将我科室一年来收治的几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住院号:患者于2010-12-25因跌伤头部意识不清40分钟入院。Gcs=10-11分。入院诊断:重型内开放性颅脑损伤、高血压三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立即在全麻下行右侧颞枕硬膜外血肿清除,双侧额颞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呼吸机辅助呼吸,升压药维持血压,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降温毯控制高热,肠内营养,气管切开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患者病情渐趋稳定,神志转清,于2011-04-25出院休养。 患者,,男,44岁,住院号:患者于2010-04-27因车祸一小时余收入院。Gcs=9-10 分,入院诊断:重型内开放性颅脑损伤予保守治疗十小时后患者烦躁加重,CT 示脑内血肿占位明显,有脑疝趋势,立即在全麻下行左侧额颞顶去骨瓣减压+颞叶血肿清除+气管切开术,术后予脱水、止血、保护脑功能、抗炎等综合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清醒,肢体活动自如,于2010-06-01出院。 患者,,男,40岁。住院号:患者于2011-01-17因头部外伤致头痛、呕吐两小时余入院,CT示:左侧颞顶枕硬膜外血肿伴颞叶脑挫裂伤,少许硬膜下出血。立即在全麻下行左颞硬膜下出血清除+左颞顶枕硬膜外血肿清除+颞肌下减压术,术后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抗炎、止血、营养神经等治疗,术后第三天,第五天各行腰穿一次,予释放血性脑脊液。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生活自理,无头痛头昏,于2011-02-19出院。 患者。,男,59岁。住院号:患者于2011-03-29因车祸致头部外伤昏迷两小时入院,GCS=4-5分,入院诊断:重型开放型颅脑损伤,立即在全麻下行左额颞去骨瓣减压+左颞硬膜外血肿清除+左额硬膜下血肿清除+左额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抗炎、止血、肠内营养、神经营养等综合治疗,患者神志转清,能下床活动,生活能自理。于2011-04-22出院。 患者,,男,44岁,住院号:患者于2011-03-27因高空坠落致头部、腰部疼痛两小时余入院,入院诊断:重型内开放型颅脑损伤、枕骨粉碎性骨折及中颅底骨折、枕部硬膜外血肿、腰部软组织挫伤、腰椎骨折。立即在全麻下行枕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横窦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予抗炎、支持、营养脑神经等治疗,患者恢复情况可,生活自理,头痛头昏较前明显好转。于2011-04-13出院休养。 2护理 2.1 术前准备患者急诊入院后,立即心电监护、吸氧,备皮、备血、急查生化、凝血等,清洁皮肤更换衣裤,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脉搏、呼吸。一旦确诊手术,直接进手术室,为抢救赢得时间。 2.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的变化,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及肌力情况。如患者意识由清楚转为模糊、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躁动,则提示颅内血肿形成,及时CT检查,确诊后立即手术。如患者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则提示颅内压增高,应给予脱水治疗。术后患者要观察头部敷料有无渗出。 2.3 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头部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留有足够的长度给病人翻身,防止受压、扭曲、滑脱,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引流袋的高度要适宜,一般与头部平齐,不能随意降低引流袋,避免脑组织移位引起颅内血肿。引流过多时在排除创腔出血后可适当挂高引流袋。每日倾倒引流液并计量,放引流液时要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形成气颅。 2.4 卧位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没有休克的情况下头部,头部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取半坐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取患侧卧位,以利于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去骨瓣减压术者避免骨窗处受压。 2.5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不清的患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者予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咳痰。吸痰时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