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纲要陈老师串讲讲义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陈老师串讲讲义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讲义

一、本课程的应试重点:

1、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要准确的记忆;

2、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的判断标准:(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

首先,要看这一事件是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的事件。

例如: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921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1922年7月中国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其次,要看一下这一事件是不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例如: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了。

对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一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

二、如何掌握上述两个方面的重点呢?

1、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进行记忆时,一定要把握住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线索,二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线索。

时间线索:

1840年中英 1919年五四 1949年10月 2007年10月之间的第一次鸦战争------ -爱国运动---------1日新中国的成立------中共十七大的

召开

按照这样的一个时间线索我们可以分三个部分来把握整个课程的十章内容。

第一部分:风云变换的八十年(与教材1---3章相对应)

第二部分: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与教材4---7章相对应)

第三部分:辉煌成绩的五十八年(教材8---10章相对应)

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线索:

第一部分:风云变换的八十年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1840年中英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后,西方列强如同洪水猛兽般席卷到我们国家来了。

在这个知识点中,首先大家要重点掌握西方列强对我国侵略的四个表现,即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其中要尤为关注军事

侵略,要掌握列强侵略我们的五次战争以及为结束这五次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五份不平等条约。

1840年中英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列强对我国侵略给我国所带来的四个影响。第一,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第二,改变了中国的阶级关系

第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四,改变了中华民族所肩负的历史任务

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在这个知识点中,涉及到了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考点了,另外也涉及到了对典型事件的评价的考点了。

1、典型事件: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典型人物:(清政府的爱国官兵)

3、对“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1)历史意义

(2)失败的原因

逻辑关系线索索引: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虽说最终以失败告终了,但中华民族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当时中国三个主要的阶级又开始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一番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典型事件:金田起义(开始的标志)、永安建制(势如破竹的标志)、定都天京(高潮的标志)、天京事变(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失守(失败的标志)

2、典型人物:永安封的五个王,《资政新篇》的提出者洪仁玕

3、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1)历史意义

(2)失败的原因

二、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洋务运动

1、典型事件:(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

2、典型历史人物:

(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和刘坤一

(2)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提出者:冯桂芬

3、对“洋务运动”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1)历史意义

(2)失败的原因

三、新兴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维新变法运动

1、典型事件:(1)向皇帝上书(2)著书立说(3)介绍外国的变法(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2、典型历史人物:

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对“维新变法运动”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1)历史意义

(2)失败的原因

逻辑关系线索索引:三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了,分析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其中清王朝的封建腐朽统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以孙中山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一场以推翻清王朝封建腐朽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一、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认识与评价

1、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认识(典型事件)

(1)广州起义

(2)保路运动

(3)武昌起义

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历史意义

(2)局限性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军阀展开的斗争

典型事件:(1)二次革命(2)护国战争(3)第一次护法运动(4)第二次护法运动

第二部分: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教材用了三节的篇幅叙述了六个具有开天辟地性质的大事变,分别是:

一、新文化运动

1、典型事件

(1)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片白话文:鲁迅的《狂人日记》

2、典型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3、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历史意义

(2)局限性

二、五四爱国运动

1、典型事件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历史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典型人物:(思想的传播者)

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典型事件:

(1)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党的诞生

(3)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

2、典型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

3、对“党的诞生”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历史意义

五、国共第一次合作

典型事件

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的召开

六、国民革命。

1、典型事件:五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国民革命兴起了。

2、对“国民革命”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1)历史意义

(2)失败的原因

逻辑关系线索索引:国民革命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党专制的军事独裁统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几乎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了。面对着这样一种状况,中间党派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于是中国共产党又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在这个知识点中,有关中间党派的问题是较为重要的一个考点。当时影响较大的中间党派有五个:

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

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任的中国青年党(又称醒狮派、国家主义派);

张俊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又称再造派)等。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在这个知识点中,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的具体体现(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1、实践层面:

武装斗争:(1)南昌起义(2)秋收起义(3)广州起义土地革命:

目的:团结农民,和农民建立统一战线。

手段:不同时期的手段不同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至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

时期

(1937年至

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至

1949年)

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全面确立

时期

(1949年至

1956年)

两部法律: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一条路线:(87页)减租减息(113

页)

一个指示:《五

四指示》

一部法:《中国

土地法大纲》

一条路线:

(131页)

一部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

地改革法》

(149页)

理论层面:毛泽东同志这一时期创作的四部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这个知识点中,重点掌握红军长征这个问题即可。

1、典型事件

(1)开始的标志

(2)遵义会议

(3)结束的标志

2、对“红军长征”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历史意义

逻辑关系线索索引: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自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于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这章知识点中,一是重点掌握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二是重点掌握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的表现;最后,会对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一、局部抗战

1、典型事件

(1)九一八事变

(2)卢沟桥事变

(3)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成立

(4)一二九运动

(5)瓦窑堡会议

(6)西安事变

2、典型人物: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

二、全面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表现

1、国民党方面:(由片面到消极)

典型人物:

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佟麟阁、赵登禹-----北平南苑战役

谢晋元------淞沪会战

张自忠------枣宜会战

2、共产党方面(中流砥柱)

典型事件:

(1)洛川会议---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2)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4)延安整风(三项内容)

(5)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三、会对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18页)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18页)

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19页)

逻辑关系线索索引:抗日战争胜利后,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中

国广大民众在翘首企盼着和平建国的美好愿景,但国民党为了其一党之私,背离全国人民的意志发动了内战,于是一场长达近三年之久的解放战争爆发。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解放战争)

在这章知识点中,重点掌握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战略进攻阶段和战略决战阶段上所发生的典型历史事件以及牵涉到的典型历史人物。

一、战略防御阶段

典型事件: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二、战略进攻阶段

典型事件:

1、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对国民党军队形成“品”字形阵势的围攻。

2、土改运动(前面已经强调了)

三、战略决战阶段

典型事件:

1、三大战役

2、渡江战役

典型人物:

三大战役的领导者们。

逻辑关系线索索引:解放战争结束后,旧政权被粉碎了,新政权

随后被创建。但是新生的人民政权最初从性质上看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所以新政权创建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部分:辉煌成绩的五十八年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全面确立

本章重点掌握两个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与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严峻挑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47页)

2、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严峻挑战(148页)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全面确立过程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国民经济的改造(重点)

1、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典型事件:三反五反运动

2、国民经济的改造(三大改造)

改造的对象改造的方法

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合作社

赎买

资本主义工

商业

逻辑关系线索索引:随着1956年底国民经济改造工作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全面确立了,接下来就是有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设问题了。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

经验,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在取得一系列成绩与成就的同时,也走了一段弯路。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着重掌握三个问题

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的二十年取得的成绩与成就。第二,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的二十年走过的弯路。

第三,能够对我们走这段弯路(所犯的错误)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第一个问题对应教材第一、三两节,后两个问题则对应教材第二节。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的二十年取得的成绩与成就。

1、成绩(第一节)

典型事件:

(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成就(第二节)

典型事件:

(1)两弹一星

(2)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的二十年走过的弯路(历年考题

中较少涉及)

1、大跃进

2、文化大革命

三、能够对我们走这段弯路(所犯的错误)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1、犯错的原因(189页)

2、对错误的科学分析(190页)

逻辑关系线索索引:随着1976年底“四人帮”集团被粉碎,十年文革结束。接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分三个方面来掌握,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重点掌握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所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以及会议提出的重要主张。

表一:1978-1989年

会议的名称会议的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根本上转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十一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

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从根本上否定了

“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

本结论,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

胜利完成。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届三中全会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理论,完整概括了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以及三步走战略。

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表二:1989-2002年

会议的名称会议的主要内容

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

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中共十四大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

共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

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

要内容;大会提出,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将十四大提出的目

标和原则具体化,成为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

题的决议》。强调以科学的理

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

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中共十五大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

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

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

对”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

建设。

表三:2002-2007年(重点)

会议的名称会议的主要内容

中共十六大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

作用,把“三个代表” 重要

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党章;大会明确

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发展观。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七大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

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

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利而奋斗。

最后预祝大家都能够在接下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的考试中顺利过关并取得好成绩,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