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

学案·第一节·日本

【高考考点】

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能力导航】

能识记日本的地理特征并能分析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

【自主导学】

知识点1日本概况

1.位置:经纬度位置:25°N~45°N,125°E~150°E;

海陆位置:东临A 、西临B ,隔G朝鲜海峡与相望。

2.范围:领土由C 、D本州、E 、F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自然地理特征

(1)海陆:海岸线曲折,多,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2)地形:以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3)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气候,南部为气候。

(4)资源:矿产资源贫乏,资源丰富。

4.人文地理特征

(1)工业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

②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 、c.阪神工业区、d. 、e.北九州工业区。

③工业部门:钢铁、、汽车、、纺织及电子工业等。

(2)农业

①种植业:单产高,采用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莱等仍需大量进口。

②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

知识点2日本工业分布形成原因及变化

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是:(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2.工业向南、北分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3.产业向国外转移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

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赖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

4.日本传统工业区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成因:①日本地域狭小,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②科技发达,具有较强的产品生产能力,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国际市场;③岛国,多优良海港,拥有廉价的海运条件(日本的工业原料主要从南部太平洋运来,产品也主要向南输出;多深水港口);④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并且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典例】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岛的中有“硅岛”之称的是D,

图中没有画出的属于日本领土的群岛是琉球群岛。

(2)日本的地形特点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

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农业精耕细作,单产高,多采用小

型农业机械。

(3)H处是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它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日

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饵料丰富,喜冷水和暖水的鱼类均

在此汇集,日本渔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日本可耕地有

限,人口多,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②日本是一个岛国,且日本人民历来有广泛的食鱼爱好,需求量大;③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水产养殖业也比较发达;④本水产品捕捞、加工技术水平高。(4)日本的传统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是①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到回际市场;②太平洋沿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工业原料、燃料的运进和工业产品的运出。

【巩固练习】

下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1~2。

1.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为( )。

A.径流量大,利于航运

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大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2.日本IT产业集中在甲岛,故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

是该岛( )。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高速公路发达④劳动力丰富

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岛国,回答3~5题。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4.下面对日本的正确叙述是( )。

①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土山,位于四国岛②日本最著名的海港是横滨和京都

③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降水较多④日本工业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日本和新加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和新加坡都利用了本国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B.两国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

C.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渔场

D.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位于板块边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丙地渔业资源丰富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沿岸径流输送营养物质

B.洋流对海底营养物质的扰动

C.温暖开阔的温带海域

D.强大的海水上升运动

读某地一月等温线和不同月份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示半岛一月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气温低,内陆气温高

B.沿海气温高,内陆气温低

C.北部温差大,南部温差小

D.北部等温线向南凸,南部与纬线平行

9.关于“梅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梅雨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B.东亚临海各国都受到梅雨影响

C.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梅雨影响

D.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即为梅雨天气

10.下列对东亚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各国受台风影响的时间相同

B.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属于反气旋

C.4到7月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7到10月相同

D.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气压带、风带有关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

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

站发生核泄漏。读图,完成11~12题。

11.本次地震的震中到东京的距离大约是( )。

A.220千米

B.370千米

C.440千米

D.660千米

12.日本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

B.北高南低,平原广阔

C.多高原,地形起伏小

D.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下面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4.下面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

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

D.降水总量大,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5~17题。

15.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16.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17.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2、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了解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概况。 重点难点精归纳 认识日本大化改新效法中国的原因及大化改新的性质和作用 1、原因 (1)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日本大批留学生从中国学成回国,对比两国国情,他们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产生了改革求新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 2、性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3、作用: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到发展;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巧助记 统一日本是大和, 外来借鉴仿隋唐。 孝德天皇来改革, 中央集权封建立。 之后土地兼并盛, 武士壮大集团兴, 幕府统治权力大, 天皇实际成摆设。 典型例题巧突破 考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例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新罗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答案:A 考点二大化改新

例2、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主要涉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把原来被贵族控制的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等,从而判断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 答案:B 考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例3、下列关于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方豪强的兴起带动武士的兴起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B.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C.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D.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主公 解析:本题考查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程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答案:C

日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本着以上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未来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一章的第一节《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日本 【课前】自主学习 1.日本位于 , 西北部,隔海相望国家有中国、朝鲜、韩国、 ;领土由① 、② 、③ 和④ 四 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B ,西临A ,内海是 C 。 2.⑴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称为“地震国”:原因(1)位于 板块和 板 块的交界处;(或者回答: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所以, 多火山、地震。 ⑵预防措施:①多使用 的建筑材料,以防震减灾;②全民防震演习。 3.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最高的山是 ,是活火山。最大的平原是 ;关东平原上有日本的首都 ;最大海港 。 4.⑴日本发展工业有利条件: ① ,多优良海港、海运便利; ② 资源丰富; ③较高的 。 ⑵不利条件: , 。 5.⑴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沿岸 和 沿岸。 ⑵日本主要工业区: ① 工业区 ② 工业区 ③ 工业区 ④ 工业区⑶主要的工业城市: A (首都)、 B (最大的海港)、北九州、神户、大阪、 C B A 朝鲜 海 峡④③ ②① ●● ●● ●名古屋 大阪神户北九州⑤ ④③② ①B A

名古屋等。 6.日本的经济特点是① 的经济 进口 加工 出口 7.日本的民族构成中, 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是 ;日本文化特点是 的文化特点;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艺术、科学等方面。 【课堂】速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日本地理位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B .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地国界线 C .日本的地理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业十分有利 D .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 2.下列有关日本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 C .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D .地震、火山少 3.读右图,东京位于( ) A .九州岛 B .本州岛 C .四国岛 D .北海道岛 4.某旅游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旅游团成员们提出了希望游览象征日 本的旅游胜地。这个旅游胜地是( ) A .乞力马扎罗山 B .富士山 C .乌拉尔山 D .金刚山 5.邻居张大爷的孙子在日本学习。一天,张大爷在与王林同学闲聊时问道:“我孙子说他的 学校位于日本最大的一个岛上,这个岛叫什么名字啊?”王林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 A .本州岛 B .四国岛 C .北海道岛 D .九州岛 6. 日本人喜欢泡温泉,泡温泉成为日本的一种生活时尚。 日本温泉多与日本( )分布有关 A .火山 B .平原 C .岛屿 D .山地、丘陵 7.读“日本地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融合的特色 原料和燃料(如② 等) 投资建厂的对象:④ ①

日本(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学案与教学设计一体化备课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 第一节日本(学习与测评) 2011. 3 【自主学习】 1.日本,亚洲唯一一个发达国家,经济特点如何? 2.日本的自然环境对其发展经济那些有利,那些无利?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学习】 一.日本自然环境 1.请你进一步思考“自主学习”两个问题。 2.从发展现代工业角度来看,日本国情①资源,②国内市场;日本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来发展本国经济? 3.请你填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①工业区,②工业区,③工业区, ④工业区,⑤工业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分布特点如何?为什么这样布局?(参考P23) 4.日本如此的工业布局对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用地、环境等)日本又是如何解决的? 5.请你完成P24活动3和活动4 三.日本的文化 对日本的文化你了解多少,你先写下,一会儿与大家分享! 日本文化具有的特点。 【自测与反馈】(共18分) 1. 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是( ) A.机械、电子产品 B.石油、汽车 C.棉花、玉米 D.煤炭、工艺品 2.某考察团到日本考察,顺便游览日本的名胜。考察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旅游团成员希望游览象征日本的旅游胜地,他们应该去 ( )A.泰山 B.黄山 C.富士山 D.金刚山 3.关于日本火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火山、地震是因日本处在板块交界处 B.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C.火山爆发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D.是地理学科研究基地 4.日本民居多用便于拆装的轻质材料修建,主要目的( ) A.防风御寒 B. 防震抗灾 C. 节约环保 D.防潮避暑 分析表格数据,完成5一6题。 5.日本的气候与相近纬度的大陆相比( )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少 B.冬季凉爽,夏季温暖,降水较少 C.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较多 D.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 6.这说明日本的气候是( ) A.深受大陆影响的季风气候 B.深受海洋影响的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7.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工业水平比较低 C.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D.商业、建筑业占绝对优势 8.读“日本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国家和海洋名称: ①洋,②海,③ (国家)。 (2)日本是位于洲东部,太平洋部的岛国。 (3)写出图中代号表示的岛屿名称:④岛, ⑤岛,⑥岛,⑦岛。 (4)根据图中代号,填出日本两个著名海港的名称: ⑧ ,⑨。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 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 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 学习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6世纪前的日本 (1)据文献记载,东汉时期,日本半岛的30多个小国曾与汉朝发生过“”关系。(2)5世纪初,在中部兴起的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大化改新 (1)受文化的影响。从开始,日本的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2)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盛行。中央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社会局势动荡。 (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3)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获得“”称号,设于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而是他的。 二、合作探究 1. 概括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2.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三、知识应用——导练 1. 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2. 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 B.孝德 C. 裕仁 D. 德仁 3. 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4.下列属于日本贵族领地上居民的是() ①田部②海部③锻冶部④户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日本大化改新主要受到我国哪个朝代的影响() A.唐朝 B.宋朝 C.隋朝 D. 南北朝 6.日本的封建统治进入“幕府”时代,国家的大权掌握在手中() A.天皇 B.皇室贵族 C.武士阶层 D.大地主商人 四、综合提高 1.大化改新主要模仿了我国哪一朝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大化改新为例探究: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初中地理_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的地形、气候与河流。 2.通过观看微课学习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1、如何从日常所见所闻分析出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 建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将日本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串联成一节生动的地理课。 【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日本的气候特点 设计背景:通过前面对日本自然环境中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了解,以及原有的地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分析地理环境成因的方法,因此运用展示多张樱花景观图片图片,通过对比,联想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气候特点。 设计方式:首先展示多张樱花图片,对比日本的樱花和我们武汉大学的樱花,引出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引出对日本气候的特点分析。然后展示亚洲气候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气候类型。最后引入比较活动,让学生对照表格比较北京和东京两地的气候特点有何差异,最后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得出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这一结论。

提问: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降水量哪一个城市更多?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东京与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更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201x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日本学案2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日本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2.说出日本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 3.分析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学习重点 1.日本经济发展和工业分布特点。 2.日本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 学习难点 1.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 1.说一说,你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日本品牌产品(5 个以上) 2.说说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3.从工业发展条件、开拓国际市场、工业分布、工业迁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举例说说日本人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选择一个方面展开讨论) 4.从日本的文字、建筑、传统服饰、饮食、绘画艺术、医药和宗教方面,举例说说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选择一个方面展开讨论) 课堂检测 1.下列产品中属于日本生产的是(a ) A.丰田汽车 B.宝马汽车 C.三星手机 D.联想电脑 2.日本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主要不是依靠(a ) A.矿产资源丰富B.岛国有优良港湾的优势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D.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b ) A.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C.农业发达,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4.众所周知,日本资源贫乏,但由于所处的温暖湿润的气候及良好的环境保护,日本也有较丰富的( b ) A.石油和煤炭B.水力与森林C.铁矿和铜矿D.石油和铁矿 5.日本大量出口的物品是( d )

A.稻米B.石油C.食品D.工业制成品 6.日本经济的脆弱性表现在( b ) A.经济增长的速度太快 B.原料靠进口,工业产品靠出口 C.劳动力不足,且技术水平低 D.工业发达,农业落后 7 读下图,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图中所示的阴影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d ) ①劳动力素质较高②便于排放污染物③多优良港湾④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下列属于日本传统服装的是( d ) A.旗袍B.唐装C.礼服D.和服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D 6.B 7.D 8.D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日本经济学案(日语版)

名詞解釈 フロー:フローとは、経済諸量が一定期間内(普通は一年間)に変化または生起した大きさのことであり、国内総生産やエネルギーの消費量などを含む。 GDP:GDPとは国内で一定期間(一年や四半期など)に生産された財?サービスの総額であり、生産面から一国の経済規模の大きさを示す代表的な指標である。 三角貿易:日本経済のアジアへの回帰に伴って、アジアで製造された日本製品を大量にアメリカに輸出する、いわゆる「三角貿易」が増えている。 ジニ係数:経済学では、ジニ係数を使って一国の所得の不平等さを測っている。ジニ係数は0-1の間の数値であり、0は絶対平等、1は絶対不平等を示す。0.4は不平等の警戒線であり、それ以上になればなるほど、所得格差がおおきくなる。 傾斜生産方式:傾斜生産方式とは、当時日本経済の最大のボトルネックである石炭に着眼し、あらゆる経済政策を石炭増産努力に向けて、また増産した石炭を重点的に鉄鋼生産に投入し、石炭を鉄鋼の増産効果によって段階的に他の諸産業に及ぼして、経済全体を引き上げようという政策である。 ドッジ?ライン: 占領期の三大改革:財閥解体と農地改革と労働改革。 バブル経済:バブル経済とは、株式や土地などの資産の市場価値が理論価値から長期的に大きく乖離して異常に上昇し続ける現象をさす。 プラザ合意:バラザ合意は、先進工業国がマクロ経済政策について話し合うという政策協調の一つのモデルケースなっている。 双子の赤字:「双子の赤字」とは、貿易赤字と財政赤字のことである。 平成大不況:バブルが崩壊しはじめた年は、平成2年(1990)であって、これからの長期不況は平成大不況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マネーサプライ:マネーサプライ(money supply、通貨供給量)とは金融機関と中央政府を除いた経済主体(一般法人、個人、地方公共団体等)が保有する通貨の合計として定義される。 失われた10年:「失われた10年」といわれるように、1990年代の日本においては、バブルの崩壊あとの経済が10年もの長期にわたって不況と停滞に襲われた時代。 6大構造改革:1997年1月20日の第140回通常国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で、橋本竜太郎首相は、21世紀に向けた経済社会システムの「変革と創造」の実現をめざし、金融システム改革、行政改革、財政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経済構造改革、および教育改革を一体的に断行する決意を表明した。いわゆる6大構造改革である。 年金の二つのタイプ:基礎年金(税)方式と社会保険方式。 社会保険:社会保険とは、生活上の困難をもらす一定の事由に対して、保険の技術を用い、被保険者があらかじめ保険を提出しておくことにより、保険事故が生じる場合に保険者が定められた給付を行う公的な仕組みである。 公的扶助:公的扶助とは、生活困窮者に対して、最底限度の生活を保障するため、国家が一般租税を財源として最底生活費に足りない部分の金品を支給する所得制度である。 社会福祉:社会福祉の制度は、障害者や要介護の高齢者など社会的な援護を必要とするものが自立した生活を送ることができるよう、生活面でのさまざまな支援を行うための」制度である。 公衆衛生及び医療:公衆衛生及び医療とは、病気を防止し、健康を増進するための地域社会の組織的支援の体系である。 老人保健:老人保健とは高齢者の健康の保持と適切な医療の確保を図るための制度である。

日本、埃及、法国复习导学案

日本、埃及、法国复习导学案 日本、埃及、法国复习导学案No.1 班级:姓名:小组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3国的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区及河流。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3国的民族、人口、宗教、语言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日本、埃及、法国的位置、领土、地形、气候、河流、经济及主要城市,提高读析图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图文结合,学会归纳分析的方法。 3.极度热情、高效学习、享受成功。 重点难点] 日本、埃及、法国的位置、轮廓特征、领土、地形、气候、河流、经济及主要城市 预习指导] 1.依据所学知识及课本,认真完成知识自查中的读图题目,并将知识梳理中的知识点勾画在课本上;结合 地图掌握3国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城市。 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以备课堂上认真学习。

3.建议用时10~15分钟。 知识梳理] 一、日本 1.概况: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附近的小岛组成,主要民族是大和族,讲日语,首都是东京。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2.多山的地形关东平原为日本最大的平原(东京附近),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 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较为活跃) 3.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四季分明,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4.发达的经济: (1)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2)进出口贸易:进口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品,再出口外销。即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这里港口优良、交通便利,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 设计构思: 本节课是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开篇,在整个区域地理学习中起着引领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习“领土组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等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共五个环节,采用“两案双动”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为基本学习方式。第一环节“全景日本”:展示日本各类图片,学习畅谈日本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岛国日本”:分析地图,获取地图信息,说出日本领土组成,地理位置,掌握学习方法。第三环节“自然日本”:分析地图,提取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等信息;联系旧知,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案例,说明日本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措施;七嘴八舌,归纳防震方法。通过上述活动,理解生活地理、有用地理、趣味地理。在此基础上展开以“根据日本岛国、气候、地形,说明日本河流的长短、多少、水量大小、水能丰富与否”为主题的小组讨论,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关系。第四环节“方法日本”:经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概括本节所学内容,归纳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一般方法,即: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地质等),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等五方面,凸显地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第五环节“演练日本”:定时完成与学习目标吻合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整理知识网络,巩固学习方法。最后组织学生防震逃生演练,把学习氛围推向高潮。教材分析: 日本一节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性地介绍,精选日本突出的几个特点,教材内容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兼容的文化”三方面进行内容设置。本节课主要学习“多火山、地震的

日本学案66答案

第八章第一节《日本》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型:新知探索课主备人: 何伟兰参与人:田浩 一、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高效学习)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2、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3、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预习案 【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 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 理) 一、东亚岛国 1、日本位于亚洲的 东部,_太平____洋西北部,西北部隔_日本_海与__俄罗斯_、_中国_、_朝鲜及韩国相望。2、日本领土面积37.8万平方千米,由北海道、本州、 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其中_本州_岛面积最大。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地震的是_本州__岛。 3、海岸线约__3万___千米。多__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

良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旅游业、航海业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 (1)国家:A__俄罗斯_,B_中国_,C_朝鲜,D__韩国_。 (2)海洋:E_日本海,F__太平洋_,G__东海__。 (3)海峡:H_朝鲜海峡_。请用h、i、j标注濑户内海、津轻海峡、东京湾。 (4)岛:a_北海道,b_本州_,c__四国_,d_九州__。 (5)群岛:e__琉球群岛__。 (6)山峰:f__富士山________。用阴影描绘关东平原。 (7)日本首都:g_东京_。 二、多山的地形 1、日本的地形特点是以山地_、丘陵为主,约占全国面积的__3/4_以上。平原大多分布在_沿海_或____较大河流_的下游地区,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2、日本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名叫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实,这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成为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1、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的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分别是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018年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2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学案岳麓版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预习导引 知识点一 遣隋使和遣唐使 1.原因 (1)地理位置: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社会发展:中国文明发达,具有吸引力。 (3)日本自身:不畏艰险。 2.目的:不断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的发展。 3.概况 (1)607年,日本第一次向隋朝派遣使者。 (2)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 4.性质:遣唐使团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5.影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知识点二 大化改新 1.背景 (1)3世纪兴起的大和国逐渐统一了日本。 (2)国家体制极不完备,豪族势力强大,政局动荡不安,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3)归国留学生的推动,出现以中臣镰足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 (4)645年,改革派发动政变,组成新政权,建年号为大化,逐步全面推进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内容 (1)经济????? 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 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仿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定期向农民授田。

(2)政治?????①国家体制:中央设立神祇官和太政官,地方设置各级机构,归属中央。②法律制度: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 司法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巩固改革成果。 ③神化天皇:新政权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 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3.影响 (1)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 (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3)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4)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名师点拨] 大化改新中日本仿效唐制改革的措施 主题一 遣唐使 【史料探究】 史料 思考 (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图二回答,唐朝时的日本是怎样实现图一中的认识的? 答案 (1)唐朝时,日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主张到中国广泛学习。 (2)向中国派遣使团,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向唐朝派遣留学生,广泛学习

(完整版)《日本》教学设计方案.docx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七年级授课人陶金锁 课时 1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 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第一章《亚洲》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地理 的学习基础,以后还会学到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 新教材还是在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3)了解日本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 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 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 (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了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教学难点: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其成因。 三、学情特征分析 对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同学们虽然完成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但是《日本》是 学生爱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去学习。但是学生 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对于他们有所了解的日本,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说应该更有条理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学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学案 一、位置、范围和国土组成 1、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的________部,太平洋________岸,与中国隔海相望。 2、海陆位置:日本领土大致在北纬23.5度重要的纬线和北纬46度之间,日本领土大部分位于________(温度带)。 3、范围:日本领土由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其中________岛面积最大,该岛的北面是________岛。 4、日本海岸线________ ,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________业、________业、________和________十分有利。 二、地形 1、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平原狭小。邻近 东京的______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2、日本最高山峰是______山,它是一座______火山。 3、日本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交界处,所以多 火山、地震。 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濒临的海洋:①② (2)邻国:③④ ⑤ (3)岛屿:⑥⑦ ⑧⑨ (4)首都:A ,位于平原。 (5)最高峰:B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气候 1、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带和带气候。 2、读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表,回答: 纬度位置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东京36 °N 3.7°25.1°21.4°1610mm 北京40 ° N -4.7°26.1°30.8°636mm (1)冬季,东京比北京______(冷还是暖),夏季比北京______(冷还是暖)。 (2)降水量,东京比北京______(多还是少)。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______ 。 四、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 1、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渔业资源丰富,日本著名的渔场为________渔场,位于_______暖流和_________寒流交汇处。 2、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植被生长好,覆盖率高达70%,日本全国大部分覆盖的植被是:() A、温带草原 B、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 D、热带草原 3、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所以日本资源丰富。 4、日本和资源丰富,但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

日本导学案

编号:29 班级:姓名:组_______号评价: 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日本农业发展的状况,记住其农业特点和主要的农产品。 2、日本重要的海港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明其原因

3. 我国如何借鉴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当堂检测】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最主要的民族是 ( ) A .汉族 B .大和族 C .高山族 D .苗族 2.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 ) A .享受美味生鱼片 B .游富士山,泡温泉 C .到热带雨林探险 D .观赏樱花 .3.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密 B.森林覆盖率小,每年大量进口木材 C.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4..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舟山渔场 5. 2017年5月6日至10日,应日本国政府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 通过这次“暖春之旅”,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读图1、图2、图3,回答问题。 (1)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_。著名的山峰_______山是日本的象征,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是________。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日本属于________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 __沿岸和______ __沿岸。近年来,许多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选下列两项,只要填写字母) A 、资金和技术 B 、管理经验 C 、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D 、丰富的自然资源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____ ___板块和___ ____板块的交界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减灾呢?请你说说 。(写一点即可) 【课后反思】 图3 图2 图1 日本工业分布图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

日本第一课时的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要让学生 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与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 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过程 屏幕显示:图片(富士山和樱花)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 学生回答:日本。 新课导入:同学们说的很对,这是日本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和日本的国花——樱花。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曾经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今天我们来了解与日本有关的地理知识。 屏幕显示:课题——日本 屏幕显示: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

学案·第一节·日本 【高考考点】 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能力导航】 能识记日本的地理特征并能分析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 【自主导学】 知识点1日本概况 1.位置:经纬度位置:25°N~45°N,125°E~150°E; 海陆位置:东临A 、西临B ,隔G朝鲜海峡与相望。 2.范围:领土由C 、D本州、E 、F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自然地理特征 (1)海陆:海岸线曲折,多,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2)地形:以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3)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气候,南部为气候。 (4)资源:矿产资源贫乏,资源丰富。 4.人文地理特征 (1)工业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 ②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 、c.阪神工业区、d. 、e.北九州工业区。 ③工业部门:钢铁、、汽车、、纺织及电子工业等。 (2)农业 ①种植业:单产高,采用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莱等仍需大量进口。 ②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 知识点2日本工业分布形成原因及变化 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是:(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2.工业向南、北分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完整版)《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 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2、知道日本经济的特点,了解日本工业布局,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结合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 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日本之旅(旅程) 师:坐了3个多小时左右的飞机,我们终于站在了日本的领土上。东京真不愧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有雄伟的现代建筑,雅致的传统民居,商场里的产品琳琅满目,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大工厂。同学们发觉,我们广州有很多日本的知名品牌:佳能(Canon)、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丰田、本田、三菱等等。除了中国,同学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有日本产品吗?日本是怎样成为经济大国的呢?让我们来做一个调查,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播放有关日本经济现状的录像,使学生对目前日本的经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生:利用课文、收集的资料和地图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查和指导。) 师: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日本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请第一小组先介绍一下,何为加工贸易经济? 生:绘制一个联系图来表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师:根据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你会把工厂建在哪里?为什么?请第二小组来介绍。 生:如果我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我会把工厂建在沿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一、东亚 1、地形 (1)看东亚地形图,描述东亚的地形分布差异、根据地势走向判断河流总体走向及河流特征? (2)东亚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那些海域? (3)东亚河流的总体流向说明什么?(引申:推断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 (4)东亚的岛屿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板块知识说明形成的原因。 2、气候 (1)东部沿海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冬夏季风有什么差异?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差异? (3)东亚西部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对土壤、植被、河流有什么影响? 3、经济 东亚东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二、日本 1、在图中找到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2、在图中找到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3、读图描述: (1)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2)描述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3)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4)描述日本的板块位置。 ①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样形成的?

②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出理由。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5、沿北纬36度做地形剖面线,描述沿线地形变化。 6、日本共有几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 7、日本气候年降水量比我国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丰富,请思考其降水多的原因? 8、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甚至是暴雪,思考其形成原因? 9、日本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哈尔滨的温带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 10、日本的气候与英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 11、日本的工业带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12、试分析日本工业多集中在南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 13、日本哪种能源能丰富些?说明推断的理由。哪类矿产能丰富?说明推断的理由。 14、日本城市、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程度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拓展: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和灾害程度严重的原因是否一样?预防措施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