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3-01-07T10:43:40.5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0月Under供稿作者:佟海

[导读]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

唐山市燃气集团佟海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常见病害防治

On subgrade common disease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ngHai gas group tangshan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063000

Pick to: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subgrade common diseases, causes,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subgrade common disease control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公路是线型建筑物,路基是线型建筑物的主体,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因些路基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由于路基的重要作用以及容易发生破坏的原因,要求其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仅受地质、水文、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一、路基的常见病害及成因

(一)路基的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不均匀下陷,造成的局部路段损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路基的沉落,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等;二是地基的沉陷,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原地面为较弱土层填筑前未经换土等。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另外,现阶段大吨位车辆比重不断增大,超载显现有曾无减,也可能导致路基沉陷。

(二)路基边坡的坍方是指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的坍方,是公路常见的病害,也是水毁造成的普遍现象。其坍方长度由几米到几十米,严重地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按照破坏的原因和规模不同 ,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及崩坍、坍塌等类型。这些损坏表现的形式有的规模较小 ,有的则可能是大量土方的整体下滑或崩落,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病害。产生路基边坡坍方的原因较多,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水文、温度等的作用。如不良的土质,大量降雨雪,水的侵蚀、冲刷及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反复冻融作等。人为因素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在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排水、防护与加固设计不合理等。在施工方面如填筑顺序不当,填方不密实,土基压实不足等。

(三)路基沿山坡滑动通常是指路基整体或局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向下滑动,失去其基本的稳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边坡过陡、原地面较光滑未经人工处理、土壤过于潮湿、路基下的地基为不稳定的天然滑动体、未进行必要的支撑与加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土基压实不足等。

(四)路基翻浆主要是指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水分产生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季融化时,将造成路基湿软,形成弹簧状态,并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泥浆被挤压到路面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以及盐渍土、泥沼、水网、软土等地区。路基翻浆根据导致其发生的水类来源和翻浆时路面的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和三个等级。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可分为地下水类、地表水类、土体水类、气态水类、混合水类。按翻浆等级和路面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路面龟裂、潮湿、车辆行驶时有轻微弹簧;中度是指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重度是指严重变形、翻浆冒泥、车辙很深。其产生的原因为采用粉性土质做路基、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季节性冰冻地区、不及时排积水、不及时弥补裂缝等。

二、预防、防治及养护措施

(一)设计方面

1、在设计之前,要做全面的调查工作。必须对沿线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震等进行全面详细的探查,尤其要对不良地段应做更加详细的勘探。如为公路改建,还应收集历年路况资料及当地路基的翻浆、坍方、沉降等病害的防治经验。

2、在设计时必须保证路基最小填筑高度不因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筑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应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3、明确各级公路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施工图设计中,按照设计规范的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要求,来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路床填料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角砾)类土,填料的粒径最大应小于150MM。

4、在路基排水设计中要本着防重于治,防止结合的方针,遵循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环境保护的原则。要做到防、排、疏相结合,针对排水困难的地段,可采取渗沟、渗水隧洞、渗井等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或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强度。对排水设施的进、出水口,坡度陡的沟渠,做好防护与加固。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流、淤积、冲刷和冻结等现象发生,以免对路基造成危害。

5、在路基防护的设计中要应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可采用种草籽、铺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对于易风化的软岩石或破碎岩石路堑边坡,常受侵蚀而脱落,又不能用植物防护时,可采用抹面、喷浆、勾缝、灌浆和嵌补等防护措施。对于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及受水冲刷的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抛石、石笼等防护措施。

(二)施工方面

1、路基开工前,一是要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施工调查,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二是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摘要:要避免路基病害的产生对路面造成的早期破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治理和预防路基病害的产生。本文就如何针对路基常见病害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病害分析处理 在公路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病害中,路基病害是最常见,治理难度也比较大,在增加养护费用的同时还使公路的寿命大大缩减。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1路基常见病害分析1.1 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 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而这种沉落是不可恢复的。它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沉 陷两种。(1) 路基本身引起的沉陷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夹层等因素,在荷载等的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的竖向位移和变形。(2) 地基的沉陷是由于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土基的承载能力极低,填筑路基前未对原天然

地面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的路基下沉。(3) 边坡滑塌路基边坡滑塌也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溜方与滑坡两种。①溜方: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②滑坡: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路堤边坡坡度过陡,或边坡坡脚被冲刷淘空,或填土层次安排不当是路堤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1.2 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若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在路基自重的各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整个路基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1.3碎落和崩塌碎落和剥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的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大块岩石脱离坡面称为崩塌。碎落和剥落物堆集在路堑边沟里,影响边沟排水,路堑地段如果排水不畅,又将引发其它路基路面的病害。1.4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如泥石流、冻土、盐渍土、溶洞) 和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大暴雨) 等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破坏。 2病害的处治措施 2.1坍方及其处治 路基挖方边坡和靠路陡崖上的岩土体失去稳定,向路基塌落的现象称为坍方。坍方按其成因和特征主要有五种。①

路基的常见病害

路基的常见病害之一 路基沉陷与防治 姓名:董云鹏 道路桥梁08—8班 学号:0802090833

路基的常见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与防治 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修建的规模日益扩大,工程界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工程人员对路基的设计和施工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明确路基沉降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造成路基沉陷的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提高路基使用耐久性确保公路交通安全。 关键词:路基沉陷分类;病害分析;防治方法 引言:道路的路基部分由于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路面,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路基的病害大致有路基沉陷,边坡滑塌,剥落碎落和崩塌,沿山坡滑动,不良地址和水文条件造成的破坏等。下面研究路基病害中最常见的沉陷。 路基沉陷的定义是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沉陷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所以基于这两条研究路基沉陷的着手点一个在路基,另一个则是路基下面的土基。 路基沉缩的原因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湿综合作用之下,引起路基沉缩。土基的沉陷原因是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承载能力极低,路基修筑前未经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 路基的三种形式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三种。路堤(路基设计高程高于天然地面高程)是填方路基;路堑(路基设计高程低于天然地面高程)是挖方路基;半填半挖顾名思义兼有路堤和路基二者特点。无论路堤还是路堑都是建在土基之上,所以都得考虑的是土基的沉陷问题。除了这个共性问题外,也有各自的区别与侧重。既然路堤是填方路基则首要考虑填料的原料与压实等;路堑既然是挖方路基则首要是固有路基土的压实等。半挖半填就参考兼顾二者即可。具体防治路基沉陷的办法如下: 对土基的沉陷防治:

路基路面病害处理要求措施

第二十四章、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一、概述基本问题 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1.1.2 基于成因确定方案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 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对策常见措施 2.1 路基翻浆 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因行车荷载翻浆 非春融的雨季,如果路面密水性差,导致降水浸入路基,造成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也可能造成翻浆。翻浆时沉降与隆起并存,路基路面倒置,结构混淆。 2.1.1 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 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⑴春融时的翻浆处置。这种翻浆基本上都存在补给水,宜采用如下处 置对策。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1.1.2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2.1 路基翻浆 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因行车荷载翻浆 非春融的雨季,如果路面密水性差,导致降水浸入路基,造成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也可能造成翻浆。翻浆时沉降与隆起并存,路基路面倒置,结构混淆。 2.1.1 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 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日臻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速度较快,在技术、经济上也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然而水泥路面的迅速增长,水泥路面的许多病害也逐渐体现出来。主要现象为裂缝、沉陷、严重破碎板、板角断裂、唧泥、错台、接缝材料破损等。引起各种病害的原因是不相同的,有外界因素,设计缺陷、施工问题及养护等原因,现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如下:。 一、水泥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 水泥路面破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板、基层、路基的缺陷引起的。这些缺陷除了设计因素及施工质量的原因之外,一般是在行车和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而水和超重荷载是主要因素。 (一)水是形成病害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水泥路面的横缝均是采用沥青灌缝,纵缝为施工缝不灌缝,路肩盲沟排水的设施基本没有设置。特别是“先行工程”建设期间对水泥路面性能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排水设施配套不到位。如果养护不及时,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一种是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破损。路面的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造成基层软化。另一种是低洼地水排不掉,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向路基渗透,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基上部土层变湿。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出现基层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下沉。产生唧泥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出现断板破碎。 (二)车辆超载也是造成水泥路面断板、碎板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济的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市场竞争急烈,运输户只雇经营利益,绝大部分的货车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厚大梁等等,严重超载,据路政部门检测统计双轴车辆总重量均在23~24t、三轴车辆总重均在35~45t,荷载大大超过路面设计荷载,造成混凝土板块疲劳,形成水泥板断裂、破碎,大大缩短正常使用年限。 (三)施工控制质量不严,造成水泥路面破损 路基密实度不足造成不均匀沉降,病害大部分布在路基填挖交界,高填方路段和路面与桥涵等构造物交接处,因为路基不均匀下沉造成路面的沉降,在行车的冲击作用下造成错台渗水、唧泥导致水泥路面破损。路面材料质量控制不佳,配合比达不到要求,拌和不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路基工程是整个公路工程的基础,但有时极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本文就公路路基在施工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关键词:路基、病害、问题、处理 路基是建于大地表面的线形建筑物,是公路线形的主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求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它贯穿公路全线并与沿线的桥梁、隧道和涵洞等构造物相连接。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汽车荷载作用,路面靠路基来支承,路面的使用质量与路基的质量有着很大关系,有些路面上出现的病害,其产生的根源却是路基中的病害所引致,因而,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相当关键。 一、路基施工中常见的病害 路基病害有很多,其成因也错综复杂,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 1、路基不均匀沉降; 2、路基起弹簧、表层蠕动、推移、松散、起皮; 3、路基纵向裂缝; 4、雨水作用下,路基边坡发生冲沟、坍塌、坡面变形等,这些都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通病,通常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所导致。 二、路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处理工艺 1、路基不均匀沉降 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路基填料不良,填筑方法不当压实度不足以及软弱下卧层等引起地基承载力不一或不足。路基沉降一般不能完全排除,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减小路基沉降的机率,施工中做好每道工序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 (1) 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进行基底处理,将路基填土范围内的树头、树根、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杂物等全部清理,并将挖树头的土坑填平、夯实,清表土的厚度视土质情况而定,路基填土前应将清理过的路床进行填前压实。 (2) 填料选择。路基的填料有很多,一般的土质、砂和石头均可作填料,用石料作填料时,要注意石料的级配问题,因为石与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压路机很难压实,应掺入细小的填料填充空隙,分层填筑并压实,其含水量不作考

路基病害处置试题及其答案

路基病害处置试题及其答案 路基边坡病害与防治 练习题 一、填空: 1、路基边坡病害类型: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 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 养护路基边坡. 3、工程防护技术可分为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 4、抹面防护包括:、、、。 5、砌石防护包括:、、。 6、支挡工程包括:、。 7、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技术是指将()防护与()防护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同防 护的一种方法。 8、综合防护技术的种类:结合植被护坡技术、结合植草护坡 9、众所周知,土质路基边坡的主要地质灾害表现为,按其破坏的规模可分为滑 坡和滑坡。边坡整体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形;局部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评价边坡的滑动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排除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措施有:排水、排水、排水和排水四种。 11、边坡的深层治理包括:排除、支护、技术。 12、边坡的浅层治理包括:排水、设计、防护、防护 13、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设置边沟、、、、。 二、名词解释 1.剥落: 2.落石: 3.崩塌: 4.表层溜坍: 5.错落: 6.坡面浅层滑坡: 三、单项选择填空: 1、边坡的浅层治理的常见方法,地面排水、截水沟设计、坡面防护、() A.边沟防护B.挡土墙防护C.冲刷防护D.土钉支护 2、边坡的深层治理中的常见方法,排除深层地下水、()、锚固技术。 A.边沟防护B.土钉支护C.挡土墙防护D.冲刷防护 四、简答题: 1、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疏、堵、绿、补”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养护路基边 坡,试说明“疏、堵、绿、补”的含义。 3、简述综合防护工程中边坡加固原理。 4、简述边坡治理原则 答案: 一、填空: 1、.剥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风化剥落、错落、坡面浅层滑坡 2、“疏、堵、

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

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不同地区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治理措施,分析其病害原因,并作相应处理,以确保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保国防安全,必须有一个四通八达且完善的道路运输系统。而最重要的运输道路就是铁路和公路。对于公路安全质量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路基和路面的安全稳定性。 路基是天然地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和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路面是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材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物。在现实中,路基和路面都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路面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基和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和自然气候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路基和路面的破坏程度和破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大的方面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地形、气候、水文及水文地质、土质、地质以及植物覆盖;人为因素又分为荷载作用、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最常见的路基破坏形式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一、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我国西北部黄土沙土地区 我国西北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土颗粒比较松散,且无层理,而且这些地区的平均降水量比较少,所以土壤的含水量较小,而土壤的含水量却是路基路面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沙土具有很大的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的局部塌陷和整体沉降。另外还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会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路基路面破坏,从而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

高速公路高填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高填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原因,及由高路堤产生的病害的表现形式,并从设计、施工和技术方面提出处治措施。 关键词:高填土路基,形成原因,病害,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的选择,应从技术和当地条件考虑,高速公路路堤宜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十分珍贵,低的路堤,占地少,取土少,节省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后期沉降少,路堤稳定,对环境破坏少,利国利民。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高速公路的路堤 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偏高,平原地区平均高35M,跨公路处高810M,跨铁路处高1012M。高的路堤,必然带来建设资金增加、建设周期加长、技术难度加大、病害增多。建设初期,由于对某些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一些高填土路基的早期病害发生。 1、高速公路高路堤的形成原因 高速公路要求全封闭,全立交,为解决横向交通必须设置一些行人、行车通道。特别在目前我国尚存在大量的非机动车、慢速车及行人,必须从横向通道通过。而高速公路大多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较多,通道设置密度不得不相应增大。从通道要求看,一般尽量高一些、宽一些,以满足农机、少量汽车的通行之需。桥梁通道净高的制约,是路堤平均填土高度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技术要求上,路基填土高度只要在1.82.5M就可以保证路基处于一

种安全状态。 2、高路堤路基病害的表现形式 由于填土过高引起的路基病害形式有以下几种: 不均匀下沉和路面不平。由于不均匀下沉,导致路面局部凹陷,行车震颤、颠簸,雨季表面积水,进而导致面层早期损坏。 易受水害。由于路基、路面及中央分隔带排水不畅,导致路基进水,路堤局部湿陷,路面结构层早期损坏。 对地基土强度要求高。由于原地基未处理好,导致路堤局部下沉,引起基层开裂,裂缝反射到面层,雨水进入,造成面层和基层的损坏。桥涵和高填土路堤结合部及高填深挖路堤结合部不均匀沉降,易 造成病害。 高填土路堤,由于不是全防护,裸露部位被暴雨冲刷,造成路堤 和路面的损坏。 3、高路堤病害形成的原因 高速堤路基产生病害的原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土基抗压能力 不足,造成地基变形过大,第二类是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而造成的损坏,第三类是水对路堤破坏作用。 3.l土基承载能力不足造成地基变形过大 高速公路一般路线较长,所经地区可能会具有各种复杂的地形,特别是路线经过覆土层较厚的水田地,低洼地带,其承载能力大多较低,有很多在100KP以下,部分在100l50KP。之间并且土质天然密实度较低,加压时具有较大的变形和可压缩性。路基填土压实后密度在

路基、桥梁、隧道、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IB411060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IB411061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 因是: 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 ,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 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于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于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 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1B411062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3-01-07T10:43:40.5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0月Under供稿作者:佟海 [导读]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 唐山市燃气集团佟海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常见病害防治 On subgrade common disease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ngHai gas group tangshan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063000 Pick to: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subgrade common diseases, causes,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subgrade common disease control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公路是线型建筑物,路基是线型建筑物的主体,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因些路基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由于路基的重要作用以及容易发生破坏的原因,要求其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仅受地质、水文、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一、路基的常见病害及成因 (一)路基的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不均匀下陷,造成的局部路段损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路基的沉落,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等;二是地基的沉陷,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原地面为较弱土层填筑前未经换土等。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另外,现阶段大吨位车辆比重不断增大,超载显现有曾无减,也可能导致路基沉陷。 (二)路基边坡的坍方是指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的坍方,是公路常见的病害,也是水毁造成的普遍现象。其坍方长度由几米到几十米,严重地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按照破坏的原因和规模不同 ,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及崩坍、坍塌等类型。这些损坏表现的形式有的规模较小 ,有的则可能是大量土方的整体下滑或崩落,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病害。产生路基边坡坍方的原因较多,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水文、温度等的作用。如不良的土质,大量降雨雪,水的侵蚀、冲刷及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反复冻融作等。人为因素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在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排水、防护与加固设计不合理等。在施工方面如填筑顺序不当,填方不密实,土基压实不足等。 (三)路基沿山坡滑动通常是指路基整体或局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向下滑动,失去其基本的稳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边坡过陡、原地面较光滑未经人工处理、土壤过于潮湿、路基下的地基为不稳定的天然滑动体、未进行必要的支撑与加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土基压实不足等。 (四)路基翻浆主要是指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水分产生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季融化时,将造成路基湿软,形成弹簧状态,并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泥浆被挤压到路面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以及盐渍土、泥沼、水网、软土等地区。路基翻浆根据导致其发生的水类来源和翻浆时路面的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和三个等级。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可分为地下水类、地表水类、土体水类、气态水类、混合水类。按翻浆等级和路面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路面龟裂、潮湿、车辆行驶时有轻微弹簧;中度是指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重度是指严重变形、翻浆冒泥、车辙很深。其产生的原因为采用粉性土质做路基、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季节性冰冻地区、不及时排积水、不及时弥补裂缝等。 二、预防、防治及养护措施 (一)设计方面 1、在设计之前,要做全面的调查工作。必须对沿线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震等进行全面详细的探查,尤其要对不良地段应做更加详细的勘探。如为公路改建,还应收集历年路况资料及当地路基的翻浆、坍方、沉降等病害的防治经验。 2、在设计时必须保证路基最小填筑高度不因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筑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应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3、明确各级公路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施工图设计中,按照设计规范的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要求,来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路床填料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角砾)类土,填料的粒径最大应小于150MM。 4、在路基排水设计中要本着防重于治,防止结合的方针,遵循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环境保护的原则。要做到防、排、疏相结合,针对排水困难的地段,可采取渗沟、渗水隧洞、渗井等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或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强度。对排水设施的进、出水口,坡度陡的沟渠,做好防护与加固。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流、淤积、冲刷和冻结等现象发生,以免对路基造成危害。 5、在路基防护的设计中要应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可采用种草籽、铺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对于易风化的软岩石或破碎岩石路堑边坡,常受侵蚀而脱落,又不能用植物防护时,可采用抹面、喷浆、勾缝、灌浆和嵌补等防护措施。对于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及受水冲刷的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抛石、石笼等防护措施。 (二)施工方面 1、路基开工前,一是要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施工调查,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二是

路基病害整治方案

路基病害整治方案 根据K2303+183.98-K2303+287.009段路基排查结果,可能存在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翻浆冒泥、不均匀沉降,变形超标、路堤开裂、支挡防护缺陷等问题,拟制定本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总办函[2013]11号。 2、营业线上施工严格执行铁道部铁办【2008】190号文关于《印发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 二、施工方案 根据铁总办函[2013]11号文件要求,针对路基可能存在的上述病害,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本段路基属挖方地段,基底为粉砂岩强风化红褐色,测试承载力满足要求,其上为级配碎石加5%水泥,质量符合要求,没有发生过翻浆冒泥、不均匀沉降,变形超标、路堤开裂现象。有可能存在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支挡防护缺陷问题。此类问题一般采取疏通排水为主,引排至铁路外其它排水沟;支挡防护一般存在设计不到边的现象,这要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加设防护。 1、概况 K2303+183.98-K2303+287.009段路基全长103.029m,按照施工图施工完又按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结果增加了排水系统,自广州南高铁工务段组织人员验收通过后,于2011年12月26日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2、主要施工整治方法 2.1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 清理各排水沟内的杂物,水流冲刷严重的地方凿除重新修补,形成堵塞或未引排到其它水沟内,根据地形情况,将现有排水沟引入地方排水系统。 2.2支挡防护缺陷 根据现场的防护支挡情况,在需要增加的地方会同建设单位人员、工务段人员到现场查看,确需增加的防护,在现场直接定出来,我工区组织人员完善。 三、物流运输及机具存放方案 接到广州南高铁站工务段申请上线路时间后,根据时间段要求和工程量大小,安排作业人员带着材料、机具登记后上线路。施工后的设备、机具、材料可就近放入青罗峰大桥桥台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不敢说很全,至少很实用!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概述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类型 1、冻胀 冻胀是由于土中水的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的作用。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冻胀的原因包括土中原有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时也包括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的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水分相对集中,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使土体积膨胀。 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情况下,在低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且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故冻胀相对较轻。而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低,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的水分则冻胀严重。 冻胀形成机理 当路基表面的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时首先冻结,形成冰晶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迁移到冰晶体上面冻结,使得与冰晶体接触的土粒上的水膜变薄,破坏了原来的吸附平衡状态,土粒的分子引力有剩余,就要从下面水膜较厚的土粒吸引水分子。同时,当水膜变薄时,薄膜水内的离子浓度增加,产生了渗透压力差。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透压力差的共同作用下,薄膜水就 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并逐层向下传递。在温度为0℃--5℃的条件下,当未冻区有充分的水源供给时,水分发生连续向冻结线的迁移,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当冻结线在某一深度停留时间较长,水分有较多的迁移时间,且水源供给充分时,可能在该深度处形成明显的聚冰层;当冻结速度较快,每一深度处水分迁移的时间短,聚冰少且均匀分布,可能不形成明显的聚冰层。 冻胀的评价指标 (1)总冻胀 路面全宽内的平均冻胀值称为总冻胀。在寒冷地区内地下 水位高的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的路基,冻胀可达15-20cm。 (2)不均匀冻胀 当路基土不均匀或压实不均匀或供水不均匀时,都可能导致冬季聚冰的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均匀冻胀。 不均匀冻胀是总冻胀的一部分,但可使柔性路面不均匀隆起或开裂,可使刚性路面发生错缝或断板。 (3)冻胀系数(或冻胀率) 平均冻胀值h与其相应的冻结深度z的比值,称为冻胀系数。 在高地下水位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的路基,冻胀系数可达0.15-0.20。 路基冻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基水在冬季受低温影响,温度较高的水向温度较低的土层方向转移,在温差聚水作用下,水分迅速聚集并逐渐形成聚冰层。

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一、概述基本问题 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1.1.2 基于成因确定方案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 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对策常见措施 2.1 路基翻浆 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翻浆、松散、坑槽、裂缝、泛油和波浪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翻浆-防护和治理措施公路翻浆病害公路翻浆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水的类型治理翻浆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基本施工步骤:场地排水——场地清理——翻浆土挖除——分层摊铺——洒水并碾压。提高路基加强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设置渗沟。在翻浆路段的中心和边缘,每隔 4,6m 挖 30,40cm、深至聚冰层以下 10cm左右的小坑,定期将坑中水分掏出。如在未摸清翻浆情况前可在 100m 左右先开挖试验坑。翻浆消失后再用原来土壤或掺拌石灰土回填,回填时不要用砂砾回填,防止形成“水囊”和翻浆传染。路肩盲沟。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 4至 5的坡度。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 4,10m 开挖横向明沟,宽 30,40cm,深根据冻融情况逐渐加深,保持在化

公路路基及路基病害和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及路基病害和防治措施摘要:路基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作为公路主体工程的路基仍存在一些病害,主要有水毁、滑坡、雪害、路基冻胀、沉陷、翻浆等。这些病害危及公路交通。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若干消除病害的工程措施。 Abstract:subgradeunderthegeotechnicalweightandgravityofroad ,andpassedbytheroadfromthetrafficloadisanimportantpartofthe entireroadconstructed.High-gradehighwaysinrecentyearsthebui ldinghasmadegreatprogress,however,asthesubgradeoftheroadthe mainproject,therearestillsomediseases,therearedamaged,lands lides,snowdamage,subgradefrost,subsidence,Frothing.Thesedis easesendangerroadtraffic.Fromreality,andmadeanumberofengine eringmeasurestoeliminatedisease.

关键词公路病害公路路基防治措施 引言: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路基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一些变形是可以恢复的,称为可恢复变形;一些变形是不能够恢复的,称为不可恢复变形。路基的不可恢复变形会破坏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引发各种路基病害的产生。公路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公路质量 一、路基 1.1路基的概念和作用

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及技术处理方法解析

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梁式上部结构常见病害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梁桥 病害类型 病害原因技术处理方法 蜂窝一是结构不合理,如配筋太密,坍落度过小,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太大等; 另一个原因就是施工不当,如运输时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灌注中缺 乏应有的振捣,模板缝隙不严,水泥砂浆流失等 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采用环氧树脂小石子混凝土或膨胀水泥混凝土等材料采 用灌注、挤压、涂抹等方法修复。 麻面施工过程中用的模板表面不光滑,不够湿润,就会吸去构件表面混凝土内的水分,从而产生麻面。 混凝土老化、 剥落在长期服役下,该桥部分梁板底面砼剥落、露筋锈蚀现象明显, 初步判定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保护层不足,加之品 质不良,表面砼破损后,导致钢筋发生氧化反应;桥面雨水渗入 侵蚀上部结构,梁板长期潮湿环境下,使其表面砼发生反应,从 而导致砼起壳、剥落。 采用环氧树脂小石子混凝土恢复或增加混凝土保护层。 露筋 A、由于混凝土保护层较薄,导致箍筋锈胀,使表面混凝土 脱落,产生露筋; B、由于混凝土破损,产生露筋; C、在桥梁施工时,结构内的定位钢筋在混凝土脱模后露筋。 ①建议对梁板及盖梁露筋区域进行除锈,对砼破损区域采用环氧砂 浆进行修补。 ②对外露钢筋应进行除锈处理,先用砂纸或砂轮对钢筋表面进行打 磨,直至露出金属本色,然后对出露钢筋用丙酮清洗,进行二次除 锈,并用结构修补剂对表面破损处进行修补,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 保护层厚度。 ③建议对露筋严重梁板进行更换,确保桥梁运营安全。 非结构性裂 缝由于外界环境变化造成结构的非荷载变形或混凝土因不能满足自身的变 形而产生的适应性裂缝;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 等因素引起变形,当此变形得不到满足时,在结构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 当此自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拉应力时,产生裂缝。 采用环氧树脂或水泥浆表面封闭处理。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处理与防治措施 马炎朋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处理与防治措施马炎朋 摘要:公路路基的病害是多种多样的,它时刻威胁公路交通的安全,影响着公 路能否正常使用,有效解决公路路基的病害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公路工 程建设中,路基路面病害严重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这些病害一旦出现治理的 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公路施工和运行的环节就需要加强对公路质量的控制,尤其 是要加强对路基路面病害的控制。 关键词: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策 公路路基建设中对路基的病害要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到位,设计单位、监理 单位、施工单位要各尽其职,真正的做到设计理念上科学、技术上合理、施工措 施上得力、建设中符合规范,这样才能减少公路路基的病害,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保证优质公路工程的建设,确保公路建设顺利发展。虽然当前因为我国经济 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公路质量问题 也比较多,路基变形、下沉、边坡下滑、路面裂缝、路面坑槽等病害的产生比较 普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公路的施工年限,同时也对公路中行驶车辆的 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 一、路基常见问题的成因 1.1 自然方面的原因。因为公路是一种基础设施,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人们对 道路都是有需求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有利于公路路基的维护。恶劣的环境会破坏路基,并且也不利于工作人员对公路进行日常保养。在自然方面能影响到公路路基的无非就是 经常提到的自然地形、水文、地理三个大的方面,影响路基的自然因素有很多,不仅仅就是 这三个,但是主要因素是这三个。地形能够影响到路基的设计,能影响到平面路线的选定, 还有纵断面的设计。地质能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路基经过的地方,水文蒸发量、洪水位、泉水、层间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如果这些情况处理不好的 话就会影响到路基的正常维护,会导致路基出现各种病害。 1.2 勘察方面的原因。经常会因为条件上的限制,地质勘察点分布不均,还有相关工作人 员提供的地质资料不齐全等,导致设计上的依据不够充分,经常出现像路基排水不完善等现象。还有时候会出现对填料的调查不仔细,导致取土坑内用于路基填筑的土石方不能满足规 范要求;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达不到预期处理效果,也能 够导致各种路基病害现象的出现。 1.3 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因。如果陡坡路堤的地基没有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容易引起路基 的下滑;如果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科学的要求进行,路基施工排水就会不畅通;如果路 基的填土压实度没有到要求的程度,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压实质量差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再就是路堤的填料上,填料不当,在使用性能不好的填料时候没有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都会让路基存在发生病害的隐患。 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2.1 路基变形、下沉 路基变形是公路路基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填区、半填半挖等地区发生,产 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施工的时候对压实不重视,使用的材料含水量不达标等等。 另一个是在使用中车辆荷载过重,公路路基不能承受车辆重量而发生变形。路基下沉主要是 发生在软土地基上,因为软土的含水量比较大,且承载能力较低,在软土地基上基建路基就 会造成沉降现象的发生。公路路基沉降的产生与公路施工也有直接的关系,各种不当施工引 发的公路路基沉陷现象日益增多。另外,公路路面病害的扩散也能导致路基沉降的发生,路 面病害产生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理,在车辆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大面积沉降。 2.2 边坡下滑 边坡下滑也是公路路基病害的一种,边坡下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塌方,另外一种是 滑坡。塌方是土质向下移动造成,主要的原因是公路路基的地质条件不好造成的。边坡滑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