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人人熟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共三节内容:疆域、人口、民族)

第一节 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⑴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⑵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无寒带。

⑶海陆位置(从大洲、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或说亚洲东部),

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海陆兼备

国(认真看课本P4中的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

⑴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

③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

④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

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因南北跨纬度大(约50度),两地存在着气候差异;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因东西跨经度广(约62度),两地存在着时间差异(时差约5个小时)。

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广),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

⑵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陆上相邻。

⑶濒临四海一洋: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和西北俄罗斯;西北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缅甸、老挝、越南。

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朝鲜和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快速记忆口诀:东面邻国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在北面,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邻巴基阿富汗,西南印尼和不丹,南部缅甸老越南。海上邻国又六员,印尼马文菲日韩。

⑹ 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12海里。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⑺半岛、岛屿、海峡: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属于广东省)。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第二大岛)。

海 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内 海——渤海、琼州海峡

3、行政区划——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认真看课本P7中的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⑴行政区划:我国基本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乡(镇)三级行政区划。

⑵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北回归线经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域,自西向东依次是云、桂、粤、台四个省区。(简称)

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5个,分别是甘肃省(甘或陇)、四川省(川或蜀)、陕西省(陕或秦)、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

湖北省的邻省市有6个:河南省(豫)、安徽省(皖)、江西省(赣)、湖南省(湘)、重庆市(渝)、陕西省(陕或秦)。

⑷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第二节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⑴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8%。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主要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⑶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元宵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开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高山族的丰收节、壮族的“三月三歌会”、朝鲜族的长鼓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藏族和蒙古族人信奉佛教、回族和维吾尔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等。

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的分布

⑴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⑵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民族风情最浓郁的省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回族分布最广泛。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四节内容:地形和地势、气候、河流、自然灾害)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我国地形总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看课本P23中的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

1、我国地形类型多样,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5种。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山脉与地形区)图表

①青藏高原:面积最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冰川广布、雪山连绵。(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②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③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④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梯田。

⑵三大平原特点

①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②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⑶四大盆地特点

①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②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盆地。

③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④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看课本P25中的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三列

最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最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三列

最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山脉有三列

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号称“地球第三极”,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上。

⑥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山区面积广大

⑴山区: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⑵山区的开发利用:①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优势较大。

②不利条件: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3、我国地势总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看P27中的图2.9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⑴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山高谷深,陆上交通不便。

③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形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许多大型水电站都分布在阶梯交界处。

⑷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有“地球第三极”之称,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此线以北冬季气温低于0℃,河流结冰。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原因是地势高(海拔高)。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②从北到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区。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在秦岭——淮河一线。湖北省十堰市属于亚热带地区。 (看课本P32中

⑴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降水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⑷时间(季节)分配也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大多降水集中在月。各地雨季差别很大,南方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也很大。 ⑸800mm 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我国400mm 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湖北省十堰市属于湿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在800mm 以上。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大主要特征)

⑴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春风”就是指夏季风。 十堰市位于季风区。 ⑵气候复杂多样(五种气候):(认真看课本P38中的图2.24

)①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十堰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4、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

⑴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1、众多的河湖

⑴外流河、外流区: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⑵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我国汛期最长的是珠江;流量最大的是长江;结冰期最长的是黑龙江;含沙量最大的是黄河。

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现在是长江水北调的重要输水通道。

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是青海省和四川省,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第四节自然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⑴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⑵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我国自然灾害频繁

⑴洪涝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⑵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⑶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⑷地震分布地区:①西南地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②东部沿海地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⑸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三节内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资源、水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我国自然资源特征: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分类: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特点: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土地资源【可再生资源】(6月25日是我国“全国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如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企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地区分布不均:

⑴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

5、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水资源【可再生资源】(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中国水周”)

1、时空分布不均

⑴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的主要淡水资源。

⑵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

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东多西少。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⑶措施:①解决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兴建水库。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⑷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三条(看课本P78图3.16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

①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②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③西线工程: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三节内容:交通运输、农业、工业)

第一节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⑵现代运输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

⑶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