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咏春历史

咏春历史

咏春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现代最流行的中国武术门派,在欧洲快速发展,为多国特警所采用的拳术。咏春拳术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八股的五行八卦及像形神意等玄学虚幻、非科学逻辑性的近似哲学解释。

目录 [隐藏]
1 传说根源
1.1 五枚师太
2 未查证历史
2.1 严咏春先祖
2.2 梁博俦先生
2.3 梁兰桂先生
3 可查历史
3.1 黄华宝先生
3.2 梁二娣先生
3.3 梁赞先生
3.4 梁璧先生
3.5 陈华顺先生
3.6 陈汝棉先生
3.7 吴仲素先生
3.8 叶问先生
4 不开设拳馆的原因
5 先合后分、发展咏春拳
6 咏春派源流
6.1 五枚
7 咏春歌诀
7.1 叶问口诀
7.2 用力三论
7.3 用中守中论
8 传统教授程序
8.1 小念头
8.2 坐马
8.3 寻桥
8.4 黐手
8.5 标指〈手不出门〉
8.6 脚法
8.7 木人桩法
8.8 六点半棍法
8.9 八斩刀
8.10 练习器具
9 咏春手法浅谈
9.1 基本法
9.2 咏春八手
9.3 有(手)形手法
9.4 纯手法
9.5 双手法
10 有关系的分支
10.1 咏春拳
10.2 广州咏春拳(蛇鹤咏春拳)
10.2.1 分枝
10.3 佛山咏春拳 (彭南咏春拳)
10.3.1 前期历史
10.4 澳门咏春拳
11 不同源之异流
11.1 冯小青
11.1.1 蛇形永春内功拳
11.2 偏身咏春拳 (洪拳)
11.3 陈国基永春拳 (花洪拳)
11.4 朱颂民(黄哲诚花洪拳)
12 与白鹤拳,红船永春,混合咏春之分别
12.1 〈咏春〉
12.2 〈白鹤拳〉
12.3 〈红船永春拳〉
12.4 〈花洪拳〉
12.5 〈混合咏春〉
13 参考条目
14 参考书籍
15 外部链接
编辑] 传说根源
咏春拳据传起源于满清中期年代,由对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术大师五枚师太所创立的。


[编辑] 五枚师太
主条目:少林五老
主条目:南拳
属传说人物,没有佐证。


[编辑] 未查证历史
由严二及严咏春父女起,咏春授与其夫梁慱俦。慱俦传与梁兰桂,慱俦因记念其妻,故命名“咏春拳”。兰桂在佛山红船(广东大戏班)传于当时之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


[编辑] 严咏春先祖
其父严二,清乾隆(1735-1795)时期人士,广东人,善南拳,因事为清官员追捕,逃亡至四川大凉山脚,以卖豆腐为生。严二学得德昂族之“五枚竹桩拳法”(未有佐证)。并将其改良,授予严咏春先祖。广东商人梁博俦先生在云贵收集茶叶,路经大凉山脚时,认识了卖豆腐的严二。严将女儿咏春许配与博俦。并授与拳术。


[编辑] 梁博俦先生
清乾隆(1735-1795);嘉庆(1796-1820)时期人士,佛山茶叶商人。在四川及云南北部山区收集茶叶在佛山出售。在大凉

山脚(宁南?)学得少数民族之拳术(相信是梅花拳),加入自己故有之南方拳术。
根据叶问宗师说;先祖留传梁博俦先生在云贵边界娶妻严咏春,得咏春拳。后传拳与族侄梁兰桂。兰桂后传拳与红船黄华宝。

梅花拳及七星红拳亦见于川楚教乱(1795年-1804年)。传入广东后,融合于洪门拳术或(老)洪拳。


[编辑] 梁兰桂先生
梁兰桂先生是清嘉庆(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65310;颂教旃按蟪晒逼冢挥?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即今之广州花都区创“拜上帝教”开始至1864年为止。梁博俦之后人或后辈(侄儿或族侄),佛山商人,爱好粤剧,喜与红船中人结交,秘传咏春拳与武生黄华宝。李文戊事件后,恐怕涉嫌在内(或为官府通缉),埋名隐姓,避走他方?#65310;菟堤油龅蕉福唤塘司让魅送趵献粢坏愎Ψ颍凳欠鹫啤?这个,可能是“咏春拳”不可公开教授之理由。)“发扬光大,违背祖师”。梁兰桂先生有可能是参加了反清组织三合会,与太平天国或大成国有联系。南少林之传说;如少林五老之口耳相传,应该是当时从广州佛山一带开始流传,并记录在三合会的会薄中。

五枚是否指梁兰桂?至善是否指陈享(或是指陆亚彩之师父?三德是否指梁二娣?一切尚需进一步佐证。


[编辑] 可查历史
由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开始,时值太平天国及洪兵起义反清期间,当时(1854年)红船中人李文茂(?-1858)率众反清,导致粤剧全面被禁达15年之久。华宝,二娣从此公开授武。二娣曾习钦州洪兵拳术 (蛇形洪拳、琼花会馆被焚毁后,改称少林拳),孰练六点半棍法,二公传与跌打兼中医师梁赞、梁赞整理后传出。


[编辑] 黄华宝先生
黄华宝于清嘉庆后期出生(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粤剧武生。

由于1854年另一佛山粤剧武生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率众数千人,大多数为粤剧界中人,于两广反抗满清,最终1858年失败身亡,导至粤剧被禁演长达十五年。佛山琼花会馆解散,红船被破坏。黄华宝曾追随梁兰桂学习秘传之拳术。从此在佛山授拳。华宝在红船期间,其中一条船上安装有木人桩,刀桩及棍桩等习武器具,甲板上划有梅花桩步法〈红船木人,地脚梅花〉。此时,共同学习的有船工梁二娣,二娣是洪门中人(少林子弟-三德和尚?),精通六点半棍法。他们亦师亦友,互相交换心得。后二人尽将所学传与梁赞(1828-1901)。梁赞时,正式将此套武学,订名学为咏春拳。


[编辑] 梁二娣先生
梁二娣(黄华宝同时期人),任职红船,长撑船及煲头。是广东洪门(少林)子弟,精钦州洪拳蛇形手,

通六点半棍法?#65310;菟荡擞星罩萋尥砉?公),再传蛇形郭保全。有一种说法指少林六点半棍法是由流落红船的至善禅师(洪门组织领袖-参考陈享)传与三德和尚、那么三德和尚是否梁二娣(南拳老洪拳传人)呢?(未能佐证)。太平天国的水军著名将领罗大纲,为两广边界客家人(一说出身潮汕鱼户人家),在广西梧州大湟江口为水贼、加入三合会,后加入太平军。


[编辑] 梁赞先生
咏春拳之名称开始出现。

梁赞先生(1826~1901年),享寿75岁。原名梁德荣。人称咏春拳王。传人有人称找钱华之陈华顺。华公最后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叶问。

梁赞,广东鹤山古劳人,在古劳出生。梁赞父亲因为生下二子“德荣”,把在佛山筷子街经营中医及跌打医馆订名为荣生堂,因为〈荣〉字之行草书形似〈赞〉字,故人称荣生为赞(先)生。

梁赞十八岁时先师从红船子弟梁二娣学习钦州蛇形洪拳(南少林拳术)。后梁二娣将梁赞引荐到亦师亦友之黄华宝(四川梅花拳-咏春)门下。黄华宝亦是古劳人,与赞是同乡。黄华宝将咏春拳秘密传授与梁赞。并告诫不可以将此“拳”公开发扬;否则违背祖师等语。

梁赞约于1870年至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咏春拳从此闻名。
梁赞六十多岁后,两名儿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经离开佛山(另有一说赞有五子),不能接替父亲的生意,唯有将赞生堂交托与陈华顺,顺为杏坛人,故改店名杏济堂,后转让与他人。赞先生退休(?70岁)后返回古劳。


[编辑] 梁璧先生
梁璧先生(184?-192?),梁赞长子,自小追随父亲习拳(应比陈华顺早廿十多年),后到香港与朋友经营绸缎店,后传技于叶问。他应该是对咏春之历史,其父之拳法刀法最为理解之传人。日后对叶问先生影响最大。


[编辑] 陈华顺先生
陈华顺(1849年-1913年),享寿64岁。顺德杏坛东马宁人,顺德出生,后居佛山,以找钱为业,绰号找钱华。身材高大,臂力惊人。他知道佛山赞先生的比武事积,时常从门缝里偷看自学,终于在卅九岁时追随已经六十二岁之赞先生学习咏春拳。赞先生去世,华公(于1901后)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教授咏春拳术。

华公于1901年至1907年间授拳,传人共有十六人。大师兄吴小鲁、二师兄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陈汝锦,封门弟子叶问等。

〈简史〉

1884年 (清道光29年)
35岁时生子陈汝锦,顺当时尚未学咏春。
1888年
赞先生62岁,体力开始衰退,而儿子们皆离开佛山谋生,没有意识承继赞生堂。故开始找寻继承人,当时收了39岁之陈华顺为徒.馆务多由大师兄木人华-李华处

理。而从当时起,赞生时常回乡古劳。
1889年 李华去世,馆务由陈华顺处理。赞生时常来回佛山古劳之间,亲自教授拳术及跌打医术。
1892年 华顺教儿子陈汝锦(8岁时)学咏春,顺跟随赞只有四年时间。
189?年 荣(赞)生堂改名杏济堂。
1901年 梁赞离世,陈华顺离开杏济堂,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授徒。
1904年 租得桑园大街叶家庄大祠堂,叶问11岁(1904)拜师。
1907年 退休回乡
1911年 中风养病。
1913年 陈华顺病逝。

[编辑] 陈汝棉先生
陈汝棉(1884年—1942年),广东顺德人,陈华顺的独生子,其父在他八九岁时,便教他咏春拳。由于陈汝棉在十三、四岁时,脾气不好,稍不如意,便和别人打架,所以有貔貅棉之称号。貔貅即是顽皮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汝棉得不到老父的欢心。华公怕他迟早会惹出大祸。稍后,陈华顺自觉年事已高,欲替他成家立室。最后与邻村昌教乡的一个年老花洪拳教头黎三兴女儿黎好(妙显)结婚,华公在他们婚后,因为中风的关系,隐居在东马宁;佛山的跌打医馆,交由陈汝棉负责。


[编辑] 吴仲素先生
吴仲素先生(188?-195?)。其父于佛山开设缸瓦店,因为工作方面需要找换钱币,故与陈华顺成为好友。随后(1901年后)将缸瓦店交付于陈华顺。并将仲素与兄小鲁一同受托于陈华顺,成为陈华顺首两名弟子,故人称吴仲素为二师兄。当时陈华顺在铺内正式开始授徒。

两年后(1904年?)追随华公租用叶氏桑园大祠堂设医馆并授徒。直至三年后华公轻微中风,自觉年老回乡养病。

吴仲素迁到普君墟线香街开设医馆并授徒。很多富家子弟,如有记盲公饼何兆初,李众胜堂少东李赐豪,英聚茶楼司库梁福初等也慕名求学。阮奇山及姚才也在此时加入。

据说战时,吴仲素曾在香港筲箕湾设馆,但时间甚短。年老后返回佛山,由姚才兄弟等前徒弟供养。


[编辑] 叶问先生
主条目:叶问
叶问(1893年-1972年),佛山世家子弟,著名武术家,咏春派佛山赞先生之徒孙。1950年,于香港发扬咏春拳。著名传人有梁相、骆耀、黄淳梁、徐尚田、招允、李小龙、卢文锦、梅逸、梁挺等,他们都遵照其遗志,把咏春拳发展至世界各个角落。故被尊崇为现代咏春拳学的一代宗师。
[编辑] 不开设拳馆的原因
从梁博俦起,梁兰桂,黄华宝皆没有设立武馆之习惯。梁赞在医馆中教习,陈华顺在缸瓦店内授拳,吴仲素在俱乐部中,传授咏春拳术。叶问在香港教授期间,亦从来未有挂起招牌。叶问曾说过这是遵循袓训,不可公开此套拳学。

理由可能是这套拳学与太平天国或大成国之反清团伙三合会有关。恐

怕后人遭到危险。


[编辑] 先合后分、发展咏春拳
叶问先生晚年倡议成立由其弟子组成联谊会(后改称体育会),得邓生探长、同僚彭锦发及蓝贤发在经济上支持得以成立。在会中安排教授课程,叶公亦未有违背祖师训诫。第一个训练班由梁挺主持。上述数人实为有组织地发展咏春拳的第一代功臣。可惜后来加入者,最终因利益、辈份、子嗣等问题分歧而互相批评,再而分裂。


[编辑] 咏春派源流
五枚: 严咏春→梁博俦→梁兰桂→黄华宝→梁二娣→梁赞→陈华顺→叶问

资料来自1990年咏春体育会出版之“咏春族谱”。

[编辑] 五枚
叶问宗师称咏春拳出自四川西南大凉山,在云南(滇)以北边境外。素以梅花为志。请参考梅花拳。现今大凉山在四川南界;大雪山系南部、有大凉山及小凉山,与云贵相连,在贵州北界大娄山系之西北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盛产茶叶。


[编辑] 咏春歌诀
叶问宗师并无歌诀留下。


[编辑] 叶问口诀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揿头扢尾,揿尾扢头,中间飘膀起。
朝面追形,追形不追手。
力由地起,拳由心发,手不出门(手不离午)。
避实击虚 (遇实则卸,见虚即进)。
畏打终须打,贪打终被打。(不畏打,不贪打)
正身子午,侧身以膊(为子午)。
转马手先行。上马手先行。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
不挑不格

[编辑] 用力三论
舍力论-舍弃拙力

卸力论-卸去来力

借力论-借用他力


[编辑] 用中守中论
直线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中线论-人体中线最弱,是攻击目标

子午论-用中守中

失午论-身手步全论


[编辑] 传统教授程序
咏春拳实而不华,不重花巧。此拳讲求反应敏捷,注重技巧而非力量取胜。由浅入深。只有三套拳,最初习


[编辑] 小念头
古称三拜佛,桩马为钳羊马?#65308;从凶鸪绶鹕轿婷恚ㄆ鸬悖刂乒阒荩ㄑ虺牵┲狻G氩慰即蟪晒袄钗拿跄俊G逋セ鹕辗鹕角砘ɑ峁莺螅兹?以梅花为标志)被禁。秘传至梁赞时,称咏春拳。三拜佛改名小念头。

“小念头”是咏春派第一套入门套路。有念头正,终生正之意。全套拳由开马(二字钳羊马)起,至全套完结,全身(除手部动作外)都不动。头要正(头上顶眼平视),身要正(挺腰背),马要正(挺肛钳膝)。全身其他肌肉放松。呼吸自然。主要练习桩马稳定,腿部(特别是大腿内侧四头肌)和手部(肩部手后三头肌)之伸展肌的肌键伸展,手部关节活动?#65308;笆植慷髦曜嘉恢谩R段蚀轮兹砸粤啡浠蛟俨倭啡兆殖迦Tひ饽钔芬黄?反清事

业),必须成功、否则没有完结收式。

《念头主手(守),手动身不动》。

练习要求:登头平视,沉肘落膊,钳膝挺肛,腰胯相照,气守丹田,轻松随意。

手由心发,点点皆清。正身子午,手不出门。
念头虽小寓意深,道法自然意随心,

立身处地守中正,觉悟修身佛性生。

〈人性可锻〉〈佛心达化〉〈仙意通玄〉 〈至善至善〉


[编辑] 坐马
二字钳羊马〈二字钳羊,马开步半〉

适合徒手拳击
适合短兵器,八斩刀
古已有之,与四平大马同源同宗,其次序:—

1、开始—收拳曲膝

2、一步—一字平肩,脚跟相会,脚尖向外,成一字形。

3、半步—二字钳羊,脚跟外辗,成入字形,脚尖划短,脚跟划长。膝钳步中,利于侧身转马。

四平大马

适合长兵器,六点半棍
4、半步—三辗外八,膝分离,以下盘转移重心,成三七偏身不丁不八马。

5、原步—四平三正,只符合长兵器,不利身体移动。主要操练腿部肌肉。

开拳小练(箭,战), 念头(小念头)伊始, 一步一拳, 拳由心发 ····集之成拳。


[编辑] 寻桥
咏春拳第二套套路,属中级套路。练习步法及撑脚,配合之前学的手法,便可寻找敌人之桥手了。

步法包括子午(180度)转马,侧身(45度)转马,侧身上马,正身上马,退马,退步转身马。撑脚包括正身撑脚,侧身撑脚和转身撑脚。

《寻桥主脚,脚动手不动》。

练习要求:正身子午,侧身以膊,朝面追形,以鼻为准,上步转马,膝钳步中。


[编辑] 黐手
是咏春拳独有之反应练习方法;更加是接近应用之互动练习。最终练习至应用之手法〈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练习程序

黐单手(正身二字钳羊马)
黐单手(转侧身马)
盘(双)手(正身二字钳羊马)
过手(步法,身法)
甩手(步法,身法)

[编辑] 标指〈手不出门〉
咏春拳第三套套路,属高级套路。以开马后第一个动作命名。为最高深之套路,只教授与品格良好及达到标准之入门子弟。

《标指主攻,步手身全》。标指圈脚之后,练习脚法。


[编辑] 脚法
包括坐马能练腿力,步法使之灵活平衡之外,练习以脚攻击及保护自己。


[编辑] 木人桩法
随后学习116点木人桩法。木人桩是以木材制造之武术器材,有桩手及桩脚之设置。容许少量活动(弹性)。

当作模拟敌人錬习。锻链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步法之灵活性。


[编辑] 六点半棍法
同时习六点半棍法,以增加臂膀之力及标马稳定。

六点为:上中路之枕、摊(挑)、枪(标)、下路之扫、拨、(弹)冚及

加上半点摭拦。


[编辑] 八斩刀
由八路(段)组成。无甩手反刀之危害自身动作,为时人伪作。只传与心地善良之入室弟子。

其刀形类似与林则徐在广东操练水勇所用之双刀。八斩刀比蝴蝶双刀较短,刀面较窄,刀锋尖;利直刺,刀刃利及刀身后半较厚;便于枕栏。在埋身肉搏战时,专门对付当时鸦片战争英军装上刺刀之长枪。当时的刺刀是套在枪管前沿两三吋之磨尖长鉄条而已。后来大平军及大成国之军员亦有类似兵种。由于当时未有足够之枪械火器,故特别适合用于小形河渡木艇兵员。

第一节之首个应用动作是挟刀,目的是拍去英军长枪上的刺刀。跟进应用动作是构走长枪转回内门,另手斩去,是为构斩。
第二节承接第一节,如果挟刀不成功的话,内门刀为抌刀、外门刀沿英军长枪削下英军手部。内门抌刀变化标刀,连环标斩。

[编辑] 练习器具
木人桩:桩上有三支“倒品字形状”桩手,一支弓字桩脚,供练习者熟习拳法。
八斩刀:比蝴蝶双刀短窄,仅仅长过手睁少许(包睁),护手有倒钩反上,刀锋前沿磨尖,利直刺;后沿及刀背较厚,利于斩削及枕栏。
根据一本由‘马士·宾汉’著的鸦片战争纪录《英军在华作战记》中描述:-“林(林则徐)正忙于训练三千个兵丁,其中三分之一是双刀手。这种双刀有二尺多长,刀鞘看起来很笨重,刀柄护手反上略弯如钩,长约二寸。双手持刀,刺击削切,挥刀飞舞,上下左右,同时并呼喊叫骂,面作恶容,以威吓敌人,使其望风而逃。林对于这些人,具有很大信心。”
长棍
沙包:贴墙;吊包。
三星桩,(七星桩)
梅花桩;参见步法。
八仙台,中式大餐桌,八卦形桌面,可坐八人。相传梁赞先生以此桌训练梁璧黐手。

[编辑] 咏春手法浅谈
〈咏春手法,注重实践。不谈玄学,不说五行。人体科学,自然已然。不从龙虎,那从蛇鹤?〉


[编辑] 基本法
三拳:日字冲拳,寻桥抽拳,寻桥栏撞拳

三掌:正掌,横掌,昂掌.或曰直掌(心-包括正掌,横掌,昂掌),杀掌(阴掌沿),摌掌(阳掌沿)

三脚(三身法):出自寻桥之(正身)撑脚,(侧身)撑脚及(反身)撑脚

三步:正(箭)步,横步,圈步


[编辑] 咏春八手
黐单手之标准手法,出于小念头尾段,顺序为前摊,枕,刮,圈(外摊回),构(手腕),伏,标(冲),膀。

手掌-伏

手腕-构

前臂-枕,摊,膀,圈,刮。

全臂-冲〔包括拳,掌,间,标,拂(问)〕


[编辑] 有(手)形手法
以手形为名。

摊手
手形;手掌向上(阳掌),手腕在子午线(垂直横过人体中

轴线之二维(2D)平面),沉肘。手腕比手肘高,手腕比手肘前。

手臂(部)姿势;有两式。
正身摊手,沉肘埋中(尽归子午)。
侧身摊手,沉肘顾(护)胁,以膊为子午。
动作;从其他手形(如间手)变动成正身摊手或侧身摊手。当中手法有滚、圈,捞(锚),枕等。

要求;〈不招不架,手不出门。〉
枕手
手形;手掌向内,在子午线(垂直横过人体中轴线之二维(2D)平面),沉肘埋午。手腕比手肘高,手腕比手肘前。

动作;从其他上路手形(如问手或护手)变动成枕手。

间手
膀(拂)(构)手
伏(窒)(拍)(揿)手
护(拍)(揿)手
问(标)手
拦(拂)手

[编辑] 纯手法
(动作)








拂(发)手

脱(削)
腊(擒)
托(拿)

[编辑] 双手法
双间手
双滚(捆)手
抱牌手
构枕手

[编辑] 有关系的分支

[编辑] 咏春拳
香港叶问咏春以繁体“言”字边之咏字正名。佛山梁赞嫡系主流。

梁挺师傅已经将“咏春拳”在国内注册,避免非梁赞嫡系主流盗用“咏春拳”之名字,胡乱堆砌内容,以假历史企图乱真,鱼目混珠。当初部分门人误会梁挺先生之意图。


[编辑] 广州咏春拳(蛇鹤咏春拳)
主条目:白鹤咏春拳
/或称蛇鹤咏春拳/亦称阮奇山咏春拳。
阮济云及阮奇山先后追随师父钦州(现归广西)郭宝全(蛇形老洪拳),冯小青(红船永春拳,当时年届七十)。
最后(后于叶问)追随吴仲素;但未有正式拜师。其后人张保亦不知(或不承认)这段历史;还说(蛇形)郭宝全及(福建鹤形)冯小青是咏春门人。张保尊洪拳韦玉笙为业师。
套路有:蛇形拳路,红船永春拳路,小练头,加上了由吴仲素处学来之寻桥及标指之套路。

[编辑] 分枝
中国蛇鹤咏春拳馆,香港蛇鹤咏春门。


[编辑] 佛山咏春拳 (彭南咏春拳)
1986年,佛山精武体育会复办。由彭南开始传出。佛山精武体育会自称统一了不同宗系之咏春拳而成。实为混合佛山地方不同拳种而成。而非梁赞嫡系(叶问)手法。[1] 。现在之彭南后人,强将冯小清永春拳作为咏春历史一部分而不论及陈家燊母亲黎好所传之洪拳四门伏虎之真正历史。
彭南(1911-1995)居于佛山,花名“黑面南”。少时好武,曾学习多家武术,师傅有甘珠、梁世苏(洪拳)、伍文龙(龙形永春)等。自称解放后(37岁后,注;当时咏春拳被禁止教授)曾追随兼习洪拳及咏春的招就及红船永春陆锦再传黎协篪学技。门徒有:韩广玖、甘家康等。彭南称咏春拳创自“一尘痷主”。明显不是黎协篪或招就后人所同意的。

[

编辑] 前期历史
招就,(1902-1968),南海人,富家子。廿年代在佛山西便巷师从陈汝棉习咏春拳。
其师陈汝棉于1932年,携同在乡间(顺德)学习母系洪拳之四名儿女,应聘到广西为两广国术教官兼军医。

此后佛山馆务即由师母,顺德洪拳名师黎好主理,从此招就兼习洪拳。

招就战争时在佛山筷子里“众义”馆任教,其堂侄招允为助教。和平后迁往中山石岐太平路设馆教少林拳,门徒有彭南、区康(父亲区仕)、招允、梁日星、朱国现等。

招就除了咏春拳外,还熟习单刀、双锏、五节鞭、七节鞭、齐眉棍、等多种花洪器械。招就1968年病逝于佛山。

招就之徒弟及堂侄招允(1924-1973)于六十年代来港,亦尊招就吩咐,追随叶问(招就的师叔)拜师深造,可见招就对前辈之尊崇。其后招允得叶问亲题一“咏春正统 叶问题”七字牌匾,为叶问弟子中所独有。
韩广玖之咏春拳其实学自彭南。再加上黄仁智花洪拳及其他拳类,以有别于“叶问咏春拳”及“广州咏春拳”。是从顺德永春拳演变出来。

[编辑] 澳门咏春拳
澳门因与香港一水之隔, 有叶问在香港授徒时招收之弟子,在澳门定居并开枝散叶。


[编辑] 不同源之异流

[编辑] 冯小青
主条目:红船永春拳
冯(在1870年后,当时粤剧可以在广州恢复演出)在广州追随师父粤剧武生新锦(大花面锦,陆锦)学习红船永春(前身为福建白鹤拳)。新锦在粤剧班中是黄华宝(1854年前在佛山粤剧演出之武生)的后辈。所以根本无何能陆锦与黄华宝连上关系。冯小青大约在1920年左右在佛山去世,享寿72岁。

[编辑] 蛇形永春内功拳
阮济云在安南所传出—蛇形永春,永春内家拳 (VINH XUAN NOI GIA QUYEN) 。

阮奇山之兄长,追随师父钦州郭宝全(蛇形)(老洪拳五形之一),冯小青(红船永春,当时年届七十)等。
套路除部分蛇形拳路、红船永春拳路外,还有小练头,并无寻桥及标指之套路。参见永春内家拳[1]网内文章(Some Reflections on the Kungfu System of Vietnam Wing Chun) By Si-fu Nguy?n Ng?c N?i。

[编辑] 偏身咏春拳 (洪拳)
古劳偏身咏春-梁赞先师退休回乡授与小孩。由王华三开始传出,加入了洪拳伏虎四门之技。

[编辑] 陈国基永春拳 (花洪拳)
主条目:顺德永春拳
陈国基家父陈家廉,擅长一字剑、十三枪及双刀拆棍等母系拳术?#65308;伊孕≡谙缂溲白阅盖桌韬?妙显)之洪拳,长大后,1932年追随父亲陈汝棉前往广西授徒(之前从未在佛山授徒),而母亲黎好则从顺德到佛山,留守陈馆教授洪拳,陈汝棉之徒弟招就得以追随兼学其花洪拳。

解放后,中共禁止传授咏春拳,陈家廉在顺德一所小学中教

授花洪拳。此时的弟子有谭焕标。而在解放后始学习花拳的黄仁智后反传陈家廉之子陈国基。谭焕标等现称此拳是顺德永春拳,实质是洪拳与部分咏春拳之变异。

陈国基永春拳与冯少青之红船永春拳无关。
陈国基尊“至善禅师”为先师。他说此拳由至善所创,为纪念永春殿故取名为永春拳。又说清帝火烧福建少林寺,只剩下永春殿(这是花拳之传说历史)。因为至善禅师、洪熙官、黄坤三人(这是洪拳之传说)当时外游,才免于难云云。又说清庭发现永春拳是少林拳,因而剿之,于是改名“咏春”云云。所以陈国基复名为“永春拳”。
陈国基自称学自家传。独有秘传后半部咏春拳套(祖母黎好之花洪拳拳套);四门拳、伏虎拳、佛掌“注1”、红砂掌、梅花枪、九环刀等等。现在之所谓“下半部”咏春拳的招式,不过是把其他门派的招式胡混堆砌,包括有龙形、洪拳及鹰爪等,独不见咏春精髓。固此,陈国基及谭焕标之所谓“嫡传少林永春拳”实与吴仲素、叶问等所传(吴与问公均为陈国基之祖华公佛山门下传人,因此问公于港传武期间仍称本门派为佛山咏春派)佛山咏春也无关。陈及谭还认为“叶问所传乃不完整之咏春拳”,即认为叶问于港所传不为“正宗”,且历来轻视港传咏春,但却大肆宣传叶问门人李小龙乃“将永春拳推向世界第一人”,显然另有目的。

黄仁智善于花洪拳(花洪拳-红拳一支)。再传韩广玖。
注1:四门拳、伏虎拳、佛掌等是传统南拳〔老洪拳,现称(南)少林拳〕。福建白鹤拳,洪家,蔡李佛亦有之。


[编辑] 朱颂民(黄哲诚花洪拳)
主条目:少林永春拳

[编辑] 与白鹤拳,红船永春,混合咏春之分别

[编辑] 〈咏春〉
历史地点—约于1860起,太平天国李文茂事件后,粤剧禁演。武生黄华宝于佛山传授与梁赞。

始见于—黄华宝传授与梁赞,梁赞整理后而发展。

拳套:—因应壹套全新锻链系统设计而成,只有拳种共三套。依次由浅入深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咏春

独有拳套,完全没有其他门派或南少林拳套之影子。有南少林六点半棍(与梁二娣交换而来)。


[编辑] 〈白鹤拳〉
历史地点—始于清初顺治时之福建省永春县。

始创人—方种(方掌光)与女儿方七娘(永春七娘)?#65308;由咸ㄍ褰到捉渲涫醵伞?

拳套:—十套。初级套路为三战拳,并无小念头(小链头),寻桥,标指等咏春独有拳套。


[编辑] 〈红船永春拳〉
历史地点—1870年后,太成国李文茂事件后,粤剧禁演。大花面(陆)锦于广州传授与冯小清。

相关人物—大花面(陆)锦。


[编辑] 〈花洪拳〉

套:花拳,箭拳,七星拳等。无寻桥,标指等咏春独有拳套。

有缠丝棍〔不同于梁二娣(咏春拳)之六点半棍〕。


[编辑] 〈混合咏春〉
咏春拳注重实效,拳理自然科学,合乎人体力学,三角几何。人人可以依照自身条件来学习?#65308;由现泄痴芾恚?

儒家中正守法,道法自然随意,佛性修心,不行邪念。造成可以发展之有利条件。

现在很多学习其他门派之人士,亦加入原咏春之原理或动作,将自身之动作招式改变,发展了:

1,洪拳咏春—以‘至善禅师’为创始人。部分洪家拳加上更改之咏春拳套路。

2,少林咏春—以‘至善禅师’为创始人。部分老洪拳加上更改之咏春拳套路。

3,太极咏春。

4,红船永春—部分永春拳加上黄华宝之小练(念)头。梁二娣之六点半棍。

5,永春咏春—以‘永春三(七)娘’为创始人。部分永春拳加上咏春三套拳套路。

6,洪头蔡尾咏春—以‘至善禅师’为创始人。部分洪家拳,部分蔡李佛拳如“小练”,“走四门”?#65308;由嫌酱喝兹茁贰?

可惜,咏春拳是一个完整之学习系统,如果只学其部分,如其套路,更改其手法,加以花巧,表现刚烈,便失其真。

如果只学其原理,不随其系统手法,终不得其至美。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7085438.html,/877377219?ADUIN=53486759&ADSESSION=1308901746&ADTAG=CLIENT.QQ.3307_FriendInfo_PersonalInfo.0&ptlang=205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7085438.html,/
[编辑] 参考条目
梁挺
李小龙
南拳
洪门
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门派
梅花拳
李文茂
洪兵起义

[编辑] 参考书籍
咏春族谱—咏春体育会
咏春根源-梁挺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