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高考物理-5知识点梳理

江苏省高考物理-5知识点梳理

江苏省高考物理-5知识点梳理
江苏省高考物理-5知识点梳理

选修3-5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Ⅱ

1、冲量 冲量可以从两个侧面的定义或解释。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叫做该力对这物体的冲量。②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力对物体的冲量, 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而且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冲量的表达式 I = F ·t 。单位是牛顿·秒

冲量是矢量, 其大小为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 其方向沿力的作用方向。如果物体在时间t 内受到几个恒力的作用, 则合力的冲量等于各力冲量的矢量和, 其合成规律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动量 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 叫做物体的动量。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动量的表达式P = mv 。单位是千克米 / 秒。动量是矢量, 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因为速度是相对的, 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我们啊

3、动量定理 物体动量的增量, 等于相应时间间隔力,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表达式为I = ?P 或12mv mv Ft -=。

运用动量定理要注意①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方向一致, 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初末动量方向无直接联系。②合外力可以是恒力, 也可以是变力。在合外力为变力时, F 可以视为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作用力。③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 而且可以推广到物体系。

4、动量守恒定律 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 一般常用P P P P A B A B +='+'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动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针对物体系的, 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②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碰撞、爆炸等, 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 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力, 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 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 在这一短暂时间内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③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 这时一个物体系内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的, 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④动量是矢量, 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 而不是代数和。 ⑤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 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 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⑥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那么系统内部各物体的相互作用, 不论是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 还是电力、磁力, 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时, 不论具有相同或相反的运动方向; 在相互作用时不论是否直接接触; 在相互作用后不论是粘在一起, 还是分裂成碎块, 动量守恒定律也都适用。

5、动量与动能、冲量与功、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动量与动能的比较:

①动量是矢量, 动能是标量。

②动量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互相转移的物理量而动能往往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比如热、光、电等)相互转化的物理量。比如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研究机械运动转移——速度的变化可以用动量守恒, 若要研究碰撞过程改变成内能的机械能则要用动能为损失去

计算了。所以动量和动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冲量与功的比较, 冲量描述的是力的时间累积效应, 功是力的空间累积效应。冲量是矢量, 功是标量。冲量过程一般伴随着动量的变化过程, 而做功过程一般伴随着动能的改变过程。至于究竟从哪一角度来研究, 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比较, 两个定理是冲量与动量变化, 功与动能变化之间关系的具体表述。前一个是矢量式, 后一个是标量式。在一个物体系内,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冲量总是等值反向, 并在一条直线上, 内力冲量的矢量和等于零, 但内力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零, 在子弹打木块的问题中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

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比较, 前者是矢量式, 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而后者是标量式其适用范围则要窄得多。这些区别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

6、碰撞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间极短, 作用力又很大, 其他作用相对很小, 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化的现象叫做碰撞。

以物体间碰撞形式区分, 可以分为“对心碰撞”(正碰), 而物体碰前速度沿它们质心的连线; “非对心碰撞”——中学阶段不研究。

以物体碰撞前后两物体总动能是否变化区分, 可以分为:“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系总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是非弹性碰撞的特例, 这种碰撞, 物体在相碰后粘合在一起, 动能损失最大。

各类碰撞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不过在非弹性碰撞中, 有一部分动能转变成了其他形式能量, 因此动能不守恒了。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Ⅰ

【实验目的】

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

利用图-1的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让一个质量较大的球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在

斜槽末端上的另一个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

两球均做平抛运动.由于下落高度相同,从而

导致飞行时间相等,我们用它们平抛射程的大

小代替其速度.小球的质量可以测出,速度也

可间接地知道,如满足动量守恒式m 1v 1=m 1v 1'

+m 2v 2',则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如果一个质量为

m 1,速度为v 1的球与另一个质量为m 2,速度

为v 2的球相碰撞,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和v 2',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实验器材】

两个小球(大小相等,质量不等);斜槽;重锤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 1和m 2;

2.按图-2安装好斜槽,注意使其末端切线水平,并在地面适当的位

置放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点

.

-1

图-2

3.首先在不放被碰小球的前提下,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从静止滚下,重复数次,便可在复写纸上打出多个点,用圆规作出尽可能小的圆,将这些点包括在圆内,则圆心就是不发生碰撞时入射小球的平均位置P点(图-40);

4.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上,使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能发生正碰;

5.让入射小球由某一定高度从静止开始滚下,重复数次,使两球相碰,按照步骤(3)的办法求出入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N;

6.过ON在纸上做一条直线,测出OM、OP、ON的长度;

7.将数据代入下列公式,验证公式两边数值是否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OP=m1·O M+m2·ON

【注意事项】

1.“水平”和“正碰”是操作中应尽量予以满足的前提条件.

2.测定两球速度的方法,是以它们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代表相应的速度.

3.斜槽末端必须水平,检验方法是将小球放在平轨道上任何位置,看其能否都保持静止状态.

4.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5.入射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方法是在斜槽上的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小球靠着档板后放手释放小球.

6.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7.m1·OP=m1·O M+m2·ON式中相同的量取相同的单位即可.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于实验操作中,两个小球没有达到水平正碰,一是斜槽不够水平,二是两球球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给实验带来误差.每次静止释放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作用力就越大,动量守恒的误差就越小.应进行多次碰撞,落点取平均位置来确定,以减小偶然误差.

下列一些原因可能使实验产生误差:

1.若两球不能正碰,则误差较大;

2.斜槽末端若不水平,则得不到准确的平抛运动而造成误差;

3.O、P、M、N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

4.测量和作图有偏差;

5.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每次做实验时不是统一标准.

【典型例题】

例1(2000年全国高考)某同学用如图-3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

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

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

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

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如图-41

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

图-3

迹如图-41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

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________(填选项号)

图-4

A. 水平槽上未放B 球时,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B. A 球与B 球碰撞后,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C. 测量A 球或B 球的直径

D. 测量A 球和B 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 测量G 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解析(1)如图-4中画出了B 球的10个落点位置,实验中应取平均位置.

方法是:用最小的圆将所有点圈在里面,圆心位置即为落点平均位置,找准平均位置,读数时应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面再估读一位.答案为64.7cm (从64.2cm 到65.2cm 的范围内都正确)

(2)本实验的装置将教材上的实验装置作了微小变化,把放被碰小球的支座去掉,而把被碰小球放在靠近槽末端的的地方,使得被碰小球B 和入射小球A 都从O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且两球平抛时间相同,以平抛时间为时间单位,则平抛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等于平抛初速度.设A 未碰B ,平抛水平位移为s A ;A 、B 相碰后,A 、B 两球的水平位移分别为s A ’、s B ’,A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则碰前A 的动量可写成m A s A ,碰后A 、B 总动量为m A s A ’+m B s B ’,要验证动量是否守恒,即验证以上两动量是否相等,所以该实验应测量的物理量有:m A 、m B 、s A 、s A ’、s B ’.该题答案是ABD .

答案 64.7cm ABD

评注 本题改变实验条件,在新的情景中寻求需测量的物理量,注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例2 实验中的小球必须使用光滑坚硬的小球,这是为什么?

解析 这是为了两球在碰撞时尽量减小能量损失.因为在碰撞时若为非理想的弹性碰撞,则内力之功一部分要变为内能.由于采用了光滑的钢球,这个影响不太大,误差约在3%以内,倘若球不够坚硬,或其表面粗糙,影响就较严重了.

评注 这项注意事项是做好这个实验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例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黏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 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 相碰并黏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设计如图-5所示:

在小车A 的后面连着纸带,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

如图-6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在图上标出A 为运动起始的点,则应选_____段来计算A 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A =0.4kg ,小车B 的质量m B =0.20kg ,则由以上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____kg ·m/s ,碰后总动量=_____kg ·m/s .

解析 ①因为小车A 与B 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且碰后A 与B 粘合在一起,其共同速度比A 原来的速度小.所以应选点迹分布均匀且点距较大的B C 段计算A 的碰前速度,点间距小的DE 段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②由图可知,碰前A 的速度和碰后AB 的共同速度分别为

s m v A /05.1502.0105.102=??=- s m v v AB A /695.05

02.01095.62/=??==- 图-5

图-6

故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

P =m A v A =0.40 ×1.05kg · m /s=0.42kg · m /s

P '=(m A +m B )v A '=(0.40+0.20)×0.695kg ·m /s=0.417kg ·m /s

评注 本题说明了另外一种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例子,值得注意其方法,课本上还列举了用气垫导轨做实验验证动量守恒的实例,有条件可以做一做.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反冲运动Ⅰ

1、 碰撞:相互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

的过程叫碰撞。

2

(1)完全弹性碰撞: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系统内只发生机械能的转移,无机械能的损失,称完全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非弹性碰撞。

(3)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机械能损失最大(转化为内能等),称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

例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 1、m 2的钢球沿一条直线同向运动, m 1、 m 2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1、>v 2)m 1与m 2发生弹性正碰。求碰后两钢球的速度。

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可以列出以下方程

利用(3)式和(4)式,可讨论以下两种特殊情况:

A .如果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 1=m 2,则可得

B.如果一个物体是静止的,例如质量为m2的物体在碰撞前是静止的,即v2=0,

则可得

这里又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a.

b.

质量较大的物体向前运动。

c.

d.以原速率反弹回来,而质量很大的物体几乎不动。例如橡皮球与墙壁的碰撞。

e.速度几乎不变,而质量很小的物体获得的速度是原来运动物体速度的2倍,这是原来静止的物体通过碰撞可以获得的最大速度。

3、反冲运动:某个物体向某一方向高速喷射出大量的液体,气体或彈弹射出一个小物体,从而使物体本身获得一反向速度的现象,叫反冲运动

在反冲现象中,系统所做的合外力一般不为零;

但是反冲运动中如果属于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冲运动中系统动量守恒。

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

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

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

波长的辐射的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

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

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Ⅰ

1、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装置: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

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

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

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

2、波动说在光电效应上遇到的困难

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

3、光子说

(1)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E=hv

(2)光子论:1905年受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即:E=hv 其中h 为普郎克恒量 h =6.63×10-34JS

4、光子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获得光子后其动能增大,当功能大于脱出功时,电子即可脱离金属表面,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电子获得的能量才能越大,飞出时最大初功能也越大。

5.光电效应方程

0W h E Km -=ν 当Vm=0 时,ν为极限频率ν0 , ν0=W 0/h

104.康普顿效应Ⅰ

康普顿效应是光子和电子作弹性碰撞的结果,具体解释如下:

1. 若光子和外层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2. 若光子和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碰撞,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交换能量,由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根据碰撞理论, 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波长不变。

3. 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Ⅰ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h ε

ν= p

h =λ 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 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π

4h p x ≥??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Ⅰ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装置:

② 现象: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

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 ,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

氢原子光谱Ⅰ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14条谱线作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除了巴耳末系,后来发现的氢光谱在红外和紫个光区的其它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具有分立特征,用经典的电磁理论无法解释。

原子的能级Ⅰ

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 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b. 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2)玻尔理论

上述两个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 =E 2-E 1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即轨道半径跟电子动量mv 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轨道半径跟电了动量mv 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

221111()3,4,5,...2R n n m λ-=-=?7 巴耳末公式 R=1.1010 里德伯常量

mvr n

h n ==2123π、、…… n 为正整数,称量数数

(3)玻尔的氢子模型: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玻尔在三条假设基础上,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以及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行时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原子的热能。)

氢原子中电子在第几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 n ,和电子轨道半径r n 分别为:……、、

3211221=?????==

n r n r n E E n n 其中E 1、r 1为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即n =1)的氢原子能量和轨道半径。即:E 1=-13.6ev, r 1=0.53×10-10m (以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能为零计算)

②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氢原子的能级。按能量的大小用图开像的表示出来即能级图。

其中n =1的定态称为基态。n =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原子核的组成Ⅰ

原子核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贝克勒耳发现铀或铀矿石能放射出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放射性:物质能发射出上述射线的性质称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现象:某种元素白发地放射射线的现象,叫

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存在精细结构,是可以再

分的

(2)放射线的成份和性质:用电场和磁场来研究放

射性元素射出的射线,在电场中轨迹,如图(1):

2、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在原子核中:质子数等于电荷数 核子数等于质量数 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电荷数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Ⅰ

(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放射出来的高频光子流 在β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反映中有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

一个电子,即: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一放射性元素,测得质量为m,半衰期为T ,经时间t 后,剩余未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

量为m t t m m )2

1(0=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放射性同位素Ⅰ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用α粒子轰击铝时,发生核反应。

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 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反应生成物P 是磷的一种同位素,自然界没有天然的

P 15

30,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发生+β衰变,放出正电子

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2、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n

P Al He 103015271342+→+

3、半衰期更短

4、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一、利用它的射线

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γ射线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γ射线探伤仪.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二、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究等.

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在棉花叶子上,磷肥也能被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磷在作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如果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上,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放射性的防护

(1)在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外层用厚厚的水泥来防止放射线的外泄

(2)用过的核废料要放在很厚很厚的重金属箱内,并埋在深海里

(3)在生活中要有防范意识,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核力与结合能质量亏损Ⅰ

核力:能够把核中的各种核子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力叫做核力.

1. 核力是四种相互作用中的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

2. 核力是短程力。约在10-15m量级时起作用,距离大于0.8×10-15m时为引力, 距离为10×10-15m时核力几乎消失,距离小于0.8×10-15m时为斥力。

3. 核力具有饱和性。核子只对相邻的少数核子产生较强的引力,而不是与核内所有核子发生作用。

4. 核力具有电荷无关性。对给定的相对运动状态,核力与核子电荷无关。

核越来越大,有些核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随着距离的增加,核力与电磁力都会减小,但核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原子核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间的核力不足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这个原子核就不稳定了。这时,如果不再成对地增加核子,而只增加中子,中子与其他核子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的重原子核里,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

结合能;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所以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同样的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

比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为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质量亏损:原子分解为核子时,质量增加;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减少。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之和,叫做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m是物体的质量,E是物体的能量。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的质量亏损Δm ,正表明它们在互相结合过程中放出了能量 ΔE=Δm·c 2

常用单位: ?m 用“u(原子质量单位)” 1u=1.660566×10-27kg

ΔE 用“uc 2”

1uc 2=931.5MeV

(表示1u 的质量变化相当于931.5Me V 的能量改变)

核反应方程Ⅰ

1.熟记一些实验事实的核反应方程式。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氦核打出质子:14

417

17281N He O H +→+

(2)贝克勒耳和玛丽居里夫人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α衰变

238234492902U T h H e →+ β衰变 234234090911T h P a e

-→+ (3) 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中子 941214260Be He C n +→+

(4) 伊丽芙居里发现正电子

27

4301132150Al He P n +→+和3030115140P Si e →+ (5) 轻核聚变 112011n H H γ+→+

(6) 重核聚变

235

1136

192054010U n Xe n +→+ 2.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

α粒子(42He )、质子(11H )、中子(10n )、电子(01e -)、氘核(21H )、氚核(31H )3.注意在核反应方程式中,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

处理有关核反应方程式的相关题目时,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即可顺利解决问题。

重核裂变 核聚变Ⅰ

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①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例如:

②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链式反应的条件:a b ))裂变物质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有中子进入裂变物质??? ③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放能约1Mev 能量

1kg 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放出能量 (2)聚变反应: ①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 例如:12132401176H H He n Mev +→++. ②平均每个核子放出3Mev 的能量 ③聚变反应的条件;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最新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最新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

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 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高考理综物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1.按照试卷题目的顺序从头做到尾 优点:可以避免丢题,漏题,节约时间 缺点:有时遇到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难题时常常由于忘情投入,直等到发现身陷泥潭,已经进退两难,已经耽误了大量宝贵时间,使后面许多能拿分的中、低档题都没有时间做。

如果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千万不要因为捡了芝麻丢个西瓜,因小失大。 2.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每科试题一般都是先易后难,若遇到难题,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做后面学科的容易题——等做完各科相对容易得分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做前面的难题。 做题原则:能拿到手的的分就先拿住——手中有分,心中不慌,然后再回头做难题,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得分少些不遗憾,得分多你就赚了! 3. 先做自己的优势科目,再做其他科目 先做优势学科,既可以先拿到比较有把握的分数,做题时做出一个好的心态,又可以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避免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使心情郁闷,使头脑发蒙的现象。 总之,对于多数考生来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分数,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坤哥物理)

最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坤哥物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单元直线运动 (1) 第二单元相互作用 (4)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7) 第四单元曲线运动 (9) 第五单元万有引力 (12) 第六单元机械能 (14) 第七单元动量 (18) 第八单元力学实验 (24) 第九单元静电场 (30) 第十单元恒定电流 (34) 第十一单元电学实验 (36) 第十二单元磁场 (46) 第十三单元电磁感应 (49) 第十四单元交变电流 (51) 第十五单元近代物理 (53) 第十六单元选修3-3 (63) 第十七单元选修3-4 (73) 第十八单元常用的物理方法 (85) 第十九单元常用的数学方法 (92)

第一单元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v=s s (2)有用推论s s 2-s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s s 2=(s s+s0) 2 (4)末速度v 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s s 2=√s02+s s2 2 (6)位移s=v0t+1 2 at2 (7)加速度a=s s-s0 s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则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易错提醒: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s s-s0 s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 t=gt (3)下落高度h=1 2gt2(从v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s s 2=2gh 易错提醒: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 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0t-1 2 gt2 (2)末速度v t=v0-gt (3)有用推论s s 2-s 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s02 2s (从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s0 s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江苏物理小高考知识点解析(附经典习题)

一、 运动的描述 1. 速度定义式 t x v ??= 2. 加速度定义式 t v a ??=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速度:at v v t +=0 2. 位移:202 1x at t v + = 3.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 02 =- 三、 相互作用 1.重力:mg G =(2 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弹力(胡克定律) F=kx 3.滑动摩擦力 F=μF N 4. 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五、 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理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竖直方向:2 2 1gt y = ,gt v y = 经时间t 的速度:22 02 2 )(gt v v v v y x t +=+= 平抛运动时间:g h t 2= (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t s v π2== (2)角速度:T t π φω2== (3)r v ?=ω (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用皮带(无滑)传动的 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5)向心力:r T m r m r v m F 222 24πω===(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

是效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6)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ωω22 (7)周期:f T 1=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表达式:2 21r m m G F = 1) 主要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mg r Mm G =2(应分清M 与m ,g 指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 2) 3) 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由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判断,r GM v =,3r GM =ω,GM r T 3 24π= 4)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7.9km/s ==gR v 。 七、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功:W=Fscos α,其中α为F 、s 之间的夹角。此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解题时应注意W 与F 的对应关系。当功率恒定时,也可使用公式:W=Pt ,变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求解。 2.功率:v F t W P ==(平均功率) Fv P =(瞬时功率)〖P 与F 具有对应关系,当P 为机车功率时,F 为机车的牵引力〗 机车运动最大速度:f P v = max 3.重力势能 mgh E p = 4.重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2p 1p G E -E W = 5.动能 2k mv 2 1 E = 6.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2 222112 121mv mgh mv mgh +=+ 八.动能定理:1k 2k E -E =合W 即2 022 121W mv mv t -= 合(合外力做功等于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也可表述为一切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最新江苏2020年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

江苏2020年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选修部分要求有变化对比变化 总考点数由114条变为110条,有增有减有合并,难度有升有降。必修一没有变化,必修二略去了原第16考点: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探究),选修3-1中,38、39考点分别删去了“电容器的计算不要求”、“示波管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两句话,意味着这一部分的基本计算学生应该掌握。增加了第43考点“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探究)”,且为二级要求,表明重视实验。 删去了第55考点中“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技术细节不作要求”一句。选修3-2中,考点“变压器”由1变成2级要求。原65考点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66考点传感器合并为一个考点“传感器”,选修3-3中“液晶的微观结构”描述为“液晶”,可以理解为学生应该更多地了解液晶的相关知识。选修3-4中,原86考点“波长、频率(周期)和波速的关系”,加了“仅限于单一方向传播”,92考点“光的折射、折射率”由2级要求降为1级。在原97考点基础上,增加了“狭义相对时空观与经典时空观的区别”,95考点中明确了狭义相对论中要求掌握的三个重要结论:同时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质能关系。选修3-5中,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方程,光子说”描述为“光电效应”,意味着这部分要求并不会太高。 备考建议 1、利用教材,重视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高考命题时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试题可以是取材于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也可以是改编题,许多考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 2、选修部分,不必过于深究。基本以“1”级要求为主,试卷中三道选考试题必须具备相对独立性,不可能相互综合,也不可能与前面的必考部分综合过深,加之所占比例不高,因此复习时投入的精力不宜过多,考虑到公平性原则,选修部分命题会讲究平衡,不会太难。 3、注重实验考查,尤其是开放性设计实验。和去年一样,没有单列出实验目录,而是将实验考查的内容与知识内容合为一体。意味着实验的考查方式可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doc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 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 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功和能 1.功:W=Fscos (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 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 a- 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 ),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 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 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EK:动能变化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 必考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典题1】2010年11月22日晚刘翔以13秒48的预赛第一成绩轻松跑进决赛,如图所示,也是他历届亚运会预赛的最佳成绩。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佳成绩,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必考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典题2】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θ=30°的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A、B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B球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F=10N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受到重力、杆对A的弹力、绳子的张力 B、小球A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20N C、此时绳子与穿有A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203 3 N D、小球B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203 3 N 必考三、x-t与v-t图象 【典题3】图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4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F θ A B t v/(m 1234 2 1 - - O

C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4m ,而位移为0 必考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运用 【典题4】生活离不开交通,发达的交通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也伴随而来,全世界每秒钟就有十几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某驾驶员以3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70m 处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如果驾驶员看到前方车辆停止时的反应时间为,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已知该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 . 必考五、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典题5】某人站在十层楼的平台边缘处,以0v =2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求抛出后石子距抛出点15m 处所需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 2). 必考六、牛顿第二定律 【典题6】如图所示,三物体A 、B 、C 均静止,轻绳两端 分别与A 、C 两物体相连接且伸直,m A =3kg ,m B =2kg ,m C = 1kg ,物体A 、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地面光滑,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B 物体拉动,则作用在B 物体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值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m/s 2)( ) A .3N B .5N C .8N D .6N 【典题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与直立轻 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B 叠放在A 的上面,A 、B 处于静止状态。若A 、B 粘连在一起,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缓慢上提B ,当 F A B C A B

江苏化学小高考知识点(全)教学提纲

江苏化学小高考 必修1知识点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按物质的组成分类: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可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3、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单线桥 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 2====Br 2+2KCl 2 KBr + Cl 2====Br 2+2KCl 得到2e- 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NA N 例题P7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M m 例题P7 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 Vm V 例题P10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 = V nB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1. 计算 m=c ×v ×M 2.称量 3. 溶解 4。转移 (洗涤2---3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5.定容 6。摇匀7 装瓶贴签 物质的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大小 <10-9 10-9 ~10-7 >10-7 胶体的本质特征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区分溶液与胶体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强碱NaOH KOH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酸HCl H 2SO 4 HNO 3 弱碱NaOH KOH Ba (OH )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仪器 蒸 馏烧瓶 冷凝器 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 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铂丝用盐酸洗涤 然后在酒精灯燃烧至无色 再蘸取待测液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 - 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知识点大全 物理必修1 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A (1)什么是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2)在什么情况下能将物体抽象为质点?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3)练习: ①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 B.研究用20cm长的细线拴着的一个直径为10cm的小球摆动时 C.研究一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动作时 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转时 2.参考系 A (1)什么是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练习:①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3.路程和位移 A (1)什么是路程?路程是标量还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2)什么是位移?位移是标量还是矢量?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3)在什么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练习:①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有关它们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三条路径运动的位移相同B.沿三条路径运动的路程相同 A Ⅰ Ⅱ Ⅲ

C .沿路径运动Ⅲ的位移最大 D .沿路径Ⅱ运动的路程最大 ②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最 大高度为20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 的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 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A .25m ,25m B .65m ,25m C .25m ,-25m D .65m ,-25m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1)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速度的公式?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方向呢?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什么是平均速度?如何求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根据公式v =Δx /Δt 求。 (3)什么是瞬时速度?方向呢?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4)练习: ①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 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在110m栏项目中,以12.91s 的骄人成绩力 压群雄,一举夺得金牌,并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假定他在起跑后10m处的速度是8.0m/s ,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9.6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8.0m/s B .9.6m/s C .8.8m/s D .8.5m/s ③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 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运 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则……………………………………( ) A .甲先到达 B .乙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 .不能确定 5.匀速直线运动 A v 0

高三物理高考精选知识点梳理

高三物理高考精选知识点梳理 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中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1 (1)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极性分子之间按异极相邻的状态取向。 (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这样,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极性分子对非极性分子有诱导作用。 (3)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间不可能产生上述两种作用力,那又是怎样产生作用力的呢? 我们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但由于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会经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经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经常产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电性吸引力。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2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 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考点考情:5年7考参考系,质点(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基础梳理] 一、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不动,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四性 (1)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 (2)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 (3)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参考系. (4)差异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不同. 二、质点 1.质点的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三、位移和路程 1.速度 (1)平均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定义式:v=Δx Δt . ③方向:跟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 ②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 ③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2.加速度 (1)定义式:a=Δx Δt ,单位是m/s2.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根据a与v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在加速还是减速.考向一对质点的深入理解 物体可被看作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平运的物体通常可以看作质点.

2.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反之,则不行 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 (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 (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考向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三点注意 (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v=x t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考向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根据a与v (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 (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 类型题之(一)“用极限法 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016年江苏小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部分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1.下列力学单位中,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A.米 B.秒 C.千克D.焦耳 2.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尝试性计算,首先发表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第谷 C.伽利略D.开普勒 3.苹果从树上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能反映其运动的v一t图象是B 4.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下列活动中,可将月球视为质点的是 A.测量月球的自转周期B.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 C.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 D.选择“嫦娥三号”的落月地点 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加速运动,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A.mg B.F C.μmg D.μF

6.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测出了F 1、F 2,如图所示.接下来, 要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条测合力.在操作中应当 A .沿F 1、F 2的角平分线方向拉伸橡皮条 B .将橡皮条拉伸至0点 C .使拉力的大小等于2221F F + D .使拉力的大小等于F 1、F 2的大小之和 7.漫画中的大力士用绳子拉动汽车,绳中的拉力为F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将F 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其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A .Fsin θ B .Fcos θ C.θsin F D. θ cos F 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直观判断加速度a 和质量m 之间的关系,应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是 A .a 一m 图象 B .a 一m 2 图象 C .a 一 m 1 图象 D .a 一21m _图象 9.如图所示,河水的流速保持不变,为使小船由0点沿虚线匀速航行,船头的指向应为图 中的 A .①方向 B .②方向 C .③方向 D .④方向 10.汽车以速度秒v 匀速行驶,牵引力的大小为F ,则牵引力的功率为 A .v F B .Fv c .2v F D .Fv 2 l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释放纸带的操作正确的是 A 12.大扫除时,某同学将一张课桌向上搬起后再缓慢放下,此过程中该同学对课桌做功的情 况是 A .一直做正功 B .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力学 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直线运动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二、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最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直线运动 (1) 第二单元相互作用 (4)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7) 第四单元曲线运动 (9) 第五单元万有引力 (12) 第六单元机械能 (14) 第七单元动量 (18) 第八单元力学实验 (24) 第九单元静电场 (30) 第十单元恒定电流 (34) 第十一单元电学实验 (36) 第十二单元磁场 (46) 第十三单元电磁感应 (49) 第十四单元交变电流 (51) 第十五单元近代物理 (53) 第十六单元选修3-3 (63) 第十七单元选修3-4 (73) 第十八单元常用的物理方法 (85) 第十九单元常用的数学方法 (92)

第一单元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v=s t (2)有用推论v t 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 t 2=(v t+v0) 2 (4)末速度v 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v s 2=√v02+v t2 2 (6)位移s=v0t+1 2 at2 (7)加速度a=v t-v0 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则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易错提醒: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0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 t=gt (3)下落高度h=1 2 gt2(从v0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2gh 易错提醒: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gt2 (1)位移s=v0t-1 2 (2)末速度v t=v0-gt (3)有用推论v 2-v02=-2gs t (4)上升最大高度H m=v02 (从抛出点算起)。 2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t=2v0 g 易错提醒: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一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误认为a与Δv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1)表达式a=Δv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而不是加速度的决定式。 t 是不变的。 (2)物体的加速度a由F和m决定,对于同一个匀加速运动,Δv越大则时间t越长,而Δv t 2.将加速度的正负错误地理解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减速直线运动的判断依据 (1)加速度的正负与正方向的规定有关。 (2)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减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3)当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v0>0,a>0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方向,如v0>0,a<0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刹车类问题中,对运动过程不清,盲目套用公式 (1)对刹车的过程要清楚。当速度减为零后,汽车会静止不动,不会反向加速,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刹车过程分析。

高考物理个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个必考知识点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考中的50个重点概念 一、运动学 1、位移 速度与加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at v v +=0t 202 1at t v x += 20t v v v += 3、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平抛运动 6、匀速圆周运动及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 14、万有引力定律 15、向心力与卫星 二、物体的平衡 7、重力 弹力 摩擦力 8、力的合成与分解 9、共点力的平衡 三、运动和力 10、 1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2、牛顿第二定律与超重、失重现象 13、牛顿第三定律 六、功与能 22、功和功率 23、动能与动能定理 24、重力势能 25、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 四、动量 16、动量 17、动量守恒定律 五、振动与波动 18、简谐振动 19、单摆与单摆周期公式g l T π 2= 20、波长 波的频率 波速T t s v λ=??= 21、波的干涉与衍射 八、电场、 31、电荷与库仑定律 32、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 33、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九、电路

34、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 35、门电路 36、电动势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十、磁场与电磁感应 37、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 38、安倍力与左手定则 39、电磁感应现象 40、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 41、感应电动势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2、电磁场电磁波 十一、光学 43、光的干涉 44、光的衍射 45、光电效应现象与光子说 46、光的波粒二象性 十二、物质 47、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48、原子核的衰变与放射线 49、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质子、中子 50、宇宙的结构与演变

江苏201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物理

2019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 物理 物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9 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23 小 题,每小题 3 分, 共69 分) 1. 电场中有一点 P,下列说确旳是() A.若 P 点没有电荷,则 P 点场强为零 B.放在 P 点旳电荷电量越大,则 P 点旳场强越大 C.放在 P 点旳电荷电量越大,电荷受到旳电场力越大 D. P 点旳 场强方向为放 在该点旳电荷 所受电场力旳2. 下图中,电荷旳速度方向、磁场方向和电荷旳受力方向之间关系正确旳是() 3.导体旳电阻是 4 Ω,在 120s 通过导体横截面旳电荷量是 480C,这时加在导体两端旳电压是() A. 960V B.16V C.1V D. 60V 4.关于电容器旳电容,下列说法中正确旳是() A.电容器两极旳电势差越大,电容就越大 B.电容器所带电荷量越多,电容就越大

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零,电容就为零

D .电容器旳电容与两极旳电势差及所带电荷量均无关,仅由电容器本身因素决定 5.如图为一台理想变压器, 初、次级线圈旳匝数分别为 n 1=400 匝, n 2=800 匝,连接导线旳电阻忽略不计,那么可以确定 ( ) A .这是一台降压变压器 B .次级线圈两端旳电压是初级线圈两端电压旳 2 倍 C .通过次级线圈旳电流是通过初级线圈电流旳 2 倍 D .变压器输出旳电功率是输入旳电功率旳一半 铁心 电源 负载 6. 正在做加速运动旳物体,如果它旳加速度在逐渐减小,则该物体 ( ) A. 立即做减速运动 B. 立即反向运动 C. 运动旳速度立即减小 D. 运动旳速度仍在增加 2 7. 物体第 1 s 由静止向右做加速度为 1 m/s 2 旳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2 s 加速度方向向左,大 小不变,以后每隔 1 s 加速度旳方向都改变一次,但大小不变,则 1 min 后物体 在 ( A. 原位置 B. 原位置左边 0.5 m C. 原位置右边 30 m D. 原位置右边 60 m 8.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 v-t 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下列判断 错误 旳是( ) A .小球能弹起旳最大高度为 1.25 m B .小球能弹起旳最大高度为 0.45 m C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瞬间速度旳大小为 3 m/s D .小球下落旳最大速度为 5 m/s 9.关于物体旳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旳是( ) A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旳一点 B .形状规则旳物体旳重心,一定在它旳几何中心 C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旳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用细软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直线上 10.如图所示,互相垂直旳两个分力 F 1 、F 2,将 F 2绕 O 点顺时针旋转至和 F 1重合F ,2 则( ) A .合力在减小,同时方向在改变 B .合力在减小,但方向不变 F 1

江苏省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

必修1知识点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 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t x v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 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Ⅱ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a ??=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 t =v o +at x=v o t+ 21at 2 v t 2-v o 2=2a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