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奇异的琥珀》word教案

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奇异的琥珀》word教案

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奇异的琥珀》word教案
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奇异的琥珀》word教案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澎湃、黏稠”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体会它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大家知道琥珀是什么吗?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燃烧时有香气,还具有科学价值。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又称为“奇异”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珀、脂、湃的读音。注意澎湃、黏稠的字形。

2、理解词语的意思:约摸、飒飒、热辣辣、前俯后仰、化石、黏稠、推测。

3、概括课文大意:写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课文共分三部分:一、(1——12)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二、(13——17)写琥珀被渔民父子发现。三、(18)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在十分巧合加快了广泛

2、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总结交流。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

(2)必须是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

(3)树林的不远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

(4)必须要很长时间。

3、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4、琥珀有什么价值?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获得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可是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第二课时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谁能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想想为什么将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二、深入学习课文。

1、通过琥珀的样子,琥珀的形成,感受文中的奇异。重点语句:“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到好几圈黑色圆环”

2、通过学习琥珀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们的推测,感受琥珀的奇异。

三、揣摩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与你学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交流体会。(语言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本单元习作就是让写一篇说明文,可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

2019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奇异的琥珀导学案语文

第二十一课奇异的琥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方式 5、读了课文,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琥珀的了解。 2、你觉得生字表中的哪些生字特别值得注意?你想提醒大家。 第1关:扫除拦路虎 3、勇闯第二关: ?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一议: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4、摘录描写太阳强烈的词语或语句,完成填空。

出示:描写太阳强烈的词语或语句有: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原因是_ 。 三、探究交流 1、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2、课文主要写的是 3、课文结构分析 四、展示练习 课后检测:1、词语理解:推测、约摸、拂拭、渗出 比一比:黏()脂()渗()详() 粘()指()参()祥() 五、我的课堂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这块奇异琥珀的形成的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培养自己逻辑推理能力及爱科学的精神。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想象的,通过对琥珀的探究,对词句的品味,学习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 3、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明理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我会说: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 1、在那块()的琥珀里,有一只()和一只()。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和它们的腿的()显出好几圈()的()。 2.这块琥珀奇就奇在()和()是一对天敌,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二、自主学习: 1、琥珀形成的故事十分有趣,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说说喜欢的理由,并做好批注。[方法支招:勾画——读——揣摩——批注 2、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句子,读得有情有趣。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伯牙善鼓琴》一文,所讲的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不陌生的,因为小学的课外阅读里有现代文的《伯牙绝琴》的故事,七年级上册音乐书里有《高山流水》的乐曲,相信有许多学生对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前提下学习这篇文言文,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2.熟读成诵,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知己难求,知音难觅。【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准确翻译课文,并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知己难求、知音难觅的感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解题导入: 1.上学期学过的《卖油翁》里说“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谁还记得“善”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伯牙善鼓琴》(板书课题) 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字。 (明确:先秦时期的著名乐师伯牙擅长弹琴) 二、读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初次感知一下《伯牙善鼓琴》。 在初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比较迟疑,应该是有些字音在作怪,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看看你会读吗?并且知道什么意思吗?谁会谁上黑板写出来。 ①辄穷其趣②卒逢暴雨③善哉 ④援琴而鼓⑤霖雨之操⑥更造 2.解决了“拦路虎”,读起来就会流畅很多,大家再次放声朗读。 3.这次就比第一次声音大了很多,看来字词没问题了,那同学们,古人写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这去掉标点的文章你会读吗?谁来读读,你想读到哪里停就停,并且指名让下一位同学接着读。大家集中注意力,看会不会点到你的名字。 4.谁愿意单独来朗读一下课文? 三、赏文识句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过几遍文章之后,想必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同学们认为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谁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2.那我们首先来看看文章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的?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现“善鼓”的句子。 (明确:志在登高山,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五单元 21 奇异的琥珀》优质课教学设计_10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运用了童话的笔调,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引入。 (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21、《奇异的琥珀》)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生:这块琥珀很特别,很奇异·····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想象,说的很好,很不错。 师:那什么是琥珀呢?我请同学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理解的琥珀,琥珀实际上是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入药,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亲眼见过琥珀吗?请同学们欣赏课件中琥珀的图片,(出示琥珀的图片)——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而这些是由琥珀加工制成的工艺品,每一个都显得十分精巧美丽。 师:和孩子们一起看过了琥珀的图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要说琥珀是奇异的?那奇异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跟寻常的不一样,奇异而特别。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心,齐读课文,领略这块琥珀的奇异特别之处?读的时候注意勾画出生字词语。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新字词 1.学习生字 师:读的很整齐,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掌握生字词语了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生字,每个生字读两遍。 师:现在我请同学起来说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哪个字最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记住他们,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 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掸读dǎn 不要读成chǎn 或dān)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实用,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妙招啊。但是在以后遇到形近字时,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辨别清楚。比如:掸和禅;稠,凋和调;祥,详;裹、衷。 2、学习词语 师:学习了生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同样的每个词语读两遍。 3,、出示词语注释,帮助理解文意。 师:同学们昨天都预习了课文,现在快速的看课件上出示的词语解释,不清楚的自己快速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做好标记。 三、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鸥与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八条;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三十一条。 过程与方法 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在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爱,所以海鸥以爱回报老人,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鸥对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你们和李老师一起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其实,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这节课我将和你们一起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我到村小上的一堂公开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将由我带领他们去学习】 二、研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研读要求(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出课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怀? (2)勾画出你最感动的部分,想一想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动手动脑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学习所获。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词语在语句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奇异的琥珀_语文S版

21奇异的琥珀同步练习 、看拼音写汉字。 h u p o zh i gu o sh en () 松() 包( ) ( )出 p e n g P ai ni a n ch ou xi a ng c an ( )( )()细美( ) 二、正确搭配词语。 飒飒地飞舞高大的腿 快乐地照射长长的松树 嗡嗡地响透明的松脂 慢慢地穿过厚厚的波涛 热辣辣地爬澎湃的琥珀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翻()怒()前()后() 灭()之灾大()世界 成千上()来()不易 四、缩写卜列句子。 1.晌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五、填空。 琥珀形成经过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阶段,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因此说这真是块奇异的琥珀。 六、阅读,完成练习: 杜鹃花 杜鹃花通常为常绿或落叶灌木,株高1米至2米,叶呈椭圆状卵形,两面均多

有毛。花冠形状有如铜钟的,亦有似漏斗的。花色有红、紫,深浅不等。在丘陵山野中,杜鹃花成片分布,形成灌丛,春天盛开怒放,映红了坡坡坎坎,在阳光照耀下十分壮丽,故又称“映山红”。藏、滇、川西南山区的杜鹃花名气盛,既有灌丛,也有乔木,其踪迹也能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甸上出现,不仅有灿如云霞的各种红杜鹃花,还有蓝紫、淡紫、乳黄、亮黄、洁白的五色杜鹃花,美如锦绣,蔚为壮观。蓝天、白云、雪山、佳卉、相映生辉。 杜鹃花家族中不乏“巨无霸”。1919年,英国植物学家傅礼士在云南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杜鹃之王”,这棵巨树高达20米,胸径近1米。傅礼士将其盗伐,截取一段树干圆盘带回英国。这块圆盘展示年轮有280圈,表明这株杜鹃花树已有,后定名为“大树杜鹃”。60年后,我国植物学家在云南黎山中考察,发现了更多的大树杜鹃,其中一株高达25米,主干直径达3米,估测树龄超过500年,称得上王中之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椭圆②草甸 2. 在文中找出符合给出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①聚集在一起,形成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 ②互相映衬得光辉美丽。() 3. 鹃花又名“映山红”,得名的原因是。 文中的“藏”、“滇”、“川”是我国、、三省区的简称,在那里,杜鹃花“名气更盛”,是因为。?大树杜鹃花因其、、,所以被称为杜鹃家族中的“巨无霸”。 4 ?第二节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文字是() A. 280年的生存历史 B.280年的生成历史 C.280年的栽种历史 D.280年的收藏历史? 参考答案 、琥珀脂裹渗澎湃粘稠详餐 、飒飒地.. 飞舞咼大的腿 快乐地.照射长长的松树 嗡嗡地. 响透明的■松脂

2017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奇异的琥珀教案语文S版

奇异的琥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澎湃、黏稠”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体会它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大家知道琥珀是什么吗?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燃烧时有香气,还具有科学价值。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又称为“奇异”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珀、脂、湃的读音。注意澎湃、黏稠的字形。 2、理解词语的意思:约摸、飒飒、热辣辣、前俯后仰、化石、黏稠、推测。 3、概括课文大意:写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课文共分三部分:一、(1——12)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二、(13——17)写琥珀被渔民父子发现。三、(18)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在十分巧合加快了广泛 2、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总结交流。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 (2)必须是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 (3)树林的不远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 (4)必须要很长时间。 3、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4、琥珀有什么价值?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获得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可是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第二课时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谁能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21奇异的琥珀

21 奇异的琥珀呈现新课: 教师:(1)、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出示琥珀挂图)(2)、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故事的详细情形的? 课文中那一段是直接描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学生:最后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举手回答老师。 答案:(1)、这块琥珀“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更“奇异”的是不但能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而且可以看到它们当时的挣扎,在粘稠的松脂中留下黑色的圆环。这“奇”就奇在事情太巧合了。(2)、人们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故事的详细情形的。 (3)、教师:请同学们一齐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学生: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4)、教师:在所读得句子中,哪一个分句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想象的? 学生: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是怎样挣扎的。

(5)、教师: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块琥珀是透明的? 学生: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7)、根据什么知道那时就有了蜘蛛和苍蝇? 学生:奇异的琥珀 (8)、请同学们再次齐声的朗读18自然段。 (讲读末段后,教师对重点词“推测”作如下练习) 选词填空:“推测”“猜测” 1、气象台的工作人员根据卫星发回的气象云图,可以准确 地(推测)出天气的变化。 2、教室里的破桌椅修好了,我(猜测)是班里的活雷锋李 明干的。 3、公安干警冲进匪巢,发现杯子里的水还是热得,于是(推 测)匪徒刚离开不久。 教师:咱们的科学家、作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做了哪些科学的推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1----12节。 在这一段里写了琥珀形成经过的两个阶段:一是老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落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二是几千年里,陆地下沉,森林被海水淹没了,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21奇异的琥珀--教案

21、奇异的琥珀 教材分析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故事。全文扣住“奇异”这个词,课文的一到十一节,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十二到十三节介绍了琥珀是如何被发现的,最后一节描述了琥珀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总课时:上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奇异的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 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 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1课

总第课时21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21.文言文两则》课文知识点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21.文言文两则》课文解析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 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 ②方:正在。 ③鼓:弹。 ④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⑤曰:说。 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⑦巍巍:高。 ⑧少选:不一会儿。 ⑨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 ⑩破:摔破。 ?以为:认为。 ?足:值得。 ?复:再次。 ?者:……的人。 【参考译文】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书戴嵩画牛 【原文】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知识点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斗.()牛,力在角.()。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所宝以百数。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三、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锺.子期(zōnɡ) 蜀.中(shǔ) B.谬.矣(miù) 尾搐.(chù) C.汤汤.(shānɡ) 拊.掌(fù) 四、生字词拓展。 1.“一日曝书画”中的“曝”读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这个含“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这个含“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五、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六、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表现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成语不能表现深厚友谊的是( )。 A.管鲍之交 B.莫逆之交 C.忘年之交 D.相敬如宾

七、读句子,解释全句。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回忆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 1.《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以( )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 A.《斗牛图》 B.牧童的发现 C.杜处士和牧童的笑 2. 俞伯牙和锺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 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3.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书戴嵩画牛》一文最后阐明的“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是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 )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心情很复杂,悲伤、失望、寂寞……交织在一起。( ) 3.伯牙擅长弹琴,子期善于倾听,伯牙的善奏因为有了子期的善听,才显得更有价值,其人生也才更具幸福的体验。( ) 4.与“伯牙鼓琴”相关的成语是“琴瑟和鸣”。( )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1 奇异的琥珀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 难点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 奇异的琥珀(hǔ pò)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2[①“约摸”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段导读:第1自然段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久远。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sà)飒地响。3[② 这句话的描写方法是什么?作用呢?] 段导读:第2自然段说明当时炎热的环境,为下文“松脂掉下来”作了铺垫。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 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zhī)的香味。4[③这句话在 文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小苍蝇出场,在松树林中飞舞。 5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dǎn )?掸翅膀,拂拭(shì)那长着一对红 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句导读:“停”“掸”“拂拭”写出小苍蝇一心一意地在打扮自己,可想而知,它当然没有注意到别的事物。]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小苍蝇在一棵大松树上停歇着。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 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6[④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一个蜘蛛发现了苍蝇,打算吃掉它。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不能。因为“约摸”表示只是估计,并非准确年代,如果去掉,就显得太绝对了,所以不能去掉。 3 ②环境描写,天空中的太阳、远方的大海、飒飒作响的绿叶,这一切都为下文故事的开场做好了准备。 4 ③对当时的环境条件作了介绍,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铺垫。 5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拂或抽,去掉灰尘等。 6 ④拟人,如“慢慢地”“美餐”“小心地”,作者用简单的词语写出了蜘蛛的鬼鬼祟祟、偷偷摸摸,让人过目难忘。

秦皇岛市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奇异的琥珀》同步练习D卷

秦皇岛市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奇异的琥珀》同步练习D卷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1. (8分)给形近字组词。 狼________ 衔________ 盆________ 悔________ 掉 ________ 狠________ 街________ 盘________ 梅________ 悼________ 2. (4分)比一比、再组词。 鸟________ 精________ 植________ 般________ 岛________ 睛________ 值________ 搬________ 3. (10分)选词填空,填序号。 A.和风细雨B.风和日丽C.风平浪静D.风调雨顺 (1)春天来了,在一个________的日子里,我和妈妈一起去海边玩。大海上________,美丽极了。 (2)妈妈说:“春天的雨特别美!________这个词说的就是春天温和的风吹着细细的雨。” (3)今年________,粮食一定会大丰收。 4. (9分)默读课文《穷人》中的两段话,完成后面的习题。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 桑娜之后以“忐忑不安”是因为________。 (2)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桑娜的________。(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3)这段话中多处使用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突出了桑娜________。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 《伯牙鼓琴》知识点 课文主题: 《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注解] ①鼓:弹。②志:心志,情志。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④善哉:好啊。⑤巍巍:高大样子。⑥若:像。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⑨破琴:把琴摔破。⑩复:再,又。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 课文主题: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 (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3)戴嵩:唐代画家。(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6)拊掌:拍手。(7)搐:抽缩。(8)股:大腿。(9)乃:却。(10)掉:摆动,摇。(11)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知识点 生字组词: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奇异的琥珀

《奇异的琥珀》 【课前练习】 1.照样子写词: 前(俯)后(仰)→ 前( )后( );前( )后( ); (承)前(启)后→( )前( )后; .( )前( )后。 2.写出近义词: 约摸--( ) 推测--( ) 仍旧--( ) 仔细--( ) 晌午--( ) . 照射--( ) 3.写出反义词: 柔嫩--( );火热--( );古老--( )  继续--( )。 4.填上合适的词: ( )的琥珀 ( )的琥珀 ( )的松脂 ( )的松脂( )的光彩 ( )的事情 ( )的圆环 ( )的松树( )的泪珠 ( )的森林 ( )的绿翅膀 ( )的波涛 5.填空: 琥珀形成经过( )和( )两个阶段,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必须具 备的条件是( )、( )、( )、( )、( )、( )、( ),因此说这真是块奇异的琥珀。 【第一教时家庭作业】 1.把下面这句话抄写一遍: 根据文中描绘的琥珀模样,作者推测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课文叙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2.抄写词汇表中词语。 3、自读课文两遍,完成填空: 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而又的想象,进行了 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而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 成下列三个阶段: 1.形成松脂球 2.埋入 3. 。 【第二教时家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抄写最后一节(子要写的端正)。 2、按要求摘录词语: 描写太阳强烈的词语; 描写海浪汹涌的词语: 3、尝试用倒叙的记叙顺序复述课文(提示:可适当添加词句)。 4、看着小苍蝇和蜘蛛动作的词语,完成缺少的词语。 小苍蝇:展开--飞舞--()--飞进--()--停在--

伸起--()--拂试--沾满 蜘蛛:爬--()--爬--()过去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串用自己的话把整个过程说一说吗?写下来。

21、22、23课 《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等导学案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

第二课时:导学过程

精读文本品析道理1、布置任务:分析研 究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教师针对重点句段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 引导深入品折,从中理 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 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 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1、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 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 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 掉呀! 2、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 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①太 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 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 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3、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 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 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 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 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 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松脂滴下来了。)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 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松脂继续滴下 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不重重包裹 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 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6、自由读读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这样描 写的表达效果。 7、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4个条件,“几十年,几百 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 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 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 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2个 条件。) 学习品析重 点语段,理 解科学家们 根据这块琥 珀想到什 么?做了什 么?课文哪 部分描写了 这故事? 合作探究总结深化谈谈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 写作方法。 1、学生小组自由交流。 2、作为新时代的同学们,应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说。拓宽知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教学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堂实录)

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一、导入 1.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人们常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人的一 生要找到与自己心心相息的知己的确不容易,春秋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己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伯牙鼓琴》中去探讨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揭示课题: 1.谁来读一读课题?(读得好)咱们一起读。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非常棒!“鼓”是什么意思?(弹) 2.你怎么知道的?(看文后注释) 3.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伯牙弹琴) 4.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板书:1.借助注释)大家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我们学文言文就要学会变通。(板书:2学会变通) 三、范读引路: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篇古文,读不懂的词句就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然后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自己读自 己的。 2.古文已经和我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3.你们数数这篇文言文有几句话?只有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所

以说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所以 它们读起来有点深奥。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 发现它很美有很有意思,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 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这样吧,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4.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板书3反复诵读) 5.检验朗读: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 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 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请四人小组朗读。看来, 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一齐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鼓琴”,读。 6.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 然没有读到百遍,四、五遍总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 经自现了呢? 四、研读交流: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两篇精读课文和《京剧趣谈》一篇略读课文组成。《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 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书戴嵩画牛》讲杜处士晒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 道理。《月光曲》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 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 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京剧趣谈》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 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口语交际《聊聊书法》通过搜集到的图片或实物来谈论对书法的认识,提高对书法的艺术鉴赏力。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和大家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己经历的、体验过的最拿手的一项写出来。《学习园地》知道做课堂笔记是一 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明白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写得不清楚的说明书进行 修改。积累有关艺术之美的四字词语。 2.单元重点: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分别给我们呈现了音乐、绘画、京剧之美,在学习当中我们要运 用联想去理解,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 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比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 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将《月光曲》的意境描写得极其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京剧趣谈》中要抓戏剧动作想象, 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戏剧就是用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戏剧动作首先具有直观性。戏剧正是借助动作这种手段,将人物的行动、事件以及矛 盾冲突的发展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去想象、联想,感受艺术之美,为写好本单元作文做好铺垫,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拿手好戏,要写好自己的拿手好戏,应该抓自己的动作,边叙述边写自己的体验,突出自己的心理体验,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