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C. 酒泉文化

D. 凉州文化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13题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

A. 康熙盛世之后

B.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

C. 鸦片战争之后

D. 甲午战争之后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4题首先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的人是()

A. 孔子

B. 荀子

C. 曹丕

D. 刘勰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5题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 阶级性和哲理性

B. 时代性和民族性

C. 哲理性和趣味性

D. 趣味性和娱乐性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16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作者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孟子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17题我国发明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时间是在()

A. 春秋

B. 秦代

C. 战国

D. 汉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8题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A. 王重阳

B. 李志常

C. 邱处机

D. 刘德仁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9题比较能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的() A. 《货殖列传》

B. 《河渠书》

C. 《平淮书》

D. 《六国表》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20题刘禹锡是中唐思想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他最着名的哲学着作是()

A. 《天说》

B. 《天对》

C. 《天问》

D. 《天论》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21题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A. 民俗文化

B. 市民文化

C. 娱乐文化

D. 工艺文化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22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 复兴儒学

B. 全盘西化

C. 发展生产力

D.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23题我国历史上的吐蕃民族因与印度较近,最流行的文化是()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24题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水平是在公元前()

A. 两千年左右

B. 三千年左右

C. 四千年左右

D. 五千年左右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25题道教的基本教义是()

A. 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B. 性净自悟、普渡众生

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 修心养性、明心见性

【正确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在元朝,回回的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主要有()

A. 天文历算

B. 火器制造

C. 天象仪器

D. 医药学着作

【正确答案】 ACD

本题分数2分

第2题两汉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

A. 察举

B. 征辟

C. 考试

D. 科举

【正确答案】 ABC

本题分数2分

第3题东晋士人最热衷的“家常”摆设是()

A. 清谈

B. 诗赋

C. 书法

D. 佛理

【正确答案】 ABCD

本题分数2分

第4题依据文献记载,有些学者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下面各项中,哪些不是这三大区域之中的文化()

A. 炎黄

B. 氐羌

C. 苗蛮

D. 百越

【正确答案】 BD

本题分数2分

第5题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主要有()

A. 知易行难

B. 知轻行重

C. 行先知后

D. 知先行后

【正确答案】 ABC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第1题勤农观

【正确答案】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

略。

本题分数3

你的得分

第2题诗赋取士

【正确答案】诗赋取士: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视的进士科,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因此,唐代崇尚文学成为一代风气。在诗赋取士的利益驱动下,唐人创作热情高涨,诗唐时代的形成,与科举制度有相当的关系。

本题

分数

3分你的得分

第3题五伦

【正确答案】五伦: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即指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

五种人际关系。

本题分数3

你的得分

第4题八思巴

【正确答案】八思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的领袖,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还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本题

分数

3分你的得分

第5题五常

【正确答案】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第1题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有两点:一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

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二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

本题分

数6分

你的得分

第2题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

林业和渔业等。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

本题分

数6分

你的得分

第3题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答:其作用是:在他们身上有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艺术,有中国的政治,作为社会的清流显要,又对时代风尚施以重要影响。所以,许多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与这个阶层有关。

本题分

数6

分你的得分

第4题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答:其主要特征是:邹衍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德终始”说。他以

此解释朝代的变更,对当时的诸侯有很大的震骇作用。

本题分数

6分

你的得分

第5题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方面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各观点的提出者是谁?

【正确答案】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主要有:(1)“天人合一”,提出者是宋代张载;(2)“天人交胜”,提出者是唐代刘禹锡;(3)“天人之分”,提出者是战国时代的荀子。

本题分

数6

分你的得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题为什么说20世纪后期关于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

【正确答案】我们之所以说20世纪后期关于对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的领域,是因为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有关汉字的新课题,将汉字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人们揭示汉字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突出了汉字与汉民族、汉文化等的关系研究,

加强了汉字教育、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传播等汉字应用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汉字与思维方式、汉字与民族文化传播、汉字与艺术、汉字与民俗等关系的认识,并在信息处

理、汉字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人们在解决汉字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问题时,意识到以往对汉字的认识还太简单,这又引起人们更积极地投身于汉字的本体研究和相关文

化的研究之中,从而使人们对汉字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科学化。

本题

分数

10分你的得分

第2题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答: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从宋儒那里就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歧。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后一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代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

设计概论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BDBDB 6—10 BAA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结构、动作 2、实用、坚固 3、多利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4、意态、风神 5、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 6、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 7、情感性、创造性 8、罗丹 9、审美理知、审美共鸣 10、向日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及其产品。(1分)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1分)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过程。(1分)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之一,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它由之产生的时代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1分)艺术创作又是行动着的、发展着的审美实践活动。(1分) 2、蒙太奇: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是建筑学中一个名词的音译,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借用到影视中来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3分)蒙太奇以人们的联想和理解能力为依据,运用画面的分切与组合,能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联系和意义。(2分) 3、艺术风格:艺术风格体现着艺术家的艺术个性,(1分)是一个艺术家艺术个性稳定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面貌,(2分)它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1分)使艺术家具备独特的艺术个性的标志。(1分) 四、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再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轮、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5分) 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者相反对,也是表述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5分) 2、艺术的社会功用主要有审美功用、认识功用、社会组织功用。(4分) 审美功用: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物,艺术从生产劳动、巫术等活动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2分) 认识功用: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尽管有些简单笼统,却还是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它终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种特殊表现形式。(2分) 社会组织功用:这也是艺术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功用。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2分) 3、(1)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不受其所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处社会因素在个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4分) (2)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社会形态中的,而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定时代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 (民放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梯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切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止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推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 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 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 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 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D.清代中期 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一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第一套 注意:(红色字体为重点) 第一章设计的内涵 思考题答题要点 1."设计"(Design)的本义是什么? 设计(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人物得以被认识的依据或媒介,在中国,设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设"指预想、策划,"计"指特定的方法策略等。 2.不同的学者对设计的理解提出了哪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 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 3.如何理解设计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设计的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心怀一定的目的,并以其实现为目标而建立的方案,这个界定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所蕴含着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则是现代设计的内涵和灵魂; 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特指在一般的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

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 4.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对"艺术"《辞海》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珠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②设计虽然超越了纯艺术,存在于设计、生产或制作的全过程,和技术、材料、工艺、市场、消费、等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设计师的设计至始至终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创造性过程始终与审美发生联系。 5.什么是设计的形式?它包括哪些因素? 设计的形式指形态、色彩、肌理等外在造型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同时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形态:通常指某种特定的外形,即物体在空间中的特定形态。物体的形态特征是我们区别不同物体的依据,这里的形态概念既指设计物外形,也包括设计物内在结构,是设计物的内外要素的统一的综合体,构成形态的基本形式有点、线、面、体等; 设计物的形态创造要善于运用变化与统一,韵律与节奏,主从与响应、过渡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比拟与联想等多种造型手法,以达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 文化产品 B. 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 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 羌 B. 吐蕃 C.鲜卑 D. 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 中原文化 B. 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 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 社会生活 B. 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 七百年 B. 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 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 政治观念 B. 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 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 夏朝时期 B. 商周时期 1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9.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 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 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 《本草纲目》 11.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 公元 2 世纪 B. 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 公元 12 世纪 12.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 宗族 B. 家庭 C.什伍里甲 D. 个人 13.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 明代 B. 宋代 C.汉代 D. 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 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周易》 B. 《管子》 C.《商君书》 D. 《韩非子》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 应 ( ) A. 止于至善 B. 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 德育和智育并重 2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设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设计概论(01D01) 一、单选题 1、中国明式硬木家具,利用本色的木质肌理成为一种天然的装饰。从装饰的现象看,这是一种( )装饰。 A.被动性 B.主动性 C.技巧性 D.智慧性 参考答案:D 2、德国工业联盟是在吸取英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现代艺术运动 D.工业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A 3、现代室内设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和通风的问题。 A.装饰 B.结构 C.采光 D.家具 参考答案:C 4、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装饰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是 A.弗兰克·赖特 B.勒·柯布西耶 C.路易斯·沙利文 D.彼得·贝伦斯 参考答案:C 5、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的意图,这是一种()的设计方法。 A.优选法 B.逻辑法 C.离散法 D.形象法 参考答案:D

6、现代主义首先从()开始。 A.平面 B.手工艺 C.服装 D.建筑 参考答案:D 7、利用名人效应做广告,这是设计方法的一()构思。 A.反方向 B.正方向 C.正价值 D.逆反思 参考答案:B 8、以下属于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是 A.帝国大厦 B.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C.苏州博物馆 D.流水别墅 参考答案:B 9、商周文化中,()作为一种代表,是设计从物化融于文化的证明。 A.鼎 B.长信宫灯 C.欹器 D.木马流车 参考答案:A 10、法国罗浮宫“水晶金字塔”的设计者是 A.雷姆·库哈斯 B.赫尔佐格 C.弗兰克·盖瑞 D.贝聿铭 参考答案:D 二、多选题 11、以下属于爱迪生的设计的有() A:电灯B:电话

C:电报D:留声机 E:缝纫机 参考答案:ACD 12、艺术设计的特征包括() A:被动性和主动性B:创意性和图形性 C:产品性和科学性D:工艺性和市场性 E:选择性和稳定性 参考答案:BCD 13、设计方法可大致归纳为() A:分析法B:对比法 C:离散法D:形象法 E:逻辑法 参考答案:BCDE 14、以下属于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的有() A:产品设计B:视觉传达设计 C:室内设计D:环境艺术设计E:公共环境设计 参考答案:ABD 15、“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主要釉色为() A:黄B:绿 C:褐D:红

2019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重农主义 周人极度重视农耕生产。赋予它以某种“政道”含义。在《无逸》篇中,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 (1)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

(2)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重农主义”可以在西周的农耕政道中,找到它最早的根芽。 2. 血缘九族制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3. 行业组织 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相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四、简答题 1.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①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②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③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 ④“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2. 历代农书所包含的思想及生产知识 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包含了官方生产管理和地方生产知识两部分的内容,并概括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操作方法,表现了很高的文化意识。 3. 儿童启蒙读物的特点 传统识字读物的特点: ①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 ②儿童教材流行的时间长、范围广;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设计概论试题答案

设计概论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失蜡法工艺 )铸造的。2人面鱼身纹是( 马家窑彩陶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3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 饕餮纹 )。 4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园治》)。 5西班牙建筑师( 戈地(安东尼奥·高迪))在整个新艺术运动中是最引人注目,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那公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博克斯登(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7宋代( 定窑 )瓷器大量使用开片的装饰方法 8、《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李诫) 9、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园治》)。 10、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博克斯登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11、1919年,( 格罗佩斯)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12、(莫里斯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13、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工业革命 )。 14、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之后,英国的(莫里斯)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 15、下面的设计大师中,哪一位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16、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1919年的( 第三国际纪念塔)。 17、( 耐特 )是教育家、作家、批评家,是将包豪斯精神带到英国又传播到美国的人。 18、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倡用装饰符号,表达个人的感情。 19、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倡导者是(约翰·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 20、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香山饭店、上海东方明珠塔等建筑设计是属于设计文化继承方式中的(延续性)设计。 21、杰出的设计大师米斯,用现代材料设计了1929年的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全面体现了他的“(少则多)”的设计思想。 22、下面选项与著名设计家莱特有关的是(悉尼哥剧院。有机建筑。国际风格)。 23.展示设计属于( 三维)的设计。 24.将需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视觉符号,并将之传达给信息接受者,是(设计师 )的工作。 25.工业设计同手工艺设计区别开来的分水岭是(工业革命 )。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 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 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 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人 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 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 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 现,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 期、某一国家(民族或 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 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 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 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 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 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 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 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 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 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 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 公元1400年到1900年 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 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 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 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 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 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 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 立诸侯国家,史称封 建,所形成的社会制 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 (311年),匈奴贵族刘 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 虏晋朝皇帝,西晋灭 亡,史称“永嘉之乱”。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 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 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 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 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 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 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 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 佛教、道教、穆斯林、 景教、阴阳先生、萨满 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 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 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 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 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 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 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 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 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 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 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 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 的愿望。如触摸某寺庙 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 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 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 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 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 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 趋完备。 15.分封制:是与宗法制 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 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 诸侯。国王将土地分封 给诸侯,诸侯将所得的 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 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 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 产活动。 16.春秋决狱:即以《春秋》 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 律,《春秋》经义不但成 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 性甚至还高于法律。其 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 理动机的判定。以善恶 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 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 门。 17.整体思维:是指把天 地、人、社会看做密切 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 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 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 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的联系。 18.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 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 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 维方式。 19.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 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 象及其变化。 2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 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 最高的德。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文:① 本义是“错画”,也 就是花纹。②引申为 后天形成的品德、修 养。③在政治领域 里,引申为“文治教 化”。④天文指的是 自然现象和规律,人 文指的是社会现象 和规律。“化”的本 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 是以人类与非人类 的分野作为立论的 依据。狭义的文化又 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 文化、华夏文化、炎 黄文化,它属于国别 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 性、区域性、历史性、 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 两个层次:上层文化 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上 层文化是以文字典 籍为媒体的,而底层 文化主要靠口头传 承。 7.文化是一个历史概 念。 8.中国传统文化,指的 是以中华文化为源 头、中国境内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长期历 史发展所积淀的文 化。 9.文化传统具有稳定 性、延续性、普遍性、 可变性。 10.《中国文化概论》是 一门兼顾历史的关 于中国国别文化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课程,是中国传统 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教材对文化分科采 用四分法: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 想观念与精神文化、 语言文字文化。 12.中国境内,地势西高 东低,地形呈阶梯状 分布。地势最高的是 青藏高原,号称“世 界屋脊”。 13.陕西关中地区是四 塞之地,黄河在它的 西、北、东三面环绕, 南面是秦岭山脉,西 北有六盘山、贺兰

最新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最新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0月) 第一部分代年考题 1.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2.九流十家: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 3.血缘九族制:(1)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2)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4.家天下:(1)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2)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可是她并没有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她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5.中庸:(1)“中庸”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中庸”的含义是指可常行常见的最高的德。 6.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7.“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8.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9.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10.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她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11.文化内涵: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可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能够属于文化范畴;这些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说,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12.“三皇五帝”:“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她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创造者。“五帝”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 13.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勤农观是和统治者具备农耕灌溉与农业历法等知识结构分不开的。 14.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 )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科举制度不但造就了中国的官僚阶层,而且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士人文化;科举制度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意在发掘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内涵。 1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17.《阿房宫赋》:作者杜牧。该作品的撰写虽是带有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历史实情:“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对统治阶级滥砍乱伐林木,在北方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揭露。 18.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性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据此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19.什伍里甲制度:是古代中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最早是春秋齐国推行。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闾里治安。后代里甲制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20.仁爱孝梯:仁者,爱人也;梯者,顺也。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

设计概论试卷及答案

填空10 简答6*5=30 论述15*2=30 设计30 一、填空题 1、设计可分为三大设计领域,分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空间设计 2、工业设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目的是改善人的生活方式 3、工业设计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改良设计、创新设计、系统设计 4、工业设计中提出了针对人的设计原则,指实用性,易用性,认知性,社会性,审美性,社会性原则 5、创新思维的三个层次分别指流畅性、变更性、独特性 二、简答题 1、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什么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 从广义上讲,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设计,包括视传、产品和空间。 从狭义上讲,小到纽扣大到宇宙飞船,一切通过工业手段实现的产品的设计。 工业设计的定义 “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旨在确定工业产品的外形质量。虽然外形质量也包括外观特征,但主要指同时考虑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益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这种关系把一个系统转变为均衡的整体”。“同时,工业设计包括工业生产所需的人类环境的一切方面。”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起目的是综合考虑并提高物品、过程、服务以及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的质量。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3、从职能的角度说明设计师与工程师的不同? 工程师职能: 解决机器与机器的关系 设计师职能: 解决人与机器、环境间的关系 4、举例(5个以上)常见的产品易用性问题? 1诺基亚7500:中间键是滑珠,诺基亚7500的菜单是用摇杆控制的,摇杆很紧,各个方向都很灵敏,但是手上有水或者有汗的时候,摸起来有点滑操作性就下降 红蓝椅:有简洁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表达深刻的设计理念,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但从功能上它是不合理的,坐上去不舒服。 多功能电磁炉: 5、针对大学生、老年人、商务男士和时尚女士,分析其产品设计中的人化原则要点? 大学生:大学生是年轻一代,比较追求时尚,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因此主要考虑易用性,经济性,审美性 老年人: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因此为老年人做的设计要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主要考虑实用性,易用性,经济性

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全)1-30 1.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的含义⑴文的本主是错画,也就是花纹的意思⑵化的本义是改易⑶文化很早就已合成 2.广义文化应该把握的要点⑴是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⑵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⑶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3.狭义文化应该把握的要求⑴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⑵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历史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⑶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4.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的区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展过程中的外中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而文化则指的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发概括的认识产物 5.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统一性表现在:多元性在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境内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统一性在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化就是在统一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其形成原因⑴有着共同的文化源⑵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互相促进⑶汉族文化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6.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上层文化是由统治阶级和上层文人创造的,其传播途径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是由广大人民创造的,它主要是*人们的口头才得以传播的;联系:无论是上层文化不审底层文化,它们的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虽然在后代有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互相关联、互相补充。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这由这两个文化面联合构成的。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就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荟萃。 7.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是:传统文化指历史上贵留下来的所有人文精神的总和,是全部的文化遗产,带有整体性。文化传统就比较概括一点,它指的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具有稳固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产生,并与那个时代相适应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又通过不断的传承逐渐积淀下来,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因而就带有各个时代的普遍特性。 8.文化传统有那些性质和特点:特点: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时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性质: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9.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基于文化的本源和沿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 从而认为讲究传统文化即是复古,甚至认 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 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忽略了 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 分,一但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 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 目标是不一致的 10.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⑴一切 文化事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 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⑵ 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 自身的传统 1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西 方文化: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 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 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 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 文化相融合,它便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 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 一。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能与西方文 化截然对立的,而应该是吸取精华,去其 糟粕,洋为中用,才是符合时代文化潮流 的。 12.如何掌握中国文化的理论体系:⑴有关 文化的一般概念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 理环境⑶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 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⑷有关中国文化分科 的知识⑸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⑹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13.地理地人类文化发展当中的作用:地理 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 着自然提供给它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 化的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因此, 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环境方 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要注意的是, 为了解文化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 的,文化与地理是互动的。越是早期,人 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条件; 越到后来,人类施加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 响越深。同时,地理对人文的影响,也不 是简单的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其间还有 复杂的中介内容 14.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自西向东构成了 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第一阶梯是青藏高 原;第二阶梯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第 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 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 中国东部地区。整个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就 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欧亚大 陆,东南面向太平洋 15.中国古代的几条交通线:我国古地理专 家从新石器文化遗址的颁布,发现了远古 中国的交通线。大致沿渭水、黄河、济水 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一条联系东 西的交通线。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有三 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一条在太行山以东 不远,北起河北的曲阳,南至河南新乡, 都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存 在。另一条在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列 西的一条,则在今陕西境内,南起西安, 向北穿山越岭,北达榆林、府谷一带。 16.中国近千年气候变迁的趋势和分期:五 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 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 一个比一个低。主要有温暖期、寒暖交错 期、方志时期(寒冷时期)、仪器观测期。 18.气候变化与饥荒有没有直接关系?为 什么?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是有直 接关系的。中国的灾害性气候非常多,旱 灾特重,其次是洪涝,以及与此关的蝗灾 病虫害等。特别是自中国的气候转入寒暖 交错期后,灾荒疾病随之增多。大水之后 往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往有蝗灾。 19.从地理条件说明中国为什么不能走古 希腊式的文明道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 然是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 它所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 多去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地理 特征决定着中国古代不可能走古希腊式的 文明道路。古希腊文化产生于地中海的半 岛和岛屿,各地理单元都有着很大的独立 性,而地理环境的独立性决定着每一个地 域上的人口构成的相对单纯;而且那里不 太适宜农业,这又决定着它经济上对外依 赖性,海上贸易及掠夺盛行,曲此一个商 业形态的城市民主文明得以形成。而中华 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 大地域上的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在中 国战争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 功依*的不是战争,而是联合和融合。中国 的文明道路既不同于古埃及、巴比伦,更 不同于古希腊,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 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 20.中国大一统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天在 大一统的观念是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统 治者追求统一而逐渐形成的。分裂与统一 是中国历史的两在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 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 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 流。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 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 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 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 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论, 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 作用 21.中国文化的地缘特征:中国文化的地缘 特征不同于现代的观念。它所指的是当中 国文化中民调整期怕,与北方范围更加的 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地理的角度 观察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应该特别注意 与北方边地草原人的地缘关系,那里蔵着 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秘密。 22.中国的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移动的趋 势:每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 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他们 的后方。实际上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 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 的南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 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剧 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 历史景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 当着对峙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化中心 与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 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 23.元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 是互相对峙的形势:元明清时期,南北对 峙的现象起了新的变化,统一的国家出现 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 面。北方在经济上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 单一农业经济占上风;而在南方,早已经 过去这样的阶段而进入农工商留全面兴旺 的局面。处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它的 立国精神都是陈旧的得小农的,因此它从 来不懂得在国家政策上保护南方经济的发 展势头,从而南对峙,变成政治与经济上 的对立和矛盾,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真正 开始 24.九州的划分及不足:九州分别是冀、讼、 青、扬、荆、豫、梁、雍。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时代限制,中国其他的地理上自成一 体的区域没有涉及到。 25.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 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 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们的生存质量和状 态。因为人得向提供物质的自然讨生计, 这是自然环境决定地域人群文化样式的第 一个层次,越是人类生活的早期,这一层 次的内容起的作用越大。西方有史学家曾 经提出自然的挑战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原 因。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 兴起,就不能理解了 26.典范人物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典范人物 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 文化特色。我们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 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感知, 乡土意识由此而来,一个地区典范人物的 业绩,能持久地感动他的乡亲,中间起得 要作用的就是这种乡土意识。典范人物是 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27.司马迁史记里把中国划分为:天下划分 为四大基本的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 的。一是山西地区(即关中)二是山东地区 (大臻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三是 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 28.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主要特色是: 地域文化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外在条件的 变化,可以使一个地方经济及附着在经济 之上的文化现象兴衰起落。精神方面,一 些没有被一方人民重视的东西,也容易淡 漠甚至遗忘。新的因缘,则带来新的现象。 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新现象,是东南 沿海一带因海洋贸易所发展起来的一些影 响一方的商业都会,如广州、福州等,在 与西方的商贸往来中,文化观念首先发生 变化。近代革命先从南方兴起,不是没有 道理的,那里得风气之先 29.中国古代文化基干包括:先秦时期主要 有三大区域文化,即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 源于在晋的法家文化和源于南楚的道家文 化及楚辞文学。它们后业经过汇集融合, 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30.地域文化是隋唐文化的一个重要资源: 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时也面临着各种深度 的灾难,但我的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 保存之功实在不小。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 带的凉州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 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 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 相当大的作用。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 源论稿中,认为凉州文化是隋唐文化的一 脉重要的资源 31.中国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观点:孟子的 不违天时的观念。孟子的一些言论在古代 有相当的代表性,明显的包含的保护自然 的意识在内。不过,总体看来,古代许多 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都是与其他观 念相关的行为 32.中国古代是如何重视土地的深度利用 的:先秦时期的魏国曾有李悝的尽地力之 教,由政府督导农民提高单位亩产量,表 现出信纸经营的特点。汉武帝时期曾有 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亩 产量。区田法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深度 利用土地的意识加强,导致了一种量力而 行的经营观念的出现。西晋的傅玄和北魏 的贾思勰,都提出过注重提高单位产量, 而不过分依*开垦土地增产增收的主张。 33.运河的开通和使用对两岸人民的经济 生活的影响:⑴随着沟通南北东西的大运 河体系的开通,一系列大小城市沿河兴起 ⑵历代统治者为保证漕运畅通,甚至严禁 东北、山东一带的农民引用沿线支流溉田, 致使广大的华北地区河道淤塞、沟渠荒废, 农业经济日趋停滞 34.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同时有哪些失误: 主要是土地的过度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 开采。 35.山西为何历来天下形势之说:⑴山西高 原的东西两侧是太行山和吕梁山,中间夹 着一条宽平的谷地,即汾河谷地⑵山西高 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蒙古高原是一 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 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⑶太 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 地区。 36.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和作用①自 然环境。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人们的 生存质量②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③ 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 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在这种情 况下生产的区域文化最具有历史的深度和 广度和高度④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地区典范人物的业绩,能持久地感动 他的乡亲,中间起重要作用的就是这种乡 土意识。 37.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几项 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 运河的开凿。这三项成就,都是根植于中 国的地利条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 精神的体现,也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体 现。 38.大一统文化观念与地域文化观念是否 冲突?它们的关系:没有冲突。中国这样 一个辽阔广大的地域上,由于地理环境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