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xcel电子表格数据求和教学设计

Excel电子表格数据求和教学设计

Excel电子表格数据求和教学设计
Excel电子表格数据求和教学设计

“Excel电子表格——数据求和”教学设计

———围场县四合永中学李柏冬

一、教学设计思想

1、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课应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融于课堂之中,最终使学生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互动演示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之间先分析任务,再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然后由学生演示并讲解教学过程,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激发学生潜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教师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以教材为本,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应以学生操作演示为主,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暴露,然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最后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实践操作,深入体会计算机中的数据计算。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电子表格—Excel 数据的计算》第2课时“数据求和”。教材从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需要入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针对本课时在本课及本章的位置,以及学生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据求和这一节利用一课时进行专门讲解。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课改理念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意识,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自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主动与别人合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近一年的学习,学生们接触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已经掌握了一些软件的学习规律和相似的操作方法,具体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具备合作互助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

2、Excel中求和函数的运用

3、掌握数据求和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中做、做中学、做中体验、做中感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了解Excel公式及求和函数的使用,同时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和学生给出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增加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公式输入格式

2、求和函数Sum的使用。

(二)教学难点

1、公式格式

2、求和函数Sum的使用。

五、教学过程

Excel非连续单元格数据求和技巧

Excel非连续单元格数据求和技巧 1、隔列相加。假设需要将A10到Z10的奇数列数据加总,公式为: {=SUM(IF(MOD(COLUMN(A10:Z10),2)=1,A10:Z10,0))}公式的大括号在Excel中被称为数组公式。数组公式是对一组或多组值执行多重计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结果的一种公式。数组公式括于大括号“{}”中。按Ctrl+Shift+Enter可以输入数组公式。 上述公式除了数组公式的特征外,还包括MOD和COLUMN两个函数。通过Excel的函数帮助,我们会了解到,MOD函数是求余数的函数,而COLUMN 则是求列序号的函数,比如COLUMN(C10)的结果就是3,因为C列是第3列。 这样,相信各位已经理解了上述公式的编写思路就是将A10到Z10中列序号为奇数的单元格的数值加在一起。 2、间隔3列相加。上例中我们学习了隔列相加的方法,按照这一思路,如果要计算间隔3列相加,其实就是要把那些间隔3列的单元格挑选出来再加总。因此,公式可以写为: {=SUM(IF(MOD(COLUMN(A10:Z10),3)=0,A10:Z10,0))}依然用数组公式的写法,要注意此时MOD函数中的除数为3,因为我们要求的是间隔3列的数据之和。 3、隔行相加。假定这次我们要求的是B1:B100中偶数行数据之和,公式为:{=SUM(IF(MOD(ROW(B1:B100),2)=0,B1:B100,0))}与隔列相加的差别就是把COLUMN改成了ROW,ROW是用来计算行号的函数。 4、乘积之和。如求A1:B20的数据乘积之和,即求 A1*B1+A2*B2+A3*B3+…+A20*B20之和,可用Sumproduct函数,公式为:=SUMPRODUCT(A1:A20,B1:B20) 把计算结果和您以前的算法比较一下吧。我猜以前你的算法是:增加一个辅助列C1:C20,先把A*B的结果放入C,然后将C列求和。相比较,Sumproduct 要简单许多。 5、商之和。Excel提供了Sumproduct函数,可惜没有商之和的函数。难道还要像以前一样,增加辅助列,先求每组数的商,然后再相加求和?其实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利用数组公式快速完成,公式写法为:{=SUM(A1:A20/B1:B20)} 6、多张工作表同一单元格相加。假设汇总的工作表叫Sheet1,而存放数据的工作表叫Sheet2、SHeet3,您需要把每张工作表中B1单元格的数据加和,公式可以这样写:=SUM(Sheet2:Sheet30!B1)。 将Sheet2到Sheet30写在一块的简捷操作步骤如下: (1)在汇总表单元格内选择“Σ” (2)选择需要叠加的第一个工作表,如Sheet2。 (3)按住Shift同时用鼠标选择需要叠加的最后一个工作表 (4)选择需要叠加的单元格 (5)Enter 第3步操作方法,其实就是同时选中连续工作表的方法,像这样的操作方式,在Excel中我们称之为“三维引用”。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分析》教案

《Excel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三原县职教中心 杨小丽

科目:计算机 教学对象:102电子技术 课型:新授课 课题Excel数据分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功能,了解复杂的排序操作; 2、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筛选; 3、了解数据的高级筛选; 4、掌握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数据的处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基本的数据排序 2、数据的自动筛选 3、数据的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复杂排序 2、数据的多条件筛选 3、数据的分类汇总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制作了081电子技术学生成绩表,也学习了怎样利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大部分同学都计算出了各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复习如何计算总分、平均分)。学生的总分、平均分算出来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据总分或平均分排出各学生的名次,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Excel的数据排序功能。 [讲授新课] (一)数据排序 1、排序:又称分类,即按照某个字段的值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数据列表中的记录。这个字段称为关键字段或关键字。 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称为升序,从大到小排列称为降序。 2、默认排序顺序 ⑴数值按其值的大小排列; ⑵英文、数码、标点等,则按ACSLL码的次序排列; ⑶汉字,则按国标码的次序排列; ⑷日期按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例题讲解 任务1:对102电子技术班学生成绩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检查 任务2:排英语的单课从高到低排序。 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检查 任务3:在102电子技术班干部期中考试成绩单中以性别做为第一关键字,总分为第二关键字,升序排序。 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检查

Excel求和 Excel表格自动求和公式及批量求和

Excel 求和 Excel 表格自动求和公式及批量求和《图解》时间:2012-07-09 来源:本站 阅读: 17383次 评论10条许多朋友在制作一些数据表格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公式运算,其中包括了将多个表格中的数据相加求和。求和是我们在Excel 表格中使用比较频繁的一种运算公式,将两个表格中的数据相加得出结果,或者是批量将多个表格相加求得出数据结果。 Excel 表格中将两个单元格相自动加求和 如下图所示,我们将A1单元格与B1单元格相加求和,将求和出来的结果显示在C1单元格中。①首先,我们选中C1单元格,然后在“编辑栏”中输入“=A1+B1”,再按下键盘上的“回车键”。相加求和出来的结果就会显示在“C1”单元格中。、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Excel公式大全+多种条件自动求和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 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 "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excel表格为何不能自动求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xcel表格为何不能自动求和 篇一:excel表不能求和 问题:我的表格求和的结果是0 ,自动求和失效了,怎么办呢? 答:你的表格不能自动求和很可能是下面的情况: 工作表中求和区域的单元格数字格式是文本,文本型数值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有左上角有一个绿三角,只要选取这个数据区域(选取区域时第一个单元格一定要带绿三角),点绿三角选“转换为数值”就可以把文本型数字转换成数值了。然后求和就正常了。详见下面的动画 篇二:excel表格条件自动求和公式,excel怎么求和的公式大全 我们在excel中做统计,经常遇到要使用“条件求和”,就是统计一定条件的数据项。经过我以前对网络上一些方式方法的搜索,现在将各种方式整理如下:电脑知识入门 一、使用sumiF()公式的单条件求和: 如要统计c列中的数据,要求统计条件是b列中数据为"条件一"。并将结果放在c6单元格中,我们只要在c6单元

格中输入公式“=sumiF(b2:b5,"条件一",c2:c5)”即完成这一统计。 二、sum()函数+iF()函数嵌套的方式双条件求和: 如统计生产一班生产的质量为“合格”产品的总数,并将结果放在e6单元格中,我们用“条件求和”功能来实现: ①选“工具→向导→条件求和”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右下带“―”号的按钮,用鼠标选定d1:i5区域,并按窗口右边带红色箭头的按钮(恢复对话框状态)。 ②按“下一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求和列”右边的下拉按钮选中“生产量”项,再分别按“条件列、运算符、比较值”右边的下拉按钮,依次选中“生产班组”、“=”(默认)、“生产一班”选项,最后按“添加条件”按钮。重复前述操作,将“条件列、运算符、比较值”设置为“质量”、“=”、“合格”,并按“添加条件”按钮。 ③两次点击“下一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右下带“―”号的按钮,用鼠标选定e6单元格,并按窗口右边带红色箭头的按钮。 ④按“完成”按钮,此时符合条件的汇总结果将自动、准确地显示在e6单元格中。 其实上述四步是可以用一段公式来完成的,因为公式中含有数组公式,在e6单元格中直接输入公式: =sum(iF(d2:d5="生产一班",iF(i2:i5="合格

excel不能自动求和的6大原因及对策

excel不能自动求和的6大原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汇总了excel不能自动求和的6大原因,并同时针对不同原因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来处理excel不能自动求和。- excel不能自动求和的原因,归结一下,有下面几个,并同时给出相应的excel不能自动求和的方法。 excel不能自动求和原因一: 如果公式使用了绝对引用,在下拉复制公式时,Excel是不能自动求和的,方法很简单,去掉公式中的绝对引用符号$即可。 excel不能自动求和原因二: 如果在Excel下拉公式时,拉下去的时候保持不变,但保存的时候就变了,就能自动求和,得出数据了。这个原因就是是使用了手动计算,按下F9键即可。 如果要恢复自动计算,可以勾选工具》选项》重新计算》自动重算。 excel不能自动求和原因三: 如果Excel单元格格式是常规文本型格式,而非数字格式的,求和将不能得到正确结果。如是把格式改为数值还是不行,双击单元格试试,格式马上就会变成数值。或者假设数据在A列,在旁边加一空列,输入公式:=0+A1。这个操作的作用是在不改变数据的情况下彻底改变数值的格式。 excel不能自动求和原因四: 数据是从GIS软件里导出的,改为数值型后Excel还是不能自动求和,原来是文本格式下输入的数据,即使改成数值格式,在运算时EXCEL仍把它当成文本,所以才出现了非得双击才可以的情况。可以这样解决:随便选定一个空单元格,单击“复制”,然后选定求和区域---选择性粘贴/运算/加。 注:如果其余地方导入到Excel,有一些非打印字符存在,excel也是不能自动求和的。可以先使用clear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具体请参考:《excel中clean函数的用法和实例》这个excel不能自动求和的解决方法和上面原因三的类同。 excel不能自动求和原因五: 比如在一张excel表中求和,如果求和数值为33,用鼠标拉住单元格自动求和,下面单元格的数值均为33,但实际数据并不为33,如果此时保存该Excel表,数值会自动变为正确的求和数值。这个问题就是将工具——重新计算——自动重算勾选即可。 excel不能自动求和原因六: 有些朋友习惯在EXCEL窗口最下方一栏加了一栏绘图工具栏/符号工具栏,看起来真像是状态栏。先把这栏关掉,发现原来根本没有显示状态栏。解决:单击“视图”-“状态栏”前面打上对钩,在视图菜单里把状态栏显示出来,再选中一列数字看看,求和结果就可以显示在最下方的状态栏了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教案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教案篇一:《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 《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删除方法 2、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有计划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删除方法 2、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是科教版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一课时内容。 【学生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已学会工作表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将学生被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中,四人一小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每个组挑选一个操作较好的做小组长,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协助老师上课。 【教学模式与设计】在课前,教师把设计好的EXCEL

练习发送到学生机上,课上教师利用大屏幕、Powerpoint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及操作步骤,教学采用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操作步骤自己操作、后学生反馈演示、教师总结演示等方法完成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广播教学软件 【教学流程】 【课件展示】问候语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给一张工作表输入数据,并能对工作表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同学们已基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节课我们讲的内容还和输入有关,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输入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再讲吗?用键盘敲就是了! 其实数据输入里面有很多学问,想又快又准确的输入数据吗? 学生回答:想知道……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乐“教”变成学生乐“学” 广播:打开“演示”工作簿中“课外活动表”

教师:这是大家上节课输入的工作表,大部分同学完成了老师的任务,也有一些同学在输入过程中遇到一些小困难,如有的同学忘记输入第一行的标题了,这该怎么办呢?大家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任务吗? 学生:插入等…… 教师:很好,有的同学已经预习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及本节课主要教学任 务 二、导入新课 1、插入、复制 广播:“演示”工作簿中的“课外活动表1” 教师:现在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大家打开“D:\练习”工作簿中“练习1”工作表,给工作表中加入两列“活动时间”和“序号”,并填充数据如大屏幕所示。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软件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个软件的使用不可能全靠老师来教,大家应学会自主学习,为了逐步锻炼大家的自学能力,今天老师先不给大家

Excel求和公式这下全了,多表、隔列、多条件求和

Excel求和公式,多表、隔列、多条件求和汇总 Excel表格求和是日常工作中最常做的工作,今天兰色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求和公式进行一次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工作有所帮助。 1、SUM求和快捷键 在表格中设置sum求和公式我想每个excel用户都会设置,所以这里学习的是求和公式的快捷键。 要求:在下图所示的C5单元格设置公式。 步骤:选取C5单元格,按alt + = 即可快设置sum求和公式。 ------------------------------------------- 2、巧设总计公式

对小计行求和,一般是=小计1+小计2+小计3...有多少小计行加多少次。换一种思路,总计行=(所有明细行+小计行)/2,所以公式可以简化为: =SUM(C2:C11)/2 ------------------------------------------- 3、隔列求和

隔列求和,一般是如下图所示的计划与实际对比的表中,这种表我们可以偷个懒的,可以直接用sumif根据第2行的标题进行求和。即 =SUMIF($A$2:$G$2,H$2,A3:G3) 如果没有标题,那只能用稍复杂的公式了。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或 {=SUM(VLOOKUP(A3,A3:G3,ROW(1:3)*2,0))} 数组公式 ------------------------------------------- 4、单条件求和 根据条件对数据分类求和也是常遇到的求和方式,如果是单条件,其他的函数不用考虑了,只用SUMIF函数就OK。(如果想更多的了解sumif函数使用方法,可以回复sumif)

excel电子表格教案

第1单元数据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 §1.1 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这两个概念,简要说明两者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什么是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了解数据处理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数据信息的概念,理清数据和信息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数据处理的概念,了解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它们和我们这学期将要学习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都是Microsoft Office软件中的一个组件。所以,它们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运用类比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前学习以下内容: 1、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数据需要我们进行处理? 2、了解数据处理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的内容。 3、预习课本P 1-3 二、教师引导 1.数据信息 提问:什么是信息?请做简明扼要的阐述。 信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特征的主观描述。(学生叙述) 问题:什么是数据信息?请做简明扼要的总结。(学生填写) 数据信息是指。 问题:数据和信息是什么关系?请做简明扼要的总结。(学生填写)

。 2.数据处理 问题:什么是数据处理?请做简明扼要的总结。(学生填写) 数据处理一般是指。 四、当堂检测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你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处理过哪些数据?你处理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什么?使用过什么数据处理软件? 1、你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处理过(或见过的)哪些数据?请举例说明。 2、请说说你处理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3、在此过程中,你使用过什么数据处理软件? 五、自主小结 1、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什么? 2、这节课我还有什么疑惑? 3、学习反思 §1.2 认识Excel

Excel电子表格数据求和教学设计

“Excel电子表格——数据求和”教学设计 ———围场县四合永中学李柏冬 一、教学设计思想 1、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课应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融于课堂之中,最终使学生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互动演示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之间先分析任务,再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然后由学生演示并讲解教学过程,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激发学生潜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教师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以教材为本,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应以学生操作演示为主,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暴露,然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最后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实践操作,深入体会计算机中的数据计算。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电子表格—Excel 数据的计算》第2课时“数据求和”。教材从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需要入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针对本课时在本课及本章的位置,以及学生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据求和这一节利用一课时进行专门讲解。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课改理念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意识,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自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主动与别人合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近一年的学习,学生们接触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已经掌握了一些软件的学习规律和相似的操作方法,具体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具备合作互助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 2、Excel中求和函数的运用 3、掌握数据求和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中做、做中学、做中体验、做中感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了解Excel公式及求和函数的使用,同时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和学生给出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

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排序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排序(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并且很联系实际,要 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为了达到此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采用分组学习,充分体验合 作学习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有些问题的理解要多花些时间,所以我们教学进度放得较慢,讲了理论知识,然后马上进行实践操作,并且有时还要先进行演示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例,多操作,让学生学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电子表格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探究学习数据的排序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运用电脑解决数据排序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 难点:电子表格中多列排序、用函数排序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我们要根据总分多少进行排名,应该怎样做?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数据的排序 活动二: 按一列排序、示例1:按照成绩表中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方法一(1) 单击总分列中任一单元格。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降序”按钮。 方法二(1)单击数据清单中的任一单元格。 (2)选择“数据”->“排序”命令,打开排序对话框。 (3)在“主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总分”,并在主要关键字列表框旁选择相应的排序方式为“降序” (4)单击“确定”按钮。 活动三: 排序顺序、提问:数据表中各列按什么顺序排序的? 升序排序顺序 1、数值从最小的负数到最大的正数排序 2、文本和数字文本按0-9,A-Z的顺序 3、日期按从最早的日期到最晚的日期进行排序

Excel电子表格初步》教学设计

Excel电子表格初步》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熟悉Excel的启动与关闭。 2、熟悉Excel界面的组成。 3、掌握Excel单元格的操作。 4、初步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能力目标 1、能运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 1、Excel界面的组成。 2、如何快捷地在Excel中,根据相关的条件对行、列进行相关的操作。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已知的条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教学教具 1、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一组成绩数据。 3、多媒体演示。 课前准备 1、检查计算机教室学生用机的软硬件是否正常。 2、准备好多媒体、成绩数据表。 教 学 分 析 Excel是微软公司出口的电子表格软件。由于其操作的简单、易学等特点,此软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我们运用此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既可以减轻我们的计算工作时间,也可以提高办公效率。 本节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打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感受此软件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设计了以某班一次考试的成绩统计作为本课的主轴线,

通过手工计算总分的比赛导入本课;以添加同学姓名、修改同学成绩为支任务学习单元格的操作;运用公式计算总分成绩、拖动填充柄使用等几个分轴线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时考虑同学基础不一,故课前准备了此班大部分同学的数据,留一至二名同学作为新增内容,让学生输入与修改。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起始 1、根据机房情况对学生调整。 2、最后一次检查机房安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发成绩数据表。布置竞赛任务。 4、宣布竞赛结果,提出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问题,导入新课。 1、开启计算机。 2、小组内合作,参加比赛。 以学生的亲身体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Excel的启动与关闭 1、回顾word、PowerPoint的启动过程。想像Excel启动方法。

Excel满足特定条件的单元格进行求和或汇总

Excel满足特定条件的单元格进行求和或汇总如果要计算单元格区域中某个文本串或数字出现的次数,则可使用COUNTIF工作表函数。如果要根据单元格区域中的某一文本串或数字求和,则可使用SUMIF 工作表函数。 关于SUMIF 函数在数学与三角函数中以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重点介绍COUNTIR 的应用。 COUNTIF可以用来计算给定区域内满足特定条件的单元格的数目。比如在成绩表中计算每位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在工资表中求出所有基本工资在2000 元以上的员工数。 语法形式为COUNTIF(range,criteria)其中Range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32、"32"、">32"、"apples"。 1、成绩表这里仍以上述成绩表的例子说明一些应用方法。我们需要计算的是:每位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规则为成绩大于90分记做优秀。如图8 所示 根据这一规则,我们在优秀门数中写公式(以单元格B13为例): =COUNTIF(B4:B10,">90") 语法解释为,计算B4到B10这个范围,即jarry的各科成绩中有多少个数值大于90 的单元格。 在优秀门数栏中可以看到jarry的优秀门数为两门。其他人也可以依次看到。 2、销售业绩表 销售业绩表可能是综合运用|F、SUMIF COUNTIF非常典型的示例。比如,可能希望计算销售人员的订单数,然后汇总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额,并且根据总发货量决定每次销售应获得的奖金。 原始数据表如图9 所示(原始数据是以流水单形式列出的,即按订单号排列)图9 原始数据表 按销售人员汇总表如图10 所示

excel电子表格教案

第1单元数据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 §1.1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这两个概念,简要说明两者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什么是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了解数据处理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数据信息的概念,理清数据和信息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数据处理的概念,了解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它们和我们这学期将要学习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都是MicrosoftOffice软件中的一个组件。所以,它们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运用类比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前学习以下内容: 1、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数据需要我们进行处理? 2、了解数据处理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3、预习课本P1-3的内容。 二、教师引导 1.数据信息 提问:什么是信息?请做简明扼要的阐述。 信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特征的主观描述。(学生叙述) 问题:什么是数据信息?请做简明扼要的总结。(学生填写) 数据信息是指。 问题:数据和信息是什么关系?请做简明扼要的总结。(学生填写) 。 2.数据处理 问题:什么是数据处理?请做简明扼要的总结。(学生填写) 数据处理一般是指。

四、当堂检测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你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处理过哪些数据?你处理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什么?使用过什么数据处理软件? 1、你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处理过(或见过的)哪些数据?请举例说明。 2、请说说你处理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3、在此过程中,你使用过什么数据处理软件? 五、自主小结 1、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什么? 2、这节课我还有什么疑惑? 3、学习反思 §1.2认识Excel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Excel窗口各个组成部分,学会区分工作表和工作簿。 过程与方法:掌握Excel的启动、保存、退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所学技能服务生活的意识。 学习重点: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理清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 学习难点: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上学期学习了设置文字格式、图文混排等操作,我们用的是Word软件。如果要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对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那我们要使用的就是Excel软件了。请课前学习以下内容:

excel2020利用函数自动求和的方法

excel2020利用函数自动求和的方法 地球人都知道用SUM可以求和,比如在B7单元格里输入: =SUM(B2:B6) 按下回车即可得出结果,后面C7:E7的也只要向右填充或者复制B7粘贴过去即可。 可是第11行呢?把B7的公式直接贴过去后不能用啊…… 所以,在这里不能靠一个简单的SUM来解决问题了,而是要用下面这个公式: =SUM(B$2:B6)-SUMIF($A$2:$A6,"小计",B$2:B6)*2 这个公式其实是妙用了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以及SumIf函数。 先看B7的公式: =SUM(B$2:B6)-SUMIF($A$2:$A6,"小计",B$2:B6)*2 这个公式很好理解: SUM(B$2:B6)就是计算B2:B6这五个单元格里数值的和;因为 A2:A6里没有“小计”,所以SumIf部分的结果是0;B2:B6的和加上0,结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再看B11的公式,因为绝对引用不改变地址,而相对引用会让公式随着所在单元格的地址的不同而变化,在复制后原公式变成了: =SUM(B$2:B10)-SUMIF($A$2:$A10,"小计",B$2:B10)*2 SUM(B$2:B10)是计算B2:B10这九个单元格里数值的和,这里分成三个部分:B2:B6即所有项目A的总和、B7即A类小计、以及 B8:B10即所有项目B的总和,而我们只需要第三部分:所有项目B 的总和,前两部分需要设法减去;事实上,所有项目A的总和和A类小计是一回事,所以需要减去的,可以看成是两个A类小计,而

SumIf公式,恰恰计算了A类小计,;B2:B10的和减去两个A类小计,结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所有项目B的总和。 其他的公式同理类推了。 不过就算有了这个公式,一行一行复制粘贴也是个体力活,可以用定位法处理更快捷些: 最后的总计,当然用=SUM(B1:B6,B8:B10……太累了,可以简化 一下: 公式:=SUM(B2:B28)/2或者:=SUMIF($A2:$A28,"小计",B2:B28) 猜你喜欢:

Excel电子表格教学教案

一、启动excel 单击开始→单击程序或所有程序→指向microsoft office→单击office excel2003 二、保存excel 单击文件→单击保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称→单击保存三、关闭excel 单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要保存单击“是”→不保存单击“否” 四、相关概念 一个工作簿(book)中通常包含3个工作表(sheet)它默认的是sheet1\sheet2\sheet3 一个工作簿中最多可以有255个工作表, 一个工作表由65536行和256列组成 工作表中空白的方框称为单元格\单元格是工作表的组成部分 五、如何选择需要的对象 选择一个单元格:直接在要选择的单元格上单击 选择一行:将鼠标指针指向要选择的行号上单击 选择多行:就在要选择的行号上拖动 选择一列:就在列标上单击即可 选择多列:在要选择的列号上从第一个要选择的列开始拖动 选择整个工作表:单击工作表上的全选按钮(在行和列交界的那个空白的单元格) 选择多张工作表:按住ctrl不放在要选择的工作表标签上单击 在excel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等方法和word是一样的 六、在单元格内输入内容 选中要输入内容的单元格直接输入需要的内容即可 如何在不同的单元格内一次性输入同样的内容:选中要进行输入内容的单元格→在编辑栏内输入需要的内容→按一次ctrl+Enter 七、其他值的输入 1分数先输入一个0,按一次空格键,再输入1/2; 2时间:输入当前时间用”ctrl+shift+;” 日期:输入“1/2”;表示是1月2日.输入当天的日期按ctrl+; 八、如何给工作表改名 指向要改名的工作表标签→单击鼠标右键→单击重命名→输入新的工作表标签名称\在任意一单元格单击即可 九、如何给工作表标签设置颜色 指向要改变颜色的工作表标签→单击鼠标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颜色→选择需要的颜色→单击确定 十、如何插入工作表 单击要插入工作表旁边的工作表标签→单击鼠标右键→单击插入工作表→单击确定 十一、如何改变工作表标签的位置 将鼠标指向要插入的工作表标签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工作表标签到需要的位置放开即可 十二、如何删除不要的工作表 将鼠标指向要删除的工作表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单击删除 四、如何隐藏工作表

Excel常用求和公式大全,超赞的

Excel表格求和是日常工作中最常做的工作,今天兰色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求和公式进行一次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工作有所帮助。 1 SUM求和快捷键 在表格中设置sum求和公式我想每个excel用户都会设置,所以这里学习的是求和公式的快捷键。 要求:在下图所示的C5单元格设置公式。 步骤:选取C5单元格,按alt + = 即可快设置sum求和公式。 ------------------------------------------- 2 巧设总计公式 对小计行求和,一般是=小计1+小计2+小计3...有多少小计行加多少次。换一种思路,总计行=(所有明细行+小计行)/2,所以公式可以简化为: =SUM(C2:C11)/2

------------------------------------------- 3 隔列求和 隔列求和,一般是如下图所示的计划与实际对比的表中,这种表我们可以偷个懒的,可以直接用sumif根据第2行的标题进行求和。即 =SUMIF($A$2:$G$2,H$2,A3:G3) 如果没有标题,那只能用稍复杂的公式了。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或 {=SUM(VLOOKUP(A3,A3:G3,ROW(1:3)*2,0))} 数组公式

------------------------------------------- 4.单条件求和 根据条件对数据分类求和也是常遇到的求和方式,如果是单条件,其他的函数不用考虑了,只用SUMIF函数就OK。(如果想更多的了解sumif函数使用方法,可以回复sumif) ------------------------------------------- 5 单条件模糊求和 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excel隔行求和公式

excel隔行求和公式 计算区域如为A1:A21则公式为 =SUM((MOD(ROW(A1:A21),3)=1)*A1:A21) 计算区域如为A20:A58则公式为: =SUM((MOD(ROW(A20:A58),3)=2)*A20:A58) 计算区域如为A21:A58则公式为: =SUM((MOD(ROW(A21:A58),3)=0)*A21:A58) 这个其中的=1,=2,=0这几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还有MDO,ROW代表什么意思 这几个公式的总体意思都是每三行取一个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相加。 这几个均为数组公式,你需要在输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而不是直接按回车。row(a1:a21)的意思是取A1到A21所在的行数,相当于数组{1,2,3,……,21}. mod()的意思是模除,就是求余数,比如mod(4,3)=4/3的余数,即为1。这里求{1,2,3,……,21}分别与3相除所得的余数。 MOD(ROW(A1:A21),3)=1,是判断如果余数是1,结果为真(true),否则为假。 如果某行结果为真,则就参与A1:A21的运算,否则不参与运算。这里只有1、4、7等与3相除余数为1,也就意味着从第第一行开始,每3行取一个数。 SUM((MOD(ROW(A1:A21),3)=1)*A1:A21) ,就是将每三行取得的数相加。 其他两个公式与第一个类似。第二个公式就是第20、23、26……行的数据相加求和;第三个公式就是第21、24、27……行数据求和。 明白?

=SUM((MOD(ROW(A1:A100),2)=1)*(A1:A100)) 数组公式,按CTRL+SHIFT+ENTER结束 通向Excel智能化的N条捷径 智能判断Excel重复数据 在一个Excel工作表中,若要判断各个单元格中的数据是否重复并统计出重复的行号,可使用函数令其自动执行操作。假设,要统计显示于A1~A12单元格中的数据。首先,在B1单元格中输入代码: =IF(COUNTIF($A$1:$A$13,VLOOKUP(A1,A2:$A$13,1,0))>1,CONCATENATE("重复行 号:",MATCH(A1,A2:A$13,0)+ROW(A1)),"") 而后,在B1单元格中会显示与A1数据重复的行号。下面,选择区域B1~B12,点击菜单栏“编辑”→“填充”→“序列”,在弹出对话框中查看“类型”项目,在此选择“自动填充”,其余选项保持默认设置。确认操作后,B2~B12之间的重复行号均会自动填充(如图1)。 快捷搜索相同的数据 在Excel中,若要从众多的数据快速查找到相同的一组数据,可利用其筛选功能。先选择数据列的最上方的单元格,再点击菜单栏“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而后,即可在该单元格上看到一个向下箭头按钮,点击它,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欲查找的相同数据即可(如图2)。

excel表格横向求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excel表格横向求和 篇一:excel表格里怎么下右下角显示求和或计数 excel表格里怎么下右下角显示求和或计数 在表右下角右击——“求和”,如图: 效果如图: 在表右下角右击——“计数”,如图: 效果如图: 篇二:excel表格中将单元格相加求和图文教程 excel表格中将两个单元格相自动加求和 如下图所示,我们将a1单元格与b1单元格相加求和,将求和出来的结果显示在c1单元格中。 ①首先,我们选中c1单元 格,然后在“编辑栏”中输入“=a1+b1”,再按下键盘上的“回车键”。相加求和出来的结果就会显示在“c1”单元格中。 excel表格中将多行或多列批量求和方法 如下图所示,我们将a列中数据与b列中的数据相加求和,结果将显示在c列中。

①首先,我们需要将a1与b1两个单元格相加求和。选中c1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a1+b1”,然后回车。 ②将光标移动到c1单元格右下方,直到光标变成黑色十字形时候,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到最下方; 此时,a列与b列中的相加结果就全部显示在了c列中了。 说明:上述方法在excel20xx、20xx、20xx中都可使用excel表格中将多个单元格相自动加求和 1、如下图所示,我们将a1单元格、b1单元格c1单元格与d1单元格相加求和,将求和出来的结果显示在e1单元格中 ①首先,我们选中e1单元格,然后在“编辑栏”中输入“=sum(a1:d1)”,再按下键盘上的“回车键”。相加求和出来的 ②或者可以用快捷方式,我们将要求和的几个单元格选中,再点快捷键 选求和就可以计算出了 2、如下图所示,我们将a1单元格、a2单元格a3单元格与a4单元格相加求和,将求和出来的结果显示在a5单元格中 篇三:excel中的筛选状态下求和 excel中的筛选,是一个很常用的功能。但不知道是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