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期货投资学复习重点

期货投资学复习重点

期货投资学复习重点
期货投资学复习重点

《期货投资学》复习重点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现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根据商定的支付方式与交货方式,采取即时或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现货交易覆盖面广,不受交易对象、交易时间、交易空间等方面制约,随机性大。由于没有特殊限制,交易灵活方便。

远期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签订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远期交易的基本功能是组织远期商品流通,进行的是未来生产出的、尚未出现在市场上的商品的流通。

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专门买卖标准化期货合约的市场。期货市场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在现货交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多换:多换:多头换手,指老多卖出平仓,新多买入开仓,市场总持仓量不变。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是由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发布的反映沪深300指数编制目标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持仓量:期货市场中,持仓量指的是买入(或卖出)的头寸在未了结平仓前的总和,一般指的是买卖方向未平合约的总和,也叫订货量,一般都是偶数,通过分析持仓量的变化可以分析市场多空力量的大小、变化以及多空力量更新状况,从而成为与股票投资不同的技术分析指标之一。

多开:期货术语,是多头开仓的意思。买入开仓的单子数量大于卖出开仓的,买入的多,所以称为多开。

结算价:结算价是指某一品种在收盘后根据当日价格波动用加权平均价所算出来的价格,此价格主要用在当日无负债结算的市场,根据结算价在市场规定的休市时间中用来结算当日交易的盈亏

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就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来避免现货市场上相应实物商品交易的价格风险。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品种相同、数量相同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商品时,能够通过期货市场上持有的期货合约的平仓盈利来冲抵因现货市场上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品种相同原则:即期货合约代表的标的资产与需保值的现货资产的品种、质量相同,例如铜期货合约对现货进行铜保值。

数量相等原则:即期货合约代表的标的资产数量与需保值的现货资产数量相等,如200吨铜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需用40张铜期货合约来保值(5吨/张)。

方向相反原则:即在同一时刻,现货市场交易方向应与期货市场交易方向相反。

时间相同原则:即期货交易应与现货交易同步,在现货交易开始时买入(卖出)期货合约,而现货交易结束时,将期货合约平仓。

买入套期保值:买入套期保值又称多头套期保值,卖出套期保值又称空头套期保值。套期保值者由于将来需要买入现货,首先在期货市场买入相应期货合约,在实际需要买入现货时,将期货合约平仓的交易行为称为买入套期保值。

集中交割: 即所有到期合约在交割月份最后交易日过后一次性集中交割的交割方式。

期转现交易:期货转现货(以下简称“期转现”,exchange of futures for physicals,EFP)是实物交割式套期保值的一种延伸。

期转现交易是指持有同一交割月份合约的买卖双方之间达成现货买卖协议后,变期货交易为现货交易的交易。

详细阐述期转现交易的优势以及具体操作

期转现的具体操作

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后共同向交易所提出申请,获得交易所批准后,分别将各自持仓按双方达成的平仓价格由交易所代为平仓。

同时,买卖双方按达成的现货买卖协议进行与期货合约商品种类相同、数量相当的现货交换。

现货买卖协议中一般都以某日的期货价格为基础,商定一个差额,以此来确定现货买卖价格。

期转现交易的优越性

1买卖双方利用期转现可以节约期货交割成本,灵活商定交货品级、地点和方式。

2买方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分批分期地购回原料,减轻资金压力,减少库存量;卖方企业可以提前回收资金。

3期转现使买卖双方在确定期货平仓价格的同时,确定了相应的现货买卖价格,达到更好的套期保值避险效果。

4期转现比远期合同交易和期货交易更有利,远期合同交易有违约问题和被迫履约问题,而期货交易存在交割品级、交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等灵活性差的问题,而且交割成本较高。期转现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分别详细列举适用买入套期保值与卖出套期保值的适用对象

买入套期保值适用对象

1加工制造企业为了防止日后购进原料时价格上涨。

2供货方已经跟需求方签订好现货合同,将来交货,但供货方此时尚未购进货源,担心日后购进货源时价格上涨。

卖出套期保值适用对象

1有库存产品尚未销售或即将生产出来产品的生产厂家和种植农产品的农场,担心日后出售价格下跌,需要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

2手头有库存现货尚未出售的储运商,已签订以某一具体价格买进某一商品但尚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商,担心日后出售价格下跌,需要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

3担心库存原料下跌的加工制造企业,需要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

详细阐述波浪理论要点及前五浪特点。

波浪理论要点:波浪理论认为,价格的波动周期,从“牛市”到“熊市”的完成,包括了5个上升浪与3个下降波浪,共有8浪。

每一个上升的波浪,称之为“推动浪”,每一个下跌波浪,为前一个上升波浪的“调整浪”。对于整个大循环来讲,第1浪至第5浪是一个“大推动浪”;在每一对上升的“推动浪”与下跌的“调整浪”组合中,大浪中又可细分小浪,亦同样以8个波浪来完成较小级数的波动周期,一个大的波动周期涵盖了34个小波浪,如下图b所示。再细分,就得到144个小小波浪。

第1浪的特点

几乎半数以上的第1浪是营造底部型态的,第1浪是8浪循环的开始,由于这段行情的上升出现在空头市场中,买方力量并不强大,加上空头继续存在卖压,因此在这类第1浪上升之后出现的第2浪调整回落时,其回调的幅度往往很大;另外半数的第1浪,出现在长期盘整完成之后,在这类第1浪内,其行情上升幅度较大。

第2浪的特点

第2浪是下跌浪。由于市场人士误以为熊市尚未完结,其调整下跌的幅度相当大,几乎跌掉第一浪全部的涨幅,有时也可能跌掉第1浪涨幅的0.5或0.618倍。当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点)时,卖压逐渐衰竭,成交量也逐渐缩小,第2浪调整才会结束。

第3浪的特点

第3往往是最大、最有爆发力的上升浪。这段行情持续的时间最长,涨幅最大,一般为第1浪的涨幅的1.618倍,也可能是其它比例,如1、1.5、1.382等。在这一阶段,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现一些突破信号。这段行情的走势非常强劲,一些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突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点时,表现为最强烈的买进信号。

第4浪的特点

第4浪是第3浪的调整浪。在调整过程中,此浪的最低点一般不会低于第1浪的最高点。

第5浪的特点

第5浪是期货交易者特别关注的一浪。对于期货市场来说,第5浪经常是最长的波浪,且常常出现延伸浪。但是,对于股票市场而言,第5浪的涨势通常小于第3浪。第5浪的涨幅一般为1浪底点到3浪顶点的距离的1.618倍,也可能是1、1.5、1.382倍等。

第a浪的特点

在a浪中,交易者大多一致看多,认为正处于牛市涨势之中,上升趋势不变,此时价格下跌仅为一个暂时的回档现象。由于投资者的看多心理,a浪的调整幅度往往不会太深,常出现平势调整或者以“之”字型态运行。

第b浪的特点

第b浪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成交量不大。b浪是多头平仓的一次好机会,然而,由于它是出现在一轮上涨行情之后,外加a浪调整幅度一般不会太大,很容易给投资者一个错觉,误认为是另一波上涨行情前的调整,故常在此形成多头陷阱,许多多头在此失去出逃的好机会。

第c浪的特点

第c浪是破坏力很强的下跌浪。在该浪中,交易者看空气氛很浓,此浪跌势较为强劲,跌幅深,持续的时间也较长。

详细阐述葛南维移动平均线八条法则。

法则(1)当移动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转为水平,期货价格从移动平均线的下方向上移动并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是买入信号

法则(2)期货价格一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移动平均线短期内依然继续上升,期货价格在几天之内马上又回升到移动平均线之上时是买入信号

法则(3)当期货价格连续上升远离移动平均线之上突然下跌,但未跌破移动平均线便又上升时,为买入信号

法则(4)期货价格跌破移动平均线后急速暴跌,远离移动平均线,造成超卖。如果这时期货价格有所回升,并接近移动平均线,也为买进信号

法则(5)当移动平均线走势由原先的上升逐渐走平且弯曲向下,而期货价格又从移动平均线的上方向下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是重要卖出信号

法则(6)虽然期货价格一时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但在几天之内又急跌到移动平均线之下,移动平均线仍在下滑时,是卖出信号

法则(7)当期货价格下跌往下远离移动平均线,接着突然反弹靠近移动平均线,但还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便又回落,是卖出信号

法则(8)当期货价格急速上升,在移动平均线上方移动且距移动平均线越来越远,涨幅很大时,表明近期内买方均已获利,随时都会出现调整,这也是卖出信号

试分析我国股指期货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金融期货的必要性

1、股指期货投资主体不足:我国目前是中小散户占了投资者的主体,散户投资往往缺乏理性分析,投机行为严重,易被少数投资者操纵,形成巨大风险。同时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缺乏适合套期保值的市场主体,一些机构大户往往利用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联动关系操纵市场,给散户带来更大风险。

2、投资理念问题。对于开设股指期货,社会各界争论颇多,尤其是对于我国欠发达的金融市场,股指期货高杠杆作用及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风险。

3、现货市场不成熟。虽说我国股票市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发展迅速,但是相比国外发达的股票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股价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差等。

4、监管法规不完善。由于我国股指期货经验不足,相关配套的监管法规缺乏,证监会监管不到位。

必要性:

1、发展金融期货有利于释放风险,防止风险积累,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2、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比重继续加大,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国际间合作,面临更大价格风险、国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风险,这使我国市场参与主体规避风险产生内在需求。

3、融资市场多元化需要规避风险

4、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与经济全球化需要金融规避风险的工具。

试分析我国期货市场监管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由于我国实行盛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尚短,商品期货市场还处于规范发展阶段,我国有关的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刚刚建立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是监管法规的缺乏,相关市场行为监管存在漏洞,政府机构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人才缺乏导致监管不到位等

应对措施:分析我国当前市场状况,制定适合我国当前情况的监管条例;借鉴国外发达市场经验,积极探索本国期货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9

第九章供应商关系管理(重点串讲) (recite)供应商关系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认识到采购职能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的、高增值的职能,必须配备以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2)采购部门的领导要把权力委授给那些富于想象并注意成果的人员,他们应该得到公司高层的全力支持,同时也能够得到经营单位的信任。 (3)与经营单位的战略协调一致的采购战略; (4)经营单位的管理层对于供应战略的成功实施负有责任; (5)承担采购职能的管理层对供应过程的绩效和持续改进负责; (6)组建跨职能的团队来管理货品和服务的采购; (7)保持跨职能团队持续地关注整个供应链绩效,包括总占有成本、增值机会的识别以及竞争优势的辨识和实现; (8)通过尽可能地跨越经营单位的边界来合并和分配采购活动来实现采购战略的制定、实施和管理; (9)与最终用户及在最终用户之间保持公开、诚实和经常的沟通; (10)采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经营单位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过程以及一个测量系统的基础之上。 (comprehend)联合质量计划的目的 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三个方面。 (comprehend)供应商关系计划的含义 供应商关系的计划是指有关识别顾客需要、分析和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供应策略方面的活动。计划过程的关键输出之一是形成一个详细描述对象商品的顾客总占有成本的初始模型。因此,在整个计划过程中还会要求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simple apply)制定供应商关系计划的步骤 (1)整理汇编有关组织过去的、当前的和未来的采购活动的各种文件资料; (2)从采购活动中识别那些对于企业经营既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又有很高费用的商品; (3)针对该商品组建跨职能的团队,团队中要包括顾客的代表,还要包括公司职能部门的代表,如技术、采购、质量、财务等。该团队的使命是明确顾客对该商品的供应需要并制定能够满足此 需要的供应策略。 (4)通过数据收集、调查和其他的需要评估活动来确定顾客的供应需要; (5)分析供应行业的结构、能力和趋势; (6)分析商品的总占有成本的成本构成; (7)将顾客的需要转化为一个供应过程,该过程将使顾客满意并提供管理和优化总占有成本的机会; (8)获得管理当局的批准以将所制定的供应策略转入运作部门加以实施。 (comprehend)供应商控制的要求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题库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题库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 第二,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 第三,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 第四,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的,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困,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职责便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这种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 第五,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政府在进行再分配方面显然处于有利地位。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1

质量管理学试题答案(1)知识讲解

质量管理学 一、理解卓越绩效模式要点 卓越绩效模式指的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卓越:方方面面无短板,持续保持竞争力,管理成熟,方法多样,理念先进。绩效:在公司战略领导下,进行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激励,并不断循环。 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一:大质量,强调持续改进和满足顾客要求。 卓越绩效的实质,卓越绩效准则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框架,是对以往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是经营质量的管理标准的成功途径,事实上的企业管理国际标准。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二:利益相关方、长短期利益的平衡。 五大利益相关方指的是: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社会。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均衡地考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卓越绩效是一种卓越经营的哲学和方法,旨在使五大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为五大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追求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三:非规定性、开放性和发展的管理框架 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构建企业TQM、追求卓越的有效的系统管理框架,对于框架的要求是非规定性的,企业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四:诊断式的评价旨在发现组织之最强和最需要的改进;而管理体系审核是对一般过程的合格评定,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 卓越绩效模式为测评组织TQM的实施,测评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提出了一个测量诊断仪。管理就是不断地把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固化的过程,固化成文件、制度、程序、标准等,使之可以重复持续地进行。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五:学习循环,突破自我,超越对手和标杆,追求卓越。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绩效管理是主线。 领导是关键,战略作导向,关注两个面:外面市场、里面顾客,资源是基础,测量分析与改进不间断,以卓越的过程使得卓越的结果得实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2020电大行政组织学必考重点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 适用试卷号:2542 一.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6.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 7.(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1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1.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3.(锡盟)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4.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17.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 18.(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9.(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20.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21.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22.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23.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24.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2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管理幅度); 26.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2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28.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28.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战略与组织结构); 29.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30.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1.秦朝的裙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32.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3.省级政府每届任期(5年); 34.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各层次; 35.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36.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37.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38.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39.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 与冲动,即产生(需要) 40.在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41.赫茨伯格的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42.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 率)的综合作用。 43.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 (非正式群体)。 44.群体凝聚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45.(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47.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响力)。 48.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 修养和(人格魅力)。 49.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 的研究。 50.管理方格理论有(5种)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5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 益)。 5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为后盾。 5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 险)。 54.(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55.(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56.(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57.(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58.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 型)。 59.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60.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 性)。 6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6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冲突)。 63.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正视策略)。 64.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对方达 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 65.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 66.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67.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会谈、讨论的方式 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 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68.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 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 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 通)。 69.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 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这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 (下行沟通)。 70.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 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71.20世纪90年代(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 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72.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里斯)关于组织学 习方式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的。 73.组织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74.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人类文化学)和组 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76.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 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77.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 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78.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 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 种功能称为(凝聚功能)。 79.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 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80.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 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81.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 心的是(质量)。 82.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 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83.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 首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84.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 一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组织变革模式)。 85.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 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 文)。 86.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 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 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 87.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 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 (布莱克和默顿)。 88.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 人员、结构和任务四个因素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 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 人为(利维特)。 89.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 提出了(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90.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 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情景 变革模式)。 二、多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 容) 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 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 种:(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 精神的组织观)。 2、管理学家W。理查德。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 一书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 与者、目标、技术、环境) 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 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的服从程度、 上级对下级权力的运用关系,将组织划分为(强制性 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 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分为(互 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 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 发挥三种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释放” 功能)。 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 体系的三大要素为(职务、职权、职责)。 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 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 位,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 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 韦伯)。 10、韦伯对行政组织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 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理性— 法律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1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 《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 素主要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12、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找到一个需 要工作决策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时 的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 方案)。 13、西蒙指出,决策有(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两种极端类型。 14、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15、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 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1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17、邓肯从(简单迂夫子)和(动态与静态)两个维 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8、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基本阶段:(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 测、环境评价)。 1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式组织 结构、有机式组织结构)。 2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环境构成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罕见的白花和环境的被动性、行政组织环 境的差异性、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兴)。 21、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工作环境)。 2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 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以下几种环境状态:(镜头 —简单环境、静态—复杂环境、动态—简单环境、动 态—复杂环境)。 2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机械系统的结构都 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 放性与变异型)。 24、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潜结构”)。 25、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平行分化、垂直 分化)。 26、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素包括(目标认 同程度、价值趋同程度、气质协调程度、能力互补程 度)。 27、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目标 手段、政策手段、组织手段、信息沟通手段)。 28、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 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演艺设计、归纳设计)。 2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由最高国家权 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30、我国省级政府包括(省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 自治区政府、直辖市政府)。 31、县级政府包括(自治县、市辖区、旗、自治旗)。 32、乡政府行使的职权有(行政执行权、行政管理权、 行政保护权)。 3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 34、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辖权、立法权、独立 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35、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 织心理)。 36、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需要、动机、行为、反 馈)。 37、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工作富 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38、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目标难度的签 订、目标量化、目标的公平合理)。 39、人经历挫折后在行为方面的消极反应主要有(防 卫、替代、攻击)。 40、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形成阶段、磨合阶 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41、群体意识主要包括(群体归属意识、群体认同意 识、群体促进意识)。 4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目标的设置、成 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工作的性质)。 43、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时代性、权威性、综合 性、执行性)。 44、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信任的权 威、认同的权威、制裁的权威、合法的权威)。 45、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法律、职位)。 46、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才能因素、品格因素、 情感因素)。 47、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专制、民主、放任) 三种类型。 48、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 关系、人物的结构、职位权力)。 49、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主体的他特殊性、决策 内容的特殊性、决策依据的特殊性)。 50、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 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51、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是(定量化、有一 定的时间限制、明确责任)。 52、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由(定量化调查、系统 化调查、程序化调查)。 53、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 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 54、科学决策原则主要包括(预测原则、程序原则、 可行性原则、信息原则)。 55、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中枢系统、参谋咨 询系统、情报信息系统)。 56、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调查 程序、方案设计程序、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 序)。 57、冲突的特性有(客观性、主观性、程度性)。 58、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插图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冲突有些对组织具有破坏性、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 设性)。 59、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权力冲突、认知 冲突、情感冲突)。 60、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把冲突分为(横向冲突、 纵向冲突、直线/职能冲突)。 61、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潜代阶段、认知阶段、行 为阶段、产生结果阶段)。 62、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忽视、分离、 限制)。 63、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由(谈判、设置超级目标、 第三方介入、结构调整)。 64、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 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 环境制约型)。 65、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 息沟通的形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下行沟通、 可编辑

期货投资学复习文件

一、名词解释 1.期货:所谓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确实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今后某一特定的时刻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2.期货价格理论:即持有成本理论,商品期货价格等于即期现货价格加上合约到期的储存费用(持有成本)。 3.结算机构:结算机构是负责对每日成交的期货合约进行清算,对结算所会员的保证金账户进行调整平衡,负责收取和治理保证金的机构。 4.期货经纪公司:是以期货经纪代理业务为主业的公司,即依法成立,代理客户,用自己的名义进行期货买卖,以收取客户佣金为主业的独立核算经济实体 5.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今后某一特定的时刻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它是期货交易的对象 6.保证金制度:是指在期货交易中,任何交易者必须按照其所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缴纳资金,作为其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保证,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所交的资金确实是保证金,那个比例通常是5%~10%,合约规定的保证

金是最低的保证金,要紧有会员保证金和客户保证金。7.平仓制度:平仓指在交割期之前,卖出(或买进)与先前已买进(卖出)相同交割月份、相同数量、同种商品的期货合约的交易行为。 8.持仓限额制度:是指期货交易所为了防范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和防止期货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投资者,对会员及客户的持仓数量进行限制的制度。超过限额,交易所可按规定强行平仓或提高保证金比例。 9.强行平仓制度:是指当会员或客户的保证金不足并未在规定时刻内补足,或者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量超出规定的限额时,或者当会员或客户违规时,交易所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实行强行平仓的制度。是交易所对违规者的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10.套期保值:确实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来幸免现货市场上相应实物商品交易的价格风险。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品种相同、数量相同的期货合约,以期在以后某一时刻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商品时,能够通过期货市场上持有的期货合约的平仓盈利来冲抵因现货市场上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质量管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 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全).

论述题目录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7.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8.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9.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0.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1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1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14.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15.论述2l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6.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1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1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2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主要策略包括 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22.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23.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24.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25.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2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27.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28.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29.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 30.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3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3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3.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①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②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③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4)

期货投资学复习重点

《期货投资学》复习重点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现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根据商定的支付方式与交货方式,采取即时或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现货交易覆盖面广,不受交易对象、交易时间、交易空间等方面制约,随机性大。由于没有特殊限制,交易灵活方便。 远期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签订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远期交易的基本功能是组织远期商品流通,进行的是未来生产出的、尚未出现在市场上的商品的流通。 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专门买卖标准化期货合约的市场。期货市场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在现货交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多换:多换:多头换手,指老多卖出平仓,新多买入开仓,市场总持仓量不变。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是由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发布的反映沪深300指数编制目标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持仓量:期货市场中,持仓量指的是买入(或卖出)的头寸在未了结平仓前的总和,一般指的是买卖方向未平合约的总和,也叫订货量,一般都是偶数,通过分析持仓量的变化可以分析市场多空力量的大小、变化以及多空力量更新状况,从而成为与股票投资不同的技术分析指标之一。 多开:期货术语,是多头开仓的意思。买入开仓的单子数量大于卖出开仓的,买入的多,所以称为多开。 结算价:结算价是指某一品种在收盘后根据当日价格波动用加权平均价所算出来的价格,此价格主要用在当日无负债结算的市场,根据结算价在市场规定的休市时间中用来结算当日交易的盈亏 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就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来避免现货市场上相应实物商品交易的价格风险。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品种相同、数量相同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商品时,能够通过期货市场上持有的期货合约的平仓盈利来冲抵因现货市场上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品种相同原则:即期货合约代表的标的资产与需保值的现货资产的品种、质量相同,例如铜期货合约对现货进行铜保值。 数量相等原则:即期货合约代表的标的资产数量与需保值的现货资产数量相等,如200吨铜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需用40张铜期货合约来保值(5吨/张)。

质量管理学重点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

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