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姓名:裴楚妮班级:景观12-2 学号:2012025233

一、研究区概况

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外海滨部分, 外形呈喇22叭状, 自海口向内由宽变窄。受季风影响, 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 风速湾口大于湾顶。全年空气比较湿润、多雨, 属亚热带地区。杭州湾泥沙为淤泥物质, 潮流是泥沙搬运、沉积的主要动力, 波浪在泥沙搬运中起着次要作用。研究区位于慈溪市, 是杭州湾的咽喉部分。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因而景观变化显著。其具体范围为: 东经120?55?~121?30?, 北纬30?10?~ 30?42?, 包括水域在内, 面积约2500km2。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研究区采用2000 年6 月、2002 年11 月和2005年6月三期杭州湾慈溪湿地的TM 遥感影像。遥感信息的分析识别主要依据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例如湿地的水特性使得它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其他地类有很大不同,这是遥感监测湿地的基础。湿地植物种群有特定的反射光谱,尤其在近红外波段,不同植物种类的反射率离散程度较大,有利于湿地植被类型的识别,这也是湿地遥感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遥感数据处理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IMAGIN E 8.

7 完成几何校正,方法采用从地形图到遥感图像的校正方法,二阶多项式拟合, 质量控制在均方根误差小于0.5像元。同样,将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以已经经过校正并带投影坐标系统的2000 年遥感图像为基准,进行一一几何校正, 使各幅图像均具有相同的投影系统,并且能够在同一视窗下叠加显示,没有变化的部分应该完全重叠。根据分析需要,对T M 5、4、3波段做假彩色合成,岸线提取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 做出湿地岸线提取图。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为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但对湿地研究尚无成熟的完全自动分类方法,只能进行半自动解译[ 10],即对遥感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后,再参考目标区最新的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交通图及其他相关图件进行人工目视解译修正。初始解译完成后需要进行野外实地检验,包括GPS 定位以及湿地类型的抽样判断。其Kappa系数为0.900,总精度达

到90. 71%,符合遥感解译精度要求。最后制作完成3个时期的湿地岸线提取图和湿地土地类型图。运用Arc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不同时期的湿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并导入Frag stat s 和Excel对湿地景观的各种指标定量计算。通过模型运算分析5年来研究区的景观动态变化。

2.湿地景观分类

按照《湿地公约》标准以及《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结合慈溪市的具体情况,我们把研究区湿地划分为湖泊、沼泽、河口水域、滩涂、养殖场、库塘、沟渠、水田、其他等9 类,并解译出旱地、建设用地、园地、林地等非湿地土地利用类型( 见表1) 。

表1研究区湿地类型划分

3.景观转移矩阵模型

马尔科夫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随机运动过程。一个运动系统在T+ 1 时刻的状态和T 时刻的状态有关, 而和以前的状态无关, 这一点用于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预测是适合的[ 11] 。我们把研究区从2000 年到2005 年分成 2 个不同的时间段( 2000 年~ 2002年, 2002 年~ 2005 年) , 再以年为单位, 把景观格局变化分成

一系列的离散的演化状态, 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化, 可以获得各时间段内某类湿地景观类型的年平均转化率。

三、结果与分析

1.岸线与围垦淤涨状况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 2000 年~ 2005 年慈溪市滨海区域因围垦淤涨增加的湿地面积达41km2 , 平均每年以6. 84km2 的速度淤涨。海岸线增加1917m, 平均每年以395. 5m 的速度扩张。该期间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数达72 个, 其中增加面积区域54 个, 减少面积区域18 个, 面积大于1km2 的区域数为6个, 且都为面积增加区域对2000 年以来杭州湾围垦淤涨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 1) 围垦淤涨面积。由图1、图2 可

知, 在2000年~ 2005年, 杭州湾区域

因围垦淤涨引起的陆地面积的年均净增

加面积, 除2000年~ 2002年外, 基本

上是逐年增加, 2002年最高, 慈溪滨海

湿地达到428km2 ( 由于2002 年的遥感

资料是2002 年11月的, 与2000年和

2005 年的6月份的有季节上的差异) ,

在最近3年又有所回落。从2000 年以

来的数据可推断, 在2001年~ 2003 年

间有一轮较大规模的围垦工程。

( 2) 围垦淤涨区域数量。从图1、

图2可以发现,2000 年以后每年面积增

长的区域数量急剧上升。对遥感图像进

行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2000年以后杭

州湾南岸特别是慈溪沿海, 滩涂养殖场

发展迅速,大量的养殖场分布于海塘线

以外,从而造成大量的增长区块。2002 图22000 年~ 2005 年慈溪岸线周长及包围面积统计

年慈溪滨海湿地面积比2000 年增加191.7km2。从大面积( > 1km2 ) 围垦区域的数量来看, 2002年以后的数量也是比2000年多。从年平均的角度看,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00年~ 2005年, 平均每年1.2 个大面积围垦,现在平均每年5个大面积围垦。

( 3) 围垦淤涨区域地理分布。通过对围垦淤涨发生的地理分布分析,发现2000 年以来,1km2 以上的大面积围垦主要发生在杭州湾南岸,特别是曹娥江河口地区几乎在每个时期内都发生了大面积的围垦, 目前仍在继续。2000年~ 2005年, 累积围垦面积已达97km2 , 是围垦最为集中的地区。另外余姚、慈溪、镇海地区的西三闸—庵东—观城—澥浦—镇海一线沿海也是围垦的重点区域, 仅慈溪沿海2000年~ 2005年累积围垦的新增面积达41km2。在2002年前后进行大面积的围垦, 从遥感图像上还可以看到2005年以后, 更大面积的围垦正在进行。

2.土地类型变化结果与分析

从图3 中可以看出, 慈溪湿地主要以

河流湿地及水田为主, 分布范围广泛。滩涂

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区, 湖泊、沟渠主要分布

于城区内, 水库一般分布于近郊, 养殖场

则基本上分布于沿江沿河地区。湿地类型中

养殖场、沟渠、其他主要类型呈上升趋势,

沼泽、滩涂基本呈下降趋势( 2002 年解译

数据源为11 月份, 正处于退潮期, 因此在

解释分类上滩涂面积有所扩大, 仅作参

考) 。除了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在变化外,

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也在发生变化, 其中建

设用地、林地、基本呈上升趋势, 园地、旱

地面积下降。 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考虑某一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 着眼于变化的过程而非变化的结果, 其意义在于刻画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 便于在不同空

图3 2000 年~ 2005 年慈溪湿地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图

间尺度上找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 同时对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ArcGIS 计算各土地类型的面积, 我们建立了各类湿地与非湿地类型面积变化统计表, 见表2。

表2 慈溪湿地与非湿地类型面积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 5年来研究区的湿地面积增加了10308.05 ha2 , 湿地类型中, 自然湿地面积变化较大的是海域、滩涂、沼泽;人工湿地面积变化较大的是沟渠,其中滩涂和沼泽属于湿地中面积不稳定的类型,面积变化相对较大,除了解译误差导致的面积系统误差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使利用现状发生了变化。沟渠、海域属于比较稳定的湿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处于丰水期或遥感影像获取前刚有过降雨,此时水位较高,解译出的面积较大,处于枯水期时,水位较低,解译出的面积较小。

3.景观转移矩阵计算与分析

仅仅计算土地类型的面积以及变化率无法反映出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变化, 因此通过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计算, 我们得到了研究区土地类型转化的结果, 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2005 年的人工湿地类型绝大部分是由2000 年以来的自然湿地类型转换而来;2005 年的非湿地类型绝大部分是由2000年以来的湿地类型转换而来, 如养殖场主要是从海域和沼泽转化而来;园地主要是由水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主要是由沟渠和水田转化而来。

表3 2000 年~ 2005 年研究区湿地与非湿地类型面积变化转移矩阵( ha2 )

四、驱动因子分析

根据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成果, 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为自然与人文因子两类:①自然驱动因子, 气候、水文、土壤等被认为是主要的自然驱动力类型。研究区为喇叭口状的河口海湾的南岸, 属涨淤型海岸, 每年新增大量湿地面积, 20 世纪50 年代, 杭州湾南北两岸岸线大部分处于自然演变状态,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 由于围海造田, 全岸线结束自然演变状态, 完全由人工海堤充当岸线。②人文驱动因子, 包括人口变化、技术进步、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文化价值观念改变等因子。研究区岸线向海迁移基本由工业填海和围海造田所致。相应的, 岸线由圆滑曲线型, 转变为呈折线状。慈溪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 14‰, 由于人

多地少, 杭州湾沿岸历来是浙江省围垦的重点地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围垦滩涂扩大土地面积的需求日益迫切, 如慈溪市正在建设总面积12000ha2 的省级开发区。这些等都占用了大量土地, 尤

其是对天然湿地的侵占。慈溪湿地是整个杭州湾湿地最重要的核心区,以防旱、防涝、防汛为重点兴建排河道、排涝闸, 修筑海塘堤浦, 建设滩涂水库, 普及电力排灌等导致大量湿地资源被分割或遭受破坏, 湿地功能退化乃至完全丧失, 进而不可避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或丧失, 道路建设则会造成对湿地的侵占、分割, 破坏原有的水文动态, 施工、运营期会造成湿地周边环境污染等。

五、结束语

( 1) 岸线与围垦变化分析表明: 2000 年~ 2005年研究区岸线逐渐向海迁移, 导致湿地面积由于受自然因素作用而逐年增加。而人工围垦、滩涂养殖和海塘建设等人为因素作用使增加的自然湿地又转化为人工湿地。

( 2) 土地类型变化与转移矩阵分析表明: 2000年~ 2005 年研究区湿地面积与非湿地面积变化较大, 主要是湿地类型向非湿地类型转化使得湿地面积减少。转化面积超过受自然因素作用增加的面积。

( 3) 上述两点结论结合驱动因子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虽然杭州湾湿地面积

受自然因素作用而逐年增加, 但人为因素导致湿地面积逐年减少。人为因素作用才是影响湿地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 也是我们研究和保护杭州湾湿地的主要方向。

[江苏]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自然之吻.宁鹭碧滩 -------一个对话自然的大课堂 Nanjing Yuzui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1 方案回顾 3深化要点4 分区深化设计 5 专项设计6技术经济指标 ?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 定位的内涵植入? 湿地水域的实施论证? 交通的系统梳理? 竖向的因地制宜? 植栽的多样变化?设施的合理布局?生态专项?种植专项?入口专项?小品专项?大堤专项?建筑专项?白鹭塔专项?铺装专项?云天鹭影——广场区 ?曲水长汀——湿地区 ?柳岸芳综——自行车公园 0 目录 2理念提升 ?设计构思 ?设计定位 ?设计理念

方案回顾 PLAN REVIEW 照片?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四大定位: ?湿地示范—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湿地生态典范 ?鸟类栖息—成为多种鸟类的生物栖息地,生境的多样体系 ?城市绿洲—城市和自然的交汇点,CBD的绿色客厅 ?科普基地—为人们提供亲身了解自然生态系统,水净化系统的展示体验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1、按照展现大江湿地风貌的要求,结合南京市风道设计对植物种类进行研究,形成符合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的生地系统,同时加强对湿地教育和科普功能的考虑; 2、通过新技术和合理设计优化,对水体进行保护、净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水环境; 3、对公园交通可达性需要在深化设计中作进一步研究,按照市滨江风光带建设的统一要求,对过街通道和绿道等做好规划布局。 4、在后期设计中对公园交通、停车、铺装等系统做深入研究测算,形成完整的公园规划设计指标体系; 5、可结合航道标志塔有关技术要求,对景观标志塔位置、高度、功能进一步优化,将航标功能整合进景观标志塔; 6、对公园内的建筑小品进行深化设计,增强可实施性。 7、结合公园游客设计容量,充分考虑服务配套设施的布局和数量。03 专家意见回顾总结:分别从功能设计、生态设计深化、交通规划以及专项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具体深化。专项深化交通规划的深化生态设计的深化功能设计的深化

广东滨海湿地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广东滨海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指导老师:范小平老师 学生姓名:钟杰生 学号:20042601030 院系: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毕业时间:2008年6月

摘要 文章对广东滨海湿地的类型、特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滨海湿地的生态价值。分析了广东滨海湿地的环境现状及滨海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指出围垦、城市与港口开发、污染等因素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倡导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湿地保护和管理体系,使退化的湿地得以恢复和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保证滨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广东,滨海湿地,退化,保护对策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stal wetlands of Guangdong. It emphasizes on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coastal wetlands,analyzes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coastal wetlands in Guangdong and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s. It points out that land reclamation, city and port development and pollution are thought a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actors to the degrad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We should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etlands, which enables the restoration of regressive wetlands, furthest exerts the functions and benefits of wetlands ecological system, and guarante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wetlands resource. Key Words:Guangdong,coastal wetlands,degradation,protection strategy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_马喜君.pdf

第29卷第4期2 0 1 0 年 8 月 海洋环境科学 MAR INE ENV IRONM ENTAL SC IENCE V o l. 2 9, N o . 4 A ugust . 2 0 1 0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 马喜君1, 2,陆兆华2,林涛3 ( 1. 淮阴工学院生化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2.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恢复生态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3; 3. 江苏省宜兴市环境监 测站,江苏宜兴, 214200 ) 摘要:分析盐城海滨湿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筛选自然灾害,综合污染,互花米草作为主要风险源,以盐城海滨湿地保 护的目标种丹顶鹤和其他珍稀鸟类及生境作为评价受体进行研究,以物种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自然度指数计算 生态指数;依据生态指数和生态脆弱度指数来计算生态损失度指数;最后以生态损失度指数,自然灾害指数,综合污染指数, 互花米草入侵指数来构建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盐城海滨湿地的生态风险评价。 关键词: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互花米草 中图分类号: X82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336( 2010 ) 04-0599-04 Ecological risk assessm ent of Yancheng CoastalW etland M A X i- jun1, 2, LU Zhao-hua2, L IN T ao3 ( 1. C ollege of Life S cien ce And Chem ical Engin eering, H uaiyin In stitute ofTechnology, H uaian 223003, Ch ina; 2. Institu te of Restora-tion Ecology, Ch ina Un ivers ity ofM in ing and T 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 ina; 3. Y ixing Env ironm en talM on itoring S tation, Y ix ing 214200, Ch ina) A bstract: In th is paper, the m ajor ecological env ironm en t p rob lem s in the coastalw etland of Yan ch eng w ere analyzed in details. The s tudy is based on choos ing natu ral calam ities, com preh ensive pollu tion and Spartina altern iflora as m ain risk sources, red-crow ned crane, other rare b irds and hab itat as the appraise receptor.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ecological index w ith importance index of the spe- cies, b io-d ivers ity and natu raln ess index, and the ecolog ical loss ind ex degree accord ing to the ecological and frag ile index degree of e- co logy w ere done. Th en, the general system of the reg iona 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 en t in the coastalw etland by synthesizing the ecolog-i cal loss, natural calam ity, comp rehen sive pollution and th eSpartina a lternif lora invad ing index and evaluation on the eco log ica l risk of the coastalw etland of Yanch eng w erem ade. Key words: Yan cheng; coasta lw etl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 ent; Spartina a lterniflora 盐城海滨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目前还没有关于盐江苏盐城海滨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海滨湿地自然保护 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基础研究报道,论文的区,地处江苏中部沿海,位于北纬32 20 ~ 34 37 ,东经 研究在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119 29 ~ 121 16 [1]。海滨湿地适宜的水文、水动力与气 试与探索,首次把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作为主要的生候条件使该区发育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类型,而且盐城自 态风险源纳入盐城海滨湿地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然保护区199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1996年 并进行了量化,使建立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该区被纳入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 1999年成为东亚-澳大利亚 域的实际情况,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渉禽迁徙网络成员, 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 1 材料与方法盐城海滨湿地基本保持了天然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海滨湿地之一。 1. 1 盐城海滨湿地概况 1. 2 评价区域的确定 收稿日期: 2008-10-07,修订日期: 2008-12-17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2006BAC 01A13) 作者简介:马喜君( 1975-),男,黑龙江北安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利用保护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利用保护 肖笃宁胡远满王宪礼 陈宜喻主编:《中国湿地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2-268 1 滨海湿地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有海陆过渡相的特征,属于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是自然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我国滨海湿地面积约2.1×104km2,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包括广阔的滩涂和几大河流三角洲上发育的河口湿地,特别是黄河口与辽河口湿地更是世所闻名。黄河三角洲的主体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据该市1991年土壤详查汇总资料,湿地面积2.3×105hm2,其中滩涂1.02×105hm2,苇地2.4×104hm2,其余为水库、坑塘和河流、沟渠等水面面积。湿地面积占该市总面积30%,其中自然湿地面积 1.26×105hm2,占全市面积16.3%。如按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的近代黄河三角洲(5400km2)统计,自然湿地面积占1/4以上。同时近代黄河三角洲是自1855年以来形成的,不过140年时间,属于新生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平均每年携带泥沙1.21×109t,2/3沉积在河口,每年造陆面积约达2350 hm2,使河口三角洲的海岸线以每年3km 辽河三角洲的主体为盘锦市,并包括营口市的一部分,湿地面积为2.23×105hm2,其中滩涂为6.7×104hm2,苇地为8.2×104hm2,水库、坑塘、河流等水面面积为7.4×104hm2。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2.8%,这还没有包括占总面积32%的盐田和水稻田等人工湿地(张耀光,1993)。由此可知辽河三角洲的湿地面积虽然与黄河三角洲相似,但所占比重大大高于黄河三角洲。苇田成为辽河口湿地的主体,仅双台子河口的芦苇湿地面积就高达7×104hm2,为世界第二大芦苇湿地,这里建有4个大型国营苇场,是造纸工业的原料基地,鸭绿江口(含大洋河口)的东沟滨海湿地,面积7.7×104hm2,大部分为滩涂,芦苇地6200 hm2,呈狭长条形分布,其规模显然不能同上述两个三角洲相比:江苏北部以滩涂为主的滨海湿地也有2.0×105hm2左右(其中滩涂约1.5×105hm2)。以上合计我国北方滨海湿地面积在7.5×105hm2左右,主要类型为滩涂和河口湿地,自然景观为芦苇沼泽或湿生草甸,以季节性积水为特征。 2 湿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特点 2.1 河口湿地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前已指出黄河三角洲每年新淤土地2350hm2,世所罕见。黄河入海口的年平均径流量为3.8×1010m3,含沙量平均25.3kg·m-3,汛期高达80kg·m-3左右。黄河具有如此丰富的水沙资源,但是目前利用尚有困难,固堤防洪是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首要条件。从总体看,辽河三角洲的水利条件要优于黄河三角洲。该区有地表水资源8.53×109m3·a-1 4.7×109m3另有浅层地下水可供采用资源4.2×109m3 两个三角洲都有大面积的可垦荒地,总面积数十万公顷,但由于土壤为盐渍土壤、需要进行灌溉洗盐或淤灌等改良措施。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必须有水利措施的保证,同时应避免侵 沿岸滩涂面积广大,潮间带有多种生物资源,丰富的经济贝类和文蛤、兰蛤、毛蚶等。双台子河口外有一个面积7670hm2的蛤蜊岗,文蛤资源量达1.6×104t。辽河口滩涂可养贝类的面积为1.4×104hm2,有资源量2.2×104t。鸭绿江口的东沟滨海湿地有经济贝类30余种,总资源量1.1×105t,其中嗌蛏和竹蛏为当地特有的珍稀品种(宋达泉,1989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姓名:裴楚妮班级:景观12-2 学号:2012025233 一、研究区概况 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外海滨部分, 外形呈喇22叭状, 自海口向内由宽变窄。受季风影响, 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 风速湾口大于湾顶。全年空气比较湿润、多雨, 属亚热带地区。杭州湾泥沙为淤泥物质, 潮流是泥沙搬运、沉积的主要动力, 波浪在泥沙搬运中起着次要作用。研究区位于慈溪市, 是杭州湾的咽喉部分。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因而景观变化显著。其具体范围为: 东经120?55?~121?30?, 北纬30?10?~ 30?42?, 包括水域在内, 面积约2500km2。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研究区采用2000 年6 月、2002 年11 月和2005年6月三期杭州湾慈溪湿地的TM 遥感影像。遥感信息的分析识别主要依据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例如湿地的水特性使得它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其他地类有很大不同,这是遥感监测湿地的基础。湿地植物种群有特定的反射光谱,尤其在近红外波段,不同植物种类的反射率离散程度较大,有利于湿地植被类型的识别,这也是湿地遥感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遥感数据处理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IMAGIN E 8. 7 完成几何校正,方法采用从地形图到遥感图像的校正方法,二阶多项式拟合, 质量控制在均方根误差小于0.5像元。同样,将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以已经经过校正并带投影坐标系统的2000 年遥感图像为基准,进行一一几何校正, 使各幅图像均具有相同的投影系统,并且能够在同一视窗下叠加显示,没有变化的部分应该完全重叠。根据分析需要,对T M 5、4、3波段做假彩色合成,岸线提取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 做出湿地岸线提取图。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为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但对湿地研究尚无成熟的完全自动分类方法,只能进行半自动解译[ 10],即对遥感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后,再参考目标区最新的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交通图及其他相关图件进行人工目视解译修正。初始解译完成后需要进行野外实地检验,包括GPS 定位以及湿地类型的抽样判断。其Kappa系数为0.900,总精度达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盐城滨海湿地近现代碳、氮累积历史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5, 3(4), 137-14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2668360.html,/journal/oj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2668360.html,/10.12677/ojns.2015.34018 Recent History of Carb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Rates in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China Kunshan Bao1*, Guixiang Quan2, Fugang Liu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Jiangsu 2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3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ollege of Science,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Heilongjiang Received: Oct. 27th, 2015; accepted: Nov. 10th, 2015; published: Nov. 16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266836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etland ecosystems account for only 3% - 6% of the world’s land surface, but the carbon (C) stock in these systems accounts for one-third of the global terrestrial C pool, which is equivalent to 75% of the C stock in the atmosphere. Therefore, wetland ecosystem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study of global C and nitrogen (N) cycle and climate change. Nevertheless, as an important wetland type, coastal wetlands have been scarcely studied in term of C accumulation compared to the peatland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cent rate of C accumulation (RERCA) and the recent rate of N accumulation (RERNA) in two kinds of coastal wetlands in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and estimate the inventory of C accumulation over the last 150 years. Using sediment C and N content, dry bulk density, and Pb-210 dating, we determined the accumulation rates of C and N in profiles from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from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and then we es-timated the flux of C storage in the past 150 years. With respective to the Spartinaalterniflora flat (SAF-1) and the bare flat (BAF-1), the RERCA ranged from 116 to 165 gC?m?2?a?1, and the RERNA ranged from 1.68 to 3.99 gN?m?2?a?1. There was an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for RERCA and RERNA over the last 150 years, indicating a great potential in C sequestration in the sediments. The his-torical inventories of C and N were 17.4 - 24.8 kgC?m?2 and 0.25 - 0.59 kgN?m?2,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ion rates of C and N were directly related. The results would be helpful in evaluating the C and N accumulation history and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coastal wetland and understanding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the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under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Keywords Carbon Accumulation, Nitrogen Accumulation, Coastal Wetland *通讯作者。

大连市滨海湿地现状分析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6, 6(5), 85-91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2668360.html,/journal/ae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2668360.html,/10.12677/aep.2016.65012 文章引用: 张健榕, 崔玉波, 张书畅, 柳耀博, 邓丽君, 张鹏举. 大连市滨海湿地现状分析[J]. 环境保护前沿, 2016, Analysis of Coastal Wetland Status of Dalian City Jianrong Zhang, Yubo Cui *, Shuchang Zhang, Yaobo Liu, Lijun Deng, Pengjv Zha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Sep. 18th , 2016; accepted: Oct. 7th , 2016; published: Oct. 10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266836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Dalian coastal wetlands are rich in resources, with various types of coastal wetlands located in the important bird migration routes in the Northeast of Asia. They have abundant biological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plex species, occupy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Bohai region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and are important valuable wetland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tatus of Dalian coastal wetlands, the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 the area of the Dalian coastal wetland, wetland bio-d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pollution of wetlands. It also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 about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and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for Dalian coastal wetlands protection in future. Keywords Dalian, Coastal Wetland, Protection, Pollution 大连市滨海湿地现状分析 张健榕,崔玉波*,张书畅,柳耀博,邓丽君,张鹏举 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辽宁 大连 收稿日期:2016年9月18日;录用日期:2016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0日 Open Access * 通讯作者。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景观动态变化word版

第三章景观动态变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和影响景观稳定性的要素,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掌握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及相关问题;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难点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 从远古时期亚马逊河流域大片森林的焚烧到现代社会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从迅猛的洪水顷刻间淹没了农田到落荒地逐渐演变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顶极群落,从大面积草原荒漠化到濒危物种的消亡,我们周围的景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景观变化的结果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自然环境,而且影响着人类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甚至文化思想。 谈到景观的变化,首先涉及到同景观变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景观稳定性。 第一节景观稳定性 景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绝对的稳定性是不存在的,景观稳定性只是相对于一定时段和空间的稳定性;景观有是由不同组分组成的,这些组分稳定性的不同影响着景观整体的稳定性;景观要素的空间组合也影响着景观的稳定性,不同的空间配置影响着景观功能的发挥,人们总试图寻找一种最优的景观格局,从中获益最大并保证景观的稳定与发展;事实上人类本身就是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景观组分中最复杂,又最具活力的部分,同时,稳定性的最大威胁恰恰来自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因而人类同自然的有机结合是保证景观稳定性的决定因素。 一、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1、景观参数的变化曲线 ?若不考虑时间尺度,景观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特点可以由3个独立参数来描述:?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景观变化的12条变化曲线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该技术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非常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适用范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处理的方法。 一、人工湿地系统的构造 人工湿地是由填料、水生植物共同组成的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①湿地填料的选择填料的选择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填料在人工湿地中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持,为各种化合物和复杂离子提供反应界面及对微生物提供附着。常用到的填料有土壤、砾石、砂、沸石、碎瓦片、灰渣等。根据处理目的,污染物的特征不同而有不同的填料选择。一般来说,以处理SS、COD和BOD为主要特征污染物时可选用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碎瓦片或灰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填料。对脱N 除P要求高的,可以选择对这两者有较强去除能力的填料进行优化组合。如采用沸石和石灰石的结合既考虑了沸石对NH4+-N的吸附、活化土壤中难溶性P及进行生物再生作用又利用了石灰石对P的高吸附特性,达到同时脱N除P的目的。现在填料的选择多偏向于较大颗粒的粒径,原因是水流在粒径较大的填料床内的短路最小,能够形成渠流,并且堵塞现象发生少,不易分散。 ②水生植物的选择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的作用有:将景观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而被吸收;能够将某些有毒物质的重金属富集、转化、分解成无毒物质;根系生长有利于景观水均匀地分布在湿地植物床过水断面上,向根区输送氧气创造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根区环境;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可用于组合式湿地的植物有:芦苇、香蒲、灯心草、风车草、水葱、香根草、浮萍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芦苇。植物的选择最好是取当地的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以保证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并尽可能地增加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湿地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植物的栽种方式有播种法和移栽插种法。移栽插种比较经济快捷。 二、人工湿地系统的类型 人工湿地系统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类型可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

盐城市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2668360.html, 盐城市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李明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10期 盐城市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是生态保护,基础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龙头是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依托是生态旅游市场。通过拓展游客渠道,完善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最终实现滨海盐城生态湿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述。 拥有丰富湿地资源的盐城坐落在我国的江苏省,虽然具备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但是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关于盐城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测评和环境监控手段依然处于空白,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没有全面客观地评估生态旅游资源,使得盐城的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充分的、有效的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文力图通过总结盐城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盐城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目前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盐城海滨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提出相关有效的对策,坚持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好湿地自然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旅游资源创造地方经济效益。 (一)盐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现状 生态旅游的概念是在一九八二年首次被提出的,回归大自然和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的理念。做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是要拥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存在亚洲太平洋西岸最完好的淤泥质海岸湿地便分布在江苏盐城,滩涂面积可达四十五点五万平方米。沿途海岸线总长度达到五百八十二千米,拥有鱼类二百八十一种、鸟类三百七十九种、哺乳动物四十七种、各类植物四百九十种。目前獐、獾、麋鹿、金雕、黑鹳、丹顶鹤等多达六十七种珍稀禽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一级野生重点保护动物。另外沼泽、芦苇地、沼河道滩涂、河流潮汐滩涂等多种类型的栖息地都分布在盐城,这种珍稀动物、草原、森林、大海、蓝天共同构成的独特生态旅游资源为盐城的生态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同时盐城的沿海湿地原始的滩涂风光和地貌的特殊加之丰富的物种资源使盐城拥有较高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现存的生态旅游评估系统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希望有更合理的生态评价系统分析出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资源的思路和措施,最终能够促进盐城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和顺利的发展。 (二)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湿地保护可以通过湿地旅游这一有效途径来实现,国外针对湿地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较早,在加拿大的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和一九九五年西班牙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就已经提出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并且已经得到非政府以及政府机构的旅游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2)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3)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编辑本段] 人工合成湿地类型 地表流人工湿地

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 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潜流式湿地。一般由两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湿地中根据处理污染物的不同而填有不同介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水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途径共同完成系统的净化,对BOD、COD、TSS、TP、TN、藻类、石油类等有显著的去除效率;此外该工艺独有的流态和结构形成的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功能区对TN、TP、石油类的去除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内部构造系统、活性酶体介质系统、植物的培植与搭配系统、布水与集水系统、防堵塞技术、冬季运行技术。 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的形式分为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和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利用湿地中不同流态特点净化进水。经过潜流式湿地净化后的河水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再通过排水系统排放。

浅谈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

浅谈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 学院:城市学院101班姓名:陈志伟学号:10271145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盐城沿海滩涂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区内滩涂主要是1128—1855年间黄河大量倾注入海的泥沙,以及海底的部分泥沙在潮流等海洋动力作用下淤积而成的淤泥质滨海平原。根据资料统计,盐城沿海滩涂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区内共有高等植物55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保护区内现已记录到各类动物计1 665种,其中哺乳动物计31种,鸟类394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26种,鱼类284种,昆虫508种,近海底栖和潮间带动物325种,浮游动物89种。上述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84种。根据上述现状,在滩涂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应注重科研和规划,强化科学管理工作,以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滩涂湿地保护盐城 1 引言 盐城沿海滩涂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即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称盐城生物圈保护区,是以丹顶鹤等湿地珍稀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海滨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中国最大海岸带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其地理位置处于32°34′~34°28′N,119°48′~120°56′E之间,由盐城市沿海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5县(市)滩涂组成,海岸线南北长约582 km,东西最大宽度约20 km,总面积4 530 km2,为一狭长地带。保护区建于1984年,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接纳为网络成员。根据调查研究,本区共有高等植物559种,动物1 665种,其中鸟类394种,有丹顶鹤、白头鹤等我国一级保护动物12种,大天鹅、白枕鹤等二级保护动物65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鸟类190种,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中的鸟类53种。丹顶鹤的保护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野生种群数量仅2 600只,迁徙种群约1 600只,近年来此越冬的数量多时达1 128只,为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迁徙越冬种群。 2盐城沿海滩涂湿地的形成 江苏盐城海岸带位于中国海岸中部,是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分属响水、滨海、射阳、大丰和东台5县市,即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早在1128年到1855年间黄河从江苏北部入海,长达700余年,在江苏的南端是长江入海口,南北两方的丰富径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形成了广阔的苏北黄河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黄河入海的大量泥沙经过潮流、波浪作用的参与,又在三角洲两翼的海湾中形成了广阔的滨海平原,其成陆方式以沙洲并陆为主,以并陆后岸线的均匀淤长为辅。1855年黄河北迁后,泥沙来源骤减,致使射阳河以北开始侵蚀,射阳河以南仍在增长,保护区核心区滩涂现在仍以每年50~200 m不等的速度向海域延伸。以射阳河为界,北部地区在1855年黄河北归后,泥沙来源断绝,岸线侵蚀后退,岸线平直,潮间带海滩较窄,宽500~1 000 m。 射阳河口以南至新港岸段堆积的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岸线走向北西,沿岸辐射沙洲主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