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扬州文化古今

扬州文化古今

扬州文化古今
扬州文化古今

扬州古今文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大诗人李白这首清丽明

快的诗句,一语道出扬州赏景之

妙,使人联想到阳春三月的扬州,

一派草木欣欣,莺飞燕语之景,

那园林台榭、寺观舫舟、岸畔扬

柳、碧波江花,一色儿都罩在迷

离的烟雨之中,如同一轴巨幅水

墨画,好不美妙!

其实,要欣赏扬州美景,又

何须等到三月。如今随着扬州文化的复苏,许多古街区、名园、名人故居、知名的商铺,这些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资源,目前在扬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历经几千年深淀孕育,扬州已然成了中国文化艺术最经典的审美取向与标准。大凡讲中国古典文化,似乎少了扬州就不够完整。扬州已然成了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可以说扬州文化成就了扬州的灵魂,处处散发着一种诱人的美。

扬州历史文化

扬州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从鉴真

大师坚韧不拔的东渡日本传播东方佛教

文化和中国文化;从隋炀帝的琼花梦,

到康熙祖孙同下江南;从文人墨客们的

诗词歌赋,到扬州八怪的书画笔墨;从

不贪大求洋内敛不张扬的园林景观营造

到书画及雕版印刷的兴旺发达都可以看

到她的踪影。他们中有一代君王,一世

霸主,一群鼎盛诗家,一批锦心绣口的

文章太守。他们把扬州视作一幅曼妙鲜

丽的图画,编织在他们长吟短叹的杯盏

中,挡不住的诱惑,止不尽的传说,流传在大

运河边、瘦西湖畔、杨柳晓岸,一如青草春生,

岁岁年年……

扬州谚语云“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旧字是代表有文化根基,有历史传承。扬州人

家皆爱书香之气,哪家都没几幅像样的字画、

没几件古玩器具及红木家具?其实这表现出

的是扬州有知识有文化的文人雅士对传统文

化的向往之情。扬州作为一处文化磁场,吸引

着那些才高八斗、倜傥风流的“文章太守”:杜

牧、韩琦、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一个个不是“青山隐隐水迢迢”,便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或者干脆“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好不清雅自在,无愧为真名士者自风流!扬州,早已成了文人心口的那颗朱砂痣!

扬州城市文化: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的中部,长江下游

的北岸,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早在

公元前486年,扬州就已经建城,古代得时

候作杨州,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

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淮海维扬州”。

扬州作为我国较早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

的城市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就享有“商贾

如织”与“富甲天下”的美誉,当时居住在

海外的扬州经商者就有5000多人,并成为“海

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扬州自古就是中

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城市,古人赞美扬州的诗句都成为经典传世,如“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等。

扬州美人文化

说到扬州美景,不得不提扬州的美人。中国出美女的地方很多,大至燕赵佳人、吴越娇娃,小到洛阳女儿、米脂婆姨,均声名了得,但唯独“扬州出美女”的口碑流传最广,成为多少文人墨下的亮点,说是家喻户晓怕也不为过。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扬州乃中外历史文化名城,不

仅风光绮丽,且人物妖娆,女

子肤色多细腻,白皙而微红,

正所谓“钟灵毓秀”。自唐朝以来,

扬州文化昌盛,市井繁华;琴

台舞榭,品竹弹丝,夜夜笙歌

不息;四海之内,达官显要、

墨客骚人云集而来,艺界名媛、

青楼名艳趋之若鹜,其中不乏

多才多艺之绝代佳人。相传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致命数千佳丽落户扬州,繁衍生息。所以,扬州的美人的“美”更多的是一文化熏陶下的灵性之美,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一种魅力。

扬州园林文化

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是有区别的。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

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清朝乾隆嘉

庆年间,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有

足够的财力来建造园林,穷奢极欲。据史

载,扬州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后

来,由于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战争等历史原因,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

或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

可见早期的扬州园林在国内是独树一帜的。

扬州园林小巧玲珑,经典、雅致,再配以红木古建筑,精细中显出智慧,平淡中显神奇。不但具有皇家园林得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扬州园林中目前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扬州古城北

隅的“个园”,现在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扬州的假山文化

在欣赏了扬州假山后,你不得不赞叹:

真是漂亮极了!假山叠石在每个园林都能看到,

园林作为宅子的一部分,也是最费尽主人心思。

园林中生肖形状的假山很多见,比如在北京的皇

家园林以及苏州的狮子林都会看到,但像扬州个

园这样的四季假山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孤

例。扬州叠石的工艺有扬州的特点,上有盘山蹬

道,下有水绕空谷,山上月亭耸立,过亭复道回

廊,形成上下立体的交通园林。整座山体仿佛一

幅山水画,悠远、宁静、惹人遐想。从手法上是

有别于苏州和北方园林的。

扬州的水文化

扬州因水而生,得水之灵气,水之包容。在这个被称为“天下之逆旅”的大码头,无数货物在这里集散,商贾云集,人文荟萃,许多文化成果在这里总结、积淀。扬州文化像水,包容、贯通、融汇。

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之称,诗曰:“天下三

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说的就是每到明

月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有一个月

亮。晚唐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对二十四

桥的联想。洁白样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

的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

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红楼梦》中黛

玉思乡想到“春花秋月,山明水秀,二十四桥,六朝遗风“。扬州的秋月,浪漫得又有点感伤。

扬州饮食文化

扬州菜肴闻名海内外,与鲁菜、川

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

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到现在为止已经有

一千多年的历史。淮扬菜非常讲究刀工,

刀功向以精细著名,尤以瓜雕享誉四方。

扬州菜的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并在

烹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非常有名的

菜品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

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等。

扬州满汉全席是在康乾满汉席的基础上

推出的,堪称中华第一满汉全席,其具有

南北兼容的饮食文化底蕴。淮扬菜的发展

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因此很早以前就

确立了中华第一大风味菜系的地位。

当地特色

扬州三把刀,即天下闻名的扬州厨刀、修脚刀、理

发刀。

的代名词。淮扬菜烹饪技艺以精工细作著

称,案上功夫主要体现在严谨规范的刀功

上。扬州厨刀工艺讲究,用起来得心应手。

扬州厨刀下的切配:1.5厘米厚的豆制干

批成24片,进而切成干丝,薄如纸,细

如线,匀如发。扬州厨刀下的食雕更是“纤

锋剖出玲珑雪,薄质雕成宛转丝”。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

刀、轻刀),厚而坚的锛刀(枪刀),嵌趾

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

刮刀。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

把,小套6把。

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

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剃头理辫用的

就是扬州理发刀。每次剃头修面刮胡子,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功,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

何处去,已随剃刀游九霄。

扬州剃头刀,刀身约长三寸,脊厚刃薄,刀柄木质,中间有枢纽相连,便于理发师的手指在

运刀的方向、角度、劲力、速度上的准确把握

如今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扬州这座文化古城也不可幸免,我想,未来十年内,扬州应该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让生活在穹顶之下的我们生活更加幸福。

机械1405 李龙。

扬州双博馆(上)

双博馆导游词(上) 双博馆是“扬州博物馆”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简称。 双博馆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明月湖西侧,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2万5千平方米,陈展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多件套。双博馆于2005年10月向社会开放,是我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双博馆建筑立面为水流波纹,寓意扬州是因水而起,因水而兴的运河名城;从空中俯视全馆象一组在明月湖边田田舒张的荷叶,寓意扬州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广场内的十位历史名人塑像,寓意扬州人文荟萃、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 双博馆广场的十位历史名人雕像: 1、夫差(?~-473),春秋吴王,公元前486年开邗沟、筑邗城,开创扬州了城市历史。 2、刘濞(-216~-154),汉代吴王,在封国内开山铸钱、煮海为盐,使扬州成为号令一方的繁荣都市。 3、董仲舒(-179~-104),东汉江都相,以“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导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4、杨广(569~618),隋炀帝,开南北大运河联通我国五大水系,对此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5、鉴真(688~763),唐代律学高僧,历经险难,东渡日本传学授法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6、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曾任扬州知州,誉为“文章太守”。 1 / 20

7、史可法(1602~1645),抗清英雄,清顺治二年时坚守扬州,城破殉难。 8、曹寅(1658~1712),清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奉旨在扬州天宁寺主持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等古籍。 9、阮元(1764~1849),清代名臣,硕学通儒。为臣乾隆、嘉庆、道光三帝,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称。 10、朱自清(1898~1948),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爱国名士,著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 扬州双博馆为三层框架建筑,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东区以雕版印刷为主,西区以历史文化为主。目前共设8个展厅,三楼是扬州历史馆、扬州雕版印刷科普馆;二楼展馆较多,除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外,还有古代艺术馆、国宝馆和书画馆;一层是文博体验馆和临展厅。 进入大厅,迎面看到的大型雕塑是“双人首蛇身木俑”,据专家说这是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他们的结合使世人生生不息。这组雕塑是根据我们扬州出土的一件五代十国(907~979)时期的木质文物按比例放大制作的,利用木偶的双首寓意我们的双博,视为馆标。 一、扬州历史馆(三楼西区) 【序厅】 扬州历史馆序厅的地面是长江、淮河下游的巨幅卫星遥感地图,这让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扬州的地理位置——淮南江北海西头。 2 / 20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

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

因地制宜 弘扬扬州特色文化

因地制宜弘扬扬州特色文化 如何在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壮大之间寻求最佳的契 合点,一直是古籍出版社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2008 年全国古籍图书订货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广陵书社社长曾学文。 广陵书社主要从事古籍图书和地方图书的整理出版。作为一家富有特色的专业出版社,长期以来广陵书社一直以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地方资源、展示扬州形象为己任。大中型古籍整理图书、扬州地方文化图书、雕版活字图书、线装礼品图书为书社出版特色,尤其是线装书的印制、出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书社为出版精品、打造品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有多种图书被列为国家或省级重点项目。作为一家建社时间不长的地方古籍出版社,书社坚持以专业为基础,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古籍为基础,线装是特色,古籍影印、古籍整理、古籍普及等各类古籍图书占出版品种的比例接近70%。其中国家古籍整理“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合计七项,目前进展顺利,有望提前完成。古籍图书主要着眼于馆配、出口和专业读者,市场定位相对容易把握,市场风险也相对容易控制。困难在于好的选题少,图书馆底本费用高,整理、编辑难度大,销售周期长。广陵

书社出版的中型古籍图书品种较多,因此对馆配市场格外重视,希望加强与图书馆在信息共享、选题开发、底本使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 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说,出版社转型,既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古籍出版社当然不能例外。由于该社规模较小,又地处地级城市,政府对于转企改制尚无明确要求。但他们仍主动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思想动员,情况摸底,到已经完成转型的出版社学习取经,力争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快速推进改革。转型不仅仅是形式上由事业转为企业,更重要的是改制以后机制要灵活创新,管理要提高水平,人才要能脱颖而出,企业要有竞争活力、文化实力和发展张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者并不在少数。改企是第一步,关键是改企以后怎么做。古籍出版社完成转型以后,专业特色不能丢,参与市场竞争,依靠的还是自己所擅长的。古籍的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关键是要有计划、协调、可持续、高水平开发,古籍办加强宏观管理协调,出版社之间加强分工合作,古籍整理出版就能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古籍社转型的方式也有多种,按照总署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地方政府的要求,广陵书社正在探讨与大型出版集团进行股份制合作等途径。古籍社转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紧张,改制成本难以承受。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绘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扬州方言属官话方言区的江淮官话(习惯上称为江淮话或江淮方言)。语言学界公认,扬州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代表。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鲍明炜先生在《南京方言的特点》(《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说:“本文讨论南京方言的特点,主要是语音特点,是放在江淮方言中说的,……江淮方言地跨苏皖鄂三省,人口7000万,是一个不小的方言区,全区分洪巢、泰通、黄孝三片。……洪巢片和江淮方言全区,以扬州话和合肥话为代表。合肥话的入声已简化为两个韵系八个韵母,扬州话尚有五个韵系十三个韵母;中古咸山两摄(舒声韵),合肥话现为三个韵系五个韵母,扬州话为三个韵系六个韵母。两相比较,扬州话更具有代表性。……从历史上看,南京话是有重要地位的,它从属于江淮方言,但因地理人口环境不同,与这个方言的中心扬州话始终保持一江之隔的距离。” 正因为扬州方言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在全国选择包括北京在内的二十个方言点,调查了语音和词汇,编纂了出版了

《汉语方音字汇》和《汉语方言词汇》,这二十个点中代表江淮方言的是扬州和合肥,代表吴语的是苏州和温州;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袁家骅先生的《汉语方言概要》、著名语言学家、暨南大学教授詹伯慧先生的《现代汉语方言》这两本专著,在谈及江淮官话时,都少不了用到扬州话的例子;1990年,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李荣先生主持编纂了被列为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这部词典分两部分,全国四十二个方言点的分卷本和综合本,这四十二个点中属于江淮话的有扬州和南京。 汉语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研究汉语语言史,研究汉语音韵都少不了方言的材料,上世纪初,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出于研究汉语古音的需要,详细研究了全国范围内的三十个方言点,写成《中国音韵学研究》,这三十个点中属于江淮话的有扬州和南京。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中论及语言发展的规律时也多次举用了扬州话的例子。 扬州方言与民俗

扬州市天宁寺

《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课题研究案例设计 扬州名刹——天宁寺 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吉沐成 fzjimuch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4386357.htm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天宁寺的美景欣赏,了解扬州天宁寺的位置、布局和主要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欣赏,激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天宁寺的整体布局与特色 教学难点: 天宁寺与佛教之间的渊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扬州八大名刹是哪些吗? 你们还知道哪一座与禅宗结缘最深吗?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天宁寺的概况 提问:你们知道天宁寺的哪些方面?同桌相互讨论。 教师阐述: 天宁寺现为佛教文化展示区,占地总面积3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98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5900平方米,分别利用原天宁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和万佛楼作为主陈列厅,辟有“中国佛教故事”“佛教与扬州”“深深的丛林”“观世音的故事”“禅宗的故事”“佛画世界”“梵呗之声”等专题展厅。 三、研讨天宁寺的变迁 提问:同学们知道天宁寺始建于什么朝代?不同的时期对天宁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同桌相互讨论。 教师阐述: 1、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宝祐惟扬志》所记载的,天宁寺始建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以年号为名,最初称为“证圣寺”。 2、到了元末,天宁寺遭到战争毁坏。 3、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防御倭寇进犯,扬州增筑新城,把天宁寺山门即今天宁门街一线划入新城之中,于是天宁寺只剩下了护城河以北的部分,也即今天的天宁寺所在。 4、清咸丰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2020扬州旅游免费景点

2020扬州旅游免费景点 双博馆 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侧,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现馆藏文物3万余件,主要有陶瓷、玉石、金属、书画、漆器、竹木、骨角牙、墓志碑文、石刻砖雕及其它文物。一级品50余件, 二级品300余件,三级品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元代霁蓝釉 白龙梅瓶”更是镇馆之宝,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东关街 东关街,国家4A级景区,全长1122米,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也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东关街是扬州城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也是 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巷连巷,大巷套小巷,让您感受别样的老扬州风情! 高旻寺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国家重点保护寺院,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 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 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 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规划待建的还有天王殿、方丈室、法堂、如意寮、延寿 堂及西花园等,昔日名刹景观将不断恢复,高旻寺将成为扬州市的 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卷石洞天(扬州老盆景园)

扬州老盆景园在虹桥坊对面,风景优美,尤其是“卷石洞天”,是清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以精巧的叠石取胜,气势雄伟俊秀,宛 自天开,洞曲峰回,岩壑幽藏,峡谷险奇,清泉回旋,加之楼、阁、亭、台、廊、榭巧妙密布于假山周围,其间点缀树木,构成美的和谐。 荷花池公园 荷花池公园位于扬州荷花池路西侧,原名南池、砚池,又因池中广植荷花而名为“荷花池”。清初汪玉枢在池边建有别墅,名南园,为当时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它的夜景也很美。 大运河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人类史上第一条运河——邗沟。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盛。运河自扬州城东南穿城而过,沿线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沿着运河边走走,也是不错的 选择哦~~ 双峰云栈 双峰云栈在大明寺与观音山之间,这里的听泉楼和环绿阁内经常是人头攒动,在木栈道和观景平台上看飞琼溅雪的奇观,也是很惬 意的一种体验哦~~ 史可法纪念馆 位于广储门外街24号,是一座园林式的名人纪念馆,陈列着丰 富的史可法文物史料。馆内有大量的古树名木和古典建筑,以及大 量文人墨客留下的感怀颂词。四季中以桂花、银杏和梅花为最,吸 引大批市民游客慕名前来欣赏、拍摄。 朱自清故居 位于安乐巷27号,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朱氏旧居,其中书房 和卧室更是保持了当年的原貌。睹物思贤,人们仿佛看见朱自清先 生伏案笔耕的背影。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

扬州文化古今

扬州古今文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大诗人李白这首清丽明 快的诗句,一语道出扬州赏景之 妙,使人联想到阳春三月的扬州, 一派草木欣欣,莺飞燕语之景, 那园林台榭、寺观舫舟、岸畔扬 柳、碧波江花,一色儿都罩在迷 离的烟雨之中,如同一轴巨幅水 墨画,好不美妙! 其实,要欣赏扬州美景,又 何须等到三月。如今随着扬州文化的复苏,许多古街区、名园、名人故居、知名的商铺,这些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资源,目前在扬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历经几千年深淀孕育,扬州已然成了中国文化艺术最经典的审美取向与标准。大凡讲中国古典文化,似乎少了扬州就不够完整。扬州已然成了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可以说扬州文化成就了扬州的灵魂,处处散发着一种诱人的美。 扬州历史文化 扬州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从鉴真 大师坚韧不拔的东渡日本传播东方佛教 文化和中国文化;从隋炀帝的琼花梦, 到康熙祖孙同下江南;从文人墨客们的 诗词歌赋,到扬州八怪的书画笔墨;从 不贪大求洋内敛不张扬的园林景观营造 到书画及雕版印刷的兴旺发达都可以看 到她的踪影。他们中有一代君王,一世 霸主,一群鼎盛诗家,一批锦心绣口的 文章太守。他们把扬州视作一幅曼妙鲜 丽的图画,编织在他们长吟短叹的杯盏 中,挡不住的诱惑,止不尽的传说,流传在大 运河边、瘦西湖畔、杨柳晓岸,一如青草春生, 岁岁年年…… 扬州谚语云“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旧字是代表有文化根基,有历史传承。扬州人 家皆爱书香之气,哪家都没几幅像样的字画、 没几件古玩器具及红木家具?其实这表现出 的是扬州有知识有文化的文人雅士对传统文 化的向往之情。扬州作为一处文化磁场,吸引 着那些才高八斗、倜傥风流的“文章太守”:杜 牧、韩琦、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一个个不是“青山隐隐水迢迢”,便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或者干脆“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好不清雅自在,无愧为真名士者自风流!扬州,早已成了文人心口的那颗朱砂痣!

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 扬州是国务院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自汉代起,扬州便形成了“孳货盐田,铲利铜山”的繁盛景象;唐代的扬州,更是物富民殷,富甲天下,其“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恢宏气势,使扬州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清代的扬州,已跻身世界十大城市的前列,占全国财政税收四分之一的扬州盐业,“损益盈虚,动关国计”。“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淮左名都以其“枕江臂淮”的形胜,几度辉煌,几度鼎盛,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资源。 一、运河文化 扬州是一座处处洋溢着水的风情的文化名城。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运河——古邗沟,也孕育了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扬州。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此为中心;春秋古邗沟、隋代古运河、元代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汇集。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来没有变化过。 扬州是与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受古运河影响和恩泽最大的城市,从而也是最有资格向世人展示古运河文明的城市。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造就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带动了扬州经济、奠基了扬州文化。古运河是扬州城市最具文化积淀的构想符号之一。正因如此,扬州被确定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牵头城市。 二、盐商文化 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一个被商人(主要来自徽州的客商)改变的城市。明清时期的扬州,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徽商相对于晋商,多了一点叫做“旨趣”的东西,正是这种“旨趣”,对扬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盐商喜欢优美的居住环境,于是形成了成熟的园林建筑市场;盐商喜欢附庸风雅,养着大量的文人清客,于是出现了“扬州八怪”;盐商喜欢灯红酒绿,于是出现了发达的戏曲艺术和戏院;盐商喜欢山珍海味,于是出现了淮扬菜系和名厨,成就了扬州的饮食文化;盐商喜欢悠闲,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茶馆和澡堂,衍生出扬州的沐浴文化。 三、园林文化 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当时,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来建造园林。据统计,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扬州园林现存30处左右,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扬州园林寓秀于雄,园因景胜,景因园异,既俱北方之雄,又显南方之秀,比较有代表性的园林有个园、何园、瘦西湖。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20130119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名城特色分析与保护内容 (3) 第三章 市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4)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 第五章 市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 第六章 名城重点保护区保护规划 (9) 第七章 历史城区整体保护规划 (11) 第八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7) 第九章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19) 第十章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21) 第十一章 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规划 (22)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实施时序 (23) 第十三章 附则 (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持和延续扬州古城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特色,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并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化和补充。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中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 (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10 (7)《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2008 (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 (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2005 (11)《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2010 (12 )《扬州市市区历史建筑保护办法》,2012 (13)《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2 (14)《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2012 (1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至宋)保护规划》,2010 (16)《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2009 (17)《扬州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2001 第四条规划原则 (一)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 文物古迹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真实的物质实体及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维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的外形与设计、实体与材料、用途与功能以及背景环境的真实性。 (二)遵守历史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发扬地方的传统文化。整体保护历史城区的景观特征及周边环境关系,维护和发扬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空间格局特征,突显名城的传统文化特征和自然生态景观。 (三)促进人文资源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改善古城区的生活环境条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古城区的环境品质,以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挖掘和研究扬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历史人文资源的积极保护、合理利用,促进扬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4号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 扬州人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富甲天下”的扬州城,至今已有2480年的历史了。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历史 扬州东汉-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西汉-扬州6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当地特色 扬州三把刀 扬州厨刀是声播全国、享誉世界的淮扬菜的代名词。淮扬菜烹饪技艺以精工细作著称,案上功夫主要体现在严谨规范的刀功上。扬州厨刀工艺讲究,用起来得心应手。 扬州厨刀下的切配:1.5厘米厚的豆制干批成24片,进而切成干丝,薄如纸,细如线,匀如发。扬州厨刀下的食雕更是“纤锋剖出玲珑雪,薄质雕成宛转丝”。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刀、轻刀),厚而坚的锛刀(枪刀),嵌趾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刮刀。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甲残甲。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 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剃头理辫用的就是扬州理发刀。每次剃头修面刮胡子,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功,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何处去,已随剃刀游九霄。 扬州剃头刀,刀身约长三寸,脊厚刃薄,刀柄木质,中间有枢纽相连,便于理发师的手指在运刀的方向、角度、劲力、速度上的准确把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隋炀帝和他的扬州城

隋炀帝和他的扬州城 (作者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刘见华) 2013年4月,扬州市北郊的楼盘工地,考古发掘出的一处墓葬,出土的墓志铭文残缺不全,关键的“隋故炀帝墓志”却清晰可见,成为证明墓主身份的最有力证据。而代表天子的十三环蹀躞带和两颗五十岁男性的牙齿都与隋炀帝符合,成为辅证。旁边的合葬墓里,尊贵的凤冠和帝后出巡所用的白玉璋,以及与隋炀帝皇后萧氏吻合的约56岁、身高1.5米的女性遗骸,让考古学家确信,这就是隋炀帝的萧后。 隋炀帝发迹于扬州,耽乐于扬州,命丧于扬州。他的一生,与扬州难解难分。千古功罪,已无需多说。或许,可以还原这个“政治美学家”的独特气质,以及他与扬州的不解之缘。 扬州北郊蜀岗,在原是农田和村庄的空地上,楼盘一个个崛起。占地面积12公顷的“中星海上紫郡”,目标是建成一个包括居民区、商业街及娱乐会所的商业别墅。 路口是他们的巨幅广告牌,“蜀岗龙脉之地,最后珍藏时机”,似乎映衬了发现于这里的炀帝墓。 “蜀冈”名为蜀,却只是一个误读。扬州大学文学院钱宗武教授考证,它本名“独岗”,扬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只有这一处高地,一枝独秀。六朝之前,“蜀”与“独”读音一样,人们也称其为“蜀岗”,后来两个字读音分异,却只留下了“蜀岗”之名,“独岗”慢慢被人忘却了。 蜀岗横亘于扬州城北,与城南的低缓水网平原相比,天然有一种高下之别。隋炀帝墓在蜀岗西段,而他的江都宫就建于蜀岗东段。 村里的农民早已知晓这里发现了“杨广墓”,他们用手一指,“那工地的铁皮屋就是”。若是无人问起,他们似乎不在意这身边的重大发现。 但他们是在意的,这个墓的将来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若是建成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之类,他们是要被拆迁的,而拆迁结果是好是坏,“就不知政府怎么弄了”。 工地现有铁栅栏围挡,炀帝墓则有铁皮屋防护。这个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的皇帝,就躺在这几十平米的土坑里。因为是唐太宗将他改葬于此,作为亡国之君,他不会有帝陵的待遇,相反,没有将他掘坟抛尸,已是礼遇。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思考以扬州为例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思考——以扬州为例 贾鸿雁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江苏南京210096) [关键词]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扬州 [摘要]本文以扬州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文章认为,名城老城区应综合历史文化、资源、市场进行恰当的旅游定位,遵循整体开发、滚动开发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打造有号召力的旅游品牌。 目前,我国已有百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涵盖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它们的老城区,尤为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当前,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首当其冲,普遍面临着“旧城改造”和不适当旅游开发的严峻形势。本文试图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探讨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一)从扬州的历史文化看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扬州曾经是中国古代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文化底蕴广博深厚。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重要原因,并形成严格的行政等级城市体系,城市规模的大小同城市政治行政地位的高低成正比[1],而扬州却因海盐之利和与大运河共生共荣的关系,以商业发达、富庶繁荣名世。早在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大力发展盐运通商,使吴国国用饶足,抗衡中央;唐代“广陵大镇,富甲天下”[2],谚称“扬一益二”;清代繁华更胜昔日,尤其在盐商的推动下,奢靡、浮华臻于极致。扬州盛世又恰与中国历史上西汉文景、唐贞观开元、清康乾三朝盛世相吻合,正如“顶峰上的顶峰”,成为古代商业城市的杰出代表。 繁荣的商业经济直接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以“扬州三把刀”为代表的饮食文化、茶馆文化、浴室文化声名远播;“广陵十八格”灯谜、“维扬棋派”、扬州风筝、瘦西湖沙飞船、扬州养鸟、扬州斗虫等游艺项目尚于民间;漆器、玉雕、剪纸、刺绣、绒花、盆景、雕版书籍、纸扎灯彩、面人等民间工艺品技艺精湛;酱菜、富春包子、谢馥春鸭蛋粉、玩具等特色产品久负盛名;岁时节庆、庙会、宗教活动绵延不断;书法、绘画、篆刻、曲艺、戏剧、音乐、园林等多种艺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这些工巧细致世俗的市井文化内容生动地体现了扬州昔日的奢华风貌,是老城区开展文化休闲旅游的宝贵资源。 (二)从扬州的旅游资源看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扬州无山,虽多水却无甚出奇之处,自然旅游资源较为贫乏,可称道的乃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标志的人文旅游资源,尤以古城和古城遗址、园林、运河及名人遗迹、风物民俗、文学艺术为特色。其地理分布,主要集中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明清老城区两大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指定工作。 二、条件标准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下列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之一。 1.与中国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有直接和重要关联。在国家政权、制度文明、国家礼仪、农业手工业发展、商贸交流、社会组织、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城市与建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军事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2.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社会形态、科技文化发展有直接和重要关联。突出反映近现代战争冲突与灾害应对、革命运动与政治体制变革、工商业发展、生活方式变迁、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科学技术发展、城市与建筑等方面的历史进程或杰出成就。 3.见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创建革命根据地、长征、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 4.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突出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发展、工业体系建立、科技进步、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5.见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突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6.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见证多民族交流融合。 (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能够体现上述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 1.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格局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于2片,每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50米以上历史街巷不少于4条、历史建筑不少于10处。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于10处,保存状态良好,且能够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核心价值。 三、工作要求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县)应满足以下工作要求: (一)完成保护对象测绘建档、建库、挂牌工作。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扬州美食文化

扬州美食文化 旅游D14 140901327 沈丹云 我的家乡在拥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地处江苏省中部。自古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佳话,又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说到扬州,不得不提扬州的美食,当地盛行的菜系是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以其独具的风味特色,倾倒了海内外无数食客。淮扬菜是长江中下游(扬子江)、淮河中下游的代表风味。扬州是淮扬菜的中心和发源地。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颠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缕缕逗留淮安、扬州。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 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又称维扬菜系。 淮扬菜历史悠久,刀工精细,擅制江鲜等淡水产品及鸡、肉的菜品,富有特色,注重火功,擅长炖、焖、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咸甜适中,清淡适口。原料以鲜活为主,制作菜肴选料严格。 扬州地处江淮之间,“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野味不断。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在烹法上擅长炖焖,调味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几乎每道菜对原料都有严格选料要求,同时也让原料的特点在制作菜肴时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刀工精细,菜肴形态美观 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拼摆,加上精当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扬菜如同精雕细凿的工艺品。 二.注重本味,清淡适口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