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应考指导

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管理经济学》是财经和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就其学科门类归属而言,管理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学习管理经济学,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吴德庆主编:《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题型与分值

题型分值分值

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15分

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3分15分

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20分

计算题共5小题,每题6分30分

20分

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

小计31小题100分

(三)重难点分布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10章的全部内容。从整体来看,教材10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

第6章,第7章。绪论、第4章、第八章和第9章是知识点考查最少的四章,而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四)试题难度

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大面知识。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二、学习建议及复习方法/技巧

针对本课程性质,结合历年考试情况,在此向学员提出以下四点学习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大家温习之前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微观经济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支点和基础,数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知识点。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课程考试命题重基础、宽覆盖。因此,建议学员认真阅读教材,特别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部分,切忌任意删减章

节,采取猜题、押题方式。

(三)管理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相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利用经济模型进行决策。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应用数学函数和几何图形来理解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和决策方法。数学模型和几何图形分析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认真掌握。

(四)本课程考试,计算题分值较大,而且是必考题型。因此,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学生应结合教材中的举例,加强计算题的练习和训练。

三、各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课程考试命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计算题、论述题五种。针对上述题型的特点,现将有关答题技巧作简要概述,供大家参考:(一)单项选择题。这种题型,一般是用来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在四个备选答案中,一般情况下,正确答案比较容易选择。如果遇到模棱两可,难以分辨情况,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二)名词解释。这种题型,主要用来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教材的每章后面都标明本章的重要

名词和术语,这些都是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在答题时,最好采用教材所进行的定义和概括,如果记忆不清,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概述,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三)简答题。这种题型,主要用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答题时,要简明扼要,分要点概述,不宜展开。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有时还能够采用几何图形和文字阐述相结合方式进行答题。

(四)计算题。这种题型,主要是用来考核学生应用数学和经济模型解决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写出解题步骤(包括相关经济模型),这样即便最好答案有误,也能够拿较高的分数。如果没有计算步骤,答案错,全题都不能得分。另外,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在草稿纸上,经过画图的方式,理清解题思路和步骤。

(五)论述题。这种题型,主要是用来考核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答题时,一要理论运用正确,二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阐述要展开。基于此,要求学生平时要留意和观察现实经济问题和议题,做到多读、多看、多思,这样能够为答题积累素材。

绪论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是本课程的导论,主要介绍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即它所凭借的理论与方法。在历年考试中,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建议学员重点了解本章的一些重要概念。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一)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它与微观经济学存在密切联系,但又不等同于微观经济学。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1. 建立经济模型

2. 边际分析法

3. 需求弹性理论

4. 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理论

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6. 机会成本原理

7. 货币的时间价值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1. 企业的目标

(1) 短期目标

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合体,契约关系规定了

参与各方的权力与责任。因此,在短期内,企业目标是多样化的。

(2) 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

2.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1)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机会成本—销售收入经济利润会计成本

—销售收入会计利润==

(2)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一种稀缺资源用于一种用途,而

失去在其它用途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3)正常利润

当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机会成本时,经济利润等于零,此时企业利润称为正常利润。

(4)经济利润与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

外显成本是指企业的实际的支出,一般能在会计账户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支出,是在

会计账户未表现出来,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

的差额。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主要介绍现代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供求分析法。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以及计算、综合题等题型都要加以

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 需 求

(一) 需求量 理解需求这个概念,需要把握关键词: 1. 购买欲望 2. 支付能力 (二)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在市场中,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而且它们对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 1. 产品的价格 2. 消费者的收入 3. 相关产品的价格(注意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的不同影响) 4. 消费者的偏好 5. 广告费用 6. 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7. 其它因素 (三) 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可记为:(,,,,,,)x x y Q f P P T I E A =L 。简化的需求函数,一般记为:()x x

Q f P = (四) 需求曲线 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即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和自身价格是负相关关系。

【提示】①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发现其它商品更加昂贵

②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能够用相同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

(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考察产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

数量的影响

2.需求的变动:考察非价格因素(如偏好、广告

费等)变动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3.用几何图形表示,前者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移

动,后者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供给

(一)供给量

理解供给这个概念,需要把握关键词:

1.供给意愿

2.生产能力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在市场中,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很多,而且它们对商品的供给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 1. 产品的价格 2. 产品的成本 3. 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4. 其它因素,如税收、补贴等 (三)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可记为:(,,,)s Q f P C E =L 。简化的供给函数,一般记为:()s

Q f P = 2.供给曲线:一般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即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和自身价格是正相关关系。

(四)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 供给量的变动:考察产品自身价格变动对供给数量的影响 2. 供给的变动:考察非价格因素(如偏好、广告费等)变动对供给数量的影响 3. 用几何图形表示,前者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移动,后者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

(一) 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当产品的需求等于产品供给时的价

格。

2.均衡价格的决定: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需求

和供给共同决定市场价格

从图中能够看出,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为均衡点,该点所对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交易量为均衡数量。进一步看,如果价格偏离均衡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即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3.均衡价格的变动:一旦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

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会相应发生变动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

【提示】上述价格决定理论仅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

(二)需求—供给分析法

在经济学中,需求—供给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供求法则告诉我们,市场上影响价格的因素尽管复杂,但归根到底都是由需求和供给来

决定的。

【举例】1.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会不会影响轮胎的价格?

【答案】轮胎价格上升

【解析】首先分析汽车需求的增加,对汽车销售量的影响;然后再分析汽车销售量的增加对轮胎价格的影响。

第四节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配置

(一)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资源的稀缺性

2.资源的可替代性

3.消费者和企业怎样进行选择

4.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1.垄断

2.外部性

3.公共产品

4.信息的不完全

(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2.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4.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

一、本章复习建议

分析和估计顾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步,它是决定企业应当生产什么和多少的根据。分析企业需求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需求弹性,它主要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以及计算、综合题等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 需求弹性★

(一) 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反映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二) 价格弹性的计算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弹性Q dQ P P P Q dP Q ??==?=? 【举例】假定某企业的需求曲线为305,Q P =-求2,20P Q ==处的点弹性。 解:5dQ

dP =- 22050.5dQ

P p dP Q ε=?=-?=-

因此,在2,20P Q ==处的点弹性为-0.5.

(三)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1. 商品的性质:必须品还是奢侈品

2.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3. 购买商品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4. 时间因素

(四) 价格弹性的应用:价格弹性与总收入、边际

收入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能够看出,价格弹性大于1,边际收益大于零,总收益递增;当价格弹性等于1,边际收益等于零,总收益最大,当价格弹性小于1,边际收益小于零,总收益递减

1

p ε>1

p ε=1

p ε<

第二节 需求收入弹性

(一) 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

反映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映程

度。

(二) 收入弹性的计算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收入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弹性Q dQ I I I Q dI Q ??==?=?

(三) 收入弹性的应用

1. 用于销售量的分析

2. 用于企业经营决策

3. 用于安排国民经济个部门的发展速度

第三节 需求

的交叉弹性

(一) 需求交叉弹性的定义

反映商品需求量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反映程

(二)交叉弹性的计算

y x y Q P P Q x x y ?==??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比

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交叉弹性

(三)交叉弹性的取值范围及其经济含义

1.交叉弹性为负值:说明X 和Y 这两种商品之间

是替代关系

2.交叉弹性为正值:说明X 和Y 这两种商品之间

是互补关系

3.交叉弹性等于零:说明X 和Y 这两种商品之间

不相干

第四节 需求估计

(略)

第三章 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如何合理投入生产要素才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在历年考试中,本章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以及计算、综合题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一)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一般记

为 (,,)Q f x y =L

理解生产函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生产函数只讨论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

关系

2.生产函数能够分析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

函数,其中,这里所说的“短期”和“长期”不是一

个时间概念,有特定的经济学含义。

(二)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有点投入要素是可变的,但有点是固定的。因此,短期生产函数也称为单一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一般记为 0

(,)Q f L K =。 其中,Q 表示产量,L 表示劳动要素的投入量,是

可变的,0

K 表示资本要素投入量,是固定的。 (三)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提示】

1.总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大于零,总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等于零;

2.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

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3.当平均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总产量曲线的形状揭示要素投入存在边际收益递减

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它要素投入不变,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继续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提示】

1.收益递减规律是以其它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

2.是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前提,如果技术条件变化,

这个规律就不适用。

(五)生产的三阶段★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经济学家认为,在短期生产过程中,企业最优要素投入应在第二个阶段。

第二节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一)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1.等产量曲线的定义

【提示】

(1)图中A和B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要素投入组合,但产量相同;

(2)在生产中,为保持相同的产量,增加一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