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现名词。

世现名词。

世界现代史(上)
名词解释亚文丁联盟:1924年4月,墨索里尼的国家法西斯党在全国大选中依靠恐怖手段和舞弊行为,获得了占投票总数65%的选票。法西斯的倒行逆施引起广大群众和其它政党的强烈不满。意大利民主派的150名议员,组成"亚文丁联盟",集体退出议会,要求墨索里尼政府辞职,并呼吁国王解散议会。社会各阶层掀起的反法西斯热潮,使法西斯政权大有摇摇欲坠之势。墨索里尼通过武力镇压发法西斯活动,最终建立了法西斯的一党专政。
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法、德、日、意、英、美、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的公约。全称《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主要内容是希望通过缔结合约,用和平的收到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
国会纵火案: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藉以陷害德国共产党的阴谋事件。希特勒以此为契机建立起纳粹党的法西斯独裁政权。在1932年11月的德国选举后,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但纳粹党在选举中并未获得压倒多数,因而定于1933年3月5日举行新的选举。与此同时,P.J.戈培尔和H.戈林为陷害共产党和欺骗群众 ,制造舆论,策划了纵火阴谋。2月27日晚,冲锋队队员通过戈林官邸中的隧道进入国会,放火焚烧国会大厦。纵火当晚,戈林即下令逮捕德共党员和反法西斯人士,查禁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报刊,封闭德共办事处。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于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奇怪战争:英、法两国与波兰订有盟约,并对波兰的独立一再作过保证。当德国发动侵波战争时,英、法还在幻想召开德、意、英、法、波五国会议来和平解决争端。德波战

争爆发后,英、法政府对德宣战,并表示要履行保护波兰独立的诺言。但英、法政府实际上是宣而不战。英、法军队不积极作战。从1939年到1940年5月,英、法和德国在西线均未展开大规模的战斗行动。德国人开始把这种战争叫做“静坐战”,西方有人称之为“奇怪的战争”。其实,“奇怪的战争”并不奇怪,这是英、法统治集团对“祸水东引”犹抱幻想的产物。
大西洋宪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两国政府首脑会晤后宣布对德作战目的的纲领性文献 。又称 《 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美国军舰上举行会晤。8月14日发表了联合宣言,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剥夺权利的国家;努力促使一切国家取得世界贸易和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在彻底摧毁纳粹暴政后确立和平,以使各国人民都能在其疆土之内安居乐业,使全体人类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不虞匮乏;一切人类可以横渡公海大洋,不受阻碍;放弃使用武力,在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之前解除侵略国的武装,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等。宪章具有欺骗性,在当时对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并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问答题:
1.?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形成过程:1)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1929年的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日本由于国内市场狭窄,对外依赖性强,所以受到的打击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国内局势动荡,日本统治集团感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于是法西斯势力开始抬头,它的主力是军部,军部是当时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直属天皇,政府无权过问。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对外推行强硬政策,实行武力干涉,在军部好战势力的推动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霸占了中国整个东北2)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九一八事变后,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日益嚣张,扩大战争的野心日益膨胀。“二?二六兵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3)“二二六”兵变(1936)——以军部为核心的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1936年2月26日,一批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袭击首相官邸和重要政府机构的所在地,企图建立军部为首的法西斯政府。这次兵变虽然由于军阀集团的内讧而未得逞,但是军部

利用这次政变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左右政局的势力。新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完全受军部控制,听命于军部的摆布。日本军部队法西斯专政基本建立起来,军国主义头子东条英机迫不及待的向内阁建议,尽早地向中国发动进攻。1937年6月,近卫文磨组阁,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4)七七事变——日本全面走向法西斯化特点:1)建立步骤:“先外后内”2)主导力量:以军部为主,民间法西斯势力为辅3)夺权方式:自上而下,通过政变或恐怖行动4)政权组成:军阀、官僚、财阀、天皇和法西斯势力“五位一体”
2.?比较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异同点? 同点:①都是在社会经济危难、社会政治动荡、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情况下。②都得到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③都有法西斯势力的社会基础。④都有为摆脱经济危机、转嫁经济危机的企图。⑤都利用了欺骗宣传,得到了不明真相的下层民众的支持。⑥都进行了疯狂的对外扩张的侵略战争。⑦都在反共反苏的旗帜下危害世界人民的生存权。⑧都在全世界人民的反抗中归于失败。异点:①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是在“大危机”前的1922年建立的。②日本有军部势力的支持和“武士道”的传统基础。③德意建立了法西斯政党,日本没有。④德国希特勒运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复仇心理,日本是固有的“武士道”与“天皇”精神论。
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评价内容:第一阶段:从1933年至1935年初,主要是集中精力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这是一种应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稳定金融资本市场。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是通过工业复兴法,其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但并未触及企业的所有制。其中有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则起了扩大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③调整农业的政策。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奖励补偿等手段来压缩农业产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这样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利于环境保护。国家收购农产品等措施则起了国家监督调节经济的作用。 ④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实际上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生产发展,起到了调节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作用,同时由国家调节再分配。第二阶段:1935到1938年,着重改革扎根对美国制度的弊病采取一些根治措施1)举办公共工程 2)社会立法评价:一: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三十年带的经济危机,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制;二、新政对垄断资本有所抑制,对劳动人民有所让步,从一定程度

上改善了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困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三、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为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制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美国战后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四、新政中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对美国以后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法国迅速败降的原因?a 德法经济实力的变化 --法国在“一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20年代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毕竟底气不足,工业基础已遭到破坏。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在道威斯计划实行后,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超过了法国。? b德法军事实力的变化 --尽管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但是德国的陆海空军等在一战后都有较大的发展,精良的装备、合理的编制,和较高的战斗训练水平。法国军队在编制、补充制度、技术兵器和军队士气等方面都存在着缺点,法军的装备在数量上适应现代要求,但是在质量上不适应又没能使坦克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国大量的后备人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战斗训练,作战能力很差。还有一支过时的空军。 c心理及战略思想上的不同 --德国人普遍感到在凡尔赛体系下受压制,纳粹党充分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复仇情绪,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为侵略扩张作准备。法国在“一战”中死难近130万人,它不想再次遭到那样巨大的牺牲。因此,在新的战斗中,它只打算采取防御措施。这种消极防御的思想,具体体现在构筑马奇诺防线上。 d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后,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而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大国则步步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欲望,求得自身的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然而,事情并非如他们所愿,德国灭亡波兰以后随即挥师西进,祸水东引成了祸水西指,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法英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综上所述,法国在“二战”中的迅速失败固然与其客观实力的降低有关,而它在“一战”以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以及法国失败主义泛滥,对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是导致迅速败降的主要原因。
5.?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失利的原因1)?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a 对德国的突袭估计失误,未能及时完成战时准备(苏军在战前始终没有把突袭和反突袭放到战备的首要位置上)b 战术战略思想的落后,轻视坦克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c

苏军领导不适当的高估了苏联的力量和德军内部爆发革命的可能性,不重视战略防御,没有摆脱一战经验的束缚2)?国内政治斗争导致战争准备时间不足和苏军战斗力严重削弱3)?外交政策上的大国沙文主义,导致苏联外交谋势方面失大于得4)?没有第二战场的配合5)?法西斯德国在战争初期占有很大优势回答二:大批优秀指挥员在大清洗中丧生,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临战之前,尽管多次得到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但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以前不会侵略苏联,没有作临战准备;苏军在防御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致使战争一开始,就遭到德军闪电战的沉重打击。前线防线一旦被突破,很难组织起纵深防御。再加上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尚未建立起来,处于孤军奋战的不利局面。
6.?评价雅尔塔会议及雅尔塔协定雅尔塔会议即1945年2月4~11日,为尽快结束战争,规划战后世界秩序,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 内容 主要问题为:①处置德国问题。分割德国,实际并未实行。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讨论德国赔偿问题。②波兰问题。疆界问题:波兰东部边界当依照寇松线为界,在西疆以奥德河-西尼斯河抑或奥德河-东尼斯河为界。波兰政府改组成问题,会议达成原则协议: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国内外民主领袖。③远东问题。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秘密签订《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 ,即《雅尔塔协定》。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为此,美、英两国答应苏联提出的下列条件:维持外蒙古现状;苏联重新取得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俄国以前的权益:1) 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2) 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3) 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4) 千岛群岛交予苏联。上述规定由美国总统采取步骤,以取得蒋介石同意。苏联还表示同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友好同盟条约。④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投票问题的折衷方案达成了协议。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 ,成立联合国。评价 该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但《雅尔塔协定》有关中国的条款,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表现。会议反映出苏、美 、英3国对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 ,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有着重大影响。
7.?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抗日战争是亚洲的主要战场2)?中国抗日战争阻碍了日本同德意法西斯轴心国之间的协调一致的行动3)?中国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4)?中国抗日战争遏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南进”计划5)?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地区的作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