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1、精益化

精益生产,最早就是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而设计的,其两大支柱就是“准时化”

与“智能自动化”。

根据天行健咨询辅导企业的经验,只要企业坚持做下去,大部分都能获得50%甚至更高的提升空间。遗憾的是,精益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中并未得到有效实施,他们大多只是口头上说说,因为急功近利以及缺乏导入经验方法等,无法坚持下来半途而废。精益的成功实施并不难,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与管理层观念的转变。

2、标准化

标准化是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智能制造的前提。国内企业不重视或者没有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当然也还包括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方式,有了标准化,自动化才能据此开发出来,比如自动焊接,自动装配,假设零部件千变万化,作业方式也不固定,自动化将很难实现,即使实现成本也很高。

3、模块化

模块化降低了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的复杂程度,标准化的接口和连接方式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与周期,自动化生产、物流与信息沟通更加容易实现。模块化实施起来相对较难,涉及到行业与企业标准,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相互间构建精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为重要。

4、自动化

自动化与信息化是实现智能制造投资最大的部分。企业在做自动化改造前千万要慎重,为什么要升级自动化?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合理的投资回报期应控制在5年以下)?自动化设备可靠

性怎样?有何风险?能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吗?一定要想清楚,否则成本不降反升。很多企业投入后才发现设备不成熟故障频繁,或者上马的设备不好用,还不如人工操作灵活方便,结果几十万、上百万投入的设备被任性地搁置,这种无效的投入甚至会拖垮企业。从投资回报最大、最容易实现的部分做起,当然还要结合前面所讲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并且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优化相应的生产流程,一步一步循序推进,且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跟风。

5、服务化

中国目前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7亿台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形成开放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其内涵已经超越制造过程以及制造业本身,跨越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价值链,涵盖航空、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工业领域。

6、个性化

高品质、低成本的个性化实现首先取决于你的精益生产水平,也就是精益所倡导的“价值来自真正的顾客需求的拉动”。个性化实现其次取决于你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支持,使得个性化实现变得容易。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精益化水平、标准化/模块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来决定自己的个性化模式,并不是越个性化越好,它建立在一定的实施条件基础之上。

7、生态化

企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个企业之间逐渐向供应链之间乃至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转变。凯文.凯利在《失控》中写道:“大企业之间的结盟大潮,尤其在信息和网络产业当中,是世界经济日益增长的共同进化的又一个侧面,与其吃掉对手或与之竞争,不如结成同盟——共生共栖……控制的未来是:伙伴关系、协同控制、人机混合控制,人类与我们的创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权。”

8、全球化

采购和生产资源是寻求品质更佳、成本更低的全球物资供应地,除了考虑采购和制造单价外,还需要考虑运输成本增加、供应链复杂化、供应链可视化、交货周期拉长、更高的库存、环保碳排放、质量稳定性、当地劳工政策以及汇率波动等问题。

9、数字化

数字化跟信息化密切相关,与自动化一样,这是智能制造转型投资最大的一块。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一切皆可数字化,从人、产品到设备,实现万物相连。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与投资的巨大,每个企业需要权衡导入的时机,同自动化一样,综合考虑投资回报、系统可靠性、信息安全风险、人才储备等问题。

10、智能化

智能化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产品的智能化,另一个是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与消费品的智能化相比,工业品的智能化其实更为迫切。所有设备都需要加入智能控制模块,进行加工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控制,配备标准数据接口,可与企业MES系统或其他信息系统连接,这些工业大数据经过智能软件系统的运算分析将帮助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故障,降低能耗。

中国制造已经走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我们至今还拿不出一款真正的世界级产品。未来30年,中国制造需要从重速度轻质量转变为重质量轻速度,需要在以上十大领域进行持续创新,从商业模式、技术以及管理方面实现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文章来自天行健咨询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智能制造时代的应用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1875105.html,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智能制造时代的应用展望 作者:丁大勇张琳 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33期 摘要:智能制造是精益生产管理与物联网结合的产物,也是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精益生产模式分析出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特性从内部资源管理和外部环境管理两方面为中国企业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生产管理智能制造物联网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G931.6 文献标识码:A 1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分析 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又称精良生产,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基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研究提炼而来,并被认为是最适合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成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及时制造、消除浪费、消灭故障、追求零缺陷、零库存。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生产计划控制和库存管理,需要基于整体优化思想下合理配置和利用可用生产要素,达成消除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使用,同时追求生产过程的尽善尽美。目标是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和应变能力,让企业生产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准时制生产JIT(Just In Time)则是其管理目标的体现,JIT的分解目标则由追求零库存、快速反应、内外环境统一、人本主义等构成。 精益生产的实现基于多方面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协调,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行为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环节紧密相连。精益生产模式不是一个只在生产运营管理层面就可以实现的生产模式,其实施和效能的发挥需要整个企业的全方位协同,也只有优秀的全方位协同才可能真正的实施精益生产,并取得精益生产模式的预期效果。 2 精益生产管理工具的应用 企业实现精益生产管理需要进行从企业员工管理到整个产业链融合的全方位配合,这些配合环节构成了精益生产技术的应用模块。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应用按所涉及的组织层面和关键元素可分为管理思想层、生产执行层、生产决策层和员工执行层四个层面。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从精益生产走向智能制造的10个必经之路 1、精益化 精益生产,最早就是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而设计的,其两大支柱就是“准时化” 与“智能自动化”。 根据天行健咨询辅导企业的经验,只要企业坚持做下去,大部分都能获得50%甚至更高的提升空间。遗憾的是,精益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中并未得到有效实施,他们大多只是口头上说说,因为急功近利以及缺乏导入经验方法等,无法坚持下来半途而废。精益的成功实施并不难,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与管理层观念的转变。 2、标准化 标准化是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智能制造的前提。国内企业不重视或者没有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当然也还包括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方式,有了标准化,自动化才能据此开发出来,比如自动焊接,自动装配,假设零部件千变万化,作业方式也不固定,自动化将很难实现,即使实现成本也很高。 3、模块化 模块化降低了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的复杂程度,标准化的接口和连接方式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与周期,自动化生产、物流与信息沟通更加容易实现。模块化实施起来相对较难,涉及到行业与企业标准,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相互间构建精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为重要。 4、自动化 自动化与信息化是实现智能制造投资最大的部分。企业在做自动化改造前千万要慎重,为什么要升级自动化?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合理的投资回报期应控制在5年以下)?自动化设备可靠

性怎样?有何风险?能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吗?一定要想清楚,否则成本不降反升。很多企业投入后才发现设备不成熟故障频繁,或者上马的设备不好用,还不如人工操作灵活方便,结果几十万、上百万投入的设备被任性地搁置,这种无效的投入甚至会拖垮企业。从投资回报最大、最容易实现的部分做起,当然还要结合前面所讲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并且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优化相应的生产流程,一步一步循序推进,且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跟风。 5、服务化 中国目前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7亿台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形成开放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其内涵已经超越制造过程以及制造业本身,跨越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价值链,涵盖航空、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工业领域。 6、个性化 高品质、低成本的个性化实现首先取决于你的精益生产水平,也就是精益所倡导的“价值来自真正的顾客需求的拉动”。个性化实现其次取决于你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支持,使得个性化实现变得容易。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精益化水平、标准化/模块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来决定自己的个性化模式,并不是越个性化越好,它建立在一定的实施条件基础之上。 7、生态化 企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个企业之间逐渐向供应链之间乃至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转变。凯文.凯利在《失控》中写道:“大企业之间的结盟大潮,尤其在信息和网络产业当中,是世界经济日益增长的共同进化的又一个侧面,与其吃掉对手或与之竞争,不如结成同盟——共生共栖……控制的未来是:伙伴关系、协同控制、人机混合控制,人类与我们的创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权。” 8、全球化 采购和生产资源是寻求品质更佳、成本更低的全球物资供应地,除了考虑采购和制造单价外,还需要考虑运输成本增加、供应链复杂化、供应链可视化、交货周期拉长、更高的库存、环保碳排放、质量稳定性、当地劳工政策以及汇率波动等问题。

智能制造实践和方法论(2020版)

第二章联想智能制造实践和方法论 2.1联想智能制造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消费群体的快速更新发展,新一代客户倾向于使用更加彰显个性的定制化产品。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促使用户期望生产厂商能够更快的响应需求,并且在服务方面也得到更加敏捷的反馈。 局部贸易协作的不确定性,全球性流行疾病等突发态势对企业上下游供应协同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更高效布局、行业间协作构建稳健的供应生态需要更深入的关注与思考。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联想积极推进制造智能化转型,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迈进,追本溯源,打造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 ?战略引领–以国家智能制造相关政策为指引,大力推进智造智能化进程,同时依托联想3S战略,支撑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设施,布局行业智能。 ?以人为本–创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环境,赋能员工,发展自动化、数字化应用,提升产品体验及用户黏性。 ?技术助推–充分运用物联网、数字孪生、大数据、AI等前沿智能制造技术,通过单点试点验证并推广,借助新技术优势推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持续迭代升级。 ?产业协同–打造灵活高效产业链布局,协同上下游资源及行业生态圈,形成可靠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生态圈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化企业,联想也在积极探索并实施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支持可持续发展,确保环保合规、防止污染及降低对环影响、努力开发领先业界的环保产品,以及持续改善全球环境表现。联想通过“绿色生产+供应商管理+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包装”等五个维度和一个“绿色信息披露(展示)平台”来打造公司绿色供应链体系,生产制造部门确保遵守《电子行业公民联盟(EICC)行为准则》及所有适用规例,并重点关注生产厂内的职业健康及安全问题,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联想通过降低经营活动中的范围一、二的碳排放,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和加强绿色工艺的开发、推广使用来降低排放,如联想在行业内首次突破了低温锡膏绿色制造工艺,与原有工艺相比减少35%碳排放量,并在集团内部全面推广使用该绿色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与制造业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与制造业必由之路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
1 . 精益生产方式采用( )系统。
?
A.
推动式
?
?
B.
混流
?
?
C.
拉动式
?
?
D.
单件流
?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无
2 . 从有无自动加工来考虑,若设备无自动加工,标准手持数为( )
?
A.
0个
?
?
B.
1个
?
?
C.
2个
?
?
D.
不能确定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无
3 . 精益生产线布置时对设备的要求描述错误的是( )
?
A.

小型化的设备
?
?
B.
设备的管线要整齐并有柔性
?
?
C.
物品在加工时的出入口要一致化
?
?
D.
设备要落脚生根
?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无
4 .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 )
?
A.
标准化
?
?
B.
自働化
?
?
C.
消除浪费
?
?
D.
准时化
?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无
5 .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增值活动( )
?
A.
清点零件数量
?
?
B.
对零件进行检查
?
?
C.

智能制造需要经历的3个阶段

在过去的10年里,数字计算和通信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工厂的运营模式。智能制造通过工业自动化与信息技术(IT)的融合,将很快提升工厂的生产灵活性,并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人身安全,从而使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的优化提高。这种新兴的智能制造技术正在经历如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精益制造+信息化的集成 这个阶段形成了贯穿车间、连接部门、跨越企业的以制造为核心的系统集成,信息数据的集成,将显著改善成本、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这一阶段,精益化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将工厂企业互连,更好地协调制造生产的各个阶段,推进车间生产效率的提高。典型的制造车间使用信息技术、传感器、智能电动机、电脑控制、生产管理软件等来管理每个特定阶段或生产过程的操作。然而,这仅仅解决了一个局部制造岛的效率,并非全企业。 制造信息系统将整合这些制造岛屿,使整个工厂共享数据。机器收集的数据和人类智慧相互融合,推进了车间级优化和企业范围管理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大幅增加、人身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实现。这种“制造智能”的出现将开启智能制造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车间优化到制造智能 第一阶段产生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通过这些数据配合先进计算机仿真和建模,将创建强大的“制造智能”,实现生产节拍的变化、柔性制造、最佳生产速度和更快的产品定制。 这一阶段应用高性能计算平台(云计算)连接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建模、仿真和数据集成,可以在整个供应链体系内建立更高水平的制造智能。 为了节约能源、优化产品的制造交付,整条生产线和全车间将实时、灵活改变运行速度,当然现在是不可行的。企业可以开发先进的模型并模拟生产流程,改善当前和未来的业务流程。 例如,当公司的需求超出了销售预期。为此,工厂必须开始全天候运转,并新增工作岗位。为最大程度的减少每个生产环节的浪费现象,公司开始采用仿真工具来进行分析。以消除供应链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供应链仿真技术高度融合并优化传统的精益的生产测试和分析方法。解决了传统精益的换线研究等改进策略吸收了部分产能的弊端,通过虚拟世界中进行的试验而不会干扰生产,优化了精益供应链与精益生产流程之间的联系。

工业4.0(智能制造)新时代制造企业多方位再认识课后测试

工业4.0(智能制造)新时代制造企业多方位再认识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下列哪一种生产活动是精益生产要削减和解决的()(10 分) A 必须的生产活动 B 经济效益生产活动 ?C 非必须生产活动 D 社会效益生产活动 正确答案:C 2、PDCA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演化为SDCA,其中S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分) A 易于执行 B 防止反弹 ?C 统一标准 D 便于考核 正确答案:B 3、在潜在失效模式和风险分析(FMEA)中,压缩成本代价最高的阶段是哪一个()(10 分) A 产品策划 B 设计 ?C 制造 D 应用 正确答案:D

1、在决策铁三角关于生产线方面的变形,包含哪些方面呢()(10 分) A 产能 B 库存 C 相应时间 正确答案:A B C 2、绩效管理体系考核的指标分为哪些()(10 分) A 单向指标,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 B 非单向的,存在最佳值 正确答案:A B 3、精益生产将工厂里的生活活动分为哪两类()(10 分) A 必须的生产活动 B 经济效益生产活动 C 非必须生产活动 D 社会效益生产活动 正确答案:A C 4、日本较先进的必须生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是多少()(10 分) A 2/5 B 5/5 C 7/10 D 9/10 正确答案:C D 5、东方工程思维是基于下列哪些要素()(10 分) A 知识

C 制度 D 经验 正确答案:A D 判断题 1、在精益生产中,库存其实是生产线的一种平衡剂()(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在绩效管理体系里,出勤率是一个单向指标,员工的出勤率越高越好()(10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再次观看

2-1. 209 浅谈智能制造与精益生产

浅谈智能制造与精益生产 从精益化、自动化到智能制造,精益管理让丰田升级得“顺理成章”。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制造业将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业为主攻方向。这一过程中,各种资源必须从各方向平衡发展,实施“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行推进战略。无论是转型升级、两化深度融合,抑或是智能制造,精益化管理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不懂精益谈智能制造,是纯忽悠 精益与智能制造或者数字化制造的有紧密关系,从精益到JIT、TOC(瓶颈管理,或称制约理论)都与智能制造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精益管理很多理念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实现,特别是TOC通过数字化找到C(约束点)是瞬间的是事情,而精益管理、TOC 中的分析就是数字化制造之上的智能部分,如果离开精益谈智能制造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实现智能制造是为了什么 智能制造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估自己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特征、生产强项,然后在设计产品时就可以避免自己生产的不足,用足自己生产的强项,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分析数据呢?答案就是:通过数字化、精益化的生产,传输正确数据。通过生产的精益化,采集节拍、换模、物流运输、采购、设计、生产成本、废品率等等一系列的标准化数据和参考架构进行分析,那么,智能制造就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估自己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特征、生产强项,然后在设计产品时就可以避免自己生产的不足、制造产品可生产而对手不可生产的部分扩大化、优化,用足自己生产的强项,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给对手筑起一个门槛。 精益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基石 精益被德国列入构成未来智能工厂的四大模块之一,也是中国制造实现2025规划,加快转型升级的基础与保障。 从智能制造上看,它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不难看出,具有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分

智能制造定义

1.智能制造的定义 智能制造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以传统管理技术和标准化为基础,突出人的核心作用,将互联网技术、设备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设施、控制、操作、制造执行、企业运营、分析决策、商业模式、协同创新过程;实现自动识别、自动记录、自主分析、自主判断、自主决策、自主优化,并通过设备联网、智能运营模式、协同创新,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企业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需要指出一点:制造过程的时间、安全、质量、效率、交期、成本、服务等依然是智能制造管理目标的主题。 2.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制造体系 经典的管理技术如工业工程、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等依然是智能制造管理的基石,无论任何系统在设计时都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这也是智能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中,需把这些管理工具在系统中进行工具化和智能化,如我们在设计仓库管理系统(WMS),一个原则必须遵守-先进先出,在流程设定、作业执行等环节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并提供相应的自动化的流程、预警放错和反馈机制。再如在进行整体规划或单一系统,甚至单一模块设计时必须遵守过程方法PDCA原则,形成闭环控制。 3.设备联网系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 设备联网系统核心指导思想是实现分布式控制,分为三个部分:设备联网通讯、生产程序传输、数据采集与监控 (1)设备联网通讯 设备联网通讯是设备联网控制的核心部分,通过设备网口或网络通讯模块,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性能的设备与服务器双向并发远程通讯,以实现设备与服务器的数据通信。

(2)设备生产程序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程序是按照程序名放在不同的目录下的,有时同一程序又往往存在不同的版本,这样查找所需的程序就较为困难,并且容易出现程序调用错误的情况。既想准确快速地调用相应的程序,又要保证程序的版本正确,联网系统必须做到这一点。 程序管理系统平台构架在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上,产品数据集中放置在服务器中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共享。程序管理系统包括产品结构树的管理、加工程序的流程管理、人员权限的管理、安全管理、版本管理、产品及设备管理。 (3)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控 采集与监控模块负责设备实时信息的采集。包括远程监控设备状态(运行、空闲、故障、关机、维修等状态)、设备的运行参数(转速等)、实时获知每台设备的当前加工产品状况、产品加工的工艺参数、工单信息等。 4.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载体 智能工厂利用设备联网技术和监控预警手段增强信息准确性及实时性,并提高生产服务质量;让制程按照设定的流程工艺运行,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减少人为干预;具有采集、分析、判断、规划、推理预测,通过生产仿真系统和可视化手段,制造情景实时呈现,并可以进行自行协调、自行优化;智能工厂的形成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人和智能设施、智能管理形成智能工序,多智能工序的集成形成智能产线,智能产线的集成形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集成形成智能工厂。 5.智能运营模式是智能制造的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标准化流程体系建立和三项集成实现智能运营模式。 (1)管理标准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中国很多企业运营了很多年,甚至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从开厂之初都在建立标准化工作,现在还是在做基础管理,其中问题之一就是标准化工作未落到

工业4.0智能制造与企业精细化生产运营

工业4.0智能制造 与企业精细化生产运营 专为制造型企业量身订制,全面提升企业“智造”水准解决制造型企业面临的现实困惑与挑战,让“中间力量”迅速成为“中坚力量” 课程背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厂”,中国在制造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之时,中国借其之势,从“制造”向“智造”全力迈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对中国制造而言,这既是宝贵的机遇,又是空前的挑战。毫无疑问,工业4.0时代将是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场上获得提升和超越的绝佳契机。信息技术推进的制造业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走进智能化。每一个行业的业态都将发生巨变。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大规模定制时代将大幅提升人类的生活幸福指数。而万物互联技术的使用让物联有了智能化的基础。随着移动互联、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企业转型大势所趋,调整发展战略、探索发展方式已成为企业的新常态。同时,由于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的不停变化,企业需要在转型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其转型战略和发展模式,在转型过程中逐步提升竞争力也成为企业的新常态。 适合对象 各类制造型企业的总经理、厂长、生产经理、供应链管理者、质量经理、车间主任、科(课)长、一线管理者等生产管理干部 课程时间 2天(12小时)

课程结构

22、人机配置模型 23、指引纠偏模型 24、工艺设计模型 25、设备点检模型 十三 系统创优 (高效低本营造) 1、五大工具分析与应用 2、真假效率区别 3、计划组织与落地实施 4、质量运营五现模式创建 5、订单评审与新产品导入管理 6、SCM 供应链系统创建 7、信息流与实物流对接管理 主讲导师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专业委员会委员;;国资委特聘生产管理培训专家;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经理人研修班特聘专家;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邀生产管理培训师;中国教育培训协会顾问导师;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精益生产管理顾问;现任海纳管理学院咨询事业部总经理。 曾任职于全球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生产经理;台资龙头企业鸿海集团富士康科技PCEBG 事业群生产运营总监;法国知名企业松源股份供应链运营经理、常务副总等职务。10年企业任职生涯中,张老师从一线工人到高阶管理岗位的亲身体验,总结并独创出了一套制造型企业生产 张小强老师 FMP (Fine Management Positioning )培训模式创始人;2009-2014年度全球生产类十强华人讲师;“双七”领导力大中华区启航导师。 出版著作有:《砍掉浪费》 《一本书读懂工业4.0》 《新常态正能量》 《疯狂管理》

三十个精益生产关键词(1.0)

智能制造基础系列:
三十个精益生产关键词
(1.0) 作 成:李伟才
Dec. 15th, 2017

前言
《中国制造2025》描述的挑战与机遇是什么?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新国之器、强国之基。 ? 我国制造业依然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 程度、质量效益方面的差异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 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 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 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 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 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普及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 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 ? 战略支持与保障: (五)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
? 这么宏大的目标,能实现吗?

前言
《关于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阐释了智能制造发展的最新趋势、发展范式、战略路径和主要目标。
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的发展范式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在智能制造大会演讲)
智能制造的三不原则:
? 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 ? 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 ? 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
智能制造路径: 精益化/自动化 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下精益生产》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精益生产 课程背景: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西门子作为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以及全球工业业务领域的创新先驱,也是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工业4.0适应了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得产品与生产设备之间、不同的生产设备之间以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能够互联,使得机器、工作部件、系统以及人类会通过网络持续地保持数字信息的交流。 工业4.0被认为是人类最后一次工业革命。中国虽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我国制造业仍然处在工业2.0和3.0的初级阶段,如果不迅速搭上工业4.0的快车。将被甩在世界的后面而永远无法追赶上世界制造业前进的步伐。 课程收获: 1.了解工业4.0的基本概念 2.了解德国工业4.0的战略要点 3.了解中国工业2025与工业4.0的关系 4.了解工业4.0的五大特征 5.了解工业4.0的九大技术支柱 6.了解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 7.了解中国制造业迈进工业4.0的路径 实战型管理教练-黄俭老师简介: 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

智能制造有哪些关键步骤

智能制造有哪些关键步骤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6- 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 2020年)》的要求,工 」L1 业和信息化部现开展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工作。其中明确了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工信部是如何判定智能制造的要素条件,或者说智能制造是怎样具体呈现的。 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 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 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 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