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精心整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

年),

加了改革试点。2005年12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通过改革,我们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

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071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等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突出

、“西

“单

济、政治、文化安全的及其严重的威胁。

可见,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更是文化战略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界,依法加以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消除阴暗面,正确引导舆论,更多地释放“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繁荣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越来越需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

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一要加快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着力统筹市、区、街道(社区)和县、乡、村这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推动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二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现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当前,要按照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树立起公共文化服务观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采用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项目负责等办法,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当前,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 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4070003.html, 2008年01月04日 15: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凝固的文化、僵死的文化。不创新,文化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就是自身有一种吐故纳新的能力,有一种求变图强的精神。现在,世界文化格局风云变幻,各种文化潮流相互激荡,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意义

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对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深入的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一,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敏锐发现并引领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准确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 创新 2012-01-20 01:34:5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凝固的文化、僵死的文化。不创新,文化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就是自身有一种吐故纳新的能力,有一种求变图强的精神。现在,世界文化格局风云变幻,各种文化潮流相互激荡,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对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深入的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一,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敏锐发现并引领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准确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目的的认识,统筹城乡、区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紧紧抓住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 第二,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愿望,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造,把更多更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 课程的考试100分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课程的考试100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下列哪次会议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2. 我国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内涵是在哪次会议上?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3. 齐勇锋研究员指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A.五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二分之一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5.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几大经济体? A.第一大经济体

B.第二大经济体 C.第三大经济体 D.第四大经济体 6. 齐勇锋研究员指出,2010年,我国人均的GDP已经达到了() A.2300美元 B.3300美元 C.4300美元 D.5300美元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齐勇锋研究员指出,文化要发展,根本靠人才。 B.齐勇锋研究员指出,文化人才辈出,也是文化发展繁荣,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C.齐勇锋研究员指出,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的支撑性产业。 D.齐勇锋研究员指出,建构国际经济政治的新秩序,需要发挥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2.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与矿产资源相比较,我国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非常突出。 B.与文化资源相比较,我国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非常突出。 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要求。 D.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 3. 齐勇锋研究员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来主要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 A.日本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精心整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 年), 加了改革试点。2005年12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通过改革,我们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

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071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等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突出 、“西 “单 济、政治、文化安全的及其严重的威胁。 可见,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更是文化战略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界,依法加以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消除阴暗面,正确引导舆论,更多地释放“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繁荣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越来越需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

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的新局面。这是多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程的概括把握。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前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同志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讲话思想深邃、涵丰富,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充分肯定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这一重要讲话,必须弄清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十六大以来为什么我们能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二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如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从而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十六

大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明确划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到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我国文化建设在改革创新中稳步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广大文化工作者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形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经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一新局面的开创,源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与时俱进的科学把握,来自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解放思想的体制创新,取决于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不懈的探索奋斗。 实践再次证明,改革是体制演进的方式,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作为新时期我国改革事业的重要容,文化体制改革不仅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更以丰富的实践,带给我们对文化发展道路和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在我国文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的今天,只有以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冲破观念的禁锢,打破体制的障碍,完善政策的支撑,才能不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公司治理之制度机制流程与文化区别与联系1.doc

公司治理之制度机制流程与文化区别与联系1制度、流程、机制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四者的定义如下: 制度: 企业中的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 流程: 企业为了完成某一项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有序集合,流程具有组织结构、人、管理原则、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和管理反复等要素。 机制: 企业机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一个机制完备的企业,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文化: 企业的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

织活动中的反映。 四者的区别与联系 文化做为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形成机制,以及成员行为规范和制定相关制度,流程的隐形指导力量。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和张力,对企业的机制,制度,流程有着无形的支配力量。它具体的外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和机制。 由文化首先外化为一种企业的机制,机制反应了企业文化的要求和独特性,并形成企业组织和运行的一般原则,用以指导企业制度和流程的制定以及实施。 企业制度和流程必然依据企业的机制而产生并规范企业的日常运行,它们反应了企业的内生机制,并将企业机制外化为具体的指导规范。 因此企业的机制、制度和流程与文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企业的文化包括了企业的机制、制度和流程,这三者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企业文化不是独立于此三者单独存在的口号,它必须借助于具体的机制制度和流程来表达实质的内容。企业的机制制度和流程也不会脱离企业文化的束缚,独成一格,否则将使不立足于企业文化的上述三者无法顺畅得到实施。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之文化篇 在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改革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此次改革气魄更大、步子更稳,涉及面更宽、更有深度。全会关于文化的论述与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对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作了重要论述,这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全会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点一: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对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了重点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 亮点1:体制改革思路明晰,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决定》提出,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办”向“管”转变,“管”什么,主要是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的转变。要更加注重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暨“一局一台一队”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对我县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下阶段改革任务的安排部署。规格很高、意义重大。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分三步进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第一步,我们按照“一局一台一队一站”模式,对文体局、广电局、电台、电视台进行合并重组,打响了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战,为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开好了局,铺好了路。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长期奋战在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对新设置的三家单位挂牌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刚才艳霞部长就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都赞成,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转观念,提认识,抢占文化发展先机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武器。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占先机、不改没出路。我们要改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和抓文化只投入无效益的观念,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要在意识观念、发展路径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培育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主体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增投入、强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的最优化,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们要建立财政性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财政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加大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广播电视台和县建设的投入,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设施建设,强化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设,扶持体现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要优化财政投入的结构和方式,逐步推行项目资助和政府订单制,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由“养人”向“养事”的转变,坚持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二)下考试答案

考试标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下) 倒计时 40:31 一、判断题 (10 道) 1.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确 错误 2. 文化产业的发展无需要重视渠道建设。 正确 错误 3.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文化生产的变革。 正确 错误 4. 中国文化“走出去”仅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5. 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正确 错误 6.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正确 错误 7. 我国演艺院团改革遇到极大阻力的原因之一是财政补助不确定。 正确 错误

8. 公益性与经营性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较易将其进行严格划分。 正确 错误 9. 传统媒体在某些重大事件中的反应滞后,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央党报不如地方党报,地方党报不如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不如网络。 正确 错误 10. 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首先是确立正确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台湾地区颁布的()中提到:“源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之潜力,并保证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生活环境提升之产业。” A.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 B.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C.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D.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 “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费增长势头明显,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1220亿元,年均增长19.3%,是“十五”时期的(),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A. 0.7倍 B. 1.5倍 C. 2.5倍 D. 4.6倍 3. 2010年,我国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 A. 0.02% B. 0.36%

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纪实 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到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勾勒出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清晰脉络。 8年来,我国文化体制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一幕更加精彩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戏正整装上演…… 加快文化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2003年以前,我国电影产量一直徘徊在100部以下,2009年则达到45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0年,影片《唐山大地震》上映17天,票房达5.32亿元,创造了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从2002年到2010年,站在文化体制改革风口浪尖的电影产业描绘了一条华丽的上升曲线,成为8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成就的一个缩影。 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一样,文化体制改革与改革开放相伴相生——1979年,广州出现第一家音乐茶座,市场力量开始向传统文化领域渗透;1988年,国务院相关部门陆续颁布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文化市场的概念得以确立;2000年,“文化产业”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 但长期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淆,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厘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2003年6月,包括深圳在内的9个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成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和单位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深化内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题)

一、判断题(10道) 1.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正确 错误 2.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正确 错误 3.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确 错误 4.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文化生产的变革。 正确 错误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正确 错误 6.由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也需要文化产业发展。 正确 错误 7.中国文化“走出去”仅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8.目前,我国动漫、网络游戏等新业态,民营资本占99%。 正确 错误 9.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确 错误 10.文化产业的发展无需要重视渠道建设。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道) 1.目前,我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有()多家。 A.1000 B.2000 C.4000 D.9000 2.2010年,我国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 A.0.02% B.0.36% C.0.67% D.0.88%

3.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农家书屋30万家,乡镇文化站()万个。 A.2.67 B.5.78 C.7.92 D.10.11 4.党的()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5.2002年,全国2861个县,有()没有图书馆。 A.152个 B.252个 C.489个 D.752个 6.目前,我国民间电影制作单位约270家,国有电影制作单位38家,民营制作电影部分占()。 A.43% B.60% C.80% D.92% 7.()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受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红。 A.慈善组织 B.营利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行政法人制度 8.()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来实现目标的能力,是无形力量。 A.国家实力 B.硬实力 C.软实力 D.巧实力 9.2008年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演出()万场次。 A.41 B.55 C.69 D.73 10.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及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丰富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 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总要求,并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不容置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束缚文化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只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如何才能更好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呢?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做好智慧文化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智慧文化引领文章中共光山县委xx 为全面推进光山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贯彻 落实王铁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让智 慧之光溢彩光山”特色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 大命题。光山县迅速行动,高端策划,积极作为,制 定了“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实施纲要,大力实施“旅 游立县”战略,把智慧文化作为光山经济社会发展巨 大引擎,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支撑,打 造光山特色文化品牌,全力做好智慧文章,给全县经 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一、主要做法 (一)确定了特色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主题。 王铁书记在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指 出,“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大胆创新文化引领经济 社会发展机制”。要做亮我县县域特色文化文章,首要 条件就是要确定用什么样文化主题来引领。王铁书记 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让智慧之光溢彩光 山”这一命题,及时为我们破题、立意,为我县文化 旅游带动发展确定了特色文化主题,非常符合光山实 际。围绕这一命题,我们迅速行动,成立了“让智慧

之光溢彩光山”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在 全县广泛开展“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大讨论活动, 在电视台、《光山通讯》、光山网上分别开辟专题、专栏,利用县内各种媒体密集宣传,炒热主题,报道工作动态、开展理念研讨。县委专门拿出一天时间,在全县召开了“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理论研讨会,各 单位各部门也纷纷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凝心聚力,出谋划策。县乡科级以上干部撰写了理论文章500余篇,目前已收集整理汇编成册。这一命题提出,为光山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提供了灵魂,指明了方向。 (二)确定了光山县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 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光山县旅游立县 指挥部”。制定了《光山县文化旅游带动发展体制机 制创新课题量化考评意见》,提出以“智慧光山·司马 光故里”作为光山旅游形象口号,明确以“智慧之光” 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一城四区五镇十村” 旅游发展格局,正式启动光山智慧之光博览园、智慧博物馆、净居寺、司马府、茶文化、星级宾馆等六大项目建设。出台了《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旅游立县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光山

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中居于首位的是

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中居于首位的是 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中居于首位的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派生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主体性制度,具体讲就是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之上的关于法律法治,行政管理,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一国两制”,对外事务,党和国家监督等方面的主体性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连接国家治理体系的某些即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向下延伸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国家治理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划分范围内的政策逐步缩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重要制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重要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法治赋能,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

法律是最重要的制度形式,也是制度的最高形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重要制度,就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制度建设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立法方面,要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不断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规定,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依据。在执法方面,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在司法方面,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制度体系,确保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在守法方面,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在党内法规制度方面,要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相衔接相协调,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依规治党对依法治国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要抓紧完善立法、执法、司法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制度体系,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治理重要制度 政府治理体系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是国家制度和国家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011年10月15日) 李长春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有关问题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全党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中央政治局认为,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召开一次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大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未来5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要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

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这一连串令人鼓舞的数据,生动地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加大文化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可喜成果。 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之举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人们记住意大利、希腊和埃及,首先是因为它们曾经有过的文化辉煌;而长城、兵马俑、中国文化年等,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是新一轮文化软实力博弈的积极推动者。文化产业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媒体娱乐业年出口额达900亿美元。中国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继续弘扬文化创造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趋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健康的文化产品和丰富的精神享受,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可以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富“口袋”,也需要富“脑袋”,“口袋”“脑袋”一起富,才能在小康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快。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十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7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 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 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 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 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 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 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目标没有提到的是()。 A.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B.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 C.公园开放 D.公共阅读服务 2. 本讲提到深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不应该 包括()。 A.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B.政府 C.文化企业 D.公益性社会组织

3. 本讲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提到的是()。 A.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B.公共文化的资源和内容体系 C.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体系 D.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 4. 从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神看,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着()的转变。 A.从管理到治理 B.从理论向实践 C.从制度建设向制度改革 D.从城市向农村发展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列举了在我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国际国内的挑战,包括()。 A.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 B.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 C.一些西方利益集团以中国威胁论为名对中国和 平崛起加以围堵 D.第三方国家崛起对我国的威胁 2. 本讲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包括()。 A.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B.目前我们国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对外开放已经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机遇与风险并存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 梁园区2016年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情况工作总结 梁园区作为全市四个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认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加快了我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将2016年度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我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成效 2016年,我区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率先垂范,专业院团文化体制改革见成效。2016年,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加快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和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转发的通知》文件精神,四平调剧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属于在地方戏曲、曲艺等国有文艺院团中,演出剧种属濒危稀有且具有重要文化遗产价值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不再保留文艺院团建制,允许转为公益性的保护和传承机构,专门从事戏曲研究、传承和展演。按上述文件精神,商丘市豫剧二团与商丘市四平调剧团的职能相近、情况相似,

属于重复设置的机构,核销了其院团建制。但由于在人员分流等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我区将该团问题报请区委、区政府研究,按照特殊问题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核销了商丘市豫剧二团机构编制,将商丘市豫剧二团的人员编制55名,整建制转入了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与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合并后划转为“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转型后的“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机构规格相当于正科级,领导职数1正2副,人员编制75名,经费形式为事业差供。通过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与商丘市豫剧二团的合并与划转的改革,即挽救和保护了稀有文化,也减少了很多改革成本,更妥善解决了存在的不安定因素。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革后的商丘 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转变观念、理清思路,通过内部机制的改革调整,实行了演出绩效管理的办法,积极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模式,努力创作精品剧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豫、鲁、苏、皖四省打响了梁园文化“戏曲品牌”的知名度。一是全年在戏曲演艺市场进行了300余场次的演出活动。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政策,利用专项资金,购买优秀舞台艺术到全区各乡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演出190余场次。为中心的生存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显著成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答案100分

考试标 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 总分 100 分,85 分及格。 所属课 程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下) 倒计时24:31 一、判断题(10 道) 1. 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正确 错误 2.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文化生产的变革。 正确 错误 3. 早在1980年时,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即提出要推动文艺体制改革。 正确 错误 4. 传统媒体在某些重大事件中的反应滞后,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央党报不如地方党报,地方党报不如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不如网络。 正确 错误 5. 报刊、纸质图书、电视等夕阳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制约了国有文化单位的做大做强。 正确 错误 6. 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首先是确立正确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 正确 错误 7. 我国演艺院团改革遇到极大阻力的原因之一是财政补助不确定。 正确 错误

8. 公益性与经营性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较易将其进行严格划分。 正确 错误 9. 当前我国要不断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促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正确 错误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 A. 硬实力 B. 软实力 C. 巧实力 D. 硬实力和巧实力 2.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出台了若干重要文件,如2006年年出台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B.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C.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D.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3. 据统计,日本占世界文化贸易进出口额比例为()。 A. 42.60% B. 10% C. 1% D. 3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