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7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类

专题7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类

专题7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类
专题7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类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一)自然资源

1、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均匀性

2、有限性:①自然资源的总量②自然资源的开采

3、综合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照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大量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按照赋存条件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四)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定义:是指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

(3)因素:①纬度(中低纬度光照资源多)②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资源多)

③地形(高山、高原地区光照资源多)④天气状况(阴雨多雾地区光照资源少)

(4)分布:①世界上: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②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光照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在四川盆地

2.热量资源(因素:太阳辐射)

(1)定义: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2) 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3)意义: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分布:①世界上: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②中国: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少

例题: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光照资源丰富而热量资源却很少?

光照资源丰富原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3、水分资源

(1)定义:大气降水和地面的湿润状况 (2)衡量指标:降水量、干燥度 (3)影响:植物生长关系密切补充:干燥度①定义:一个地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②表格

二、水资源

1、定义: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但是通常说的水资源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3、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水资源较为丰富;非洲和澳大利亚水资源较少

4、特点:多数河流的径流量随着降水量的时间变化或者是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5、世界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前七个国家依次为: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印度

补充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

(2)北方地区:水量型缺水原因:降水量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表现: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

(3)西北内陆地区原因: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

三、土地资源

1、耕地是最重要的土地资源

2、分布及特点: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但人均土地资源比较少;欧洲所占比重大,土地使用率最高

四、生物资源

1、分类

2、森林资源

(1)作用: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2)原始森林分布:热带雨林——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

3、草场资源

(1)意义: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 (2)作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

(3)分布:世界上①热带稀树草原——非洲、南美洲、大洋洲②温带草原——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

中国:内蒙古东部、青海湖周边、甘南和新疆等地,这些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

4.野生动植物资源:(1)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五、矿产资源

1、分类(按照其性质与用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2、受到地质条件制约,矿产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

六、能源

1、分类:(按应用程度分):常规能源、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②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

2、世界上煤炭资源前三的国家是美国、俄罗斯、中国

3、世界上两大产油带:①沿地中海经中东、我国西部至印度尼西亚产油带②环太平洋产油带

4、中东地区是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

(五)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

一、土地资源

1、特点:绝对量大,类型多样,但耕地比重小,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存在人均土地资源少,利用情况复杂,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等特征

2、耕地特征: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二、水资源

1、特点: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年内、年际变化大

(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水土资源长江流域不平衡现象导致长江流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我国水土资源匹配度差

3、夏季风弱:北旱南涝;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补充: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的干旱②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比较严重

三、森林资源

1、分布:东北林区、东南林区、西南林区

四、煤炭资源

1、总体特征:北多南少,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四省区占全国煤炭资源比例最多

五、石油、天燃气资源

1、石油资源主要分布:①东北和华北地区②陕、甘、宁和四川地区③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

2、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

六、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特征

①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②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紧缺③多种资源品种较差

④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水多煤少;北方水少煤多,因此需要进行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

补充1:南水北调

问题1: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实施的水资源条件是什么?

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江湖众多,水资源总量和人均量比较丰富,有较充足的水源可调出。

问题2:我国目前的引水工程主要分布于哪个地区?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主要分布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远大于实际的径流量,缺水

十分严重。

问题3:“南水北调”的三条路线各是如何分布的?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取水,基本沿大运河北上,过黄河后顺流直达天津

中线:从三峡取水至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沿豫西山地和太行山的东麓顺流直达北京

西线:从上游金沙江及支流雅砻江取水至黄河上游

补充2:西电东送

1、途经省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2、意义:对于西部地区,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输入地区的长江三角洲来说。东输的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工业染料化工原料和家庭燃料。可以改变过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缓解煤炭运输压力的同时,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补充3:西电东送

1、路线:

南线:将贵州云南产生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

中线: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北线: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2、意义:不仅可以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并且西电东送可以改变东部地区电力供给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为东部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

补充4:北煤南运以及四大工程图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专项练习试题与答案

小学生修改病句习题及答案 (一) 1.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班级被评为了模范班级。 2.登山队员在陡峭曲折的山路上昂首阔步地前进。 3.这时,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黑板上,看老师演算。 4.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5.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6.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7.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8.一进公园,就看见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 9.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10.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11.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 12.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13,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4,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15,全校师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 16.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17.他经常回忆有趣的往事。

18.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全体同学,重点表扬李小明同学。 19.我们要学习他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20.尽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飞机模型还没做成. 21.古代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22.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3.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24.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25.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26.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27.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28.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29.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30.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31.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32.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 王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厉。有一次,王老师穿着黄衣服,蓝帽子走进教室。把单元测试的试卷发了下来,我接过试卷看了一眼——99分,便顺手把卷子塞进书包。王老师说:“你一题错了,订正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还没有。”王老师严格地说:“马上改,不要放过一道错题。”我只好拿出试卷,把试题从做一遍,从此,我端正了有错毕改的好习惯。我知到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2.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3.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小学 语文知识专题训练(修改病句)

小学语文知识专题训练(修改病句) 以下病句都用修改符号修改 修改符号的种类及写法 一、改正下列病句: 1、妈妈常对我说起那过去的往事,要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我们从小要学会爱劳动的好习惯。 3、每个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4、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工人、学生、机关干部等一百多人参加了晚会。 5、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 6、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7、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和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8、我高兴得坐立不安。 9、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而热情地帮助我。 10、我们对于生存环境太重要了,必须要保护它。 11、是从北京出发,在路上一共三天。 二、改正下面句子中指代不明之处: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4 、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三、改正下面句子中搭配不当之处: 1、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2、“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城外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房子。 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四、找出下面句子中归类不当的地方并改正: 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3、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 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 五、修改病句。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5、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6、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7、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8、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9、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10、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11、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 12、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13、火辣辣的阳光暖和地照射着大地。 14、我们要学习和发扬赖宁的英雄事迹。 15、一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 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如何的物博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去认识我们物产丰富的伟大祖国。(板书课题)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4436046.html,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 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认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小组讨论: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小学修改病句专题方法与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世界自然资源

世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分布大势:耕地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林地分布在热带和亚寒带地区;草原在热带、温带半干旱地区。 2、生物资源 (1)森林:(两大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沿岸及东南亚;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2)草原: 温带草原: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中部 热带草原:非洲、拉丁美洲、大洋州 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3、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 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 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4、矿产资源 (1)分布 铁矿: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煤: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石油:中东地区储量占一半,也是世界最大生产和输出地区,此外,俄、美、中、墨、英等国产量也较大。 (2)铁矿运输: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的不平衡是铁矿运输的根本原因。出口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在发达国家。 我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①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②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生物资源 (1)森林资源 ①森林资源特点:

专栏评论7自然资源地特征和分类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一)自然资源 1、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均匀性 2、有限性:①自然资源的总量②自然资源的开采 3、综合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照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大量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按照赋存条件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四)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定义:是指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 (3)因素:①纬度(中低纬度光照资源多)②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资源多) ③地形(高山、高原地区光照资源多)④天气状况(阴雨多雾地区光照资源少) (4)分布:①世界上: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②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光照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在四川盆地 2.热量资源(因素:太阳辐射) (1)定义: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2) 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3)意义: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分布:①世界上: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②中国: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少 例题: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光照资源丰富而热量资源却很少? 光照资源丰富原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3、水分资源 (1)定义:大气降水和地面的湿润状况 (2)衡量指标:降水量、干燥度 (3)影响:植物生长关系密切 补充:干燥度①定义:一个地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②表格 干燥度0—1 1—1.5 1.5—4.0 ≥4.0 干湿状况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农业生产灌溉条件需要排水有时水分不足需要灌溉几乎完全需要灌溉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班级:共同体:姓名:设计者:审核人序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学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运用数据和资料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消费观,养成节约、保护资源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分析、归纳总结、交流合作· 【导读指南】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实在不会的问题,课上通过合作交流完成) (一)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 2、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 3、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 可再生资源:。理由:。非可再生资源:。理由:。 4、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可再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和。 5、下面两位同学的说法,你支持哪一种?。 A、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会少一些,所以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我们不用节约和保护. B、不对!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节约和保护也会枯竭的 6、讨论: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有一些认识和做法你认为是否正确?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可以随意使用。 ?世界及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可放心使用。 ?金属矿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先不要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开发新的资源.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读课本64页,完成下表: 陆地面积已探明矿产总量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 平均水平的比值 由此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与能量。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情况、分布规律等地理特征,可以分为矿产资源(地壳)、气候资源(大气圈)、水资源(水圈)、土地资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五大类。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如生物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资源)。最新的分类方法是著名地理学家哈格特提出的,他将自然资源分为恒定性资源、储存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①恒定性资源: 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气候资源和水资源。 ②储存性资源: 即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矿产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产(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它们可能被耗竭。 ③临界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但如果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包括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的属性】 ①稀缺性 “稀缺性”是自然资源的固有特性。因为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是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关系的核心问题。 ②整体性。 人类通常是利用某种单一资源甚至单一资源的某一部分,但实际上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如土地资源是气候、地形、生物及水源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③地域性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如石油资源就相对集中于波斯湾地区。 ④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例如一条河流,对能源部门来说可用作水力发电,对农业部门来说可作为灌溉水源,对交通部门而言则可能是航运线,而旅游部门又把它当成风景资源。 ⑤社会性 地理学家卡尔·苏尔认为“资源是文化的一个函数”。即自然资源由于附加了人类劳动而表现出社会性,它或多或少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人类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它们所居住的地方的地形与气候,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 ⑥可变性 自然资源加上人类社会构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种变动可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正的方面如植树造林、修建水电站等,使人类与资源的关系呈现良性循环。负的方面如滥伐森林、围湖造田,使资源退化衰竭,甚至加剧自然灾害。

小学修改病句专题及答案

修改病句专题方法与训练 1、成分残缺例: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缺少了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当例: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 3、用词不当例:我们的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用“狐狸”形容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改为“诸亮”。 4、词序颠倒例: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所以,这一句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5、重复啰嗦例: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禁”与“忍不住”意思大致相同,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6、指代不明例: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句中使用代词或量词如果指代不明确,就会造成句意含糊不清。修改的方法是使人或事物具体化。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应将“他”改为“小刚”或“小军”。 7、前后矛盾例: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例句中“估计”与“一定”矛盾,可将“一定”删去。 8、分类不当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把所属或种类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就造成了分类不当的毛病。例句中的“西瓜”、“苹果”是水果,“蔬菜”不能包括他们,应把“西瓜”、“苹果”删去,或者在“蔬菜”前加上“瓜果”,或将“蔬菜”删去。 9、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例句就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虽然……但是……”。 10、不合情理例: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在一个句子中,如果所要表达的意思有违反常规或违背客观事实的现象,即为“不合情理”。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农民不可能“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三、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对症下药,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 四、查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发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修改病句的原则(一)对症下药,(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修改病句专题练习题 (一)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2.经过半天紧的比赛,结束了我校的运动会. 3.我们庆祝小明评上"三好学生". 4.他们参观了机械厂和儿童玩具厂后,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厂设备真先进."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2)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下面的一组数字,既值得我们自豪,也提醒我们对“地大物博”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 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因此资源紧张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环境。板书设计: 类型总量世界排位人均占有量 陆地面积第三1/3 矿产资源第三3/5 中国自然资源耕地第四1/3 河流年径流量第六1/5 森林面积第六1/9 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破坏严重

小学修改病句专题方法与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病句专题方法与训练 在小学阶段,修改病句是句子练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试卷上常出现的问题。也是试卷上出错率较高的类型。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可以使我们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句子,什么是错误的句子。这样,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为自己修改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步骤:一读二找三改四查。 一、读仔细地阅读句子,读懂句意,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二、找认真分析,寻找“病因”。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例: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缺少了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当例: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 3、用词不当例: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用“狐狸”形容李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改为“诸葛亮”。 4、词序颠倒例: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所以,这一句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5、重复啰嗦例: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禁”与“忍不住”意思大致相同,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6、指代不明例: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句中使用代词或量词如果指代不明确,就会造成句意含糊不清。修改的方法是使人或事物具体化。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应将“他”改为“小刚”或“小军”。 7、前后矛盾例: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例句中“估计”与“一定”矛盾,可将“一定”删去。 8、分类不当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把所属或种类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就造成了分类不当的毛病。例句中的“西瓜”、“苹果”是水果,“蔬菜”不能包括他们,应把“西瓜”、“苹果”删去,或者在“蔬菜”前加上“瓜果”,或将“蔬菜”删去。 9、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例句就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虽然……但是……”。 10、不合情理例: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在一个句子中,如果所要表达的意思有违反常规或违背客观事实的现象,即为“不合情理”。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农民不可能“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三、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对症下药,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 四、查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发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修改病句的原则(一)对症下药,(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修改病句专题练习题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枯竭状况分析 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枯竭状况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3)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 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

最新小学修改病句专题训练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 的句子。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1、修改病句的原则:改通顺、改正确(不改变句子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因此, 修改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 还要致细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有的病句不 止一种修改方法,只要表达清楚即可 2、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 换字词) 3、修改病句的窍门: (1)缩句法。。 如: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运用缩句法,缩为“兴安岭是季节”,显而易见“兴 安岭”与“季节”搭配不当。正确改法:①删去“季节”。②兴安岭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 节。 (2)分类法。 指把病句根据不同毛病予以分门别类。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记住各种病句类型(常见的有: 搭配不当、句子不完整、前后矛盾、词序颠倒、词语重复、用词不当、分类不当等);遇到 具体病句时,再对号入座。改完病句以后,我们还要对所改的地方进行仔细检查,看看哪 些地方改对了,哪些地方没有改到,或者改错了,做到心中有数。 在小学教材中,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十一种类型: 1、用词不当: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看是否通顺,明确,和词是否用得妥当有很大的关系,用词不当,主要是有下面的几种情况: (1)褒词贬用或贬词褒有。如: 张敏同学说的话很对,我们都附合他。 改:张敏同学说的话很对,我们都赞同他。 李明同学很顽强,不肯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 改:李明同学很固执,不肯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我国进 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1)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 到了吗?除了下面几种行为,你还能说出哪些? 答案:①纸正反两用,反复利用废纸; ②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 ③废旧电池不乱扔; ④十层楼以下不乘电梯; ⑤少坐车或不坐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2)围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设计宣传口号。 答案:节约的就是利润,浪费的就是财富;废物利用,创新价值,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废 料再生,妥善分类,垃圾减量,避免浪费;能源节约齐参加,珍惜使用莫乱花;节约水电 粮食,珍惜能源点滴;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教师点拨】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自然资源短缺不止在我国存在,这是一个全球性 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唤起人们对地球面临的生 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解决自然资源短缺也不只是政府层面的事情,其实我们 每个人都能够贡献一份力量。 课 后 总 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我们知道了并不是所有自然界的物 质和能量都属于自然资源,只有具备了“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才是自然资源。自然 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种,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和培 育,不要盲目利用,否则可再生资源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我们还学习了我国自然 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少。因此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社会 大众都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共同应对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和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1章概述 1.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自然资源: 1)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联合国) 2)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 3)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带来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我国学者)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②有限性和稀缺性③整体性④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⑤多用性 2.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1)地理分类: ①按各种地里要素: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②按资源分布圈层:地上资源(气候资源)、地表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地下资源 (2)利用分类: ①按经济部门: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 ②按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储藏性资源(固体性资源)、流动性资源(液态、气态能量流资源) 3.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基本家庭、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数据、权属数据 ②位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查清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空间、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状况(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风险、灾害等做出全面评价,为国土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根据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调查成果以系列图的形式表达,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的专题系列图) 第2章水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的涵义 1)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 2)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资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海洋·水文卷)。 3)逐年可以得到恢复的淡水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而大气降水是它们的补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 4)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 5)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资 源(沈灿巢,水资源导论)。 6)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水圈内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大气降水参与水循环过程剩下来的陆地产水量,人们经常利用 并且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主编,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 7)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可用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描述。(工程水文学) 广义水资源: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都是水资源。它包括:地面水体……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土壤水和地下水……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生物水……存在于生物体中;气态水……存在于大气圈中。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2.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 域均属此类。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自然界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使用价值的、能够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诸要素总和。 资源的分类1按赋存条件极其特征分 (地下资源,地表资源,气候资源,太空资源)2按用途及其利用方式分 (生产性资源,生活性资源,科学资源)3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分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4按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专有资源,共享资源)5按可更新特征分 (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特性:时间性,资源环境不可分割性,物质性. 资源经济学的概念研究人类经济活动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过程中资源在当前和未来的配置及其实现问题规律的科学。: 资源经济学研究对象: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相应的交换、分配(配置)和消费(利用)环节。主要研究内容:1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2资源的稀缺原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4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 5资源的价值核算和环境经济评价6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制度 资源稀缺的本质: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在数量上的不足。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劳动与资本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是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概念:是指原料(自然资源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利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计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 探明储量的概念;指地质上已经确定的,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费用水平下开采并能够产生利润的已探明资源。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方法

缓解资源稀缺的主要途径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是缓解资源稀缺的根本途径2. 科学技术进步是缓解资源稀缺的关键因素3合理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安排是缓解资源稀缺的重要保证 4缓解资源稀缺的其他重要途径 资源配置的定义:是指自然资源及其组合在经济活动中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即对自然资源的数量在时间、空间和部门上的合理使用而作出安排。两层含义: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其合理性反映在于是否使资源配置于最合适的使用方面;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是指在宏观层次的配置条件既定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地区或生产部门如何组合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 资源配置的原则①经济效益原则②社会效益原则③生态效益原则④综合效益原则目标表述一: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表述二: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 帕累托最优的涵义:是指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除非是另外一个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形。 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实现条件:①交易的最优条件②生产的最优条件③生产与交换的最优条件 计划机制概念:计划机制是指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方式,即依据决策者主观判断和对未来的发展预测而制定的指令性计划来实现对资源的配置。优缺点:1优点:资源配置可与全社会发展目标变相一致,实现资源的目标配置高效率。 2缺点:a信息传播的缓慢或失真,计划决策滞后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b 强制性的计划指令容易导致资源僵化配置。 c容易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资源大量浪费。 资源市场配置的概念:指市场经济体制中,通过价格信号的导向作用以及资源产权的转让实现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利益的调整进而达到配置资源。优缺点:1优点:第一,能客观、合理的调节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二,能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第三,有利于保护稀缺的或者独占性的资源.2缺点:第一,各产权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为可能同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相悖。第二,市场机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可能降低了公平性。 市场失灵的原因 :a独占或垄断企业存在时的市场失灵b公共物品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c外部效应时市场失灵d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切e共享资源的存在.纠正方法:①政府管制(政府依据有关法则,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资源开发活动进行直接干预和控制)。②税费手段(就是通过对资源利用者根据其资源使用情况收取一定数量的税金或费用,实现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③产权重新分配 外部效应概念:1正外部效应又叫外部经济(一项经济活动为他人(经济活动)带来好处,但属于无偿的)2负外部效应又叫外部不经济(一项经济活动对他人(经济活动)造成损害,但无需进行赔偿) 自然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