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0起文化产业并购深度分析

120起文化产业并购深度分析

120起文化产业并购深度分析
120起文化产业并购深度分析

120起文化产业并购深度分析

本文由阿尔法并购重组群群友、瑞信方正证券副总裁韩颖姣推荐推荐

导读:具有题材性概念、有跃迁效应的文化领域是资本追逐的热点,且这些领域均有足够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与细分市场空白。另外,一些以往非常偏僻的行业也都开始进入了并购的视野,比如博彩、体育等

2014年文化产业内的并购继去年的一番火爆之后又推新高潮。而这些融资并购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透过资本,什么样的文化产业更容易被并购,看下面的文章。

2014年的文化产业并购将去年的产业热潮继续推高,据新生代文化产业交易数据库统计显示,上半年国内文化传媒产业共发生约125起并购重组与战略性入股事件,总交易金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美元交易均已折算),通过对这一系列产融互动事件的剖析,可以让我们窥视到资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文化产业”。

1.Who:究竟是谁在买“文化”?

从并购方的公司性质来看,主要以A股上市公司与BAT等互联网巨头为主;美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事件仅有15起,这其中还包括腾讯、百度、360实施的4起并购;而非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事件有18起,且以财团和大集团为主,其中阿里巴巴及马云通过个人或者基金发起的并购事件就占据了7起。

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有5起,包括当代资产受让上市公司国旅联合17%的股份成为起控股股东、阿里并购文化中国、马云和史玉柱的云溪投资入主华数传媒、印纪传媒(DMG)借壳高金食品、阿里巴巴及云峰基金战略性入股美股上市公司优酷土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宗国企重组,即上海文广的大改革,涉及到东方明珠和百视通两家上市公司。

从并购方所处行业来看,有超过1/3并购事件(45起)买方为非TMT行业,最近有句流行的玩笑话“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

从中可看出文化产业并购事件的买方涵盖了包括汽车零部件、地产园林、餐饮酒店、工程机械、IT通信、家居建材、煤炭有色、纺织服装、仪表设备、新能源、金融投资等在内形形色色的行业,大部分可以归类为具有典型周期性特征的传统低利润行业。

另外2/3并购事件的买方中,出版传媒公司占据16起、影视动漫公司占据16起、游戏公司发起的并购占据9起、互联网公司发起的并购有18起、广告公司(基本上就是蓝色光标一家)完成6起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与跨文化领域的并购成为主流,单纯行业内整合的并购事件较少。

2.What:这个时间点什么样的文化企业更具市场价值?哪些文化领域更受青睐?

从被并购方或卖方所处行业来看,游戏相关公司占据了1/3(包括手游、网游等36起)、影视公司占20%(包括影视剧、电视节目、动漫等26起)、广告营销相关公司占15%(18起)、传媒与新媒体公司占11%(14起)、旅游相关公司占10%(12起)、彩票公司占5%(6起)。

可以发现,具有题材性概念、有跃迁效应的文化领域是资本追逐的热点,不论是影视还是游戏,都具备市场高增长、投资回收期短、回报率高、风险高但如果有稳定的发行渠道收益也有保证的特点,且这些领域均有足够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与细分市场空白。另外,一些以往非常偏僻的行业也都开始进入了并购的视野,比如博彩、体育等。

从文化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属性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内容、媒介、产品、服务四大类,而上半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中,对内容公司的并购占到近6成(70起),还有近1/3为被并购主体为服务型公司,剩余的少数几个是媒介公司。

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中最核心的价值仍然是创意、内容与有创意的人才,轻资产文化公司的价值正在被资本市场所认可与接受,这种局面已经与两三年前发生本质性和普遍性的变化,非常令人鼓舞。

当然,传统意义上媒介的价值应该是最被看好的,但国内媒介企业市场化程度低、资本介入与退出难度高,且不说传统媒体转型困难价值在逐步降低,而新兴媒体都开始向平台化发展需要大资本介入,随着并购整合的加深可选的标的会越来越少。

而创意内容生产的壁垒难以长期维持,产业格局总在不断变化,总会有新兴且有价值的内容公司涌现,内容行业总会有一些小而美的公司存在并生长着,据悉,阿里巴巴已经低调投资了一批小制作公司,例如做微电影的小团队。因此,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内容企业仍将成为文化产业并购重组舞台上的主角。

3.How:资本喜欢用什么价格来买“文化”?怎么估值?入股形式?交易类型?上市公司更喜欢用什么交易结构?

上半年文化并购事件交易金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24起,大部分为影视和游戏公司,总交易金额达600亿元,占到全部125起交易总额的60%;交易金额在1-10亿元之间的并购事件有50起,交易金额合计210亿元,被并购方也基本上为影视和游戏公司;可以看出影视和游戏行业的标的不只是在数量上占主流,资产价值也普遍较高。

全部交易中,39起交易是100%全额收购,31起交易是控股性并购(收购股份在51%及以上),41起交易为战略性投资(其中也包括部分相对控股型的并购),还有14起交易所占股比仍未公开或确定。

总的来看,上市公司出于并表考虑,更喜欢在并购中绝对控股。其中,大部分战略性投资是通过增资扩股完成的,老股东转让股权的交易比较少,还有4起交易是通过增持形式实现并购的。

在74起过亿规模的交易中,有22起交易的并购方采取全现金支付的方式,其他大部分交易采用的都是“现金支付+发行股份”的方式,且多数上市公司会同时采用定向增发来募集配套资金。

例如鹿港科技并购世纪长龙的案例中,总交易金额4.7亿元,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65%,发行价格为7.12元/股,以现金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35%,总计现金16450万元,此外公司向不超过10名其他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5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中的部分现金对价,发行价格不低于6.41元/股。

考虑到证监会审批的要求,在与标的公司的并购约定中,上市公司一般会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且对被并购方均有业绩对赌要求,比如印纪传媒借壳高金食品的

交易中,高金食品置出资产定价按不低于过去20个交易日均价计算,印记传媒承诺三年对赌业绩,利润不足时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来补偿。

当然,实际操作中也有部分存在明显瑕疵的交易依然能够获得证监会的批准,但从趋势来看监管机构及上市公司均在这波并购大潮中提高了对文化企业价值判

断和风险控制的经验,交易结构与条款的成熟度在不断加强中。

在估值方面,从已公开披露估值细节的59起交易中可以发现,有48起交易是按照市盈率法进行估值的,其中31起交易标的估值在8-20倍PE之间,有10起交易标的估值在20-30倍PE之间;按照收益法或现金流折现进行估值的交易有4起,对上市公司的并购则多数采取在股价基础上适当上浮或下浮一定比例的定价方式,此外还有1起交易采用市净率法估值。

具体到行业估值,游戏行业去年并购时估值过高泡沫严重,而今年多起游戏并购的估值则显示出行业理性在适当回归,预计未来游戏行业估值将稳定在15-30

倍之间;影视由于其专项性以及未来营收的不确定性风险高,去年以前并购行为和估值均较为谨慎,而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不断升温,预计今年内影视行业的估值有望达到巅峰,未来影视公司倍并购的平均市盈率有望维持在12-20倍;

广告目前还未看到估值较高的案例,市盈率基本上在8-15倍间,未来广告行业的估值预期将继续走低,在新媒体广告成熟起来之前行业估值水平有可能维持在12倍以下;其他行业的估值水平由于样本量太小均不具备统计规律上的参考价值,但总得来说目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与二级市场中,文化产业的并购估值依然是最高的,甚至仍在不断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高估值给市场注射兴奋剂来撩拨大众的神经。

4.Why:资本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文化产业?

在这样低迷的经济环境与金融环境下,文化产业能够逆势受到资本的高估值追捧,究其原因,可以从并购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诉求来看出个究竟:

对于监管部门,大势与政策导向是最需要关注的,一方面传统的GDP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另一方面能够同时搭上推动产业整合升级与提高软实力两个国家级战略概念的行业独此一个。

最关键的是意识形态与社会伦理方面的发展已给国家带来各种问题,迫切需要文化的回归。而产业化主体的一切动作都是优先鼓励的,而且可以不断用其他手段辅助配合,金融、法律、财政、税收、贸易、土地等各项政策已全部倾向文化,这些工具的加入也让交易各方都深感交易能够带来的附加价值远远大于交易成本。

对于买方,大部分并购方具有明显的产业转型需求,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是在营造股票概念,要分情况看待。

第一类买方是文化产业内的公司。它们既有主业经营稳定,并购的主要动因不外乎是为了实现协同效应,不过文化产业的协同效应很难体现在规模经济和流程/业务/结构的优化重组上。

因为文化产品与创意团队的简单融合并不会使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成本随着创作、生产、营销等规模的扩大而下降,文化产业模式和产品的快速复制其实一直是个伪命题,因此文化产业的并购重组更多是范围经济上的考虑,通过整合不同的细分产业来实现将同一个文化要素应用在多个领域并获得收益的目的;

第二类买方是文化产业边界上的公司和文化产业内逐渐被边缘化的行业。它们和文化沾边但严格意义上又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以往经营的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与利润率在不断走低,希望借助文化创意与内容的爆发性与带动力提高主业的附加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传统媒体通过并购换血转型和玩具制造业通过并购游戏和动漫打开新的市场完成战略转型;

第三类买方完全是行业外的公司,传统行业诸如煤炭、餐饮、钢铁、制造业等经营已出现乏力甚至亏损,迫切需要彻底转型,这时文化产业成为不二法门,虽然不懂也没关系,“不明觉厉”。

不论以上哪种情况,大家最关注的其实都是文化能为上市公司带来资本市场的高估值,至于文化项目本身赚不赚钱已经不重要了,对公司的战略价值和产业协同效应之类的有考虑过,但事实上没有多少公司把这一点置于资本套利的重要性之前。

最明显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近半年的一系列收购动作表明,阿里做文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非是想通过文化产业赚多少钱,而更希望做大最具想象空间的“文化产业”盘子,为其IPO提高估值。

比如阿里收优土为了盘活电商,但不会作为核心战略业务,对优酷土豆来说则不如和腾讯合作的协同效应大,再比如阿里收购UC,对于一直靠百度庇护成长起来的UC来说,百度导流的作用其实远远大于阿里,所以阿里的并购动作完全是在拼盘子。

剩下的诸如湘鄂情、禾盛新材、道博股份、凯撒股份等外行公司进入文化产业的动机其实也都昭然若揭。至于期冀靠着文化概念跑马圈地盖房子和享受避税政策的也大有人在,不一而足。

对于资本,不论是专门投文化产业的PE和并购基金也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游资也好、投资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也好,文化概念都是目前的一个避风港。全球范围来看经济低谷期文化娱乐产业都是最好的资本配置点。

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A股的文化产业高估值更是让所有资本都蠢蠢欲动,希望在这一轮套利机会中分得一杯羹。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政策和市场给出了文化产业梦一般的想象空间,任何企业背后围绕的资本和投行都有动力推着企业向文化产业靠拢,所以不少企业其实是被资本的逐利性推着前行的,文化产业也许只是他们途经的一站而已。只不过这一站还能停上一段不短的时间,其实已有不少公司开始寻找下一个停靠点了。

对于卖方,低买高卖永远是商业的本质,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在市场的最高点出手,公司卖掉人还在,文化产业中的经营业绩和品牌效应其实是很容易同时沉淀在公司和个人身上的,并且经常更侧重于后者,这是由文化轻资产与高度依赖于创意个人的特征决定的,因此企业对于文化从业者来说经常是一个附属品,有人出高价干嘛不买?

而通过上市公司获得源源不断的大量经营性现金也有助于自己安心创作更好的文化产品,希望在竞争加剧的行业中比如影视、动漫、游戏存活下来,拼的是资金粮草,何乐而不为?

至于希望独立上市的公司,A股排队困难,独木桥难挤,等待各种政策的开闸又需要周期,届时估值必定会大打折扣,还不如直接并入上市公司来得直接,而且上市公司给出的价格大部分都优于市场上的各类私募基金,值!

5.Where&When:小结——缘分走向何处?高潮何时结束?

我们认为本轮文化产业并购重组是“伪产业整合”,因为从多数并购事件的交易目的、交易主体、估值水平、交易条件以及预期效果来看,真正有望通过并购文化企业实现上市公司战略转型与协同效应的凤毛麟角。

并购重组原本是为了提升产业效率,但事实上我们很难从这些事件中发现产业效率明显提高的典型代表,而这些并购动作也确实没有催生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虽然我们很希望看到质变、看到颠覆性的事件,但很遗憾产业仍然停留在量变阶段,这是不可逾越的产业发展规律。

并购整合,并购只是开始,整合才是目的。考虑到并购后的产业效应释放需要一定时间,那么整合这个真正的难点就浮现出来了。以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和企业的成熟度来看,基本上国内文化企业的并购后整合,包括人员整合、财务整合、资产整合、业务整合、资源整合等,均处于空白阶段,相信在资本完成这波套利退出之后,将有一大批并购后整合失败的案例浮出水面。

上市公司和文化企业的结缘过程很炫目,但是缘分能走多久不好讲,当然我们还是愿意祝福他们走得远一些。考虑到资本的属性,这么玩文化其实本身没有错,毕竟好莱坞也是靠华尔街才崛起的,只要合理运用,中长期来看文化产业的并购整合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但需要时间、需要基因改造、更需要缘分!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有优质资产才有得管理!任何一个产业中的优质资产都是有限的,而优质资产的培育与成长周期也是有规律的,无法逾越。由于文化产品的爆炸性跃迁效应非常明显,文化公司的成长其实不需要很久,只要资金足够,2-3年一个各方面商业指标足够漂亮的文化公司也就打造出来了。

但“三年一个秀才、十年一个小生”,文化产业中最核心的优质资产是“人”,是具有创意能力和文化精神的人,这样的人是非常稀缺的,这么多年产业中培养出的人才也就那么多,并购来并购去都是那些人以不同的角色、时间、结构出现。

因此,上市公司这一波文化产业并购的高潮将随着核心人才的批量固化而慢慢趋于平静,从近两年文化并购事件的规模、范围、价格和交易条件来看,预计业内大部分以人为核心的优质资产包括有品牌积淀的文化公司将在一年内被各种协议锁定,而这轮锁定的周期是3-5年;

与此同时,新一波年轻人才能够独立成长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新兴文化公司的品牌积淀也要假以时日;另一方面,新生代的文化消费理念让新生代的文化从业人才有了获得市场价值认可的机会。

加之早期投资市场的不断成熟与上市门槛的不断降低也会让资本开始慢慢接受投年轻人、投早期的理念,对于资本而言没有必要都为追逐成熟阶段的明显优质资产争得头破血流还占压资金闲置成本,差异化的资本配置有望在全市场范围普遍出现。

因此我们判断,这一轮文化并购的高潮在2015年上半年必将趋于平稳,且本土的文化产业将回归经营为王的时代,以为股东创造价值作为下一个时代的主题,以小而美文化生态群落的聚集与共生作为产业特征,以版权内容和商业模式为持续投资热点。

预计3年左右时间即2018年之前,另一个文化产业并购高潮将伴随着中国文化娱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而进入跨国整合阶段。资本是野蛮的,家里的野蛮人都已经在这一波高潮中折腾过了,门口的野蛮人马上就要冲进来,文化企业和文化资本们,大家准备好了吗?(

文化企业并购溢价研究

文化企业并购溢价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其中互联网及手机游戏行业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拥有了广阔的市场。2014年互联网及手机游戏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并购重组的案例,而且这些并购都显现出了“高溢价”的特征。本文主要希望利用对文化产业内高并购溢价的原因的分析,整理出行业内良好的发展经验,然后为本行业进行并购重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文化传媒行业是“轻资产”运作为主要特点的公司,上述公司在并购重组的时候通常展现出和一般“重资产”运作公司与众不同的特点,上述区别一般是被并购资产的估值和定价的差异。 展现“轻资产”公司在并购中其估值以及定价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本文的期望所在,然后全面的为公司并购重组提供依据。本文重点探究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的高溢价的根源,然后探究高并购溢价后面的公司定价和估值难题。分析一般从下面结果部分进行: (1)从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分析,重点探究现在商誉会计确认要求对财务信息品质的作用; (2)从资产评估层面分析,重点探究报表之外的无形资源也就是自创商誉有什么,其是怎样开展资产测评的,上述“轻资产”运作公司在评估的时候展现出特点是什么,与评估价值有关的原因是什么; (3)从并购的协同效应层面进行分析,重点探究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的原因有哪些、并购之后给中文传媒造成怎样的后果,从财务以及经营协同效应两部分进行分析; (4)从风险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中文传媒怎样利用对应的风险处理方式来减 少并购溢价的各种风险,包含业绩对赌、并购后的工作整合等。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收购方和标的企业内部入手,查阅和搜索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对资料和参考文献进行深刻的剖析,对中文传媒并购智明星通产生高溢价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归纳总结出文化产业间易产生高溢价的原因。 从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资产评估等不同的层面对并购溢价的出现原因进行全面完善的探究。利用溢价原因的分析对公司并购里面的资产估值和定价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之后找到高效的处理建议。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文化产业并购

商业报告书 标题:文化产业并购 案例:华谊兄弟并购东阳浩瀚

文化产业背景 一、2013年文化产业亮点--并购潮风起云涌 2013年文化产业内企业并购频繁,尤其影视行业并购异常活跃;众筹融资模式出现,但影响有限,国有资本进军影视产业,或将预示产业格局变革;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科学迅速成为信息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文化产业中得以运用。2013年文化传媒板块已发生55起并购事件,涉及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子行业,累计资金近400亿元;而影视娱乐板块异常活跃,资本整合案例高密度出现,并购潮风起云涌。 二、2014年文化产业亮点--并购规模超千亿 2014年截止到12月20日,文化产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6个月的并购规模已超过2013年全年总规模。主要发生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旅游户外5个行业板块,其中影视、新媒体板块是并购的热点领域,55起事件并购金额达450亿元,占并购总金额的45%。与2013年相比,并购事件涉及领域更广,热点领域也由游戏动漫转移到影视传媒领域。 2014年文化产业并购延续了2013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在并购事件数量和并购金额方面都有大幅提高。2013年文化产业发生96起并购事件,并购金额500亿元;2014年截止到12月20日,文化产业

共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6个月的并购规模已超过2013年全年总规模。 2014年文化产业各月份并购规模 三、2015年文化产业亮点--传媒是高发区 2015年伊始,文化传媒行业并购持续疯狂。今年1月份,发生9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包括皇氏集团7.8亿元收购盛世骄阳,宝诚股份16.58亿元收购淘乐网络、中联传动等。 文化传媒领域的并购既有行业内龙头通过并购拓展产业链,比如光线传媒斥资2.84亿收购蓝弧文化44%股权,打造泛娱乐平台;又有传统行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产业转型,比如玻璃器皿行业的德力股份出价9.3亿迎娶武神世纪,同时豪掷9000万元揽下一家影视传媒公司30%股权。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经营协同假说( operming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 并且在并购之前, 企业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包括横向降低成本费用的生产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和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这可能是对企业并购最经典的经济学答案。 2. 管理协同假说( management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 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被转移时, 能够将被收购公司的非效率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从而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 财务协同假说( finance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并购是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将企业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 由于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成本更低, 从而增加了财务协同,降低了融资风险。 4. 市场力量假说(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首先, 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 以减少竞争者, 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 优势企业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其次, 即使不形成垄断, 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也将成为市场进入的壁垒。 5. 战略动机假说( strategy motive hypothesis) 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

文化产业成功案例之《英雄联盟》

文化产业成功案例之《英雄联盟》 摘要: 《英雄联盟》这个游戏自2011年诞生以来,在国内外已名声鹊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它仅仅在中国一个区就拿下了单日在线人数2400万人的奇迹。这是其他网络游戏从未创造过得数字。而本文致力于从《英雄联盟》本身的因素和营销方案中找到其成功的秘诀。 关键词:《英雄联盟》、电子竞技、游戏、营销方案 一、游戏简介 《英雄联盟》是由腾讯全资子公司RIOT GAMES公司开发的3D竞技场战网游戏,其主创团队是由实力强劲的魔兽争霸系列游戏多人即时对战自定义地图(DOTA-ALLSTARS)的开发团队,以及动视暴雪等著名游戏公司的美术、程序、策划人员组成,将DOTA的玩法从对战平台延伸到网络游戏世界。除了DOTA的游戏节奏、即时战略、团队作战外,《英雄联盟》拥有特色的英雄、自动匹配的战网平台,包括天赋树、召唤师系统、符文等元素,让玩家感受全新的英雄对战。 《英雄联盟》这款游戏与DOTA和魔兽争霸这两款游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绝不是它们的翻版。《英雄联盟》的主创团队就是这两款游戏开发的主力军,所以,他们将DOTA和魔兽争霸这两款游戏中的许多优点移植到《英雄联盟》身上,可以说《英雄联盟》是它们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延伸吧。 二、创意特色 1、适合新手,多种模式可以选择。 对战、自定义、电脑匹配等,继承了DOTA和魔兽争霸的多重特征。达到30级后还可以参加战网排名比赛。比起那些游戏模式单一的游戏,《英雄联盟》可以由玩家自由的选择游戏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玩家们的胃口,使得游戏不会变得枯燥。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玩家们对游戏的忠诚度。 2、加入了自动匹配系统。 许多网络游戏都是混战的游戏,但《英雄联盟》很有创意的添加了自动匹配系统来协调游戏。众所周知,网络游戏中等级相对低的角色是很难与等级相对较高的角色进行正当对战的。但是这个自动匹配系统可以将等级与战斗力相当的玩家归结到一个游戏房间中,避免了对战双方实力悬殊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游戏的平衡性与趣味性。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国内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梳理

国内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梳理 世界各地文化旅游的体系大体都是通过文化资源、旅游消费与供给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几个方面来体现的,而各个地区又略有不同:在自身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美国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由、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鼓励地方及产业自主发展,联邦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及经济补助;欧洲则通过合作框架或者政策性引导措施的出台,鼓励国家或是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与联合,继而强调欧盟整体在国际的竞争地位;日韩等亚洲国家则是通过突出发展自身在资源、交通或产业等某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并且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每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应该说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只能将欧洲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及部分亚洲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希望能将文化旅游的主要方式有所体现。 一、国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 (一)美国文化旅游产品的象征:“米老鼠”与迪斯尼 2003年11月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十大虚拟人物财富榜”,米老鼠与哈利波特、皮卡丘等十个虚拟人物登上了荣誉榜并名列榜首。当今世界凡是媒体可到达的地方,尤其是少年儿童,80%以上都知道“米老鼠”、“唐老鸭”和著名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回顾它的发展史并分析其营销手段和策略,对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米老鼠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拥有对新事物、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浓厚兴趣和永不间断的创新能力,这是推动米老鼠从一个普通的动画角色发展成为世界娱乐业帝国形象的根本动力。他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他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独特的迪斯尼动画电影造型特征原则。主要表现在迪斯尼动画电影经由米老鼠及系列片的尝试,逐步建立出写实与卡通化为原则的造型特点。第二,迪斯尼和同事对于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也是“米老鼠”受到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体现一是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二是由黑白片到彩色片。 沃尔特·迪斯尼的可贵,就在于他不满足做一个出色的动画片画家,而是在一群志同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核心层出发,逐步扩大到“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申

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简介

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简介 --中国第一份全景式深度研究文化产业并购现状的研究报告报告出品机构:北京新元文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 报告出品时间:2011年11月 报告字数:约35万字 报告页数:约560页 报告媒介:纸质印刷版 价格:9800元(11800元附送电子版本)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是中国第一份全面深度研究文化产业企业并购状况的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显示的数据,2000年到201年8月份,中国总共有400个并购案例发生于文化产业,说明了并购行为在文化产业内十分频繁,揭示出文化产业通过并购模式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文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复合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率更高的特点,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准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是文化产业并购的主体。文化产业的并购方大多数通过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获得大批资金,或者通过在证券市场融资,通过快速收购的方式完成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业链布局、改变竞争格局等战略目标。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深度研究了文化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并购状况,同时也详尽分析了不同资本市场并购规则和条件。在报告中,采取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对已并购的企业做了细致严谨的分析。 在分析重点并购企业中,报告对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并购过程以及并购之后的市场表现都给予了深度研究。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研究分析表明,每年将有50-60个并购案例在文化产业发生,并购作为一种企业快速发展的工具,将在未来5-10年在文化产业的整合方面发挥更突出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企业上市,产业内的并购整合也将进一步活跃起来。这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入市以及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日趋活跃。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无疑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本文对一些学者在此问题的探讨上进行综述,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影响和应对措施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并购;影响 一.引言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 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些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1]。外资并购分为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将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而后者是指外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当地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当地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已经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伴随着入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从广度上和深度上也迅速提升[3]。跨国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并购,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弥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4],另外,它对于加强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也有一定作用[5]。但同时,在积极的作用外,它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更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对此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跨国公司已在彩管、微电机、小汽车、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纤电缆、橡胶、轮胎、啤酒、造纸、洗涤用品、医药等行业实际上取得垄断或控制地位。在计算机行业中,长城、四通、中环等外商投资或协议投资的项目中,外方均占有控股权。在我国洗涤用品行业中,较大规模的合资企业有15 家,且全部是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中排名前20 位的大企业[6]。一些我们熟知的名族品牌,也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外国人的囊中物。众多的并购案例,更让我们认识到它对我国经济甚至政治方面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近年来众多的并购案例,我们对并购的特点也可略探一二。周晓武[7]、李慧、张绍焱[8]、陈佳慧、黄群慧[9]都认为,从产业上来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

文化产业项目 案例分析——穿越剧

穿越剧之穿越种种 小组成员:陈勇宽、徐璐蓉、郑勇、张超、付瑞雪学号:0811*******(27、28、29、30) 班级:08传播学(文化事业管理) 指导教师:霍采萍 2011年10月

【摘要】 穿越就是现代人跑的古代,或古代人跑现代,或跑的另一个异界。就是在某个契机下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到了古代,或者古代人来到了未来或者来到异时空。就是一个现代人通过一次契机转换到另外一个时代了。就是一不小心进入了时光隧道,跑到了一个你在书本上才能见到的地方,那里或许是历史,或许是未来。随着眼下各类穿越剧的热播,人们越来越对穿越剧这个体裁的剧种有了充分的接触,并有了各自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穿越穿越剧现代古代

【 abstract 】 Through the ancient, modern is running or archaic run, or run of modern another plane. Is a chance in the tunnel, the time came to the ancient times, or archaic person came to the future or to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Is a modern people through a chance to convert to another era. Is he entered the time tunnel, ran a in books can be seen on the place, there may be history, perhaps is the future. As for now all kinds of wear the shaoxing opera that,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to wear the shaoxing opera this genre opera in the full contact, and have their unique insights. Keywords: opera modern ancient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化整合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 一、引言 陶斯·佩林咨询公司专门研究了过去10年间180多个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得出的结论是,成功的文化整合是并购得以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1]根据KPMG公司的一份全球性研究报告,指出了增加成功可能性的6项并购前活动,其中解决文化问题是一个关键性的要素。[2]对文化整合的关注已经被证明为并购成败与否的“分水岭”,如果忽略这一点,那么对于并购的迫切可能会是一种代价高昂的冲动。[3]而选择什么类型的文化整合模式,是企业并购后进行文化整合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因为不同类型的文化整合模式,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决定了企业并购整合后不同的控制范围和经营模式,进而决定了并购成功的可能性。 二、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研究回顾 Berry是较早提出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的学者,他认为购并双方共有四种文化整

合模式,即文化融合、文化同化、文化分离、文化消亡[4][5]。Cartwright和Cooper根据并购的动机、目标和权力的运动,提出企业并购三种可能的合作关系类型[6]。后来,又有许多学者基于他们不同的研究视角和 研究方法,提出了多种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模式类型。 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一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整合模式是根据并购双方文化交叠的标准划分的。另一方面,众多学者提出的整合模式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没有超出以Berry提出的融合、吸纳、分离和消亡四种文化整合模式,基本上是在Berry提出的四种模式基础上对其略作适当改进而形成的。 三、对以往研究成果的评述 应该说,以往的文献为我们对文化整合模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析了不同文化整合模式的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企业的文化整合实践也具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以往对文化整合模式的研究大都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全国第一次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对全市各个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在多方位和多角度比较筛选的基础上,认真遴选了以上海大剧院、上海新天地文化景区、张江创意产业基地、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本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候选单位向国家文化部推荐。最近,文化部己在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将以上四个单位正式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挂牌。 这四家单位在服务产品、经营模式、产业规模等方面各具特色,在上海市文化产业中均居于各自行业的龙头地位,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从经营管理的团队建设到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施,均保持显著的行业特点和自身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这四家单位对上海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了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形象建设和推广宣传。 以下就四个单位的基本情况、产业特征、主要业绩、社会效益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作具体的说明、分析。 一、上海大剧院:高雅艺术的一流演出中心 上海大剧院建设始于1993年,1994年9月24日开工打桩,1998年8月27日建成开幕,总投资为12.5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内设大中小三个剧院,观众席分别为1800座、750座、300座。上海大剧院的建成,不仅使上海告别了没有歌剧院的历史,而且改变了上海城市剧院的结构,提升了上海剧院设施的规格,开创了上海演出市场的新局面,营造出了一个高雅艺术的演出中心。 自从开幕运营以来,大剧院始终以其高标准的设施、高品位的节目、高水准的服务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观众,日益成为上海展示对外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每年大剧院要上演230-250场节目,节目形式以歌剧、芭蕾舞、交响乐为主,演出主体以国外、国内、本市各占1/3。截至目前,大剧院演出已达2000场,用于文化发展的积余达1亿元人民币。在经营管理中闯出了独有的发展之路,为全国的演艺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的完善,实现艺术发展与文化市场的双赢树立了典范。 剧院经营建立了良性的商业运作模式。上海大剧院从开业之初,就坚持不拿政府一分钱财政补贴,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市场运作模式,在每月基本经费支出300余万元的情况下,能保证每年2000万的赢余,这在整个中国文化演出产业内部都是一种开拓性的创举。 大剧院遵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运营之初制定了20字经营方针:节目是龙头,市场是导向,经营是核心,管理是基础,在运营中严格遵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将节目、市场、经营、管理四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节目是龙头。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一贯坚持引进“名家、名曲、名剧”的演出基础在于组织市场,大剧院已经能够成熟运作每一个项目,积累了丰富与宝贵的市场运作经验。从演出组织接待到市场销售开发,宣传策划运作的全过程,都进行程式化和市场化的操作,坚持做到每年平均演出250场,实现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市场是导向。坚决保证回收票款,向市场要效益,严格按制度操作,对票务销售,票务处置做到公开透明,售票全部采用电脑联网。实现票款及时回收,资金迅速回笼。 大剧院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在总经理下设三个中心:艺术中心,管理中心,经营中心。剧院正副总经理各兼任一个中心的总经理,其中艺术中心即“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该中心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作业大学论文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课程负责人:xxxx 二○xx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与项目管理 (3) 案例(1-1):文化项目的特征 (3) 案例(1-2):项目干系人 (4) 案例(1-3):晚餐项目的生命周期 (4) 第二章项目经理与项目组织 (6) 案例(2-1):制片人的项目经理角色 (6) 案例(2-2):Y公司的项目组织 (7) 第三章项目范围管理 (7) 案例(3-1):项目范围说明书 (7) 案例(3-2):绘制思维导图 (10) 案例(3-3):文化项目的WBS (12) 第四章项目时间管理 (14) 案例(4-1):文化项目的时间管理-排列活动顺序 (14) 案例(4-2):文化项目的进度计划 (15) 第五章项目成本管理 (17) 案例:国际时装节项目成本预算 (17) 第六章项目质量管理 (18) 案例:交际/酒会项目质量缺陷因果分析 (18) 第七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9) 案例(7-1):上海世博会人力资源计划 (19) 案例(7-2):激励与项目管理 (21) 第八章项目沟通管理 (22) 案例:我与公司总经理的一次错误交流 (22) 第九章项目风险管理 (24) 案例:文化项目的风险识别 (24) 第十章项目采购管理 (26) 案例:第16届亚运会项目采购管理 (26) 第十一章项目整合管理 (27) 案例:北京奥运会项目管理实践与创新——访奥组委总体策划部 (27)

第一章项目与项目管理 案例(1-1):文化项目的特征 文化项目的创新性 文化项目所开发与生产的是以精神内容要素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其投入资源,除了资金和实物资本之外,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创意、版权和人力资本等无形的要素。 文化项目的生产必须具有相当的创新度。精神内容要素的雷同无法吸引消费者的兴趣,也不能在市场中立足。 例如,超级女生,关键在于一个好的创意和商业模式,能够将各种资源有效地组合起来。 文化项目的风险性 ?一般文化项目一经确定,一旦举办或者发行,其结果就具有不可修改性。不像IT项目中软件开发,可以一次一次地模拟运行检验,所以其风险性比较大,一个疏忽可能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比如一个展览、一台演出,即使不是现场直播,可是对于直接现场的观众来说,其结果具有不可修改性。特别是有的大型活动不可能有预演。 文化项目的复杂性 文化产品生产存在内容的创新,以及从创新到产品化生产的两个过程。 一个项目要想获得成功,不但要在相应的领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而且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赞助企业的需求、国家的法规政策及导向,以及本企业的优劣势等。 一个文化项目的目标确定难度较大,需要经过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目标整合才可以明确,可能要经过几个回合才能最终确定下来。不像建筑项目、工业制造项目,需求明显,较易识别。特别在我国,文化需求的增长在与日俱增,瞬息万变,项目发起的难度增加。需要考虑更多的市场因素,比其他行业,对产品的独特性要求更高。 不但要对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成本、进度和风险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内容信息管理、版权管理与开发系统。 比如,文化产品会产生大量的知识产权,如哈里波特、迪斯尼等,可以通过形象许可和版权经营,形成玩具、图书、文具等。 文化项目的双重属性 ?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因而存在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两个方面的目标。 ?因此,文化项目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但其立项、活动名称、场所、渠道等需要审批,甚至具体的内容都要进行有关的审批或备案。另外,有些文化项目还需要交通、消防、公安、环卫等部门的协助。在涉外项目中,其审批程序更为严格。 ?例如,2009年1月,迪斯尼公司与上海市政府正式签署上海主题公园的框架协议,共同向中国中央政府提交一份合资在上海兴建一座新的主题公园的计划。上海迪斯尼项目计划书提交国务院,于2009年11月通过审批。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摘要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并购的方方面面,本文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帮助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地去发掘和完善。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二、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三、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的选择。本文以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展开,企业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文献视角不同,但都包括了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第二部分分析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各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并试图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建议。第三部分围绕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展开。 关键词:并购动机;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会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行业调整、企业洗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全球企业并购就开始出现新动向,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反映,也是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力加剧、技术进步加决的结果。企业并购对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想了解,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什么?各个时期的动因相同吗?企业并购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人们该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又是如何选择的? 一企业并购的动机因 企业并购动因不尽相同。1997年,吴永林在《企业并购动因和目的析论》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宏观来看:(一)企业并购是我国产业重组的需要(二)企业并购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三)企业并购是我国市场组织的需要(四)企业并购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需要。微观上看,企业并购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因素导致企业的并购冲动:(一)壮大企业(二)获得技术(三)强化竞争(四)优势互补。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全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

120起文化产业并购深度分析

120起文化产业并购深度分析 本文由阿尔法并购重组群群友、瑞信方正证券副总裁韩颖姣推荐推荐 导读:具有题材性概念、有跃迁效应的文化领域是资本追逐的热点,且这些领域均有足够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与细分市场空白。另外,一些以往非常偏僻的行业也都开始进入了并购的视野,比如博彩、体育等 2014年文化产业内的并购继去年的一番火爆之后又推新高潮。而这些融资并购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透过资本,什么样的文化产业更容易被并购,看下面的文章。 2014年的文化产业并购将去年的产业热潮继续推高,据新生代文化产业交易数据库统计显示,上半年国内文化传媒产业共发生约125起并购重组与战略性入股事件,总交易金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美元交易均已折算),通过对这一系列产融互动事件的剖析,可以让我们窥视到资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文化产业”。 1.Who:究竟是谁在买“文化”? 从并购方的公司性质来看,主要以A股上市公司与BAT等互联网巨头为主;美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事件仅有15起,这其中还包括腾讯、百度、360实施的4起并购;而非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事件有18起,且以财团和大集团为主,其中阿里巴巴及马云通过个人或者基金发起的并购事件就占据了7起。 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有5起,包括当代资产受让上市公司国旅联合17%的股份成为起控股股东、阿里并购文化中国、马云和史玉柱的云溪投资入主华数传媒、印纪传媒(DMG)借壳高金食品、阿里巴巴及云峰基金战略性入股美股上市公司优酷土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宗国企重组,即上海文广的大改革,涉及到东方明珠和百视通两家上市公司。 从并购方所处行业来看,有超过1/3并购事件(45起)买方为非TMT行业,最近有句流行的玩笑话“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

文化产业案例分析

文化产业案例分析 1、《天下无贼》 (1)、导演是谁?冯小刚 (2)、电影《天下无贼》营销中的创意点有哪些? ①、爱心成就未来,慈善首映礼,切合影片的公益主题 ②、主创搭乘“天下无贼号”列车进行宣传,巧妙运用电影中“火车”这一道具 2、美国电视产业 (1)、在美国,电视剧的首轮播出一般在哪个电视网?联播网 (2)、美国电视剧可划分为哪四种类型?肥皂剧、情景喜剧、连续剧、情节系列剧 (3)、ABC是下列哪个联播网的缩写?美国广播电视 (4)、美剧有哪些营销优势?请列举至少四个。语言、环境、价格、题材、政策、国内市场 (5)、什么是文化贴现?由于他国文化产品消费者,在语言、价值观、历史、宗教、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造成文化产品的接受障碍和吸引力的降低,因而降低文化产品价值。 3、横店影视城 (1)、横店影视城的创建,源于1996年哪部电影修建的拍摄基地?《鸦片战争》(2)、“秦王宫”是为哪部电影的拍摄而修建的?《荆轲刺秦王》 (3)、横店影视城成功的根本策略是什么? ①、打破单一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模式 ②、建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 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服务资源 4、欢乐谷 (1)、欢乐谷”第一家主题乐园,开设于下列哪个城市?深圳 (2)、欢乐谷”品牌打造中的“四轮驱动策略”分别是什么? ①、主题文化包装:以文化为主导,用主题故事包装游乐设施,让游客领略文化内涵。 ②、高科技游乐设施:大型游乐设施均从国外进口,让游客感受国际最领先、最刺激的游乐体验。 ③、高标准旅游演艺:在欢乐谷内建立华侨城大剧院,开发高水准旅游演艺项,如欢乐水世界、金面王朝、天府蜀韵。 ④、品质优质服务:服务理念,欢乐予己、欢乐予人,通过四大板块评比来切实提升员工服务质量。 5、青春版《牡丹亭》 (1)、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是?昆曲 (2)、《牡丹亭》还魂记的作者是谁?汤显祖 (3)、下列哪个喜剧在中国采取了高校巡演的方式?青春版《牡丹亭》 (4)、由于昆曲在演唱上舒缓柔婉的特色,它又被称为(水磨调) (5)、青春版《牡丹亭》选择高校进行巡演的原因?

最全的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1绪论 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与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进行资本扩张,增强市场影响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带来了国民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许多规范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及其配套指引,这些都促使资本市场中的并购历程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1984年7月,保定市纺织机械厂以承担兼并企业全部债权债务的形式,并购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该厂已处于连年亏损,几乎面临倒闭状态的企业,这是发生在中国的首例并购案例,它开创了中国国有企业间并购活动的先河。过去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发生了许许多多类似的并购活动,掀起了一股股来势凶猛的企业并购浪潮。但由于企业并购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西方国家晚了整整几十年,加之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资本运营的体系不完善,许多制约企业并购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活动与并购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企业的并购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方面的推动,尤其体现在一些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当中。但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不断推进,许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角度,主动进行并购活动。 第二,并购价值的评估方法陈旧。虽然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活动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配套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并购的良性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并购价值的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重置成本法和收益法,它们被盲目地广泛使用,而没有考虑到不是所有的并购类型都适用这两种方法。重置成本法主要侧重于对当前企业资产价值的静态度量,而没有考虑到企业资本未来的收益能力。重置成本其实评估的并不是企业的价值而是当前资产的价值。同时,收益法在我国某些并购案例中也并不适用,因为使用收益法所需的部分行业参数中目前市场条件下很难获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并购中的评估方法应用。 第三,我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大多是通过并购双方直接接触完成的,投资银行等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在西方发达国家,从并购发动、融资安排到价格确定等各个环节,中介机构都起到推动作用。但我国尚处于缺位状态的中介机构,不得不使我国的企业并购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市场化、规范化。 .2研究意义 资本市场中并购事件无一不牵涉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产权的转移,能否成功转移都需要合理的定价来支撑,这使并购资产的定价机制也面临考验。能否合理地评估并购资产的价值,决定了交易价格对资产真实价值的反映程度,也就决定了企业间并购交易能否顺利实现,同时它还影响着资本市场能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纵观资本市场中层出不究的并购案例,其并购的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并购的主体也各不相同,那么目标企业定价所适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所体现的评估方法特点也就不同,因此,在并购资产的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运用对资产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为切入点,立足于不同的并购类型,着眼于研究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分析不同的并购类型下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试图在资产定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上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从而体现了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对于今后并购活动中的资产定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企业文化与企业并购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企业文化》结课论文企业文化与企业并购 姓名:陈振家 年级班别:人力07-3班 学号: 310710030316 授课教师:王晖

时间:2011 –1 -3 摘要与关键词 《企业文化》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很有必要进修的课程,本课程是边缘交叉课程,需修完《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发展、构成、作用、影响等均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与身边的相关资料,我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并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学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加剧,企业并购行为愈演愈烈,因而,企业并购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并成为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器。但从企业实际并购结果来看,成功率只有43%,而在那些失败的并购案件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因此,了解我国企业文化整合迟滞与失败问题归因尤其重要。企业并购后整合难,但最难的莫过于企业文化的整合,所以研究企业并购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整合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话题。 本文结合企业并购文化整合实际,对企业文化及其整合模式、企业并购进行分析,探讨了企业并购的特点、企业文化的整合途径,并给出相关建议。 本文关键词:企业并购,企业文化,文化整合

引言 联想并购IBM,吉利并购沃尔沃······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企业开始了步伐很大的并购之路。然而,气候的议论甚至非议却也不断出现——这样的“小吃大”能成功吗?这样的并购是不是在“大跃进”······而更多的议论在于:并购以后怎样进行有效地文化整合?企业文化的巨大差异性会不会导致并购的最终失败? 企业文化与企业并购到底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化的差异应该怎样解决?文化的整合应该怎样进行··· 下面本文进行相关问题的阐述与研究,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跨国并购文献综述

海外并购文献综述 1、彭琳、王春雷.成长性视角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2):36-39. 海外并购“风险链”的防范和控制则是完善海外并购方式,实现企业成长效应最核心的问题。彭林提出海外并购的风险包括并购决策阶段、交易执行阶段和完成后整合发展阶段的风险。决策阶段包括双方环境风险和对象选择与估值风险,执行阶段包括市场风险跟财务风险,整合发展阶段包括经营风险与整合风险。降低风险的对策包括完善政治法律体系,并购对象选择与风险的规避,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双方资源整合。 2、袁天荣、杨宝.海外并购整合风险控制框架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2):129-135. 文章构建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的全面控制框架,具体包括确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控制的目标与原则,进行整合风险要素体系细分及诱因识别研究,提出整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以及整合风险控制的“全要素观”、“全过程观”。作者将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划分为战略整合风险、经营业务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组织结构与管理整合风险六个方面,称之为“六分法”。 3、李湘玲.浅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J].企业导报,2012(7):35-36. 李湘玲在文章中提出,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是并购规模逐步扩大,数量不断增长;并购目的呈现多元化,也更为明确;并购手段与方式趋于多样化。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风险有准备阶段的战略选择风险、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实施阶段的估价风险、融资风险和经济技术风险,整合阶段的经营整合风险、管理整:11策包括提高风险估价的能力,人力资源整合与文化整合。 4、李哲.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与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7):34-35. 李哲在文章中指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主要是:从行业来看,资源类相关行业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标;从地区来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范围遍布全球,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亚洲、非洲是重点地区;从主题来看,国有企业是海外并购的主力军,金额上占有直接优势。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与整合风险。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对策主要是做好宣传沟通工作,熟悉国外并购法律环境,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并且注意并购后的整合。 5、全红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研究[J].会计师,2014(1):11-12 本文力图在分析海外并购风险成因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规避与化解风险提供建议,以此来推动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全红蕾分析到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主要是由于边际产业扩张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寻求技术以及谋求品牌和国际市场。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遭遇的风险主要是因现金流不足、债务负担过重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因品牌认同与接受程度不足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