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技术改进

技术改进

技术改进
技术改进

配合比经济优化、降本增效的措施分析

配合比的经济优化必须是对应同一个地区、原材料的来源稳定、单位的混凝土生产控制水平、施工季节的不同、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浇捣、养护方式等的不同,所以配合比的优化只能从理论上从配合比设计、配合比在生产中的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重在施工中的控制。

一、配合比理论设计

1、正确选择材料

混凝土使用的材料种类较多,我们根据材料标准、实际经验,将混凝土常用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了解其特性,如水泥的凝结时间、28天强度值、与外加剂适应性,砂子的细度模数、级配区、含泥量、泥块含量,石子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外加剂的掺量、减水效果、对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程度。掌握材料间的适宜性,也就是什么样的水泥与什么样的外加剂适应,混凝土各强度等级对材料的具体要求等,确保材料选择正确。

可行性分析:

(1) 水泥检验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 ,使水泥胶砂强度更真实地反映了水泥在混凝土中的使用效果。按照ISO 法检验得到的水泥胶砂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依据更具有科学性。

(2) 各种各样的外加剂不断涌现,特别是减水剂和泵送剂的大量应用,不仅改变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而且为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发展和混凝土新品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粉,由于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球型颗粒,可以改善粉煤灰混凝土拌和物的泵送性能和在振动外力作用下密实成型的性能。矿粉具有较高的活性,可能等量取代水泥,降低能本和改善和易性等。

2、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是根据现场施工特点在混凝土最大密实度理论的基础上, 考虑集料比表面积对起润滑作用的浆体数量的影响, 根据工艺特点, 使填满集料孔隙外提供混凝土工作性的过剩浆体量最佳、性能最优的过程。对于配合比设计方法, 规范已有详细规定, 但不论采用假定容重法、体积法还是经验法, 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 1) 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和施工坍落度。配合比设计应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达到要求的性能, 这就要求设计初始工作性能高于浇筑工作性, 应考虑运输、密实等过程对工作性的要求及经此过程引起的工作性损失问题。在室内试配设计时,可先设计低坍落度混凝土, 然后通过掺入推荐掺量外加剂或增加水泥浆量来调整至设计坍落度。配制强度的富裕( 标准差) 应与施工控制水平相一致, 考虑到经济和安全因素, 一般现场配比设计标准差不宜低于 5.0MPa, 现场配比设计28d 强度富裕宜控制在8~12MPa。

( 2) 确定单位用水量, 选择水灰比。根据集料粒形、级配和外加剂的性能来综合确定用水量。由于水灰比决定着水泥浆体的空隙率, 对于给定的材料, 混凝土强度只取决于水灰比, 因此应尽量找到选定材料水灰比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以确定合适的水灰比。在没有经验资

料前, 应依照鲍罗米公式根据水泥强度和设计强度来计算水灰比, 但无论何时水灰比均应同时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 3) 确定混凝土砂率, 计算单位混凝土粗、细集料用量。砂率根据混凝土类型、坍落度及砂的细度模数和超粒径颗粒含量等综合因素确定。按照密实度理论, 在配比设计时应使单位体积混凝土中尽量拥有较大体积的集料, 以减少水泥浆体量, 而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体积与最大粒径和砂的细度模数相关。因此, 砂率设计应根据施工工艺和结构特点,尽量采用较大粒径的级配碎石和级配中粗砂, 并应尽量满足集料整体密级配, 以使混凝土性能处于最佳集料组合状态。另外, 当在配合比设计时发现混凝土粘聚性欠佳, 一般可采用提高砂率、用较细砂替代部分粗砂和增大水泥浆量等措施来加以调整。

( 4) 外加剂和掺和料的类型和掺量的选择确定。外加剂优选应贯彻性能价格比最优原则。首先应进行不少于3 种外加剂的混凝土性能现场优化比对( 外加剂可现场优化调整) , 根据外加剂标准要求和工程对混凝土的要求, 选用具有最优指标的外加剂,对单位混凝土的减水剂价格进行经济性比对, 然后确定一种外加剂供现场使用, 并同时备用一种供应急采用。当掺和料的掺入目的是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时采用较低掺量, 对粉煤灰一般控制在10%以下; 当掺和料掺入是为降低水泥量时, 粉煤灰一般可掺入10%~30%, 矿渣可掺入20%~60%, 具体掺量应经试配检验并综合各性能指标来确定。

( 5) 对理论基准配合比设计的结果进行试拌调整并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由于在理论计算中运用了一些假设和经验参数, 因此有必要对试

拌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检查实际工作性及相应的技术指标, 根据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确定最合适的参数。

3、配合比优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1)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时, 关键要考虑的是水泥的价格比集料的价格贵得多, 因而所有可能采取的步骤都首先应该是用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用量, 并满足工艺性和工程技术性能; 或者用价格更便宜的磨细材料( 如粉煤灰、矿渣、高岭土等) 替代部分水泥用量并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主要性能特征, 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性能, 降低混凝土造价。

( 2) 从结构的安全角度出发, 强度等级应作为最低强度。由于材料、拌和方法、运输、灌注以及混凝土试样的制作、养护和测试等各方面发生的波动, 按照统计学原则, 为保证达到工程设计强度的概率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则混凝土设计强度必须有一定的富裕, 该富裕值应与混凝土的生产控制水平相联系, 即一定阶段同规格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即标准差决定。技术上要求的工作性与现场结构类型、运输及密实方式相关, 要想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就必须与现场施工工艺控制水平相联系。在配比设计计算中, 配制强度应是试拌或施工平均强度, 因此控制材料稳定、计量精密、拌和规范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前提和基础。

( 3) 工作性是混凝土的重要性质, 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通常用新拌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和坍落度、扩展度以及它们的经时变化来衡量。当集料棱角减少、表面粗糙颗粒减少时, 混凝土的工作性会有

所提高; 混凝土中微气泡含量适量增加时, 混凝土流动性会有所提高, 但含气量应控制在3%~6%范围内; 否则, 对强度影响较大。粘聚

性与施工时的振捣易密性和实体及外观质量密切相关, 设计拌和物

工作性的重要依据是混凝土的坍落度( 稠度) 不应超出运输、浇灌、捣实和抹面的需要。混凝土流动性在运输或灌注时间较长或气温较高时, 必须事先确定经时损失能满足要求的配合比。工作性差的混凝土, 易产生离析、泌水、坍损快等有害现象, 不仅使施工难于灌注和捣实, 增加施工费用, 而且使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外观质量变差。

( 4)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首先要考虑混凝土的骨料级配, 在相同条

件下, 良好的骨料级配其孔隙率最小, 拌制的混凝土在一定坍落度

下所需的用水量最少。

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配料计量。为保证施工配比与室内理论配比的一致, 现场材料

计量应准确, 各种材料用量都应以重量计量, 避免采用体积或时间( 水、液体外加剂) 计量。当外加剂以粉剂掺入时, 应在施工前以袋装称量并随时抽检, 不应现场边生产边称量, 以降低人为误差。虽然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比较多, 对于一定的材料而言, 一般主要以

水灰比和含气量作为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如何控制含气量稳定、如何控制集料含水量以保证混凝土水灰比的稳定, 是现场施工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场应经常检测砂石材料的含水量, 必要时应采取措施, 例如用铲车经常翻拌集料来保证生产中配料的均一稳定性。( 2) 减水剂应优先采用滞水法掺入, 即在水泥( 掺和料) 、水、砂、

石全部投入搅拌30~60s 后投入减水剂, 再拌和60~90s 后出料。实践证明, 滞水法掺入可提高减水率、增加保水性、降低坍落度经时损失、提高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优化混凝土性能。

( 3) 随着季节和材料变化, 混凝土配合比应适时调整。由于混凝土温度不同, 水泥水化速度不一样,而且减水剂的减水率也不一样, 因此, 随着季节改变, 配合比应及时试拌调整, 优化配比。同时, 施工中, 细集料变化若导致细度模数波动大于±0.2, 就需调整配合比, 以满足施工要求。

( 4) 对已施工混凝土各技术参数, 如细度模数、坍落度、强度、含气量等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优化当前的配合比。

一般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主要以混凝土龄期强度和工艺施工性能

为其主要指标, 耐久性指标往往考虑不多, 实际上耐久性好的混凝土往往是采用了多种磨细掺和料和高效减水剂, 常常是相对经济的, 与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不矛盾。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在于掺入了粉煤灰、高炉矿渣、微硅粉中的二种或三种掺料, 并且往往采用低碱、高效减水剂, 水灰比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偏低, 坍落度一般在160mm 以上。由于以矿物掺和料置换部分水泥, 一方面降低了混凝土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掺和料的表面效应、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等优化了混凝土工作性能, 增加粘聚性, 降低大流动度下的泌水率, 而且经时损失小。对成型混凝土, 后期强度提高大, 抗冻融、抗渗性、抗氯离

子渗透和抗化学侵蚀性强等, 还可降低干燥收缩、降低水化热、抵抗水及离子渗透性能高等, 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性能。

当前, 在工地现场混凝土主要采用磨细粉煤灰和高炉矿渣, 配以高效减水剂并微量引气技术, 水泥整体置换量达20%~40%, 一般坍落度在160~230mm。当然, 掺和料置换量还必须兼顾施工周期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必须兼顾混凝土其它综合性能。试验证明, 从改善混凝土某单一性能方面考虑, 当矿粉掺量达到60%时水化热降低效果较好; 粉煤灰、矿粉复合掺量达到60%时, 降低水化热具有明显作用; 当粉煤灰掺量达到30%或矿粉掺量达50%时, 改善混凝土收缩作用较强; 当单掺粉煤灰30%时,氯离子渗透电量最小; 矿粉单掺达40%, 混凝土具有最佳强度。

现场混凝土配比的优化涉及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生产、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养护等多重环节和多种作业类型, 只有保证各环节的精密协调, 才能为配比的优化调整提供一个实现的前提, 一个好的配合比才能落实到工程实践中去。

根据季节不同,配合比及时调整。

夏季配合比

春季4月至5月、秋季10月配合比、防冻负-5℃

冬季11月、春季防冻-10℃和-15℃配合比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技术建议),和推行工厂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的内容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对医疗卫生技术、教育、保育以及利用自然条件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五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第三章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七条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厂

长××、××、××、××等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技术建议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工作,由××归口统一管理,技术建议管理员具体负责,基层单位设技术建议联络员. 第九条技术建议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全厂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技措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全厂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厂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负责接待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参观学习,并建立咨询业务关系. 4.协助领导组织对厂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设计任务书. 5.负责全厂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本组织工作. 6.定期召开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十条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季技术建议计划项目,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建议项目验证、考核、分析和预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

-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指导下,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逐步建立我科室科学、严谨、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促进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医疗安全与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现医疗管理与社会、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特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一、目标 在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全程、全时监控下,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我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实现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确保科室医疗质量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 二、建立(调整)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根据科室人员组成及人员素质要求调整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质量安全小组职责,确保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一)质量继续教育 1、配合医院职能部门完成科室人员培训、演练,包括法律法规、三基三严、应急培训、演练等内容。 2、科室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科室人员应对意外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3、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科室指定专人书写科室记录以备存档和未参加人员学习,同时科室各成员需认真做笔记以备学习和科室定期检查。在此基

础上,为进一步强化科室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科室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考试考核,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4、质量意识教育:旨在提高科室人员质量意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5、服务意识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服务意识教育,并在日常工作中以事实为例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对患者充满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6、不定期进行前沿性教育:旨在加强科室人员对前沿性医学知识的了解、探讨和应用。 7、开展岗位练兵,在实践中实行引、传、帮、带,帮助年轻医护人员尽快成长。 8、按照科教科进修学习培训计划科室每年选送出几名业务骨干到外医院进修学习,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业务素质。 9、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学术活动,以开拓视野,更新知识。 (二)医疗质量全过程管理 1、配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各质量控制组的监督、检查,对质量安全发现问题,科室及时组织讨论,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未按期整改或情节严重者,根据医院和科室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2、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实施 按照医院科室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制定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加强科室质量督导,制定质量管理小组年度工作计划,每月组织活动1~2次,每月召开质量安全管理会议一次。 3、专业技术监控:以常规技术质控为基础,以新技术、新项目质控、临床合理用药质控、重点环节(围手术病人管理环节、危重病人管理环节、急危重病人抢救环节、有创诊疗操作管理环节、输血与

2017年技能操作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2017年3月护士集尿袋更换法 1.衣帽未整齐 15次 2.物品未备齐 7次 3.未夹闭尿管 6次 4.未摆放舒适体位5次 5.未解释目的5次 6.未核对床号6次 7.未消毒尿管外口端5次 8.未挤压尿管是否通畅5次 9.未将尿袋固定在低于耻骨联合的高度3次 2017年3月护士心肺复苏操作 1.吹气不足10次 2.超时32次 3.吹气漏气5次 4.按压频率过快22次 5.按压部位错误15次 6.纱布盖住鼻子8次 7.未记录10次 8.按压深度不够15次 9.看瞳孔不正确10次 10.用物未整理完整15次 2017年4月护士生命体征 1.未擦干腋下汗液6次 2.打气太快8次 3.袖带松4次 4.未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5次 5.未准确记录6次 6.测呼吸不准确7次 7.未规范洗手8次 8.未协助病人摆舒适体位6次 2017年5月护士口腔护理操作 1.未戴口罩14次 2.用物未备齐16次 3.未涂石蜡油8次 4.未用压舌板分开颊部6次 5.未让病人头偏向一侧7次 6.未湿润口唇8次

7.未协助病人漱口9次 8.未清点棉球数7次 2017年6月新护士心电监护操作 1.衣帽未整齐 6次 2.用物未备齐8次 3.未检查机器性能6次 4.未整理好床单位7次 5.未交待注意事项9次 6.清洁皮肤后一直暴露身体6次 7.电线乱7次 8.心电界面乱8次 9.未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6次 2017年6月护士中心供氧氧气吸入技术监测 1.测量长度方法不对6次 2.未向病人解释吸氧目的8次 3.未检查是否漏气10次 4.未评估身体状况7次 5.未记录停止吸氧时间及效果9次 6.吸收不规范7次 7.未熟悉病情6次 2017年护士皮下注射操作 1.消毒范围不够7次 2.进针角度不对6次 3.未准备利器盒4次 4.拔针过慢3次 5.未排净空气4次 6.未洗手5次 7.未评估注射部位情况3次 2017年护士皮内注射操作 1.未核对有效期6次 2.未询问有无过敏史7次 3.环境评估不到位7次

神经外科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神经外科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而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而,科室成立质控小组,依据医院总体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科室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案。 科室质控小组成员、院感控制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杨国瑛 成员:张超勇薛云滑祥廷崔涛孙晓兰司凤侠 质控小组职责: 1、依据科室质量管理及院感管理要求制定控制目标、监测指标、主要措施、效果评价、信息反馈及考核奖惩方法等 2、记录要控制的目标。 3、每月检查、评价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全科反馈以上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及奖惩办法并记录于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 科室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一、科室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1、按三级甲等医院重点专科要求,即能够开展(1)能 开展颅底外科手术,包括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颈静脉孔区肿瘤、海绵窦内和斜坡肿瘤的手术切除;(2)松果体区肿瘤的切

除;(3)中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切除(显微外科);(4)巨大桥小脑角——岩骨尖肿瘤切除手术,面神经保留(显微外科);(5)脑室系统肿瘤手术切除;(6)脑血管病的血管内干预治疗(栓塞和成形术)(7)有NCU,有颅内压监测;(8)高颈段或脑干肿瘤切除术;(9)立体定向手术;(10)脑室镜的应用,每项一年完成10例以上。同时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并对开展的信业务、新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 2、为了科室能够有质有量的完成医疗技术项目任务,必须:(1)科室全体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意识,认识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科室发展的灵魂、是科室管理的同样基本任务。(2)加强科室人员毕业后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抓好专业训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把科室打造成学习型的科室(有科室学习记录,每2周1次);(3)坚持以人带科的原则,达到人有专长,重点培训有发展前途的人才,搞好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的建设,培训学科带头人,使专业人才结构保持合理状态(有科室各技能专业组);(4)重视技术发展的配套建设,在开展技术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标准化建设,做到技术开展与人才配备、知识储备、设施设备到位、技术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健全及工作任务质量评价同步进行;(5)医疗工作中严格把好诊断、治疗、手术、急危重症抢救、

技术与合理化建议

32技术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技术建议)和推行工厂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对医疗卫生技术、教育、保育以及利用自然条件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五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七条?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厂长××、××、××、××等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技术建议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工作,由××归口统一管理,技术建议管理员具体负责。基层单位设技术建议联络员。第九条?技术建议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全厂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其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全厂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负责接待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参观学习,并建立咨询业务关系。 4.协助领导组织对厂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设计任务书。 5.负责厂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体组织工作。 6.定期召开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十条?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度、季度技术建议计划项目,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建议项目验证、考核、分析和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 3.总结推广技术建议成果,协助实施人员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一条?经营管理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管理建议)由××统一归口管理,全厂各管理系统(不含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实现的现代管理优秀成果均需报××,由××审查并定期提请厂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具体组织工作参照第九条,第十条进行)。 第十二条?厂科协组织实施的管理建议由科协归口提请厂评定小组评定,并报××备案,具体工作参照第九条,第十条。 第十三条?属全面质量管理的TQC成果,由全质办归口管理,并报××备案。? □?审查和处理 第十四条?技术建议项目必须做到: 1.经过试验和应用,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 2.按照技术建议(现代化优秀管理)成果报表逐项填写,并经单位主管和受益单位签证。 3.凡属于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改进设备(备件)、新的非标设计等必须要有相应的工时定额员、质量管理部门、材料定额员、设备动力部门和使用单位等签署的效果证明。 4.一般项目经所在单位考察后签署意见,报总师办。较大项目须经3个月的生产试用验证,连同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重大项目须经6个月的生产验证,整理全套资料上报,由××组织,××主持经厂评定小组评定后,报上级主管机关。? 第十五条?凡经鉴定的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其鉴定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能否纳入正式技术文件用于生产或经营管理工作。 2.能否进行推广应用与交流。 3.详细分析与核算经济效果,对无法计算出经济效果的应提出结论性意见,并由有关领导签字。 第十六条?凡纳入正式工艺规范的技术建议项目,由有关部门与车间进行工时或材料定额的修改,并考核实施情况。对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的项目,根据产品图纸审批程序办理更改手续,并考核其批量生产情况。 □?奖励与审批程序? 第十七条?凡申请技术建议成果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励的集体(个人),应由实施者提出申请,填报项目成果申报表,并附第十四条所规定具备的材料(管理优秀成果须附论文或文字总结)报归口单位立案,交财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最后由归口单位组织厂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审查,厂长签字,需要上报的则逐级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八条?凡成功且投产(或用于管理)的项目,以修改技术文件的日期作为该项目的投产日期,以连续12个月为计算经济效益的有效期。实际年节约额计算公式为: 年节约价值=(改进前成本-改进后成本)×年产量(一次性投资费用+报废损失费用+时间费用) 第十九条?凡被采用的技术建议和现代管理优秀成果,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荣誉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条?技术建议项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原则上每年××月、××月各评定一次。 第二十一条?对借鉴已经应用的科技(或管理)成果,应降低一个等级奖励。 第二十二条?奖金的分配应按参与实施工作人员贡献的大小合理分配,落实到人,各单位不得留成克扣。 第二十三条?获奖项目不得重复得奖,项目在如下名目下均可获奖(技术建议成果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TQC成果奖、节约奖等),则以获其中金额最高的一种奖励。 第二十四条?获奖项目如果经再次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时,可补发差额部分的奖金。? 第二十五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与奖金者,一经查出,应撤销其荣誉,收回全部所得奖金,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17-10-17T10:38:22.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王小松 [导读]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对食品安全质量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出口食品行业发展也受到了阻碍,提高食品检验技术的质量已迫在眉睫。本文探究食品检验技术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对食品安全质量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出口食品行业发展也受到了阻碍,提高食品检验技术的质量已迫在眉睫。本文探究食品检验技术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检验机制 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不再只是关心温饱问题,人们也开始追求健康的食品和生活方式。但我国近几年发生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食品检验技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构建了全国的信息平台,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食品造假时出现了更多的手段和技术,给食品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我国的食品检验人员需要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科学技术,仔细研究最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现食品安全的最新隐患,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食品檢验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及食品生产现状 1.1 当前的食品生产现状 食品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存在很多违规生产厂家。这些食品生产厂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生产产品时,使用劣质的食品原料和加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甚至一些食品生产厂家更改一些变质、过期食品的日期后,重新销售,使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很大威胁。另外,大量的农药、化肥等被使用,造成人们食用的蔬菜瓜果中含有过量的农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我国食品生产现状十分严峻,人们应正视这一现状。 1.2 食品检验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为了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食品检验技术的存在。食品检验是食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检验线,通过食品检验,能够禁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进入市场。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际间的竞争合作,我们需要通过食品检验来提高我国食品的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科技的进步也被应用到食品造假生产中,当代的食品检验工作需要不断开发和研究新的检验技术,完善食品检验流程,提高食品检验的要求,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 我国食品检验技术的现状 2.1 先进食品检验技术的发展 我国针对当前食品生产的现状,研究出了对应的检验技术,如转基因检验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转基因食品。由于不建议食用转基因食品,我国也研究了免疫分析法和荧光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转基因检测。在检验食品微生物时,也不再使用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而是应用先进的电子生物设备进行检验,使食源性病毒的检测有了极大发展。 2.2 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不足 (1)食品检验方法不全面。我国食品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检验方法不够全面。现阶段,主要以国家标准为主导,结合行业标准对食品进行检验。但现行标准依旧不能满足食品中各类添加剂、色素、致病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重金属等物质的检验,加之不法商家为了牟取利益,在生产时添加食品安全法中没有规定的一些不安全添加剂,滥用、违用农药兽药,使用非食用化工原料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到食品中,使食品的检验难度加大,检验项目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而对于这些超范围物质的检验方法则有漏洞。②对现有的方法更新缓慢。许多项目的检验依旧使用好多年前的标准,根本满足不了现阶段的检验需求。例如鸡蛋中农残的检验仍在使用十年前的标准,该方法过程复杂且回收率不高,直接影响检验的结果,使检验效果不够理想。③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对国际标准的采用率较低,没有及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检验技术的机制,导致检验方法与国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食品快速检验技术不完善。相比传统的检验技术,快检技术以检验方便、快速而备受青睐。但由于食品基质复杂、干扰大、某些待检项目理化性质不稳定等特质,给快检技术前处理的优化带来不少困难,直接阻碍了快检技术的发展。另外,我国快速检测设备、试剂正处于萌发阶段,快检设备和试剂的研发投入不足,可采用的检测设备与试剂少之又少,且现有的试剂盒在稳定性、准确性、操作便捷性等各项技术指标还不是很稳定,很容易出现故障,操作步骤繁琐,速度不快,更新也较缓慢。 (3)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存在漏洞。我国对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也相对比较落后,在进行食品检测时,一般是按照相关的法规对食品中既定的一些项目进行常规检测,这样的检测技术局限性较大,无法对食物进行全面检验,也无法检验到食品中新加入的一些添加剂。此外,现行的抽验制度也有不足之处,不能满足食品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抽查检验。 3 提高食品检验技术质量的相关建议 3.1 完善食品检验机制 要想提高食品检验技术质量,就要完善食品检测机制。①必须加快完善健全检测方法和标准。由于我国食品检验工作起步晚,相比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差距较大,我们应结合我国自身国情,继续加强完善我国现有的先进的检测方法、技术,同时积极组织学习国际先进的检验技术,不断完善现行标准。②积极发展快检技术,不仅要鼓励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定还要具有科研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积极探索新的检验方法,优化检验步骤,提出相应的快检技术。同时,也要扶持一些仪器研发单位引进开发出更适合国情的检验灵活度高和准确率高新型检测设备,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水平。③在检验食品时,要检验食品生产、食品包装和食品运输的整个过程,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出现失误。 3.2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 在检验食品时,要加强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检验人员有责任对食品中含有的危害物质以及有毒、过期食品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宣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提高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转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旳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等问题,并以保障医疗安全为目的、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医院感染监测为推手、通过形式多样旳培训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旳督促检查,改变医院感染管理是院感办一个部门旳事情的认识,提升执行力。在专业感控人员的带动下,实现医院全员参与,院感办与医院其他部门联合同心协力,将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特制订2018年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一、医院感染管理方针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的诊疗活动。 二、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管理目标 医院感染现患率w 8% ; 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 医院感染漏报率w 15% ;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 医护人员参加院感知识培训率》95%; 手卫生依从性》80% ;正确率》95% ; 重点部门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合格率100% ; 全院使用中的消毒剂合格率100% ; 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合格率100% ; 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组织管理,组织结构如下图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结构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二级) (院感科)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如下: 主任:王爱民 副主任:胡成杰麦松江孙继鸿 委员:张文顺柴文豪党卫红李献国田永强崔保星黄河艳赵春秀李素珍陈英张莉娜刘万利温会申王萌萌郭振敏司丽杨军明张丽娜田万芹黄汇丽乔继红尹美玲李艳炜王艳平樊媛媛侯凤娟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 科长:侯凤娟 (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控组,下设17个一级质控小组 医院感染管理一级质控人员名单(共60人)

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工艺、服务、质量和成本,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工艺、服务、质量和成本有关的所有持续改进活动。 3、职责 3.1 公司各部门均应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等主题,不断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3.2 质检部负责持续改进的归口办理。 3.3 技术部和生产部负责持续改进项目的协调和验证工作。 4、管理内容 4.1 公司应全面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在全公司各项与产品、工艺、服务和成本有关的日常活动中不断地深入开展持续改进活动。 4.2 技术部有计划地向公司全员贯彻持续改进并鼓励每位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安排时间作相关持续改进技术的培训。 4.3 根据公司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内审结果,管理评审及公司业务计划中提出的要求每年年初由质检部负责制定年度持续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往各部门。 4.4 公司员工均随时有提出持续改进建议的权利和义务,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持续改进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技术部按照所提建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做分析和评估,纳入年度改进计划中并组织实施。 4.5 持续改进的项目内容 4.5.1 产品改进 技术部针对具体产品的设计和结构,对照同类产品的设计和结构,结合生产实际中曾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具体产品的现状,找出差距,制定持续改进的计划,利用相关持续改进技术,如试验设计(DOE)、FMEA、价值分析(VA)、防错技术和8D问题解决法等,持续不断的实施产品改进。技术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改进项目进行跟踪、验证。 4.5.2 工艺改进 技术部应对生产部提供的工序能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据其对产品的加工工艺(尤其是涉及特殊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监控,可采用控制图、工序能力指数、设备总效率和8D问题解决法等改进技术,具体可参照SPC手册。按照统计过程控制的数据输出,采

技术革新成果总结

技术革新成果总结 篇一:技术革新能手挖潜增效典型 技术革新能手挖潜增效典型 记重型车间数控班班长、集团公司高级技师—潘长发 潘长发目前担任重型车间数控班班长,在同事眼里他为人低调,工作严谨,喜欢钻研技术,敢于攻坚克难。在领导眼里他是个能够担当、乐观上进、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员工。在20多年的工作历程中,他用热忱之心面对工作用进取之心成就事业。在他的带领下数控班多次圆满地完成了车间分配的多项急、难、保产任务,数控班成为车间生产效率最高的班组,他本人曾先后获得西部重工、集团公司、甘肃省乃至全国级的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潘长发有着极其朴素的价值观,那就是做个技术过硬、知识丰富、拿得出业绩的员工。由于技术原因车间的几台数控车床几乎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20XX年6月的一天车间领导找到潘长发,将这几台数控车床的使用权交给了潘长发,希望他能将这些先进设备的潜能发掘出来。看到领导信任的眼神,潘长发倍感责任重大,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接受了挑战。他首先从学习、钻研数控机床的说明书做起,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几乎对车间6台数控设备的结构和性能做到了了然于胸,紧接着他翻阅了大量与数控相关的书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自学成才,成为西部重工首

位编程高手。自20XX年9月份至今数控机床一直是车间的高效率设备,并承担了车间许多精密、重要产品的加工制造,在他的潜心钻研下改变了我厂车床单人单机的操作模式,创造了数控机床方面的一人双机操作法,将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进而使年增效在360万元以上。 潘长发虽文化程度不怎么高,但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已是数控车床方面的高级技师,为了能充分驾驭数控机床,他查阅了大量数控维修方面的资料,到外地请教数控专家,甚至解剖过一台效率低下的数控车床,“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如今他已成为数控机床的维修能手。车间有一台小巨人车削中心,曾经有一段时间因其内部刀塔的旋转角度与定位角度产生了1°的偏差,导致加工时刀具切削刃高出工件中心5mm,无法正常生产。面对此故障车间维修人员显得束手无策,只好报厂设备办联系生产厂家进行维修,对此潘长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很清楚若此设备不能及时得到修理,则不仅耽搁生产加重其他设备生产负担,而且势必会额外产生许多费用,这对车间的挖潜增效工作是极其不利的。“我能否解决这道 维修难(:技术革新成果总结)题呢?”潘长发是个不服输的人,他用实际行动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利用下班时间他上网查资料,请教相关专家,在分析了同类刀塔的结构和调整方法后,他意外地发现要解决此故障需要从刀塔的机械结构、机床的电气系统、机床的油压系统三方面同时着手,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他对车削中心的刀塔反复调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的3天时间后车削中心刀塔故障被成功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

辛集市第二医院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为了提高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转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以保障医疗安全为目的、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医院感染监测为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采取多种措施的督促检查,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觉性,提升执行力,特制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一、医院感染管理方针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 二、医院感染管理目标 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健康。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支持改进考核各项评分大于90分。 三、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标准 1、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医院感染漏报率w 15% ;医院感染现患率w 8%;医院感染现患调查率》96% ;清洁切口感染率w 1.5%;清洁切口甲级愈合率》9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30%;抗菌药物使用率w 60%;传染病报告率100%;医护人员参加院感知识培训率》95%;手卫生依从性》80%;治疗室空气w 500cfu/cm 3,物表w 10cfu/cm 2,医务人员手w 10cfu/cm2,使用中的消毒剂w 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必须无菌。 2、医院感染管理各科室质量考核评分表(见附件) 四、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内容 (1)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 (3)落实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报告制度。 (4)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胃镜室、临床检验部门、血透室、ICU、产房和消毒供应中心等。 (5)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6)加强手卫生规范的落实,科室要加强对手卫生依从性监管,将科室与院感科对手卫生的督查纳入绩效考核。 (7)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加强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严格外来器械管理。 (8)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等。 (9)落实院感知识、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培训。 (10 )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管工作。 (11 )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减少职业暴露。 五、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管理组织 院长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院感科负责全面实施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与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配合;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定期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问题。 六、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方法 1、科室自查,科室感控小组不定期自查,每月按院感质量持续改进考核表进行考核评分,将评价与整改记录于科室院感手册上。 2、院感科不定期督查与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每月进行院感质量管理通报。 3、院感科每月按质量考核表进行考核评分,考核结果与科室和个人绩效相结合。90分合格,低于90分,每降低1分扣科室绩效系数1%。对存在的问题未整改,科主任、护士长负连带责任。个人按医疗质量规范化管 理单项奖惩制度执行。 4、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估;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履职情况进行自 我评估(对照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院感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为提高我院院感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目标化、制度化、操作规程化、设施规范化,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部署下,为加强医院感染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并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 工作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企业技术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企业技术与合理化建议管 理制度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技术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是公司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及运输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推公司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五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六条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建议管理员××、技术建议联络员××等组成。 第七条技术建议是在总经理领导下进行工作,由总工程师归口统一管理,技术建议管理员具体负责,分公司设技术建议联络员。 第八条技术建议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公司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其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 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公司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公司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协助领导组织对公司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 设计任务书。 4.负责公司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体组织工作。 5.定期召开分公司技术建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九条分公司技术建议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度、季度技术建议计划项目,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建议项目验证、考核、分析和预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

技术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不足及整改措施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不足及整改措施: 1、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加强,欠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经验与技巧。在以后工作生活中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去车间实际操作,多向车间师傅请教,把学到的知识及时总结,能理论联系实际,做到问题再次出现时能够及时解决。 2、欠缺与领导、同事及岗位师傅之间的沟通技巧,对自己工作的效率及结果影响较大。以后工作中要改善自己说话及做事的方式方法,学习沟通技巧,使自己的工作更顺利开展。积极与领导进行交流,出现工作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及时汇报。主动与同事们探讨,与岗位师傅请教,不懂不清的问题及时学习沟通。 3、对工作的安排不够合理,对问题一把抓,不能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造成工作盲目性大,造成身心疲惫却成果不明显。在下步工作中要学会统筹安排工作,做好目标管理,了解工作的轻重缓急,及时做好工作计划及记录。 4、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不能够开动脑筋,主动去深入思考,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在领导、同事的一句话中让自己豁然开朗,而自己却不能想到。在以后工作中学会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充分地考虑问题,不断探索出工作方法和思路。 三、下年工作目标计划 1、做好技术科日常工作,工艺的监督检查改进工作。、、、、、、 2、完善、、、、、、改造工作,降低各项消耗做出努力。 3、、 4、、。、 总之作为技术人员,在下年的工作中,要用心做事,明确岗位职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勤于学习,提高职业化专业化

水平。要学会面对问题,沉着冷静,主动思考,开阔思路,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Sshg ggq 2013-12-30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 建议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技术建议),和推行 工厂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的内容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 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 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对医疗卫生技术、教育、保育以及利用自然条件等 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五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 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第三章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七条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厂长××、××、××、××等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技术建议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工作,由××归口统一管理,技术建议管理员具体负责,基层单位设技术建议联络员. 第九条技术建议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全厂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技措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全厂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厂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负责接待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参观学习,并建立咨询业务关系. 4.协助领导组织对厂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设计任务书. 5.负责全厂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本组织工作. 6.定期召开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十条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季技术建议计划项目,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建议项目验证、考核、分析和预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 3.总结推广技术建议成果,协助实施人员解决有关问题.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方案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 年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二、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三、按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 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四、由护理部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 查。 五、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六、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 之全体护理人员。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 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八、护士长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 案。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 立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树立“以人为本,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 为患者服务。 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 识,熟练掌握高新仪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 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五、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六、维护全局,搞好医护配合,加强护患沟通。 七、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补记。 八、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 行“三查七对”制度。 九、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办法

QG/FKHG 05.02–2005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办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工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提出、奖励、成果申报等工作的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对技术、工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管理。 2 管理职能 2.1 公司级主管部门是总工办。 2.2 各部门成立合理化建议及技术改进领导组(以简称二级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向上联络工作。 2.3 各级机构职责。 2.3.1 公司级机构的职责。 2.3.1.1 负责二级机构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和“四新”推广应用的组织管理工作的日常业务。 2.3.1.2 贯彻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并检查执行情况。 2.3.1.3 组织二级机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负责成果管理工作。 2.3.1.4 负责办理成果奖励事宜。 2.3.2 二级机构职责 2.3.2.1 负责所属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和“四新”推广应用组织领导工作,具体项目的审校及上报一级机构和有关工作。 2.3.2.2 贯彻一级机构的决定和规定,对上报一级机构成果的图纸资料完整性、正确性负责,并负责归档工作。 2.3.2.3 负责所属部门的日常工作,按规定时间报出计划项目,对项目方案及鉴定的初步意见。对得奖项目奖金领取发放等日常工作。 3 管理原则 3.1 为了鼓励职工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大搞技术改进活动,推动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增强企业内部活力。 3.2 合理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工厂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措施。技术改进是指对机器、设备、工具,以及工艺技术方面的改进。 3.3 合理化建设和技术改进内容: 3.3.1 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及环保技安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3.2 对现行生产线或生产的产品结构、造型、性能的改进提高。工艺、设备、装置、试验、测试、理化、计量等方法的改进创新,节约能源、材料或人员等技术改进。 3.3.3 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等。 3.4 合理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日常业务工作由总工办实施处理。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计划管理 4.1.1 技术组织措施,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由公司下达计划。计划外较大项目由一级机构组织评审后交经理批准。 4.1.2 二级机构每季未25日前,十一月底分别向一级机构报送季度,年度总结。 3

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

前言 1 范围 2 管理职能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 3.2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申报程序 3.3 奖励的标准和方法 3.4 成果奖励的申报程序 3.5 奖励和监督 附录A 合理化建议表 附录B 技术改进、科研成果登记表 附录C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奖励等级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申报程序、奖励标准和方法、成果奖励审批程序等。本标准的实施,将更好发挥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的综合效益,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质量部负责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质量部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审定人: 本标准批准人:

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管理。 2 管理职能 质量部是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统计、管理、评比和奖励。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 3.1.1 发现和消除电梯设计、生产、安装和调试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有具体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电梯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3.1.2 对原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经认证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经上级批准,付诸实施取得预期效果的。 3.1.3 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改进原来的工艺和技术操作方法,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 3.1.4 发明或改进生产工具、设备、测试仪器等各种装置,经鉴定有成效者。 3.1.5 在改进生产流程、试验、检验方法和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生产技术、物资运输(储藏)、养护技术和统计、计算等方面取得成果的。 3.1.6 在科技新成果和引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等方面经鉴定取得成果的。 3.1.7 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的改进,并在经营中取得显著效益的。 3.1.8 在营销管理方面,提出改进或提出新的管理办法、营销方式,取得实际成效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