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

上海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

上海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
上海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

上海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117.5;NH 4ClO 4与甲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24264NH 6HCHO CH N H 3H 6H O +

+++=++,

()26CH N 4H +()26CH N 4H ++ 6K 710]-=?

实验步骤:

步骤Ⅰ.称取7.05g 样品。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 样品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过量),摇匀、静置5min 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操作2次。

①标准液应盛放在上图装置_________(填“Ⅰ”或“Ⅱ”)中,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0.20 24.30 2

1.00 24.90 3 0.20 21.20

则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若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10.1000mol?L -,则该产品中44NH ClO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答案】7+ ()Δ

4422222NH ClO N Cl 2O 4H O g =↑+↑+↑+ Ⅱ 2N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Ⅱ 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液,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且30s 内不褪去 24.00 40%

【解析】

【详解】 ()1铵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 240+++-?=,则x 7=+价,故答案为:7+;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2O (g )和三种单质气体,结合元素守恒,三种单质气体为N 2、Cl 2和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Δ

4422222NH ClO N Cl 2O 4H O g =↑+↑+↑+,故答案为:

()Δ4422222NH ClO N Cl 2O 4H O g =↑+↑+↑+; ()3①先利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然后用湿润的红色布条检验氯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浓硫酸进行干燥,D 中为铜,用于检验氧气的存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故答案为:Ⅱ;

②装置E 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2N ,故答案为:2N ;

()4①由图可知,44NH ClO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4NH Cl 、4NaClO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也很大,但相同温度下,它们溶解度远大于44NH ClO ,故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44NH ClO 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②因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反应需要温度较低,所以氯化铵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故答案为: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5NaOH ①标准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即盛放在II 中;因为使用酚酞作指示剂,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液,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且30s 内不褪去,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Ⅱ;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液,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且30s 内不褪去;

②三次实验所耗NaOH 溶液的体积依次为24.30mL-0.20mL=24.10mL 、24.90mL-1.00mL=23.90mL 、21.20mL-0.20mL=21.00mL ,第3组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则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4.10mL+23.90mL)÷2=24.00mL ,根据所给反应得出关系式44NaOH NH ClO ~,该产品中44NH ClO 的质量分数为

3250mL 0.1000mol /L 24.0010L 117.5g /mol 25.00mL 100407.05g -???

??=%%,故答案为:

24.00;40%。

2.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阴、阳极均为石

阴、阳极均为石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变黄色 否 Cr 2O 72-(橙色)+H 2O ?CrO 42-(黄色)+2H +正向是吸热反应,若因

浓H 2SO 4溶于水而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而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橙色加深,说明橙色加深就是增大c (H +)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 减小 大于 Cr 2O 72-+6I -+14H +=2Cr 3++3I 2+7H 2O Cr 2O 72-+6e -+14H +=2Cr 3++7H 2O 阳极Fe 失电子生成Fe 2+,Fe 2+与Cr 2O 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 3+,Fe 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 2+,继续还原Cr 2O 72-,Fe 2+循环利用提高了Cr 2O 72-

的去除率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对比实验;注意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

【详解】

(1)由Cr 2O 72-(橙色)+H 2O 2CrO 42-(黄色)+2H +及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向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以减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试管c 和b (只加水,对比加水稀释引起的颜色变化)对比,试管c 的现象是:溶液变为黄色。

(2)试管a 和b 对比,a 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 (H +)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 (H +)增大对平衡的影响。我认为不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故填否。理由是:Cr 2O 72-(橙色)+H 2O ?CrO 42-(黄色)+2H +正向是吸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溶液会变为黄色。但是,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的橙色加深,说明上述平衡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橙色加深只能是因为增大了c (H +)的结果。

(3)对比试管a 、b 、c 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溶液的pH 增大,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27c(Cr O )减小,而2-

4c(CrO ) 增大,故2-272-4c(Cr O )c(CrO )减小。 (4)向试管c 继续滴加KI 溶液,溶液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加入过量稀H 2SO 4后,溶液变为墨绿色,增大氢离子浓度,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rO 42-转化为Cr 2O 72-

,Cr 2O 72-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将I -氧化,而在碱性条件下,CrO 42-不能将I -氧化,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 2O 72-大于CrO 42-;此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 2O 72-+6I -+14H +=2Cr 3++3I 2+7H 2O 。

(5)①实验ⅱ中,Cr 2O 72-在阴极上放电被还原为Cr 3+,硫酸提供了酸性环境,其电极反应式是Cr 2O 72-+6e -+14H +=2Cr 3++7H 2O 。

②由实验ⅲ中Fe 3+去除Cr 2O 72-的机理示意图可知,加入Fe 2(SO 4)3溶于水电离出Fe 3+,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极定向移动,故Fe 3+更易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Fe 2+,Fe 2+

在酸性条件下把Cr2O72-还原为Cr3+。如此循环往复,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O72-,Fe2+循环利用提高了Cr2O72-的去除率。由此可知,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是:阳极Fe失电子生成Fe2+,Fe2+与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O72-,故在阴阳两极附近均在大量的Fe2+,Fe2+循环利用提高了Cr2O72-的去除率。

【点睛】

本题中有很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图片给出的,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能从图中找出解题所需要的关键信息,并加以适当处理,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3.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0.5mol·L-1 MgSO4溶液和0.5mol·L-1 NH4HCO3溶液。

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mL NH4HCO3溶液于1000mL三颈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步骤3:将250mL 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1min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

步骤4:放置1h后,过滤,洗涤。

步骤5:在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 n=1~5)。

①步骤2控制温度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

②步骤3生成MgCO3·nH2O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步骤4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

(2)测定生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碳酸镁晶须,放入如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并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

③测得每7.8000g碳酸镁晶须产生标准状况下CO2为1.12L,则n值为_______。

(3)碳酸镁晶须可由菱镁矿获得,为测定某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含少量碳酸亚铁、二氧化硅)中铁的含量,在实验室分别称取12.5g菱镁矿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并完全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0.010mol/L H2O2溶液进行滴定。平行测定四组。消耗H2O2溶液的体积数据如表所示。

①H2O2溶液应装在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菱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水浴加热 MgSO4+NH4HCO3+NH3?H2O+(n-1)H2O ?

MgCO3·nH2O↓+(NH4)2SO4取最

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缓冲压强(或平衡压强),还可以起到封闭体系的作用使广口瓶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 4 酸式 0.13

【解析】

【分析】

本实验题分为合成碳酸镁晶须、测定MgCO3·nH2O中n值、测定菱镁矿中铁的含量三部分。合成碳酸镁晶须是利用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氨水反应生成。测定

MgCO3·nH2O中n值,采用的是加稀硫酸,和MgCO3·nH2O反应,测定产生的CO2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确定MgCO3·nH2O中n值。测定菱镁矿中铁的含量的原理是将菱镁矿中的铁转化为Fe2+,用H2O2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H2O2的物质的量以及电子守恒即可计算出菱镁矿中铁的含量。

【详解】

(1)①步骤2控制温度在50℃,当温度不超过100℃时,较好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水浴加热既可均匀加热,又可以很好地控制温度。

②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氨水反应生成MgCO3·nH2O沉淀的同时还得到(NH4)2SO4,

化学方程式为:MgSO4+NH4HCO3+NH3?H2O+(n-1)H2O ?

MgCO3·nH2O↓+(NH4)2SO4。

③步骤4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以检验洗涤液中的SO42-,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2)①图中气球可以缓冲压强(或平衡压强),还可以起到封闭体系的作用。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使广口瓶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 溶液充分吸收。

③标准状况下1.12LC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碳守恒,有

7.8000g

(84+18n)g/mol

=0.05mol,解得n=4。

(3)①H2O2溶液有强氧化性和弱酸性,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四次实验数据,第3次和其他三次数据偏离较大,舍去,计算出三次实验消耗H2O2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15.00mL。n(H2O2)=0.015L×0.010mol/L=1.5×10-4mol,在H2O2和Fe2+的反应中,H2O2做氧化剂,-1价氧的化合价降低到-2价,Fe2+中铁的化合价升高到+3价,根据电子守恒,n(Fe2+)=2(H2O2)= 3×10-4mol,则m(Fe)= 3×10-4mol×56g/mol=0.0168g,实验菱镁矿中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168

12.5

×100%=0.13%。

【点睛】

当控制温度在100℃以下时,可以采取水浴加热的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离子,选择检测的离子一定是滤液中的离子,并且容易通过化学方法检测。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需要同学记住。

4.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 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是指物质放置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

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

①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

②取少量待测液,_______ (填操作与现象),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 Fe2+。

③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和SO42-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 Fe2+稳定性的因素

(3)配制 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

(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滴 0.01mol/L 的 KSCN 溶液,15 分钟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7.6 2.7

完全沉淀pH9.6 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②讨论影响 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 3 种假设:

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 范围内,溶液 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 3:_______。

(4)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别控制溶液 A (0.2 mol/L NaCl)和溶液 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

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 2 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A:0.2mol·L-1NaCl B:0.1mol·L-1FeSO4电流计读数实验1pH=1pH=58.4

实验2pH=1pH=1 6.5

实验3pH=6pH=57.8

实验4pH=6pH=1 5.5

(资料 2)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 3)常温下,0.1mol/L pH=1 的 FeSO4溶液比 pH=5 的 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U 型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 1 和 2(或 3 和 4) ,在一定 pH 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还可得出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对

O2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④对(资料 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

【答案】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氧化Fe2+蒸发浓缩检验晶体中是否含有结晶水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逆向进入装有无水CuSO4的试管,影响实验结果滴入少量K3[Fe(CN)6]

溶液,出现蓝色沉淀(或先滴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红色) 4Fe2+ + O2 + 10H2O = 4Fe(OH)3↓ + 8H+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根离子浓度大小影响Fe2+的稳定性。(或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根离子浓度越大,Fe2+的稳定性较好。) O2 + 4e- +4H+= 2H2O 溶液酸性越强,Fe2+的还原性越弱 1 3(或2和4)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酸性增强对Fe2+的还原性减弱的影响,超过了对O2的氧化性增强的影响。故pH=1的FeSO4溶液更稳定。

【解析】

【分析】

I.(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 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空气中也有水蒸气,容易对实验产生干扰;

②检验Fe2+,可以向样品中滴入少量K3[Fe(CN)6]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存在Fe2+;或先滴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存在Fe2+;II.(3) ①由表可知,pH=4.5的0.8 mol/L 的 FeSO4溶液中,会产生Fe(OH)3沉淀,说明二价铁被氧化成了三价铁,同时和水反应生成Fe(OH)3沉淀;

②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中硫酸根的浓度也不同,可以以此提出假设;

(4) ①FeSO4中的铁的化合价为+2价,具有还原性,在原电池中做负极,则左池的碳电极做正极,NaCl中溶解的氧气得电子生成,在酸性环境中生成水;

②实验1 和 2(或 3 和 4)中NaCl溶液的pH相同,FeSO4溶液的pH不同,且FeSO4溶液的pH越小,电流越小,结合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可以得出结论;

③对比实验1和3(或2和4)发现,FeSO4溶液的pH相同时,NaCl溶液的pH越大,电流越小,结合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可以得出结论;

④对比实验1 和 4,NaCl溶液的pH增大酸性减弱,FeSO4溶液的pH减小酸性增强,但是电流却减小,结合②③的结论分析。

【详解】

I.(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在配制溶液时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氧化Fe2+;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 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该装置的实验目的是:检验晶体中是否含有结晶水;空气中也有水蒸气,容易对实验产生干扰,需要使用浓硫酸防止空气中水蒸气逆向进入装有无水CuSO4的试管,影响实验结果;

②检验Fe2+,可以向样品中滴入少量K3[Fe(CN)6]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存在Fe2+;或先滴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存在Fe2+;II.(3) ①由表可知,pH=4.5的0.8 mol/L 的 FeSO4溶液中,会产生Fe(OH)3沉淀,说明二价铁被氧化成了三价铁,同时和水反应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 10H2O =

4Fe(OH)3↓ + 8H+;

②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中硫酸根的浓度也不同,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中硫酸根浓度更大,故可以假设: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根离子浓度大小影响Fe2+的稳定性;或者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根离子浓度越大,Fe2+的稳定性较好;

(4) ①FeSO4中的铁的化合价为+2价,具有还原性,在原电池中做负极,则左池的碳电极做正极,NaCl中溶解的氧气得电子生成,在酸性环境中生成水,故电极方程式为:O2 + 4e- +4H+= 2H2O;

②实验1 和 2(或 3 和 4)中NaCl溶液的pH相同,FeSO4溶液的pH不同,且FeSO4溶液的pH越小,电流越小,结合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溶液酸性越强,Fe2+的还原性越弱;

③对比实验1和3(或2和4)发现,FeSO4溶液的pH相同时,NaCl溶液的pH越大,电流越小,结合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可以得出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的碱性越强, O2氧化性越强;

④对比实验1 和 4,NaCl溶液的pH增大酸性减弱,FeSO4溶液的pH减小酸性增强,但是电流却减小,结合②③的结论,和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酸性增强对Fe2+的还原性减弱的影响,超过了对O2的氧化性增强的影响。故pH=1的FeSO4溶液更稳定。

5.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

(查阅资料)

物质BaSO4BaCO3AgI AgCl

溶解度/g(20℃) 2.4×10-4 1.4×10-3 3.0×10-7 1.5×10-4

(实验探究)

(一)探究BaCO3和BaSO4之间的转化,实验操作如下所示:

试剂A试剂B试剂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实验Ⅰ

实验ⅡBaCl2

Na2CO3Na2SO4……

Na2SO4Na2CO3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1)实验Ⅰ说明BaCO3全部转化为BaSO4,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__________。(2)实验Ⅱ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实验Ⅱ说明沉淀发生了部分转化,结合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

___________。

(二)探究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

(4)实验Ⅲ:证明AgCl转化为AgI。

甲溶液可以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 AgNO3溶液

b NaCl溶液

c KI溶液

(5)实验Ⅳ: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I转化为AgCl,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电压表读数:a>c>b>0)。

装置步骤电压表读数

ⅰ.按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试剂,闭合K a

ⅱ.向B中滴入AgNO3(aq),至沉淀完全b

ⅲ.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l(s)c

ⅳ.重复ⅰ,再向B中加入与ⅲ等量的NaCl(s)a

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查阅有关资料可知,Ag+可氧化I-,但AgNO3溶液与KI溶液混合总是得到AgI沉淀,原因是氧化还原反应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沉淀反应速率。设计(-)石墨(s)[I-(aq)//Ag+(aq)]石墨(s)(+)原电池(使用盐桥阻断Ag+与I-的相互接触)如上图所示,则该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结合信息,解释实验Ⅳ中b<a的原因:__________。

③实验Ⅳ的现象能说明AgI转化为AgCl,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反之则不易;溶解度差别越大,由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溶解度较大的沉淀越难实现。

【答案】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或无明显现象 BaCO 3+2H +=Ba 2++CO 2↑+H 2O BaSO 4

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 4(s) 垐?噲

?Ba 2+(aq)+SO 42?(aq),当加入浓度较高的Na 2CO 3溶液,CO 32-与Ba 2+结合生成BaCO 3沉淀,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b 小于 2Ag ++2I -=I 2+2Ag 生成AgI 沉淀使B 中的溶液中的c (I -)减小,I -还原性减弱,原电池的电压减小 实验步骤ⅳ表明Cl -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ⅲ中c >b 说明加入Cl -使c (I -)

增大,证明发生了AgI (s)+Cl -(aq )垐?噲

? AgCl (s)+I -(aq ) 【解析】

【分析】

⑴因为BaCO 3能溶于盐酸,放出CO 2气体,BaSO 4不溶于盐酸。

⑵实验Ⅱ是将少量BaCl 2中加入Na 2SO 4溶液中,再加入Na 2CO 3溶液使部分BaSO 4转化为BaCO 3,则加入盐酸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⑶BaSO 4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 4(s) 垐?噲

?Ba 2+(aq)+SO 42?(aq),当加入浓度较高的Na 2CO 3溶液,CO 32?与Ba 2+结合生成BaCO 3沉淀。

⑷向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KI 溶液,获得AgCl 悬浊液时NaCl 相对于AgNO 3过量,因此说明有AgCl 转化为AgI 。

⑸①AgNO 3溶液与KI 溶液混合总是先得到AgI 沉淀说明氧化还原反应远远小于沉淀反应速率;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2Ag + = 2Ag +I 2;②由于AgI 的溶解度小于AgCl ,B 中加入AgNO 3溶液后,产生了AgI 沉淀,使B 中的溶液中的c(I -)减小,I -还原性减弱,根据已知信息“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可的结论;③实验步

骤ⅳ表明Cl -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ⅲ中c >b 说明加入Cl -使c(I -)增大,

证明发生了AgI(s)+Cl -(aq)垐?噲

? AgCl(s)+I -(aq)。 【详解】

⑴因为BaCO 3能溶于盐酸,放出CO 2气体,BaSO 4不溶于盐酸,所以实验Ⅰ说明BaCO 3全部转化为BaSO 4,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或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或无明显现象。

⑵实验Ⅱ是将少量BaCl 2中加入Na 2SO 4溶液中,再加入Na 2CO 3溶液使部分BaSO 4转化为BaCO 3,则加入盐酸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 3+2H + = Ba 2++CO 2↑+H 2O ;故答案为:BaCO 3+2H + = Ba 2++CO 2↑+H 2O 。

⑶BaSO 4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 4(s) 垐?噲

?Ba 2+(aq)+SO 42?(aq),当加入浓度较高的Na 2CO 3溶液,CO 32?与Ba 2+结合生成BaCO 3沉淀,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BaSO 4沉淀部分

转化为BaCO 3沉淀;故答案为:BaSO 4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 4(s) 垐?噲

?Ba 2+(aq)+SO 42?(aq),当加入浓度较高的Na 2CO 3溶液,CO 32?与Ba 2+结合生成BaCO 3沉淀,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⑷为观察到AgCl 转化为AgI ,需向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KI 溶液,获得AgCl 悬浊液时NaCl

相对于AgNO3过量,因此说明有AgCl转化为AgI;故答案为:b。

⑸①AgNO3溶液与KI溶液混合总是先得到AgI沉淀说明氧化还原反应远远小于沉淀反应速率;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Ag+= 2Ag+I2;故答案为:小于;2I-+2Ag+= 2Ag +I2。

②由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B中加入AgNO3溶液后,产生了AgI沉淀,使B中的溶液中的c(I-)减小,I-还原性减弱,根据已知信息“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可知,实验Ⅳ中b<a;故答案为:生成AgI沉淀使B中的溶液中的c(I-)减小,I-还原性减弱,原电池的电压减小。

③实验步骤ⅳ表明Cl-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ⅲ中c>b说明加入Cl-使c(I

噲? AgCl(s)+I-(aq);故答案为:实验步骤ⅳ表明Cl--)增大,证明发生了AgI(s)+Cl-(aq)垐?

本身对该原电池电压无影响,实验步骤ⅲ中c>b说明加入Cl-使c(I-)增大,证明发生了噲? AgCl(s)+I-(aq)。

AgI(s)+Cl-(aq)垐?

6.辉铜矿与铜蓝矿都是天然含硫铜矿,在地壳中二者常伴生存在。现取一份该伴生矿样品,经检测后确定仅含Cu2S、CuS和惰性杂质。为进一步确定其中Cu2S、CuS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6g样品,加入200.0mL0.2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加热(硫元素全部转化为SO42-),滤去不溶杂质;

②收集滤液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③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1FeSO4溶液滴定,消耗20.00mL;

④加入适量NH4HF2溶液(掩蔽Fe3+和Mn2+,使其不再参与其他反应),再加入过量KI固体,轻摇使之溶解并发生反应:2Cu2++4I-=2CuI+I2;

⑤加入2滴淀粉溶液,用0.1000mo1·L-1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30.00mL(已知:2S2O32-

+I2=S4O62-+2I-)。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u2S溶于酸性KMn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配制0.1000mol· L-1FeSO4溶液时要用煮沸过的稀硫酸,原因是___________,配制过程中所需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外还有___________;

(3)③中取25.00mL待测溶液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

(4)⑤中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

(5)混合样品中Cu2S和CuS的含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答案】Cu2S+2MnO4-+8H+=2Cu2++SO42-+2Mn2++4H2O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Fe2+被氧化胶头滴管(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61.5 36.9

【解析】

【分析】

由配制溶液的过程确定所需仪器,据滴定实验原理判断终点现象,运用关系式计算混合物的组成。

【详解】

(1)据题意,样品中的Cu、S元素被酸性KMnO4溶液分别氧化成Cu2+、SO42-,则Cu2S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S+2MnO4-+8H+=2Cu2++SO42-+2Mn2++4H2O。

(2)配制0.1000mol·L-1FeSO4溶液所用稀硫酸要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Fe2+被氧化;配制过程中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3)步骤③中取25.00mL待测溶液(有未反应的酸性KMnO4溶液),所用仪器的精度应为0.01mL,故选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4)步骤⑤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I2,使用淀粉作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5)设2.6g样品中,Cu2S和Cu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据5Fe2+~MnO4-(5Fe2++MnO4-+8H+=5Fe3++Mn2++4H2O),样品反应后

剩余n(MnO4-)=0.1000mol·L-1×20.00×10-3L×1

5

×

250

25.00

=4.000×10-3mol

样品消耗n(MnO4-)=0.2000mo·L-1×200.0×10-3L-4.000×10-3mol=36.00×10-3mol

由Cu2S~2MnO4-和5CuS~8MnO4-(5CuS+8MnO4-+24H+=5Cu2++5SO42-+8Mn2++12H2O),得

2x+8

5

y=36.00×10-3mol

又据2Cu2+~I2~2S2O32-,得2x+y=0.1000mo1·L-1×30.00×10-3L×

250

25.00

=30.00×10-3mol

解方程组得x=y=0.01mol

故w(Cu2S)=0.01mol160g/mol

100%

2.6g

?

?=61.5%,

w(CuS)=0.01mol96g/mol

100%

2.6g

?

?=36.9%。

【点睛】

混合物的计算常利用方程组解决,多步反应用关系式使计算简化。注意溶液体积的倍数关系,如本题中配制250mL溶液,只取出25.00mL用于测定实验。

7.葡萄糖酸亚铁((C6H11O7)2Fe)是常用的补铁剂,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用下图装置制备FeCO3,并利用FeCO3与葡萄糖酸反应可得葡萄糖酸亚铁。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

(2)打开a中K1、K3,关闭K2,一段时间后,关闭K3,打开K2。在_________(填仪器标

号)中制得碳酸亚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H2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条)(3)将制得的碳酸亚铁浊液过滤、洗涤。如过滤时间过长会发现产品部分变为红褐色。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4)将葡萄糖酸与碳酸亚铁混合,加入乙醇、过滤、洗涤、干燥。加入乙醇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5)用 NaHCO3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制备碳酸亚铁,同时有气体产生,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此法产品纯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恒压滴液漏斗 c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将b中溶液压入c中 4FeCO3+O2+6H2O=4Fe(OH)3+4CO2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溶解度 Fe2+

+2HCO3-=FeCO3↓+H2O+CO2↑降低溶液的pH以免产生氢氧化亚铁

【解析】

【分析】

(1)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2)b中产生的硫酸亚铁被氢气压入c中与碳酸钠作用产生碳酸亚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

H2作用还有: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

(3)FeCO3与O2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

(4)乙醇分子的极性比水小,乙醇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溶解度;

(5)NaHCO3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FeCO3、H2O、CO2和Na2SO4;碳酸根离子水解后溶液碱性较强,易生成氢氧化亚铁。

【详解】

(1)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2)b中产生的硫酸亚铁被压入c中与碳酸钠作用产生碳酸亚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H2作

用有:赶走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将b中溶液压入c中;

(3)过滤时间过长会发现产品部分变为红褐色。FeCO3与O2反应生成Fe(OH)3,用化学方

程式:4FeCO3+O2+6H2O=4Fe(OH)3+4CO2;

(4)乙醇分子的极性比水小,乙醇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溶解度,便于葡萄糖酸亚铁析出;

(5)NaHCO3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FeCO3、H2O、CO2和Na2SO4,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H2O+CO2↑。碳酸根离子水解后溶液碱性较强,易生成氢氧化亚铁,此法产品纯度更高的原因是:降低溶液的pH以免产生氢氧化亚铁。

8.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设计实验制取保险粉。

已知:Na2S2O4是白色固体,还原性比Na2SO3强,易与酸反应(2S2O42-+4H+=

3SO2↑+S↓+2H2O)。

(一)锌粉法

步骤1:按如图方式,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停止通入SO2,反应后得到ZnS2O4溶液。

步骤2:将得到的ZnS2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过滤,滤渣为Zn(OH)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

步骤3:,经过滤,用乙醇洗涤,用120~140℃的热风干燥得到Na2S2O4。

(二)甲酸钠法

步骤4:按上图方式,将装置中的Zn粉和水换成HCOONa、Na2CO3溶液和乙醇。温度控制在70~83℃,持续通入SO2,维持溶液pH在4~6,经5~8小时充分反应后迅速降温45~55℃,立即析出无水Na2S2O4。

步骤5:经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Na2S2O4。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容器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2)步骤2中“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的原理是(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文字说明)______。

(3)两种方法中控制温度的加热方式是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判断,Na2S2O4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为:______。

(5)甲酸钠法中生成Na2S2O4的总反应为______。

(6)两种方法相比较,锌粉法产品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7)限用以下给出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甲酸钠法制得的产品中含有Na2SO4。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AgNO3溶液、BaCl2溶液______。

【答案】H2O+SO2=H2SO3,Zn+2H2SO3=?ZnS2O4+2H2O或Zn+2SO2=?ZnS2O4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溶液中存在:

S O(aq)[或

Na2S2O4(s)?Na2S2O4(aq)?2Na+(aq)+2-

24

S O(aq)],增大c(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水浴加热Na2S2O4(s)?2Na+(aq)+2-

24

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小

2HCOONa+4SO2+Na2CO3=2Na2S2O4+H2O+3CO2 Zn(OH)2难溶于水,易与Na2S2O4分离取少量产品配成稀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4

【解析】

【分析】

合成保险粉的反应物为Zn、SO2、H2O,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停止通入SO2,反应后得到ZnS2O4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合成保险粉的反应物有Zn、SO2、H2O,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说明发生了:H2O+SO2=H2SO3反应,最后反应得到ZnS2O4溶液,说明又

发生了:Zn+2H2SO3=?ZnS2O4+2H2O反应,总过程也可以写成:Zn+2SO2=?ZnS2O4,多孔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S O(aq)[或

(2)溶液中存在:Na2S2O4(s)?Na2S2O4(aq)?2Na+(aq)+2-

24

S O(aq)],增大c(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向滤液Na2S2O4(s)?2Na+(aq)+2-

24

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

(3)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可知需要控制温度的加热方式一般是水浴加热;

(4)根据步骤2中将得到的ZnS2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过滤,滤渣为Zn(OH)2,向滤液中加入食盐,才析出Na2S2O4?2H2O晶体,可知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根据步骤5析出的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使晶体迅速干燥,避免溶解而减少损耗,可知其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小;

(5)由题意可知甲酸钠、二氧化硫、碳酸钠反应生成Na2S2O4,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HCOONa+4SO2+Na2CO3=2Na2S2O4+H2O+3CO2;

(6)锌粉法产品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Zn(OH)2难溶于水,易与Na2S2O4分离;

(7)设计实验证明甲酸钠法制得的产品中含有Na2SO4,要避免Na2S2O4干扰,所以取少量产品配成稀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4。

9.亚硫酸钠容易被氧化,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亚硫酸钠样品的纯度,三名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实验方案。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称取10.0g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测得装置D中干燥管实验前后增大。

(1)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实验方案:称取10.0g样品,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为0.9g。

(2)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2~3次。

丙同学的设计方案步骤如下:

①称取样品10.0g,加水溶解配成250 mL溶液;②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③用酸化的0.1502 mol·L —1 KMnO4标准液滴定至终点;

④重复操作2~3次,得出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19.97 mL。

(3)滴定中盛装KMnO4标准液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定滴定达到终点的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名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样品纯度各不相同,指导教师指出__________(填“甲”、“乙”、“丙”)同学实验误差较大,其实验装置存在明显缺陷,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Na2SO3+H2SO4=Na2SO4+SO2↑+H2O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实验结果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恰好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酸式滴定管 5SO32-+

2MnO4-+6H+===5SO42-+2Mn2++3H2O 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甲反应结束后,装置中残留一定量的SO2(或SO2气流速度过快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未被装置D吸收

【解析】

【分析】

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生成硫酸钠,也就是说该样品中可能含亚硫酸钠和硫酸钠。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原理为用70%硫酸与样品中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通过测定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量测定样品的纯度;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原理为先将样品溶于过量的盐酸中除去样品中的亚硫酸钠,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硫酸钡沉淀质量,利用硫酸钡沉淀质量测定样品的纯度;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原理为利用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样品溶液,利用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量测定样品的纯度。

【详解】

(1)B中发生的反应为70%硫酸与样品中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因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会导致所测结果偏大,则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防止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实验结果;

(2)乙同学最终得到是硫酸钡沉淀,洗涤沉淀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至恰好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故答案为: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恰好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

(3)KMnO4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管,则滴定中, KMnO4标准液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4)滴定过程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锰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故答案为: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

(5)当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过量时,溶液会变为紫色,则确定滴定达到终点的操作及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一是若装置气密性不好,二氧化硫泄露,导致测定结果偏低;二是二氧化硫气流速度过快,不能被D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偏低;三是装置中残留二氧化硫,没有被D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故答案为:

甲;反应结束后,装置中残留一定量的SO 2(或SO 2气流速度过快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未被装置D 吸收。

【点睛】

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生成硫酸钠,也就是说该样品中可能含亚硫酸钠和硫酸钠,设计实验方案测定样品的纯度时可从两个角度设计:一是测定亚硫酸钠的含量,二是测定硫酸钠的含量。

10.下表是某学生为探究AgCl 沉淀转化为2Ag S 沉淀的反应所做实验的记录.

()1为了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 转化为2Ag S 的缘故,步骤I 中NaCl 溶液的体积范围为 ______ 。

()2已知:25℃时()10sp K AgCl 1.810-=?,()30sp 2K Ag S 610-=?,此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 = ______。

()3步骤V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 ,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除含有AgCl 外,还含有 ______。

()4为了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装置。

①装置A 中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导管和 ______ ,试剂W 为 ______ 。

②装置C 中的试剂为NaCl 溶液和2Ag S 悬浊液的混合物,B 中试剂为 ______ 。 ③实验表明:C 中沉淀逐渐变为乳白色,B 中没有明显变化。

完成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Ag 2S+_____NaCl+______ + ______ ?AgCl+S+ ______ ______

C 中NaCl 的作用是: ______ 。

高中化学知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 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1、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其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那么该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为: A、(b-a)/20 B、(b-a)/40 C、(b-a)/80 D、(a-b)/20 2、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为止,沉淀物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那么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A、29. 6% B、42.1% C、14.8mol/L D、6.22mol/L 3、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质量应为〔〕 A、等于3g B、大于或等于3g C、小于或等于3g D、无法确定 4、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5、将质量分数分不为5X%和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分数为〔〕 A、大于3X% B、等于3X% C、小于3X% D、无法确定 6、由CO2、H2、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那么该混合气中CO2、H2、CO的体积比是〔〕 A、29:8:13 B、21:1:14 C、13:8:29 D、26:16:17 7、120℃时,将0.2gH2和2.8gC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充分燃烧后,赶忙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2O2粉末,固体质量将增加〔〕 A、2.8g B、3.0g C、7.2g D、无法确定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倒计时67|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滴定管的使用方法》知识清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碱式、通用、酸式) 滴定管是滴定操作时准确测量标准溶液体积的一种量器。滴定管的管壁上有刻度线和数值,精确度为0.01毫升,“0”刻度在上,自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旋塞,用以控制溶液的流出。酸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不能盛碱性溶液(如氨水、碳酸钠溶液)。因碱与玻璃作用会使磨口旋塞粘连而不能转动,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有一段橡皮管,管内有玻璃珠,用以控制液体的流出,橡皮管下端连一尖嘴玻璃管。凡能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氯化铁溶液),均不能使用碱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给旋塞涂凡士林。把旋塞芯取出,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然后把旋塞芯插入塞槽内,旋转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2)检漏。将旋塞关闭,滴定管里注满水,把它固定在滴定管架上,放置1-2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旋塞转动180°再放置1-2分钟,若两次旋塞不渗水才可使用。 (3)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检查尖嘴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将影响溶液体积的

准确测量。排除气泡的方法是:用右手拿住滴定管无刻度部分使其倾斜约30°角,左手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快速冲出,将气泡带走。 (4)进行滴定操作时,应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控制旋塞,大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后,三指轻拿旋塞柄,手指略微弯曲,向内扣住旋塞,避免产生使旋塞拉出的力。向里旋转旋塞使溶液滴出。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气体单质,C 是红棕色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 (2)写出A的电子式___; (3)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NO23NO2+H2O=2HNO3+NO 【解析】 【分析】 A是气体单质,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详解】 (1)C是红棕色气体,为NO2,;故答案为:NO2; (2)N2中N原子最外层为5个电子,两个N原子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氮气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3NO2 +H2O═2HNO3+NO。 2.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 且已知对A加强热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 HCO3 NH3 BaCO3 CO2++Ba2 + +2OH-NH3 ↑+BaCO3 ↓+2H2O BaCO3 +2H+ ══Ba2 + +CO2 ↑+H2 O 【解析】 【分析】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案例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案例 [引言]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从而拉开21世纪初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序幕。在千呼万唤中浙江省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传统的高中教学还是把学生限定在教室和习题中,排斥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题海战”中普遍下降,化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得不到很好体现。取而代之的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不同领域的人才。新课标强调的就是“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而不是“我给你什么,你接受什么”。 [背景]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又是做好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根本保证。因此使学生认识指示剂和滴定终点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上好这堂组内公开课,我事先作了精心准备,考虑到面对的是一批学习成绩优秀的,思维敏捷而发言又很积极的学生,也考虑到中和滴定实验的难度,事先我也作了许多假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期望按照我的思路上好这堂公开课。[问题提出] 师: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和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和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目的是测定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据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推出:K.c 标.V 标 =c 待 .V 待 即:c 待=K. c 标 .V 标 /V 待 师:酸碱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一一展示并简单介绍它们的作用和使用要注意的问题)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学生认真的听着,不时对新看到的仪器表现出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 师:准确的做好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生:我想,根据上面的公式准确测出V 标 的体积很重要。 师:很好,那么我怎么知道V 待 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我认为V 待 的体积事先也应该测好,可以把它放在锥形瓶中 (看来学生事先也作了预习) 师: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有两点: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溶液V标和V待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可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 师:其中强酸与强碱互滴时,可选用酚酞(变色范围8—10)或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作指示剂。如果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去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用1—2滴酚酞作指示剂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放入锥形瓶中,可以观察到红色现象,在盐酸滴定过程中若刚由粉红色变为无色,恰30秒内不褪色为滴定终点。如果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去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用1—2滴甲基橙作指示剂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放入锥形瓶中,可以观察到

高考化学总复习之酸碱中和滴定专项训练.docx

酸碱中和滴定专项训练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 再用 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 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 20mL B.小于 20mL C.等于 20mL D.等于 5mL 2.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移液管 3.刻度“ 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滴定管B.移液管C.量筒D.烧杯 4.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在乙中通入少量 CO2,丙不变然后滴加指示剂酚酞后,用同浓度的H2SO4溶液滴定至完全反应后,所需溶液的体积()A.甲 =丙 >乙B.丙 >乙 >甲C.乙 >丙 >甲D.甲 =乙 =丙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 B.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开关。 C.滴定前应首先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 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6.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A.胶头滴管B.量筒C.滴定管D.移液管 7.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1×10 - 18 ,下列说法正确C( H )和 C( OH)的乘积为 的是()A.该溶液的 pH 一定是 9B.该溶液可能 pH=5 C.该溶液的 pH 不可能是 7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 8.常温下, 0.1mol/L 的一元酸 HA溶液的 pH=2,0.1mol/L 的一元碱 BOH的溶液中 c(OH- )/c(H+)=1012,将此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c(OH- ) > c(H +) C. c(H +) < c(OH- )> c(B +) > c(A - )B. c(OH- ) < c(H +)<c(A-)<c(B+) c(A - ) <c(B +)D. c(B+ ) =c(A - ) > (H+) = c(OH- ) 9.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 NaOH转变为 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

化学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2.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3.将40g铜与2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6.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的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B.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 C.常温常压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上海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

上海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项易错题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高三化学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09肇庆一模6)用铝热剂法还原下列氧化物制得金属1mol ,耗铝最少的是 A .MnO 2 B .WO 3 C .Co 3O 4 D .Cr 2O 3 2.(09肇庆一模7)下列实验操作或所记录的数据合理的是 A .NaOH 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 .液溴应盛放在用水密封且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 C .一学生用pH 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 为2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蒸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3.(09汕头一模6)下列各组离子:(1) I -、ClO -、NO 3-、Cl -; (2) K +、H +、NO 3-、Cl -; (3)SO 32-、S 2-、Cl -、OH -; (4)Mg 2+、Cu 2+、SO 42-、Cl -; (5)Fe 3+、SCN -、K +、SO 42-; (6)K +、HPO 42-、PO 43-、HSO 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组别共有 A .1组 B .2组 C .3组 D .不少于4组 4.(09汕头一模9)恒温25℃时,将两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析出了a mol 气体,同时有ωg Na 2SO 4·10H 2O 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αωω18+×100% B .α ωω36+×100% C .%)18(1617100αωω+ D . %)36(1617100αωω+ 5.(09清远一调6)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确... 的是 A .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 .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 3溶液中混有的Fe 3+,说明含有Fe 3+的盐的水解是吸热的 C .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D .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6.(09清远一调8)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MgCl 2的缘故。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买来的粗盐放入纯氯化钠饱和溶液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粗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 2比NaCl 易溶于水 C .在整个过程中NaCl 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D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 的溶解平衡 7.1966年,范克等人提出用H 2O 、SO 2和I 2为原料进行热化学循环制氢法: 2H 2O(l)+SO 2(g)+I 2(s) H 2SO 4(aq)+2HI(g); H 2SO 4(aq)H 2O(l)+ SO 2(g)+O 2(g); 2HI(g) H 2(g)+I 2(g)。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a mol 原料水能制得氢气 A. a mol B.0.5a mol C. 0.25a mol D. 2a mol 8.(09韶关一调6)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见下表)中和后再排放,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相同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高中化学易错题总结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共价键,金属元素的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 B.原子间必须通过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而与原子核无关.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核反应产生了新元素不为化学变化. D.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所以金属能导电. 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O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溶液中pH增大.有O2放出. 3.将总物质的量为n mol的钠和铝(其中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 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x=B.0

2011化学高考复习第12讲 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二讲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盐类的水解 【考纲要求】 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导致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原因,能熟练地写出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微粒浓度之间存在的几种等量关系的应用。 3.掌握对离子共存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4.了解其它水解反应类型。理解水解反应能否进行到底的条件。 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批示剂的选用以及滴定终点的确定4.能正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一、盐类的水解: 1.概念: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和水所电离的或结合生成的 的反应。 2.规律:有弱就,无弱不;都弱都,谁强显,同强显。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2)外因:①温度②③PH值。 [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Na2CO3 FeCl3 4.应用 ⑴配制FeCl2溶液时,既要加,其作用是;又要加,其作用。 ⑵把AlCl3溶液蒸干后在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理由是 。 二.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用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使完全反应,测出两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2.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 3.仪器: (1)酸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①下端是旋钮②精确到 ②不能盛放的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的溶液:。 (3)锥形瓶 4.操作:(标准浓度HCl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⑴.准备:查漏→洗涤→→装液体→→读数 ⑵.滴定:(1)用滴定管移取一定体积的NaOH到中,加, 在瓶底垫;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填空,已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1)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质量为____;有__个氯原子。 (2)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 (3)阻燃剂碱式碳酸铝镁中OH-与CO32﹣质量之比为51:300,则这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4)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 (5)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体积为___;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6)10.8g R2O5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01×1023,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R元素名称是___。 (7)将10mL 1.00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则混和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混和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8)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 (9)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1.6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10)由CH4和O2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4.5倍。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___。 【答案】7.1g 0.2N A或1.204×1023 0.6mol 3:5 SO2 4.48L 6.72 14 氮 1mol/L 0.02mol b a N A或6.02×1023 b a 2.8g 4.48L 3:13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氯气的质量和氯原子个数; (2)由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 (3)由两种离子的质量比结合摩尔质量计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4)由n=m M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小; (5)先计算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气体体积和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后依据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硫化氢的体积; (6)由R2O5的质量和所含氧原子个数建立关系式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 (7)将10mL 1.00 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Na+和Cl-的物质的量不变; (8)先计算a个X原子的物质的量,再依据质量计算X的摩尔质量; (9)依据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建立求解关系式求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在分别计算一氧化碳质量和二氧化碳体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