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南大学17秋大作业现代文学

江南大学17秋大作业现代文学

江南大学17秋大作业现代文学
江南大学17秋大作业现代文学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名词解释(20分)

1.茶馆戏

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2.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做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3.“双百”方针

所谓双百方针是指建国后毛主席在与文艺界各人士会谈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方针。至于此方针的提出对于促进当时文艺繁荣的贡献暂且不谈,时至今日更多的是带有阴谋论色彩的揣测毛主席是否曾有意引蛇出洞,以双百方针诱出一大批在其眼中看来明显带有所谓反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延及事后爆发的文化大革命。

4.文化散文

所谓的“文化大散文”兴起的标志大约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出版罢。顾名思义或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来定位,似乎“文化散文”是对某种文化或文明的反思。(二)简答题(20分)

1. “朦胧诗”对传统现实主义诗歌有哪些突破?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朦胧诗,指以舒婷、顾城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朦胧诗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

化。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2. 概括90年代散文创作的四种主要类型,并分析其审美意义。

90年代散文创作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以余秋雨、李存葆、周涛、鲍鹏山、王小波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

以季羡林、金克木、黄裳、乐黛云等为代表的学者散文;

以海男、素素、张立勤、周佩红、韩小蕙、赵玫、翟永明、铁凝、残雪、潘向黎、何向阳、陈蔚文、张燕玲、唐敏、叶梦、徐小斌、徐坤、陈染、林白、残雪、虹影、孟晖、赵园、潘向黎、楚楚、路也等为主要阵容的女性写作;

以杨永康、朱千华、韩青、雷平阳、盛慧、谢宗玉、周蓬桦、马力、马叙、杨献平、黄海、习习、阿贝尔、淡舟、右额天心、蒋蓝、玄武、雪松、高维生、李汉荣、张生全、傅菲、陈洪金、宋晓杰、周闻道、李傻傻、汗漫、柳宗宣、季栋梁、齐明达等为主的“新散文”写作。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选择散文这一文体来表情达意,他们或以文人性的情趣见长,或以现代人的睿智通达取胜;有的面向社会历史,有的走向自我心灵。无论是走进历史,还是直面现实,抑或回归自然,都以散文的方式表达了这些知识分子的文化关怀。从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90年代散文家“人”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看到了这些散文作家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肯定着“人”的尊贵地位,肯定人的丰富需求,同时进入对人的前途、命运的本质的深入思考,这就为以抒写心曲、思考人生为特色的散文文体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这些作家告别了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而是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和抒写方式,并以此作为散文新的审美标准,终于使90年代散文以更为轻松的格调、优雅的步态、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构成90年代散文兴盛的基础。

作家主体审美意识的改变,使得90年代散文愈加表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进而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全新认知,这符合散文自身审美原则的整合与调节的规律,而且中国90年代社会思想活跃、丰富,它一改80年代思想改革与保守,开放与二元对立模式,明显地呈现民间性、多元化的特征,其内涵和格局表现在创作中,就是散文创作所涉及的立意和主题,以及写作的基本立场和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偏转,特别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诸多散文作家的创作已明显收缩为一个局部的边缘的现象,个人化的趋势日益清晰地显露出来,当然“文以载道”的传统,以及社会因素对于作家的影响,使90年代的散文创作必然

出现这样一种多元化的态势,这个时期的创作,或者富有哲理和人道精神,或者婉转抒情、或者倾向于个体内心的倾诉,或注重文体的创造与革新,甚至是一些大众消费的散文也应运而生。因此散文的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其中,老一代的博大、中年一代的厚重、年轻一代的锐利,使当下散文创作呈现着三代同堂的繁荣局面。他们为我们散文的创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给我们当前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有意的启示。

(三)论述题(60分)

结合建国30年与80、90年代的小说作品的比较,论述新时期以来小说在题材、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演化趋势?并请说说你对这种演化趋势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题材方面

一、“文革”题材小说研究的兴起

什么是“文革”题材小说,学界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明确定义。很多研究者几乎都不对“文革”题材小说进行界定,“文革”题材小说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

“文革小说”的三种情况。为方便讨论,本文所说“文革”题材小说大体上等同于许子东所说的“文革小说”。新时期“文革”题材小说出现伊始,可以说关于它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了。刘心武的《班主任》一发表,全国读者来信不断,围绕《班主任》的座谈纪要和评论也随之而来。卢新华的《伤痕》一发表,大有全国读者泪流成河之势,《〈伤痕及其他〉———短篇小说和评论选》也随之出现。古华的《芙蓉镇》和莫应丰的《将军吟》刚一出版,《〈芙蓉镇〉评论选集》和《〈将军吟〉评论选集》就紧跟而来。戴厚英的《人啊!人》一问世,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论争便蜂拥而起。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关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评论意味着新时期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已经发生。1983年开展的清理精神污染运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革”题材小说的创作和研究。

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知青小说、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蓬勃发展。由于知青小说、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中有不少以书写“文革”中的人和事为主,所以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革”题材小说的创作和研究又活跃起来。从“文革”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知青小说、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兴衰与当时文艺政策的或松或紧呈正比关系,与之相随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大致上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叶永烈、胡月伟、师东兵、林青山等人的“文革”传记、“文革”纪实和“文革”秘闻也在那个时候同步出现。这些“文革”题材作品(小说)在反思“文革”的同时也不乏消费娱乐的倾向,它们同知青小说、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中的“文革”叙事,可视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革”叙事的四重向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革”题材小说(作品)大量涌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国内兴起的“文革”研究密切相关。1986年“文革”发动20周年之时,知识界对“文革”的言说持续升温。邵燕祥倡议

建立“‘文革学”。

[1]巴金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让人们牢记文革”,以防“文革”再来。

[2]针对巴金的提议,附议者不少,但也不乏“怀疑”者。

①总的来说,那时人们呼唤“研究文化大革命浪潮”的到来。

②今天看来,一批早期的“文革”研究著作、“文革”口述著作就产生于那个时比如金春明、王年一、周明、冯骥才等人的书籍。几乎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呼吁进行“‘文革’文学”研究。1988年11月10日,《文学自由谈》《开拓文学》编辑部主持召开了“文学与‘文革’”座谈会。《钟山》1989年2期刊登了潘凯雄、贺绍俊《文革文学:一段值得重新研究的文学史》一文。随着全国经济政治形势的紧张,1989年夏季前后至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年1月1日到2月21日),“文革”研究受到限制,“文革”文学研究题材小说创作及研究也走向低潮。其实,早在1988年12月10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出版“文化大革命”图书问题的若干规定》,这种趋势似乎就已经注定。可以说,从1989年夏季前后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这段时间,既是“文革”题材小说创作及研究的蛰伏期,又是“文革”题材小说创作及研究的突围期。

从中也可以看出,“文革”文学研究和“文革”题材小说的创作和研究伴随着文革研究”的兴衰而呈现出上下起伏的状态,这与政治经济形势和文艺政策的变化遥相呼应。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这种局面得到改观。

③值杨健《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出版之际,《文艺争鸣》1993年第2期开辟了“研究文革文学———一本书和一个话”的专栏从那时起,“文革文学”日益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文革”题材小说及其研究也重新抬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消费主义盛行,人们似乎忘却了“文革”。1996年“文革”发动30周年之际,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掀起了一股“文革”热,其中“两个文革论”成为当时争论最激烈的话题,而国内关于“文革”的话题则比较低调。

二、宏观考察、记忆与历史及扣问思想意义

宏观地考察“文革”题材小说的发展轨迹和阶段特征,是“文革”题材小说研究论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1982年,阎纲读韦君宜《洗礼》中总结“五年来的文学创作”时认为,“文革”题材小说从写作态度上、故事追求上和情感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提高的过程”。作为新时期十年文学主潮的主流话语,季红真的“

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和雷达的“民族灵魂的发现和重铸”也很大程度上适用于第一个十年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刘江认为,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文革”题材发生了“视角:由政治视角到文化视角”“反思:由极‘左’路线到‘国民性’弱点”“表现方式:由凸现到隐现”和“心境:由激昂到冷静”四个方面的转变。邹忠民则指出当“文革”题材创作存在着把“文革”作为背景处理、多写特殊人物和亲历者的“文革”遭遇、多写“文革”风云人物或高层的秘闻三种不良倾向,“文革”题材长篇小说创作薄弱,有待提升。张

志忠认为,“狂欢”“追问”和“救赎”成为世纪之交“文”题材小说的重要特征。陈慧娟指出,多重化的叙事焦点、多样化的叙事视角和题材内容的多元化标志着21世纪初“文革”题材小说的叙事发生了转变。张景兰认为,“受害者的施害逻辑与自审”和“戏说与解构”成为21世纪前后“文革”题材小说的新动向。王玉林、周睿说,从文化、哲学和生命等角度展现人在“文革”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追求超越一般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学意蕴,是21世纪“文革”题材小说的新特质。周景雷认为,21世纪隶属于成长小说的新伤痕主义小说较之伤痕文学呈现出“强大的亲情关怀和人道主义色彩”。陈树萍总结道,21世纪的“文革”叙事在承继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传统的同时,呈现出“思想写作”“荒诞写作”和“回忆抒情写作”三种倾向,它们分别指向青年思想资源的分析、先锋精神的延续和创作形态的转变三个向度,“文革”小说创作正在艰难突围。

三、从“内部研究”到“外部研究”的转型

2000年,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

篇文革小说》一书的问世打破了“文革”题材小说研究没有专著的局面。

四、新时期以来“文革”题材小说研究的不足及前景目前,“文革”题材小说研究的论文不少还隶属于作家作品论和文学思潮论的范畴,“文革”题材小说研究的自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许子东和张景兰出版了各自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专著,大量的硕博论文开始浮出水面,“文革”题材小说研究的自觉意识日益清晰,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标志着“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在新世纪的真正兴起。

当下,那种从空间上涵盖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地区和网络上的“文革”题材小说、从学科上沟通文革政治学、文革经济学、文革文化学、文革社会学和文革群众心理学诸学科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格局还没有出现。因此,对“文革”题材小说进行地毯式的搜罗,重视研究文献的利用,使“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充分结合,改变“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局限于“叙事”“记忆”和“成长”范围,具备大的思路,使其与文革政治学、文革经济学、文革文化学、文革社会学和文革群众心理学等学科的良性互动,将有利于改变“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少与“文革”题材小说数量大的不平衡现象,深化“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当然,我们也要牢记“文革”题材小说研究毕竟还是“文学”研究,不能使其滑向无边无际。不管是扩大研究视野,还是建立研究范式,形成大的研究格局,“文革”题材小说研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说,“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刚刚起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在过去的20世纪,“日军侵华战争”和“文革”是中国人的两大“痛史”,它们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进程,关于它们的文学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面对“抗战文学”和“文革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文革”题材小说研究应该迎头赶上。“文革”已成过去式,“文革”题材小说的创作和研究仍然是“现在进行式”,它们也必将指向未来。为此,“文革”题材小说研究者不应该懈怠,需要一直向前走。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一、新时期之初小说中人物形象仍缺乏丰富性和立体感缺乏历史意味和独特的审美个性,如果观察新时期之初的主要小说思潮,如伤痕小说及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的部分作品,就可以发现大部分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较多地拘囿于类型化、扁平人物的窠臼,还未塑造出有独特审美价值、充分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大家公认的一个事实是,新时期小说的真正起步肇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但以《班主任》和《伤痕》为先声的伤痕文学思潮就精神实质而言,与其说是次文学思潮,还不如说是一次政治思潮和社会思潮。它是经历了政治、文化上的动荡和生活的大灾难之后,思想解放与灵魂觉醒浪潮的第一次涌动,是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以文学的面目所进行的一次非文学的抗议活动。像很多人概括的那样,文学成了时代情绪的突破口。作家则成了时代情绪的代言人。在这样一场带有很强的政治批判色彩和情绪宣泄色彩的文学浪潮中,作家不是冷静的,也不可能以超脱事外的所谓静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创作,所以作家在选择叙述切入点时,就采取了一个迅捷而简便的方式:讲故事。要印证这一点,只要看看《伤痕》、《在小河那边》、《我应该怎么办》、《枫》、《杨花似雪》、《重逢》等一大批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占据了审美重心的显然是故事,是这些故事展开的具体形式情节。当然其中也有人物,但人物往往是展示故事情节的工具,是故事的载体。小说让读者回味的是那些感伤、凄绝的故事,而不是性格化的人物,人物性格的光辉显然被情节的曲折、离奇,故事的沉重以及隐附于故事中的感伤情绪遮掩了。甚至在当时被称作典型的一些人物形象,在今天看来也缺少典型所具有的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缺乏真正的典型所具有的丰厚的历史意味和独特的审美个性。刘心武的《班主任》发表以后,人们谈论最多、评价最高的是谢惠敏这一人物形象,认为她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不可否认,这一形象有其独特性和不可低估的认识价值,但是作为艺术典型的性格构成来说,她的性格是单一的,除以扭曲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积极和红以外,她的性格缺乏更加丰满的特征和丰富的色彩。她的独特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及意义也在于这一性格强烈的针对性,她触到了一个社会普遍关心的政治热点,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思索。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形成这种反思的社会气氛的逐渐单薄,这一形象的批判针对性散失以后,她的性格的单薄和单一与一个真正典型所具有的强大的历史凝聚力和丰厚的审美意蕴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明显了。乔光朴《乔厂长上任记》是另一个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被称作典型,但在今天值得重新检视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更为突出、更为典型地体现出苏联文学的影响和革命现实主义所要求的典型形象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与审美特质。他是另一个出现在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英雄形象,他的思想及性格的突出特征是:

第一,高瞻远瞩的历史识见,顺应历史要求、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胆略及公而忘私的高风亮节和公仆意识;

第二,大刀阔斧的行动能力和言必行、行必果的铁腕作风;

第三,主动、征服、自我扩张的个性人格。这些在单向度上层层累积的优秀品质,使他逐渐成为高大甚至近乎完美的英雄。在文化特质上,同江姐、杨子荣、朱老忠、梁生宝、刘雨生

等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产生的英雄和新人是一脉相通的。

如果仅仅因为他身上体现出的这种文化特质就把他称作典型,这显然是不够的。很明显,这一形象在审美上的形态是相当粗糙的。

第一,作为一个经历了严重的历史曲折的人物,历史的痕迹似乎未对他造成任何影响,不但在思想、性格、心理状态上看不到政治打击、生活磨难造成的影响,而且那段扭曲的历史似乎完全成了铸造、砥砺他的革命斗志的助燃剂。同张思远《蝴蝶》、郑子云《沉重的翅膀》等有着类似的生活经历而思想性格与心理状态要丰富复杂得多的人物相比,乔光朴性格与心理状态的单质、单色是一看便知的,理想化使这一人物形象简单化了。

第二,这一形象延续甚至强化了英雄人物生活描写上的反世俗化倾向。作品对他爱情生活、爱情心理简单粗糙的交待与描写,他与童贞之间的貌似浪漫实际乏味的爱情经历,不但没有为丰富他们的性格提供基础,反而更加暴露了他性格中粗陋与专制的一面。乔光朴这一形象不仅承接了十七年小说中英雄和新人典型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精神,而且还直接启发其后改革文学中改革者形象的塑造。车蓬宽《改革者》、傅连山《祸起萧墙》、刘钊《花园街五号》、李向南《新星》、《夜与昼》等形象的审美形态特征和体现出的文化精神,都可以看出乔光朴或者说英雄或新人形象影响的痕迹。如果把这类形象放到新时期小说形象演进的整体线索中观察,可以明显地感到它的过渡性特征。

二、新时期小说创作对人定位在两方面的突破借助于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同时也受到诸如文化热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新时期小说开始宽容地理解人,为典型的突破和丰富提供了可能。具体地说,对人定位在两方面的突破,使典型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第一,向人的文化存在的扩展。传统的典型观建立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哲学社会学基础上,而对其所作的解释则是共时性和政治化的。社会关系基本上等同于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就是专政和斗争关系,因此人的真实性存在被简化和政治化了。新时期小说的一个重要转折是,中国作家从思想解放、文化热、拉美爆炸文学等政治、文化、文学思潮中获得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人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人既是共时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又是历时的文化传统的积淀物,人是政治动物又是文化动物。这种看似简单的命题,却是历经几十年以惨重的牺牲为代价才获取的新知。当然,创作中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并不始自理论上的自觉并酿成文化思潮的寻根小说。事实上,在这之前,反思小说中一些成功的作品已经触到了这样的文化岩层。比如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形象陈奂生,作者对这一形象文化心理的出色描绘,使他成为在现实与历史间闪回,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叉点上站立的出色的农民典型。

第二,向人性,具体地说是向人的个体性生存空间的拓展,更有效地消解政治化典型的性格模式。人不仅是体现横向社会关系的社会动物,也不仅是体现纵向文化积淀的文化动物,而且他还是肉身并被赋予灵魂的个体存在物,他自己就是一口深井,心灵本身就是一只神秘的黑箱。横向的社会关系纵向的文化关系与垂直、立体的心灵层次,构成了人的三维存在,

作为人学的文学就应该是这一三维空间的全景扫瞄。新时期小说在典型观念上的突破,一个重要的课题是为人性和非理性正名,把它看作人的课题中应有之义,看作文学描写名正言顺的聚焦点。事实上,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对大写的人的呼唤和塑造,已明显地表明了典型的文化观念和美学观念旗帜鲜明地转轨,这可以在两种典型特征的比较中得到充分说明。与革命现实主义所倡言并努力塑造的英雄和新人形象不同,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更多更明显地受到了19

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影响,小人物、被污辱被损害的人是这些小说所钟情的人物形象。李顺大《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王老大《笨人王老大》、张铁匠《张铁匠的罗曼史》等农民形象,许灵均《灵均肉》、钟亦诚《布礼》、罗群、冯晴风《天云山传奇》、陆文婷《人到中年》等知识分子形象,在精神气质与审美特征上同江姐、杨子荣、乔光朴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具体回答他是谁,即围绕他们展开的生活层面上看,道德伦理关系、人性内容、个性心理成为构成性格的主导因素,这同在阶级之间展开的政治大搏斗中,在激烈而尖锐的思想观念冲突中所成就的英雄与新人相比,其生活形态和审美形态显然更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本来面目。要突破典型观念政治化的旧有窠臼,需要来自美学方面强有力的补充和支持,而美学方面的突破恰恰来自于对人理解的丰富,来自于对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与描写。如果重温一下代表新时期人物形象塑造最高成就的众多形象,如田玉堂《内奸》、陈奂生、张种田《西望茅草地》、魏天贵《河的子孙》、田家祥《拂晓前的葬礼》、金斗《桑树坪纪事》、陆文婷《人到中年》、朱自冶《美食家》、徐秋斋《黄河东流去》、倪吾诚《活动变人形》、王一生《棋王》、四爷爷《古船》、白嘉轩《白鹿原》等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建立在丰富的人性基础上,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圆形人物。并且在某些形象身上,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等对比强烈的性格特征错综复杂地纠合在一起,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魏天贵作为一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热心为群众办好事,敢做敢为,自有质朴、真诚的一面,但有时又愚昧且狡猾;他的行为动机既有崇高的一面,但有时又私欲膨胀,甚至牺牲他人满足自己的私欲。由英雄到末路的田家祥,集伟人与小人、领袖与最狭隘的农民、天使与野兽等多种人格因素于一身,成为当代小说创作中一个少有的复杂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文婷这一形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形象标志着典型观念上的一次崭新的突破。具体地说,在典型化的观念上,陆文婷形象的塑造将分轨而制、分道而行的两极文化特质和审美特质进行了奇妙的综合。一方面,她具有英雄与新人的特质心灵纯净美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恪尽职守、舍己为人以及超人的意志与耐力等,具有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优秀知识分子的优良素质,表现出一种肯定性和建设性的文化向度。她身上没有一点像乔像乔光朴那样的英雄形象所表现出的剑拔弩张、咄咄逼人的盛气与霸气。另一方面,她又奇妙地表现出平凡人、小人物的异常质朴、亲切的一面。同英雄形象对世俗性生活的拒绝相反,她在爱情、婚姻、家庭等日常性的生活中表现出一个普通女性正常的需求与合理的愿望。陆文婷等形象的成功塑造,标志着英雄人物和新人形象的塑造

终于走出了神的阴影,走出了高大全的窠臼,使英雄获得了普通人的面目、普通人的心理,获得了现实中人的生活形态。这样一个英雄世俗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感性化、审美化的过程,是人性的丰满带来了典型内涵的丰富和典型化的复活。

中国现代文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2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除了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外,还有,,文学自身的前进发展要求。 2、1919年至1921年间发生的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者分化的开始,论战双方分别是和。 3、创造社被人们称为“为艺术”派,在创作方法上倾向于,它最初的机关刊物是《》。 4、文学研究会的主要阵地有革新版的《小说月报》,它的文学主张是“”,在创作上表现出倾向。 5、文学革命是以和为旗帜的思想革命前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鲁迅总结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小说有《药》、《》、《》等篇。 7、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音乐的美、和的诗美主张。 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的《》,这部小说集是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出版的。 9、冰心的散文获得了较高的成就。书信体散文《》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此外《》(或《山中杂记》等也都能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 10、我国最早的现代话剧团体是,于1921年3月成立于。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开端。 ()2、《秋夜》是鲁迅散文诗的名篇。 ()3、冰心的《繁星》《春水》对新文学运动的现代格律诗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4、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诗派的正式诞生。 ()5、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的论争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最早的一次文学论争。

2017江南大学大作业远程教育导论试题库与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题目 (一)简答题: 1、简述现代远程教育及其优势。 答: 1、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 2、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解答; 3、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有利于个体化学习。它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其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简述学习小组对于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具有哪三个特殊功能。 答: (1)、可以降低个人投入和学习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学习效率; (2)、可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成本;

(3)、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宝贵教学资源。 3、简述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八个功能。 答: 1.表现力 是呈现教学信息的特征,是媒体教学功能的主要因素。通常从3方面考查: (1) 媒体呈现的信息作用的器官; (2) 媒体对空间、时间、运动、色彩等的表现力; (3) 媒体使用何种符码呈现信息。 2.认知目标 不同的教学媒体在实现各种不同的认知目标上是有功能差异的。媒体教学功能表现出差异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 (1) 知识与理解:接受事实,了解背景、关系和规律,改善认知结构; (2) 应用与技能:培养各种实践活动技能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3) 智力和能力:开发智力、增长各种能力; (4) 评价与态度: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判断力和价值观,转变态度和行为习性。 3.控制交互 控制特征主要包括: (1) 操作的方便、界面的友好、是否需要专门技能; (2) 轻便、便于携带,便于随时随地使用; (3) 时间控制特性,即师和生对媒体的时间控制功能特征。 交互特性: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上半年考试大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上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时代特征。 答:现代远程教育由高科技所孕育,具有1.开放性;2.技术先进性;3.自主灵活性;4.资源共享性。 2.简述远程教育系统与传统教育系统的比较。 答:传统教育系统面对新的教育需求表现出的局限性和不适应如下: (1)国家对传统教育系统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年度经费拨款的增长同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和教育需求之间不协调; (2)传统院校提供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教学设施的能力、尤其是配备足够的合格的教师的能力同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和教育需求之间不协调; (3)学生数量和教育需求的增长造成教师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和压力的增长同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标准和生活条件提高之间不协调; (4)由于成人的职业、家庭和社会职责和义务,及路途、时间、费用等因素,现代社会人口中的大部分和相当一部分成员取法利用现有传统教育系统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 (5)传统教育系统中为成人接受各级各类教育进行行业业余学习的设施严重不足;或者对于特定的学生对象和教育需求,传统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不适应和不适当等。 3.简述学生自主学习表现出的具体特征。 答:(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教育目标和选学课程;(2)学生根据自己 的需要和条件决定学习进度;(3)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 4.简述远程教与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 答:对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最宽泛的一种界定是将远程学生在远程学习时接受到的各 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同对学生的课程注册、学习管理、学分认定和学位证书颁发以及各种奖励等行政管理服务都包括在内(可称之为学生支持服务)。 (1)学生注册与选课管理。远程教育系统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学生注册和选课管理. 上通常表现出比传统教育更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校制定相应的选课规则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注册也从统一的学期管理体制走向个别化的课程注册管理体制。 (2)平时作业与检测管理。平时作业与检测既是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远程教与学的一种形成性评估。此外,平时作业检测还是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的有效手段。 (3)考试、学分认定及学籍管理。远程教育中,无论对院校、教师还是学生,考试都 是对特定课程的远程教与学全过程的一种总结性评估,其本身也是远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现代文学第3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4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40年代文学由国统区、、沦陷区和四个区域文学构成。 2、因提出现实主义的精神核心是“揭露民众的精神奴役”而在在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内引发了一场关于问题的论争的作家是。 3、被称为“中国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的长篇小说是由创作的。 4、40年代以悲情武侠著称的小说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5、老舍小说作品中规模最大的长篇巨构是,分为、《偷生》与《饥荒》三部。 6、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是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及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的语言风格。 7、40年代“野草”派杂文创作中的重要作家有、。 8、路翎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9、较早将上海“八一三”事变的战斗实况写成报告文学的作家是,代表作品如。 10、李季的代表作是叙事长诗,采用了陕北民歌的体式。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30年代“现代派”的主将诗人是: A 艾青 B 李季 C 臧克家 D 戴望舒 ()2、以下作家中属于“后期新月社”的是: A 何其芳 B 戴望舒 C 陈梦家 D 朱湘 ()3、话剧《孔雀胆》、《南冠草》的作者是: A 郭沫若 B 曹禺 C 田汉 D 夏衍 ()4、苏青写现代女性挣脱家庭成为职业妇女经历感受的长篇小说是:

A《风萧萧》 B 《结婚十年》 C 《蚌》 D 《上海的早晨》()5、30年代标志丁玲创作转折的标志性作品是: A《韦护》 B《水》 C《母亲》 D《我在霞村的时候》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作家中属于30年代京派作家的有: A 鲁迅 B 废名 C 施蛰存 D 萧乾 ()2、下列作品中属于海派文学的有: A《春阳》 B《包氏父子》 C《公墓》 D《沙菲女士的日记》()3、以创作被称为“现代罗曼司”的都市大众传奇小说的作家是: A 张爱玲 B 徐訏 C 无名氏 D 苏青 ()4、下列小说人物中出自张恨水作品的有: A 范柳原 B 吴荪甫 C 金燕西 D 沈凤喜 ()5、下列诗人中属于七月诗派的有: A 艾青 B 冯至 C 穆旦 D 田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红色鼓动诗 2、文协 3、沦陷区文学 4、战国策派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赵树理小说创作对民族形式的探索及其对新文学的贡献。 2、简述曹禺话剧创作的“冰山”风格。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钱钟书小说《围城》的主题涵义。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孤岛 2、现实主义与“主观”、胡风

江南大学-高级财务会计-大作业

江南大学-高级财务会计-大 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高级财务会计》 大作业题目(内容):,共100分) 一、简答题(一共5个题,每题5分,计25分) 1.分部是什么确定报告分部应考虑什么因素 2. 答: 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承担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组成部分。 3.试述企业合并报表范围。 答: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表决权的被投资企业,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和控制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母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应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通过与该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超过半数以上);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确定合并范围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4.试述主体理论的含义特点。 答:所谓主体理论是把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的多数股权与各子公司的少数股权都视为集团这一单一经济主体的股东权益,全部反映在合并报表中。主体理论的特点: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包含在集团的股东权益内;少数股东收益。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收益包含在集团的合并收益内;资产单一计价。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法下,子公司同一资产、负债项目,按照购买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未出现双重计量结果;公司间未实现损益。公司间未实现损益按照100%全额消除。 5.试述合并商誉的确认方法。 6.试述中期报表的含义,以及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二、实务题(一共5个题,每题15分,计75分) 1、蠡湖公司用4000万元收购长广溪公司60%股权,有关两公司合并前个别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中国现代文学第3阶段参考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4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46年7月11日,文化批评家,平民教育家在昆明遭到杀害;仅隔四日,西南联大教授、著名诗人、学者也遭杀害。 2、1945年1月,在自己主编的《希望》创刊号上发表《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一文,同时又发表了尖锐的哲学论文《论主观》,从而在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内发生了一场关于问题的论争。 3、全国文联第一任主席是,副主席是茅盾和。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是年10月19日,而在重庆《新华日报》摘要发表是年元旦。 5、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的文艺刊物是《》,它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年5月终刊。 6、“文协”于1938年3月成立,提出“”、“”两个口号。 7、阿盖公主、婵娟、夏完淳分别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和《》中的人物。 8、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郭沫若写了《战声集》和《》两本诗集。《屈原》是郭沫若的戏剧代表作,其中《》的朗诵是最能体现屈原斗争精神的。 9、抗战时期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家是,他的话剧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10、1938年底,茅盾赴新疆任教,并主持该地的文化协会。1940年夏返回内地,路经延安。他的著名散文《》和《》赞美了抗日根据地的新生活和新精神。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为主要阵地。 ()2、钱钟书的《围城》有“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新《儒林外史》”之称。 ()3、《雷雨》、《日出》、《北京人》被称为曹禺话剧的“生命三部曲”。 ()4、艾芜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一篇揭露国统区兵役问题重重黑幕的优秀讽刺小说。()5、“战国策”派是诞生在40年代的一个文学社团。 ()6、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品《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田间。 ()7、赵树理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揭示了农村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缚。 ()8、徐訏善于编织奇幻虚渺的传奇故事,中篇小说《鬼恋》是其代表作。 ()9、“土改小说”的代表作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10、艾青成名于30年代,40年代的诗集《北方》和《向太阳》诗风更加成熟,深深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孤岛文学 2、新秧歌运动 3、九叶诗派 4、延安文艺座谈会

江南大学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江南大学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作者: 日期: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并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解和认识。 答: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 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 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所以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 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明矛盾的特殊性

2016年上半江南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第3阶段测考试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4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40年代文学由国统区、、沦陷区和四个区域文学构成。 2、因提出现实主义的精神核心是“揭露民众的精神奴役”而在在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内引发了一场关于问题的论争的作家是。 3、被称为“中国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的长篇小说是由创作的。 4、40年代以悲情武侠著称的小说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5、老舍小说作品中规模最大的长篇巨构是,分为、《偷生》与《饥荒》三部。 6、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是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及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的语言风格。 7、40年代“野草”派杂文创作中的重要作家有、。 8、路翎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9、较早将上海“八一三”事变的战斗实况写成报告文学的作家是,代表作品如。 10、李季的代表作是叙事长诗,采用了陕北民歌的体式。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30年代“现代派”的主将诗人是: A 艾青 B 李季 C 臧克家 D 戴望舒 ()2、以下作家中属于“后期新月社”的是: A 何其芳 B 戴望舒 C 陈梦家 D 朱湘 ()3、话剧《孔雀胆》、《南冠草》的作者是: A 郭沫若 B 曹禺 C 田汉 D 夏衍 ()4、苏青写现代女性挣脱家庭成为职业妇女经历感受的长篇小说是:A《风萧萧》 B 《结婚十年》 C 《蚌》 D 《上海的早晨》()5、30年代标志丁玲创作转折的标志性作品是: A《韦护》 B《水》 C《母亲》 D《我在霞村的时候》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作家中属于30年代京派作家的有: A 鲁迅 B 废名 C 施蛰存 D 萧乾 ()2、下列作品中属于海派文学的有: A《春阳》 B《包氏父子》 C《公墓》 D《沙菲女士的日记》()3、以创作被称为“现代罗曼司”的都市大众传奇小说的作家是: A 张爱玲 B 徐訏 C 无名氏 D 苏青 ()4、下列小说人物中出自张恨水作品的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6年江南大学上半年机考大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上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越来越成为科技的物化,劳动者“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次,它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面目一新,新的“知识产业”迅速兴起。再次,它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现代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 现代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它用最新的事实印证着马克思所认为的科学

中国当代文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朦胧”诗因章明的评论文章《》而得名。 2、“今天”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3、20世纪90年代由评论家王晓明等人发起的关于()的大讨论在文坛引起了深远的影响。 4、伤痕小说因()创作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5、《三家村札记》的作者“吴南星”指的是()()和廖沫沙三人。 6、高行健的《》被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 7、莫言的《》《》等小说被称为“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 二、在给出的人物后填出其所在作品的篇目及其作者(每题2分,共10分。) 1、庄之蝶()() 2、章永璘()() 5、阿庆嫂()() 7、印家厚()() 9、谢惠敏()()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集合式报告文学 2、第二代诗群 3、新写实小说 4、新边塞诗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巴金《随想录》的创作出发点和独特之处。

2、简析全景式报告文学的艺术特色。 3、简述先锋小说的叙述创新。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作品谈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坛的意义。 2、联系具体诗人和诗作论述“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令人气闷的“朦胧” 2、北岛、舒婷 3、人文精神 4、卢新华 5、邓拓、吴晗 6、野人 7、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 二、在给出的人物后填出其所在作品的篇目及其作者(每题2分,共10分。) 1、《废都》贾平凹 2、《绿化树》张贤亮 3、《沙家浜》汪曾祺 4、《烦恼人生》池莉 5、《班主任》刘心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集合式报告文学——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报告文学样式(1分),指在宏观,全景的基础上俯视现实,将无数散乱存在的同类社会现象集合、归纳,从而揭示社会、历史为人类提出的新问题。(2分)代表作品如《阴阳大裂变》、《国殇》等(1分)。 2、第二代诗群——指“文化大革命”后期崛起直到80年代中期的那些诗人群。代表人物有黄翔、食指、芒克、北岛、江河、多多、杨炼、顾城、严力、舒婷等。这是在历史断裂后的文化荒漠和失血、失语的诗歌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群,沉重的历史重负、深重的民族灾难、日益枯竭的汉语诗境及诗人的生命感受力,还有对黑暗历史和专制文化的怀疑及憎恶,迫使他们成为“迷惘的一代”人中“思索的一群”,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文学流派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新写实小说——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股小说创作潮流,(1分)以王朔“顽主”系列小说为开端,以池莉、方方、刘震云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1分)采用具有后现代文化特征的“深度削平”、“零度叙述”等表现方式实现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社会人生,(1分)同时也是文学审美终极理想缺失的反映。(1分)代表作品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等。(1分) 4、新边塞诗——新时期,(1分)一批长期扎根西部的年轻诗人以西部冷峻、严酷、雄伟的山

中国现代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2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的开端是发生于年的。 2、20年代新文学阵营先后发起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派及派等旧文学阵营的论争。 3、五四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成立于1921年的,提倡。 4、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他的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及等。 5、“五四”时期周作人发表、两篇文章,成为最有影响的新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 6、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和标志着五四新文学的开端。 7、20年代在理论上倡导问题小说的是,他也是重要文学社团的主力成员。 8、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是,他的童话作品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9、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创作中以传奇色彩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如《命命鸟》、等。 10、在随笔散文中形成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的作家是,他的散文集为。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鲁迅短篇小说《风波》中被剪了辫子的人物是: A 狂人 B 涓生 C 子君 D 七斤 ()2、五四文学发动期,论文《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 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周作人 ()3、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的作者是: A 张资平 B 茅盾 C 叶圣陶 D 废名 ()4、田汉所属的文学社团是: A《新潮》社 B 新月社 C创造社 D春柳社 ()5、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是:

A《南归》 B《少奶奶的扇子》 C《终身大事》 D《压迫》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双簧信”提倡新文学与白话文的是: A郭沫若 B 钱玄同 C田汉 D 刘半农 ()2、下面作品中,属于闻一多的有: A《红烛》 B《死水》 C《春水》 D《两个家庭》 ()3、下列文学社团中得到鲁迅扶持的有: A 南国社 B 创造社 C 莽原社 D 未名社 ()4、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新月社的有: A 朱湘 B 陈梦家 C 孙大雨 D 林徽因 ()5、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以文字优美而著称的两位作家是: A 许地山 B 俞平伯 C 朱自清 D 冰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爱美剧 2、自叙传抒情小说 3、湖畔诗社 4、“随感录”作家群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格律诗“三美”理论的内容。 2、简析周作人倡导的“美文”概念及其对新文学散文创作的贡献。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象征艺术。(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表达晓畅。)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17 、五四文学革命 2、《学衡》、《甲寅》 3、民众戏剧社写实的社会剧 4、李金发、《食客与凶年》

江南大学国际私法 大作业 题目及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国际私法》 一、简答题: 1、简述单边冲突规范和双边冲突规范的区别和联系? (10分) 冲突规范有单边、双边、重叠适用、选择适用四种类型的冲突规范。而单边冲突规范unilateral conflict rules和双边冲突规范 bilateral conflict rules系其中两种。二者有区别有联系。区别:双边,一般解决一个普遍性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比较完备。单边,一般之规定某一特殊问题应适用什么法律为准据法,通常留有立法余地需要承审司法机构补充。联系: 1、从内容上看,任何一个双边冲突规范都可分解为两个对立的单边冲突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为例,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因为“经常居住地法律”是一个需要推定的系属公式,所以,如果当事人的经常居所地在美国,就适用美国法为准据法;如果在中国就依中国法律解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冲突规范。 2、反之,一个单边冲突规范,经过有权机构的解释,也可扩展为双边冲突规范。 2、简述冲突规范的特点。(10分) (1)冲突规范不同于一般实体法规范。一般的实体规范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冲突规范却是间接规范,只指定某种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何国(或地区)法律,故必须与被其指定的那一国家的实体法律规范结合起来,才能最终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完成解决涉外民商事争议的任务。 (2)冲突规范不同于一般程序法规范。虽然它往往在诉讼中起帮助法官确定适用何国法律的作用,但它又不同于以诉讼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一般程序法规范。 (3)冲突规范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规范的结构。它不包括一般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的“制裁”或“法律后果”部分。冲突规范这种特殊逻辑结构,并不意味着其结构上有何缺陷,而是由其仅起间接调整作用的特性所决定的。 3、我国对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有何规定?(10分)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2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但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除外。”至于自然人经常居所地的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5条作了明确规定。

江南大学大作业《建筑设备概论》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建筑设备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建筑设备工程 答: 建筑设备工程:为建筑使用者提供生活和工作服务,满足人们舒适、安全、健康以及提高 工作效率的各种设施和系统的总称。包括给水、排水、热水供应、供暖、通风、供电、照明、消防、电梯、通讯、建筑自动化系统等设施和系统。 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答: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在设计室外温度下,为达到建筑室内要求的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 时间内向建筑物提供的热量。 3、建筑通风 答:建筑通风:是将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直接或经过净化后排至室外,将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 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4、集中空调系统 答:集中空调系统:指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空调机房内,空气经过集中处理后,经过风道 输送和分配到各个空调房间。 二、简答题(60分) 1、简述一般给水系统的组成。 答:一般给水系统的组成:引入管、水表结点、给水管道、卫生器具及其附件,还可包括水泵、水箱等升压和储水设备。 2、什么是建筑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如何计算? 答:建筑给水系统所需的压力,必须能将需要的流量输送到建筑物内最不利点的配水龙头或用 水设备处,并保证有足够的流出水头。可按下式计算: H=H1+H2+H3+H4 H1 是建筑给水引入 管处至最高、最远配水点的几何高度; H2是管内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H3是水 流经水表时所产生的水头损失; H4 是最高、最远点所需之流出水头。 3、简述自然通风特点。 答:自然通风是依靠自然的风压和自然热压所形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通风的风量和风压受 气象条件的影响,通风量不够稳定,可靠性较差,通风条件比较灵活,但系统的初投资较少 无运行费用费用,安装管理比较方便。 4、简述热水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的作用。 答(1)能够容纳水受热后膨胀的体积,(2)排除供暖系统内的空气,(3)在机械热水循环系统中 可以用作控制系统压力的定压点。 5、简述空调系统的组成。 答:空调系统的组成:空气处理设备、风机、风道和送、回风口构成的整体设备。 6、简述影响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主要因素有:

中国现代文学第3阶段练习题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 “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为主要阵地。(3 分)() 2. 艾芜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一篇揭露国统区兵役问题重重黑幕的优秀讽刺小说。(3 分) () 3. “土改小说”的代表作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3 分) () 4. 《雷雨》、《日出》、《北京人》被称为曹禺话剧的“生命三部曲”。(3 分)() 5. 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品《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田间。(3 分)() 6. 赵树理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揭示了农村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缚。 (3 分)() 7. 艾青成名于30年代,40年代的诗集《北方》和《向太阳》诗风更加成熟,深深影响了一个 时代的诗歌创作。(3 分)() 8. 钱钟书的《围城》有“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新《儒林外史》”之称。(3 分)() 9. “战国策”派是诞生在40年代的一个文学社团。(3 分)() 10. 徐訏善于编织奇幻虚渺的传奇故事,中篇小说《鬼恋》是其代表作。(3 分)()

二名词解释题 (共4题,总分值20分 ) 11. 新秧歌运动(5 分) 12. 九叶诗派(5 分) 13. 延安文艺座谈会(5 分) 14. 孤岛文学(5 分) 三填空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 ) 15. 1946年7月11日,文化批评家,平民教育家__________在昆明遭到杀害;仅隔四日,西 南联大教授、著名诗人、学者__________也遭杀害。(2 分) 16. 40年代,茅盾的散文《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赞美了抗日根据地的新生活和新 精神。(2 分) 17. 阿盖公主、婵娟、夏完淳分别是郭沫若历史剧《 _________ 》,《屈原》和《 _________ 》 中的人物。(2 分) 18. 1945年1月,________________在自己主编的《希望》创刊号上发表《置身在为民主的斗 争里面》一文,同时又发表了尖锐的哲学论文《论主观》,从而在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内发生了一场关于________________问题的论争。(2 分) 19.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是_________年10月19 日,而在重庆《新华日报》摘要发表是_________年元旦。(2 分) 20. “文协”于1938年3月成立,提出“__________”、“ __________”两个口号。(2 分) 21. 抗战时期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家是 _________ ,他的话剧作品《 _________ 》在当时产生 了很大影响。(2 分) 22. 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的文艺刊物是《 _________ 》,它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 _________ 年5月终刊。(2 分) 23.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郭沫若写了《战声集》和《 _________ 》两本诗集。《屈原》是郭 沫若的戏剧代表作,其中《 _________ 》的朗诵是最能体现屈原斗争精神的。(2 分)24. 全国文联第一任主席是__________,副主席是茅盾和_________。(2 分)

江南大学17秋大作业现代文学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名词解释(20分) 1.茶馆戏 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2.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做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3.“双百”方针 所谓双百方针是指建国后毛主席在与文艺界各人士会谈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方针。至于此方针的提出对于促进当时文艺繁荣的贡献暂且不谈,时至今日更多的是带有阴谋论色彩的揣测毛主席是否曾有意引蛇出洞,以双百方针诱出一大批在其眼中看来明显带有所谓反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延及事后爆发的文化大革命。 4.文化散文 所谓的“文化大散文”兴起的标志大约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出版罢。顾名思义或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来定位,似乎“文化散文”是对某种文化或文明的反思。(二)简答题(20分) 1. “朦胧诗”对传统现实主义诗歌有哪些突破?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朦胧诗,指以舒婷、顾城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朦胧诗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

2013上半学期 江南大学大作业 4题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税收筹划》 大作业题目(内容):(一共5个题,每题20分,共100分) 一、2012年,王先生每月工资为8400元,该年王先生的年终奖预计共有49000元,请问如何筹划可以节税? 二、吴明通过竞标获得安升街街道办集体企业的经营权(平时不领取工资),租期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 12月 31日。租赁后,该企业主管部门不再为该企业提供管理方面的服务,其经营成果全部归吴明个人所有,吴明每年应缴纳租赁费8万元。2012年在未扣除上缴的租赁费的情况下,获得利润18万元,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其他条件。 方案一:将原企业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 方案二:吴明仍使用原企业营业执照 哪个方案对纳税人吴明更有利呢? 答:方案一:若吴明所在省规定的业主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1600元,则: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80000-80000-1600*12)*35%-6750=21530(元) 实际收入=180000-80000-21530=78470(元) 方案二: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180000*25%=45000(元) 实际取得承包承租应纳所得额=180000-45000-80000-1600*12=358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5800*30%-4250=6490(元) 实际收入=180000-80000-45000-6490=48510(元) 纳税分析:变更营业执照使其实际收入增加29960元(78470-48510),所以选择方案一更有利。 三、某房地产企业,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该企业2009年将位于市区的营业房一幢出租给某商贸公司,租金为每年200万元,租期为5年,租金中包含简单的家具、空调,并包括电话费、水电费。房地产企业当年购家具、空调等20万元(不含税价,下同)用于该出租营业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另外当年为营业房支付电话费7万元,水费5万元(不含税价)、电费8万元(不含税价)。如何筹划才能减轻税负? 答: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得抵扣;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其进项税额也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 20+20*17%=23.4万元 家具,空调等年均使用成本为:23.4/5=4.68万元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给企业房屋租赁行为应缴纳的税额如下:应纳营业税200*5%=10万元 应纳房产税200*12%=24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0*(7%+3%)=1万元 假定房屋年使用成本为C,则给企业当年房屋出租成本为房屋年使用成本,固定资产使用

2017江南大学大作业远程教育导论试题库与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题目 (一)简答题: 1、简述现代远程教育及其优势。 答: 1、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 2、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解答; 3、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有利于个体化学习。它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其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简述学习小组对于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具有哪三个特殊功能。 答: (1 )、可以降低个人投入和学习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学习效率; (2)、可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成本;

(3)、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宝贵教学资源。 3、简述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八个功能。 答: 1.表现力 是呈现教学信息的特征,是媒体教学功能的主要因素。通常从3方面考查: (1)媒体呈现的信息作用的器官; (2)媒体对空间、时间、运动、色彩等的表现力; (3)媒体使用何种符码呈现信息。 2.认知目标 不同的教学媒体在实现各种不同的认知目标上是有功能差异的。媒体教学功能表现出差异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 (1)知识与理解:接受事实,了解背景、关系和规律,改善认知结构; (2)应用与技能:培养各种实践活动技能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3)智力和能力:开发智力、增长各种能力; (4)评价与态度: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判断力和价值观,转变态度和行为习性。 3.控制交互 控制特征主要包括: (1)操作的方便、界面的友好、是否需要专门技能; (2)轻便、便于携带,便于随时随地使用; (3)时间控制特性,即师和生对媒体的时间控制功能特征。 交互特性: 主要指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向和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作用功能特征,可以分为单向

中国现代文学第3阶段练习题答案 江南大学2020年12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正确的答案是江南大学2020年12月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30年代“现代派”的主将诗人是:()。(2 分) A. 艾青 B. 李季 C. 臧克家 D. 戴望舒 2. 30年代标志丁玲创作转折的标志性作品是:()。(2 分) A. 《韦护》 B. 《水》 C. 《母亲》 D. 《我在霞村的时候》 3. 以下作家中属于“后期新月社”的是:()。(2 分) A. 何其芳 B. 戴望舒 C. 陈梦家 D. 朱湘 4. 话剧《孔雀胆》、《南冠草》的作者是:()。(2 分) A. 郭沫若 B. 曹禺 C. 田汉 D. 夏衍 5. 苏青写现代女性挣脱家庭成为职业妇女经历感受的长篇小说是:()。(2 分) A. 《风萧萧》 B. 《结婚十年》 C. 《蚌》 D. 《上海的早晨》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5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6. 下列诗人中属于七月诗派的有:()。(3 分)

A. 艾青 B. 冯至 C. 穆旦 D. 田间 7. 下列小说人物中出自张恨水作品的有:()。(3 分) A. 范柳原 B. 吴荪甫 C. 金燕西 D. 沈凤喜 8. 以创作被称为“现代罗曼司”的都市大众传奇小说的作家是:()。(3 分) A. 张爱玲 B. 徐訏 C. 无名氏 D. 苏青 9. 下列作家中属于30年代京派作家的有:()。(3 分) A. 鲁迅 B. 废名 C. 施蛰存 D. 萧乾 10. 下列作品中属于海派文学的有:()。(3 分) A. 《春阳》 B. 《包氏父子》 C. 《公墓》 D. 《沙菲女士的日记》 三名词解释题 (共4题,总分值20分 ) 11. 战国策派(5 分) 12. 文协(5 分) 13. 沦陷区文学(5 分) 14. 红色鼓动诗(5 分) 四填空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 ) 15. 被称为“中国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的长篇小说是由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2 分) 16. 路翎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2 分) 17. 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是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__________及丰富多 样的结构体式,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风格。(2 分) 18. 40年代文学由国统区、__________、沦陷区和__________四个区域文学构成。(2 分) 19. 40年代以悲情武侠著称的小说家是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2 分) 20. 李季的代表作是叙事长诗__________,采用了陕北民歌__________的体式。(2 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