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斑岩与玢岩

斑岩与玢岩

斑岩与玢岩
斑岩与玢岩

斑岩与玢岩、XX斑岩与斑状XX岩的区分

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斑岩与斑状XX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倍,斑晶含量应达到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2、玢岩:这个词是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也只在中国使用。是指具斑状结构的基性、中基性(偶尔也有弱酸性者,如花岗闪长玢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以岩墙、岩脉或中基性侵入体的边缘相出现),有时候专指安山玢岩。常见者如:

1)辉石玢岩:几乎全由辉石单矿物组成,但具有斑状结构(即斑晶和基质都是辉石)。如果辉石颗粒均匀(等粒结构)则叫辉石岩。

2)辉绿玢岩:从结构上看是既有灰绿结构又有斑状结构的岩石,其实就是具有斑状结构的辉绿岩,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

3)安山玢岩:超浅成或次火山相的斑状安山岩(喷出相即便有斑状结构也不叫安山玢岩,而是忽略斑状结构直接叫安山岩或叫辉斑安山岩之类)。

4)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的浅成侵入岩。

5)花岗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酸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少量石英等的浅成侵入岩。

3、斑岩:是指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酸性的浅成岩和超浅成岩(多为小岩体或岩脉)。例如:石英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和花斑岩等。花斑岩是花岗斑岩的变种,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基质也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即“花斑结构”)。

注意: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称玢岩;斑晶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称斑岩。

4、斑岩及玢岩与矿的关系

就成矿专属性而言,斑岩型矿床最重要,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常见者如斑岩钼矿、斑岩铜钼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金矿、斑岩金矿(以上类型成矿温度依次降低)等,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型钨矿,玻利维亚。玢岩型矿床在中国最发育,如安徽的玢岩铁矿。作为后期容矿岩石,斑岩、玢岩或其它岩石可以与很多矿有关。

5、XX斑岩和斑状XX岩如何区分?

XX斑岩是指具有斑状结构的XX岩,而斑状XX岩则指具有似斑状

结构的XX岩。所谓“似斑状结构”是说岩石中的矿物也可以按粒度分为明显的两群,即“斑晶”和“基质”,只不过基质(即细小的那群矿物)也是结晶的可以肉眼辨认的矿物集合体。例如花岗斑岩和斑状花岗岩。

6、斑岩和玢岩在国外什么概念?

在国外尤其在欧美国家斑岩和玢岩根本不分,统称为Porphyry。也不区分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1)与岩体的关系: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0.02 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项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较有利,岩石常具有斑状结构,岩体内外伴有角砾岩带,有的矿化角砾岩筒是主要的开采对象。 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尤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 (2)围岩蚀变特征: 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有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2)石英绢云母化带;(3)泥化带(粘土化带);(4)青盘岩化带;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可以是其中某一两个带特别发育,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金属矿化分布在岩体内或部分在岩体内,部分在岩体外,石英绢云母带常为主要的矿化带。 (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也有呈致密块状、角砾状的等等。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矿化明显分带,片矿化向外为:Mo—Cu、Cu—Mo、Pb-Zn、Au。 (4)地质构造环境:岛弧,特别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浆弧环境钙碱系列的安山岩带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矿床多分布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带相对隆起的一侧,一般为深-大断裂带及其上盘。 (5)成矿作用: 当岩浆侵位于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及硫活化并参与成矿。

论述玢岩型矿床

论述玢岩型矿床 资源一班黄永龙20114495 摘要:本文结合前人工作成果,重点论述玢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矿体形态以及围岩蚀变等。 关键词:玢岩型矿床、矿化类型、 前文:玢岩型矿床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所确定和命名的一种矿床类型,其类似于斑岩型铜矿床的概念,是指产于录像火山岩分布区域内,与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的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一组矿床。这种矿床具有晚期岩浆,高温气液交代、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及火山沉积等一系列的成矿作用特点。我国宁芜地区铁矿床是其典型代表。宁芜地区断陷盆地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十分强烈,盆地内发育一套火山—侵入杂岩。火山岩的总厚度达到2500米,火山旋回(由老到新)可分为: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娘娘山。四个旋回的每个旋回以强烈、较强烈爆发开始→较宁静的喷溢活动结束;各旋回末期均有次火山岩产出。其中,铁矿均与大王山旋回末的富钠辉长岩、闪长玢岩、辉石安山岩、粗面岩的次火山岩体有关。矿化围绕火山中心分布。 正文:一、玢岩型矿床矿化类型:由岩体内部到接触带再到围岩中,出现下列几种类型的铁矿化: (1)产于辉长闪长玢岩岩体中部的铁矿化(陶村式):铁矿化呈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矿石组合为钠柱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属晚期岩浆-高温热液交代矿床。 (2)产于辉长闪长玢岩顶部或边部的铁矿化(凹山式):部分矿体进入安山岩,凝灰岩等围岩中。矿化呈脉状、网脉状、角砾状和块状。矿石以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为特征,成因上属伟晶-高温气成热液充填矿床。 (3)产于接触带上的铁矿化:围岩为安山岩、凝灰岩时,矿石组合主要为透辉石-石榴石-磷灰石-磁铁矿(梅山式);围岩为灰岩、砂页岩时,矿石组合主要为透辉石-金云母-磷灰石-磁铁矿(凤凰山式)。两类矿石的构造均以块状、角砾状为主,偶有条带状,成因上属矽卡岩型矿床。 (4)产于岩体附近火山岩中的脉状、似层状铁矿化(龙虎山式):围岩为安山岩及凝灰角砾岩,矿体受围岩中的断裂构造、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理控制,围岩蚀变为高岭土化和硅化。矿石矿物主要由镜铁矿组成,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5)产于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状铁矿床(龙旗山式):矿体的围岩为沉凝灰岩、沉凝灰角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近年来对斑岩型铜矿研究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以及过渡岩浆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般成矿模式。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模式岩浆演化 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这类矿床存在4个特点:一大二贫三易选四露天。尽管其品味低,但其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并且常伴有Mo、Au、Ag等有益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一、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 1.基本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是与陆相次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斑岩型铜矿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2.围岩蚀变特征 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俗称“大白菜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 石英内核→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石带) →似千枚岩化带( 绢云母—石英带) →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石英内核是早期岩浆结晶的产物;黑云母—钾长石的交代现象是

一种阳离子交换反应;石英—绢云母带围绕和部分叠加在钾化带上,由于它与泥化带往往赋存在内部钾化带和外部青磐岩带之间,故也称之为中间带,其特点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均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部分黑云母也变成了绢云母、黄铁矿、金红石等;泥化带(高岭石—蒙脱石化)的斜长石变化最为明显,靠近矿体的斜长石多蚀变成为高岭石。 二、全球分布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 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夏斌等(2002)指出,环太平洋可分东西两带,东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岸的科迪勒拉和安第斯山脉;西带分内带和外带,内带从俄罗斯鄂霍茨克北缘,经我国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外带从日本列岛经我国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 板块理论建立之后,许多矿床学家试图用板块理论来解释斑岩铜矿的成因。斑岩铜矿可以在板块俯冲、碰撞和拉张环境下形成,其中,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数量最多。 从斑岩铜矿在全球的分布来看,会聚板块边缘无疑是斑岩铜矿最重要的成矿背景;但有研究者认为,有利于斑岩铜矿成矿的构造环境并不是单纯的俯冲和挤压。 Richards等(Richards et al.2001)对智利北部Escondida 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讨了斑岩铜矿的控制因素,总结了有利于斑岩铜矿形成的地质因素,其中,构造背景因素包括:1.上地壳处于较长时期挤压状态后的应力松驰期;2.成矿域存在早期深大断裂,而且,这些断裂在应力松驰期活化张开。在地壳处于较长时期挤压状态后的应力松驰期形成斑岩铜矿的现象在中国也有出现。辉钼矿Re-Os 同位素定年工作表明,中国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发生在14 Ma 左右,在这一时期,该区已处于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侯增谦2003)。 三、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 1.成矿物质来源 尽管部分斑岩铜矿中存在铜来源于地层的证据,但岩浆来源的观

斑岩

以斑状结构为特征的火成岩的总称。以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命名。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 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中性岩和酸性岩,因此常见的斑晶是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其中石英常发育六方双锥,具高温石英外形;碱性长石常为透长石、正长石和歪长石,具隐条纹构造或亚显微条纹构造;斜长石一般是中长石,常受岩浆熔蚀,或生成钠质斜长石膜,也可以因岩浆流动作用,构成斜长石的聚合斑晶。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斑晶,或只含其一的斑状结构的岩石,称为斑岩,如花岗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如闪长玢岩。如含斜长石又兼有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仍称为斑岩,如花岗闪长斑岩。含大量自形(有时半自形)铁镁矿物斑晶的斑状岩石,一般为中、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作煌斑岩。辉绿玢岩是指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浅成岩。钠长斑岩和苦橄玢岩分别是含钠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的斑状浅成岩。无论是斑岩或是玢岩,都是岩浆作用两阶段结晶的产物。因此,它们的斑晶和基质之间矿物粒级悬殊。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位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就最终侵位深度而言,斑岩和玢岩都属浅成岩,并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小侵入体产状。斑岩和玢岩随斑晶数量的减少和斑晶与基质之间粒度大小的接近而过渡为深成岩,如斑状花岗岩是相当于花岗斑岩的深成岩或半深成岩;又随斑晶数量减少和基质

粒级减小(直至隐晶质或玻璃质)过渡为喷出岩,如斑状流纹岩是相当于浅成相的流纹斑岩的喷出岩。与斑岩或玢岩有关的金属矿产,常称为斑岩铜矿、斑岩钼矿、斑岩钨矿、玢岩铁矿等,它们都是与浅成岩浆作用和岩浆期后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重要矿床。有些半风化的粗面质或粗安质斑岩,因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并被溶出,而称为药石──麦饭石。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易选,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等特点,在已探明的铜储量中斑岩型铜矿居首位。近年来斑岩铜矿的发现与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斑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 标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前景 1斑岩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1)斑岩铜矿形成主要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成矿斑岩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含矿岩性成分范围较宽,可以是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顶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有利。 (2)斑岩铜矿形成环境主要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为岛弧,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两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矿床形成的有利地区。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 (3)矿床的围岩蚀变很明显,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4)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斑岩型铜矿床一般矿化品位较低,形成深度较浅。但矿化均匀,矿化分带明显,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为主,也有致密块状、角砾状等。矿石选、冶性能好,矿床工业利用价值高。 2斑岩铜矿矿床成因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斑岩型矿床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经历了早期岩浆阶段和晚期大气水阶段,然而在搬运和沉淀矿石的是早期岩浆热液还是晚期来自围岩的流体的认识上还存在争论,这一分歧也扩大到金属、S以及其它组分的来源方面,特别集中在成矿元素是源自结晶岩浆还是通过对流流体从围岩中萃取的。一种观点认为成矿元素Cu源于围岩,证据出自稳定同位素、热质输运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以及围岩成矿元素降低场等方面的研究。

常见岩石类型区别

常见岩石类型区别 S型花岗岩(S type granite)是一种以壳源沉积物质为源岩,经过部分熔融、结晶而产生的花岗岩。“S”指沉积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属造山期花岗岩,产于克拉通内韧性剪切带和大陆碰撞褶皱带内,以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组合等过铝质花岗岩为代表。[1] I型花岗岩(I type granite)是一系列准铝质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的总称,主要是各种英云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这种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是未经风化作用的火成岩熔融而来,是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简称I型花岗岩。“I”指火成的Igneous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其特征是基本上由石英、数量不等的斜长石和碱性长石、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所组成,不含白云母。[1] A型花岗岩(A type granite)是产于裂谷带和稳定大陆板块内部的花岗质岩石。这类岩石通常是弱碱性花岗岩,CaO和Al2O3含量较低,Fe/Fe+Mg值较高,K2O/Na2O值和K2O含量较高;由石英、钾长石、少量斜长石和富铁黑云母,有时有碱性角闪石等组成。这类花岗岩因为通常是非造山期的、碱性的和无水的特点,恰好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A”。故把这种花岗岩叫做A型花岗岩。[1] M型花岗岩类(M type granite)即幔源型花岗岩。是基性岩浆房分异形成的构成蛇绿岩套的浅色岩组。它由蛇绿岩套中的奥长花岗岩所组成,是大洋环境火山岛内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混合的产物,取其首字“M”命名之。其空间分布一般与辉长岩的条带状构造走向相一致,岩体规模不大,多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状的小侵入体或悬浮体。[1] 花岗闪长岩[1](Granodiorite)一种显晶质酸性深成岩。是花岗岩类岩石重要种属,它是花岗岩类向闪长岩类过渡的中间类型岩石。是一种岩浆岩,粗粒状,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伴生的主要矿物有铜、铁等。花岗闪长岩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地壳中34%的火成岩是花岗闪长岩,它在所有大陆上都有分布。 花岗闪长岩比花岗岩含较多的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斜长石多于钾长石,而花岗岩反之),所以岩石的颜色比花岗岩稍深一些,呈灰绿色或暗灰色。斜长石占矿物总量的65-90%,一般为酸性和中性斜长石,常具明显的环带构造。石英含量比花岗岩少一 些,一般在25%左右。深色矿物以角闪石较多,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磁铁矿、锆石、褐帘石、独居石等。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花岗闪长岩常与花岗岩伴生,见于花岗岩岩体中心或构成岩体的边缘相,也有的呈单独岩体产出,范围有时很大,构成岩基。如著名的北美内华达山脉岩基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组成。我国安徽休宁岩体、北京周口店岩体及江苏高资岩体也是单独由花岗闪长岩组成。 花岗闪长岩的材料特征与花岗岩类似。它可以被各种手段加工并可以磨光。 英云闪长岩

斑岩型矿床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包括斑岩型Cu(-Mo、-Au)、斑岩型Mo、斑岩型Au和斑岩型Pb-Zn 等矿床类型,主要产出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东秦岭大陆碰撞带和中国东中部燕山期陆内环境,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岩浆起源演化、流体与金属来源等方面与岩浆弧环境斑岩型矿床存在重要差异。在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主要发育斑岩Cu-Au矿床或富金斑岩Cu矿(岛弧)和斑岩Cu-Mo及斑岩Mo矿床(陆缘弧)。相比,在大陆碰撞带,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发育斑岩Cu、Cu-Mo和Cu-Au矿床,矿床受斜交碰撞带的走滑断裂系统控制,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则主要发育斑岩Cu-Mo矿床,矿床受垂直于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控制;在陆内造山环境,早期发育斑岩Cu-Au矿床,晚期发育斑岩Pb-Zn矿床,它们主要沿古老的但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分布,受网格状断裂系统控制;在后造山(或非造山)伸展环境,则大量发育斑岩Mo矿和斑岩Au矿,它们则主要围绕大陆基底—克拉通(或地块)边缘分布,受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控制。大陆环境斑岩Cu(-Mo,-Au)矿床的含矿斑岩多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以高钾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岩浆通常起源于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或拆沉的古老下地壳。上地幔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向岩浆系统供给金属Cu(和Au):①提供大批量的幔源岩浆并底垫于加厚下地壳底部,构成含Cu岩浆的源岩;②提供小批量的软流圈熔体交代和改造下地壳,并诱发其熔融;③与拆沉的下地壳岩浆熔体发生反应。大陆环境含Mo岩浆系统高SiO2、高K2O,岩相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闪长斑岩次之,既不同于Climax 型,又有别于石英二长斑岩型Mo矿床,岩浆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金属Mo主要为就地熔出,部分萃取于上部地壳。大陆环境含Pb-Zn花岗斑岩多属铝过饱和型,与S型花岗岩相当,以高δ18O(〉10‰)和高放射性Pb为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来源于中下地壳的深熔作用,金属Pb-Zn主要来源于深融的壳层。大陆环境含Au岩浆系统以富B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常与矿前闪长岩密切共生。Sr-Nd-Pb同位素显示,含Au岩浆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但曾与幔源岩浆发生相互作用。金属Au部分来源于上地壳,部分来源于地幔岩浆。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显示各具特色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其中,斑岩型Cu(-Mo,-Au)矿热液蚀变遵循Lowell and Guilbert模式;斑岩型Mo矿主要发育钙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和石英-绢云母化;斑岩型Pb-Zn矿主要发育绿泥石-绢云母化和绢云母-碳酸盐化,缺乏钾硅酸盐化;斑岩型Au矿强烈发育中度泥化。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初始为高温、高fO2、高S、富金属的岩浆水,由浅成侵位的长英质岩浆房在应力松弛环境下出溶而来,晚期有天水不同程度地混入。Cu、Mo、Pb-Zn 通常沉淀于流体分相和流体沸腾过程中,而Au则主要沉淀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主要以铜、钼为主。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钨矿(据统计有1/3的斑岩钼矿中均含钨,而所有斑岩钨矿中均含钼)、斑岩锡矿(玻俐维亚一个锡矿床,五十年代集中开采脉状富锡矿体,1979年发现斑岩中有蚀变和角砾岩化,普遍含Sn 0.2-0.3%,紧接此成矿带的秘鲁也发现了巨型的斑岩锡矿,矿石品位Sn 0 .05-0 .08%,储量约180 x106t)、斑岩金矿以及斑岩铅、锌矿床等。上述矿床在我国南岭等地区也有分布。它们的特点如下:①矿床规模大,如斑岩铜矿是当前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占世界已探明铜储量的一半;②埋藏浅,易于开采;③矿床常呈带状分布,这和斑岩体受一定构造带控制有关;④矿石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⑥矿石成分简单,易选;⑥可供综合利用的矿产多,除Cu、MO、W、Sn、Pb、Zn外,尚可综合利用Au、Ag、Se、Te、Re等元素。

斑岩与玢岩

斑岩与玢岩、XX斑岩与斑状XX岩的区分 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斑岩与斑状XX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倍,斑晶含量应达到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2、玢岩:这个词是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也只在中国使用。是指具斑状结构的基性、中基性(偶尔也有弱酸性者,如花岗闪长玢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以岩墙、岩脉或中基性侵入体的边缘相出现),有时候专指安山玢岩。常见者如: 1)辉石玢岩:几乎全由辉石单矿物组成,但具有斑状结构(即斑晶和基质都是辉石)。如果辉石颗粒均匀(等粒结构)则叫辉石岩。 2)辉绿玢岩:从结构上看是既有灰绿结构又有斑状结构的岩石,其实就是具有斑状结构的辉绿岩,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

3)安山玢岩:超浅成或次火山相的斑状安山岩(喷出相即便有斑状结构也不叫安山玢岩,而是忽略斑状结构直接叫安山岩或叫辉斑安山岩之类)。 4)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的浅成侵入岩。 5)花岗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酸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少量石英等的浅成侵入岩。 3、斑岩:是指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酸性的浅成岩和超浅成岩(多为小岩体或岩脉)。例如:石英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和花斑岩等。花斑岩是花岗斑岩的变种,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基质也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即“花斑结构”)。 注意: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称玢岩;斑晶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称斑岩。 4、斑岩及玢岩与矿的关系 就成矿专属性而言,斑岩型矿床最重要,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常见者如斑岩钼矿、斑岩铜钼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金矿、斑岩金矿(以上类型成矿温度依次降低)等,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型钨矿,玻利维亚。玢岩型矿床在中国最发育,如安徽的玢岩铁矿。作为后期容矿岩石,斑岩、玢岩或其它岩石可以与很多矿有关。 5、XX斑岩和斑状XX岩如何区分? XX斑岩是指具有斑状结构的XX岩,而斑状XX岩则指具有似斑状

斑岩型矿床

第一章斑岩型矿床 1.斑岩矿床和玢岩铁矿的概念、地质特征、矿床特征。 斑岩矿床:指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中酸性斑状岩浆侵入体有密切的关系、产于侵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叫斑岩型矿床。 地质特征:(1). 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90%以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2)含矿岩体:岩石系列:钙碱性为主;岩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石类型:酸性: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少量斜长花岗斑岩;中性: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闪长玢岩。 (3)含矿构造存在断裂、裂隙和角砾岩体; (4)矿体围岩:①围岩的构造:构造发育对成矿有利,但不发育时,阻塞作用亦可成矿。②围岩的岩性:岩性不同,矿化不同,岩石化学性质对成矿具两方面影响。 (5)围岩蚀变: ①出现面型蚀变,范围几百-几千米。②蚀变分布具规律性,呈带分布、主要有五带。 (6)矿体特征: A. 矿体产出部位,有3种:①产于围岩中:沿围岩层间及裂隙充填、交代而成,有时进入围岩的角砾岩中。形态:脉状、板状、似层状。②产于岩体中:岩体全部或大部分矿化,主要产于角砾岩筒-原生裂隙中。形态:等轴状、柱状、脉状等。③既产于岩体内中又产于围岩中:呈带状、环状,最常见。B.矿化的明显分带性:矿物组合(元素)分带:自中心向外:Mt + Py + Cp→、Cp + Py +斑铜矿→、Cp +MoS→Py→、Au、Ag、Pb、Zn 多金属; 矿床基本特点:(1)矿床规模大,斑岩Cu占探明Cu储量的一半; (2)埋藏浅,易于开采; (3)矿床呈带分布,与斑岩体一同复构造控制; (4)矿石品位低,但矿化均匀分布; (5)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6)综合利用矿产多:Cu、Mo、W、Sn 、Pb、Zn、Au、Ag、Se 、Te、Be 等。 玢岩铁矿:由于其内硫化物多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亦有称为“细脉浸染状矿床。玢岩铁矿:指在陆相安山岩分布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岩或火山-侵入岩体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 2.斑岩型铜矿床产于何种地质构造环境?含矿岩体及矿床有何特征? 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构造环境: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90%以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含矿岩体特征: 岩石系列:钙碱性为主; 岩性:中性-中酸性-酸性; 岩石类型:酸性: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少量斜长花岗斑岩;中性: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闪长玢岩。

斑岩与玢岩、XX斑岩与斑状XX岩的区分

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斑岩与斑状XX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倍,斑晶含量应达到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2、玢岩:这个词是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也只在中国使用。是指具斑状结构的基性、中基性(偶尔也有弱酸性者,如花岗闪长玢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以岩墙、岩脉或中基性侵入体的边缘相出现),有时候专指安山玢岩。常见者如: 1)辉石玢岩:几乎全由辉石单矿物组成,但具有斑状结构(即斑晶和基质都是辉石)。如果辉石颗粒均匀(等粒结构)则叫辉石岩。 2)辉绿玢岩:从结构上看是既有灰绿结构又有斑状结构的岩石,其实就是具有斑状结构的辉绿岩,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 3)安山玢岩:超浅成或次火山相的斑状安山岩(喷出相即便有斑状结构也不叫安山玢岩,而是忽略斑状结构直接叫安山岩或叫辉斑安山岩之类)。 4)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的浅成侵入岩。 5)花岗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酸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少量石英等的浅成侵入岩。 3、斑岩:是指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酸性的浅成岩和超浅成岩(多为小岩体或岩脉)。例如:石英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和花斑岩等。花斑岩是花岗斑岩的变种,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基质也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即“花斑结构”)。 注意: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称玢岩;斑晶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称斑岩。 4、斑岩及玢岩与矿的关系 就成矿专属性而言,斑岩型矿床最重要,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常见者如斑岩钼矿、斑岩铜钼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金矿、斑岩金矿(以上类型成矿温度依次降低)等,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型钨矿,玻利维亚。玢岩型矿床在中国最发育,如安徽的玢岩铁矿。作为后期容矿岩石,斑岩、玢岩或其它岩石可以与很多矿有关。

斑岩型矿床精编版

斑岩型矿床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斑岩型矿床 1.斑岩矿床和玢岩铁矿的概念、地质特征、矿床特征。 斑岩矿床:指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中酸性斑状岩浆侵入体有密切的关系、产于侵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叫斑岩型矿床。 地质特征:(1). 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90%以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2)含矿岩体:岩石系列:钙碱性为主;岩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石类型:酸性: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少量斜长花岗斑岩;中性: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闪长玢岩。 (3)含矿构造存在断裂、裂隙和角砾岩体; (4)矿体围岩:①围岩的构造:构造发育对成矿有利,但不发育时,阻塞作用亦可成矿。②围岩的岩性:岩性不同,矿化不同,岩石化学性质对成矿具两方面影响。 (5)围岩蚀变: ①出现面型蚀变,范围几百-几千米。②蚀变分布具规律性,呈带分布、主要有五带。 (6)矿体特征: A. 矿体产出部位,有3种:①产于围岩中:沿围岩层间及裂隙充填、交代而成,有时进入围岩的角砾岩中。形态:脉状、板状、似层状。②产于岩体中:岩体全部或大部分矿化,主要产于角砾岩筒-原生裂隙中。形态:等轴状、柱状、脉状等。③既产于岩体内中又产于围岩中:呈带状、环状,最常见。B.矿化的明显分带性:矿物组合(元素)分带:自中心向外:Mt + Py + Cp →、Cp + Py +斑铜矿→、Cp +MoS → Py →、Au、Ag、Pb、Zn 多金属;

岩石学复习思考题2011-12

岩浆岩部分 1.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 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 2.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钟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 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 3.二氧化硅饱和度分类及其对应的岩石和矿物组合。 4.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2的范围、硅铝矿物、铁镁矿物、颜色、色率、 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5.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 6.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 7.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 8.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 9.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0.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1.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 表1 岩浆岩分类简表 钙碱性碱性 岩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碱性岩 SiO2 (%)<45 45-53 53-66 >66 53-66 石英无无或很少<5 >20 无 长石种类一般无斜长石为主斜长石为主钾长石为主钾长石>斜长石钾长石为主 含似长石 暗色矿物种类与含量橄榄石,辉石 >90 辉石为主,可 有角闪石、黑 云母和橄榄 石 <90 角闪石为主 黑云母和辉石次之 15-40 黑云母为主 角闪石次之 10-15 碱性辉石 碱性角闪石 <40 深成岩橄榄岩,辉岩辉长岩闪长岩正长岩花岗岩霞石正长岩 浅成岩苦橄玢岩 金伯利岩辉绿岩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霞石正长斑 岩 喷出岩苦橄岩 科马提岩 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响岩 12.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岩的区别(斑晶,斑岩为 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3.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和矿产(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马提岩具 有典型的鬣刺结构) 14.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和矿产(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掌握辉长结构、辉绿结构的定义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 斑岩porphyry 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 斑岩一词源于希腊语porphyry,即紫红色之意,原指具斑晶的任何火成岩。最早用于一种从埃及采到的紫红色的具有碱性长石斑晶的岩石。有人以为与玢岩为同义语。通常指以碱性长石为斑晶、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的喷出岩和浅成岩。 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状结构指岩石中可明显分出粗粒的斑晶矿物和细粒或隐晶质的基质两部分;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的中,酸性岩石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煌斑岩(1amprophyre);以斜长石为斑晶的中、基性浅成岩称为玢岩(porphyrite)。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因此,斑岩和玢岩属浅成侵入岩;多以岩脉、岩墙或岩株状产出。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 斑岩与玢岩、XX斑岩与斑状XX岩怎么区分? 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斑岩与斑状XX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倍,斑晶含量应达到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2、玢岩:这个词是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也只在中国使用。是指具斑状结构的基性、中基性(偶尔也有弱酸性者,如花岗闪长玢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以岩墙、岩脉或中基性侵入体的边缘相出现),有时候专指安山玢岩。常见者如: 1)辉石玢岩:几乎全由辉石单矿物组成,但具有斑状结构(即斑晶和基质都是辉石)。如果辉石颗粒均匀(等粒结构)则叫辉石岩。 2)辉绿玢岩:从结构上看是既有灰绿结构又有斑状结构的岩石,其实就是具有斑状结构的辉绿岩,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 3)安山玢岩:超浅成或次火山相的斑状安山岩(喷出相即便有斑状结构也不叫安山玢岩,而是忽略斑状结构直接叫安山岩或叫辉斑安山岩之类)。 4)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的浅成侵入岩。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时代: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共同特征: 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 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 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 1、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 2、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3、埋藏浅,易开采 4、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5、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我国主要铜矿床类型分布概况 斑岩型45%、矽卡岩型21%、沉积型12%、海相火山岩型10%、铜镍硫化物矿床8%、热液型4% 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斑岩型铜(钼)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成矿地质条件 (1)岩浆岩条件 (2)构造条件 (3)地层条件 岩浆岩条件 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 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 SiO2 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 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 构造条件 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分布于深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中。

各类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各类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常见三大类岩石以其固有的特点相互区别,如表1所示。 表1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的产状、结构、构造间的区别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均为原生矿物,成分复杂, 除石英、长石、白云母等原生矿物外,除具有原岩的矿物成分判尚常见的有石英、长石、角闪 矿物成分次生矿物占相当数量,如方解石、白有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绢云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 云石、高岭石、海绿石等母、石榴子石等等矿物成分 结构以粒状结晶、斑状结构为其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化学结构以变晶、变余、压碎结构为其特征 具流纹、气孔、杏仁、块状 构造 多以侵入体出现,少数为喷 发岩,呈不规则状为其特征特征构造多具层理构造、有些含生物化石具片理、片麻理、块状等构造产状有规律的层状随原岩产状而定分布粘土岩分布最广,其次是砂岩、石灰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次为接花岗岩、玄武岩分布最广 岩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3、岩石综合肉眼鉴定步骤提示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在室内对手标本的观察上,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具体步骤如下:

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岩石的外表上就可反映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般属于火成岩中的喷出岩类;具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则属于变质岩类。应当指出,火成岩和变质岩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标本,变质岩中的石英岩标本,表面上很难区分,这时,应结合岩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成分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似斑状结构,其斑晶与石基矿物间结晶联结,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对岩石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分、联结方式可区分出碎屑岩、黏土岩、生物化学岩类(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分析,对岩石的分类和定名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定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分。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暗色矿物(如角闪石、辉石等)。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而绢云母、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变质矿物成分的分析,就可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在岩石的定名方面,如果由多种矿物组份组成,则以含量最多的矿物与岩石的基本名称紧密相联,其他较次要的矿物,按含量多少依次向左排列,如“角闪斜长片麻岩”,说明其矿物成分是以斜长石为主,并有相当数量的角闪石,其他火成岩、沉积岩的多元定名涵义也是如此。 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标本时,常有许多矿物成分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分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的深浅、坚硬性、比重的大小和“盐酸反应”进行初步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分为主的,常为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主要以铜、钼为主。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钨矿(据统计有1/3的斑岩钼矿中均含钨,而所有斑岩钨矿中均含钼)、斑岩锡矿(玻俐维亚一个锡矿床,五十年代集中开采脉状富锡矿体,1979年发现斑岩中有蚀变和角砾岩化,普遍含Sn 0.2-0.3%,紧接此成矿带的秘鲁也发现了巨型的斑岩锡矿,矿石品位Sn 0 .05-0 .08%,储量约180 x106t)、斑岩金矿以及斑岩铅、锌矿床等。上述矿床在我国南岭等地区也有分布。它们的特点如下:①矿床规模大,如斑岩铜矿是当前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占世界已探明铜储量的一半;②埋藏浅,易于开采;③矿床常呈带状分布,这和斑岩体受一定构造带控制有关;④矿石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⑥矿石成分简单,易选;⑥可供综合利用的矿产多,除Cu、MO、W、Sn、Pb、Zn外,尚可综合利用Au、Ag、Se、Te、Re等元素。 下面以斑岩铜矿为例说明其地质特征和成因。 斑岩铜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如下。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前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这些斑岩虽不完全分布于火山岩地区。但常和玄武岩一安山岩一英安岩一流纹岩等钙碱性系列的喷出岩有联系,而这些火山岩往往构成断续相连长达几千公里甚至几万公里的“安山岩带”(它们绝大部分属陆相建造),受断裂凹陷带或凹陷盆地控制。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 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仅0.02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如黑龙江多宝山岩体)。据我国34个斑岩铜矿床及矿化点的统计,岩体出露的面积如下: 出露面积岩体数所占数量比有关矿床所占储量比 (平方公里)(个)(%)(%) <1 25 73 86.3 1-2 3 9 0.9

玢岩与斑岩的区别

斑岩与玢岩区别 玢岩是具斑状结构的中—基性(或弱酸性,如花岗闪长玢岩)喷出岩、浅成岩和 超浅成岩的总称。以斜长石及暗色矿物为主要斑晶,基质多为隐晶质—玻璃质,如闪 长玢岩、安山玢岩和辉绿玢岩等。 斑岩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 璃质结构。 玢岩和斑岩都是具有斑状结构的浅成、超浅成岩岩,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 英为斑晶的岩石称为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岩石称为玢岩。 说穿了,中酸性程度不一样,一般称为斑岩的多为中酸性岩,而称为玢岩的是中 -基性岩!另外,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 煌斑岩。 斑岩(porphyry) 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斑 岩一词源于希腊语porphyry,即紫红色之意,原指具斑晶的任何火成岩。最早用于一 种从埃及采到的紫红色的具有碱性长石斑晶的岩石。 有人以为与玢岩为同义语。通常指以碱性长石为斑晶、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的喷 出岩和浅成岩。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 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 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 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状结构指岩石中可明显分出粗粒的斑晶矿物和细粒或隐晶质的基质两部分;以 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的中,酸性岩石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煌斑(1amprophyre);以斜长石为斑晶的中、基性浅成岩称为玢岩(porphyrite)。 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 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因此,斑岩和玢岩属浅成侵入岩;多以 岩脉、岩墙或岩株状产出。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 石英斑岩(quartz porphyry):一种具有流纹岩成分的隐晶质岩石。斑晶以石 英为主,还有少量透长石或正长石及黑云母。基质为隐晶质。石英斑岩多呈脉状产出,有时为浅成岩体的边缘相。最初欧洲岩石学家仅用来指前古近纪的此类岩石。由于该名称不确切,建议不用[1]。 一种典型的酸性喷出岩,与流纹岩有生成上的联系。流纹岩中,一般具有斑状结构,斑晶以长石(正长石)为主,间有石英。当流纹岩遭受很大程度的次生变化,长 石暗淡无光,石英斑晶显著,就成为石英斑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