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象严重

北京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象严重

北京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象严重
北京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象严重

北京沉降

导语:北京平原地区1/3的面积,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地面沉降,这为区域内地上、地下建设活动敲响了警钟,当然也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

经济观察报记者胡芳洁地面下沉,并不只是电影里的画面。实际上,北京平原地区1/3的面积,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北京平原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在这些沉降区的沉降中心,地面下沉的速度和幅度则更为剧烈。这为区域内地上、地下建设活动敲响了警钟,当然也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北京地面沉降,南城的大兴礼贤、北部昌平小汤山沉降值居首,10年内下沉将达1米。

下沉的地面

北京地面沉降历史测量资料可追溯到1935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北京地面沉降的范围逐步扩大。

根据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报告,截止到2006年11月,北京市地面沉降量大于50mm的面积达到4129.67平方公里,大于100mm的面积达到2976.59平方公里。

而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吕晓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截止到2010年,北京市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为2474.70平方公里,已经占到了北京平原面积的1/3。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的,这一点是比较明确没有什么争议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位资深研究人员对本报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到现在,过去的30年,北京地下水一直是超采,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地下水是北京最主要的供水来源,占据总供水量2/3以上。有数据显示,1980-2005年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面积达5980平方公里,占平原区面积的86.7%,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达2288平方公里。

随着地下水的超采,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范围和幅度不断增加。目前北京市地面沉降从总体上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北区有朝阳东八里庄-大郊亭、朝阳来广营、昌平沙河-八仙庄、顺义平各庄四个较大的沉降中心,南部有大兴榆垡-礼贤沉降中心。

根据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报告,北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早已经超过了1000mm。接下来,这些沉降中心的地面下沉,又会如何发展?

本报记者获得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地面沉降模型研究的一份初步的研究成果,其对北京平原区几个主要的沉降中心点至2020年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这一研究,考虑到

了将于2015年正式实施的南水北调,可能为北京提供的供水补给而导致的对地下水开采的减少。

这份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到2020年,地面沉降量最大的几个沉降中心分别是大兴礼贤1000mm、昌平小汤山700mm、朝阳大郊亭620mm、朝阳来广营420mm;如果有南水北调,到2020年,地面沉降量则是大兴礼贤920mm、昌平小汤山660mm、朝阳大郊亭620mm、朝阳来广营420mm。

上述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平原区的地面沉降贡献并不大。大兴礼贤、昌平小汤山、朝阳大郊亭、朝阳来广营等将是沉降量最大的区域,从2011年到2020年,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约1米。

“由于地面沉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计算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与实际沉降量肯定会有误差。”该研究项目负责人表示,该计算结果应该是一个保守的数值,因为其考虑到了南水北调、政府限制开采可能带来的改善,如果上述行为没有有效地展开,那么实际的地面沉降值将会更大。

而吕晓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整体上北京地面沉降形势比较严峻,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10年后一些地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将超过2米。

危害

在上述沉降值最大的几个沉降中心,如昌平小汤山,朝阳大郊亭、来广营,都有不少房地产项目。未来的地面沉降,是这些项目所应该考虑到的方面。

在朝阳大郊亭区域有项目的一家知名开发企业负责人表示,关于地面沉降的问题,一块地在开发之前,有一套固定的流程,开发之前肯定要先做地勘。“这是一套非常专业的系

统。这项工作肯定是做了的。”这位地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地勘报告会就此提出详细的内容,包括地基基础怎么做等等,然后开发商再把地勘报告交给设计院,设计院再依据地勘报告来做设计。“地面沉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至于以后地面会如何变形,准确预知并不是容易的事。开发企业能做的,就是严格按照流程来做”。

“即使不考虑地面沉降,高层建筑自身就会导致地面沉降。”一位从事多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人士对本报表示。

地面沉降对楼房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引起的地面变形而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所规定的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是200mm。上述漏斗中心大兴礼贤、昌平小汤山、朝阳大郊亭、朝阳来广营,到2020年的累积沉降值,将远远超过这一标准。

地面沉降导致的危害有三种方式,一是整体沉降,二是不均匀沉降,三是地裂缝。

“不均匀沉降,危害性更大。”上述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士表示,例如同样是200mm 的下沉,整体下沉200mm,与有的地方下沉200mm有的地方不下沉的不均匀沉降相比,不均匀沉降的危害性要大得多。

“尤其发生在沉降中心区的地面沉降,对地上建筑物的影响最大,这类区域不仅会发生地面沉降,还会导致地面开裂,这类情况在顺义、平谷、通州都有发现。”上述人士表示,而在漏斗中心,沉降值大,也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而漏斗边缘,也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地面沉降导致的地面变形,会导致建筑物墙体开裂、梁板开裂等。而地上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基础的类型,对地面变形的抵抗力各有不同。如砖木、砖混结构,抵抗力弱,框架、框剪结构,抵抗力强;浅基础,抵抗力弱,桩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抵抗力强。

“框架、框剪结构抵抗力虽然要强一些,但是一旦遭到破坏,导致的后果会更严重。”上述人士表示。

该人士表示,对于地面沉降,应该尽量避免在地面变形大的地方建房子,如果建了,则应该在地基基础、结构等方面,把房屋建得更结实。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楼房盖在地面上,本身就会导致一定的地面沉降,如果在地面沉降比较厉害的区域,不加规划地大量建房子,则会加剧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加剧了,进而又会破坏房屋。”这位人士表示。

北京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象严重

一、北京平原已形成五个地面沉降区

由于每年超采地下水1亿立方米,到去年底,北京平原已形成五个地面沉降区。

北京平原区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由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作用形成的冲洪积平原之上,含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急剧增加,用水需求也与日俱增,北京市这座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的供水有三分之二来源于地下水。近年来,每年开采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到27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超采1亿立方米,造成了可压缩层测压水头大幅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发生。据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1999年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平原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50mm的地区达到2815平方公里,大于100毫米的面积达到了1826平方公里,最大沉降量有722毫米,而且有加快发展之势。目前在北京市的东郊八里庄——大郊亭、东北郊来广营、昌平沙河——八仙庄、大兴榆垡——礼贤、顺义平各庄等地,已经形成了五个较大的地面沉降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722毫米、565毫米、688毫米、661毫米和250毫米。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强烈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顺义区南部地区,沿前门-顺义断裂方向展布,地质环境脆弱,由于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的共同作用,发生地裂缝,导致建筑物破坏,经济损失严重;中等危害区主要分布在东郊八里庄-大郊亭沉降区、东北郊来广营沉降区、昌平沙河-海鹊落沉降区,大兴庞各庄-榆垡沉降区的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较大,地质环境质量明显降低,地质环境较脆弱,有排洪困难,井管上升,水准点失准等潜在灾害;轻微沉降区分布于北京市区东部、东郊、东北郊、昌平南部、顺义南部、大兴南部的广大地区,面积约960km2,累计地面沉降量200mm-500mm,地质环境质量有所降低,灾害现象尚不明

显。

二、北京市地面沉降成因及危害

地面沉降是大多数平原城市已经面临或具有潜在隐患威胁的一种城市地质灾害。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需要开采大量的地下水和高大建筑群的成片开发建设,直接导致支撑地面力量平衡的地层承载力下降而引起的。

地面沉降已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布局与规划,并威胁到百姓的居住安全。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工厂、居民区楼房墙壁开裂、地基下沉、地下管道工程损坏50余处,同时导致一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和大量测量水准点失准,对首都城市建设和人民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型的城市地质灾害,具有累进性特点,是“一种沉默的土地危机”。地面沉降已经威胁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引起的灾害与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使建筑物地基下沉、房屋开裂破坏。

二是形成地裂缝,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地裂缝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岩石和土层发生变形,当力的作用与积累超过岩土层强度时,岩土层发生破裂,其连续性遭到破坏,形成地裂缝。地裂缝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造成建筑物破坏。

三是对地下水井设施的影响。许多机井因地面沉降,井管较地面相对上升,泵房地面及墙体开裂,造成泵房破坏,严重地影响抽水。

四是造成地面水准点失准。地面水准点是城市建设重要的依据。地面沉降区水准点失准,是普遍现象。由于地面沉降、水准点失准,城市工程建设所需水准资料,需从地面未沉降区水准点引测,增大了水准测量的工作量。

五是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致使地震灾害加重。由于地面沉降影响,建筑物地基下沉,建筑物的稳固性、整体性受损,若遇地震会加重地震危害程度。

六是洪涝灾害加剧,防洪排涝工程效能降低。

对于地面沉降这样的缓发性地质灾害,灾前孕育阶段和灾害活动阶段往往是渐变的,与灾后恢复工作也很难界定。这类灾害是渐进性和累积性的,属于地质环境恶化型地质灾害,灾害的发生往往有一个量变的累计过程,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灾害,环境恶化和灾害是灾害形成的不同阶段,不进行有效的治理,灾情会越来越重。

三、地面沉降作为北京平原地区重要的地质灾害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北京市地面沉降问题已经引起北京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陈洲其等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建议北京市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确保首都安全”的提案,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也曾两次到北京视察环境地质工作,并于2002年9月28日亲临天竺中心站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工作,明确指示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高起点、高要求,把监测站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集监测、研究、科普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监测中心。2002年3月18日北京市批准实施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620万元,由北京市地勘局水文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实施。

经过2年建设,2004年7月22日,由北京市国土局和北京市地勘局共同建设完成的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一期)正式启动,分别在顺义区天竺、望京工业开发区、王四营乡建成三个地面沉降监测站,时时监控沉降中心的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三个站共占地24亩,总建筑面积2925平方米,建设工程地质孔、基岩标、分层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孔隙水压力观测孔共计53个,以及简易气象站等监测设施,3个监测站分别安装了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实现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开展平原区3000km2地面沉降调查。同时,新建外围地下水动态观测井39眼,完善外围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并在天竺地面沉降监测站建立集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研究中心。

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研究和控制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该系统的建成和使用,将全面提高北京地区沉降监测能力、预报能力和防御能力,为北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构筑起高水准的平台。

据北京市地勘局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一期)建设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填补了空白,实现了3个重点沉降区自动化分层监测,为完善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为研究北京地面沉降控沉措施、减灾防灾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但是,根据预测分析北京地面沉降有加速扩展的趋势。为控制地面沉降进一步发展,依据《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结合北京市地面沉降发展现状,在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应尽快实施二期工程,在昌平八仙庄、顺义平各庄、通县土桥和大兴榆垡再建四个地面沉降监测站,通过网络与天竺地面沉降研究中心相连,建成覆盖北京市沉降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站网;还要建设地面沉降监测网和GPS监测网,与7个地面沉降监测站构成覆盖全市的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继续加强北京市地面沉降基础研究工作,建立地面沉降地质结构模型,开展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灾害易损性评价和控沉措施的研究,建成北京市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此外,针对沉降区地裂缝造成的危害,尽早开展地裂缝专项调查研究。

四、地面沉降可以防治

社会上很多民众对北京的下沉状况也是忧心忡忡,经常担心自己的居住区发生沉降,更

有些居民在购房之前也要四处打听,自己的新居有没有沉降的危险。北京到底有没有大面积沉降的风险,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北京的沉降?新近启动的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对消除地面沉降的潜在威胁效用如何?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吕晓俭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地面沉降如同一种慢性病,只要预防措施得力,不会出现大的灾害。“地面沉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旦发作会很危险。”吕总工程师坦率地说。“如果是自然因素导致地面沉降是无法预防的,比如建筑物坐落在隐伏活动断裂带上,可能发生沉降的危险比较大。”

吕总工程师告诉记者,所谓隐伏活动断裂是指地面土层之下的岩层有断裂,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北京的隐伏断裂的构造基本上是连续的北东南西向走向。主要有八宝山断裂、黄庄-高丽营、良乡-前门、通州等断裂带。此外还有的断裂带是有北西东南向的。两条断裂交会的地方是最容易活跃的地方。如果高大重要建筑物正好建在断裂带上则容易出问题。

但是目前“直接的大面积的损害还没有。地面沉降是一种慢性病,慢性病不发作的时候没事,如果不控制预防就会出大事。部分报道给市民造成恐慌了,有些不必要,地面沉降是可以预防的”。

北京出现地面沉降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其中核心问题就是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北京是个依赖地下水的大城市,地下水开采占整个供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北京每年用水40亿立方米,其中来自地表的水只占不到15亿立方米,地下水却占25亿立方米,北京地下水是北京的生命源。即使将来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调入10亿立方米左右的地表水,还是无法满足北京的需要。目前地表水不足的缺口主要依靠地下水补充,从前的方法是“哪里有就抽哪里”。

地下水抽取过多,破坏地层上下平衡,只要科学控制,下沉就会减缓。地下水是含在地下沙层沙粒当中的。一旦水被从含水层抽走,地表土层由于自身的重量会向下压,上面若再有建筑物会增加压力,形成自重力和建筑物载力的合力。而原来地下对地上的支撑中,包括颗粒之间的支持作用和颗粒之间的水的支撑作用。所以地下水一旦被人抽调,地面的建筑物就失去了支撑力的平衡,沉降就开始了。具体沉降中,黏性土层下降最厉害,黏性土水饱和的程度最高,水在黏性土中起作用要比水在粗颗粒上要大,所以沉降的表现更明显。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教授麦家煊也告诉记者,地下水水位比较高的时候,底下往上的水压力大于上面向下的压力,这时含水层的沙子黏土和水在一起有一个浮力,当水被抽出后,无形当中增加了向下的压力,土层中的颗粒在压力的作用下下沉,而水位在下降过程中又把土层中的细颗粒带走,致使大颗粒之间的缝隙变小,这种变化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层中出现,累计起来就出现了比较大的沉降量。

“目前北京地区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主要在东南北三个方向,西郊不存在下沉情况。这主要因为西郊的地层中大的软砾石比较多。这种颗粒没有压缩性,有压缩性的地层是下沉的关键,所以这种层位的水最好不要抽取,只要人为控制这些层面的地下水开采,就会使下沉

的速度减慢。”吕总工程师很有信心地说。

地下水抽取科学适度最重要,一味不抽反而可能影响地面建筑稳定。“不是抽地下水就会导致地面沉降,而是超量过量才会出现沉降。”吕总工程师强调说。“如果全都不抽地下水也会出现问题。北京地下水位会上升,浸泡建筑物地基,过高的水位会对上面的建筑有个顶突作用,导致建筑物不稳定。所以,我们提议在整顿郊区地下水开采时,严格限制开采,但不要封井。如果遇到特大雨季,再加上企业停抽水,地下水位顺速上升,整个城市建筑物的安全将面临威胁,那时我们会选择抽水调节。此外,如果不抽地下水,北京缺水问题也无法解决,选择一些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抽取,问题不大。”

问及如何具体控制特定区域的抽水,会不会出现其他地区抽水此区域地下水流到其他地区?吕总工程师表示:虽然水就在地下沙层之间可以流动,但由于东、北、南部地区地层中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非常小,所以在这些地方地层中的水流得非常慢。在西部粗颗粒地区水流得非常快,但到东部地区不会有这种现象。

吕总工程师对科学控制地下水位信心很足,“我们对地下水的水位有一个科学的算法,根据以往五十年收集的历史数据,并结合野外检测的动态资料,用模型的方法把它反映出来,仿真出地下水的状况,用科学的方法把抽水点布好,得出一个最优的地下水数据,据此开采地下水的地面下沉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据吕工程师介绍,建设高层建筑的数量和地面沉降的直接关系并不很大,沉降出现与否很多时候是由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水平决定的,如果把地基打到深一些的地方,避开容易发生沉降的区域,不会产生沉降。关键是选择的科学性。

预警预报系统实时监测北京,沉降区不断向周边转移急需密切关注。谈及新近启动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吕总工程师说:“我们计划对北京所有的地面沉降点都进行监测,目前项目一期主要监测沉降相对严重的地区,比如东郊八王坟地区等老沉降区和顺义、八仙庄、大兴等新沉降区,在这些存在可压缩地层的地区内,我们主要监测它每年下降多少,超过一定危险度要发出警告。靠监测站网从平面到立体的整体监测,我们可以搞清楚沉降层的具体位置,以便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现在各个监测站实时监测,使用先进设备自动化采集很方便。联网计算机一小时采到一个数据,可以形成一个变化曲线,如果出现突然变化,表明出现危险。自然情况下的沉降,可以忽略不计。

吕总工程师指出:虽然目前以八王坟为中心的东郊老沉降区依然在缓慢下沉,但属于整体性均匀沉降,对地表的建筑物不会有大的破坏,但昌平、顺义、通州等新的沉降区的出现最急需关注,这表明沉降区向东、东北、北、南移动。这些地区要快速发展势必要大量用水,但是市区管网又够不着,自身地下水的开采科学性又不是很强,所以出现沉降中心转移的问题。城镇建设中需要科学化,如果盲目取水造成地质灾害,就得不偿失。如果城市因沉降而迁址,其成本远高于在离城市比较远的地方建立水厂,水送过来的成本。(记者段金平)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征求意见稿) 2008 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主编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月日

2008 上海 35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8] 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其中1.0.4为强制性条文。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八年月日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7]18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84号)以及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62号),密切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的工程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本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对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本规程共分五章,内容包括: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地面沉降监测;5.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6.地面沉降防治;7.成果编制和归档及其条文说明。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具体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

Peck法计算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量及沉陷槽计算公式

8.1.4 地层变形预测与分析 通常设计阶段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实测数据的统计方法—Peck 公式是其典型代表:二是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的数值方法。 采用Peck 法计算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量及沉陷槽计算公式如下式;其沉陷槽横向分布见图。 exp(max )(S x S -22 2i x )

? ?? ? ? Φ-?= 2452tg Z i π 式中:V —地层损失(地表沉降容积); i —沉降槽曲线反弯点; z —隧道中心埋深 根据本标段的地质条件和埋深等,得i=6.9m ,由此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及经验公式,沉陷槽宽度B ≈5i ,可得单个隧道盾构推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陷槽宽度约为35m ,两座隧道盾构推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陷曲线叠加后其沉陷槽宽度约为50m ,并且沉陷槽的主要围在隧道轴线两侧6m 围,离轴线3m 的沉降量约为最大沉降量的60%~70%,离轴线6m 的沉降量约为最大沉降量的25%。 地层损失V 值主要是由盾尾空隙引起的土体损失量,它与盾构机盾壳厚度、盾构推进时粘附在盾构上的土体厚度及注浆量等有关,即 V=V 尾+V 粘-V 浆 盾构推进时粘附在盾构钢板上的土体厚度约为20~40mm ,盾壳厚度为70mm ,则:V=V 尾+V 粘-V 浆=1.36+0.58α-(1.36+0.58)β α为折减系数, β为同步注浆的充填系数。 取α=0.6 β=0.5 得 V=0.73m2 由此可得地表最大沉陷值:Smax=23.4mm 最大斜率:Qmax=0.0013 以上分析值主要是在以往工程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铁盾构标段的实际情况,隧道埋深16m 左右情况下得出的,最大沉降量满足规和标书要求。 虽然地表沉降形态是大体相同或相似的,但其最大沉降量总是随着施工工况和地质条件的改变而千差万别,目前控制沉降的主要手段是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而注浆的环节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如缺量、过量、滞后、漏浆等等,不同的沉降情况常是施工工况和工作状态的反映,同时不同的地质条件沉降亦有所不同,如粉砂土较粘土隆降起量要少,沉降速率要快,淤泥质粘土后期固结沉降则要大点。以上这些都要求盾构施工时要加强监测工作,以随时了解地面沉降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控制沉降和减少损失的目的。 8.2 理论分析

最新地面下沉处理方案(修订版)

利保商贸中心 地下室外围地面下沉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三层,基坑深度达16米左右,地上有3栋建筑物,最高一栋为120米。现1/3地下室已完成,已形成的地下室外墙进行了回填,其他地下室结构正在进行施工中。 二、事故原因 2018年6月8日顺德区遭受特大暴雨,且连续不停雨量之大是顺德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本工程位于顺德地区的龙江镇,周边为家具材料城,本身工地位于整个市场的最低部位,由于暴雨在短时间内雨量很大,导致周边市政管道及周边的排水河道来不及及时的排出,大量的雨水倒灌入工地。倒灌雨水的入口在工程的东南角,当时积水深度达到1.5米左右。由于大量积水灌入基坑和地下室外围回填区域,导致地下室基坑周边回填并已完成混凝土硬化临时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开裂,道路路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降,人货梯坡道出现倒塌的现象。经现场工程人员勘察发现确定,造成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地面、路面、人货梯坡道出现下沉、开裂、坍塌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基坑周边回填物大量的流失造成,为保证工地安全顺利的前提下是施工,根据各方的建议尽快对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修复,主要是混凝土地面沉降修复面积约为800㎡,路面修复面积约为200㎡,坡道的坍塌等。故编制以下修复方案:

工艺流程 本施工方案结合本工程特点主要为混凝土地面沉降进行修复。原面层为混凝土压光地面,对混凝土基层的平整度要求较高。 施工方式如下: 1.操测处理范围→原混凝土地面破碎→垃圾清理外运→地 沙回填下沉部分→150~200厚钢筋砼地坪浇筑→振捣→拉毛→养护→割缝 2.先用水平仪操测,再由建设单位确定地坪修复范围, 计算工程量,工程量现场确认。 3.基层处理 3.1.地面塌陷范围确定后,用地面切缝机沿外边切割深 度不少50mm的缝,然后用大型镐机将该范围内的地面破碎后再 用挖机装车运走。 3.2.基层做300~1500厚地沙回填用打夯机夯实,并在 地坪修复范围内的水平方向满铺Φ10@150双向网片,再浇筑200 厚砼。 4.混凝土浇筑 地坪为强度等级C30砼浇筑,砼地面最薄处保证150mm厚, 最厚处以地面实际下沉深度实测为准,地面边缘接缝用1:2水泥 砂浆处理。 5.地面的切缝。 为防止混凝土干缩产生的不规则裂缝,将其裂缝控制有规则的切

北京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象严重

北京沉降 导语:北京平原地区1/3的面积,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地面沉降,这为区域内地上、地下建设活动敲响了警钟,当然也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 经济观察报记者胡芳洁地面下沉,并不只是电影里的画面。实际上,北京平原地区1/3的面积,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北京平原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在这些沉降区的沉降中心,地面下沉的速度和幅度则更为剧烈。这为区域内地上、地下建设活动敲响了警钟,当然也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北京地面沉降,南城的大兴礼贤、北部昌平小汤山沉降值居首,10年内下沉将达1米。 下沉的地面

北京地面沉降历史测量资料可追溯到1935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北京地面沉降的范围逐步扩大。 根据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报告,截止到2006年11月,北京市地面沉降量大于50mm的面积达到4129.67平方公里,大于100mm的面积达到2976.59平方公里。 而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吕晓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截止到2010年,北京市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为2474.70平方公里,已经占到了北京平原面积的1/3。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的,这一点是比较明确没有什么争议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位资深研究人员对本报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到现在,过去的30年,北京地下水一直是超采,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地下水是北京最主要的供水来源,占据总供水量2/3以上。有数据显示,1980-2005年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面积达5980平方公里,占平原区面积的86.7%,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达2288平方公里。 随着地下水的超采,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范围和幅度不断增加。目前北京市地面沉降从总体上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北区有朝阳东八里庄-大郊亭、朝阳来广营、昌平沙河-八仙庄、顺义平各庄四个较大的沉降中心,南部有大兴榆垡-礼贤沉降中心。 根据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报告,北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早已经超过了1000mm。接下来,这些沉降中心的地面下沉,又会如何发展? 本报记者获得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地面沉降模型研究的一份初步的研究成果,其对北京平原区几个主要的沉降中心点至2020年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这一研究,考虑到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地面沉降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地面沉降 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面积41万平方千米,人口3769万(全美第一),人口密度86人/km2,是美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州,2000年,94%的加州人口居住在城市或城镇。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有发达的航空运输系统及高速、快速公路系统。其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其他重要的产业还有航空及硅谷的高科技产业。 材料三美国“调查报道中心”在报告中说,加利福尼亚州2014年出现了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地面下沉,2015年情况继续恶化。 (1)指出2014年加州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加州主体经济虽然为农业,但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 (3)分析加州人口多、密度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夏季;加州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农业发达,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面下沉。

(2)加州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率高;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少。 (3)加州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对内、外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就业机会多;科技水平高,各产业发展活力强,吸引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2003年,全国有40多个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现象最为明显,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材料二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2)试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2分) (3)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分析,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应该属于那一种人为自然灾害?请简要列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你的判断理由。(4分) (4)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给沿海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沿海大城市因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且地表水污染严重,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使地面沉降;且沿海大城市建筑物过于高大密集,也使地面沉降。(4分)

首都圈地区的地形

二、首都圈地区的地形 首都圈地区北面为燕山山脉,西面为太行山脉。总的地势轮廓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山区向东南平原区呈台阶式倾斜下降,分别构成高山、丘陵、冲洪积扇、基岩残丘及平原。平原与山地相对高差一般在400~550 m。山区除个别海拔大于2000 m的中山外(如大南山、大海坨山、灵山、小五台山、茶山等),多数为1000 m左右或小于1000 m的低山及低山与平原接界的山前丘陵地带,一般高程为几十至百余米不等。区内这种层状地形的普遍发育,是新构造时期以来山区间歇性抬升作用和山间盆地、山前平原区的断陷作用的结果,从而显现出三个不同高度的层状地形面,由高而低依次为1000 m左右、800~500 m 和300~150 m(相当于上新世初的唐县期夷平面)。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物只在一些深断陷的山间盆地和京津平原的一些隐伏深断陷盆地内发育,如京西北的涿鹿、蔚县、延庆等山间断陷盆地和京津平原区的马池口、顺义、大厂、固安—廊坊—永清等隐伏断陷盆地。而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物则以冲洪积扇环绕山麓呈裙带状分布和盆内与平原区以河流阶地堆积为特征。图6是首都圈地形图。 图7,图8是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地形图。北京市处于华北大平原北端,其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东部距渤海150 km。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 m,平均海拔44 m,约占总面积的38%。山地一般海拔500~1500 m,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 m,为北京市最高峰。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62%。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太行山余脉的西山,由一系列东北-西南的平行山脉组成。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新乡平原新区电力工程专项规划(2010~2020)

目录 1总则 (1) 1.1 规划编制的目的 (1) 1.2 规划的基本原则、目标和重点 (1) 1.2.1 规划的基本原则 (1) 1.2.2 规划的目标 (1) 1.2.3 规划的重点 (2) 1.3 规划的基本思路 (2) 1.4 规划范围 (2) 1.5 规划年限 (2) 1.6 规划编制依据 (2) 2新乡平原新区总体规划 (5) 2.1 空间范围 (5) 2.2 功能定位 (5) 2.3 核心区规划结构 (7) 2.4 核心区用地规划 (7) 3平原新区电网现状 (10) 3.1 变电站 (10) 3.2 电力线路 (10) 3.3 存在的问题 (11) 3.3.1 电源布点 (11) 3.3.2 供电能力 (11) 3.3.3 电压等级 (11) 3.3.4 电力线路与设备 (12) 4电力负荷预测 (13) 4.1 近期建设项目 (13) 4.2 总体负荷预测 (18) 4.2.1 负荷用电指标 (18) 4.2.2 远期负荷预测 (20) 4.2.3 近期负荷预测 (21) 4.2.4 总体负荷预测汇总 (26) 4.3 分区(块)负荷预测 (26) 4.3.1 主城片区 (26) 4.3.2 产业片区 (27) I

4.3.3 教育及农业科研片区 (28) 4.3.4 原武片区 (28) 4.3.5 分区负荷预测汇总 (28) 4.3.6 分块负荷预测 (29) 5高压配电网规划 (33) 5.1 高压配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原则 (33) 5.1.1 供电电源 (33) 5.1.2 变电站 (33) 5.1.3 网络结构 (33) 5.1.4 线路 (33) 5.2 220kV电力平衡与变电站布点 (34) 5.3 110kV电网规划 (35) 5.3.1 110kV电力平衡与变电站布点 (35) 5.3.2 110kV网络规划 (39) 6中压配电网规划 (41) 6.1 中压配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原则 (41) 6.1.1 一般原则 (41) 6.1.2 接线方式 (42) 6.1.3 10kV线路 (42) 6.1.4 开闭所 (42) 6.1.5 配电站(包括柱上变压器) (43) 6.1.6 中压配电网设备的选择 (43) 6.2 主城片区 (44) 6.2.1 基本原则 (44) 6.2.2 远期规划 (45) 6.2.3 近期规划 (49) 6.3 产业片区 (51) 6.3.1 基本原则 (51) 6.3.2 远期规划 (52) 6.3.3 近期规划 (53) 6.4 原武片区 (55) 6.4.1 基本原则 (55) 6.4.2 远期规划 (56) 6.4.3 近期规划 (57) 6.5 教育及农业科研片区 (58) II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

目录 一、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原因 (1) 1.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1) 1.2、地面沉降的类型 (2) 1.3、沉降灾害的成因 (2) 二、传统地面沉降检测手段 (3) 2.1、水准测量 (3) 2.2、三角高程测量 (4) 2.3、GPS测量 (4) 三、InSAR地面沉降监测 (4) 3.1、DInSAR变形监测基本原理 (6) 3.2、DInSAR数据处理流程 (8) 3.3、DInSAR测量缺陷 (9) 3.4、InSAR变形监测新技术 (10) 四、InSAR监测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10)

一、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原因 1.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一直以来,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究其原因,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地球表面的形变引起的。其中不仅有地震形变、地面沉降、火山运动、冰川漂移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还有由于工程开挖、地下水抽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这些不可逆的地表形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长江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其中,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其中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都受到严重的地面沉陷的影响。仅上海地区,自1921年发生地面沉降以来,沉降总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公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00亿元。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是上海市,1922~1938年地面平均下沉26mm,至1965年沉降中心地面沉降最大值达2.63m,最大沉降速度每年达110mm;北京市区东部600km2,地面出现沉降,最大沉降累计达550 mm;天津市1959年开始出现地面沉降,1980年范围扩大到7300 km2,沉降量100mm以上的范围已达900 km2,沉降大于lm的范围达135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5米;西安市地面沉降发现于1959年,到1988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34米,年平均沉降量30-70mm的沉降中心有5处多,沉降量100mm的范围达200 km2;太原市沉降量大于200mm的面积有254 km2,大于1000毫米的沉降区面积达7.1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380mm。此外,宁波、常州、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杭州市、台北、沧州、唐山等地区也发现地面沉降,新开发的城市海口市也已出现地面沉降。我国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位于厚层松散堆积物分布地区。 图2 上海市地面沉降变化图 1、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 主要是长江、黄河、海河及辽河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厚度大,固结程度差,颗粒细,层次多,压缩比强;地下含水层多,补给径流条件差,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城镇密集、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形成沉降漏斗,进而向外围扩展,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大面积沉降区。 2、小型河流三角洲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厚度不大以海陆交互相的粘土和砂层为主,压缩性

基于InSAR技术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分析

第27卷 第2期2011年3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Geog ra phy and Geo-Infor matio n Science V ol.27 N o.2M arch 2011 收稿日期:2010-10-22; 修订日期:2010-1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170/D012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82010、Kz201010028030);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 专项经费项目(200901091);北京市重点基金项目(8101002) 作者简介:陈蓓蓓(1985-),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地面沉降应用研究。*通讯作者E-mail:gonghl@263.n et 基于InSAR 技术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分析 陈蓓蓓,宫辉力* ,李小娟,张有全,党亚南,宋柳霖 (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 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摘要:以北京市典型地面沉降区为研究区,采用永久散射体技术 StamPS 算法,利用覆盖北京地区的16幅ASA R 图像进行永久散射体干涉处理,获得该区地面沉降监测信息,初步揭示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G IS 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面沉降的风险范围、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刻不容缓。 关键词:地面沉降;InSA R 技术;地面沉降监测;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P642.26;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1)02-0016-05 0 引言 地面沉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面标高缓慢 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严重时会成为地质灾害[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各国学者在地面沉降监 测、成因机理、数学模型与预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 成果。监测方面,在传统D InSAR 技术基础上发 展的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能很好地解决 去相关问题,有助于提高形变的时空分辨率及数据 处理的精度。Ferretti 等[2]首先提出基于幅度变化 特征识别PS 点的算法,并把这种技术称为永久散 射体技术。随后在国际上众多学者展开了深入研 究,如Crosetto 等[3-5]不断完善PS 干涉测量的技 术方法,并在监测地表形变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 应用成果;而对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研究较少,主要 集中在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制定[6,7]和危险性 评价等[8-10],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尚无成 熟先例[11]。 北京自20世纪60-70年代发现地面沉降以 来,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呈加速发展的趋势。目前在 东郊八里庄 大郊亭、东北郊来广营、昌平沙河 八 仙庄、大兴榆垡 礼贤、顺义平各庄等地已经形成了 5个较大的沉降区,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达 1096mm,最严重的地区地表仍在以30~60m m/a 的速度下沉[12]。区域地面沉降已对京沪高速铁路沿线、京津城际轨道等交通工程产生了一定影响,在部分沉降区已经发现工厂、居民区楼房墙壁开裂、地基 下沉、地下管道工程损坏等险情。本文以北京市典型地面沉降区为研究区,采用永久散射体技术 StamPS 算法[13],利用覆盖北京地区的16景A SAR 图像进行永久散射体干涉处理,提取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信息,初步揭示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而结合GIS 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人口等因素,进行地面沉降风险灾害区划;最后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区域地面沉降的风险范围、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1 地面沉降监测方法1.1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 InSAR)原理H o oper 等[13]提出新的PS 点识别及相位组分分析方法 Stam PS,即采用幅度离散特征和干涉相位空间相关性特征建立PS 识别算法,用于识别永久散射体;该算法能够在非城区(郊区)识别一些稳定的像素,同时适用于非稳定形变区,即无需先验形变速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时间去相干引起的干涉问题,提高了干涉像对的可用数量和干涉的时间分辨率。StamPS 算法[13]技术流程如图1。首先根据选定的主、辅图像进行干涉,引入外部DEM 消去大部分地形相位组分(二轨法),将K 个干涉对逐一进行相位差分处理,得到相应的K 幅差分干涉相位图。去地形相位后,第i 个差分干涉对、第 x 个像素的相位可以表示为5个相位组分的和: x,i = def ,x ,i + ,x ,i + atm,x ,i + orb ,x,i + n,x ,i (1)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教学教材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

利保商贸中心 地下室外围地面下沉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三层,基坑深度达16米左右,地上有3栋建筑物,最高一栋为120米。现1/3地下室已完成,已形成的地下室外墙进行了回填,其他地下室结构正在进行施工中。 二、事故原因 2018年6月8日顺德区遭受特大暴雨,且连续不停雨量之大是顺德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本工程位于顺德地区的龙江镇,周边为家具材料城,本身工地位于整个市场的最低部位,由于暴雨在短时间内雨量很大,导致周边市政管道及周边的排水河道来不及及时的排出,大量的雨水倒灌入工地。倒灌雨水的入口在工程的东南角,当时积水深度达到 1.5米左右。由于大量积水灌入基坑和地下室外围回填区域,导致地下室基坑周边回填并已完成混凝土硬化临时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开裂,道路路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降,人货梯坡道出现倒塌的现象。经现场工程人员勘察发现确定,造成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地面、路面、人货梯坡道出现下沉、开裂、坍塌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基坑周边回填物大量的流失造成,为保证工地安全顺利的前提下是施工,根据各方的建议尽快对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修复,主要是混凝土地面沉降修复面积约为800㎡,路面修复面积约为200㎡,坡道的坍塌等。故编制以下修复方案:

工艺流程 本施工方案结合本工程特点主要为混凝土地面沉降进行修复。原面层为混凝土压光地面,对混凝土基层的平整度要求较高。施工方式如下: 1.操测处理范围→原混凝土地面破碎→垃圾清理外运→地沙回填下沉部分→150~200厚钢筋砼地坪浇筑→振捣→拉毛→养护→割缝 2.先用水平仪操测,再由建设单位确定地坪修复范围,计算工程量,工程量现场确认。 3.基层处理 3.1.地面塌陷范围确定后,用地面切缝机沿外边切割深度不少50mm的缝,然后用大型镐机将该范围内的地面破碎后再用挖机装车运走。 3.2.基层做300~1500厚地沙回填用打夯机夯实,并在地坪修复范围内的水平方向满铺Φ10@150双向网片,再浇筑200厚砼。 4.混凝土浇筑 地坪为强度等级C30砼浇筑,砼地面最薄处保证150mm厚,最厚处以地面实际下沉深度实测为准,地面边缘接缝用1:2水泥砂浆处理。 5.地面的切缝。 为防止混凝土干缩产生的不规则裂缝,将其裂缝控制有规则的切

2019【城市进入研究】新乡平原新区市场调研报告

中原公司营销部2019年2月17日

目录 03 01 02 05 04 宏观环境研究 Macro environmental 区域发展概况 Regional developmen 地产市场剖析 Real estatemarke 典型竞品项目 Competing items 市场小结 conclusion

01 第一部分 宏观环境研究PART 01 城市概况 宏观政策

城市概况 豫北平原,中原腹地,郑新融城核心区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 发展 “一核四轴四区”空间布局,即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核”是郑州大都市区。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四轴”是依托“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四区是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新乡地处中原城市群大“十”字形基本构架的北部节点,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乡以“一主两副五组团”(主城区、两个副中心城市、五个城市组团)为构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平原新区和五个城市组团,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塑造良好城市形态,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提升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牵引拉动能力。 郑新融合 主要目标:推进新乡市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大都市区门户,做强大都市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原阳县、新乡县、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成为新兴增长中心。推进郑新融合交通廊道建设,依托郑新融合交通廊道,形成连接郑州东至新乡东的郑新产业带 城市概况 宏观环境/城市概况 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紧邻省会郑州,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提升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牵引拉动能力,区域战略推动新乡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介绍与分析

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介绍与分析 李 陆,王 宁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蚌埠233000) [摘 要]选用适当监测方法测得地面沉降的数值对地面沉降易发区和控制区的划分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 安徽省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实例中地面沉降判定的各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研究,认为传统的水准测量、GPS 监测和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InSAR技术都能很好反映一个城市地面沉降程度,但也有各自的优缺点,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判定方法。 [关键词]地面沉降;水准测量;GPS ;InSAR[中图分类号]TU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9)05-0090-01 [收稿日期]2019-03-27 [作者简介]李陆(1984-),男,山东泰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水环境监测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地面沉降是目前世界各大城市的一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中国超过50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由于地面沉降是一种大面积地面高程逐渐累计下降的损失,形变缓慢,以毫米、厘米计,初始阶段难以被人们的肉眼察觉,只有采用精密测量才会发现,但往往还会因量小而难以肯定,或被忽略不计,因此能准确判断一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的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通过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实例来分析城市地面沉降判定常见方法及各自优缺点。 1地面沉降监测常用方法介绍 现地面沉降的监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传统测量监测、GPS 监测、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包括密水准测量、基岩标和分层标测量等,只能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开展工作;GPS 监测采用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监测, 可以对大规模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是新兴起的一种卫星遥感技术,选择合理的遥感影像数据也可以敏感地监测出地面沉降的变化。 2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实例 笔者曾参与过安徽省阜阳市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项目,现对判定该市地面沉降监测的各种方法作简要介绍及分析。由于该市前期未布设GPS 监测点,因此该项目主要采用了传统三角水准测量和合成孔径干涉雷达监测D —InSAR技术,同时大规模收集了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等相关水文资料,为判定结果提供佐证。 2.1地下水开采及区域水位观测 根据地下水开采量调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分析,阜阳市各市县受区域性长期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影响,区域及县市集中开采区深层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城市中深层地下水位亦呈持续下降趋势,现状已形成阜阳-太和-界首与临泉的区域深层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水位埋深大于40m ,图1),各分漏斗中心最大水位埋深50 60m 以上;阜阳城区中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埋深达60m 。 2.2水准监测 该项目通过建立阜阳市地面沉降水准监测网,以国家水 准点为起始点,采用二等水准联测,测定新埋设沉降点的同 时联测已收集到的所有国家三等以上的水准点,利用搜集到的6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含起算点)和249个沉降点共255个点组成共28个水准闭合环的水准路线网,总长1580km 。使用电子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利用清华三维软件进行严密平差,选定可靠点作为起算点,推算其它联测已知水准点高程,以两期水准高程差值比较说明大致情况。 测量结果对比表明,阜阳市域除南部阜南至颖上地区外,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地面沉降,其中最大沉降量点为阜阳城市城区,累积沉降量达1289mm (1987-2017年),阜阳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及其外围地区平均沉降速率达20 43mm /a (与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大于40m 的范围有较好的吻合),其次为临泉、太和、界首及其北部地区平均沉降速率为15 20mm /a 。区域上中北地区平均沉降速率为10 15mm /a ;南部地区一般小于10mm /a 。 图1城市中深层(FB810孔)水位变化图 2.3D —InSAR遥感解译 项目利用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技术D —InSAR方法进行工 作区地面沉降遥感解译,解译面积10118km 2 。项目充分利用了可获得的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2015-2017年度144个像对的地面沉降InSAR观测,干涉效果良好,充分显示了不同时期地面变形的特征。 D —InSAR技术精确计算表明,阜阳市地面沉降遍布全区,多数地带沉降速率约5 8mm /a ,颖上北部煤矿区、阜阳市城区及其北部地带、太和县城区、临泉县城区均存在明显较快速地面沉降区块:矿区沉降速率大于50mm /a ,阜阳、太 和、临泉城市区沉降速率一般20 50 (下转第209页)0 92019年9月第41卷第5期地下水Ground water Sept.,2019Vol.41NO.5

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技术

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技术 陈华文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 [摘 要] 近年来,通过引进自动化监测、GPS 、GIS 等技术,上海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有了显 著的提高。在分析基岩标、分层标的长期运行资料基础上,优化了其设计与施工技术;通过多期的GPS 复测研究,总结了《地面沉降GPS 测量技术规程》。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优化地面沉降监测方案,加强了地铁、防汛、桥梁、高架道路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的沉降监测,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为城市建设与管理解决具体问题。 [关键词] 上海市 地面沉降 基岩标 分层标 1 上海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上海市区大规模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1961年上海市地质勘察局工程地质大队利用已有的深水井建立了初期的地下水动态观测网,1962年开始埋设基岩标、分层标组,开展市区范围的面积水准测量,监测市区地面沉降及其时、空变形规律。在20世纪70、80年代分别对地面沉降监测设施进行完善与补充。截止1985年在市区及近郊区已先后埋设了基岩标21座、深式分层标17组、地面水准点752座及孔隙水压力测头20组,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共布设了地下水位监测井650口,形成上海市地面沉降动态监测网。 1985年后由于受大规模城市建设影响,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上海市政府、市建委非常关注地面沉降监测网面临的问题,在专家论证基础上批准了原上海市地质矿产局上报的《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修建规划(1995~2000)》的工作方案,199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管理办法》。目前,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范围从原来的市区和近郊区扩大到了全市,形成了由地面沉降监测站(基岩标分层标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精密水准监测网、GPS 地面沉降监测网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表1)。 表1 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情况表 数 量 设 施 名 称 单位 1995年 2000年 备注 基岩标 座 8 32 分层标组 组 17 25 水准监测网 Km 2300 650 地面沉降动 态监测网 自动化监测系统 / 8 地面沉降监测站共25座 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动态观测孔 口 492 588

北京市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研究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镇与农村隔离,城乡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三农问题日益严重。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一体化已成为北京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北京市新城之一的昌平,2007年区域城镇化水平为56.7%(图1),属中上水平,但2020年昌平新城的城镇化水平目标为90%,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压力较大。昌平区平原地区聚集了昌平区大部分人口与经济,并有京城上风上水的区位优势。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的城镇化对于统筹昌平区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 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昌平区平原地区范围内161个村庄共有建设用地122平方公里,村庄总人口19万人,人均建设用地642平方米,远超人均建设用地规定的上限。农村地区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重新对土地进行整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为城市的发展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创造条件。 第二,扭转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2005~2008年,昌平区城乡人均收入虽然稳定增长(图2),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始终未见有显著改观。从北京市总体来看,远郊区县中的城乡收入比大多在2以上(图4、图5)。其中昌平区城乡收入比在全市10个远郊区县中属中等水平,与通州、大兴等区县相比有一定差距。目前昌平区城乡统筹度不高,农民增收任务较重。 第三,贯彻和落实《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及《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的需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构建了北京市 “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昌平新城是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产业集聚,并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对城乡布局做出了具体部署,规划2020年,区域城镇化水平达90%。而现阶段昌平区总体城镇化水平为56.7%,实施村庄城镇化改造,重点在于昌平区平原地区。 昌平区平原地区的范围 本研究涉及昌平区平原地区9个镇2个街 北京市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研究张 建 杨 欣 郭玉梅 图1 北京市远郊区县城镇化水平对比示意图 (单位:%,数据来源:北京市各远郊区县2007年统计公报) 图2 昌平区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单位:元,数据来源:昌平区2008年统计年鉴) 图3 昌平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示意图 (数据来源:昌平区2008年统计年鉴)

平原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平原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关于新乡平原新区申报园区情况的汇报 常主任: 为切实实施《》文件,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平原新区各局争时间、抢速度,真抓实干,连续奋战,园区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规划、征地、拆迁和基建等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开工面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大大超过了计划目标,园区招商也取得显著成效,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园区,园区载体功能和聚集效果日益明显。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申报进展情况 10月初,由新区发改局牵头对总体规划文本征求新区各部门意见,编制单位进行了修改。10月20日,在市城乡规划局会议室举行新区总体发展规划评审会。贾生祥市长助理、魏刘宝副主任、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委、市农办、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原阳县政府等相关部门出席评审会。与会单位领导、专家针对规划编制内容提出本部门意见。12月20日,新区发改局赴市城乡规划院,针对总体规划的修订完善,与市规划设计院领导、专家进行详细座谈。当前,经新区发改局大量工作,在广泛征求各级领导、专家意见后,《新乡平原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已基本定稿。 二、与省衔接情况及建议

12月22日,经和省发改委城市处沟通,省发改委建议《新乡平原新区总体发展规划》由新乡市人民政府进行批复。根据省里意见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1、年前举行总体发展规划评审会,具体时间待定。 2、参加单位及人员:邀请省发改委城市处和工业处、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有关专家5人,及市直有关部门专家参加,建议由新区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与省、市职能部门沟通。 3、建议由市政府组织召开评审会,请市领导主持会议。 当否,请批示!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关于我市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 -11-21 16:43 —— 7月5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常委会议上 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尉永久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举全市之力建设区县示范工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推进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区县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31个示范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自 8月份启动建设以来,各区县、市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按照市政府《关于整合提升发展区县示范工业园区的若干意见》(津政发〔〕30号)安排部署,精心组织,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肖勇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10050932班,北京100083) 摘要:关于地面沉降的监测开始于20世纪中上叶,随着地面沉降的加大,危害的加深,各有关国家都相应的加大对地面沉降的研究,监测手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现今对地面沉降的监测手段主要有水准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数字摄影测量方法、InSAR方法、GPS方法、地面沉降监测站(基岩标和分层标组)、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同时监测方法也逐渐由单一方法向多方法融合转变。 关键词:地面沉降;GPS方法;InSAR;基岩标;分层标 0引言 从广义的地面沉降概念而言,地面沉降是自然因素或(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面标高损失[1]。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加大了对地下流体资源(油、气、水)、地下固体矿产(金属矿、煤、盐岩等)的开采,当这些物质从地下储存地层采出后,地层就会产生压缩变形,变形传递到地表表面就形成了人为的地面沉降。我国最早于1921年在上海市区发现地面沉降现象,目前我国共有70个城市或地区(包括台湾)有地面沉降现象[2],且地面沉降程度和范围还在进一步地加深和加大。地面沉降一旦形成便难以恢复,其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影响也是持久的。严重的地面沉降及其造成的灾害对经济建设及其生态环境均造成很大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各地面沉降区采取了一些相应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如控制地下水开采、人工回灌等,同时还在重点区域建立一批地面沉降监测网。我国政府也在近期出台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地区、汾渭盆地为主要对象,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研究地面沉降成因并进行防止。 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地面沉降监测及研究防止工作开展较早,目前其监测手段是国内最成熟的,监测网建设也是最完善的。现今的监测手段主要有:水准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数字摄影测量方法、InSAR方法、GPS方法、监测标(基岩标和分层标组)、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监测方式也逐渐由单一方法向多种方法融合转变。 1地面沉降监测技术 1.1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始于十九世纪,至今仍然广为使用。它是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通过水准测量得到测量时该地区的地面高程数据,与前一次水准测量所测得的该地区地面高程数据对比,从中提出这两次测量期间的地面沉降量。 水准测量,是一种传统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很简单,但其精度却非常高(表一)[3]。随着水准仪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水准仪的出现,水准测量工作中人为错误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