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1.引言

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转和生产的重要保障,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

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降低设备故障风险和生产中断

的可能性。为了确保设备能够按计划投入生产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特

制定本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以明确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目标、工作内容、责任以及管理控制措施。

2.目标

(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降低设备故障风险,减少修理时间和成本;

(3)保证设备能够按计划投入生产;

(4)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3.责任

(1)设备维护保养部门负责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周期、方法等;

(2)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

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

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工作内容

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方法和工

作内容;

(2)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等;

(3)定期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和测试,以发现设备的隐患和故障,并

及时修复;

(4)对设备进行大修和更换重要部件,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5)做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故障记录和

维修记录等。

5.管理控制措施

为了确保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的落实和有效性

(1)定期开展设备维护保养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维护保养意识和技

能水平;

(2)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

(3)设备维护保养部门应定期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设备维护保养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5)根据设备维护保养的情况和效果,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修

订和优化。

6.结论

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能够按时投入生产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定和执行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风险和生产中断的可能性。各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强协调配合,在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确保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是为了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和损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下是一个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的具体步骤和内容,包括设备巡检、润滑、清洁、更换零部件等。 第一步:设备巡检 设备巡检是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的第一步,通过针对设备的定期巡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噪音、振动、温度过高等。巡检的频率和内容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工作环境和设备技术参数来确定,可以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第二步:设备润滑 设备的润滑是保持设备正常运行和减少磨损的重要措施。润滑应根据设备的润滑要求和润滑部位来确定,包括摩擦表面、轴承、齿轮等。润滑剂的类型和用量也应根据设备的要求来选择,如润滑油、润滑脂等。 第三步:设备清洁 设备清洁是保持设备良好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步骤。清洁应包括设备表面的清洁和内部的清洁。设备表面的清洁可以使用清洁剂和清洁设备进行。内部清洁应根据设备的结构和使用要求来确定,可以使用空气压缩机、清洗液等进行清洁。 第四步:设备更换零部件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还包括设备的零部件更换。设备的零部件会因长时间使用和磨损而出现老化和损坏,需要及时更换。更换的零部件包

括密封件、轴承、电池等。更换零部件的频率和内容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工作条件和技术参数来确定。 第五步:设备测试和校准 设备的测试和校准是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和准确性的重要步骤。设备的测试可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根据设备的使用要求来确定。设备的校准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测试和校准的频率和内容应根据设备的使用要求和监控数据来确定。 第六步:记录和分析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还包括设备的记录和分析。记录可以包括设备的维护记录、维修记录、故障记录等。分析可以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来确定设备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维护措施的改进方法,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以上是一个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的具体步骤和内容,通过定期巡检、润滑、清洁、更换零部件等措施可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和损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1.引言 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转和生产的重要保障,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 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降低设备故障风险和生产中断 的可能性。为了确保设备能够按计划投入生产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特 制定本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以明确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目标、工作内容、责任以及管理控制措施。 2.目标 (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降低设备故障风险,减少修理时间和成本; (3)保证设备能够按计划投入生产; (4)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3.责任 (1)设备维护保养部门负责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周期、方法等; (2)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 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 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工作内容

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方法和工 作内容; (2)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等; (3)定期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和测试,以发现设备的隐患和故障,并 及时修复; (4)对设备进行大修和更换重要部件,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5)做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故障记录和 维修记录等。 5.管理控制措施 为了确保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的落实和有效性 (1)定期开展设备维护保养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维护保养意识和技 能水平; (2)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 (3)设备维护保养部门应定期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设备维护保养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5)根据设备维护保养的情况和效果,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修 订和优化。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程序(含表格)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确保产品生产的需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机器/设备的管理。 3.0职责 3.1生产技术部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部门。 3.2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 4.0工作程序 4.1生产技术部应建立机器/设备台账,进行编号、标识,关键设备的标识牌上必须写有“关键设备”字样。 4.2对机器/设备的管理,按《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4.3设备的操作,操作人员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按《员工培训控制程序》执行。 4.5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维护、保养、包装和防护,同时定期由操作人员为主,会同机修人员对其检查并维护保养,每一年一次由机修人员会同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并维护保养。 4.6对机器/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应在生产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回检查,生产结束后应对其维护保养。

4.7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生产技术部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排除故障,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 4.8当维护保养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符时,车间应进行计划调整。交于生产技术部经理确认。 4.9对设备、工艺控制,使过程中涉及到主要设备、工艺受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4.10生产技术部制定关键设备的《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最少库存量。 4.11当生产技术部领用备件后,应及时采购备件,确保规定的备件数量。 4.12设备预测性维护的要求: 生产技术部对主要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靠建立备件计划通过分析设备的精度、噪音/振动、工装、刀具、磨损等主要因素,同时对CMK值进行监控,建立《生产设备预测计划表》。生产技术部每季度进行统计提出改进的要求同时记录于《预测性设备维护统计表》。 4.12每年年底,生产技术部应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对非计划停车时间进行评价分析,并提交管理评审。 5.0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过程控制程序》 5.2《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 5.3《生产操作规程》 6.0质量记录 《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

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 (ISO9001:2015) 1.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部门,直接使用部门包括: 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人事行政部、制造部。 3.引用标准和文件 设备管理程序 4.术语 4.1.EM应急维修----Emergency Maintenance设备故障引起的停机维修。 4.2.PD一般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点检巡检、预测性维护中发现缺陷安排的维护。 4.3.PM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包括周期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4.4.EV事故报告---Event Report发生设备事故后的调查报告。 4.5.一般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交货期均无直接影响。

4.6.主要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有影响,但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4.7.重要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交货期有直接影响。 4.8.预测性维护---利用检测技术对设备的状态或性能进行监测,掌握特性参数的劣化规律,预测劣化趋势,以实现故障发生前有计划的适当维修措施。 5.责任 5.1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全公司设备按重要性进行分类。 5.2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设备的PM、PD和EM工作,并及时向生产部、生产副总、总经理汇报。负责对PM内容作持续改进。 ?对一般设备为减少不必要的过剩修理,考虑到维修的经济性,可实行应急维修。 ?对主要设备应实施有计划的维护。 ?对重点设备除实施有计划的维护外,还应尽可能实施预测性维护。 5.3.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6.培训和资质 涉及设备维护有关的人员必须接受本程序及本公司使用的设备维护系统的培训,做到熟知并运用自如。 7.附录设备维护管理系

(完整版)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

1 目的 1.1 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生产的顺利进行; 1.2 通过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能力得到满足,为产品生产与质量提供保障。 2 范围 2.1 适用于所有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管理(包括大型的量测仪器设备) 3 定义 3.1 关键设备:①单机设备一旦发生停机故障,目前公司没有替换手段以维持正常生产的设备或 虽有同类或同型号设备,但其总的生产能力仍处于“瓶颈”的设备。②所有用于加工产品关键特性的设备。 3.2 预见性维护保养:通过对设备的检查结果或数据分析,有目的地针对某一预期会出现的设备 故障进行事先的维护保养过程。 3.3 预防性维护保养:为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定期性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过程。 4 一般原则 4.1 设备的维护保养分为预防性维护保养与预见性维护保养,制造部需针对每一台关键设备制订 详细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按维护保养计划的日期和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2 制造部需根据设备的说明书针对每一台设备编制『设备保养卡』,由设备使用人员或部门对设 备定期进行检查,并每月底将点检结果交制造部,设备点检的结果将作为制造部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依据。 4.3 对于加工产品关键特性的设备在编制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时,需要重点考虑,预防性维护改 进的要点要放在改善产品关键特性的过程能力上。 4.4 设备在发生故障时,除非是使用部门确定能够自行排除故障的,否则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给 制造部,同时使用部门不可自行对设备进行拆卸修理。 5 程序 5.1 制造部要对设备进行调查分析,对需要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的设备编制《预防性维护保养计 划》,对于处于衰败期的设备需要适当的增加维护保养的频率。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须按照『设备保养卡』进行检查,并依据要求对设备进行注油、清洁保养等工作,使设备保持润滑、灵活、清洁。设备运行过程当中发现设备产生故障时,须及时报告班组长对设备进行处理。 5.2 预见性维护保养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或对已知的潜在隐患进行维护保养,清洗所规定的 部位、疏通油路、调整设备各个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部位零件等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预见性维护保养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已知或潜在的隐患,防止设备带病运转。 5.3 预防性维护保养定期性对设备进行解体检查修理,更换或修复易损件、全面恢复精度,润滑 系统清洗、换油,电器系统检查修理等。预防性维护保养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文件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文件 一、引言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的良好维护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率,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以帮助企业实施有效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二、管理目标 1.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2.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 3.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提高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效率。 三、管理原则 1.预防为主,合理安排设备维护周期和内容; 2.强化保养,勤于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3.严格执行,执行设备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 4.资源合理调配,确保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管理流程 1.设备分类与归档 (1)根据设备的类型和功能进行分类,建立设备档案;

(2)对每一台设备进行编号和命名,建立设备台账。 2.设备维护计划编制 (1)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护要求,制定设备维护计划; (2)设定维护周期和内容,合理安排设备维护工作。 3.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执行 (1)按照维护计划,统一组织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2)明确维护责任人和维护操作步骤,确保设备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注意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设备维护记录和分析 (1)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维护工作的时间、人员和内容等信息; (2)分析设备维护记录,找出常见故障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故障处理和故障预防 (1)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处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2)对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故障发生率。 六、管理措施 1.建立维护保养人员技能培训制度,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提高其维护能力。 2.设备日常巡检和保养工作由专人负责执行,确保维护工作的及时性 和有效性。

预防性维修管理程序(含表格)

预防性维修管理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 1.0目的 1.1 为了加强设备、仪器的预防性维修管理,消除隐患,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率。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所有设备、仪器的预防性维修管理。 3.0职责 3.1使用部门:提出预防性维修内容并负责本车间设备、仪器的日常性维护保养工作。 3.2 工程服务部各维修班组长: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3 工程服务部主管领导:批准预防性维修计划。 3.4 维修人员、使用人员:执行预防性维修计划。 3.5 质量保证部:组织验证工作。 4.0术语和定义 4.1 预防性维修:为了降低设备失效或功能退化的概率,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的标准进行维修,主要包含日常维护保养和年度预防性维修。 4.2 日常维护保养:操作人员每次使用设备、仪器前都必须进行的保养,主要内容是检查设备、仪器零部件的状况,润滑情况,紧固螺丝是否松动,有问题及时反映给维修人员处理。 4.3 年度预防性维修:依据设备、仪器使用累计时间、使用频次和负载等因素,

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地预防性维修。 5.0材料 无。 6.0风险评估 N/A。 7.0内容 7.1 预防性维修制度 7.1.1 分类 预防性维修分日常维护保养和年度预防性维修两部分。 7.1.2 工作划分 7.1.2.1 工程服务部的工作 工程服务部负责公司所有设备、仪器的预防性维修,确保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公司不具备维护保养条件的精密设备、仪器,由工程服务部设备管理组负责对外联系进行维护。 7.1.2.2 使用部门的工作 各使用部门设备、仪器的操作人员要配合维修人员完成预防性维修工作,每年年底,应向维修人员提供设备、仪器的运行记录,并详细说明设备的运行情况。 7.1.2.3 质量保证部的工作 设备、仪器完成预防性维护保养后,如需要进行验证的,由使用部门向质量保证部提出验证申请;质量保证部按照《验证管理程序》组织开展相关验证工作。 7.2 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7.2.1 设备、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内容

设备设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设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程序 (IATF16949-2016) 1.0目的 1.1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0职责 3.1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0术语定义 无。 5.0工作内容和要求 5.1建立设备档案 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设备标识:在设备的显眼位置根据设备台帐上的序列号进行编号标识。 5.3设备分类 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B.精度较高的设备;C.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5.4建立定期维修计划 5.4.1设备管理人员收集上一年度的关键设备、重要设备故障率、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设备故障时间间隔,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备品备件的更换情况以及设备年度大修,定期日常维护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这些关键设备、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预防性、反应性、预见性年度维修计划。 5.4.2年度维修计划包括日常维护计划、定期维护保养计划、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修计划。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一、规章制度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规定员工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承担对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责任,以预防设备的故障、失效和停工,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安装、使用的各类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二、制度制定程序: 1、召开会议:由企业管理层召开维修工作会议,形成制 度制定小组。 2、确定主管部门:由会议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的主管部门。 3、调研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已出现的设备管理问题、维修管理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 4、确定制度范围:根据调研情况,确定制度涉及的设备、设施种类、维修周期等内容。 5、起草制度:按照制定小组确定的要求,起草预防性维 修管理制度的内容。 6、审定制度:由主管部门审定制度。

7、颁布制度:责成主管部门将制度在全企业范围内颁布,并在企业内部的公告栏进行公示。 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1、《劳动合同法》 2、《劳动法》 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4、《行政管理法》 5、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四、制定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 1、名称:“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安装、使用的各类设备、设 施等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3、目的: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使用寿命和运行 效率,规定员工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承担对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责任,以预防设备的故障、失效和停工,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内容:制定预防性维修的流程、周期,明确设备保养 和检修的标准和方法;规定员工的责任和义务,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建立维修档案、设备设施清单,完善设备保养和检修的管理。

设备维护保养控制程序

设备维护保养控制程序 1. 背景 设备维护保养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制定设备维护保养控制程序是必要的。 2. 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规范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流程,确保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 控制程序 3.1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制定 - 确定设备维护保养周期:根据设备类型和特点,确定设备维护保养的周期和频率。

-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维护保养周期,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具体的维护保养内容和执行时间。 3.2 维护保养工作执行 - 按计划执行:根据维护保养计划,按时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 记录维护保养工作:对每次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工作内容、执行人员和执行日期。 3.3 异常情况处理 - 设备故障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 预防性维护保养:根据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记录,分析设备的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 3.4 绩效评估

- 维护保养工作评估:定期评估维护保养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工作质量和效率。 - 不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措施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的改进,提高设备维护保养的效果和效率。 4. 责任分工 - 设备维护保养部门:负责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组织维护保养工作的执行,记录维护保养工作,并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 - 相关部门:配合设备维护保养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5. 监督与检查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6. 结论

本文档制定了设备维护保养控制程序,旨在规范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所有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控制程序执行工作,并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检查,以确保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程序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程序 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一个良好的维护保养程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个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程序。一、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在制定维护保养计划之前,需要对企业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排查,了解设备设施的种类、数量、使用状况、关键程度等。然后根据设备设施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维护保养、预防性维护保养和突发修理等方面。 二、设立专门的维护保养团队 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维护保养团队,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该团队负责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工作,并负责制定和完善维护保养计划。 三、定期检查与保养 定期检查与保养是维护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与保养,团队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 1.清洁和润滑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清洁和润滑,清除积尘和杂物,并在必要的地方添加润滑油。这样可以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减少磨损。 2.检查和更换磨损部件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磨损部件,发现磨损严重的部件及时更换。这样 可以避免因磨损导致的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校准和调整 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校准和调整,确保设备的运行参数符合要求,并 能够正常运行。同时,根据需要对设备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预防性维护保养 除了定期检查和保养,企业还应该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预防性维护 保养是在设备设施没有出现故障之前,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以预防故障 的发生,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具体内容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温度和湿度控制 根据设备设施的需求,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 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检查和更换易损件 定期对设备设施的易损部件进行检查和更换,以减少因易损件故障导 致的停机时间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3.运行参数监测 定期对设备设施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压力、电 流等参数。通过监测可以发现设备设施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处理。 五、突发修理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1. 简介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是一套用于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保持设备正常运行的管理程序。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预防性维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稳定性。 2. 目的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3. 要求 为了确保设备预防性维修能够有效实施,以下是管理制度的要求: 3.1 设备分类和维修计划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对设备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重要设备和高频使用设备应有更频繁的维修计划。 3.2 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 建立并维护设备维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趋势和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预防性维修措施。

3.3 维修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维修技能和知识水平。及时将新的设备维修技术传达给维修人员,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和高效地进行设备维修工作。 3.4 预防性维修工具和备件管理 建立预防性维修工具和备件管理制度,确保维修工具和备件的清晰记录、有效管理和及时更新。维修工具和备件的合理使用和准备,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至关重要。 3.5 维修方案和流程可行性评估 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方案和流程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维修方案和流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及时修订和更新维修方案和流程,以适应实际需求的变化。 4. 实施步骤 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的步骤如下: 4.1 确定设备分类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对设备进行分类。重要设备和高频使用设备应优先进行维修计划的制定。 4.2 制定维修计划 根据设备分类,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维修计划包括维修周期、维修内容和所需工时。 4.3 建立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 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记录设备的维修信息和运行数据。利用数据分析系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趋势和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预防性维修措施。

预防性维护程序

预防性维护程序 1.为了确保各项设备均按生产厂商的规范要求进行运行和使用,在编制《预防性维护程序》之前必须完成《维修记录簿》。 2.根据《维修记录簿》内容,编制一份包含所有设备、相关设备标识编号、预防性维护项目以及时间间隔的清单。所有信息必须输入分项分割数据表。 3 . 应将所有工作负荷按5 2周时间进行平均分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 为这样可确保每周均按规定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通过横向调节维护项目时间间隔,可防止出现需要在某一周内超荷完成相关工作而其他周只需完成很少工作的不平衡现象。分项分割工作表的数量应视预防性维护计划中所包括的设备的数量和规模而定。 4.在分项分割工作表完成并调整至最大效率时,可完成每周工作计划表。 5.在第一周内进行维护的各项设备应从分项分割工作表中拉出并输入每周工作计划表,应注明设备名称、标号和具体维护项目。第二周到第5 2 周按第一周的做法进行。 已执行完成的周计划工作表插入透明塑料文件封皮中与整个程序一起放在一个三孔文件夹中保存。这些计划工作表应设为一级工作表。

6.每周必须复印年度分周一级计划表。该复印件可视为二级计划表。负责完成该项工作的员工姓名必须注明在此二级计划工作表上。视完成所分配任务的员工数量,可能需要多份二级计划工作表复印件。 7.在各项设备和总体任务完成后,相关员工应在二级工作表上签名并注明工作完成日期。如进行了或需要执行任何增加工作,则应在二级工作表上注明并填写物业部申请单。填写完成的二级工作表以及物业部申请单应返还给物业部长。 8.物业部长应审核所返还的所有二级工作表确保所需的预防性维护均已完成,并审查已完成或需要计划的增加工作。所有上述执行的工作以及超出预防性维护工作范围的工作必需输入《维修记录簿记录》中。 9.二级工作表必须归档,以一年为一阶段装订成册,保存在物业部长的办公室内。在每年年底,应将这些文件夹放到永久性存放地点,以备法务检查。 10.建议采用计算机系统按上述格式执行消防维护管理系统。如果中心已购买了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程序,则需按本政策要求予以使用和运

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1 目的 1.1 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生产的顺利进行; 1.2 通过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能力得到满足,为产品生产与质量提供保障。 2 范围 适用于所有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管理(包括大型的量测仪器设备) 3 定义 3.1 关建设备:①单机设备一旦发生停机故障,目前公司没有替换手段以维持正 常生产的设备或虽有同类或同型号设备,但其总的生产能力仍处于“瓶颈”的设备。②所有用于加工产品关键特性的设备。 3.2 预见性维护保养:通过对设备的检查结果或数据分析,有目的地针对某一预 期会出现的设备故障进行事先的维护保养过程。 3.3 预防性维护保养:为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定期性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过 程。 4 涉及部门 4.1 生产部 4.2 设备课 4.3 质量部 4.4 物流部 5 一般原则 5.1 设备的维护保养分为预防性维护保养与预见性维护保养,设备课需针对每一 台或每一类型设备制订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按维护保养计划的日期和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5.2 如油箱、管道等结构较简单的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性进行,由设备课在 “月度维护保养计划”中安排维护保养时间。设施与设备在到达或超过使用年限时,设备课需及时安排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果是该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要求时须予以更换,替换下的设施设备在取得适当的批准后作报废或变卖处理。

5.3 设施与设备维护保养应尽量避开设施设备使用的高峰期,在需要对设施设备 进行维护保养时,设备课应至少提前一天通知使用部门并与之协商,确保维 护保养在不影响使用部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 5.4 设备课需根据设备的说明书针对每一台设备编制《设备点检表》,由设备使用 人员或部门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并每月底将点检结果交设备课,设备点检 的结果将作为设备课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依据。 5.5 设备课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依据为Cmk结果、设备维修记录、设备供应 商的相关说明书或建议以及工装/工具的磨损等,设备课需要针对设备事故发 生的频率与对使用部门的影响程度不断的对维护保养计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5.6 对于加工产品关键特性的设备在编制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时,需要重点考虑, 预防性维护改进的要点要放在改善产品关键特性的过程能力上。(见《持续改 进》) 5.7 设备在发生故障时,除非是使用部门确定能够自行排除故障的,否则必须在 第一时间报告给设备课,同时使用部门不可自行对设备进行拆卸修理。 6 程序 6.1 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须于每天上班前依据设备课编制的《设备 点检表》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依据要求对设备进行注油、清洁保养等工作, 使设备保持润滑、灵活、清洁。设备运行过程当中发现设备产生故障时,须 及时报告班组长对设备进行处理。 6.2 生产部各课室的班/组长在工作时间内,需负责检查其负责范围内的油路、气 路、电源等设施是否正常,在下班时如换班人员未到达,应关闭以上设施。 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以上设施存在故障,应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并即时报 告给设备课由设备课安排修理。 6.3 设备课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查分析,对需要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的设备制订《预 防性维护保养设备清单》,并针对清单内的设备编制维护保养计划,对于处于 衰败期的设备需要适当的增加维护保养的频率。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文件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文件 一、文件目的和适用范围 该程序文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并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 二、文件内容 1.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和目标:介绍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和目标,以提高员工对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2.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组织和责任:明确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周期和频率:制定设备维护保养的周期和频率,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要求,确定不同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 4.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详细描述设备维护保养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如清洁、润滑、检查、调试等,以保证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5.预防性维护保养的记录和报告:要求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对每次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记录,并在报告中详细描述维护保养的内容、时间、耗材使用情况等。 6.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更新:明确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更新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培训和评估:要求为设备维护保养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并定期对其进行绩效评估。

8.紧急情况下的维修和保养:对于设备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下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流程。 三、程序文件的执行和监督 1.执行: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保养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管理程序文件,并按照文件规定开展工作。 2.监督: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或岗位,对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管理程序的有效执行和工作质量的达标。 四、文件的修订和更新 1.修订:针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及时对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 2.更新:将修订后的文件及时告知并培训相关人员,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管理程序。 五、文件的保密和归档 1.保密:对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文件进行保密,无权查看和使用的人员不得泄露文件内容。 2.归档: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数据库,对文件进行归档和保存,以备将来查阅和使用。 通过建立和执行该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文件,能够使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更有条理和规范,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和损坏的风险,从而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