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附着力理论和机理

当两物体被放在一起达到紧密的界面分子接触,以至生成新的界面层,就生成了附着力。附着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界面”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因为通常每一可观察到的表面都与好几层物理或化学吸附的分子有关,真实的界面数目并不确切知道,问题是在两表面的何处划界及附着真正发生在哪里。

当涂料施工于底材上,并在干燥和固化的过程中附着力就生成了。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和粘结料(树脂、聚合物、基料)的性质。广义上这些力可分为二类:主价力和次价力(表1)。化学键即为主价力,具有比次价力高得多的附着力,次价力基于以氢键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在具有极性基团(如羧基)的底材上更常见,而在非极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则较少。

涂料附着的确切机理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不过,使两个物体连接到一起的力可能由于底材和涂料通过涂料扩散生成机械连接、静电吸引或化学键合。根据底材表面和所用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附着可采取上述机理的一种或几种。一些提出的理论讨论如下。1.机械连接理论

这种涂层作用机制适用于当涂料施工于含有孔、洞、裂隙或空穴的底材上时,涂料能够渗透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涂料的作用很象木材拼合时的钉子,起机械锚定作用。当底材有凹槽并填满固化的涂料时,由于机械作用,去掉涂层更加困难,这与把两块榫结的木块拼在一起类似。对各种表面的仪器分析和绘图(外形图)表明,涂料确实可渗透到复杂“隧道”形状的凹槽或裂纹中,在固化硬化时,可提供机械附着。各种涂料对老的或已风化的涂层的附着,以及对喷砂底材的附着就属于这种机理。磷酸锌或铁与涂料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而能提高附着和耐蚀性。图2展示了假定的底材表面形状和涂料的渗透。

表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涂料和底材的界面面积。因为去除涂层所需的力与几何面积有关,

而使涂层附着于底材上的力与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有关。随着表面积增大,去除涂层的困难增加,这通常可通过机械打磨方法提供粗糙表面来实现。截面的几何面积和实际的界面面积的比较见图3。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一般比几何面积大好几倍。通过喷砂使表面积增加,结果附着力增加,见图4。显然由于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附着并不按相同比例增加,不过通常可见到显着的增加。

只有当涂料完全渗透到不规则表面处,提高表面粗糙度才有利,若不能完全渗入,则涂料与表面的接触会比相应的几何面积还小,并且在涂料和底材间留有空隙,空隙中驻留的气泡会导致水汽的聚积,最终导致附着力的损失。

经常通过对已固化的涂层进行磨砂处理,可改进层间附着力(特别是在汽车涂料中), 特别是在底色漆/清漆体系中,要求清漆平滑、光亮且表面能低,因此第二层清漆的附着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问题当涂料在比原定温度高得多的温度下固化或烘烤时间延长时变得更为严重,这两种情况下,对该表面进行轻度打磨表明,附着力可显着提高。虽然表面粗糙化能提高附着力,但必须注意避免深而尖的形状,由于粗糙化生成的尖峰会导致透影(看到底材),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希望这样;而且,深而尖的隆起会形成不均一的涂层,从而生成应力集中点,附着力降低,从而耐久性下降。

只要涂膜稍具流动性,涂膜收缩,厚度不均匀以及三维尺寸的变化就很少会生成不可释放应力,但随着粘度和涂层刚性的增加以及对底材的附着力逐渐形成会生成大量的应力,并残留于干漆膜中。显然在固定施工参数(湿膜和干膜厚度)时,凸起部分的涂层厚度比凹陷处小,导致物理性质不同。这种不均一涂层具有很高的内部应力,在投入应用时,会进一步受到修补漆溶剂的侵蚀或老化的影响,偶而会超过涂膜的应力承受能力,导致裂纹、剥落或其他涂膜完整性的降低。

电镀金属对聚乙烯和ABS塑料的附着力证明是来源于机械连接。金属电镀工艺包括首先对塑料表面处理,生成大量的机械凹陷,有利于机械连结,然后用氯化亚锡溶液活化,并在Pd2+溶液中使Pd沉积,不通电沉积镍,然后电镀所需金属,如铬。只有当塑料处理后生成连接凹陷时,电镀金属对塑料的附着力才强。不同预处理金属不仅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而且会生成表面连接点,机械连结对这类表面起着即使不是最关键,也是相当大的作用。

未处理和磷化处理的冷轧钢板的表面形态,磷化后表面上可发现大量的交错的磷酸铁微芯片,芯片间的空间提供了大量的物理连接点。

2.化学键理论

在界面间可能形成共价键,且在热固性涂料中更有可能发生,这一类连结最强且耐久性最佳,但这要求相互反应的化学基团牢牢结合在底材和涂料上。因为界面层很薄, 界面上的化学键很难检测到。然而,如下面所讨论的,确实发生了界面键合,从而大大提高了粘结强度。有些表面,如已涂过的表面、木材、复合物和有些塑料,会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官能团,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和涂层材料形成化学键。

有机矽烷广泛用于玻璃纤维的底漆以提高树脂和纤维增强塑料中玻璃的附着力,也可用作底漆或一体化混合物以促进树脂对矿石、金属和塑料的附着力。实质上,应用时生成了

矽醇基,可与玻璃表面的矽醇基,或者也可能与其他金属氧化物形成强的醚键。这类化学键合可发生在玻璃、陶瓷及一些金属底材表面的金属氢氧化物和含矽烷涂料间。

含反应性基团如羟基和羧基的涂料倾向于和含有类似基团的底材更牢固地附着、这种机理的一个例子是三聚氰胺固化丙烯酸面漆对三聚氰胺固化聚酯底漆的优异附着力,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已固化底漆的剩余羟基会与面漆的三聚氰胺固化剂反应,实际上把底漆和面漆拉在了一起。当该涂料过烘烤(烘烤时间过长和/或固化温度过高)时, 面漆的附着力显着减弱,有时甚至无附着力。剩余羟基会对附着力有贡献可从IR谱图得到证实:标准烘烤的底漆富含羟基,而过烘烤底漆即使有也只有很少的羟基。

当底材含有反应性羟基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也会和热固性聚氨酯涂料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键合也完全可适用于解释环氧树脂涂料对纤维素底材的优异附着力。显然,正如红外光谱所证实的,界面上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和纤维素的羟基发生反应,导致纤维素上羟基伸缩振动峰3350cm-1和C-O的伸缩振动峰1100~1500cm-1的消失,同时环氧树脂的环氧基915cm-1峰和氧桥对称伸缩振动峰1160cm-1消失。

有些聚合物对已交联的聚合物表面附着较弱,出现界面性的缺损。有报导称加入少量的某些含氮基团能大大提高附着力。例如氨基聚合物对交联醇酸树脂具有很强的附着力, 因为界面上两相间发生氨-酯交换反应,形成酰胺键。

R1NH2+RCOOR2→RCONH-R1

以丁胺作氨基聚合物的模型化合物可以很容易发现氨-酯交换反应。当胺加入未固化醇酸树脂的甲苯溶液中,两者在室温下很易反应形成二丁基苯二酰胺,并会结晶而析出。

FTIR光谱法检测氨基树脂和未固化醇酸树脂的混合物发现,混合物烘烤后胺基吸收峰下降,同时出现酰胺吸收峰,表明在界面上确实发生了氨-酯交换反应。

3.静电理论

可以想像以带电双电层形式存在的静电作用力形成于涂层-表面的界面上,涂层和表面均带有残余电荷,散布于体系中,这些电荷的相互作用能提高一些附着力。静电力主要是色散力和来源于永久偶极子的相互作用力。含有永久偶极子物质的分子间的吸引力由一个分子的正电区和另一分子的负电区的相互作用引起。

涂料润湿固体表面的程度通过接触角θ测定诱导偶极子间的吸引力,称为伦敦力或色散力是范德华力的一种,也对附着力有所贡献,对某些底材/涂料体系,这些力提供了涂料和底材间的大部分吸引力。应该注意到这些相互作用只是短程相互作用,与涂料/底材间距离的六次方或七次方成反比。因为当距离超过0.5纳米(5埃)时,这些力的作用明显下降,所以涂层和底材的密切接触是必要的。

4.扩散理论

当涂料和底材(聚合物)这两相通过润湿达到分子接触时,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固化条件的不同,大分子上的某些片段会向界面另一边进行不同程度的扩散。这种现象需经两步完成,即润湿之后链段穿过界面相互扩散形成交错网状结构。

因为长链性质不同和扩散系数较低,非相似聚合物通常不兼容,因此,完整的大分子穿

过界面扩散是不可能的。然而,理论和实验资料表明,局部链段扩散很容易发生,并在聚合物间形成10~1000埃的扩散界面层。涂料的扩散也从接触时间、固化温度和分子结构(分子量、分子链柔性、侧链基团、极性、双键和物理兼容性)的影响间接得到证实。直接的证据则包括扩散系数的测定、电镜对界面结构的观察、辐射热致发光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显然,这种扩散最易发生在诸如工程塑料的聚合物底材上,因为分子间自由体积较大,且与金属相比分子间距离大得多。

附着形成机理

当不相似的两种材料达到“紧密”接触时,在空气中的两个自由表面消失,形成新的界面。界面相互作用的性质决定了涂料和底材之间成键的强度,这种相互作用的程度基本由一相被另一相的润湿性决定,使用液体涂料时,液相的流动性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润湿可被看作涂料和底材的密切接触。为了保持涂层与底材的附着力,除了保证初步的润湿外,在涂膜形成后的完全润湿和固化后仍保持键合情况不变是很重要的。

涂料以下面的方式固化成膜:

(a)冷却到熔融温度(玻璃化温度,Tg)以下,或

(b)化学交联反应,或

(c)溶剂和稀释剂的挥发

(a)类涂料的例子如热塑性粉末涂料或用于金属或聚合物上的热熔挤压聚合物膜。

(b) 类涂料包括单或双组份可交联环氧、聚氨酯或三聚氰胺固化丙烯酸体系。

(c)类涂料如印刷油墨和清漆,该类型涂料中颜料的粘结料在干燥时也有交联能力。因此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是形成附着键的关键。

1.润湿性和表面能

考查附着力时润湿性是必须的标准。前所讨论的附着机理只有当底材和涂料达到有效润湿时才起作用。表面的润湿可从热力学角度描述,涂料在液态时的表面张力以及底材和固态涂膜的表面能是影响界面连接强度和附着力形成的重要参数。

均相的固体或液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的周围环境与内部不同。在内部分子被相同的分子所包围,分子间的距离由把分子拉到一起的吸引力和阻止分子占据同一位置的排斥力的平衡决定;而界面上的分子各个方向受力不均匀,它们和表面以上的空气相互作用,同时受表面以下分子的吸引。表面下的分子倾向于将表面分子向内拉,使表面分子数最小,因而表面积也最小,这种吸引提高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可解释液体以液滴形式存在,好象被一层弹性表皮覆盖。而且表面分子间的距离比体相大,因而能量更高。把分子从内部移到表面需要做功,液体增加单位表面积导致的Helmholtz自由能的增加值定义为表面张力。

2.界面热力学

液体涂料对固态表面的润湿程度通过接触角(θ)来测定,如图13。当θ=0,液体在表面自由铺展,称为完全润湿。当液相和固相分子的分子吸引大于类似的液体分子时, 发生完全润湿。

3.接触角和临界表面张力

测定固体表面张力广泛采用的办法是测量接触角。通过测定接触角来计算表面自由能的办法多有争议,该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因为固体的表面自由能不能直接测定。然而本专题的用意并非讨论这些观点,作者旨在通过列举有争议的观点,为操作者提供可靠的指导,使读者在估计表面热力学参数时前进一步。

近似的表观接触角可通过检测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各种接触角仪测定。该法中滴一滴各种不同的液体在待测的表面上,并测定接触角。表面性质测定的一种方法是临界表面张力γc,该法系通过测定一系列液体在表面上的接触角,以接触角的余弦对各种液体的表面张力作图,并外推至Cosθ=1(θ=0)。外推表面张力称为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例如根据上述程序,聚乙烯的临界表面张力为31达因/厘米。当一液滴滴于该表面上时,所有表面张力小于或等于该临界表面张力的液体会自发铺展。因此,环氧树脂的表面张力为47达因/厘米,不会润湿聚乙烯表面,而另一方面矽油脱膜剂可在表面上铺展,其表面张力为24达因/厘米。

溶剂表面张力(达厘/厘米)

水 72.7

乙二醇 48.4

丙二醇 36.0

邻二甲苯30.0

甲苯 28.4

醋酸丁酯 25.2

正丁醇 24.6

石油溶剂油24.0

甲基异丁酮 23.6

甲醇 23.6

脑石油 22.0

正辛烷 21.8

脂肪烃石脑油 19.9

正己烷 18.4

涂料中典型聚合物和助剂的表面张力:

聚合物/表面张力(达因/厘米)

三聚氰胺树脂 57.6

聚乙烯醇缩丁醛 53.6

苯代三聚氰胺树脂 52

聚乙二酸己二酰胺 46.5

Epon 828 46

脲醛树脂 45

聚酯三聚氰胺涂膜 44.9

聚环氧乙烷二醇,Mw6000 42.9

聚苯乙烯 42.6

聚氯乙烯 41.9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41

65%豆油醇酸 38

聚醋酸乙烯酯 36.5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34.6

聚丙烯酸正丁酯 33.7

Modaflow 32

聚四氟乙烯 Mw 1,088 21.5

聚二甲基矽氧烷 Mw 1,200 19.8

聚二甲基矽氧烷 Mw162 15.7

一个颇具戏剧性的例子是环氧树脂和聚乙烯的试验,当未固化环氧倾倒于聚乙烯上并固化时,附着力即使有也很低,而将聚乙烯熔融并涂于已固化环氧树脂上,附着力相当强。在第一种情况下,高表面能液体,如环氧树脂不会润湿低表面能固体,如γc较低的聚乙烯;在第二种情况下,液体聚乙烯的表面能比固化的环氧低,有利于润湿。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因为熔融聚乙烯粘度较高,通常的为103帕?秒,而液体环氧粘度只有约1帕?秒。显然当有足够的时间允许润湿时,粘度并不重要。

Zisman图并非没有缺陷,Wu和其他人指出,与熔融或溶液聚合物外推资料相

比,Zisman 临界表面张力较低。业已提出许多专门适用于涂料和粘结剂的接触角资料的处理方法。在Owns方法中,对至少两种纯液体(水和甲基碘)在相关表面上的接触角进行了测定。

影响漆膜附着力的因素

1、漆膜与被涂表面的极性适应性 1)漆膜的附着力产生于涂料中聚合物的分子极性基定向与被涂表面极性分子的极性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2)附着力随成膜物极性增大而增强,在成膜物质中加入极性物质附着力增大。 3)漆膜被涂表面任何一方极性基减少,影响附着力。 A、被涂面存在污物、油脂、灰尘等降低极性。 B、漆膜中极性点减少,降低附着力。 C、聚合物分子内的极性基自行结合,造成极性点减少。 2、漆膜附着力与内聚力的相互关系 1)降低涂层厚度,缩小内聚力。 2)涂料中加入适当颜料,降低内聚力。 3)漆膜干燥过程中,溶济挥发交联产生,漆膜收缩引起附着力降低。 A、被涂面存在污物、油脂、灰尘等降低极性。 B、漆膜中极性点减少,降低附着力。 C、聚合物分子内的极性基自行结合,造成极性点减少。 3、表面张力与湿润现象对涂层附着力的影响 1)降低表面张力,提高湿润效率,增加附着力。 2)通过涂料的流动来湿润表面,涂料湿润不好界面接触就小,附着力就稍差,反之,则附着力增强。 3)溶剂对树脂的溶解能力差,湿润性差,附着力差。

4)涂料中低分子量物质或助剂,如:硬脂酸盐,增塑剂等在涂层和被涂物的界面形成弱界面层,减少极性,降低附着力。 5)被涂基面水、灰尘、酸、碱等杂质造成弱界面层,降低附着力。 4、膨胀系数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涂料热胀系数越小,附着力越好。 5、被涂面处理对附着力的影响 1)粗糙不平的表面,有效附着面积增大。 2)除掉表面污物,获得极性表面,应及时使用不宜过久。 3)被涂基面的材质对附着力的影响。 注:聚合物的极性基团,如-- OH、--COOH聚合物的极性基接近被涂表面的极性基,两者之间的距离显得非常小时(达到1A0以内)极性基之间由于范德华力或氢键的作用产生附着平衡。 (二)由其它原因(非附着力原因)造成的剥落 1、漆膜的透气性 1)漆膜的透气性差不能及时排解由于基材本身向外挥发的力,则在漆膜与基材的结合点产生矛盾,引起漆膜鼓泡、剥落。 2)混凝土有湿气传递的特性,水蒸气可溶解部分可溶性盐、碱等物质,通过它的多孔结构向外挥发。 2、批刮腻子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剥落 1)腻子的耐水性差,由于其它水源的渗入,湿气传递引起腻子层膨胀,而引起漆膜剥落。 2)腻子的表面强度低,造成漆膜剥落。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方法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方法 前言 配色是一项较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因为颜色的种类非常多,需要了解各种颜色的性能。利用调色设备(如电脑调色),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迅速。近年来国内很多条件较好的涂料厂家应用调色设备配色,但在涂料应用厂家,有的条件比较差,由于受涂料颜色的限制,再加上用量少,涂料厂家不方便生产,自己调色又没有调色设备,主要凭实践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鉴别其由哪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大约的比例是多少,然后进行试配。以下就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以及它的基本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涂料配色的基本原理 颜色的配制要根据光学原理。所有的物体,包括颜料在内,它们之所以有颜色,都是靠光线射在其上,经过它们不同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日光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青)、紫七色,如果某一个物体能把所照到的日光全部吸收,那么人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反射光线,即呈现为"黑色";如果另一物体能将日光全部反射,则人的视觉为"白色"光;如果物体选择性地吸收了一部分日光,人的视

觉就只能看到它所不能吸收的那一部分光,就是那个物体外表的颜色。 颜料是配色的原料,颜料主要有红、黄、蓝、白、黑五种基本色,其中红、黄、蓝为三原色,用这些基料可以调配出各种颜色的色漆。白色、黑色几乎可以与任何颜色(金色、银色除外)调配,可以起到调配深浅的独特作用。 配色用的原色是红、黄、蓝三种。第一个方面,在涂料配方中常用的主要配色颜料多少带一些其它色光,按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后,就可以得到一些复色;配色的第二个方面,是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以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配色的第三个方面,是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因而得到“亮度”不同的各种色彩。它们是一些暗浊或鲜明的颜色,如灰色、棕色、褐色、草绿色等,一种原色或复色可以同时变动其它饱和度和亮度。 涂料色漆的调配用颜料拼色法(颜料相加),黄与蓝相加成绿,黄与红相加成橙,红与蓝相加成紫,红、黄、蓝三色相加成黑。 在调色时,两种原色拼成一种复色,而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则为其补色,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甚至变成灰色或黑色,因此需要注意。调色、成色与其补色关系见表1所示。

粉末涂料与附着力

粉末涂料与附着力 1 前言 粉末涂料行业是现代涂料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普通的热固性粉末涂料和热塑性粉末涂料,到专用功能型粉末涂料、重防腐粉末涂料、铝型材专用粉末涂料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高新科学技术息息相关。 附着力是粉末涂料机械性能中的基本性能,但遗憾的是自从引进粉末涂料30 多年来,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在一些实验的基础上,对粉末涂料附着力作了一些尝试性论述,以供商榷。 2 粉末涂料成膜及附着机理 粉末涂料一般在粉末状态下经静电涂装至工件上,经过聚集、流平、固化三个过程后固化成膜。粉末涂料涂膜的附着机理分为机械附着和化学附着。机械附着力取决于底材的性质(如粗糙度、多空性)以及所形成的涂膜强度;化学附着力指涂膜和底材之间界面的作用力,包括静电的力、范德华吸引力、氢键及化学结合力,这些决定了涂膜对被涂物体表面的附着性。 3 附着力 附着力涵义 目前,国内外化学家还没有对附着力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认为分开涂膜涂层与底材两个相互粘连的界面所需要做的功,暂且称为涂层的附着力。 涂层与底材之间的界面,理想状态下,底材光滑平整,那么将底材和涂层联系在一起的作用力是单位几何面积上的界面吸力,实际底材都是具有微小尺寸的粗糙表面。所以涂层与底材表面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远远大于其几何面积,由于表面粗糙度存在于微观甚至亚微观尺度,此种情形类似于液体渗入毛细管,故可以引入如下的方程式:

式中:L ——渗透值,cm; r ——进入毛细管的半径,cm; t ——时间,s ; γ——表面张力,mNm - 1 ; η——粘度,Pa · s ; θ——接触角。 需要说明的是涂层的表面张力高,渗透速率Lt -1 就较大,毛细管的半径是底材的变量,非涂层的变量。特别关注的一个变量是粘度,从微观和亚微观尺度,裂纹和小空,涂膜涂层中的一部分颜填料与聚合物颗粒都至少比一些表面不规则尺寸要大,因此临界粘度是涂层连续(外)相的粘度,而不是涂料的总体粘度。外相的粘度越低,渗透得越快,粉末涂料成膜过程是一个粘度从高到低再到高的过程,如图 1 所示。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没有理论公式,但有经验数据,多年总结供你参考 奶白色:白98:黄2; 奶黄色:白96.5:黄3.5:红(微量); 灰色:白93.5:黑6.5; 蓝灰色:白90:黑7.5:蓝2.5; 绿色:蓝55:黄45; 墨绿色:蓝56:黄37:黑7; 豆绿色:白75:黄15:蓝10; 天蓝色:白95:蓝4.5:黄0.5; 海蓝色:白75:蓝21.5:黄3:黑0.5; 紫红色:红85:黑14.5:蓝0.5; 棕色:红62:黄30:黑8; 肉红色:白92.75:红3.5:黄3.5:蓝0.25; 粉红色:白96.5:红3.5;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种颜色都可用3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可区别红、黄、绿、蓝、紫等特征。 明度也称为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暗程度变化的特征值;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颜色就有了明这和深暗之分。 饱和度也称为彩度,是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浓淡的特征值,使色彩有了鲜艳与阴晦之别。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用这三者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是红、黄、蓝三种,称为原色。以这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混合而成的另一种颜色,称为复色; 三原色拼成的复色,其在颜色圈中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为补色。 下表为常见的几种原色复色与补色的关系: 原色复色补色 红+黄橙蓝色

蓝+黄绿红色 红+蓝紫黄色 在配色中,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可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色彩。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甚至变为灰色,黑色。配色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因为颜色的种类非常多,需要了解各种颜料的性能,也需要对色彩差异的准确判断。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配色是利用测色和配色仪器和计算机程序,通过光电分光色差仪或光谱光度计,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以数字的形式记录测量颜色,将其输入调色、配色软件程序,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及需要加入何种颜色来达到数值指标,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快速。在汽车修补行业,电脑测色、调色系统已开始广泛应用。 另一种人工配制复色漆,主要凭实际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识别出存在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的大致比例是多少,做小样调配实验,然后进行配制,但也必须按照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 调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 (5)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6)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 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7)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8)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如黄色底漆可使红色更鲜艳,灰色底漆使红色更红,正蓝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蓝色底漆使白色更洁净清白。奶油色、粉红色、象牙 色、天蓝色,应采用白色做底漆等。 (9)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 (10)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 郡氏的油漆大致上可以分为3大类,即金属色本色和透明色 金属色:一般在涂料中添加珠光粉末或者其他粉末而成如金属色,珍珠色,这类涂料在喷涂之前一定要充分混合均匀 本色:除金属闪光色以外的颜色,是本色 透明色:漆膜非常透明的本色,如透明红透明黄透明蓝等等。利用这3种透明色可以调成不同的透明色。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附着力理论和机理 当两物体被放在一起达到紧密的界面分子接触,以至生成新的界面层,就生成了附着力。附着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界面”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因为通常每一可观察到的表面都与好几层物理或化学吸附的分子有关,真实的界面数目并不确切知道,问题是在两表面的何处划界及附着真正发生在哪里。 当涂料施工于底材上,并在干燥和固化的过程中附着力就生成了。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和粘结料(树脂、聚合物、基料)的性质。广义上这些力可分为二类:主价力和次价力(表1)。化学键即为主价力,具有比次价力高得多的附着力,次价力基于以氢键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在具有极性基团(如羧基)的底材上更常见,而在非极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则较少。 涂料附着的确切机理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不过,使两个物体连接到一起的力可能由于底材和涂料通过涂料扩散生成机械连接、静电吸引或化学键合。根据底材表面和所用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附着可采取上述机理的一种或几种。一些提出的理论讨论如下。1.机械连接理论 这种涂层作用机制适用于当涂料施工于含有孔、洞、裂隙或空穴的底材上时,涂料能够渗透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涂料的作用很象木材拼合时的钉子,起机械锚定作用。当底材有凹槽并填满固化的涂料时,由于机械作用,去掉涂层更加困难,这与把两块榫结的木块拼在一起类似。对各种表面的仪器分析和绘图(外形图)表明,涂料确实可渗透到复杂“隧道”形状的凹槽或裂纹中,在固化硬化时,可提供机械附着。各种涂料对老的或已风化的涂层的附着,以及对喷砂底材的附着就属于这种机理。磷酸锌或铁与涂料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而能提高附着和耐蚀性。图2展示了假定的底材表面形状和涂料的渗透。 表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涂料和底材的界面面积。因为去除涂层所需的力与几何面积有关,

涂料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of Supervision & Testing on Product Quality

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编号:Q13-001533 检验报告受检单位───── 任务来源───── 委托单位 名称市业扬建材厂 样品名称外墙腻子粉 型号规格P型 地址市旱塘路5号商标───── 邮政编码─────等级───── 生产单位市业扬建材厂 原编号───── 生产日期───── 抽样地点───── 抽样方式───── 抽样基数───── 抽样者───── 抽样数量───── 抽样日期───── 送样者雪青 样品状况粉状,塑料袋装,满足检验要求。收样日期2013-07-29 样品数量20kg 检验依据JG/T 157-2009《建筑外墙用腻子》 检验结论 送检样品按JG/T 157-2009判定:合格。 签发日期:2013年07月29日 备注委托单位对样品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批准:审核:编制:

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第2页共 2 页检验报告

№:ST131347 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样品名称: 立邦QC+629改性丙烯酸外墙面涂白色Sample Description 商标/型号 立邦 ------ Brand/Model 委托单位: 立邦涂料 Applicant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Test Type 国家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China 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Paintings and Dopes(Guangdong) 2013年05月16日

油漆调色的基本知识

油漆调色的基本知识 我们在学习油漆调色方法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些颜色方面的常识。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光的辐射在物体上,光的辐射能量作用于眼睛经结果。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只有受到光线的射时才被呈现出来,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线在物体上被反射和有吸收的情况决定的。一个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由于这个物体主要将白光中的绿色范围的波长反射出来,而光谱的其他部分则被它吸收,如果在钠光灯下观察这个物体就看不出是绿色,因为钠光的光线中没有绿光的成份可以被它反射,这里可以看出,物体的可见颜色是随光照光谱成份而变化的。一个物体如果完全反射射来的光线,那么这个物体我们看来是白色的,如果它完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则这个 物体看来是黑色的。 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非彩色是指黑色、白色和这两者之间深浅不同的灰色,白黑系列上的非彩色的反射率代表物体的明度。反射率越高时,接近白色,越低时,接近黑色。彩色系列是指除了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光谱不同波长在视觉上表现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如红、橙、黄、绿、青、紫等。要确切地说清楚某一种颜色,必须考虑到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饱和度和明度,这三者在视觉中组成一个统一的总效果。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的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决定颜色本质的基本特征。颜色的饱和度是指一个颜色的鲜明程度。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是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非彩色则只有明度的差别,而没有色调和饱和度这两个属性。 油漆、颜料、染料等的混合配色遵循一种减色法混原理,其三原色是黄、青、紫,它们的互补色是兰、红、绿。所谓补色即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色色光,红色的补色是青色,黄色的补色是兰色,绿色的 补色是紫色。减色法混合的结果归纳如下: 黄色=白色-兰色 紫色=白色-绿色 青色=白色-红色 黄色+紫色=白色-兰色-绿色=红色 黄色+青色=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紫色+青色=白色-绿色-红色=兰色 黄色+紫色+青色=白色-兰色-绿色-红色=黑色 这些关系式标明颜料依次相加的关系,混合后得出的颜色,其明度是减少的。 油漆调色技术主要有实色漆调色,透明漆调色,金属漆调色等,通常在拟定调色配方以前,要根据颜色样板或按某一实物的颜色来进行分析,首先了解色相范围,由几种颜色组成,哪种是主色,哪种是副色,色与色之间关系如何,各占比例约多少,然后根据经验初步拟出找色配方,再经小样调试,调色时,先加入主色,再以着色力较强的颜色为副,慢慢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要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取样抹、刷、喷或沾在干净的样板上,待颜色稳定后与原始样板比色,在整个调色过程中必须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减色法的原理可以看出,若样品与标准板比较,过红可以采用减色法或加青,过绿可以采用减绿或加紫,过兰可以采用减兰或加黄的方法调整,反之亦然,因为黄、青、紫和兰、红、绿互为补色,但是颜料的这种混合将导致明度下降,可以用黑、白来调节混色的明度。 目前油漆生产厂家一般备有黑、白、红、绿、兰、黄、青、紫等色浆或色母用于调色,在进行实色漆调色时,多采用浅色浅色域在白基础中加小于5%的高浓度色浆调色,深色域使用清漆加固定量色浆的调色方法。而透明色的调色则选用的是一些透明颜料浆或染料液,,透明色的颜色变化还受到涂层的厚度及底材的影响,在实际调色比色时应该在规定的厚度及底材上进行比较。金属漆的调色除遵循颜料混合基本原理外,还应考虑到自发光类金属颜料对颜色的影响,相对要复杂一些。了 最新回复 wlf at 2007-3-16 15:06:25

附着力促进剂分析涂装附着力差的解决方案!

附着力促进剂分析涂装附着力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本方案由东莞炅盛附着力促进剂整理发布) 喷涂过程中,经常出现底材的附着力不够出现掉漆过不了百格等测试问题,由于底材的不同以及工艺生产的不同,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附着力促进剂,分析底材在涂装过程中的缺陷,并进行针对性问题的解决,是一般处理剂的要求试样的前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涂装缺陷的一些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附着力不良的理论: 附着力是评判涂膜质量的基本项目之一,如果不能保证附着力,其他性能也就无从谈起。涂料与基材的附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界面”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涂料附着的确切机理人们尚未完全了解,常见的理论有化学键理论、机械连接理论、静电理论、扩散理论等。附着力的大小取决于涂料与被涂基材的性质,广义上可分为主价力和次价力。主价力为化学键,而次价力是基于以氢键为代表的物理作用力。 二:附着力不良产生原因分析: 1.底漆与基材间的附着力不良主要与表面张力相关,是塑料基材表面张力较低,湿润性能差,涂料附着较困难。所以塑料件表面的预涂底漆选用不当,喷涂前基材表面处理不当,未进行除油和火焰处理是造成基材与底漆附着不良的主要原因。 2.底漆与色漆间附着力不良的主要原因为底、色漆涂料品种选用不对,底涂层放置过久或烘烤过度,影响层间结合力。 3.色漆与清漆间附着力不良的主要原因为色漆与清漆不配套,色漆不良、清漆不良、涂装参数不匹配。 三:附着力不良解决方案: 1.彻底处理基材表面。 2.对于光滑的喷涂表面,喷涂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打磨处理。 3.合理选择配套的底、面漆,一般要求底层的涂膜和面漆涂膜的硬度和伸缩性接近。 4.加强涂装控制,按照标准施工工艺施工,控制适当的膜厚,减少重涂次数。

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涂料颜色亦是。涂料除了具有保护防腐和某些如防霉、导电、降噪等特殊功能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家装饰的具有色彩斑斓的生活气息。然而由于各个颜色具有独自的特性,它对人们的视觉、心理、生理等都有强烈的不同影响,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涂料颜色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调色。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1、颜色的形成三要素: 光、物、眼 颜色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90nm-770nm)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色彩还与观察者本人以及观察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我们的眼睛和大脑适应性非常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对色彩的辨认需要满足 3 个条件:物体、光源(当物体为发光体时则不需要光源)、观察者概述人对颜色的感觉。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颜色的组成: 彩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非彩色:黑、白、灰

2、影响颜色判断的因素 (1)光源的差别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标准GB 9761-88在对色目视比色评判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 自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光照从日出3小时以后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空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小于2000lx。 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光源照明的比色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000~4000lx。对于深色的比色,照度要大些。 (2)观察者的差别 个人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看彩色物体。 (3)尺寸的差别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试板和参照标准板都应当是平整的,尺寸不应小于120mm×50mm。 (4)背景的差别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颜色面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3、颜色的测定和评判 (1)颜色标准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

涂料调色基本知识。。。可看看哦。。。 上传时间:2011-12-4 14:21:51 来源:装酷网网友评论0条 1. 色彩的形成 在客观世界上,任何一个能为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其表面色彩的形成均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有一定的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能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1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除了太阳光之外,不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白光。 2.2物体的固有色 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是因为物体对可见光所作的不同反射的结果。各种不同质的物体,对照射其表面的光线,有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选择功能,能反映出来的那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使我们看到该体本身的色彩,称为和物体的固有色。 2.3环境色 环境色或称条件色,指物体在不同光源与环境下所呈现的色彩变化。我们所描绘的物体总是处在某种具体环境之中,随着光源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固有色受到一定的影响。将白色的正文体放置于红色、黄色与蓝色的衬布上,便可以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白色明显受到衬布色彩的影响而呈红、黄、蓝等色成分,光线愈强,影响愈大。 2、色彩三属性(三要素) 白色光照到某些物体后,被选择性的吸收,其余部分经反射或和透过时,人的视觉即感知物体的颜色,并根据物体对不同光波的吸收程度,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这种产生的颜色以何种性质来识别?一般对颜色的区别先以红、黄、绿等色相的差别来区分,再以明暗来区分,如相同经色的明红色或暗红色,以明度之尺度将颜色区别如鲜红、三蜀红等。综上所述,色相、明度、彩度称为色彩的三属性(也称三要素) 3.1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光谱上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六色,通常用来作为基础色要。但是我们能够分辨的色相,不只是一有顺序的六种色彩,在这一顺序中尚有无数的种类存在于其间,例如红色系中有紫工、橙红;绿色系中有黄绿。蓝绿等色彩。光谱上的色光带成条状,秩序分明。为了研究与运用方便,通常将其连结成环状,这种环状称为色相环或色轮。 3.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

油漆附着力知识

油漆附着力测试有哪几种! 常用的方法是在油漆面上50X100毫米的范围内用裁纸刀划15X15毫米的格子,然后将胶布贴在划了格子的漆面上。用500G负荷的棍子或手指压紧,然后以手持胶带一端,按与涂层表面垂直的方向,以迅速又突然的的方式将胶带拉开,检查涂层是否被胶带粘起而剥离。未发生剥离为合格,如果剥离发生在涂层间也视为合格,剥离发生在金属与涂层间视为不合格。 划格法,还有画圈法!一般是铁片,喷好油漆,干燥后,用附着力计在铁片上画圈,分7个等级,一级最好! 碳钢板制成的箱子,怎么做防锈处理? 箱子需要放在外面雨淋日晒 以前经常碰到的问题是油漆表面卷起,脱落,然后生锈,很不美观请教:1钢板在喷涂之前需不需要做什么处理? 2.如何增强油漆附着力? 3.什么样的油漆比较抗室外环境 1.涂前要做除锈处理,最好用酸洗除锈,效果比较好,喷砂也可以; 2.增强附着力就要做好底漆,但不能太厚,底漆厚会导致与面漆结合一充分,最好用环氧类的防锈底漆,用稀释剂调稀点,刷两层; 3.抗室外环境要靠面漆的性能来保证,最好的面漆是氟碳油漆,但太贵,次之用聚脂类的. 1.表面侧底除锈,有条件最好喷砂处理。 2.涂红丹防锈漆,2~3次。

3.再涂外表漆,2~3次。 涂料人必备100个常识性问题1、为什么在油漆工艺中,最好使用底漆作底层填平? 答:因为底漆,专以填平为主要目的而进行配方设计,其有极好的填充性和打磨性,并且成本低,而如果用面漆做底层填平、填充效果差,且成本高。 2、底着色工艺中,为什么不使用透明腻子填充木眼? 答:着色前,使用透明腻子,会使板材着不上色。如果着色后使用透明腻子,由于腻子厚薄不均匀,会影响着色的均匀性 3、底得宝封闭与底漆封闭的区别是什么? 答:底得宝渗透性比底漆好,成膜后,底得宝与木纤维之间形成的封闭,涂膜比底漆更致密。封闭效果更好。 4、为什么在涂布面漆之前,底漆要彻底打磨平整? 答:1、增强其附着力; 2、面漆有较强的随陷性,如底漆不平,则面漆涂布后,涂膜效果平整度差。 5、底漆彻底打磨有何标准? 答:1、450角看无光亮点; 2、呈毛玻璃状。 6、底漆刷涂遍数有何标准? 答:应彻底填平木眼。即通过打磨能得到平整的漆膜效果。 7、为什么PU漆强调主漆、固化剂、稀释剂配套使用?

塑胶涂料附着力提升

塑胶件喷油漆附着力提升方法 (来源炅盛处理剂) 随着塑料加工与改性技巧不停进步,使用范围的不断眼神。不同使用环境对塑料外 表装饰、涂装的效果质量、改善附着力等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不同的塑胶因为其 分子结果构造与组分不同,对应的应用领域及涂装喷涂效果和达到的功能需求也有分 明差别。 尼龙处理剂:尼龙及尼龙加玻纤改性材质喷油掉漆解决方法 尼龙及其加玻纤材质由于结晶度较高、表面能低、极性低导致附着力性能差,影响油漆与底材的附着,对涂装的质量和表面效果起来不良影响。尼龙处理剂适用与大部分 尼龙素材以及喷不同的油漆(如:橡胶漆、PU漆、普通漆、UV漆等),解决涂装掉 漆问题,无卤环保。 PP处理剂:增进PP材质与油漆/胶水涂层附着力 PP材质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其表面处理工艺除了喷油之外,还有就是粘胶,在喷涂 工艺中PP处理剂的主要应用是增进PP材质与油漆的层间附着力,提升其附着效果, 达到解决百格附着力测试掉漆问题,附着力可达5B。而在粘胶工艺中,PP粘胶处理剂则是提升PP材质与胶水的附着性能,解决PP底材粘胶不牢靠脱胶问题。 TR90处理剂:TR90材质眼镜框喷PU漆掉漆的解决良方 TR90材质在眼镜框的制作中被广泛的应用,在表面喷PU漆的过程中,需要过百格、折弯等测试,但是由于底材与附着力不足,导致出现掉漆问题。TR90处理剂提升材质与PU漆之间的附着力,通过百格和折弯测试。(来源炅盛处理剂) TPE处理剂:TPE处理剂应用于TPE材质智能设备喷油掉漆问题 TPE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腕带、手机保护套等生产制作,在实际的涂装生产中,TPE材质也常出现喷涂掉漆的现象,TPE处理剂的作用 就是通过提升层间附着力性能,达到解决掉漆问题。 不管是应用于什么材质喷油工艺提升附着力解决掉漆问题的处理剂,其实都是根据材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其主要的目的和功能就是提升底材与油漆涂层之间的附着力,达 到解决由于附着力差导致的涂装不良掉漆问题。在精细化工行业中,附着力处理剂解 决了不少的行业难题,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顺应环保需求。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培训资料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注:我只做了老师要求做的) 第三章 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 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 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 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 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8.双电层的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9.试述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 10.影响双电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 11.什么叫ψ1 电位?能否说ψ1 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ψ1 电位的符号是否总是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一致?为什么? 答:距离电极表面d处的电位叫ψ1电位。不能,因为不同的紧密层d的大小不同,而紧密层的厚度显然与电解质本性有关,所以不能说ψ1 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当发生超载吸附时ψ1 电位的符号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不一致。 12.试述双电层方程式的推导思路。推导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13.如何通过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分析来判断不同电位下的双电层结构? 答: 14.比较用微分电容法和电毛细曲线法求解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的优缺点。 15.什么是特性吸附?哪些类型的物质具有特性吸附的能力? 答:溶液中的各种粒子还可能因非静电作用力而发生吸附称为特性吸附。大部分无机阴离子,部分无机阳离子以及表面活性有机分子可发生特性吸附。 16.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有无特性吸附及估计吸附量的大小?为什么? 17.试根据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变化,说明有机分子的特性吸附有哪些特点?

涂料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TEST REPORT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of Supervision &Testing on Product Quality

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编号:Q13-001533 检验报告 第1页共2 页受检单位───── 任务来源───── 委托单位 名称南宁市业扬建材厂 样品名称外墙腻子粉 型号规格P型 地址南宁市旱塘路5号商标───── 邮政编码─────等级───── 生产单位南宁市业扬建材厂 原编号───── 生产日期───── 抽样地点───── 抽样方式───── 抽样基数───── 抽样者───── 抽样数量───── 抽样日期───── 送样者潘雪青 样品状况粉状,塑料袋装,满足检验要求。收样日期2013-07-29 样品数量20kg 检验依据JG/T 157-2009《建筑外墙用腻子》 检验结论 送检样品按JG/T 157-2009判定:合格。 签发日期:2013年07月29日 备注委托单位对样品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批准:审核:编制:

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第2页共2 页 检验报告 编号:Q13-001533

№:ST131347 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样品名称: 立邦QC+629改性丙烯酸外墙面涂白色Sample Description 商标/型号 立邦------ Brand/Model 委托单位: 广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Applicant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Test Type 国家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 China 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Paintings and Dopes(Guangdong)

油漆调色的基本原理

油漆调色的基本原理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种颜色都可用三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可区别红、黄、绿、蓝、紫等特征。 明度也称为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暗程度变化的特征值;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颜色就有了明这和深暗之分。 饱和度也称为彩度,是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浓淡的特征值,使色彩有了鲜艳与阴晦之别。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用这三者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是红、黄、蓝三种,称为原色。以这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混合而成的另一种颜色,称为复色;三原色拼成的复色,其在颜色圈中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为补色。 下表为常见的几种原色复色与补色的关系: 原色复色补色 红+黄橙蓝色 蓝+黄绿红色 红+蓝紫黄色 在配色中,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可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色彩。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甚至变为灰色,黑色。配色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因为颜色的种类非常多,需要了解各种颜料的性能,也需要对色彩差异的准确判断。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配色是利用测色和配色仪器和计算机程序,通过光电分光色差仪或光谱光度计,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以数字的形式记录测量颜色,将其输入调色、配色软件程序,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及需要加入何种颜色来达到数值指标,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快速。在汽车修补行业,电脑测色、调色系统已开始广泛应用。 另一种人工配制复色漆,主要凭实际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识别出存在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的大致比例是多少,做小样调配实验,然后进行配制,但也必须按照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 调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 (5)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漆膜附着力的六等级及漆膜的力学性质与附着力

作为保护层的涂料,经常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摩擦、冲击、拉伸等,因此要求漆膜有必要的力学性能。为了评价漆膜的力学性质,涂料工业本身发展了一系列测试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提供具体材料性能优劣的数据,而不能给出漆膜力学性能的规律、特点及其与漆膜结构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聚合物材料的广泛应用,有关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质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涂料也是一种聚合物材料,且包括了聚合物材料的各种形式,如热塑性材料,热固材料、复合材料、聚合物合金等等,因此用已有的聚合物材料学的知识来了解和总结漆膜力学性质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涂料和塑料、橡胶、纤维等典型的聚合物材料又有不同,漆膜的性能是和底材密切联系的,换言之,聚合物材料的规律和理论只和自由漆膜的性质有直接关联。如何将自由漆膜与附着在底材上的实际漆膜的性能联系起来,仍是一

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但无论如何,有关自由漆漆膜是和底材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漆膜和底材之间的附着力对漆膜的应用性能同样有重要影响。附着力的理论和规律是粘合剂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涂料和粘合剂有着密切的关系,粘合剂的理论对于涂料同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无定型聚合物力学性质的特点 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是指材料对外力作用响应的情况。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所处的条件使它不能产生惯性移动时,它的几何形态和尺寸将产生变化,而几何尺寸变化的难易又与材料原有的尺寸有关,用原有尺寸除以受力后的形变尺寸就称为应变。材料发生应变时,其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原子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便要发生变化。由于原子和分子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于是产生了原子间和分子间的回复内力,它抵抗着外力,并倾向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达到平衡时,回复内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回复内力为应力,其值与单位面积上的外力相等。产生单位形变所需的应力称为模量。 模量=应力/应变 根据外力形式不同,如拉伸力、剪切力和静压力,模量分别称为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从材料的观点来看,模量是材料抵抗外力形变能力,它与材料的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有关,是材料最重

附着力原理

涂料附着力基本原理分析 附着力理论和机理 当两物体被放在一起达到紧密的界面分子接触,以至生成新的界面层,就生成了附着力。附着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界面”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因为通常每一可观察到的表面都与好几层物理或化学吸附的分子有关,真实的界面数目并不确切知道,问题是在两表面的何处划界及附着真正发生在哪里。 当涂料施工于底材上,并在干燥和固化的过程中附着力就生成了。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和粘结料(树脂、聚合物、基料)的性质。广义上这些力可分为二类:主价力和次价力(表1)。化学键即为主价力,具有比次价力高得多的附着力,次价力基于以氢键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在具有极性基团(如羧基)的底材上更常见,而在非极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则较少。 表1:键的强度和键能强度/类型/能量(千卡/摩尔)/实例 共价键主价力 15~170 绝大多数有机物 氢键次价力 <12 水 色散力次价力<10 绝大多数分子 偶极力次价力 <5 极性有机物 诱导力次价力<0.5 非极性有机物 涂料附着的确切机理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不过,使两个物体连接到一起的力可能由于底材和涂料通过涂料扩散生成机械连接、静电吸引或化学键合。根据底材表面和所用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附着可采取上述机理的一种或几种。一些提出的理论讨论如下。 1.机械连接理论 这种涂层作用机制适用于当涂料施工于含有孔、洞、裂隙或空穴的底材上时,涂料能够渗透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涂料的作用很象木材拼合时的钉子,起机械锚定作用。当底材有凹槽并填满固化的涂料时,由于机械作用,去掉涂层更加困难,这与把两块榫结的木块拼在一起类似。对各种表面的仪器分析和绘图(外形图)表明,涂料确实可渗透到复杂“隧道”形状的凹槽或裂纹中,在固化硬化时,可提供机械附着。各种涂料对老的或已风化的涂层的附着,以及对喷砂底材的附着就属于这种机理。磷酸锌或铁与涂料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而能提高附着和耐蚀性。图2展示了假定的底材表面形状和涂料的渗透。 表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涂料和底材的界面面积。因为去除涂层所需的力与几何面积有关,而使涂层附着于底材上的力与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有关。随着表面积增大,去除涂层的困难增加,这通常可通过机械打磨方法提供粗糙表面来实现。截面的几何面积和实际的界面面积的比较见图3。实际的界面接触面积一般比几何面积大好几倍。通过喷砂使表面积增加,结果附着力增加,见图4。显然由于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附着并不按相同比例增加,不过通常可见到显着的增加。 只有当涂料完全渗透到不规则表面处,提高表面粗糙度才有利,若不能完全渗入,则涂料与表面的接触会比相应的几何面积还小,并且在涂料和底材间留有空隙,空隙中驻留的气泡会导致水汽的聚积,最终导致附着力的损失。 经常通过对已固化的涂层进行磨砂处理,可改进层间附着力(特别是在汽车涂料中), 特别是在底色漆/清漆体系中,要求清漆平滑、光亮且表面能低,因此第二层清漆的附着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问题当涂料在比原定温度高得多的温度下固化或烘烤时间延长时变得更为严重,这两种情况下,对该表面进行轻度打磨表明,附着力可显着提高。虽然表面粗糙化能提高附着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