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教案

认识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教案

认识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教案
认识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教案

第四单元线与角

第4课时认识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折角、用活动角作角的过程中,认识各种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的示意图,知道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平角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角、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角有什么特征,我们学过哪些角,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角。是什么角呢?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直角

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1)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板书:直角90°

(2)指出下列图中哪个角是直角?根据什么?

(3)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如右图。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

板书:

(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3.认识周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直角的纸全部展开。

师: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多少度呢?

(2)教师画图,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

(3)学生操作,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板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

(5)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4.认识锐角、钝角

(1)教师演示,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可以得到60°,30°……

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可以得到120°,150°……但一定不超过180°。

(2)学生操作,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右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

(3)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的角;一类是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

教师明确指出并板书: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问: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角的大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吗?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2.教师举出具体度数的角让学生判断。

78° 89° 180° 100°

101° 91° 189° 270°

四、课堂小结

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课后44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

平角的度数是180°,周角的度数是360°。

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或4个直角

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做一做”——认识各种角,“画一画”——加深对各种角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平角”和“周角”的理解,通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同时加深体验,有效落实知识目标。

对本节课进行了多次对比辨析,一是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对比——研究了各种角,你能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吗?在对比中使所学的角形成知识网络。“纸上得来总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教师在本节课教学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力求把教材的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体验、建构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需要破解的问题:本节课有几个学生的易错点值得注意,一是钝角和锐角的分辨,特别是接近直角的锐角,学生辨不清。二是平角和周角的理解总是与直线和射线易混,教学中要善于借助教具与学具帮助学生学习。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角教案

学科数学备课教师文忠授课时间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认识角 第一课: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本38、3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教 学 方 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 准备 课件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 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 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 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 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 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 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 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 方?直线有哪些特点? 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 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教后 修改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图中有正在做操和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时,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 然后从三种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和双杠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接着通过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如果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的角就是直角,比它小的是锐角,比它大的是钝角。教材还安排了用三角尺画直角和用三角尺上的角拼摆出钝角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 角的认识和度量教案

第四单元线与角 第3课时角的认识和度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找角、认识角,用已有的经验和测量方法比较两个角大小的过程。 2、认识表示角的符号“∠”,会读、写角,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测量工具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 1、认识表示角的符号、角的表示方法、书写方法和读法。 2、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角。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开口向左、向右的角。 教学准备: 量角器、课件、折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二、新课授知 1、角的表示,课件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每幅图是什么?然后在图中找角,并指出来。 (2)让学生拿出折扇或有角的物体,进行描角。然后展示描出的角。 (3)教师画出两个角,先介绍表示角的符号,再讲解用数字表示角和用字母表示角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读法。 4、注意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2、角的度量 课件出示,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交流学生的比较方法。 ①把一个角用透明纸描下来。

②用三角板上的角分别比一比。 ③把两个角剪下来,重合在一起比一比。 (3)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比较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却不能准确比较出两个角相差多少。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既方便又准确。“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写在数的右上角。 3、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①先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样的?再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数字,了解量角器的排列特点。 ②教师介绍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然后说明,量角器的里、外两圈度数,是为了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 ③认识1°角 课件演示: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④用量角器测量40页的∠1 和∠2,教师口述测量步骤,学生实际测量,最后交流测量结果。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重合---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个角就是多少度。要分清内外圈。⑤复述量法。 4、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小结: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 就应当读内刻度线度数了。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完成41页“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后42页1、2、3题。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和度量 角的符号“∠”注意区别“∠”和“<”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榆中县骆驼巷学校教师:张林 教学内容:直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

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 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实践感知 (1)画一画,剪一剪。 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

集体交流。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3)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找一找。 ①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 形。 ②反馈摸出的图形。 ③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 ④用手势反馈。 (2)做一做。 ①交代活动要求。 ②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③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④学生质疑,评价。 四、总结提升 (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画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在课前教师 针对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关系。通与普通的教学相比,本次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注重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感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由老师包办。 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清晰的空间观念。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就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己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从前期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昌乐小学数学备课组 孙暾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先确定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直角:黑板、书上的角都是直角,三角板上最 大的角就是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 判断直角: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量 一量,先把顶点与三角板上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与另一直角边也重合就是直角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在生活中感知物体的角,如能说出桌面有四个角等,但对角的理性认识不够。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教学应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活动,

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能正确画出一个角 3、能辩认不同方向的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节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 学习内容: 角的认识。教材第38、39页例1和例2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正确画角。 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钟面、剪刀、三角板、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第38页校园主题图,让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学校吗? 生:爱!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仔细观察,在校园中哪些地方有角?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

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新朋友”——角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接合主题图,认识角。 刚刚同学们已经找了图中的角了,现在老师要问问你们找的角在哪呢? 学生说,老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给予表扬。 (二)教学例1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到这么多的角。你们瞧!在图中的钟面、剪刀、老师手中的三角板变到我们课堂上来了,它们身上有角吗? 生:有 师:它们的角在哪?谁上来指一指。 指名学生上台指。 师: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看大屏,角就是这样的。 (课件用色线标示出学生指出的角,褪去实物,抽象出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画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指名学生回答。 (三)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画角。

获奖-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获奖-角的认识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角的认识》 年级:一年级

课题:角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从小学数学教学法理论来讲,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鉴于此,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此过程中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角的认识》这一内容,可以为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素材。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本课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材料,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角的认识》是北京景山学校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角与直角》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而通过直观感知抽象角的图形,角的概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所以我们应当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和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学习中辨析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他们能够在平面图形中找到角,但他们却认为只要是尖的地方就是角,尤其是对于“犄角”(比如说长方体的顶点)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这是一个角。 三、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途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画角。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出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生活中的角.。 教学难点: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特征. 3.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 4.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协作交流式。 5.媒体应用: powerpoint幻灯片,实物投影。三角板,纸,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角可“相加”,可“度量”等),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通过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

角的度量与计算教案

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执教人:朱丽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1度的角的概念;掌握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角的大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善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角的单位转换和大小计算 三、教学难点:角的大小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课件上三幅图片,(让学生体验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角的大小差异性) 提问导入:我们用什么来衡量角的大小呢? (二)快乐预习,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自学课本126-127页,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它又是如何表示的? (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出我们将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其中每一等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通常把它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有哪些特殊角,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3)如何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利用什么工具? (三)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当测量出来的角不是一个整数时,就需用更小的单位来度量角。)过渡提问:我们如何定义更小的角的度量单位的? 1、教师提问:谁知道1分,1秒又是如何规定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三者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度=60分,1分=60秒,1度=3600秒

1秒=1/60分=1/3600度,1分=1/60度。 2、度、分、秒的计算 (1)出示例题一:计算: 1.45度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1800秒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练一练A:0.25度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2700秒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师生一起评价) (2)出示例题二:用度、分、秒表示54.26°; 用度表示48°25′48″; 练一练B:1、用度、分、秒表示16.24°; 2. 39°36′=°。 (3)讨论:38°15 ′和38.15°相等吗?哪个大?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例题3:计算 (1)37°28′+ 24°35′(2)83°20′- 45°38′20″ 2、练一练C:计算: (1)36°40′+ 23°27′(2)113°50′40″- 57°48′42″(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新的知识? 1.角的度量与特殊角的认识; 2.角的换算与有关角的计算。 (五)、知识拓展: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五、教学板书: 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角的度量单位转换: 1度=60分,1分=60秒,1度=3600秒 1秒=1/60分=1/3600度,1分=1/60度。 例1:例2:例3:

1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和角交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结交一个数学中的好朋友,大家愿意吗?生:愿意。 师:这个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板书:和角交朋友) 生: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它,(课件出示39页例1的剪刀、吸管、水龙头)同学们请看,角朋友就藏在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将三个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 学生汇报: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剪树枝用的剪刀上有角,树上有角。小朋友伸开两臂组成了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和教材分析(共3课时).doc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都有角,角的数量与形状经常是多边形特点的具体表现。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是看它们的角是什么角。又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们的角上,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可见,角的知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 练习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图形,体验角有大小,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直角很重要,它是区分锐角与钝角的标准。以后辨认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垂直,画垂线,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都离不开直角。本单元只是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还会继续教学关于这些角的知识。 1. 从现实情镜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认识角,只要求学生能形成角的初步表象,不给它下定义。教材只是呈现角的图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例1及其“试一试”直观认识角,其教学过程大致分成四步:从物体表面提取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做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必须十分谨慎,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角”干扰数学上角的表象的形成。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的两条相邻边上,以及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上套了红线,引导学生注意物体表现的两条边以及钟面上的两根针。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红线勾画的三个图形,指出“这些图形都是角”。教材还另外画出一个角,用它代表所有的角,并利用这个图形讲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了解角的结构。学生把代表所有角的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就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上述的活动是一项保留本质数学内容、排除非本质成分的活动,能使学生既感到数学的角与物体表现有联系,在物体表面上可以找到数学的角,又不局限于物体表面的角这个认识层面,因为留下在头脑里的是数学的角。 学生在例题里,得到对角的“静态”体验。他们很可能片面地认为角是指一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单元教案

三、角的度量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 【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角的度数和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分类。 难点:角的认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第2课时角的度量 第3课时角的分类与画角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角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 一、情景导入 1.复习: 提问:关于线和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角的知识。 2.引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继续探索有关线与角的知识。 (板书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 线段: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线段可以用字母表示,如图中线段AB。

直线: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如图中直线AB,还可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射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可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如图中射线AB。 2.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认识角。 (1)课件出示第39页角的图形,建立角的概念。(老师在黑板上画角,学生观察体会画角的方法) (2)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角的符号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前面的角可以记作“∠1”。 注意:不能把角写成小于号。 4.尝试练习。 完成教材第39页中间和下面的“做一做”。(数角时要注意根据角的概念来判断,不要遗漏或重复。)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44第1题。(明确: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45页第8题。 【板书设计】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1.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张家岗小学刘文会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知识点【教材分析】 《认识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顺序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认一认、比一比、画一画等来认识角的形状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角是有大小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角,对角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角的认识并不规范。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与儿童头脑中想象的角可能不尽相同。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采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一认”“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直观的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抽象感知出角的形状,学会画角。【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口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同的角。什么是角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角。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2、通过生活物体,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表象。 师:在我们的周围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找得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生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物体的角都在那里呢?引导学生感知“角尖”是尖尖的,“两边”是直直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引入,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对角有整体的把握,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角的直观表象,同时为后面学习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气氛。】 3、从实物中找角,凸显角的特点。(电脑演示)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上面有角吗?你能找到它藏在哪里吗?(注意指角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角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冀教版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第三课时角的认识和度量教学设计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尖”叫顶点,它决定角的位置。 边:是两条射线。 (4)学习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2、学习测量角。 (1)出示加1和角1 你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 教师总结: 方法一:把一个角同透明纸描下来,和另一个角去 对比。∠1<∠2 方法二:我用三角板是的角比一比……∠1<∠2 (2)这两个角哪个大那个小? 这次用三角板比不出来了!怎么办呢? (3)认识量角器。 师: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 测量。“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1)仔细观察量角器,你能发现什么? 2)测量角。 量一量∠1和∠2的度数。 教师演示,并指出注意事项: 注意:顶点对准中心点,角的一边对准0°, 另一边对准几就是几°。 3)试一试。 论,展示汇报。 学生聆听,记 忆。 学生聆听,记 忆。 学生自己试一 试,小组内说 说自己的方 法。汇报。 培养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 识,体验合作学 习的愉悦感。 培养学生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意 识和动手操作的 能力。

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各是多少度。 二、课堂练习。 1、我是大法官,对错我来判。 (1)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角的度数越小。( )(2)把一个30度的角放在一个可以放大5倍的放大镜下,我们看到的角是150度。()(3)时钟在9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4)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2、先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再量出角的度数。 3、量出下图中各角的度数。并说说你的发现。 ∠1=()° ∠2=()° ∠3=()° ∠4=()° 发现 ∠1=()∠2=() 三、拓展提高。 用一幅三角板拼出下面的度数。(只能用一幅)(1)75°(2)120°(3)180°学生观察量角 器,组内说说 自己观察到的 内容,然后班 上说一说。 学生专心听 讲。 学生动手测 量。 学生试着独立 完成。 通过小组内讨论 培养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 识,体验合作学 习的愉悦感。 培养学生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 对本节课内容加 以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认识了角和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怎样表示角。

最新公开课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部分名称,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通过操作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3、是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几何王国里来了一位新的图形朋友,你们想跟姚老师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吗?(播放动画)

师:好了,拼拼碰的游戏好玩吗?(生:好玩儿。)师:你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何王国里的小人儿给我们拼出了哪些图形?(生齐说: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对吗?师指角:她叫什么呢?我们以前认识吗?(生:不认识)师:她叫什么呀?(生:角)师:对了,你们可真棒!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图形。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新授 1.找一找图中的角都藏在哪里。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角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它们表面都藏着角,你能试着用手把它指出来吗?(学生离开座位,互相找角、指角,师巡视指导,规范指角) 3.感知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指出这么多的角。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三角板,闭上眼睛摸一摸三角板有角的地方和没有角的地方,你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摸角,说出自己的感觉,可能说有角的地方“尖尖的”、“扎扎的”,没有角的地方“直直的”……)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师:看着这些漂亮的角,各小组讨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现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引出的直直的线叫做“边”。(板书:顶点、边)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 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