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12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1.0.4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换填垫层cushion

挖去表面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层。

2.1.5 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 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

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形成的地基土固结压密后的地基。

2.1.7 堆载预压drift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 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

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9 压实地基compacted foundation

利用平碾、振动碾或其它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0 夯实地基rammed foundation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1 挤密地基compaction foundation

利用横向挤压设备成孔或采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共同作用下,将松散土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2 砂石桩复合地基sand-gravel columns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密实砂石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ement fly ash-grava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形成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rammed cement-soi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水泥和土按比例拌合均匀,在孔内分层夯实形成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5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cement deep mixing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要材料,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形成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6 旋喷桩复合地基jet grounting composite foundation

高压水泥浆通过钻杆有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合形成水泥土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7 土桩、灰土桩复合地基compaction columns composite foundation

用素土、灰土填入孔内分层夯实形成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8 注浆加固grounting consolidation

将水泥浆或其它化学浆液注入地基土层中,增强土颗粒间的联结,使土体强度提高、变形减少、渗透性降低的加固方法。

2.1.19 微型桩micro pile

用桩工机械或其他小型设备在土中形成直径不大于30cm的桩。

2.2 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P——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k

P——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c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D——砂土相对密实度;

r

e——孔隙比;

f——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

pk

f——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sk

f——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spk

I——塑性指数;

p

q——桩端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p

q——桩周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s

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

U——固结度;

w——最优含水量;

op

θ——压力扩散角;

λ——压实系数;

c

ρ——干密度。

d

2.2.3几何参数

A——基础底面积;

A——一根桩承担的处理地基面积;

e

A——桩的截面积;

p

b——基础底面宽度;

d——桩身直径;

d——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有效排水直径;

e

l——基础底面长度,桩长;

m——面积置换率;

s——桩间距;

z——基础底面下换填垫层的厚度;

3 基本规定

3.0.1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l 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

2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3 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4 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5 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

3.0.2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3.0.3 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

2 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

3 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

3.0.4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

对具有胶结强度的增强体复合地基尚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3.0.5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3.0.6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0.7 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3.0.8存在较弱夹层地基处理设计时,对软塑、流塑状态的土层不仅应验算竖向力的作用效应,

还应验算水平力作用效应:对液化土层应验算地震作用效应。

3.0.9复合地基设计的地基承载力验算,除满足轴心荷载作用要求外,还应满足偏心荷载作用要求。

3.0.10处理后的地基整体稳定分析可采用圆弧滑动法,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0。散体加固材料的抗剪强度,可按加固体的密实度通过试验确定;胶结材料对整体稳定的作用可按材料面的摩擦考虑。

3.0.11刚度差异的整体大面积基础地基处理宜根据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进行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3.0.12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理工程验收检验时,处理地基的综合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0。

3.0.13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3.0.14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规定需要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经地基处理后,应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3.0.15 地基处理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环境类别符合有关标准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3.0.16施工技术人员应掌握所承担工程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监理。施工结束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

4 换填垫层

4.1一般规定

4.1.1换填垫层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

4.1.2换填垫层根据换填材料不同可分为土、石垫层和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

4.1.3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以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不宜小于0.5m,也不宜大于3m。

4.1.4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场地土质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来源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

4.2设计

4.2.1垫层可选用下列材料:

1 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卵石。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材料。

2 粉质粘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亦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的粉质粘土垫层,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

3 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 或3︰7。土料宜用粉质粘土,不宜使用块状粘土和砂质粉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4 粉煤灰。可用于道路,堆场和小型建筑,构筑物等的换填垫层。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0.3~0.5m。粉煤灰垫层中采用掺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性能及适用条件。作为建筑物地基垫层的粉煤灰应符合有关建筑材料标准要求。粉煤灰垫层中的金属构件、管网宜采取适当防腐措施。大量填筑粉煤灰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影响。

5 矿渣。垫层使用的矿渣是指高炉重矿渣,可分为分级矿渣、混合矿渣及原状矿渣。矿渣垫层主要用于堆场、道路和地坪,也可用于小型建筑,构筑物地基。选用矿渣的松散重度不小于11kN /m3,有机质及含泥总量不超过5%。设计、施工前必须对选用的矿渣进行试验,在确认其性能稳定并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使用。作为建筑物垫层的矿渣应符合对放射性安全标准的要求。易受酸、碱影响的基础或地下管网不得采用矿渣垫层。大量填筑矿渣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

壤的环境影响。

6 其他工业废渣。在有充分依据或成功经验时,也可采用质地坚硬、性能稳定、透水性强、无腐蚀性的其他工业废渣材料,但必须经过现场试验证明其经济效果良好及施工措施完善方能应用。

7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所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与性能及填料的土类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地基土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的要求,通过现场试验后确定其适用性。

作为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受力时伸长率不大于4%~5%、耐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或土工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角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粉质粘土等材料。当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垫层时,应满足建筑物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

4.2.2 垫层的厚度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符合下式要求:

az cz z f p p ≤+ (4.2.2-1)

式中 z p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

cz p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

az f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z p 可分别按(4.2.2-2)和(4.2.2-3)式计算:

条形基础

()θ

ztg b p p b p c k z 2+-=

(4.2.2-2) 矩形基础 ()()()

θθztg l ztg b p p bl p c k z 22++-= (4.2.2-3) 式中 b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

l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

k p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

c p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

z ——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4.2.2采用。

表 4.2.2 垫层材料的压力扩散角θ(°)

注:l )当b

z <0.25,除灰土取θ=28°、一层加筋取θ=25°、二层及二层以上加筋取θ=28°外,其它材料均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

2) 当0.25<b

z <0.5 时,θ值可内插求得。 4.2.3 垫层底面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下式确定:

θztg b b 2+≥' (4.2.3)

式中 b '——垫层底面宽度(m );

θ——压力扩散角,可按表4.2.2采用;当b z <0.25 时,仍按表中b

z =0.25 取值。 整片垫层底面的宽度可根据施工的要求适当加宽。

垫层顶面宽度可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基坑开挖期间保持边坡稳定的当地经验放坡确 定。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宜小于300mm 。

4.2.4 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施工机械、换填材料及场地的土质条件进行现

场试验,以确定压实效果。

4.2.5 垫层的压实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碎石、卵石、砂夹石、土夹石、中砂、粗砂、砾砂、角砾、圆砾、石屑、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换填材料的压实标准可按表4.

2.5选用。

表4.2.5 各种垫层的压实标准

注:l 压实系数c λ为土的控制干密度d ρ与最大干密度max d ρ的比值;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

定,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2t/m 3;

2 当采用轻型击实试验时,压实系数c λ应取高值,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时,压实系数c λ可取低值;

2. 矿渣垫层的压实指标可按最后二遍压实的压陷差小于2mm 控制。

4.2.6 换填垫层地基的承载力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4.2.7 对于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在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应考虑邻近基础对软弱下 卧层顶面应力叠加的影响。当超出原地面标高的垫层或换填材料的重度高于天然土层重度时,

宜早换填,并应考虑其附加的荷载对建筑及邻近建筑的影响。

垫层地基的变形由垫层自身变形和下卧层变形组成。换填垫层在满足本规范第4.2.2条、 第4.2.3条和第4.2.5条的条件下,换填垫层地基的变形可仅考虑其下卧层的变形。对沉降要 求严格或垫层厚的建筑,应计算垫层自身的变形。

垫层下卧土层的变形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的有关 规定计算。

4.2.8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所用土工合成材料应进行材料强度验算,并符合下列规定:

T p ≤T a (4.2.8-1)

式中:T p ——土工合成材料作用力(MPa ),对于筋材可按下式确定:

T p = p z f s /m c (4.2.8-2)

式中:s f ——筋带的似摩擦系数,由试验确定;

m c ——土工合成材料筋材综合影响系数,宜控制在3-8之间,一般取4-6;

T a ————土工合成材料筋材的允许抗拉强度(kN/m )。

4.2.9加筋垫层的加筋体应设置在垫层的合适部位。一层加筋时,可设置在垫层的中部;多层

加筋时,首层筋材离基底的距离宜取0.3倍垫层厚度,筋材层间距宜取(0.3-0.6)倍的垫层厚度,且不小于200mm。对于土工带加筋,加筋线密度宜为0.33-0.5。垫层的边缘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或锚固措施。

4.3 施工

4.3.1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采用平碾、振动碾

或羊足碾,中小型工程也可采用蛙式夯、柴油夯。砂石等宜用振动碾。粉煤灰宜采用平碾、

振动碾、平板振动器、蛙式夯。矿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或平碾,也可采用振动碾。

4.3.2 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除接触下卧软

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

层铺填厚度可取200~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

w±2%的范围内,粉

4.3.3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

op

w±4%的范围内。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

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

op

按当地经验取用。

4.3.4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根据建

筑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

4.3.5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约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填

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受冻或受水浸泡。在

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设置150~300mm厚的砂垫层或铺一层土工织物,以防止软弱土层

表面的局部破坏,同时必须防止基坑边坡坍土混入垫层。

4.3.6换填垫层施工应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撼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4.3.7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

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粉质粘土及灰土垫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

的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灰土应拌合均匀并应当日铺填夯压。灰土夯

压密实后3d内不得受水浸泡。粉煤灰垫层铺填后宜当天压实,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填上层

或封层,防止干燥后松散起尘污染,同时应禁止车辆碾压通行。

垫层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

4.3.8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下铺地基土层顶面应平整,防止土工合成材料被刺穿、顶破;

2 土工合成材料应先铺纵向后铺横向,且铺设时应把土工合成材料张拉平整、绷紧,严禁有折皱;

3 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宜采用搭接法、缝接法或胶接法,连接强度不应低于原材料抗拉

强度,端部应采用有效固定方法,防止筋材拉出;

4 应避免土工合成材料暴晒或裸露,阳光暴晒时间不应大于8小时。

4.4 质量检验

4.4.1 对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

4.4.2 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设下层土。

4.4.3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检验点数量,

对大基坑每50~100 m2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

4.4.4竣工验收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体工程不宜少于3点;对于大型工程

则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工程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在有充分试验依据时也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

4.4.5 对加筋垫层中土工合成材料应进行如下检验:

1、土工合成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破损、无老化、无污染;

2、土工合成材料要求张拉平整、无皱折、紧贴下承层,锚固端锚固牢固;

3、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要交替错开,搭接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 预压地基

5.1 一般规定

5.1.1 预压地基是指采用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或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5.1.2 对塑性指数大于25且含水量大于85%的淤泥,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加固土层上覆盖有厚度大于5m以上的回填土或承载力较高的粘性土层时,不宜采用真空预压加固。5.1.3 预压处理地基应预先通过勘察查明土层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布、层理变化,查明透水层的位置、地下水类型及水源补给情况等。并应通过土工试验确定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孔隙比与固结压力的关系、渗透系数、固结系数、三轴试验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原位十字板抗剪强度等。

5.1.4 对重要工程,应在现场选择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在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等项目的监测并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根据试验区获得的监测资料确定加载速率控制指标、推算土的固结系数、固结度及最终竖向变形等,分析地基处理效果,对原设计进行修正,并指导全场的设计与施工。

5.1.5 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应分级逐渐施加,保证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而对真空预压工程,可一次连续抽真空至最大压力。

5.1.6 对以变形控制设计的建筑物,当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和竖井面以下受压土层预压所完成的变形量和平均固结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对以地基承载力或抗滑稳定性控制设计的建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而增长的强度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卸载。

5.1.7 当建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预压的压力,且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采用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其总压力宜超过建筑物的竖向荷载。

5.1.8 采用真空预压或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时,加固区边线与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距离应考虑真空预压对其造成的附加沉降,并根据土质条件、建筑物与管线等设施重要性、对沉降的敏感性等确定,且不宜小于20m。当距离较近时,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5.19 当预压时间、残余沉降或工后沉降不满足工程要求时,可采取超载预压。

5.2 设计

(Ⅰ)堆载预压

5.2.1 对深厚软粘土地基,应设置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井。当软土层厚度不大或软土层含较多薄粉砂夹层,且固结速率能满足工期要求时,可不设置排水竖井。

5.2.2 堆载预压处理地基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选择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确定其断面尺寸、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

2 确定预压区范围、预压荷载大小、荷载分级、加载速率和预压时间;

3 计算地基土的固结度、强度增长、抗滑稳定性和变形。

5.2.3 排水竖井分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带。普通砂井直径可取300~500㎜,袋装砂井直径可取70~120mm 。塑料排水带的当量换算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5.2.3) 式中

, —塑料排水带当量换算直径(mm );

—塑料排水带宽度(mm );

—塑料排水带厚度(mm )。

5.2.4 排水竖井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

2等边三角形排列时,竖井的有效排水直

与间

距的关系为

=1.05;

3 正 方 形 排 列时,竖井的有效排水直径与间距的关系为

=1.13。 5.2.5 排水竖井的间距可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预定时间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确定。设计时,竖井的间距可按井径比选用(,

为竖井直径,对塑料排水带可取

=)。塑料排水带或袋装砂井的间距可按=15~22选用,普通砂井的间距可按=6~8选用。

5.2.6 排水竖井的深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1 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变形要求和工期确定;

2 对以地基抗滑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竖井深度至少应超过最危险滑动面2.0m ;

3 对以变形控制的建筑,竖井深度应根据在限定的预压时间内需完成的变形量确定。竖井宜穿透受压土层。

5.2.7 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载条件下,当固结时间为时,对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

()()1t 11U i i i i i n t T T i q T T e e e p βββαβ--?-=??=---?????∑

∑ (5.2.7) 式中

—时间地基的平均固结度;

—第级荷载的加载速率(kPa/d );

—各级荷载的累加值(kPa );

,—分别为第级荷载加载的起始和终止时间(从零点起算)(),当计算第级荷载加载过程中某时间的固结度时,改为;

—参数,根据地基土排水固结条件按表5.2.7采用。对竖井地基,表中所列 为不

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的参数值。

表5.2.7 、值

5.2.8 当排水竖井采用挤土方式施工时,应考虑涂抹对土体固结的影响。当竖井的纵向通水量与天然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k h 的比值较小,且长度又较长时,尚应考虑井阻影响。瞬时加载条件下,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时,竖井地基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

(5.2.8-1)

(5.2.8-2)

(5.2.8-3)

(5.2.8-4)

(5.2.8-5)

式中—固结时间时竖井地基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

k h—天然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cm/s);

—涂抹区土的水平向渗透系数,可取(cm/s);

—涂抹区直径与竖井直径的比值,可取=2.0~3.0,对中等灵敏粘性土取低值,对高灵敏粘性土取高值;

—竖井深度(cm);

—竖井纵向通水量,为单位水力梯度下单位时间的排水量(cm3/s);

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荷条件下,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时竖井穿透受压土层地基之平均固结度可按式(5.2.7)计算,其中,。

5.2.9 对排水竖井未穿透受压土层之地基,应分别计算竖井范围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通过预压使该两部分固结度和所完成的变形量满足设计要求。

5.2.10 预压荷载大小、范围、加载速率应符合如下规定:

1预压荷载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对于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超载量大小应根据预压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变形量通过计算确定,并宜使预压荷载下受压土层各点的有效竖向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

2 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所包围的范围。

3 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确定。当天然地基土的强度满足预压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可一次性加载,否则应分级逐渐加载,待前期预压荷载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

5.2.11 计算预压荷载下饱和性粘性土地基中某点的抗剪强度时,应考虑土体原来的固结状态。

对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地基,某点某一时间的抗剪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5.2.11) 式中

—时刻,该点土的抗剪强度(kP a );

—地基土的天然抗剪强度(kP a );

—预压荷载引起的该点的附加竖向应力(kP a );

—该点土的固结度;

—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求得的土的内摩擦角(°); 5.2.12 预压荷载下地基的最终竖向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01101n i i f i i i e e s h e ξ=-=+∑ (5.2.12) 式中

—最终竖向变形量(m );

—第层中点土自重应力所对应的孔隙比,由室内固结试验曲线查得;

—第层中点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所对应的孔隙比,由室内固结试验

曲线查得;

—第层土层厚度(m );

—经验系数,对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地基可取 =1.1~1.4。荷载较大、地基土较软弱时

应取较大值。

变形计算时,可取附加应力与土自重应力的比值为0.1的深度作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

5.2.13 预压处理地基必须在地表铺设与排水竖井相连的砂垫层,砂垫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1 厚度不应小于500mm ;

2 砂垫层砂料宜用中粗砂,粘粒含量不宜大于3%,砂料中可混有少量粒径小于50mm 的砾石。砂垫层的干密度应大于1.5g/cm 3,其渗透系数宜大于1×10-2cm/s 。

5.2.14 在预压区边缘应设置排水沟,在预压区内宜设置与砂垫层相连的排水盲沟。

5.2.15 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粘粒含量不应大于3%。

( Ⅱ ) 真空预压

5.2.16 真空预压处理地基必须设置排水竖井。设计内容包括:竖井断面尺寸、间距、排列方式

和深度的选择;预压区面积和分块大小;真空预压工艺;要求达到的真空度和土层的固结度;真空预压和建筑物荷载下地基的变形计算;真空预压后地基土的强度增长计算等。

5.2.17 排水竖井的间距可按本规范第5.2.5条选用。

5.2.18 砂井的砂料应选用中粗砂,其渗透系数应大于1×10-2㎝/s。

5.2.19 真空预压竖向排水通道宜穿透软土层,但不应进入下卧透水层。软土层厚度较大、且以地基抗滑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竖向排水通道的深度至少应超过最危险滑动面3.0m。对以变形控制的工程,竖井深度应根据在限定的预压时间内需完成的变形量确定,且宜穿透主要受压土层。

5.2.20 真空预压区边缘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轮廓线,每边增加量不得小于3.0 m。每块预压面积宜尽可能大且呈方形。

5.2.21 真空预压的膜下真空度应稳定地保持在650mmHg以上,且应均匀分布,竖井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应大于90%。

5.2.22 对于表层存在良好的透气层或在处理范围内有充足水源补给的透水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隔断透气层或透水层。

5.2.23 真空预压固结度和强度增长的计算可按5.2.7条、5.2.8条、5.2.11条计算。

5.2.24 真空预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可按本规范第5.2.12条计算,其中ξ可取0.8~0.9。

5.2.25 真空预压加固面积较大时,宜采取分区加固,分区面积宜为20000~40000 m2。

5.2.26 真空预压所需抽真空设备的数量,可按加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土层结构特点,以一套设备可抽真空的面积为1000~1500m2确定。

(Ⅲ)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

5.2.27 当设计地基预压荷载大于80kPa时,应在真空预压抽真空的同时再施加定量的堆载。524.28 堆载体的坡肩线宜与真空预压边线一致。

5.2.29 对于一般软粘土,当膜下真空度稳定地达到650mmHg 后,抽真空10天左右可进行上部堆载施工,即边抽真空,边施加堆载。对于高含水量的淤泥类土,当膜下真空度稳定地达到650mmHg 后,一般抽真空20~30天可进行堆载施工。

5.2.30 当堆载较大时,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法应提出荷载分级施加要求,分级数应根据地基土稳定计算确定。分级逐渐加载时,应待前期预压荷载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

5.2.31 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地基固结度和强度增长的计算可按5.2.7条、5.2.8条、5.2.11条计算。

5.2.32 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以真空预压为主时,最终竖向变形可按本规范第5.2.12条计算,其中ξ可取0.9。

5.3 施工

(Ⅰ)堆载预压

5.3.1 塑料排水带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塑料排水带在现场应妥加保护,防止阳光照

射、破损或污染,破损或污染的塑料排水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5.3.2 砂井的灌砂量,应按井孔的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计算,其实际灌砂量不得小于计算值的95%。

5.3.3 灌入砂袋中的砂宜用干砂,并应灌制密实。

5.3.4 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井施工时,宜配置能检测其深度的设备。

5.3.5塑料排水带需接长时,应采用滤膜内芯带平搭接的连接方法,搭接长度宜大于200mm。

5.3.6 塑料排水带施工所用套管应保证插入地基中的带子不扭曲。袋装砂井施工所用套管内径略大于砂井直径。

5.3.7塑料排水带和袋装砂井施工时,平面井距偏差不应大于井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5.3.8 塑料排水带和袋装井砂袋埋入砂垫层中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

5.3.9 堆载预压工程在加载过程中应满足地基强度和稳定控制要求。在加载过程中应进行竖向变形、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监测。根据监测资料控制加载速率,应满足如下要求:

1 对竖井地基,最大竖向变形量不应超过15 mm/d,对天然地基,最大竖向变形量不应超过

10 mm/d;

2 边缘处水平位移不应超过5 mm/d;

3 根据上述观察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Ⅱ)真空预压

5.3.10 真空预压的抽气设备宜采用射流真空泵,空抽时必须达到95kPa以上的真空吸力,真空泵的设置应根据预压面积大小和形状、真空泵效率和工程经验确定,但每块预压区至少应设置两台真空泵。

5.3.11 真空管路设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1 真空管路的连接应严格密封,在真空管路中应设置止回阀和截门。

2 水平向分布滤水管可采用条状、梳齿状及羽毛状等形式,滤水管布置宜形成回路。

3 滤水管应设在砂垫层中,其上覆盖厚度100~200mm的砂层。

4 滤水管可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外包尼龙纱或土工织物等滤水材料。

5.3.12 密封膜应符合如下要求:

1 密封膜应采用抗老化性能好、韧性好、抗穿刺性能强的不透气材料。

2 密封膜热合时宜采用双热合缝的平搭接,搭接宽度应大于15mm。

3 密封膜宜铺设三层,膜周边可采用挖沟埋膜,平铺并用粘土覆盖压边、围埝沟内及膜上覆水等方法进行密封。

5.3.13 地基土渗透性强时应设置黏土密封墙。黏土密封墙宜采用双排水泥土搅拌桩。搅拌桩直径不宜小于700mm。当搅拌桩深度小于15m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200mm,当搅拌桩深度大

于15m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300mm。成桩搅拌应均匀,黏土密封墙的渗透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Ⅲ)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

5.3.14 采用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时,先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并稳定后,再进行堆载,并继续抽真空。

5.3.15 堆载前需在膜上铺设土工编织布等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编织布或无纺布等,其上铺设100~300mm厚的砂垫层。

5.3.16 堆载时应采用轻型运输工具,并不得损坏密封膜。

5.3.17 在进行上部堆载施工时,应密切观察膜下真空度的变化,发现漏气应及时处理。

5.3.18 堆载加载过程中,应满足地基稳定性控制要求。在加载过程中应进行竖向变形、边缘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监测,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1 地基向加固区外的侧移速率不大于5mm/d;

2 地基沉降速率不大于30mm/d。

3 根据上述观察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5.3.19 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施工除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Ⅰ)堆载预压和(Ⅱ)真空预压的有关规定。

5.4 质量检验

5.4.1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和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塑料排水带必须在现场随机抽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性能指标的测试,其性能指标包括纵向通

水量、复合体抗拉强度、滤膜抗拉强度、滤膜渗透系数和等效孔径等。

2 对不同来源的砂井和砂垫层砂料,必须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和渗透性试验。

3 对于以抗滑稳定控制的重要工程,应在预压区内选择代表性地点预留孔位,在加载不同阶

段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取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加固前的地基土检测应在打设排水塑料板前进行。

4 对预压工程,应进行地基竖向变形、侧向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监测。

5 真空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程除应进行地基变形、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外,尚应进行膜

下真空度和地下水位的量测。

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

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 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真空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

预压,加固后的检测应在卸载3~5d后进行。

3 必要时,尚应进行现场载荷试验,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点。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1.0.4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换填垫层cushion 挖去表面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层。 2.1.5 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 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 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形成的地基土固结压密后的地基。 2.1.7 堆载预压drift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 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 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9 压实地基compacted foundation 利用平碾、振动碾或其它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0 夯实地基rammed foundation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1 挤密地基compaction foundation 利用横向挤压设备成孔或采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共同作用下,将松散土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2 砂石桩复合地基sand-gravel columns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密实砂石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ement fly ash-grava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形成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围仍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强制性条文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强制性条文13条: 3.0.5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2、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造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3、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造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4.2 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上层。 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一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2.5 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3.2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3.10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或防振措施。 6.3.1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根据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除应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7.1.2 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对有粘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验。 7.1.3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有粘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尚应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 7.3.2 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处理泥炭图、有机质土、pH值小于4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或在腐蚀性环境中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使用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7.3.6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8.4.4 注浆加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 10.2.7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介绍及设计、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对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的地基(包括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如软粘土、冲填土、杂填土、饱和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岩溶等)进行改造,以增加其强度、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消除液化性。经过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不同的地基土有不同的工程特性,不同建筑物对地基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处理的目的和处理方法是有别的。 地基处理按处理原理和作法大致可分为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置换及拌入法和加筋法四大类。 二、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十三类,见下表。 类型处理方法适用范围 换填垫层法砂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工业及民用废渣垫层厚度不超过3m的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暗沟 预压法堆载及真空预压、降水预压、联合预压大厚度淤泥、淤泥质土及 饱和的冲填土 强夯、强夯置换法动力固结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 与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 振冲法 振冲挤密与置换振冲置换适用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振冲挤密适用于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 砂石桩法振动或锤击成桩松散砂土、粉土、素填土、杂填土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振动沉管灌注,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 素填土、淤泥质土 夯实水泥土桩法冲击、沉管、螺旋钻探及人工洛阳铲成孔地下水位以上的 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处理深度小于10m 水泥土搅拌法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外渗剂进行深层搅拌成桩,分干、湿两类方法处理深度不大于15m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 高压喷射注浆法用单管法、双重管法、三重管法进行高压旋喷注浆(水泥或化学浆液)高强度、高变形要求的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黄土的地基处理或托换、纠偏工程

浅谈常用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浅谈常用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摘要:我国作为工程建设大国,积累了一大批重要的地基处理技术,并在世界 范围内得到推广和运用。随着房屋建筑环境的日渐复杂化,地基处理技术仍然面 临着挑战。从工程施工角度上来说,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作为最 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 压缩性土层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地基有 天然地基处理是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改变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 人工方法。采用科学合理地基处理方法,有充分发挥原地基土承载力,就地取材,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地基处理费用低的特点。 关键词: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分析研究 前言 地基是指在建筑物下面并且支承基础的土体或者岩体。被使用建筑地基的土 层概括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以及人工填土。地基一般又分为天 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 人为加固处理,常见的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1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传统方法 1.1 预压地基处理法 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 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按预压方法分 为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 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 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 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 法处理,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 10m左右。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确保地基承载力与稳固性。预压法大多在处理淤泥土、粘性土或者 冲填土地质中应用。 1.2 换填地基处理法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中,如果土体的质地松软,就无法承受建筑的实 体结构压力,因此可考虑换填地基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施工地基进行加固。将地 基中存有软弱土的部分挖除,换成强度大、压缩性能好的灰土、粗砂或矿渣等材料,并采取夯实处理技术将原有的地基土体换填,形成一个全新的、稳固的持力层,以此保障房屋建筑实体结构的耐压力,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水平。 1.3 注浆地基处理法 注浆施工可划分为水泥注浆与硅化注浆两种形式,水泥注浆就是利用灌浆管 和压浆泵,通过填充、渗入与挤密等一系列处理过程,提高了土壤颗粒之间的密 实程度,就会和原有的土体结合起来,增强了地基的稳定性、固定性及抗渗性, 减少压缩问题;以硅酸钠作为主要混合溶液,采取注浆施工的方法,当注浆材料 凝固之后,就会形成一道抗渗漏、高强度的结石体,以此保障地基强度,为工程 施工奠定基础。 1.4 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 强夯法与碎石桩的联合处理,目的是对地基土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借助强 大的冲击能将碎石桩体击散,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稳定性要求。强夯法的技术难题体现在夯击中的夯

强夯检测技术要求

地基强夯处理检测技术要求 .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检测依据 (3) 3.相关资料 (3) 4.检测技术要求 (3) 5.交付物要求 (5) 6.时间进度 (6) 7.附件 (6)

地基强夯处理技术要求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化工物料储运项目的地基强夯施工的检测。 2.检测依据 《强夯施工文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3.相关资料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初步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行政综合区职工公寓、生活服务楼及停车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给水及高压消防水泵站、组焊厂房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办公楼及厂区试夯检测报告》(第1版);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场地平整图》;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强夯施工试验总结报告》; 本厂区总平面布置图(D版) 4.检测技术要求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总则 1.0.1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1.0.4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 基。 2.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 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换填垫层cushion 挖去表面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 层。 2.1.5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 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形成的地基土固结压密后 的地基。 2.1.7堆载预压drift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 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 法。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惠生秀山山体爆破地基回填二期工程项目部 2010年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工程,位于舟山惠生海工基地一期工程的船坞处。一期工程期间,船坞已进行了大开挖,深度达12m以上。目前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变更,需要对原船坞开挖部位进行石渣填筑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施工现成实际状况,经实地勘测,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排水85514m3;石渣填筑148239m3;强夯面积27029㎡。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根据本工程工期紧、施工难度较高,结合本工程工作内容,拟在项目部下设立二个施工作业队 ●回填作业队 ●强夯地基加固作业队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行、列距)误差<20厘米,强夯施工中若点位不清,应重新放点; 控制点坐标,工区角点坐标,夯坑位置经技术人员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2、工区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 ⑴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拟采用分层夯实,基坑内回填开山石碴,

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地基处理 (一)一般规定 1、应根据设计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应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 3、应调查邻近建筑物、地下工程和管线等情况。 4、了解施工场地的环境情况。 (二)松软地基的处理 1、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换填垫层法。 2、换填垫层法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夯实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用蛙式夯、快速冲击夯,砂石等宜用振动夯等。 3、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宜为200mm~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 4、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以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4%以内。最优含水量宜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取用。 5、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匀的部位时,应根据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 6、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可保留约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受冻或受水浸泡。 7、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设置150mm~300mm厚的砂垫层,以防止软弱土层表面的局部破坏,同时应防止基坑边坡坍塌。 8、换填垫层施工应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撼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9、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 术语和符号 1.3.1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1.3.2 强夯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 fak——承载力特征值; Es——压缩模量; Eo——变形模量; 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 1.4.1.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3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四、《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基本规定 3.0.5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0.6 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换填垫层法 4.4质量检验 4.4.2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5预压法 5.4质量检验 5.4.2预压法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 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强夯法和强夯换法 6.1一般规定 6.1.2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3施工 6.3.5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6.4质量检验 6.4.3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7振冲法 7.4质量检验 7.4.4振冲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8砂石桩法 8.4质量检验 8.4.4砂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9.4质量检验

2017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地基处理及桩基技术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 1.采用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为8.2m,当夯锤直径为 2.2m时,根据规范,应选择下列哪组设计参数最为合适?(其中h为落距(m),M为夯锤质量(t))() A.h=20,M=25 B.h=20,M=20 C.h=15,M=25 D.h=15,M=20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2.某港湾淤泥黏土层厚3m左右,经开山填土造地填土厚8m,填土中块石大小不一,个别边长超过2.0m,现拟在填土层上建5~6层住宅,在下述地基处理措施中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A.CFG桩复合地基B.预压地基C.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D.强夯处理地基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3.下列关于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方法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层中均可自行造浆护壁B.灌注混凝土前应测量孔底沉渣厚度C.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开始灌注混凝土前导管应设隔水塞D.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并应连续施工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4.同样的土层,同样的深度,作用在下列哪一种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最大?() A.悬臂式混凝土桩B.刚性地下室外墙C.土钉墙D.水泥土墙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5.关于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下列哪项选项是错误的?() A.钻遇软层,特别是粘性土层,应选用较长斗齿及齿间距较大的钻斗以免糊钻,提钻后应经常检查底部切削齿,及时清理齿间粘泥,更换已磨钝的斗齿。B.钻遇硬土层,如发现每回次钻进深度太小,钻斗内碎渣量太少,可换一个较小直径钻斗,先钻一小孔,然后再用直径适宜钻斗扩孔。C.钻砂卵砾石层,为加固孔壁和便于取出砂卵砾石,可事先向孔内投入适量粘土球,采用双层底板捞砂钻斗,以防提钻过程中砂卵砾石从底部漏掉。D.旋挖钻机也可钻进基岩、漂石等地层,只是需要加大压力并提高转速即可。用户答案:[D] 得分:3.00 6.灰土换填垫层夯压密实后,应保证多长时间内不受水浸泡?() A.28天B.7天C.3天D.1天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2017年地基处理及桩基技术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 1.关于SMW工法及TRD工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是利用专用的多轴深层搅拌机就地钻进切削土体,同时注入水泥浆液, 经反复搅拌充分混合后,再将H型钢或钢板桩等芯材插入搅拌桩墙中,形成既能挡土又能阻水的复合型地下连续墙体。 B.SMW工法具有墙体厚度小,施工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型钢可回收, 造价低廉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C.TRD工法与目前传统的单轴或多轴螺旋钻孔机所形成的柱列式水泥土地下 连续墙工法没有什么不同。型钢同样可回收。 D.TRD工法,即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工法,是利用锯链式切割箱连续施 工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2.某桩基工程场地由于地势低需进行大面积填土,为降低因填土引起的负摩阻力,减小沉降,降低造价,采用下列哪种方案最佳?() A.填土-成桩-建厂房 B.成桩-填土-建厂房 C.成桩-建厂房-填土 D.边填土、边成桩-建厂房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3.同样的土层,同样的深度,作用在下列哪一种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最大?() A.悬臂式混凝土桩 B.刚性地下室外墙

C.土钉墙 D.水泥土墙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4.软土地基上某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度1.8m,拟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换填垫层厚度1.6m,问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该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因素?() A.换填垫层材料的性质 B.换填垫层的压实系数 C.换填垫层的质量检测方法 D.换填垫层下的软土的力学性质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5.换填法地基处理在选择材料时,下列哪种材料比较适合于处理厚层湿陷性黄土?() A.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的粗粒工业废渣 B.有机含量小于5%、夹有粒径小于50mm石块、碎砖的素土 C.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的砂石 D.体积配比为2:8或3:7的灰土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6.CFG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的作用不是( ) A.利于排水;

(完整版)强夯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根据现场实际查看,该工程全部为风化石,挖高填低而成,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法进行施工,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80Kpa,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地基处理设计说明 3、本工程强夯夯点布置图 4、本工程勘察报告 5、建筑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02)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召集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有关技术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加以确定,从而选定施工方案。 2、根据相邻及相近地区的施工技术资料、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点进行咨询和研究。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坐标及水准点,在场 区建立一个平面坐标测量控制网,并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采取直角坐标法放线。复核前期施工轴线 位置。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施工过程遵循“从整体到局 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本工程测量放线需配备经纬仪(J2)2台, DS3水准仪1 台,100米钢卷尺二把(其中一把为标准尺)。安排测量工程师2 人进行测量工作。 (二)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了解并清理现场地下及地上和空中障碍物,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平面轴线控制 1、根据业主给定的水准控制点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 并定出引标(醒目、坚固),施工轴线控制网应作闭合复测, 测距精度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测角精度不低于20"。 2、±0.000以上平面采用“内控法”控制,将基准面选 在±0.000地面上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经测角、量距、校核 后使用。

地基处理勘察报告

地基处理勘察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佳(沧州)石化有限公司 大型芳烃项目地基处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中国化学工程第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6月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御河路28号 邮编 中佳(沧州)石化有限公司 大型芳烃项目地基处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法定代表人:方福选 总工程师:刘文东 审定人:任存义 审核人:王郁恺 项目负责人:王郁恺 技术负责人:陈伟

目录 Ⅰ文字部分 ..................................................................................................... 页码 1.前言 (1) 2.勘察目的及工作手段 (2) 3.场地概况及地层结构 (3) 4.场地地下水 (5) 5.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5) 6.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6) 7.地基土处理 (8) 8.结论与建议 (8) 附表: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表 Ⅱ图表部分 ................................................................................................. 附录号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001) 2.地质岩性剖面图图例 (002) 3.地质岩性剖面图 ........................................................................... 003~021 4.地质柱状图及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图 ........................................... 022~109 5.十字板剪力试验成果图 ............................................................... 110~117 6.土工试验分层汇总表 ................................................................... 118~136 7.综合压缩曲线成果图 (137) 附件1:土工试验报告 附件2:水质分析报告

地基处理技术交底(通用版)

地基处理技术交底(通用版) Establish a safety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lement specific work safety divisions, clearly distinguis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assign responsibilities to individual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40

地基处理技术交底(通用版) 交底内容: 地基处理原因:因基底卵石层标高与设计标高不符,经地基验槽后甲方、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研究决定,地基下挖至卵石层,并采用级配砂石回填分层碾压至设计标高(-7.2m)。 一、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1检查基槽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积水、软弱层等清除干净,并视基槽表面干燥程度适量撒水(表面湿润即可)。 1.2基底标高经变更为-7.2m,施工前从-7.2m下返至基底标高,按每层厚度500~600mm将标高控制线弹至基槽边坡上。 2、材料准备: 2.1本工程采用天然级配砂石: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

有机杂物及垃圾,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含泥量不宜超过3%,含水量不超过7%、石料含量不小于70%,石料粒径不大于200mm,颗粒级配应良好。 2.2回填探坑使用现场砂石料掺7%水泥。 二、主要机具: 振动碾、蛙式打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小线、钢尺等。 三、操作工艺: 3.1基槽内浮土、软弱层等清除完毕,适量撒水后,复测基底标高控制线,以及每层回填厚度控制线是否准确到位。 3.2对级配砂石进行材料检验,其中砂石配比以及含水量、含泥量等均应达到设计及规范的规定。 3.3洒水:铺设级配砂石在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表面湿润即可。 3.4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按边坡上已钉好的控制线,以50~60cm为一层采用振动碾往复碾压,碾压不少于4遍,四周保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doc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第九章深层搅拌桩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9.1.1条深层搅拌法适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 的粘性土等地基。当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冬季施工时应注意负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第9.1.2条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填土层的厚度和组成,软土层的分布范围、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地下水的侵蚀性质等。 第9.1.3条深层搅拌设计前必须进行室内加固试验,针对现场地基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及外掺剂,为设计提供各种配比的强度参数。加固土强度标准值宜取90d龄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第二节设计 第9.2.1条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土的固化剂可选用水泥,也可选用其它有效的固化材料。固化剂的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的7%~15%。外掺剂可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具有早强、缓凝、减水、节约水泥等性能的材料,但应避免污染环境。 第9.2.2条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

基荷载试验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 f sp,k=m·R kd/A p+ β·(1-m)f s,k(9.2.2-1) 式中 f sp,k——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 m——面积置换率; A p——桩的截面积; f s,k——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为软土时,可取0.5~1.0, 当桩端土为硬土时,可取0.1~0.4,当不考虑桩间土的作用时,可取0; Rkd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单桩荷载试验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也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取其中较小值: Rkd =ηfcu,kAp (9.2.2-2) Rkd=qsUpl + αApqp (9.2.2-3) 式中 fcu,k ——与搅拌桩身加固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

地基处理招标技术要求

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处理 招标技术要求 一、资质要求: 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须有地基处理“设计、施工”项目; 投标单位必须具有甲级以上设计资质,二级以上专业施工资质。属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需向我司提供至少三个本项目造价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业绩及其有效的资质证明文件。 注册资金:不少于300万元人民币; 检测报告:须提供12个月内市级(非县级市)或以上检测机关出具的碎石挤密桩地基检测报告。 工程实例:须提供同类在建工程项目作考察实例。 二、招标的内容和范围:地基处理方案采用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本次招标的范围为珠江国际城1#地1区住宅别墅楼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三、技术、质量要求: 1.设计依据: (1)相关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其它相应的现行国家规范(程)、标准等。 (2)珠江国际城一号地1区、3区住宅别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国际城一区西1#、18#、19#、20#、21#、22#、23#楼基础施工图。 (4)现场实际情况。 2.技术要求: (1)地基处理采用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 (2)经过地基处理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必须达到180kpa。

(3)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满足国家现行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的要求。 (4)地基处理完毕后,必须经过建设单位选定的第三方检测。 (5)工程质量需达到国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合格要求。 3.相关要求: (1)投标单位拿到标书后应自行到现场勘察,必须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结构设计要求、技术标要求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碎石挤密桩的设计和施工 方案的编制,并且需要有计算书和图纸,招标中心组织技术标评审。 (2)中标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评审合格的设计出施工蓝图十六份,并加盖设计专用资质章,且须承担一切设计责任。 (3)图纸需报甲方审核盖章下发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前需编制施工方案报甲方审批。 四、工期要求:见招标说明书中要求的工期。 五、报价方案: 根据报价表所列项目,按单位工程投标单价(元/M2)报价,以最低评标总价确定中标单位。 附件: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3祥勘035) 2、1#、18#、19#、20#、21#、22#、23#楼基础施工图纸(共20张)。 3、总平面图(共一张) 招标单位: 投标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日期: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水泥土搅拌桩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11.4质量检验 11.4.1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并应坚持全程的施工监理。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搅拌头转数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停浆处理方法等。 11.4.2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以下方法: 1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灰)面下0.5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量为总桩数的5%。 2成桩后3d内,可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11.4.3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11.4.4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检验数量为桩总数的0.5%~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成桩28d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作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且不少于3根。 11.4.5对相邻桩搭接要求严格的工程,应在成桩15d后,选取数根桩进行开挖,检查搭接情况。 11.4.6基槽开挖后,应检验桩位、桩数与桩顶质量,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采取有效补强措施。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5.7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5.5.8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应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取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高压喷射注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12.4质量检验 12.4.1高压喷射注浆可根据工程要求和当地经验采用开挖检查、取芯(常规取芯或软取芯)、标准贯入试验、载荷试验或围井注水试验等方法进行检验,并结合工程测试、观测资料及实际效果综合评价加固效果。 12.4.2检验点应布置在下列部位: 1有代表性的桩位; 2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 3地基情况复杂,可能对高压喷射注浆质量产生影响的部位。 12.4.3检验点的数量为施工孔数的1%,并不应少于3点。 12.4.4质量检验宜在高压喷射注浆结束28d后进行。 12.4.5竖向承载旋喷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

4月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试题及答案

度质量技术培训考试卷 项目部: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0分) 2、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宜通过现场的试验确定。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其他垫层的分层铺填厚 地经验选取。 4、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时,应根据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 填垫层前再由人工挖至设计标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应防止软弱垫层被践踏、受 土工织物,并应防止基坑边坡塌土混入垫层中。 均不得在浸水条件下进行。工程需要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8、粉质黏土、灰土垫层及粉煤灰垫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粉煤灰垫层铺填后,宜当日压实,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填上层或封层,并应禁止车辆

9、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下铺地基层面应平整; 有皱折; 强度,端部应采用有效方法固定,防止筋材拉出; 探试验等进行检验。压实系数可采用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方法进行检验。 11、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选择位于每层垫层厚度的2/3深度处。检 动力触探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平面上检验点的间距不应大于4m。 大型工程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工程划分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 13、加筋垫层中土工合成材料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3)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应交替错开,搭接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13、夯实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每个试验区面积不宜小于20m×20m,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 场地地下水位高,影响施工或夯实效果时,应采取降水或其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14、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15、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4)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应适当增加夯击遍数;最后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