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插图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体形象化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历史插图积累起来的一些认识方法,以供参考。

特点辨别。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一些历史插图,根据课文的要求,重点是在掌握其特点。比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插图,一要确定与其对比物;二要探明差异;三要找到特点形成的原因或者经过,四要判定其所具有的意义。现以”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为例予以说明。①二者区别:北京人的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山顶洞人从前额、鼻子、嘴巴各方面来看,与现代人差别不大;②说明形成过程: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距今遥远,所以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距今一万八千年,离今稍近,所以与现代人有着相近的地方;③参看图下的不字内容;④判定意义: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仅从面貌上看,已显示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

分析结构。根据课文的要求,有一些历史插图,则应通过结构的分析,来弄清其功能或用途。如:“四羊方尊”、“翻车”、“隋赵州桥”等。认识这类插图,分析结构是其中心,分析时应说清:①插图可分哪几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③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说明什么问题。现以“隋赵州桥”为例分析一下。①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不拱组成;②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③它们隋炀帝时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筑的;④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⑤赵州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拓展介绍。历史课本的许多文物插图,仅从画面观察是无法达到课文记述要求的,这就需要扩展介绍一些有关知识,增强观察的深刻性、理解性。如:“崇圣寺三塔”、“印度佛塔”、“龟船”等可作代表。在认识这类插图时,要围绕画面的内容,说明其出其不意的背景、产生的经过、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等。现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说明:①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东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长安那种封闭式坊里制的格局,而变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的格局,商业区分布到全城各个角落;②张择端的画卷,描绘了都城汴河两岸的风光;③全画总长5米多,共绘人物550多个,牛马驴骡等牲畜56匹,车辆约20辆,大小船只20余艘,还有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④课本插图仅选了“十字街头”部分,反映了当时东京城的繁华景象,表现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人物形象描绘。历史人物插图是历史课本中较多的一种。对于课本记述的重

浅谈历史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历史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09-04-13T11:02:10.32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史媛明[导读] 历史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历史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如在讲唐朝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一课时,教师可使用 “唐朝边疆各族分布图”,每讲一个民族,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帖在图上对应民族的位置,并注上该民族首领及其演化后的民族名称,同时用红笔标出唐都长安,这样,唐朝与周边各族的位置关系便一目了然。利用这张图进行师生互动,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形象记忆,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2. 陶冶情操,促进德育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并非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如在讲火药、火器发明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火箭”插图,并启发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火箭发射原理,实际上就来源于宋代的火器。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3. 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 1培养学习迁移能力。教育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这种迁移能力。以《彼得一世》这幅插图为例,教材内容虽已表明:他是俄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但仅此还显得不够,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识图、解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不难看出,彼得一世刚毅、果断的气质跃然纸上,实际上他一生的历史活动是深受这种个性影响的。通过感知插图,学生加深了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3 2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如在《世界历史》第二册中,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本课中的两幅扇形图,会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柱状图,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 3培养历史想象能力。赵恒烈先生认为:“合理的想象在严肃的历史科学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运用插图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科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课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且,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中,图文并茂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效果相对就好。究其原因,是因为插图比文字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较快领悟出相关文字的内涵。这也说明,充分地利用插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辅助语文教学大有益处。而学生观察、利用插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射出学生对这课文的喜欢,给了学生多一个理解课文的机会,也

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在菜花丛中捉蝴蝶的欢乐情景。这节课上,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学习诗意,而是在屏幕上出示了课文的插图问学生:“同学们,这幅图美不美?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插图。在学生的感官得到满足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然后,我再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这样,便亲切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描写的春天农村景色中,并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生动的语言。 二、巧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启发学生从前后两幅图的联系上,引导学生知道“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还利用插图让学生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裸露”等词语的意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插图虽小,但作用甚大。合理使用插图,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图画中发展思维,提高想象力。而且,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不仅是帮助学

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地图

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地图 五彩缤纷的地图不但给人以美感,而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在历史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好地图,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听课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一、地图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为此,历史课无疑要承担传播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这三者相辅相成,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现代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中,向学生介绍长征的艰苦历程这一重点时我就充分利用地图,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完全进入意境,深刻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使学生深深地被先辈们的英雄气概所感染,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讲世界史《美国内战》,关于“美国的领土扩张”时我自制了一张《美国的领土扩张》简图,在简述的过程中,我让一位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把不同时间美国扩展的领土涂在这张地图上,这样,一张美国经过扩张后的版图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学生很直观的看到:美国的成长和发展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是用残酷的暴力、卑劣的欺诈和血腥的掠夺方式实现的。假若不利用地图,教师只一味地照本宣科,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二、地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认识发展过程,属于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他们独立思考和实践,了解、掌握学科知识,就是说,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受学生的欢迎,单纯机械地传授知识不但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求,而且易使学生厌烦,不感兴趣,产生心理负作用,最终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用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我自制了一张较大的《新航路的开辟》图,挂在黑板上,并且用纸剪了四种不同色彩的纸条,表示四个船队的标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就像一位导游,领着全体学生做世界性的旅游活动,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同时,让其中四位学生(分别代表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把纸条粘在地图上适当的位置,等课讲完后,四条航道就直观的显现在学生面前。这节课学生反映很好,学生不但感到轻松,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大幅度的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的认知方法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不决定了直观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插图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对历史插图积累起来的一些认识方法,以供参考。 (一)特点辨别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一些历史插图,根据课文的要求,重点是在掌握其特点。比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插图,一要确定与其对比物;二要探明差异;三要找到特点形成的原因或者经过,四要判定其所具有的意义。现以“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为例予以说明。①二者区别:北京人的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山顶洞人从前额、鼻子、嘴巴各方面来看,与现代人差别不大;②说明形成过程: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距今遥远,所以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距今一万八千年,离今稍近,所以与现代人有着相近的地方;③参看图下的不字内容;④判定意义: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仅从面貌上看,已显示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 (二)分析结构 根据课文的要求,有一些历史插图,则应通过结构的分析,来弄清其功能或用途。如:“四羊方尊”、“翻车”、“隋赵州桥”等。认识这类插图,分析结构是其中心,分析时应说清:①插图可分哪几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关系;③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说明什么问题。现以“隋赵州桥”为例分析一下。①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不拱组成;②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③它们隋炀帝时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筑的;④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⑤赵州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拓展介绍 历史课本的许多文物插图,仅从画面观察是无法达到课文记述要求的,这就需要扩展介绍一些有关知识,增强观察的深刻性、理解性。如:“崇圣寺三塔”、“印度佛塔”、“龟船”等可作代表。在认识这类插图时,要围绕画面的内容,说明其出其不意的背景、产生的经过、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等。现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说明:①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东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长安那种封闭式坊里制的格局,而变成开放式的大街小

整理八上历史课本插图

八上历史课本插图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初级中学李超军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占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知道《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主要大众传媒。 2.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纵向联系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点、影响,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五步教学法,优化课堂结构:①启动:创设情境,调动主体;②主动:自主学习,建构知识;③互动:合作探究,质疑解惑;④激动:拓展延伸,能力提升⑤能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充分利用PPT课件,扩充课堂容量,优化展示效果。 3.要点提炼法、列表归纳法、纵横联系法、比较、综合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2.体会近代社会社会变化的半殖民地特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辩证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PPT课件(体现五步教学法); 2.学生搜集有关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效资源。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 孙枫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认识插图是运用插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运用插图是认识插图的归宿和深化,掌握识图方法是学习并运用插图内容的关键。掌握了读图方法等于掌握了学习运用插图教学的钥匙和路径,以至我们少走弯路,少花费时间和精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应如何合理运用历史插图、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合理运用插图使之成为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历史插图。下面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进行介绍。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视野已经能够关注到周围社区、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历史和国际的视野,而且他们有关注外部世界、积极参与周围世界变革的强烈愿望”,[24]这种愿望也就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兴趣的所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开头就照本宣科,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课上的导入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应该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中运用好书本上的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 案例1:八年级上册《全面内战的爆发》 师:请学生看书中第113页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等合影”一图,这是毛泽东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影,这两个的关系如何? 生:他们是阶级对立的人。 生:是敌人。 …… 师:大家说的都对,这两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原本是阶级对立,可以说是生死对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对立的人会在站在一起照相呢?这幅照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通过本节课的介绍去了解这一切。 通过一看一问一导,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作为初中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而最容易抓住学生兴趣关注点的莫过于游戏了。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插图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体形象化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历史插图积累起来的一些认识方法,以供参考。 特点辨别。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一些历史插图,根据课文的要求,重点是在掌握其特点。比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插图,一要确定与其对比物;二要探明差异;三要找到特点形成的原因或者经过,四要判定其所具有的意义。现以”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为例予以说明。①二者区别:北京人的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山顶洞人从前额、鼻子、嘴巴各方面来看,与现代人差别不大;②说明形成过程: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距今遥远,所以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距今一万八千年,离今稍近,所以与现代人有着相近的地方;③参看图下的不字内容;④判定意义: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仅从面貌上看,已显示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 分析结构。根据课文的要求,有一些历史插图,则应通过结构的分析,来弄清其功能或用途。如:“四羊方尊”、“翻车”、“隋赵州桥”等。认识这类插图,分析结构是其中心,分析时应说清:①插图可分哪几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③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说明什么问题。现以“隋赵州桥”为例分析一下。①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不拱组成;②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③它们隋炀帝时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筑的;④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⑤赵州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拓展介绍。历史课本的许多文物插图,仅从画面观察是无法达到课文记述要求的,这就需要扩展介绍一些有关知识,增强观察的深刻性、理解性。如:“崇圣寺三塔”、“印度佛塔”、“龟船”等可作代表。在认识这类插图时,要围绕画面的内容,说明其出其不意的背景、产生的经过、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等。现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说明:①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东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长安那种封闭式坊里制的格局,而变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的格局,商业区分布到全城各个角落;②张择端的画卷,描绘了都城汴河两岸的风光;③全画总长5米多,共绘人物550多个,牛马驴骡等牲畜56匹,车辆约20辆,大小船只20余艘,还有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④课本插图仅选了“十字街头”部分,反映了当时东京城的繁华景象,表现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人物形象描绘。历史人物插图是历史课本中较多的一种。对于课本记述的重

有效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方案_刘雪芹

《有效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刘雪芹 一、课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各年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的清晰鲜明、生动有趣、便于记忆。” 插图能够使文本更具体、连贯、便于理解。教科书有些内容很难用文字说清楚,而用图画或照片和表格来呈现,则可一目了然。色彩鲜明的插图,既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又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了图文互补的作用。 课标指出:教学插图是一项重要的文本资源。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它们反应了客观事物,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但现在由于多媒体的普及,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挂图的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有百幅之多,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在低年级课文中出现的每一幅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但是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挂图的作用,不去使用它。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因此,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科书中的插图由来已久,17世纪中叶,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完成了他的《世界图解》。这部书是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被译成欧亚各国几十种文字,保持教科书地位二百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对插图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和解释插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成果也层出不穷。对于课文插图的重视、使用和研究,比我国更深更广。比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素材,同时,该教材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近几年来,日本的漫画得到了中国青少年的疯狂迷恋。由此可见,学生对图画的喜爱程度。

浅议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图片教学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课本的图片和教师搜集、制作的图、画进行教学。“所有用于研究、解说历史的图片都是历史图片。而任何图片,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图片与所有的文字、人物、事件一样,一经产生就己经成为历史,它的身上就己经直接或间接带有历史信息。比如一张宣传海报、一张时装照片、一张普通的家庭合影,在它们产生的时候很难发现有什么历史价值,但在若干年以后,倘若它们还能够保存下来的话,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个特点,讲的是过去的事,无法直接看到,也无法再现,教师要使学生有历史的感觉、历史的形象,使“过去”能在学生观念中明显再现,就需要借助历史图片,历史图片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中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图片史料的功能及教材中图片的运用。我们不再使用插图?的说法,而将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的组成部分,以提升图片的功能;还要注意挖掘静态图片资料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注重对图片资料寻疑设问,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那么,历史图片教学都有何作用呢? (1)有利于掌握历史知识学生对图片的信息接受要比对文字的信息接受来得直接,接受时间也比对文字的接受时间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解读图片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跨度内接触到更多的历史信息,记忆的效果也更佳。(2)有利于发展历史认知能力。 (3)有利于培养历史情感图片是凝固的历史,是对过去的高度浓缩和反映,但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利用历史学科丰富的情感因素,推动学生去感知、去想象、去思维,这比阐述抽象的道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4)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历史资料是历史结论的依据和实证。历史图片是历史资料的一种,在教学中正确使用,

历史插图全资料

1839年林则徐 关天培 虎门抗英 洋枪队首领华尔 左宗棠 收复新疆 虎门销烟(P2) 战死炮台(P4) 镇压太平军(P9) (P13) 邓世昌 (P16) 瓦德西 (21) 日意格(29) 光绪帝(34) 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统帅 福州船政局 戊戌变法皇帝 康有为(公车上书) 梁启超(公车上书) 谭嗣同 孙中山(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P32) 戊戌变法(P32) (戊戌六君子)(P32) 武昌起义(P38)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P38) 陈独秀(P41) 李大钊(P41) 三民主义(P36)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敬告青年》 〈孔子与宪法〉

胡适(P41)鲁迅(P41)毛泽东(P48)董必武(48) 《文学改良刍论》《狂人日记》一大代表一大代表 李达(48)周恩来(P50)彭德怀(P80)张謇(P100) 一大代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百团大战“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詹天佑(P112)侯德榜(P113)魏源(P114)严复(P114)京张铁路“人”字型《制碱》“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 鲁迅(P118)徐悲鸿(P118)冼星海(P119)聂耳(P119) 《狂人日记》《孔乙已》《愚公移山》《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火烧圆明园(P7)左宗棠(P12)1901年《辛丑条约》(P22) 1860年英法联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江南制造总局(P28)张之洞(P29)京师同文馆(P29)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铁厂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 公车上书(1895年)(P32)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P40)“一大”嘉兴南湖游船(P48)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它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黄埔军校(1924年)(P50)北伐军出征前誓师大会(P51)南昌起义(1927.8.1)(P54) 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红军飞夺泸定桥(P61)西安事变(1936.12.12)(P72)卢沟桥事变(1937.7.7)(P7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9军佟麟阁、132师赵登禹) 张学良、杨虎城 南京大屠杀(1937.12)(P77)彭德怀百团大战(80)1945.8.15日本投降(P83)“紫金山下”杀人比赛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上的插图和史料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上的插图和史料 发表时间:2019-02-18T16:01:03.0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作者:黎永刚 [导读] 黎永刚陕西省长武县亭口中学 7122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39-01 内容摘要:历史教材上插图和史料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历史插图和历史史料的基本知识,理解和运用插图和史料,努力挖掘隐性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能力。 历史插图和历史材料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上好一堂课,教材中的文字、史料、插图是关键。历史课中的插图和材料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从整体而言,不少教师对教材文字内容的开发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了教材插图和材料的作用,没有发挥插图和史料应有的功能,没有达到在教学运用中整合优化的要求。 尤其是部编版教材插图史料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时代的史料均有体现。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他们对历史插图和历史材料的重视。确实,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战役、人物史料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插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古人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既然如此,如何搞好插图教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此外利用图片和史料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的效率提高。 “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儿童通过视觉较容易认识和记忆所要学习的内容”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应当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这一研究成果,全面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科书最好采用一些彩色的图片,或者考虑多用图画、照片来表述难以用文字表述清楚的内容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但是,插图和材料处理无效化、低效化会严重影响历史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正常发挥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而且插图、史料处理也成为教师教学思想、理念的一块重要的试金石。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到底应该如何运用历史教材上的插图喝材料呢? 一、精选图片、精心设题 图片和史料是否精选直接关系到师生互动教学的成败。所选图片和史料一般应满足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等几个特点。图片、史料不真实,就不能传达正确的历史信息;图片、材料不典型,就不具有代表性;图片、材料缺乏启发性,就压缩了历史的弹性思维空间。因此在选用历史图片、材料时不能单纯为了生动、形象、有趣,而要服务于师生互动教学,设计的问题是否精巧决定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惟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动机;还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能触动不同程度学生的思维灵感,刺激他们的思维神经。 二、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插图和史料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印象。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地图和图片,让学生认识长征的艰难和困苦。可用以下系列问题来引导认知。①“图题”是什么?②此事件发生于何时?③图上的人物在做什么?④他们正在干什么?⑥此图说明了什么?事实表明,运用这种观察提纲来指导学生认知插图,既能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由于插图和史料的着重点是课本的文字记述部分,所以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说明其有关内容为准,不能喧宾夺主和超越教材的主题。要按照“知觉、思维、语言统一规律”的要求,边引导学生看图和理解材料,边引导他们的思维,边用语言的描述说明。 三、深化知识,突破难点 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部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例如唐太宗的贞观新政,旧课本尽管用了大段文字来说明,但学生却不易消化,教学中费时费力。而部编课本用了唐朝三省六部简表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又如商鞅变法,变法内容多而杂,学生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课本利用三幅图使学生一看则明。再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部分,要想理解都江堰结构、领略其不俗之外光靠文字既费时又费力,但只要认真观察都江堰示意和都江堰外景图,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既易掌握、印象又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 四、不能喧宾夺主,超越教材 由于历史插图和历史材料的着重点是课本的文字记述部分,所以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说明其有关内容为准,不能喧宾夺主和超越教材的主题。要按照“知觉、思维、语言统一规律”的要求,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引导他们的思维,边做出语言的描述说明。 历史课本的许多插图和史料,仅从画面观察是无法达到课文记述要求的,这就需要扩展介绍一些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观察的深刻性、理解性。事实表明,指导学生认知插图和材料,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插图和课本史料的作用。我们相信,集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需要老师的开发。 我们教师只有充分的重视历史课本上的插图和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位。通过插图和史料的学习,就能培养学生读图知史的能力,识史绘图的能力。一句话,插图和史料教学会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情张扬!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8887224.html,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作者:黄云龙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01期 目前,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已开始投入使用。就当前可见的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来看,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类型多样,信息量丰富,与文字部分匹配度较高,是教科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就类型来看,部编教科书中的插图包括地图、文物图、人物图、遗迹遗址图、历史照片(场景图)等。教科书在插图设置方面的考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插图应当包涵较丰富的信息量,能够传达真实有效的历史信息。以地图为例,八年级上册第3课的《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反映了金田起义、永安突围、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等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还展现了1855年黄河改道的相关情况。这一课篇幅较重,如果能够以地图为抓手展开教学,则可提纲挈领,以点带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还设置了一幅李秀成肖像图。乍一看,可能会觉得该图为绘画作品,可信度存疑。实际上,受《劝世良言》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領袖,普遍排斥偶像崇拜,也很难接受人物摄影和绘画。这幅肖像图出自曾参加过太平天国、并亲眼见过李秀成本人的英国人呤俐所著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再结合曾到过天京的英国翻译官富礼赐所著《天京见闻》等资料对忠王金冠的描述,可以证明此图在细节上较为写实,还原度颇高。 其次,插图应具备相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勾连历史线索,建构知识体系。以陶器为例,七年级教科书选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隋唐时期的陶盆、陶钵、陶觚、陶盘、空心砖、瓦当、画像砖、陶俑等一系列陶器,涉及灰陶、红陶、白陶、黑陶、彩陶、彩绘陶和釉陶等各种陶器类型。每一件陶器,都具有特殊的艺术内涵和史料价值。如兵马俑再现了秦国气势恢宏的军阵场面和秦朝高超的彩绘陶艺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出唐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准和唐三彩的独特艺术魅力。以这些插图为线索,再结合对相关时代政治经济情况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古代陶器演化进程,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脉络。 最后,插图还应当充分反映真实的历史情境。如八年级上册选用了大量既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又具备强烈现场感的历史照片。如第22课有两幅关于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的插图,一幅为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场景图,一幅为何应钦代表中国接过投降书的场景图,多层次展现了受降仪式的相关情况。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进入历史情境,结合图片设置问题,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部分图片,特别是文物图,如果不加以解说,理解起来就会发生困难。教科书采取了加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第5课有一幅插图《利簋及铭文》。利簋是已发现的最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上插图图片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达·芬奇自画像但丁幻游地狱(《神曲》插图)蒙娜丽莎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 哥伦布哥伦布的旗舰新航路和开辟印第安人的酋长 英国的新生 战斗中的新模范军在“圈地运动”中流离失所的农民处决查理一世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英国议会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国王威廉与女王玛丽 美国的独立 自由女神像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签署《独立宣言》制宪会议通过美国宪法华盛顿像 华盛顿偷渡特拉华河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 法国大革命 巴黎国民自卫军法国三级会议攻克巴士底狱通过《人权宣言》人权宣言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青年将军拿破仑像拿破仑加冕礼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英国殖民者及其印度仆人带枷的黑人被赶往运奴船被白人役使的黑人英荷争霸海伺候英国小姑娘的印度仆人

买卖役使印第安人 身着戎装的玻利瓦尔 反英斗争中的印度军 章西女王 运往美洲的黑奴 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使用新机器的纺纱车间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密西西比河中的轮船 史蒂芬孙像 早期的蒸汽机车 早期的活塞机 电灯照耀下的柏林街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 在实验室里的法拉第 马可尼像 无线电穿越大西洋实验 坐在汽车上的福特 在飞机上操作的威尔伯·莱特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发明示意图 实验室里的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 美国南北战争 内战中的北方联军战士 美国领土的扩张 印第安人西迁的血泪之路 美国南方的黑奴交易 林肯在演讲会上 林肯向阁僚宣读解放黑奴宣言 葛底斯堡之役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19世纪的莫斯科 地主监督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像 解放了的农奴 新都圣彼得堡 日本明治维新

研究论文:巧用教材插图推动品德教学简约有效

88735 学科教育论文 巧用教材插图推动品德教学简约有效 每次参加品德教研活动,我们都为精彩的课堂展示所吸引。生动交互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课外教育资源不仅极大地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否也能将常态课如此“精彩”地呈现呢?据了解,目前品德教师多为兼课教师,很难把每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得如此细致到位。那么如何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上好品德课,让学生学有所获呢?纵观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几乎每页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明白易懂、生动形象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赋予童趣,具有特殊的教育感染作用,与文字共同建构了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范例与话题。教学中,灵活巧妙地利用好这些精美的插图,让学生从图中悟出道理,受到教育,就会给我们的品德教学带来意外的惊喜。 一、入情入境多用“图”,借图创境

品德教材的插图,有儿童集体生活的快乐,有生动故事情节的缩影,有自然世界的美妙,真可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插图,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为成功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四年级上册《失败怕什么》这课,第一页插图画的是孩子在学走路时,不小心跌倒。妈妈在一旁微笑着鼓励孩子:“勇敢些,自己爬起来。”上课时,我以这幅插图为先导,同时辅以精练的语言加以描述,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当我们还是婴儿时,不会说话、走路,是家人一个音一个音地教我们学话,一步一步地教我们学步。学步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可我们没有因为害怕跌倒而不再学步,而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就这样,我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还学会了跑和跳。”经我这么一描述,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这幅插图上。还没等我提问,就有学生举手有话要说。“妈妈告诉我,我学步的时候头撞在了椅背上,肿起来了呢!”“我妈妈说,我学步的时候,她让我自己爬台阶。”几位学生发言后,我马上话题一转:“生活中很多事就像幼儿学步,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做到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总结经验,我们就能走向成功。”这样一来,就自然地引入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浅谈历史教材插图的教学研究

浅谈历史教材插图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2-07-06T08:37:41.95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赵爱茹[导读] 现行各版本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页面都有众多的历史图片,少则四五幅,多则八九幅。 赵爱茹/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摘要】根据课改的要求,图文并茂是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本文对高中历史教材插图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图片资料的运用,充分发挥新教材史料丰富的优势,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关键词】历史教材插图教学实践按照课改的要求,根据高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在课改的要求下运用教科书插图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环节 (一)根据课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插图根据课改的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本插图的选择使用。现行各版本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页面都有众多的历史图片,少则四五幅,多则八九幅。其中有些是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掌握的,有些是要求学生进行一般了解的。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加选择地都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这不仅没必要,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更不可能很好地突出重点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按照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充分运用那些与课本重点、难点知识联系密切的插图,有选择地运用。这样做既可非常直观地突出本课的重难点,便于教师的讲解。又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的表象,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本历史知识。 (二)把握插图特点,找准插图使用的切入点插图是形象化的教材,其画面都体现着相关的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插图和文字部分的关系来看,插图是文字表述部分的延伸,是为说明、理解、深化文字内容服务的。因此,要想备好图解,就必须先吃透教材。只有在充分把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把握图示设置的目的,找准图示运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这是正确使用插图的前提条件。否则,把握不准插图用意,就达不到设置和应用的效果。 (三)搞好问题设计,落实能力培养插图的使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它需要学生进行观察,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需要对这种认识进行说明和表述。而且,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备图,必须备出释图思路、问题设计、讨论提纲,引导学生放开思路,从而活跃气氛,提高学生思维容量,达到通过释图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双重目的。 一幅好的插图往往会起到书面文字所不及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好课本中设置的插图,还要密切联系实际,选取一些取材新、创意新的漫画图表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神来之笔”,内容更丰富、更活跃,效果更好。 二、课堂教学环节 (一)利用教材插图导入新课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 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教学《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一秦》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争图》;秦始皂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这样的导入情景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所有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看图学习的兴趣。 因此,巧妙利用插图来导入新课,就为学生创设似曾相识的情境,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这就为实现这堂课的教学主题“战胜失败”打开了一扇坚实的大门。 (二)利用教材插图突破重难点根据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运用插图教学时,不能照单全收,要选择那些有利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插图。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插图,把他们作为解读重难点的突破口,将插图和文字有效结合起来,就能化难为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灵活运用形象直观的插图来辅助学习,学生易于理解,教学重难点的落实,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对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接收。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只要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学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重点、攻破了难题。 (三)利用教材插图总结知识运用插图代替文字表述说明,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复习总结巩固知识,能起到花时少而效果好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智慧,对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合理取舍,重新编序,而不能一股脑照搬、简单罗列。 学生对插图的理解与感受,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在教学中利用插图的空白使教师、学生、画面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激荡和共鸣,注重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共同浸入,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去触摸插图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品的情味和旨趣,从而在共同的或共享的情感体验领域中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小结 本文根据课改的要求,对高中历史教材插图的课前准备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插图教学意识,用好插图,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