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总论】

①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

②熟悉正常影像表现

③掌握肺部病变(肺气肿、肺不张、实变、肺部结节/肿块)的影像表现

④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次级肺小叶、肺气肿、实变、充气支气管征

目的要求:

1.熟悉胸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

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CT表现。

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X线表现思考题:

1.肺部良恶性肿块的CT鉴别要点?

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

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

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

第一节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1)胸部摄片:后前位、侧位;前弓位(观察肺尖)

(2)CR\DR:后前位、侧位、斜位

(3)透视(fluoroscopy)、体层摄影(tomography)、支气管造影:已经少用

二、CT检查

(一)扫描技术与参数

1、扫描范围:肺尖到肋隔角

2、窗宽(window width):肺窗1000-2000HU,纵膈窗300-500HU

窗位(window level):肺窗-800-500HU,纵膈窗30-50HU

3、层厚与螺距:5-10mm1-2mm,螺距1.5

(二)平扫

1、常规平扫

2、特殊检查方法:①高分辨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弥漫性病变、支扩、肺结节及肿块

②容积显示及多平面重建——肺结节及肿块

③气管、支气管的多平面重建、CT仿真内镜——气管支气管病变检查,细支气管一般不用

④CT肺功能成像——诊断肺气肿

⑤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肺癌筛查

(三)增强扫描

1、增强扫描(enhancement scan)

2、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ment scan)

3、肺血管的CTA——诊断肺血管病变

4、CT灌注成像

三、MRI检查

对纵隔肿瘤和心脏大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肺实质病变只能作为X线和CT的补充检查

四、DSA、放射性核素检查、PET

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变异

一、正常X线胸片表现

(一)胸廓(thoracic cage)

1、软组织:

①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

②胸大肌影③乳房及乳头影④伴随阴影

*正常软组织与肺内病变鉴别:解剖部位,是否对称,透视下旋转至肺

2、骨性胸廓

①肋骨前肋轮廓模糊密度淡,后肋密度高轮廓清晰

肋软骨的钙化

肋骨的先天变异:颈肋(C7的短小肋骨)、叉状肋、肋骨联合

②锁骨、肩胛骨、胸骨、胸椎

(二)气管及支气管

1、气管(trachea):起于环状软骨下缘(约C6~7平面),长11~13cm,宽1.5~2cm。在T5~6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2、隆突(carina):左、右主支气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隆突

角为60~80度

3、支气管(bronchi)及其分支

右侧主支气管长约1-4cm,与体轴中线成20o~30o(右短陡)左侧主支气管长约4-7cm,与体轴中线约成40o~55o(左长平)主支气管以下分支不能显示

(三)肺(lung)

1、肺野(lung fields)

定义:含有空气的肺在后前位胸片上显示的透光区域

分区:上、中、下野内、中、外带

2、肺纹理(lung markings):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

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

3、肺门(hila):

定义: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管的总合投影

位置:两肺中野内带2~5肋间,左高右低,右前左后

组成:分上、下部,侧位似“逗号”

右肺门角:右肺门上下部的夹角

4、肺叶(pulmonary lobe)与肺段(pulmonary segment)

肺叶:右肺三叶,左肺两叶,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

副叶:奇叶、下副叶

肺段:右肺10个,左肺8个,呈圆锥形

(四)胸膜(pleura)

胸膜是由间皮细胞覆盖的结缔组织膜;

正常胸膜一般不显影

叶间胸膜:水平裂(后前位,4肋水平)、斜裂(侧位)(五)纵隔(mediastinum)

③纵隔分区(九分法):前、中、后纵隔

上、中、下纵隔

(六)横膈(diaphragm)

1、后前位:

形态:呈圆顶状,内高外低

位置:右膈比左膈高1-2cm。心膈角、肋膈角

2、侧位:前高后低,前肋膈角、后肋膈角

3、正常变异:局限性膈膨出、波浪膈

二、正常胸部CT表现

①肺窗适于观察肺组织

②纵隔窗适于观察纵隔、胸壁结构

③骨窗适于观察胸部骨骼改变

(一)胸壁:软组织&骨骼

(二)胸膜

常规CT:无肺纹理或少肺纹理区

HRCT:线状软组织密度影(斜裂叶间胸膜)

先天发育异常:奇静脉裂、下副裂

(三)横膈

1、膈:

大部分紧贴于相邻脏器

波浪状或弧形线影

2、膈(肌)脚:膈肌与脊柱前纵韧带相连续而成

椎体两旁、主动脉前方软组织密度弧形影

(四)肺叶、肺段、肺小叶

1、肺叶、肺段

肺叶定位:叶间胸膜

肺段定位:段支气管及伴随的血管

正常肺段之间无清楚的边界

2、次级肺小叶(secondary pulmonary lobule)

定义:肺的微小解剖单位

形态大小:圆锥形,直径约10-25mm

组成:

小叶核:小叶肺动脉和细支气管

小叶实质:肺腺泡结构(3-20个)

小叶间隔:纤维结缔组织

(五)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肺门

1、气管与支气管

CT 表现与管径大小、走行方向有关长管状或圆形透亮影

段支气管是CT 上确定肺段的主要依据

2、肺动脉(与支气管伴行,横断面在CT 上表现为小结节)、肺静脉(走在肺段间,变异较多)

3、肺门

(六)纵隔

1、胸腺(thymus ):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青少年)脂肪密度(老年)

2、食管(esophagus ):管壁厚度≤3mm

3、纵隔淋巴结(lymph node )增强CT 可与血管断面鉴别

形态:圆形、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直径多≤10mm

第三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征象

一、气管、支气管病变

(一)气管、支气管狭窄与闭塞病因:腔内阻塞、外压性阻塞

后果: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

影像表现:X 线困难(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等间接征象),CT 可以直接显示(管腔增厚及腔内异物)(二)支气管扩张

二、肺部病变

(一)肺气肿(emphysema )1、X 线表现

(1)局限性肺气肿:肺野局部透光度↑

(2)弥漫性肺气肿:①肺过度充气膨胀,肺纹理减少②肺大疱(局限的薄壁含气囊状阴影)

2、CT 表现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

间隔旁型肺气肿

小叶中心部呈0.5~1cm 的无壁透明区,与正常肺实质无明

显分界

双肺弥漫分布的较大范围的无壁透

明区,肺纹理稀少

病变累及肺小叶边缘的腺泡管和囊,表现为胸膜

下小气囊、肺大疱

(二)肺不张(atelectasis )

1、X 线表现: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

(1)一侧肺不张:患侧肺密度均匀增高,纵隔移向患侧,肋间隙变窄,膈肌抬高;对侧肺代偿性通气过度(2)肺叶不张:

①直接征象:患侧肺叶密度↑,叶间胸膜移位,血管、支气管聚拢

②间接征象:患侧膈肌抬高,纵膈向患侧移位,肺门移位,邻近肺

叶代偿性通气过度

2、CT表

与X线表现相似:不张肺组织密度增高,体积缩小,边缘清楚锐利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可发现阻塞部位及原因

(三)实变(consolidation)

1、定义:肺泡腔内的气体被渗出液及细胞成分代替后形成实变。多见于急性炎症、侵润性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细支气管肺泡癌

2、X线及CT表现:

(1)肺泡、肺小叶实变:斑片、斑点密度增高模糊影,“磨玻璃影”

(2)肺段、肺叶实变:①边界模糊不清的云絮状影

②实变中心密度高,边缘较淡

③支气管充气征:air bronchogram即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四)钙化(calcification)

1、钙化代表组织的退变或坏死

2、X线及CT表现:

形态: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爆米花”

分布:呈局限或弥散分布

(五)结节(nodule)与肿块(mass)

*结节直径≤3cm ,肿块直径>3cm 1、良性结节、肿块

(1)常见疾病:肺腺瘤、结核球、错构瘤(爆米花钙化)等(2)X 线及CT 表现

形态:球形,边界清楚,轮廓规则;多有包膜,偶有分叶,少有毛刺;结核球内常可见钙化、裂隙、新月样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

密度:均或不均2、恶性结节/肿块:

(1)常见疾病:支气管肺癌、肺转移性肿瘤(2)X 线及CT 表现:

①支气管肺癌:分叶、毛刺、小泡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

灶周阻塞性炎症及不张;

轻、中度均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结节呈内缘不规则强化

②转移性结节/肿块:多发

肺部良恶性结节/肿块的鉴别

良性

恶性

大小边界密度、强化其他征象

多在3cm 以下

边界清晰,无分叶及毛刺

通常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肿块内常有钙化及脂肪密度

结核球周围常有卫星灶及胸膜粘连,内有钙化

炎性假瘤见明显周边强化及胸膜粘连带

肿块大小不等,但生长速度快边界不清,有明显分叶及毛刺

密度不均匀,可强化,可见厚壁偏心空洞

可见支气管截断或管腔狭窄有胸膜凹陷及血管集束征邻近器官及远处转移

(六)空腔(air containing space )与空洞(cavity )1、空腔:定义:肺内正常生理间隙的病理扩大常见疾病:肺大疱、支气管囊肿、支扩

X 线及CT 表现:壁薄而均匀,约1mm ,边缘清晰锐利,类圆形透光区,“新月征air crescent sig n ”2、空洞:

定义: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影像学表现及常见疾病:

薄壁空洞<3mm 肺结核厚壁空洞≥3mm 肺脓肿、肺癌、肺结核虫蚀样空洞干酪性肺炎(七)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abnormalities )

1、X 线表现:肺纹理增粗、模糊局限性局限性索条状影,密度高,僵直弥漫性网状影、蜂窝状及网状结节影间隔线(Kerley’s lines ):多见于肺间质水肿和肺静脉高压,

肺小叶间隔内有液体或组织增生

A 线肺野中带指向肺门的细线影,长4cm 。

B 线肋膈角区水平走行的细线状影,宽1-2mm ,长约2cm

C 线下肺野紊乱的网状影

2、CT 表现:

(1)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的间质增厚:

①界面征: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在肺实质与肺门旁血管、支气管间形成不规则界面②印戒征(支气管轨道征):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呈柱状、囊状或串珠壮扩张,且较邻近的肺动脉分支粗大,形似印戒。——反映肺间质纤维化使肺扭曲变形引起牵引性支气管扩张

肺界面征印戒征

(2)次级小叶异常:

①小叶间隔增厚:反映肺间质异常

②长索条:向胸膜下延伸的僵直索条,反映间隔增厚或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纤维化③小叶中心结构增粗:常见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播散等。“树芽征”

④胸膜下线:位于胸膜下1cm 以内,与胸膜平行的弧形细线,由相邻增厚的小叶间隔相连而成⑤蜂窝征:肺弥漫性纤维化合并肺组织破坏所致。常见于肺纤维化和石棉肺

(3)结节影:间质结节、气腔结节(为细支气管周围的气腔病变而非腺泡实变,又叫腺泡结节)、聚结肿块

(4)磨玻璃样改变:肺内密度增高的模糊影,肺纹理可见,反映微小间质增厚或气腔病变。该征象常代表进展性、活动性、潜在可愈性的过程,如肺水肿、肺泡炎、间质性肺炎等

小叶间隔增厚

胸膜下线蜂窝征气腔结节

*肺实质与肺间质: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及肺泡壁。肺间质——指肺的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包括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组织。

弥漫分布的僵直细线或多角形网格影

与胸膜平行的弧形细线,位于胸膜下1cm

以内

多个聚集的壁厚、清晰的

囊腔,伴小叶间隔增厚

细支气管周围的气腔病变

三、胸膜病变

(一)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1)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液体积聚在肋膈角

中量积液:积液面超过整个膈面

大量积液:积液面内上缘超过肺门角水平

CT可见与胸壁平行的弧形水样密度影,随体位变化而变(2)局限性胸腔积液

①包裹性积液:胸膜脏层与壁层粘连,使积液局限

②叶间积液:密度均匀的梭形阴影

③肺底积液:积液局限于肺底与横隔之间,表现与横隔抬高类似(二)气胸(pneumothorax)

1、原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

2、X线表现:

①肺与胸壁间出现无肺纹理的透亮带

②患侧肺萎缩,透亮度降低,向肺门侧压缩

③气胸线:丝状脏层胸膜线

④张力性气胸可有纵膈向健侧移位

⑤横隔下降变平

3.CT:肺外周无肺纹理的气体密度弧状带,内侧可见压缩的肺

(三)液气胸(hydropneumothorax):气体及液体同时存在于胸腔

X线或CT见一横贯患侧胸腔的液平面,内侧为受压萎陷的肺

(四)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由胸膜炎症引起纤维素的沉着,肉芽组织增生,血肿机化产生。

胸膜增厚与粘连常同时存在。

【X线及CT表现】胸膜增厚达2cm时多为恶性

(1)轻度增厚粘连“胸膜凹陷征”:病灶与胸膜间致密影,呈V 字或条索状,多见于腺癌或细支气管肺泡癌(2)广泛增厚粘连(3)胸膜钙化:沿肺表面的线状、条状或斑点状高密度影

大量气胸气胸CT表现

(五)胸膜结节、肿块

X线表现:边缘清晰的半圆形结节或肿块

CT表现:从胸壁内侧突向肺野的边缘清晰的半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分类:胸膜原发肿瘤胸膜转移瘤

与肺内肿瘤鉴别?

四、纵隔改变

1、形态的改变

2、密度的改变

(1)脂肪密度病变:CT值多为:-50~-100HU

(2)实性病变:CT值多为:30~50HU

(3)囊性病变:CT值多为:±10~20HU

(4)血管性病变:CT值与大血管CT值一致

3、CT增强的改变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气管支气管与肺部疾病

一、气管、支气管异物

多发于儿童,较大异物多停留于喉或气管中,小异物多停留在大支气管,尤其是右侧主支气管

二、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疾患,以儿童及青年多见,多为后天性,多见于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及舌叶。

【临床病理】

病因:先天性、后天性

分型:柱状支扩、曲张型支扩、囊状支扩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咯血【影像学表现】1、平片检查

轻者无阳性发现,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在一个部位反复发生的肺部炎症肺不张与支扩可同时存在

支扩的直接征象:管状、囊状及蜂窝状透光影

,囊底可见小液平2、CT 表现

1)HRCT 是支扩的最佳检查方法

2)CT 表现: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在距胸膜下边缘3cm 的肺周边也见到支气管柱状支扩

概述多发生于3-5级支气管,表现为支气管的内径大于伴随肺动脉的直径轨道征柱状扩张的支气管平行于扫描层面时印戒征柱状扩张的支气管平行于扫描层面时

曲张型支扩支气管呈串珠状(平行时)或粗细不均的囊柱状(垂直时)扩张,囊状支扩

成簇多发含气囊腔,表现为薄壁或厚壁囊腔

3)伴发征象的CT 表现:

①“指套征”:表现为扩张的支气管内气体消失而呈Y 型或V 型高密度影,为分泌物潴留于支气管内形成的支气管内粘液栓。

②肺实变、肺段性肺不张

三、肺炎(pneumonia )

【分类】

部位: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肺炎致病菌: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原虫性等临床:急性、迁延性、慢性肺炎病情:轻症、

重症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临床特点]青壮年常见。主要以肺炎双球菌致病。起病急,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为特征。

[病理改变]

(1)充血期(2)红色肝变期(3)灰色肝变期(4)消散期[影像学表现]

①充血期:X 片可无阳性发现CT 磨玻璃阴影

②实变期(红色灰色肝变期):大片肺实变,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且肺叶实变以叶间裂为界,边缘清楚③消散期实变区的密度降低,病变范围缩小,呈散在斑片状实变,最后完全吸收。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结合X 线片即可确诊

2、对病变吸收缓慢、反复发作的年龄较大患者,需作CT 检查与阻塞性肺炎鉴别

(二)支气管肺炎(lobular pneumonia)

[临床与病理]又称“小叶性肺炎”

病变范围是肺小叶性,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灶状分布的化脓性炎致病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体弱的病人[影像学表现]1、X 线表现

①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②两肺中下野的中内带沿肺纹理分布小斑片状模糊影③病变融合成大片可累及肺叶④代偿性肺气肿⑤空洞与肺气囊2、CT 表现:病灶呈弥散斑片状典型者呈腺泡样形态,边缘较模糊,或呈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成大片状,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周围可见肺气肿或肺不张。肺纹理增多增粗。易于显示小空洞。

十二五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基础呼吸系统

第二章呼吸系统 胸部有着良好的天然对比,影像学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胸廓、肺、纵隔(心脏及大血管)、横膈等解剖结构,在呼吸系统众多常见病、多发病中,普通X线检查仍然是常用的检查方法,CT对胸部疾病有很好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已成为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速发展,CT对呼吸系统的诊断价值将越来越大。 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一)胸廓 在胸部正、侧位片上可以观察到构成胸廓的软组织和骨骼影像(图2-1-1)。 1.软组织 (1)胸锁乳突肌:自颈部两侧纵行向下延伸的带状软组织影,其内缘模糊,外缘清晰,下端到达肺尖后附着于锁骨内侧端,左右对称。当颈部向一侧偏斜时,两侧的影像可不对称,易误认为肺尖部病变。 (2)锁骨上皮肤皱褶:为锁骨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投影,表现为平行于锁骨上缘的2~3mm厚的线状影,内缘与胸锁乳突肌相连略成直角。 (3)胸大肌:位于两肺中野外侧,呈倒“八字”或扇形软组织影,外下缘清晰,逐渐向上斜行延伸至腋缘处。肌肉发达的男性,右侧更为明显,不可误认为肺内病变。 (4)乳房与乳头:成年女性的乳房在两肺下野,呈半圆形左右对称的密度增高影,下缘清晰,向外上逐渐延伸到腋缘,上部密度逐渐变淡至消失。乳房大小、形态、密度与年龄、发育、体型等因素相关,如两侧发育有差异,或一侧手术切除,则两侧不对称。在第5前肋间,乳头呈小圆形致密影,边缘清晰,左右对称,易误认为肺内结节性病灶,透视下转动患者的体位即可鉴别。 (5)皮下脂肪:胸部正位片,在两侧胸壁及肩部皮肤下面,可见呈半透明的条状阴影,女性和肥胖者更为明显。 (6)伴随阴影:在肺尖部第2后肋骨的下缘,可见1~2mm宽的线条状影,为胸膜在肺尖部的反褶及胸膜外肋骨下的软组织所形成。 2.骨骼 (1)肋骨:共12对,起自胸椎两侧,肋骨后段呈水平由内向外走行,密度较高显影更清晰;前段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走行,密度稍淡,第1~10肋骨的前端有肋软骨与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总论】 ①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 ②熟悉正常影像表现 ③掌握肺部病变(肺气肿、肺不张、实变、肺部结节/肿块)的影像表现 ④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次级肺小叶、肺气肿、实变、充气支气管征 目的要求: 1.熟悉胸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 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CT表现。 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X线表现思考题: 1.肺部良恶性肿块的CT鉴别要点? 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 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 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 第一节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1)胸部摄片:后前位、侧位;前弓位(观察肺尖) (2)CR\DR:后前位、侧位、斜位 (3)透视(fluoroscopy)、体层摄影(tomography)、支气管造影:已经少用 二、CT检查 (一)扫描技术与参数 1、扫描范围:肺尖到肋隔角

2、窗宽(window width):肺窗1000-2000HU,纵膈窗300-500HU 窗位(window level):肺窗-800-500HU,纵膈窗30-50HU 3、层厚与螺距:5-10mm1-2mm,螺距1.5 (二)平扫 1、常规平扫 2、特殊检查方法:①高分辨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弥漫性病变、支扩、肺结节及肿块 ②容积显示及多平面重建——肺结节及肿块 ③气管、支气管的多平面重建、CT仿真内镜——气管支气管病变检查,细支气管一般不用 ④CT肺功能成像——诊断肺气肿 ⑤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肺癌筛查 (三)增强扫描 1、增强扫描(enhancement scan) 2、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ment scan) 3、肺血管的CTA——诊断肺血管病变 4、CT灌注成像 三、MRI检查 对纵隔肿瘤和心脏大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肺实质病变只能作为X线和CT的补充检查 四、DSA、放射性核素检查、PET 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变异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复习题

1 ?男,60岁。肺癌术后2年,腰背痛2月。CT示腰3下缘、腰4上缘破坏,腰3- 4椎间盘破坏,腰3-5左侧椎旁软组织肿胀,最大可能是:C A. 转移瘤 B. 血管瘤 C. 结核 D. 骨髓瘤 E. 椎间盘突出 2 ?关于急性肺脓肿哪项是错误的D A. 好发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 B. 呈圆形软组织影边缘模糊 C. 病变于胸膜交界呈锐角 D. 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 E. CT引导下可行导管引流治疗 3 .下述关于肺错构瘤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E A. 肿块呈圆形,常位于胸膜下 B. 肿块边缘可见浅分叶 C. 肿块内可测到脂肪密度 D. 局部血管可被挤压推移 E. CT显示病变内钙化不如平片 4 ?全小叶型肺气肿的典型CT表现是:A A. 两肺弥漫分布低密度区,无壁 B. 呈散在小圆形低密度区,无壁 C. 胸膜下肺大泡 D. 肺内肺大泡形成 E. 蜂窝状改变 5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B A. 一侧脊柱旁圆形或乱圆形肿块影 B. 早期扫描常不强化 C. 起源于椎管内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瘤可呈哑铃状 D. 多数神经鞘瘤因含脂肪较多而呈比周围肌肉低的密度 E. 边缘锐利,附近骨骼可形成压迹 6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D A. 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 B. 呈水样密度

A. 心包囊肿 B. 淋巴管瘤 C. 膈疝 D. 肺隔离症 E. 神经源性肿瘤 &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D A. 胸片 B. 断层 C. CT D. 支气管造影 E. 以上都不是 9 .胸内淋巴结结核最先受累的是:D A. 气管旁淋巴结 B. 隆突下淋巴结 C.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D. 支气管一肺门淋巴结 E. 以上都不是 10. 纵隔肿块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是:A A. 胸部正侧位片 B. 体层 C. 血管造影 D. 支气管造影 E. CT 11. 指出下述与肺心病不符的X线征象:C A. 肺气肿 B. 右心室增大 C. 左心室明显增大 D. 右前斜位见肺动脉圆锥明显突出 E. 右下肺动脉直径>15mm 12. 肺癌可以经过气管转移扩散,最突出的例子是:E A、鳞癌 B、小细胞癌 C、大细胞癌 D类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13. 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一般出现在:D A、发病后立即出现 B、发病后6~12小时 C、发病后12~24小时 D发病后2~3天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完整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完整 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是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来评估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射线检查、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这些方法能够提供详细和准确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首先,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它可以快速、经济地显示肺部和胸腔内的结构。X射线影像能够检查肺部病变、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病症。通过观察X射线影像的亮 度和密度变化,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位置。 其次,CT扫描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更加详细 的图像信息。它通过多个角度和切片对呼吸系统进行扫描,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CT扫描不仅可以显示肺部病变,还可以 检查淋巴结、肿块和肿瘤等。与传统X射线相比,CT扫描具 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细节的敏感度,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此外,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通过磁场和无害的 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并对软组织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MRI对于评估肺部病变、血管 结构和淋巴结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别适用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群体。 最后,超声波又称为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它通过超声波的回声来生成图像,对呼吸系统的器官和病变进

行评估。超声波可以检查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等。它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对于患有其他疾病或无法耐受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它能够提供详细和准确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中,X射线检查、CT 扫描、MRI和超声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医生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呼吸系统疾病。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影像学方法,还有一些其他辅助诊断工具可以用于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种常见的辅助工具是核医学扫描,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扫描和CT扫描 的优势,能够提供关于生物组织功能和代谢的信息。这对于评估肺癌、转移瘤和淋巴结等病变的活动程度和恶性程度非常有帮助。PET-CT能够识别代谢活跃的病灶,并在早期发现微小 病变。 另一种辅助工具是磁共振弹性成像(MRE)。MRE是一种利 用磁共振技术来评估组织弹性和刚度的方法。呼吸系统中的肺部和胸膜在不同疾病中会发生弹性和刚度的改变。MRE可以 提供有关肺部组织和病变刚度的信息,对于评估肺纤维化、胸腔积液和帕金森病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 此外,纳米技术也用于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粒子作为造影剂来改善影像质量和准确性的方法。这

【讲座】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呼吸系统部分)

【讲座】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呼吸系统部分) 相关疾病: •肿瘤 •胸腔积液 •肺结核 •结核病 •间质性肺疾病 •肺癌 •癌症 呼吸系统影像征象解析,是个人查阅大量医学文献,浏览丁香园、医学影像园、华夏影像园、医影在线以及爱爱医等各大医学网站才收集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医学影像资料,其中也有部分资料来源于龙从杰教授等编著的《全身CT与MRI征象诊断学》书中,部分病例是个人工作中遇到的。在此,向大家说明这点,以避免不必要的一些纠纷。其实,这也仅仅就是和大家切磋和共享,以提高大家的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为宗旨,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纠纷。 为了提高其观赏性,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征象给予更形象的相似实物彩图,一来便于联系起来记忆,二来的确可以聚焦大家的眼球。做这些工作期间,虽然很费时间,但是个人喜欢,乐此不疲,如果大家也都认可,那么,自己的这个工作,应该还是很值的! 01、鼠尾征: 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三类。支气管壁增厚(早期改变):正常支气管壁表现为“线”样影,“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自然柔和,壁增厚表现为“线”样增粗,且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其走行略显僵硬,在右上叶,右中间段支气管发生的概率较大;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狭窄管腔可以形态不规则,但也可以很规则;肺门

区肿块: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区肿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有时可见腔内肿物,肿块的边缘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脐凹征,无强化的液化坏死区等。 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3 类。管内型瘤体呈息肉状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气管黏膜层,局限于支气管内壁一侧,也可以侵犯黏膜下层,CT 表现为管腔的狭窄、阻断。管壁型为肿瘤在支气管壁内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方式扩展,CT 表现为管壁的增粗,呈小结节状或串珠状,且管壁略显僵硬。管外型肿瘤组织在向支气管壁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同时突破支气管壁的外膜层向肺内浸润,CT 表现为肺门肿块。 淋巴结转移显示为淋巴结的肿大,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晰,可有轻度强化,肿大的淋巴结互相粘连、融合可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影,其境界不清,与周围血管、气道粘连,增强扫描有助于纵隔解剖结构的清晰显示,区分血管、淋巴结、纵隔肿块,以及显示较复杂的肺门结构。中央型肺癌可以直接侵犯纵隔,向纵隔内生长,形成纵隔肿块,与肺内肿块分界不清,甚至融为一体,以至于有时候纵隔肿块较大时,难以鉴别肿块是来源于纵隔或是肺内;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肺内转移,转移结节多分布在肺的外周,呈边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多数密度均匀;中央型肺癌转移到胸膜、胸壁,表现为局部胸膜的增厚,胸壁软组织肿胀,以及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可侵犯肋骨及椎体,导致肋骨和椎体的骨质吸收、破坏表现;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脏转移,脑转移等。 CT 值增量的临床意义:中央型肺癌 CT 增强后呈轻到中度强化,可以是均匀强化也可以是不均匀强化,增强后CT 值增量在20~60 HU,肿块内液化坏死区域无强化。有报道认为肺癌增强强化后其CT 值增量对肺内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重要价值。储成风等认为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下)——X线医学影像报告模板

呼吸系统(下)——X线医学影像报告模板小看医看 2018-11-22 目录 63.双上肺结核--大部分硬结钙化。 64.右上肺结核--大部分硬结钙化。 65.左上肺结核--大部分硬结钙化 66.右肺上叶干酪性肺炎并右肺下叶播散 67.左肺上叶干酪性肺炎并左肺下叶播散 68.两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69.两肺上叶浸润型肺结核--好转期 70.两肺上叶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 71.双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72.两肺上叶浸润型肺结核--稳定期。 73.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74.左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75.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 76.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77.右肺上叶结核球 78.左肺上叶结核球。 79.两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80.两肺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81.右肺原发综合症 82.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

8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84.右侧气胸。 85.左侧气胸。 86.右侧液气胸。 87.左侧液气胸 88.右侧第5-6肋骨多发骨折。 89.1)、右侧第2-4肋骨多发性骨折; 2)、右肺撕裂伤并创伤性肺气囊肿形成。 90.1)、右侧第3-5肋骨多发性骨折。 2)、右肺下叶血肿形成 91.1)、右侧第2-5肋骨多发骨折; 2)、右侧液气胸; 3)、右侧胸壁皮下气肿。 92.两肺下叶创伤性湿肺。 93.两肺下叶外伤性湿肺 94.右侧胸壁异物。 95.右主支气管异物 96.食道癌术后改变--胸腔胃 97.纵隔肿瘤切除术后 98.右肺癌术后改变---右侧胸腔积液,右第6肋骨缺如。 99.纵隔肿瘤切除术后。 100.左肺癌术后改变---左侧胸腔积液,左第6肋骨缺如。101.1)、左乳房切除术后。 2)、心肺未见异常。 102.1)、放射性肺炎; 2)、左侧乳腺切除术后。 103.右肺下叶多发性支气管囊肿。 104.右肺下叶炎性假瘤 105.左肺舌叶错构瘤 106.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指南

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指南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影像学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影像学诊断 1. X光检查:X光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X光片的拍摄,可以观察到肺部的形态和结构。在呼吸道疾病诊断中,X光检查可以帮助鉴别炎症、结构异常和肿块等病变。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呼吸道解剖信息,并可检测到更小的病变。在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断中,CT扫描被广泛应用。 3.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成像,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MRI检查常用于肺部肿瘤、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诊断。 4. 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的融合图像,对于肺癌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二、影像学治疗

1. 经导管影像学治疗:这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经血管或经导管的方式将药物或治疗器械送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在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治疗中,经导管影像学治疗被广泛应用。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使用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在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可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的效果。 3. 经皮经气道内镜治疗:这是一种经皮肺内镜的治疗方式,可以在正常组织未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支气管插入镜治疗呼吸道疾病。它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气管狭窄等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影像学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X光检查、CT扫描、MRI检查和PET-CT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在治疗方面,经导管影像学治疗、放射治疗和经皮经气道内镜治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正确认识和使用影像学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患者在接受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时,也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配合完成各项检查和治疗步骤,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呼吸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影像学技术,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医学影像技术《呼吸系统》

第三章呼吸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对鼻腔的描述中,错者是〔〕 A、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2腔 B、每侧鼻腔可分鼻前庭和固有鼻腔2部 C、鼻粘膜均含嗅细胞 D、鼻中隔的前下部有一易出血区 E、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 2.鼻旁窦〔〕 A、上颌窦为最大的一对,开口远高于窦底 B、前、中、后筛窦分别开口于上、中、下鼻道 C、额窦开口于上鼻道 D、蝶窦开口于中鼻道 E、鼻旁窦内无粘膜衬附 3.对鼻旁窦的描述中,错者为〔〕 A、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 B、额窦开口于半月裂孔前端的筛漏斗 C、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D、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E、各鼻道均有鼻旁窦的开口 4.喉〔〕 A、位于颈前部中份,下方为喉咽 B、既是呼吸道之一,又是发音器官 C、喉软骨均为单块的 D、可分喉前庭和固有喉

腔2部 E、甲状软骨上角的上端称喉结 5.喉腔〔〕 A、前庭襞位于声襞下方 B、喉中间腔向两侧延伸至喉室,为喉腔分部中容积最大的一部 C、前庭裂为喉腔之最狭窄处 D、声门下腔粘膜下组织较疏松 E、声襞即声带 6.气管和主支气管〔〕 A、气管上接喉咽 B、气管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C、气管和支气管软骨环均呈“O〞形 D、左主支气管比右侧者粗短 E、右主支气管比左侧者走行倾斜 7.肺〔〕 A、分别位于两侧的胸膜腔内 B、两肺均有水平裂 C、肺的各缘均锐薄 D、肺尖经胸廓上口突至颈根部 E、出入肺门的结构中无肺静脉 8.右肺〔〕 A、分上、中、下3 叶 B、前缘有肺小舌

C、最高部不超过胸廓上口 D、右肺根结构排列从前向后依次为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 E、比左肺狭长 9.左肺〔〕 A、有斜裂和水平裂 B、前缘有左肺心切迹 C、肺根前方有迷走神经通过 D、较右肺宽短 E、左肺根结构中,支气管在前 10.对肺的描述中,错者是〔〕 A、左肺有上、下2 叶 B、右肺除有斜裂外还有右肺水平裂 C、左肺根前方有左膈神经通过 D、右肺根前方有右膈神经通过 E、两肺内侧面均有肺门 11.胸膜及胸膜腔〔〕 A、脏、壁胸膜均可分 4 部 B、脏、壁胸膜均为粘膜 C、肋膈隐窝为胸膜腔的最低处 D、胸膜和胸膜腔同义 E、左、右胸膜腔互相连通 12.对胸膜的描述中,错者为〔〕 A、为浆膜 B、脏、壁胸膜互相移行 C、壁胸膜有肋间神经分支分布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顺序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顺序 1、常规呼吸系统病变 一般性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或术前常规,首选DR,最好包括正侧位(减少漏诊)。发现问题者,最好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 2、弥漫性肺疾病 弥漫性肺疾病(怀疑尘肺、间质纤维化/肺炎、结节病、结缔组织胶原性疾病、肺转移等)、活动性肺结核、各种肺炎、支气管扩张、原因不明咳血者、肺水肿、肺血性转移或淋巴道转移瘤,包括需观察疗效者,首选CT+HRCT。 3、肺小结节或隔期复查者 外院CT发现或临床拟诊肺小结节或隔期复查者(≤2cm),请直接选择HRCT+三维重建。必要时行胸部CT增强。其中需多次复查小结节(1-2cm)又避讳射线者,可选胸部MRI+动态增强。 4、转移瘤 发现转移瘤(如脑转移、骨骼转移者),寻找原发灶是否为肺癌者,首选胸部CT,或者PET-CT或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类PET)。 5、肺癌高发人群 肺癌高发人群筛查、40-45岁以上低剂量肺癌筛查,首选胸部CT(必要时加扫HRCT)。 6、确诊肺癌需临床分期 确诊肺癌,需要进行临床分期者,可首选PET-CT,也可选全身MRI加权成像(类PET);确诊肺癌,需排除脑部有无转移者,首选头颅MRI+增强。 7、确诊肺癌需排除转移

确诊肺癌,患者有腰背部、四肢疼痛者,首选相应胸腰椎、四肢MRI检查,也可选择ECT骨扫描或PET-CT了解有无转移。 8、DR/CT发现结节需定性 DR或一般胸部CT发现肺部结节难以定性者,首选肺结节HRCT+三维重建,必要时加扫CT增强或者胸部MRI+增强(避讳射线者),最终选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 9、肺实变并大量胸水 胸部CT发现肺实变并大量胸水,难以定性者,可选MRI+动态增强协诊。 10、小气道病变 怀疑小气道病变者,首选胸部CT,最好加HRCT(呼气末+吸气末)。 11、胸壁病变 DR或CT发现胸壁病变不能定性者,选择胸部MRI+增强。 12、胸部外伤 胸部外伤者,首选胸部CT+骨骼三维重建;疑胸椎/胸髓异常者,选择胸椎MRI检查。 13、急性胸痛 急性胸痛怀疑肺栓塞者,可急诊做胸部CT平扫+肺动脉CTA,或肺动脉MRA。 14、纵隔肿瘤 发现纵隔肿瘤不能定性者,可选胸部CT平扫+增强或胸部MRI+增强。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学精品课程试题(呼吸系统)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空泡的病理基础为小空洞。(×) 2、胸部CT检查的重要价值在于纵隔病变的诊断和对肺内隐蔽部位及小病灶的显示。(√) 3、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为继发性肺结核的一种重要类型。(×) 4、CT诊断肺栓塞最可靠的直接征象是肺动脉内栓子的显示。(√) 5、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肺癌诊断敏感性高,是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的可靠方法。(√) 6、淋巴瘤可侵犯胸膜、心包及肺组织。(√) 7、吸入性肺脓肿多位于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 8、X线胸片上所见的垂柳征最常见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9、肺转移瘤的转移途径以淋巴道转移最为常见。(×) 10、大叶性肺炎的吸收期需与浸润型肺结核鉴别。(√) 六、问答题 1、简述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胸腔积液可分为游离性胸腔积液和局限性胸腔积液。(1)游离胸腔积液根据液体量多少分少量积液、中量积液及大量积液。①站立位胸部平片积液在第4前肋之下,为少量积液,表现为肋膈角变钝或消失;②在第2前肋之上为大量积液,肺野呈致密影,患侧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③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积液,立位胸片,液体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2)局限性胸腔积液包括: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 2、空洞与空腔如何区别? (1)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如浸润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空洞壁可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或肿瘤组织等,在X线片上表现为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影。(2)空腔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的肺囊肿及肺气囊等。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变,腔内无液体。合并感染时,腔内可见液平面,空腔周围亦可见实变影。X线片上表现为较圆、壁薄的透明影。 3、何谓阻塞性肺气肿?X线及CT表现如何? 阻塞性肺气肿多见于气管不完全阻塞,根据阻塞部位分为局限性与弥漫性。(1)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X线平片或CT表现为支气管阻塞以远的所属肺透亮度增高,相应部位的肺体积增大,肺纹理稀少。较大的肺叶或一侧肺的肺气肿可推压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横膈下降等。(2)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为终末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及狭窄,导致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泡过度充气。X线平片或CT表现为两肺野透亮度增高,且呼气相与吸气相肺野透亮度改变不明显,肺的外围部位可见大小不等的肺大泡,肺纹理分布稀疏等。 4、大叶性肺炎的X线及CT征象有哪些? 大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反映了病理上4个阶段的大体形态改变。(1)充血期,病变的早期X 线检查可为正常表现,或仅可见局限的肺纹理增强。CT有时可见肺内局限性磨玻璃密度阴影及淡薄片状阴影。(2)红色及灰色肝样变期,整个肺叶或肺段呈密度增高的阴影,阴影的密度均匀一致,在致密阴影内常可见含气支气管影像征。各个肺叶的实变在后前位X线胸片上有特征性的表现,在侧位胸片上很容易显示各个肺叶实变的边界,以相应的叶间裂为界。但现今典型的整个肺叶的实变很少见,多见的是肺段或不规则的实变影。(3)消散期,表现为病变的范围逐渐减小,阴影的密度减低,呈散在斑片状阴影。(4)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合并症为胸腔积液,也可合并肺脓肿,少数病例可演变为慢性机化性肺炎。 5、你学过的肺野内有空洞的病变有哪些疾病?并简要指出空洞的特点 ①肺结核:以薄壁空洞多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可为纤维厚壁空洞,空洞内缘多光整,空洞周围多有结节及条索状卫星灶,空洞与肺门之间常可见引流支气管。②周围型肺癌:多为厚壁空洞,内缘凸凹不平或呈结节状,外缘不规则,多呈分叶状。③肺脓肿:壁较厚,内多有气液平面,空洞外缘多模糊。

影像学重点总结--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X线检查:胸部透视:优点:多个体位、动态观察;缺点:X射线量大,不易发现微小病变; 胸部摄影:正位和侧位,侧位一般取左侧,病变侧胸壁靠片,X线自健侧射入; 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有重叠投影,不易发现小的病变; CT 检查:肺窗适合于观察肺实质,纵膈窗适合于观察纵膈的结构; 对发现小的肿瘤等所致的淋巴结转移和纵膈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对纵膈肿瘤有着很高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价值,MRI可以观察纵膈肿瘤与大血管,心的关系; 第一节、正常影像表现 X线: (一)胸廓: 1、胸壁软组织:小儿胸腺“帆”征 ①胸大肌:两肺野上部中外带形成扇形均匀较高密度影; ②女性乳房:两肺下野半圆形密度增高影; ③乳头:两侧对称的两肺下野第5肋处形成小圆形致密影; ④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上皮肤皱褶: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的线状影; 2、骨性胸廓: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胸椎;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 胸锁关节 胸骨角(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行) 肋骨(12对):1~7对:肋软骨前端直接与胸骨相连; 8~10对:肋软骨相互连接形成肋弓; 11~12对:浮肋; 正常变异: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 (二)气管支气管: 气管:胸廓中央的纵行带状透亮影;支气管:两支气管间分叉为60-85度; (三)肺部 肺野:是含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内中外带、以第2、4肋骨分上中下肺门: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肺静脉阴影构成。 肺门位置:中野内带2-4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 肺门增大:肺门血管扩张、肺门淋巴结增大、支气管腔内外肿瘤; 肺门缩小:肺门血管变细;肺门移位:肺叶不张 肺门密度增高:与肺门增大同时存在,肺门间质炎症或水肿。 右肺门:上部: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 下部:右下肺动脉主干。上、下部之间为肺门角。 侧位片:形似尾巴拖长的逗号。 前缘为右上肺静脉干,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尾部有两下肺动脉干构成; 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组成,主要成份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观察肺纹理应注意其多少、粗细、分布及有无扭曲、变形和移位等。 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 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结构,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的脏层胸膜下。 斜裂:正位片很难显示,侧位片---从第4、5胸椎水平向前下至前肋膈角后方2~3cm处右侧斜裂50度,左侧斜裂陡峭60度;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试题-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呼吸系统) A型题: 1、形成肺门阴影的主要解剖结构是: A、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结。 B、肺动脉、上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结。 C、肺动脉、上肺静脉、支气管。 D、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结。 E、肺动脉、上肺静脉。 2、不符合气管异物的X线表现是: A、X线不透过性异物,在声门下区及气管内,呈矢状位。在正位片上,仅见扁薄的侧面投影。 B、X线不透过性异物,在声门下区及气管内呈冠状位,在正位片上,能见其最大宽度的阴影。 C、呼、吸两相,肺野透亮度变化小,呼气相时,两肺不能缩小,两肺透亮度仍保持较高。 D、胸部压力高,横隔上升轻微,深呼气相时,心影反比深吸气相时为小。 E、X线所见阴性,不能除外气管内异物存在。 3、肺不发育,下列叙述中哪项不符合。 A、一侧性全肺不发育,显示患侧均匀致密,纵隔移向患侧,横膈上升。 B、健侧肺过度膨胀,并可跨越中线疝向患侧。 C、胸廓两侧不对称,不伴有肋骨脊柱等复合畸形。 D、过度曝光片和体层摄影能直接显示较大的支气管畸形。 E、胸廓两侧对称,但常伴有肋骨、脊柱畸形,膈疝等复合畸形。 4、肺隔离症的病理及其分型中哪项是错误的。 A、部分发育不全的肺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无呼吸功能。 B、病区有异常血管供应,常来自胸主动脉下段或腹主动脉上段。 C、肺叶内型:多位于下叶后基底段,隔离的肺与同叶正常的肺组织被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分界清楚,但却无法分离。 D、肺叶外型:为副肺叶或副肺段,常为隔下或膈与肺下叶之间的一块无功能的肺组织。 E、常为大囊肿或多发小囊肿,无实质性的块状肺组织,常与支气管相通。 5、肺动静脉瘘的X线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肺野内可见园形或椭圆形均匀致密阴影(由黄豆到拳大),边缘清晰,略呈分叶状,与肺门间可见相连的粗大血管阴影。 B、由于肋间动脉扩大,相应肋骨下缘可出现切迹。 C、透视时,瓦尔萨瓦氏试验,病变缩小,米勒氏实验病变增大。 D、体层摄影可显示凸入支气管腔内的致密阴影,呈息肉状或菜花状阴影,管壁可不规则增厚。 E、体层片可显示病变的清新轮廓,与2—3条肺血管相连,右心插管肺动脉造影可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数目。 6、肺透明膜病的病理及X线表现: A、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剖腹产或糖尿病产妇,可导致新生儿易患本病。 B、两侧肺野透亮度普遍减低,两肺野内有很多细小颗粒状阴影或小结节状及网状阴影,边缘清晰,分布于内中带。 C、充气的气管、支气管可伸展至肺段支气管,肺野外围透亮度增加,病变进展可形成大片状阴影或两肺透亮度减低,似毛玻璃状,心脏、纵隔、横膈边缘模糊。 D、胸廓扩张不良,膈肌位置升高。 E、婴儿肺部的成熟程度和产前窒息的轻重,与病变分布的范围有密切关系,每隔1~2小时摄片观察对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7、不符合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表现是: A、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时间内数次侵入血循环,到达肺部所引起。 B、两肺从肺尖到肺底均匀分布,小点状阴影,约2MM大小。 C、病灶大小、密度基本相同,短期病灶可融合。 D、病灶边缘较清楚,如有渗出性反则较模糊。 E、一周内可出现典型的结节影。 8、颅骨骨折14天,现有血丝痰,胸片上右肺下野有一圆形阴影,约8*8CM大小,边缘清楚,复查肿块缩小缓慢,应考虑为:A、周围型肺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 影像学表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影像学表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是一种紧急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对于ARDS的诊断和治疗,了解其影像学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ARDS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和磁共振成像 (MRI)。 1.X射线表现 ARDS患者的X射线表现通常开始于双肺间质性浸润,可见肺实质呈网状影或小斑点状密度增高。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肺实质广泛浸润、融合,形成双肺实质性阴影。患者的肺容积减小,呈双肺间质/实质比例失调。 2.CT表现 CT是诊断ARDS的主要影像学工具,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肺部图像。ARDS患者的CT表现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CT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表现为间质性增厚和斑点状密度增高。通常伴有双肺体积减小,表现为肺受压缩。 晚期:CT显示肺实质广泛融合,形成大片实质性阴影。肺内可见斑片状高密度灶,代表肺出血灶。可见胸腔积液以及气胸等并发症。

3.MRI表现 MRI在ARDS的诊断中较少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补充检查。ARDS患者的MRI表现通常显示双肺间质性增厚、局限水肿以及肺实质的异常信号。同时,MRI还可显示肺循环的改变,如肺动脉扩张和肺静脉压力增高。 附件: 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由肺部炎症和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2.影像学表现:指通过影像学检查所观察到的异常或正常的结构、组织或器官的特征。 3.X射线: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辐射产生的图像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的医学检查方法。 4.计算机断层扫描 (CT):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产生具有更高分辨率和更详细图像的医学断层扫描方法。 5.磁共振成像 (MRI):一种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准确的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学,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 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可以对人体内部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诊断。在医学影像学中,呼吸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呼 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关键的器官系统,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 的影响。 呼吸系统是人体进行呼吸的器官系统,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肺和胸膜等部位。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氧气供给身体,同时将二氧化 碳从身体中排出。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与人体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协调 运作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呼吸系统的影像学是理解和治疗呼吸系统疾 病的关键。 在医学影像学中,X射线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通过使用X射 线机器照射患者的胸部,医生可以获得关于肺部和胸腔的图像。这些 图像可以用来诊断各种肺部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此外,X射线还可以用于检测肺部损伤,如肋骨骨折和气胸等。 另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是CT扫描。CT扫描利用X射线旋 转式扫描仪器,可以获得更详细和三维的图像。这使得医生能够观察 和诊断更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和肺栓塞等。CT扫描还可以用 来评估肺部结构的异常,如肺内结节和肺纤维化等。此外,CT扫描还 可以用于指导和监控肺部手术和介入治疗。 MRI是另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 得高分辨率的图像。在呼吸系统的影像学中,MRI可以用于评估肺部

疾病的程度和扩散,如肺水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此外,MRI还可以用于观察和评估胸腔和膈肌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如胸腔积液和膈肌麻痹等。 除了X射线、CT和MRI等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外,近年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也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例如,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以用于评估肺癌和肺部转移的活动程度,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同样,超声(超声波)影像学也可以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膈肌运动和支气管痉挛等。 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医学影像学将继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巨大的进展。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章呼吸系统试题参考答案

呼吸系统医学影像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弥漫性肺间质性纤维化HRCT表现:-小叶核心增大-、 -小叶内间质增粗:细线状、网状影- 、 --小叶间隔增厚-、--蜂窝状肺-(及:胸膜下弧线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血管束异常) 二、名词解释 空气支气管征:大片状的肺泡实变病灶常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称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像。 三、单选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青年患者,轻咳少痰,X线及CT发现左上肺尖后段见直径 2.0cm结节影,边缘清楚,密度欠均匀,邻近见斑点状影,该患者应考虑为(E) A.错构瘤 B.腺瘤 C.炎性假瘤 D.周围型肺癌 E.结核瘤 2.两肺门对称性无钙化淋巴结肿大,最有可能的疾病是( B ) A.转移性淋巴结肿大B结节病 C.淋巴瘤 D. .淋巴结结核 E.矽肺 3.肺纹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C ) A.肺动脉分支 B.肺静脉分支 C.肺动脉和肺静脉 D. 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 E.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 4.中心型肺癌最早的间接X线征象( E ) A. 阻塞性肺炎 B. 阻塞性肺不张 C. 主支气管管壁增厚、 D.管腔狭窄 E. 阻塞性肺气肿 5.“印戒征”是哪种疾病的CT征象(D )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肺炎 C、弥漫性肺癌 D、支气管扩张 E、支气管囊肿 四简答题 简述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1.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分叶较常见。分实性结节、磨玻璃样密度结节、混合密度结节。磨玻璃密度结节密度较低,病变内可见血管影,在2cm以下肺癌多见。结节内空泡征与支气管气像多见于体积较小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或腺癌。CT易发现空洞、钙化。空洞多不规则,钙化为斑片状或结节状。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呈逐渐上升的形态。 2.肿瘤与邻近结构多数肿瘤边缘毛糙有毛刺,胸膜凹陷征。动静脉血管向肿瘤集中,到达肿瘤边缘或与肿瘤相连。 3.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肺上沟癌易引起邻近胸椎及肋骨的破坏。胸膜增厚。肺内血行转移形成多发结节或粟粒状结节。癌性淋巴管炎,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有小结节及不规则细线、网状影。转移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结节和胸腔积液。

影像学标准化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影像学标准化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化的发展,影像学标准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环。本文将探讨影像学标准化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其对患者治疗和健康管理的影响。 一、影像学标准化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必要性 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而影像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能够提供大量的解剖学和病理学信息,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分布。然而,由于不同医生在解读影像学结果时可能存在主观差异,以及设备和操作的不一致性,导致结果的不准确和不可靠。因此,影像学标准化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像学标准化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方法和措施 1. 标准化的影像采集和处理方法 标准化的影像采集和处理方法是实现影像学标准化的基础。医学影像设备的采集参数需要统一,如扫描速度、螺旋厚度、层间距等。此外,影像的后处理操作,如图像灰度均衡、窗宽窗位的调整等也需要统一操作方法。只有通过标准化的影像采集和处理方法,才能保证影像的可比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2. 影像学报告的标准化格式

标准化的影像学报告格式清晰、简洁、易于理解,有助于医生快速 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影像学报告中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影像学 检查方法、观察所见、诊断结论和建议等内容。此外,标准化的报告 还应包括定量化的指标,如病变的大小、位置、数量等,以及相应的 参考标准。通过统一的报告格式,可以提高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和诊断 的准确性。 3. 影像学数据库的标准化 影像学数据库的标准化是实现影像学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建立统一 的影像学数据库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病例资料,相同类型的影像学 数据可以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此外,通过 数据库还可以开展大样本的研究和分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影像学标准化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影像学标准化能够减少医生的主观影响,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通过标准化的影像采集和处理方法,可以消除设备和操作的差异,保证影像数据的可比性。此外,标准化的报告格式和数据库可以为医 生提供标准化的参考和依据,提高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和诊断的准确性。 2. 挑战 影像学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技术问题, 如设备的更新换代、操作技术的培训等。其次是数据管理的问题,如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第一章呼吸系统总论 第一节正常影像解剖和常见变异 纵隔分区: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气管、升主动脉、心脏之前。食管前壁是中后纵隔的分界。胸骨柄下缘至第四胸椎体下缘连线与第四前肋端至第八胸椎体下缘的连线将纵隔分为上、中、下纵隔。 第二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征象 一、气管、支气管病变 1. 气管、支气管狭窄与闭塞 2. 支气管扩张 二、肺部病变 1. 肺气肿 X 线表现:(1)弥漫性肺气肿:常表现为肺过度充气膨胀(①双侧肺野透明度增加;②胸廓膨大,肋间隙变宽,可形成桶状胸;③膈肌低平,心影狭长;④侧位胸像显示胸骨后透亮区增宽。),肺纹理减少,肺大疱(局限的薄壁含气囊状阴影)形成。(2)局限性肺气肿:常表现为肺野局部透亮度增加。 CT 表现:(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肺内小圆形低密度区,无壁,周围是相对正常的肺实质,两者无明显分界。(2)全小叶型肺气肿:广泛分布的低密度区,肺纹理稀少。(3)间隔旁型肺气肿:胸膜下小气囊、肺大疱。 2. 肺不张

X 线表现:(1)一侧全肺不张:患侧肺野致密不透光,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肺代偿性通气过度。(2)肺叶肺不张:直接征象为患侧肺叶通气减低,叶间胸膜移位,血管、支气管聚拢;间接征象为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肺门移位,邻近肺叶肺代偿性通气过度。CT 表现:与 X 线胸像征象相似,但CT 显示叶间胸膜移位、血管和支气管聚拢等征象好于X 线胸像。 3. 实变 X 线与CT 表现:(1)肺泡、肺小叶实变:边缘模糊的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2)肺段或肺叶实变: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部分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即支气管充气征,实变的肺体积一般无明显变化。 MR 表现:肺实变表现为小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在 T1WI 上呈中低信号,在T2WI 上呈高信号。 4. 钙化 X 线与CT 表现为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 5. 结节(<2cm)与肿块(>2cm) (1)良性肺结节、肿块X 线与CT 显示边缘清晰光滑,偶有分叶,少有毛刺。结核球内常可见钙化、裂隙或新月样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 (2)恶性肺结节、肿块X 线与CT 常出现下列征象,但不特异: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支气管血管束集束征、病灶的胸壁侧小片状浸润、增强后结节呈轻,中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结节呈内缘不规则的环状强化。

呼吸系统(上)——X线医学影像报告模板

呼吸系统(上)——X线医学影像报告模板小看医看 2018-11-22 undefined 目录 1.心肺未见异常 2.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3.两肺纹理增粗 4.符合高血压病心脏改变,请结合临床。 5.主动脉硬化 6.主动脉粥样硬化。 7.右侧肺不张 8.右肺上叶肺膨张不全 9.1).右肺下叶肺膨胀不全 2).右肺中、上叶代偿性肺气肿 10.右肺中叶综合征 11.左肺上叶肺膨张不全 12.两肺肺气肿 13.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 14.右肺下叶大叶性肺炎 15.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 16.左肺舌叶肺段性肺炎 17.两肺下叶过敏性肺炎 18.两肺间质性肺炎。 19.两肺炎症 20.两肺下叶霉菌性肺炎

21.两下肺炎症 22.两下肺感染 23.右下肺炎症 24.左下肺炎症 25.右中肺炎症 26.两肺支气管肺炎 26.两肺支气管肺炎 27.右肺下叶支原体肺炎 28.慢性支气管炎 29.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 30.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 31.1)、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轻度肺动脉高压;2)、肺源性心脏病(早期)。 32.1)、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气肿; 2)、两侧胸膜肥厚。 33.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肺气肿。 34.1)、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 2)、两侧胸膜肥厚。 35.右肺上叶肺膨张不全。 36.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 37.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 38.胸膜粘连 39.双侧胸膜肥厚。 40.右侧胸膜肥厚。 41.左侧胸膜肥厚。 42.右侧包裹性液气胸 43.右侧肺底积液 44.右侧横裂叶间积液 45.右侧斜裂叶间积液 46.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

47.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 48.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49.左侧胸腔大量积液。 50.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51.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52.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 53.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 54.右肺上叶干酪性肺炎并右肺下叶播散 55.1)、右肺上叶肺结核。 2)、右侧胸腔积液 56.1)、左肺上叶肺结核。 2)、左侧胸腔积液。 57.双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 58.右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 59.左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 60.双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 61.右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 62.左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 1.心肺未见异常。 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2.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两肺纹理略增粗、增多;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