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2002-2008年度)成果

湖南科技学院汇编

二零零九年十月

目录

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 (Ⅰ)

第一编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目录

1.舜文化研究成果 (6)

2.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 (9)

3.周敦颐文化研究成果 (13)

4.女书、瑶文化研究成果 (15)

5.潇湘(零陵)文化研究成果 (17)

第二编永州当代文学著作目录 (20)

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

“永州是本书,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书”,“看永州就是看文化”等等一类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永州得名始于隋代。隋文帝时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今双牌县永江乡一带),开皇九年(589年)撤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将永远的山水寄寓于是州,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蕴涵!

1993年,道县玉蟾岩考古发掘出打制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大量的动物骨骼、螺壳以及少量的植物果核,共约1万件。还有最珍贵的陶片和两颗稻谷,经测定,陶片与稻谷都在距今14000年左右。零陵区黄田铺镇石棚,棚基系天然平整巨石,三柱墙石承托的棚顶为重达10吨以上,被考古人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永州的历史文化,贡献了新的文明辉煌。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始祖舜帝首倡孝道,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舜文化道德精神成为奠定东方宗法社会文明框架的基石。柳宗元在永州一滞十年,融情怀于山水孜孜探求,推动唐代哲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与韩愈共同掀起拯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并影响中国上千年,成为永州山水铸就的一代思想文学宗师。南岭山地最大一支少数民族的瑶族文化,在江永、道县相邻的地方长期流传一种世所罕见的特殊文字,其字形倾斜呈菱形,由〃、—、︱、∕、о五种基本笔形构成,书写方式自上而下,从右至左。因仅在妇女范围内使用,被称为女字,通称女书。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古狂僧怀素的草书文化,散落于潇湘山水之间的碑刻文化,发源于月岩濂溪的周敦颐理学文化,以及祁剧、武术、风味饮食、衣冠服饰、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永州的人文奇葩。永州是中华民族稻作、制陶、道德、女书、瑶文化之五源,对古代东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位于永州潇湘河畔的湖南科技学院,一直重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从1981年学校(原零陵师专)成立的第一个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柳、何(柳宗元、何绍基)研究室为标志,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尤其是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确定了特色名校,打好永州文化研究这张牌,以促进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战略。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从理性上加强了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意

义,先后开设了永州历史文化系列选修课程。建立起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所,形成了强势的永州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结出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

舜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现任所长为陈仲庚教授。研究所围绕舜帝及其有关的各种文化资源和相关理论而开展研究。2006年下半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申报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7年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批准成立,基地负责人为管天球教授,首席专家为陈仲庚教授。自成立以来,舜文化研究所成员已出版著作2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48篇,荣获市、省级成果奖2项,开展学术讲座12次。

柳宗元研究所现任所长为翟满桂教授。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6人。客座教授4人。自2002年以来,柳宗元研究所已出版著作18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8项,校、市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82篇,荣获市、省社科成果奖4项,开展学术讲座7次。2004年3月,柳宗元研究会和研究所成员接待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考察采访,制作成专题节目向海外播出。2005年4月,相继协助湖南卫视、经视频道的《走进大湘南》节目组录制了《永州人文——柳子庙》,以及湖南政法频道录制了《捕蛇者说》。以柳宗元研究所为支撑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柳学研究”被评为2006年人文社科学报“全国百佳”特色栏目。柳宗元研究所先后举办国际、国内及省内学术研讨会5次,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海内外柳学研究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使永州成为了享有国际性声誉的柳学研究阵地。

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4年,现任所长为蒋诗堂副教授。研究所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4人。研究所以综合研究为灵魂,以女书语言文化和瑶族民间艺术文化为重点而开展研究。自研究所成立以来,该所成员先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0项,校、市级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42篇,荣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成果奖3项,开展学术讲座7次。

周敦颐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5年,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理学与儒学、国学与经学、湖湘文化与永州地方文化。研究所目前有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现任所长由张京华教授担任。自成立以来,周敦颐研究所成员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荣获主讲国际性学术报告,开展学术讲座,参加省、国家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潇湘文化研究以研究潇湘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方向有怀素何绍基书法文化、浯溪摩崖碑刻文化等。自2002年以来,潇湘文化研究的成员已出版著作6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7项,校、市级课题11项,发表学术论文44篇,荣获市、省级成果奖4项。

近几年,永州作者接连出版了几套有关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一是2002年吕国康等“柳宗元研究”丛书的出版。二是2003年蔡自新主编的“潇湘文化丛书”(一辑六种),由珠海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三是2006年张泽槐、胡功田总编的“永州文化丛书”(一辑六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四是2007年高建华、黄小明主编,刘翼平策划的“零陵文化丛书”(一辑五种),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永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五是张泽槐先生主编的《舜帝陵丛书》(一辑四种),由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资助、方志出版社出版。六是近些年来永州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和文学著作共达四百多部。

国盛文兴,昭示着永州的历史文化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勃兴而欣欣向荣。现将近六年来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辑录如下,以飨各位代表(其目录电子文档请上湖南科技学院校园网查询)。

(羽佳)

第一篇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目录

舜文化研究成果

一、论文汇总

1 杜方智,《党德建设与舜道德文化建设》,《德治理念》,2002

2 杜方智,《大舜论〃舜德千秋》,海南出版社, 2002

3 王田葵, 《论舜文化特征与舜帝精神》, 《舜德千秋》, 2002

4 王田葵, 《解读九疑:靠不住靠得住》, 《舜德千秋》, 2002

5 王田葵, 《再造一个武陵源式的旅游胜地》, 《求索》2002年舜文化专辑, 2002

6 王田葵, 《舜帝“明德”与“当代德识”》, 《德治理念》, 2002

7 陈仲庚, 《“孝感天地”与群体意识的模铸》, 《德治理念》, 2002

8 潘雁飞, 《舜与礼乐教化及文化建设》, 《广西社会科学》, 2002

9 周甲辰, 《论舜帝之和》, 《零陵学院学报》, 2002

10 尤慎, 《尧舜统治之比较》, 《德治理念》, 2002

11 尤慎, 《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 《舜德千秋》, 2002

12 翟满桂,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 《湖南社会科学》, 2002

13 翟满桂, 《我看舜文化》, 《永州日报》, 2002

14 王田葵, 文化多元背景中舜文化价值及其开发,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七

届国际大会书面发言论文, 2003

15 尤慎, 据夏商目年表估定舜帝纪年, 零陵学院学报, 2003

16 杨金砖, 解读何绍基《咏九疑》诗, 永州日报, 2003

17 周甲辰, 舜有二妇论, 零陵学院学报, 2003

18 周甲辰, 舜封象第论, 零陵学院学报, 2004

19 翟满桂, 对舜文化的追溯与思考, 精神文明导刊, 2004

20 杨金砖, 神奇的传说与悠扬的故事, 零陵学院学报, 2004

21 陈仲庚, “双边”的仁学内涵——“唐虞之道”与“孔孟之道”,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2 陈仲庚, 舜文化道德的现代性——读《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教育双周刊, 2005

23 杨金砖, 九疑: 灵魂与精神的归宿, 现代语文, 2005

24 杨金砖, 寻访愚溪, 永州日报, 2005

25 杨金砖, 读王田葵《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永州日报, 2005

26 王田葵, 舜帝葬所新考辨——兼谈钱穆先生〈苍梧九嶷零陵地望考〉, 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7 王田葵, 舜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演进, 新国学研究2005第一辑, 2005

28 王田葵, 论舜文化特征与现代精神, 九疑山志, 2005

29 尤慎, 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新考,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6.03转载, 2006

30 尤慎, 新世纪舜文化研究的两大创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1 潘雁飞, 舜文化的学术建构与人的自觉——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2 潘雁飞, 屈原赋中的舜帝意识, 云梦学刊, 2006

33 赵雨云, 舜花与舜草的溯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

34 陈仲庚, 文化寻根与舜文化研究——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5 翟满桂, 舜父瞽叟非盲者议, 船山学刊, 2007

36 翟满桂, 关于上古传说时代的文明嬗演的现代解读, 求索, 2007

37 杨金砖, 虞舜对潇湘文学的豁蒙, 求索, 2007

38 莫顺斌, 明德以化国体——简论舜帝德教思想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 希望月

报2007.9(上), 2007

39 杨增和, 舜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生态伦理观, 理论界, 2007

40 陈仲庚, 舜文化:作为文化根脉的地位, 舜文化论文集, 2008

41 周甲辰, 舜之为帝论, 文史哲, 2008

42 翟满桂, 舜文化对后世婚姻家庭关系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3 张京华, 《娥皇女英名称小考》, 《黄石学院学报》, 2008

44 张京华, 《2007'舜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5 黄阳艳,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6 莫顺斌, 以孝德化育民族——简论舜德文化与家庭教育, 《教育前沿》, 2008

47 莫顺斌,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8 朱雪芳, 从杨时书信看尧舜之道——以中和为例, 新亚论丛, 2008

二、著作汇总

1 王田葵, 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2 陈仲庚, 舜文化论文集(吕芳文,陈仲庚,尤慎,周亚平),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

三、获奖汇总

1 翟满桂, 舜文化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 永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

2 翟满桂,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之源, 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三等奖, 2006

四、课题汇总

1.潘剑锋,07CZX019, 湘社科办[2007]12号, 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07-09

2.翟满桂, 05JA720007 教社政司函[2005]217号,舜文化与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 06-08

3.翟满桂, 07YBB204, 湘哲社领[2007]13号, 舜文化与上古时代道德文明研究, 省社科基金,07-09

4.陈仲庚, 07JD35, 湘哲社领[2007]14号, 舜德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省社科基金, 07-09

5.杨金砖, 07YBB202, 湘哲社领[2007]13号, 元结与潇湘文学研究, 省社科

基金, 07-09

6.周甲辰, 07C320, 湘财教指[2007]38号, 湖湘文化精神与毛泽东的诗词创作, 省教育厅一般, 07-09

7.王田葵, 07WK23, , 舜帝陵与舜文化研究, 省社科基金, 07-09

8.黄阳艳, 07XKYTB003, 民俗学视野中的九疑山舜文化圈研究, ,院级青年课题, 07-09

9.张京华, 08JD34, 湘哲社领[2008]11号, 虞舜与湘妃——古代爱情典范与现代家庭和谐研究,省社科基金, 08-09

10.朱雪芳, 08C358, 湘财教指[2008]71号, 周敦颐《通书》思想与生命存在, 教育厅一般, 08-10

11.黄阳艳, 08C354, 湘财教指[2008]71号, 零陵民俗中的舜文化内涵与旅游

资源开发研究,教育厅一般, 08-09

五、讲座汇总

1 唐凯麟,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

2 王泽应,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

3 张怀承,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

4 陈科华,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2006

5 王田葵, 舜帝与九疑山, 中文系教授, 2004

6 张恒俊, 舜帝与零陵的渊源, 经管系副教授, 2004

7 王田葵, 舜帝与九疑山及其文化产业开发, 中文系教授, 2005.11.30

8 尤慎, 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考, 中文系教授, 2005.11.2

9 王田葵, 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研讨会, 中文系教授, 2005.10.29

10 陈仲庚,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舜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2006

11 王田葵, 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汉语言文学系教授, 2006

12 周甲辰, 舜帝传说与中国文化, 院办教授, 2008.12.5

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

一、论文汇总

1 翟满桂, 《柳宗元在永州的私人交往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韩国《中国散文论丛》, 2002

2 翟满桂, 《柳宗元之“柳东河“柳柳州”称谓辩》, 《江汉论坛》, 2002

3 翟满桂, 《中唐南贬士子与骚怨精神》, 《中国文学研究》, 2002

4 翟满桂, 《中国.永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零陵学院学报》, 2002

5 翟满桂, 《柳宗元“永州八记”赏析》(8篇),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

6 翟满桂, 《柳宗元在永州的诗歌创作心理》, 《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 2002

7 翟满桂, 《柳宗元在永州的行踪》, 《永州日报》, 2002

8 翟满桂, 《清明如镜钴姆潭》, 《永州日报》, 2002

9杜方智, 《山水得名,非公谁与破荒烟》,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

10 陈仲庚, 《柳宗元永州山水诗歌赏析》(5篇),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

11 陈仲庚,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欣赏》, 《柳宗元永州诗歌欣赏》, 2002

12 孙文清,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13 夏卫平, 《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5篇,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

14 夏卫平,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2篇,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

15 曾金秋, 《论柳宗元对永州旅游文化资源的提升作用》, 《黄冈师院学报》, 2002

16 李芸, 《再读〈捕蛇者说〉》, 《现代语文》, 2002

17 尤慎, 《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共七首),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

18 杜方智, 从柳宗元著作看永州民俗文化, 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19 杜方智, 永州柳学研究的发展与打算, 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20 杜方智, “一代文章万古传”, 柳宗元诗文研究, 2003

21 曾金秋, 柳宗元的旅游思想, 湖南社会科学, 2003

22 翟满桂, 中国永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学遗产, 2003

23 翟满桂, 柳宗元在水州的心境与诗歌创作, 零陵学院学报, 2003

24 翟满桂, 山水绿,潇湘情—柳宗元《渔翁》赏析, 永州日报, 2003

25 翟满桂, 近二十年柳宗元研究之回顾, 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3

26 杨金砖, 解读柳宗元的《行路难》, 现代语文, 2003

27 夏卫平, 柳宗元种植诗的特征, 零陵学院学报, 2003

28 夏卫平, 论柳宗元山水观, 零陵学院学报, 2004

29 尤慎, 谈柳宗元的〈驳复仇议〉, 零陵学院学报, 2004

30 杨再喜, 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韵文学刊, 2004

31 王涘海, 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2003年理事年会综述, 零陵学院学报教科版, 2004

32 翟满桂, 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 零陵学院学报, 2004

33 翟满桂, 柳宗元:毛泽东论述最多的一位古代人物, 零陵学院学报, 2004

34 胡清华, 《永州八愚辨》之辨, 柳宗元研究, 2005

35 翟满桂, 柳宗元的成就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文史博览, 2005

36 翟满桂, 柳宗元与杜甫, 柳宗元研究, 2005

37 翟满桂, 这是严肃智者的现代神话, 柳宗元研究, 2005

38 翟满桂, 柳学领路人——吴文治先生二三事, 柳宗元研究, 2005

39 杨金砖,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 现代语文, 2005

40 夏卫平, 略论柳宗元的忧患意识, 文艺报, 2005

41 夏卫平, 执着精神的守护, 文艺报, 2005

42 夏卫平, 柳宗元的浪漫精神,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43 夏卫平, 柳子人生的爱与忧,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44夏卫平, 柳宗元的永州意识, 学术论坛, 2005

45 夏卫平, 论柳宗元的补天理想, 学术论坛, 2005

46 夏卫平, 柳宗元的创新意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47 夏卫平, 论柳宗元创作中的讽喻形象, 柳宗元研究, 2005

48 夏卫平, 山水游记的魅力:味、深、新, 柳宗元研究, 2005

49 夏卫平, 柳子山水感悟, 柳宗元研究, 2005

50 王田葵, 瞧着皇上的脸色——柳宗元的精神症候,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51 杨再喜, 第三届柳宗元国际讨论会综述, 中国韵文学刊, 2005

52 王洪臣, 柳宗元佛教思想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53 杜方智, “有漏皆苦”,“何苦前行”--鲁迅、柳宗元与佛文化关系比较之

上篇, 长沙民政职院学报, 2005

54 杨再喜, 从柳宗元看历史文化名人的广告效应, 商场现代化, 2006

55 杨再喜, 柳宗元由何处改贬永州辨, 现代语文, 2006

56 杨再喜,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聊城大学学报, 2006

57 杨再喜, 走向柳宗元接受史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6

58 王涘海, 柳宗元研究:1980-2005, 南海出版公司, 2006

59 翟满桂, 潇湘话语下的柳宗元与杜甫, 中国文学研究, 2007

60 伍金辉, 柳宗元诗歌用韵考, 现代语文, 2007

61 胡水姣, 论柳宗元的法治思想, 湖南科技学院报, 2007

62 杨再喜, 柳宗元接受史上的重要传承者黄庭坚, 湖南科技学院报, 2007

63 谢水顺, 论柳宗元的法治思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64 谢水顺, 柳宗元对法理学的贡献, 中国经贸, 2007

65 翟满桂, 湖湘诗人屈原与柳宗元的精神对话, 中韩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66 翟满桂, 柳宗元<守道论>诠释, 柳宗元研究, 2008

67 杨金砖,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 读者, 2008

68 周玉华, 元结、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蕴情差异性探析, 湖湘论坛, 2008

69 杨再喜, 唐五代时柳宗元的寂寞境地和接受语境, 社会科学家, 2008

70 杨再喜, 论唐宋时影响柳宗元文学接受的三个因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71 杨再喜, 柳宗元诗歌传播接受的开创者梅尧臣,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

72 杨再喜, 诗情与友情的楷模——刘禹锡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 中国韵文学刊, 2008

73 杨再喜, 柳宗元接受“拐点”的开拓者王安石,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74 杨再喜, 严羽《沧浪诗话》与柳宗元诗歌之接受, 北方论丛, 2008

75 杨再喜, 杜牧的“韩柳”并称论与柳宗元的文学接受, 时代文学, 2008

76 杨再喜, 唐宋柳宗元接受之比较, 广西社会科学, 2008

77 杨再喜, 刘克庄《后村诗话》与柳宗元诗歌之接受, 柳宗元研究, 2008

78 杨再喜, 晚唐五代的柳宗元接受, 柳宗元研究, 2008

79 江建高, 贬时弊与抒孤愤--柳宗元寓言散文略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80 周玉华, 论柳宗元对元结山水游记艺术之接受, 柳宗元研究, 2008

81 周玉华, 唐代山水游记人文精神论, 文学界, 2008

82 翟满桂,屈原的〈天问〉与柳宗元〈天对〉论略,文学遗产,2009

二、著作汇总

1 翟满桂, 《一代宗师柳宗元》, 岳麓书社, 2002

2 杨金砖, 《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3 陈松柏,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4 翟满桂, 辞典:《柳宗元大辞典》, 黄山书社, 2004

5 李钟麟, 《柳宗元官德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6

6 王涘海, 《柳宗元研究1980-2005年》,南海出版社, 2006

7 杨金砖,翟满桂等,《柳宗元研究》学刊1-13期,柳宗元研究学会,柳宗元研究学刊2001-- 至今

8 《柳宗元集》汇校、汇注、汇评,柳宗元研究会及研究所编,待出版

三、获奖汇总

1 翟满桂, 一代宗师柳宗元, 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四等奖, 2003

2 翟满桂, 一代宗师柳宗元, 永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

3 翟满桂, 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 湖南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年会三等奖, 2004

4 翟满桂, 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 省城市文化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二等奖, 2006

5 翟满桂, 柳宗元与永州旅游开发研究方案, 永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8

四、课题汇总

1 李钟麟, 柳宗元官德及现代价值, 湘科院, 2003

2 李钟麟, 柳宗元官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省教育厅, 2004

3 翟满桂, 柳宗元与湖湘文化研究, 省教育厅, 2004

4 翟满桂, 柳宗元湖南十年创作年谱, 省社科联, 2004

5 翟满桂, 柳宗元与永州的旅游开发研究, 市科技局, 2004

6 唐波, 柳宗元政治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探析, 湘科院, 2006

7 周玉华, 元结、柳山水游记散文比较研究, 湘科院, 2006

8 杨再喜, 柳宗元文学接受史, 省教育厅, 2007

9 杨再喜, 柳宗元研究的历史进程, 市科技局, 2007

10 杨涛, 柳宗元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市科技局软科学, 2008

11 杨再喜, 柳宗元的接受与被接受, 省社科联, 2008

12 谢水顺, 论柳宗元的法律思想, 省教育厅一般, 2008

13 周玉华, 元结、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探究及应用研究, 省教育厅一般, 2008

14 杨再喜, 柳宗元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 2008

15 翟满桂, 柳宗元文化学考察, 省教育厅重点, 2008

16 杨涛, 柳宗元民本思想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2009

五、讲座汇总

1 蔡靖永, 文学遗产与柳文化开发,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2006

2 杜方智, 鲁迅柳宗元佛教观的比较, 办公室、教授, 2003

3 翟满桂, 从《天对》看柳宗元的永州探索精神, 科研处、处长、教授, 2003

4 翟满桂, 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 科研处、处长、教授, 2004

5 王洪臣, 柳宗元佛教思想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 中文系教授, 2004

6 翟满桂, 柳宗元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科研处、处长、教授, 2006

7 翟满桂,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考论, 组织部部长、教授, 2008

六、学术活动

1.2002年8月,永州柳学会、柳宗元研究所举办“中国永州第二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究会”

2.2005年11月,永州柳学会、柳宗元研究所举办“全国柳宗元诗文教学研讨会”

3.2006年10月,柳宗元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举办“湖南柳宗元与湖湘文化学术研究会”

4.2004年11月,永州柳学会、柳宗元研究所举办“中国〃柳州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

5.2007年10月,永州柳学会、柳宗元研究所举办“中国〃柳州第四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

周敦颐文化研究成果

一、论文汇总

1 杜方智, 《月岩之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

2 谷明光, 周敦颐先祖源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3 朱雪芳, 周敦颐论“诚者人之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4 张京华, 〈爱莲说〉的主旨是有为, 濂溪学研究第2辑,, 2006

5 张京华, 宋代理学的精神方向——朱子《近思录》释义, 阳明学衡第2辑,, 2006

6 杨金砖, 周敦颐对元结、柳宗元文风的继承, 现代语文, 2006

7 王晚霞, 积极打通天道与人道——论周敦颐诚说新谱所在,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

8 张京华, 潇湘之畔的儒家——邢恕与北宋政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7

9 张京华, 潇湘之畔的儒家——邢恕与理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10 张京华, 周濂溪的“和”的思想——〈通书〉论〈乐〉三篇刍议, 湖湘论坛, 2007

11 潘雁飞, 周敦颐诗校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二、课题汇总

1 朱雪芳, 周濂溪修养观研究——“中正仁义”二重进路, 湘科院, 2007

2 朱雪芳, 周敦颐《通书》思想与生命存在, 省教育厅一般, 2008

三、参加学术会议

研究所重点支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2006年共计10人次,2007年共计4次。

张京华:

1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3月长沙;

2 湖南商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办“湖南省跨界女性学研讨会”,2006年8月长沙;

3 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主办“首届周敦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郴州;

4 国际儒联与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第二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2006年10月河南新乡;

5 武汉大学哲学文化学院主办“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2006年11月湖北汉川;

朱雪芳:

1 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主办“首届周敦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郴州;

2 国际儒联与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第二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2006年10月河南新乡;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老子文化国际论坛”,2006年11月兰州;

4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第十五翫国际中国哲学大会,2007年6月

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

5 泰国国际佛教大学主办国际佛教大学第二屈国际学术会议,2007年8月

主题﹕汉系佛教的佛学研究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主办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2007年11月

主题﹕朱熹人与自然和谐高峰论坛

王晚霞:

1 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主办“首届周敦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郴州;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老子文化国际论坛”,2006年11月兰州;

3 全国首届和圣柳下惠学术研讨会,济南,2007年。

女书、瑶文化研究成果

一、论文汇总

1 黄华丽, 《江华瑶族<拉发>与<蝴碟歌>异同关系》, 《零陵学院学报》, 2002

2 黄华丽, 江华瑶歌《拉发》和蝴蝶歌的异同, 南方农村研究, 2003

3 刘戈, 试论江永瑶族《经板》木刻版画, 零陵学院学报, 2003

4 刘戈, 试论江永瑶族经版木刻画, 零陵学院学报, 2004

5 胡晓睿, 女书文本与瑶族图饰的比较研究, 零陵学院学报, 2004

6 刘春侠, 女书研究宗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7 刘春侠, 女书传人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及地位研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8 尤慎, 女书亲属称谓,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9 黄华丽, 湘南瑶歌不同种类分支的比较研究, 中国音乐, 2005

10 黄华丽, 江华瑶歌不同支系的润腔分析, 艺海, 2005

11 黄华丽, 瑶歌的生态类别, 广播歌选, 2005

12 胡玲梅, 论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发展, 湖南科技学院院报, 2005

13 吴建陵, 瑶族服饰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变异, 《装饰》2005年4期, 2005

14 刘春侠, 女书传人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及地位研究,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 2006

15 黄华丽, 瑶族还盘王大歌仪式中歌娘角色及音声特点, 音乐创作, 2006

16 黄华丽, 湘南瑶族《盘王大歌》仪式及音乐, 中国音乐, 2006

17 黄华丽, 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联村“还盘王愿”传承的现状, 艺术教育, 2006

18 胡玲梅, 瑶族服饰与其特定文化内涵探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9 胡宗建, 瑶族诗人黄爱平诗歌论, 理论与创作, 2006

20 陈如新, 女书作品与汉民歌语言特色的比较, 现代语文, 2007

21 陈如新, 女书作品的语言特点研究,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2 贡贵训, 女书流传地土话人称代词的历史层次, 理论语言学研究, 2007

23 唐晓林, 鬼崽石像与瑶区的营堡制度, 寻根, 2007

24 乐伶俐, 女书中的女性心理探析, 船山学刊, 2007

25 龚忠玲, 女书与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切合点, 包装工程, 2007

26, 龚忠玲, 女书与图案的内在联系, 艺术教育, 2007

27, 段圣君, 女书与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切合点, 包装工程, 2007

28 段圣君, 女书与图案的内在联系, 艺术教育, 2007

29 胡晓瑞, 女书文本与瑶服图饰比较研究, 云南民族, 2007

30 廖宁杰, 女书民歌彩调的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 艺海, 2007

31 刘大勇, 女书唱调与瑶歌旋律分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

32 贡贵训, 女书基础方言的古百越语底层, 辽东学院学报, 2008

33 乐伶俐, 女书传承中的文化教育效应, 社会科学家, 2008

34 乐伶俐, 女书学习:教育学的审视, 湖北社会科学, 2008

35 乐伶俐, 论女书的教育功能, 理论月刊, 2008

36 乐伶俐, 女书的德育功能, 船山学刊, 2008

37 乐伶俐, 从"女书"的失落看现代女性教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

38 乐伶俐, 女书学习的历史积淀, 湖南科技学院, 2008

39 彭阳, 女书: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 船山学刊, 2008

40 彭阳, 女书中的集体无意识表达, 广西社会科学, 2008

41 周飞战, 稻作文化背景下的女书造型研究, 艺术教育, 2008

42 段圣君, 女书图案设计与瑶族图案的联系, 艺术与设计, 2008

二、获奖汇总

1 黄华丽, 湘南瑶歌不同种类分支的比较研究, 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出活动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5

2 黄华丽, 湘南瑶歌在音乐教学中的基础作用, 省教科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

3 廖宁杰, 女书民歌彩调的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 中国湖南金旋律音乐节三等奖, 2007

三、课题汇总

1 黄华丽, 湘南瑶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省教科规划办, 2003

2 蒋诗堂, 女书生态综合研究, 省教育厅, 2003

3 潘雁飞, 瑶族文学中的山水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民族精神, 湘科院, 2003

4 胡小睿, 女书文本的视觉音乐化, 湘科院, 2003

5 吴建陵, 湖南瑶族服饰文化与艺术创新教育研究, 湘科院, 2003

6 胡晓瑞, 女书文化艺术与瑶文化艺术比较研究, 省教育厅, 2004

7 刘春侠, 女书与江永的女性社会研究, 市科技局, 2004

8 胡玲梅, 瑶族舞蹈与瑶族文化研究, 市科技局, 2004

9 廖宁杰, 女书中原生态民歌的初步研究, 湘科院, 2004

10 潘雁飞, 古瑶族史诗中的山水意识及其影响下之民族精神, 省社科规划办, 2005

11 廖宁杰, 原生态女书民歌的进一步考察与研究, 省教育厅, 2006

12 杨遗旗, 湖南省永州市瑶族勉语语音研究, 省教育厅, 2007

13 乐伶俐, 女书及其传承:教育学的审视, 省社科规划办, 2007

14 黄华丽, 湘南瑶族《盘王大歌》仪式音乐研究, 湘科院, 2007

15 蒋诗堂, 女书文本语言与它的生态语言研究,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 2008

16 周飞战, 江永女书与造型艺术研究,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 2008

17 李伟, 瑶歌在湘南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实施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2009

四、讲座汇总

1 王澄溪, 中日学者研讨江永女书, 女书书法首创者, 2005.8.25

2 莫纪灵, 瑶文化中的宗教, 贺州市民宗局局长, 2006

3 邓元东, 宗教对稳定瑶族起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贺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6

4 萨迪克, 女书学习与女性教育,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主席、博士, 2007

5 蒋诗堂, 女书之谜与研究展望, 中文系副教授, 2004

6 尤慎, 谈女书中的亲属称谓, 中文系教授, 2004

7 鲁利君, 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综述, 中文系副教授, 2005

潇湘(零陵)文化研究成果

一、论文汇总

1 杜方智, 《发展永州旅游文化产业刍议》, 《零陵学院学报》, 2002

2 陈仲庚, 《楚文化思维模式与韩少功之演绎》, 《福建论坛》, 2002

3 谢双明, 《湖湘文化对李达的影响》, 《湘潭大学学报》, 2002

4 曾金秋, 《关于永州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航空教育》, 2002

5 李芸, 《人间桃源千家峒》, 《学习导报》, 2002

6 杨金砖, 《评易先根先生的<潇湘夜雨>》, 《零陵师专学报》, 2002

7 唐森树, 《试论湖湘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的孕育》, 《东南亚纵横》, 2002

8 尤慎, 潇水设名的文化说解, 零陵学院学报, 2003

9 杨金砖, 评张泽槐的《古今永州》, 永州日报, 2003

10 王涘海, 沉默朝阳岩—元结与《朝阳岩诗》, 永州日报, 2003

11 唐幼铎, 篆隶遗意----何绍基书法美学思想的精髓, 教育探索, 2004

12 王涘海, 静默的朝阳岩, 永州柳学, 2004

13 陈仲庚, “出人头地”:我们心中的“永州战略”——读王军《城记》引发

的思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4 翟满桂, 展求潇湘文化的风采——评潇湘文化系列丛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5 廖雅琴, 论李达早期思想的特点, 株洲工学院报, 2005

16 廖雅琴, 论李达从爱国主义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理论界, 2005

17 廖雅琴, 中国近代南方宗族变迁, 学术论坛, 2005

18 杨金砖, 潇湘文学近20年来的本土化趋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9 杨金砖, 遥远的回响, 人民政协报, 2005

20 杨金砖, 读《东安这边》, 永州日报, 2005

21 杨金砖, 《当代永州诗词选》,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22 陈如新, 祁阳方言中的虚拟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3 王田葵, “出人头地”:我们心中的永州战略——读王军〈城记〉引发的思

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4 王田葵, 零陵怀古, 锦绣潇湘, 2005

25 贡贵训, 永州地名的文化透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6 赵雨云, 永州“端午药市”植物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

27 陈仲庚, 楚文化思维模式与韩少功之“东方优势, 永州当代文学作品选, 2006

28 伍金辉, 湖南东安县芦洪市方言音系, 广西社会科学, 2007

29 伍金辉, 湖南东安县芦洪市镇官话音系特点,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7

30 杨金砖, 元结对潇湘文学的开掘, 求索, 2007

31杨金砖, 《爱莲说》对潇湘文学的承继及影响, 船山学刊, 2007

32 杨金砖, 潇湘文学中的二妃情结, 现代语文, 2007

33 杨金砖, 零陵山水散文选,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7

34 陈如新, 湖南祁阳县白水镇话语音特点,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7

35 陈如新, 祁阳方言的文白异读, 民族论坛, 2007

36 陈如新, 祁阳方言中的特色动词“弄”, 湖南科技学院报, 2007

37 廖宁杰, 女书的音乐特点, 艺术教育, 2007

38 唐幼铎, “浯溪三铭”考述, 书法研究, 2008

39 张京华, 《“和谐”观念起源于湘楚——兼论湘楚文化的一个早期渊源》, 《舜

文化论文集》第一辑, 2008

40 杨金砖, 屈原对潇湘文化的影响, 求索, 2008

41 杨金砖, 湖南科技学院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42 杨金砖, 保护历史民居传承潇湘文化, 湖南日报, 2008

43 胡琼方, 永州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应用, 安徽文学, 2008

44 姚辉, 永州古民居中的儒道文化, 琼州学院学报, 2008

二、著作汇总

1 杨金砖, 《当代永州诗词选》,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2 杨金砖, 永州当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3 翟满桂, 清奇弘丽---长江流域的诗词, 武汉出版社, 2007

4 杨金砖, 潇湘文学散论,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8

5 蒋祖发, 行走潇湘(蒋祖发), 珠海出版社, 2008

6 杨金砖, 零陵山水散文选,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8

三、获奖汇总

1 王田葵, 再造一个武陵源式的永州旅游胜地, 省社科规划字课题成果一等奖, 2002

2 陈雯, 潇湘平湖旅游徽标, 最佳设计奖, 2003

3 杨金砖, 孤独的守望—潇湘籍作家作品评介, 永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

4 杨金砖, 潇湘文化系列丛书, 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6

四、课题汇总

1 杨金砖, 近20年来潇湘文学的本土化趋向, 省教育厅, 2002

2 尤慎, 零陵古代文化史研究, 省教育厅, 2003

3 曾金秋, 永州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省教育厅, 2003

4 杨金砖, 潇湘文学的历史流变, 省社科规划办, 2003

5 蒋诗堂, 潇湘南岭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及其品牌文化战略, 湘科院, 2003

6 杨遗旗, 江华福清新化话语音研究, 湘科院,2004

7 贡贵训, 永州地名的文化透视, 湘科院, 2004

8 刘幼平, 永州旅游文娱产品的开发, 湘科院, 2004

9 郑向晖, 怀素书法创作与永州文化的相互影响, 湘科院, 2004

10 胡琼方, 永州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研究, 市科技局, 2005

11 杨金砖, “潇湘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省教育厅, 2005

12 陈素萍, “潇湘”意象群的内涵分析, 湘科院, 2005

13 任长琴, 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 市科技局, 2007

14 杨金砖, 元结与潇湘文学研究, 省社科规划办, 2007

15 邹林波, 对湘南地区“祁阳小调”的研究, 省社科规划办, 2007

16 杨攀, 永州摩崖石刻与地区经济发展, 市科技局, 2007

17 李伟, 关于永州民间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市科技局软科学, 2008

18 谢荣东, 永州古民居隔扇门窗雕饰的趣味性研究, 湘科院, 2008

五、讲座汇总

1 张京华, 零陵石角山哀辞, 学报编辑部、主编、教授, 2006

第二篇永州当代文学著作目录

1《祁剧研究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

2蔡建军《阳性之河》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出版

3蔡建军《永州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4蔡自新《关注永州》珠海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5蔡自新主编《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珠海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6陈松柏蔡自新《柳宗元与永州山水》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7陈松柏《<水浒传>的成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

8陈小泉《蓝色的依恋》

9陈仲庚《寻根文学与中国文化之根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10刘春林《笔谒阳明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邓宝林主编《浪花集》

12邓开衡《黑河》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出版

13邓开善邓开衡《在这个夏天》

14邓开善、邓开衡著《蓝蜻蜓》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8月版

15邓开善著《太阳鸟》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初版

16杜方智林克屏《柳宗元在永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17杜方智、唐朝阔《风雨沧桑》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18杜方智《星光集――郭沫若与田汉比较研究及其它》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

19符号《诗歌艺术与创作》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出版

20龚继愈《小黑牯传》(小说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出版

21郭威《筒车咿呀》(小说集)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年出版

22何光辉《情忆如风》(散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3何书臵《柳宗元研究》(理论)岳麓书社1994年出版

永州市2021届二模语文参考答案

永州市2021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项把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试图将责任归咎”,B项范围不当,原文是“首都伦敦等部分地区”,“禁足”措施也是如此,C项曲解文意,把“唯一途径”说成是“重要途径”)2.B(B项把假设关系改为充分条件关系) 3.C(C项是励志的内容) 4.①首先引出话题,提出中心论点。通过联合国大会决议提出用“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来应对疫情的观点。②接着从正面论述中国在疫情中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做法以及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本质。③然后从反面介绍了西方自由主义和功利主认的文化传统,指出其文化本质。④最后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中华文化中的伦理特质以及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每点1分) 5.①实行多边主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团结互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②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用“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中华文化特质应对这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③中国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立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传染源,建立各方面的协作机制,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染途径。(每点2分) 6.D(原文表述为“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即“我”受到《斗寒图》感染的一半原因是画本身,一半是画所呈现的老沈刚直不屈的精神。) 7.A(A项小说开头“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后文不畏艰难执着追求艺术的老沈出场做了铺垫,而不是丰富老沈艺术者形象。)8.(4分)①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随着“我”的所见所闻,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 ②讲述故事:小说故事由“我”来讲述,叙述内容更真实可信;③衬托人物:以“我”的视 角叙述,能更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傲岸不屈的老沈,使执着艺术追求的老沈形象更加真实丰满。④突出主题:以“我”的视角叙述,表达了在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艺术工作者对艺术追求的坚守,凸显了对文艺工作者美好品格赞美的主题。(每点2分,答对2点给满分) 9.(6分)人情美: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支持、鼓励安慰。如文中因为担忧老沈,“我”饭也没吃,去他家看他;“我”与潘大年对老沈画作的肯定、范瑛对老沈安危的关心等。(2分) 人性美:①善良真诚。文中“我”、潘大年、范瑛担忧、关心、保护老沈,体现了人性美。 ②刚直不屈。面对歪曲评价恶意中伤,老沈没有屈服,而是激情奔涌、挥毫泼墨,作《斗 寒图》。③执着追求。老沈坚持自己的画找不出什么毛病,表现出他对艺术创作的不改初心、执着追求。(每点2分,任写两点得4分) 10.B(“若某时……某时……”句式相同,“若”是主语,排除A和D。“屏……闭……以杖……”,主语都是贺铸,排除C。) 11.D(“靖节先生”不是自号,而是世称,别号。)

永州民俗文化

永州民俗文化——女书文化 “女书”,是一种只有妇女懂得专供妇女使用的十分神秘的文字。它产生于中国湖南永州市江永县。 女书从历史的尘埃里被发掘出来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法国女学者芭芭拉说:“女书是女人的圣经。真想不到在地球上某个角落还有一种只供妇女使用的文字。”美国著名学者哈里·诺曼说:“这是世界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美国一位女学者在中国湖南江永女书流行的农村住了半年多,专门学习女书文字。日本由女知识分子为主成立了女书学习小组,加拿大、美国、法国的一些博士生纷纷选择女书做博士论文。 女书,这种神奇的文字,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字呢?原来,在中国湖南江永一带,深受歧视和压迫的妇女,为了互通心迹,诉说衷肠,便产生了这种只有妇女才能读懂的女书。 一块用女书在手帕上绣着的歌谣,倾诉了女书产生的哀怨起因:“中华女子读女书,不为当官不为名,只为女人受尽苦,要凭女书诉苦情。” 女书文字的学习和传授,一般是在家庭和妇女之间代代相传,传女不传男。姑娘长到几岁,开始懂事了,对母亲和祖母绣在手帕上、写在纸扇上的女书开始发生兴趣,母亲和祖母便开始教她认女书文字。学了一些女书以后,姑娘便跟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认,一起唱。为了结交更多的姐妹,就动手用女书写结交书和通信,这样,她们的女书的水平就逐渐提高了。而女书也由上辈传下辈,女人传女人,一代一代传下来,并丰富起来。 女书为什么产生在中国湖南江永一带呢?这是因为江永一带独特的社会环境。这里十分盛行出嫁姑娘不落夫家的习俗,男女却又不能自由交往。这样,一个姑娘婚前被严锁在闺房里,不让与男交往。婚后,仍不能与丈夫真正组织家庭。于是,女性便只能在娘家与同性伙伴一起纺纱织布。所以,这里的妇女对娘家女性伙伴的感情,远远超过对丈夫的感情。江永一带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姐妹面前不讲假话,丈夫面前不讲真话。”最后,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与男性社会隔绝的女性社会,这就是女书产生的社会背景。 女书只在妇女范围内使用,对男人是一个秘密。女人用女书表达感情,诉说身世,一般都回避着男人。男人永远无法知道这些秘密。这种只传女不传男的女书“密码”,为妇女圈产生出了一个男人无法进入的神秘世界。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2002-2008年度)成果 湖南科技学院汇编 二零零九年十月

目录 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 (Ⅰ) 第一编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目录 1.舜文化研究成果 (6) 2.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 (9) 3.周敦颐文化研究成果 (13) 4.女书、瑶文化研究成果 (15) 5.潇湘(零陵)文化研究成果 (17) 第二编永州当代文学著作目录 (20)

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 “永州是本书,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书”,“看永州就是看文化”等等一类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永州得名始于隋代。隋文帝时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今双牌县永江乡一带),开皇九年(589年)撤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将永远的山水寄寓于是州,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蕴涵! 1993年,道县玉蟾岩考古发掘出打制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大量的动物骨骼、螺壳以及少量的植物果核,共约1万件。还有最珍贵的陶片和两颗稻谷,经测定,陶片与稻谷都在距今14000年左右。零陵区黄田铺镇石棚,棚基系天然平整巨石,三柱墙石承托的棚顶为重达10吨以上,被考古人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永州的历史文化,贡献了新的文明辉煌。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始祖舜帝首倡孝道,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舜文化道德精神成为奠定东方宗法社会文明框架的基石。柳宗元在永州一滞十年,融情怀于山水孜孜探求,推动唐代哲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与韩愈共同掀起拯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并影响中国上千年,成为永州山水铸就的一代思想文学宗师。南岭山地最大一支少数民族的瑶族文化,在江永、道县相邻的地方长期流传一种世所罕见的特殊文字,其字形倾斜呈菱形,由〃、—、︱、∕、о五种基本笔形构成,书写方式自上而下,从右至左。因仅在妇女范围内使用,被称为女字,通称女书。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古狂僧怀素的草书文化,散落于潇湘山水之间的碑刻文化,发源于月岩濂溪的周敦颐理学文化,以及祁剧、武术、风味饮食、衣冠服饰、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永州的人文奇葩。永州是中华民族稻作、制陶、道德、女书、瑶文化之五源,对古代东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位于永州潇湘河畔的湖南科技学院,一直重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从1981年学校(原零陵师专)成立的第一个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柳、何(柳宗元、何绍基)研究室为标志,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尤其是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确定了特色名校,打好永州文化研究这张牌,以促进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战略。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从理性上加强了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意

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查

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查 摘要:文章概述了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并针对当前存在资源挖掘不够,深度融合举措不多、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主题定位不明确,规划执行不到位、品牌竞争力不强,区域影响力不大等问题,从强化组织领导,纵深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强化保障措施,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强势品牌,提高区域影响力、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配套建设,提升产业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永州;文化旅游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永州与长沙、衡阳和岳阳并称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底蕴非常深厚,境内留存的远古文 化遗址、遗迹数以百计,如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居住的洞穴、秦汉时期特大型舜帝陵庙遗址、万多年前古稻栽培遗址、母系社会留传下来的古老文字女书,等等。但是,拥有文化资源优势的永州,与湘西、郴州等城市相比,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零、冷两区和祁阳、道县、江永、江华等县,通过采访、查阅、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就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对策等进行了思考,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历史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是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一张对外的名片。“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实施了“文化强市”、“旅游旺市”战略,狠抓项目建设、争创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厚积薄发、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经营单位共有1800多家,安臵就业人员7.6万人,比2005年增加3.5万人,带动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带动相关产业增收200亿元以上。同时,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等级旅游区从无到有,总数达到10家,其中4A旅游区2家、3A旅游区8家,新增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星级旅游饭店发展到24家,其中四星级饭店达到3家;旅行社发展到23家、新增16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0处、新增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76处、新增54处,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祭舜大典、瑶族长鼓舞、女书习俗、祁剧、祁阳小调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书”成功进奥运、入世博,文化资源储备量居全省第一。仅2010年全市旅游业接待游客10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8%、298.6%。[1] 虽然十一五期间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市场竞争力弱,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所处的区位优势、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极不匹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深度融合举措不多。永州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人杰地灵,而且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还有许多独具魅力的优秀传统艺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市。但永州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不明显,创新力度不够,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甚至有的还未得到有效保护,更谈不上合理利用,造成了文化旅游资源极大的浪费。例如零陵的东山景区、柳子庙、周家大院,道县濂溪故里、祁阳浯溪碑林、东安舜皇山、双牌阳明山、宁远的舜帝陵等市内重要景点,可挖掘潜力都非常大,但由于缺乏有效整合和深度策划,对游客所要求的在地性、体验性一知半解,发展水平仍停留于走走看看,游客的消费积极性不高。 二是文化旅游产业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周边地区相比,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投入不足,力度不大,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大文化旅游的形势需要。按照《湖南省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中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的要求,我市仍有较大差距。政府扶持不够,也造成了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正因为如此,现在不少民营企业家宁愿投资房地产,也不愿投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由于资金严重匮乏,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不少旅游景 区景点的餐饮、停车场、道路、住宿等设施十分落后,综合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黄金周,问题更显突出。有的县在“吃、住、行”等方面的基本设施十分落后,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更别说“购”、与“玩”了。 三是主题定位不够明确,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执行不到位。近年来,永州市就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做了不少规划,其中有些规划还是请国家级规划单位做的,比如潇湘百里平湖、零陵东山景区、江永“三千”文化、道县文化旅游、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等,但直至今日,规划

永州古称零陵

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零陵是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的得名 陵得名于舜葬九疑。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 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是这一典故。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 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 现在,有的人误以为零陵的“零”字,是表示没有或表示无穷大的意思,认为零陵表明舜帝死后没有坟墓或是一座空墓,甚至认为零陵表示舜陵是世上最伟大的陵墓。实际上,在汉代以前,“零”字根本没有表示数字的功能。零”用来表数,则是明代以后的事。因此,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主席的这首七律《答友人》, 永州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游览胜地。这里有(宁远)九嶷山、阳明山(双牌县)、舜皇山(东安县)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永州历史文化悠久,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舜帝陵、盘王殿、柳子庙、怀素园、浯溪碑林、瑶族祖居地千家峒、“女书”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永州是瑶族聚居地区,历史形成的“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与送亲”等节庆活动,热闹非凡、引人入胜。永州的地方文化古老多姿,瑶歌、对山歌、龙舞、狮舞和祁剧小调,地方气息浓郁。

走进永州 零陵——中国最古老的地名

零陵——中国最古老的地名 时间:2005-09-2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709 壹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说:我国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零陵是其中之一。《零陵地区志》还称:零陵是全国惟一出现最早而又沿用至今的地市级行政区域名称。 然而,零陵作为地名,如今已不复存在。1995年底,国务院作出了撤销零陵地区改为地级永州市以及撤销原县及永州市改为芝山区的决定。零陵的痕迹,除了历史,便只有一些对零陵表示着怀念的留存,如零陵学院、零陵卷烟厂、零陵机场、零陵大道等等。我也是一个对零陵深抱怀念的人,书斋中,至今珍藏着《零陵地区志》、《零陵县志》、《零陵要鉴》、《零陵年鉴》、《零陵地区三大集成》(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以及百余本关于零陵或地域历史或人物的专著。 为什么要取消零陵这个地名,我没有见过相关的官方文件,也没有参与有关这方面的研讨,所以说不出一个确切的理由。只知道有一个流传于民间的说法:零陵、零陵、零加零等于零,这个名称不吉利。官司方的决策是否受到民间说法的影响,不得而知。但不管什么理由,反正零陵消失了,孰对孰错,孰功孰过,人们各有评说。我的感觉是,有一种丢失古董般的惋惜。 去年,听人说芝山区有可能更名零陵。我为之一振,并一口气写了一篇短文《归来兮,零陵》。很多人看后有同感,居然还说什么零陵是个金不换的品牌。早不久,芝山区的同志请我为芝山的宣传出点主意,我下意识地想到零陵的回归,随即作出了一个与他们共同编写《画图识零陵》一书的方案,结果不谋而合。 贰

按一般的说法,零陵、永州、芝山,一地三名。尤其是零陵、永州,历史上时而零陵郡,时而永州府,大多时期也都被人们认为是一地二名。 零陵由何而来,零陵地名有何变迁,零陵与永州到底是不是一地二名,张泽槐先生著《永州史话》中的《零陵考》说得比较清楚。 零陵这个名字,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因为零陵”。毫无疑义,零陵与九嶷山有关,与埋葬舜帝有关。但为什么叫零陵,特别是何谓“零”,却众说纷纭。一是凋零说,零陵即荒凉山丘的陵墓;二是数目说,零者,无也,零陵是一座什么也没有的空墓;三是物名说,零陵历史上盛产“零陵香草”,故而零陵因“零陵香草”而得名;四是水名说,因九嶷山下有“泠水”,古时“零”、“泠”同音同义可以通用,零陵因“泠”水而名之。张泽槐先生认为,以上四说都牵强附会,惟有“涕零”之说可以成立。涕零,就是掉眼泪的意思。相传舜帝驾崩之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君而来,一路痛哭流涕,眼泪流在九嶷山下,汇成泠水,眼泪甩在竹丛之上,,斑斑点点,变成了班竹。零陵者,哭陵之意也。 零陵到底意为如何,恐怕连司马迁都说不清楚。不过,把零陵看成舜陵倒是没有错的。零陵自古以来又有大小零陵之分。大零陵不但指现永州,历史上还包括广西桂林和湖南邵阳、衡阳、郴州的一些地方。小零陵即后来的零陵县,限指如今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及双牌县部分区域。 作为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的零陵,在历史上经历了若干变迁。首先是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为了纪念舜帝,遂将舜帝晚年活动过的“苍梧之野”设置为一个县,取名零陵县,县治设今广西全州咸水乡。当时全国设县不多,一个县的辖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乃至几个地级市。现在的湘南、粤北、桂东北地区,秦初就只设了零陵县和郴县。当时零陵县辖含今永州的大部、邵阳市西南部、衡阳市西南部、广西桂林市大部分。第二次变迁是在东汉时期。零陵的地名和行政区域均由此而一分为二。当时的泉陵县,辖今芝山区、冷水难区及祁阳、祁东、东安、双牌的一部分,县治今芝山,因其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东汉王朝决定将零陵之郡治由零陵县(广西咸水)迁至泉陵县。此时便出现

历史文化的景观表达

历史文化的景观表达 摘要:面对本土文化精华的逐渐流失,运城圣惠公园通过景观的形式,将地域历史文化采用片段再现的方式加以诠释。两条景观轴、三个历史文化空间分别在讲述着运城5000年的历史,以景观的名义展示运城历史与人文的独特性,使人们了解运城悠久的城市文化历史,强化城市文化记忆。 关键词:历史文化;景观表达;运城;圣惠公园;规划设计 Abstract:In the face ofa gradual loss ofthe native place culture essence,YunchengSheng HuiParkthrough the landscapeform,thereg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byfragmentand playback modeinterpretation.Two landscapeaxis,thre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spacerespectively in thetelling ofthe history of Yuncheng in 5000,show the uniquenessof Yunchenghistory and culturein landscapename,make people understand the Yunchenglonghistory of city,strengthening thecitycultural memory. Key words:History and culture;landscape expression;Yuncheng;SanHuiPark;planning and design

湖南永州之潇湘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2278956.html, 湖南永州之潇湘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付星星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 摘要:湖南永州是潇湘文化之地,也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 永州潇湘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上有些不尽人意。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湖南永州潇湘文化,本文据此对于湖南永州之潇湘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行阐述,以便让永州潇湘文化得到人们更深入的了解,借以促进永州潇湘文化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永州;潇湘文化;保护;传承 作者简介:付星星,女,1988年11月生,湖南攸县人,湖南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一、永州之潇湘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一些文化传承艺人岌岌可危 永州作为潇湘文化之地,优秀文化众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潇湘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境地。以女书文化为例,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书写符号,永州女书的传承人也少之又少,再加上现有的传承者都年事已高,大体都在60岁左右,这使得永州的女书文化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随着这些老年人的逝去,陷入一种停顿,为此永州女书文化在发展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危机。 实事求是地讲,永州许多传统潇湘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上时自发的,大多属于一种公益性质,并不是外部力量强施的。而且在对于潇湘文化的传承上,这些老者没有丝毫功利性,完全发展内心的情感,这使得潇湘文化得以延绵不断。但是由于在潇湘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其的理解不足,这使得一些潇湘文化传承上有些孤立无援,客观上阻碍了潇湘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仅仅依靠民间的艺人去传承一些传统潇湘文化也并不是长久之计。 (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对匮乏 从目前来看,不仅对于潇湘文化传播与教育上还是乏善可陈,就永州文化发展教育现状,关于潇湘文化口头文学,民间工艺的民间文化教育在永州中小学开展上比较匮乏。

永州乡土教材之文化遗产

第七章文化遗产永州,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山脉起伏,气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迹,为永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零陵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过去称为花灯或调 子,主要有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 两大艺术派系。以后,两派合流,成 为零陵花鼓戏。花鼓戏传入零陵的 时间在清乾隆前后,距今已有200 多年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1796—1820),诸联所著《明斋小识》载:“花鼓戏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于乡野,继而城市;始盛于村俗农甿,继沿于纨绔子弟。”文中概括了当时花鼓戏的发展演变情况。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建国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据1981年统计,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零陵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150多个,内容主要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婚姻爱情和其他社会生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念白、歌舞、声腔、伴

奏等,都富有地方特色,为流行地区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初祁阳花鼓灯艺人来零陵,组建了剧团。后来道州调子艺人加盟其间,形成了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的合流。1956年,正式定名为零陵花鼓戏。 零陵渔鼓 零陵渔鼓是今永 州境内所有渔鼓的 统称,流布于永州全 境及周边地区,为湖 南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零陵渔鼓产生于 明末时期。 零陵渔鼓的表现形式基本有三种:一是只有唱;二是有说有唱;三是说,唱、表演结合。零陵渔鼓的演唱内容一般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演义等。 零陵渔鼓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可以说,它反映了社会最低层人群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道德背景,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术价值。 零陵渔鼓的旋律跌宕起伏,行腔极具跳跃性,到高腔部分,艺人会使用假嗓或将真假声结合,这种技巧的运用,在其它渔鼓中并不多见。另外,零陵渔鼓将渔鼓腔、小调、戏曲腔等进行有机融合,形成

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 永州,古称零陵,风景优美,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山脉起伏,气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迹,为永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而这个暑假,就如何推广永州的旅游文化,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下面就是我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永州现有旅游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从而可以寻求更好的方案来推广永州的旅游文化,使得永州的旅游文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最大化,促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时间 2012年暑假 三、调查对象 永州的主要旅游文化资源 四、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访问与网络查找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业为此制定了许多的政策和计划,并已经有了许多好的开始,下面以我主要考察的天誉置业集团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东山景区为例的调查报告。

永州市零陵东山景区及商贸城项目是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的重点工程。2011年,零陵区委区政府与天誉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巨资30亿元,全面加快东山景区建设步伐。在为期六年的建设中,将扩建法华寺,修复古东门,恢复洗砚池、千字碑文,新建东山广场、怀素广场,完成景区景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工程,恢复景区自然景观。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完成前期投资近亿元。 在东山规划建设中,它的规划布局概括为“一个广场,三个中心,五个景区”,即一个广场是指东山历史文化商业广场,即在永州电影院、市委零陵旧址、军分区零陵旧址这一带做一个广场,广场占地20000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14000平方米,广场集休闲、旅游、文化展示、商贸于一体。三个中心是指影视文化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古代体育娱乐中心。旅游接待中心,计划在春牛坪路以南、鱼苗场鱼塘环抱的半岛状土地及其对面空地上修建一个高标准的宾馆做旅游接待中心。古代体育娱乐中心,计划在张飞岭这一带做一个公园,主要以古代的射箭、骑马、跆拳道、柔道、摔跤等体育设施为主。五个景区即鹞子岭景区、怀素景区、高山寺武庙景区、东门文庙景区、东山湖景区。零陵区将按照“整旧如旧”的建设原则,把东山作为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景区来进行整治和建设,将东山打造成一方福地、一片净土、一个乐园。在发展东山景区各旅游文化之时,相关部门树立了全局观念,站在永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统揽工作,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切实做好项目推进工作。从永州天誉置

永州应知就会知识题库

永州应知就会知识题库 1、我市的市树和市花是(D、香樟、杜鹃)。 2、2018年,新田(B、龙家大院)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3、我市于(C、2015)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4、永州八记是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奠基这作。它出自哪一个朝代哪一个作家之手?(A、唐代柳宗元) 5、湖南省湘江源头在(A、蓝山) 6、2016年11月,湖南双牌县()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国落名录。(D、访尧村) 7、我市创建目标是力争()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A、2020) 8、为纪念我国伟大诗人(B、屈原),湖南很多地区一直保留端午划龙船的传统。 9、九嶷山哪个(宁远)县境内? 10、中国历史上称草圣的是(怀素). 11、诗句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知。 12、爱莲说出自(周敦颐)。 13、久字背翰林祠位于哪个县区(宁远) 14、舜帝大典是什么级别(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5、2018年11月2日,湖南双牌县为全国首个(中国和文化之乡)。 16、(陈树湘)断肠明志。

17、怀素祖籍是(湖南永州) 18、(树德山庄)是唐生智先生故居。 19、(黑糊酒)俗称牛屎酒。 20、东安县2016年被评为中国首个(中国德文化之乡)。 21、曾实地到紫霞岩考察,……的是(徐霞客) 22、全国以帝皇命名的山是(舜皇山) 23、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九嶷山学院的是(乐天宇) 24、双牌水电站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2年基本完工。 25、2018年,回龙圩第二届柑橘节的主题是(永州之野、…..) 26、写下“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计的宋代诗人是(陆游) 27、永州之野产异蛇,最能体现作者强烈的民本思想的一句话是(孰知赋敛……….) 28、祁阳传统戏曲,人们通常叫它(祁阳小调) 29、湘江之滨的黄阳司镇以古渔镇著称。 30、1934年8月20日,红6军团在新田小源村召开会议,史称小源会议 31、新田武当山又称(南国武当山) 32、2011年,蓝山县(百叠岭茶)获得金奖。 33、2015年新田(陶岭三味辣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4、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的陶制品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具有完整形态的陶器。

潇湘文化宣讲心得

锦绣人文在潇湘 永州,又称“潇湘”。 初识永州是在我上学时学到的课文——来自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一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那时候并不了解永州,甚至都不知道在哪,后来才知道原来也在湖南,也没想到这个城市会承载我四年的青春和时光。 高考结束后,我被第二志愿——湖南科技学院录取,之前录取结果刚出来的时候,通过网上查询的结果和亲人朋友描述中,都给我一种感觉:永州是个穷乡僻壤、蛮荒之地。这让我不仅对即将来临的大学四年时间感到深深地迷茫,更怀疑自己宝贵的四年青春是否就要在那个地方被白白浪费。开学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那天我推着收拾好的行李,第一次远离家门。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高铁路程抵达永州站,学校的迎新大巴早已准备多时。随着大巴缓缓开动,我的心也不禁期待着我的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疑惑着永州到底真如外界所说的那样吗?待大巴驶离冷水滩区,进入零陵区时,沿路或荒凉的大山,或低矮老旧的建筑,不禁让我从心底涌上一股失望。车继续行驶,进入学校所在的街道——笔直的油柏马路被两旁的大树遮掩着,旁边就是一条蜿蜒漫长的河流,街边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和灯笼造型的路灯呼应着……,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一幅岁月静好、娴静悠适的画面,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眼前的景象瞬间宽慰了我之前的失望。 事实证明,几年下来,永州,也确实用它的独特魅力逐渐让我沉迷。 零陵是个重要的古地名。而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 永州也确实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它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与我的家乡——岳阳,十分相似,让我更生许多亲切感。永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我了解的就有“舜文化”、“柳子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瑶族文化”等等,其中,女书文化更是著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下面介绍关于永州的几种当地文化:首先是碑文化。碑文化是永州的特色,也是永州的骄傲。全省

永州人文历史概说

永州人文历史概说 永州历史绵长,人文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员。 一、天籁永州 永州位于华夏大地南岭山脉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北麓 , 湖南省南部,与广西桂林、贺州 , 广东清远等两省 ( 区 ) 三市交界,亦与省内邵阳、衡阳、郴州等三市相邻。南方为阳,属火,主离卦。 潇湘之水令世人瞩目。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潇水发源于永州宁远九嶷山,是湖南母亲河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湘,水,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说文解字》)。潇湘二水分别自南向北奔腾而来,在永州城区汇成泱泱大观。 由于热丰雨沛的太平洋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的浸淫,永州气候温和,水光充足,山青水绿,生态优越,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 , 也是人类最佳生存环境之一。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永州道县玉蟾岩的人工栽培稻粒与陶片的发掘,第一次将人类生存遗迹链接到迄今 14000 年。这是永州彰显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起源的重大贡献。 二、地名永州 永州得名始于隋代。隋文帝时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今双牌县永江乡一带),开皇九年( 589 年)撤零陵郡,臵永州总管府。将永远的山水寄寓于是州,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蕴涵! 零陵比永州更为古老,缘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文明始祖舜帝而得名。司马迁《史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零者,

《说文解字》注:馀雨也。清代段玉裁改馀为徐。徐雨,徐徐而下之雨。陵者,《说文解字》注:大阜也。又,阜,大陆山无石者。就是高大突出的山头。或云,九疑山古称零陵,又作灵陵,可能是楚人的称呼,因帝舜陵墓在此,寓帝舜英灵升天之意。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称:零陵是我国夏以前出现的三十四处重要古地名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零陵、永州这两个地名被先后交替使用。 三、建制永州 永州在新石器时代属三苗的江南地。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属荆楚之域。秦代属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 111 年),析长沙国臵零陵郡(郡治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辖 7 县 4 侯国。郡域除现在的永州地区外,还包括今广西桂林的大部分和衡阳、邵阳的一部分。 新朝王莽时( 8 年),零陵郡更名九嶷郡,辖地不变。 东汉时复名零陵郡( 25 年),迁郡治于泉陵(在今零陵区城北),辖区扩大到今湘乡、双峰、邵东、衡阳县等地,共计 8 县 5 侯国。这一时期郡域治地最广。 三国孙吴时期( 265 年),零陵郡域开始减小,郡西南分臵始安郡,南部臵营阳郡,北部臵昭陵郡,湘乡等地划入衡阳郡。 隋开皇九年( 589 年),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并将谢沐、冯乘二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 607 年),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 终唐一代,零陵郡大致分设为永州零陵郡和道州江华郡,这一建制历

美在永州

美在永州 人间的美的定义是很广泛的。当人伤悲时,就会有所谓的悲剧美。当人开心时,又有所谓的喜剧美。当人很深沉时,存在着内涵美。永州之美却超脱人的情绪,是一种永恒美。定格在一刹那,停留在一瞬间,如一杯茗香,细细品味,方知其中韵味。 人文美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伦;文化从永州走过,留下深深美丽。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向传统的中华文明史上五千年说及中华名族起源于黄河中原说提出了重大挑战。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制陶工业之源、中华道德文明之源、大舜文化之乡。 舜文化、柳文话、瑶文化,周敦颐的理学,以及古老的“女书”,是潇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怀素草书的狂放不羁,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和女书的神秘莫测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 山水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永州山水,美丽而不妖艳,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春花散发芳香,夏水静静流淌,

秋叶点装大地,冬梅傲立雪中。平凡的四季彰显出别类的美丽,凸显出永州的灵性。永州地貌总的趋势是东西南三面环山,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山脉沿湘桂粤向境内环绕、形成越城岭—四明山、都庞岭—阳明山、萌渚岭—九疑山三大山系与道江、零祁两大盆地。境内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7处,尤其是舜皇、阳明、九疑“三山”,山势突兀挺拔,山中雨水充沛、林木繁茂,终年白云缭绕于上,雾海翻腾于下,珍禽鸣于林中,异兽奔于山谷,奇花开于悬崖,清香弥漫山路。如黛的山色,清新的山风,如漱如玉的溪流,撩人耳目,抚人肌肤,裨人心肺,惬人心灵。潇水从舜峰而下,从九疑山西边进麦地,过水市,从大阳峒而进入道江盆地。道江盆地以灰岩、红岩、土丘岗为主,溪谷平地、溶蚀洼地间布在潇水流域及岩溶地貌发育区,构成典型的山间丘岗盆地,土质中微量元素丰富,空气湿润,水质清纯,因此,道州盆地的果蔬稻麦,均带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尤其是香芋、香米、香柚,千百年来一直为皇家的贡品而享誉天下。 书画美 书之美,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画之美,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永州书画之美尽是如此。“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道出了潇湘与舜之二妃有着不解之缘,平凡的文字写出了一段段历史渊源,这是书之美。“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写出了潇水的画之美。“潇湘夜雨、烟寺晚钟、平沙落雁、

2017永州旅游形象宣传片《美在永州》 城市形象片文案

2017旅游形象宣传片《美在永州》文本 概述:2017版形象片由五个板块组成 【开篇】 【第一板块:山水美】第一节:山水第二节:生态 【第二板块:人文美】第一节:历史第二节:红色第三节:风情【第三板块:风物美】第一节:物产第二节:美食第三节:前景【结语】 【开篇】 (单音节古筝弹奏、古朴深远) 一支大毛笔饱蘸墨,落纸、行笔,一老者,提笔书写大字“永”,后期特效制作另三个字 【出片名】美在永州 童声诵读:北之晋,西适豳(bin),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字幕: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画面:浯溪碑林亭台广场,航拍,小女孩诵读近景慢慢升高拉远,大远景,蓝天白云上隐现诗文) 【山水美】 绿色,是世间最美的生命肤色,被大自然以最饱满的方式赐予给了永州,这片神秘的土地。九嶷山,白云缥缈,红霞万朵;舜皇山,林深树密,野趣盎然;阳明山,野生杜鹃漫山遍野。高山出好水。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发源于此穿林越野,迤逦北去。700多条大小河流灌注其间。主要水域95%以上的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一、二类标准。森林覆盖下的南岭山脉和灵动秀美的湘江水系共同构造起永州美丽的山水格局,使永州成为动植物资源富集之地。全市拥有8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湿地公园,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在生态成为生产力的今天,这份库存显得尤为珍贵。 (画面:永州水系;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等森林航拍;阳光照射树林的通透;城在林中的美景;绿色植物的特写;散步休闲的

幸福时光) 【人文美】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蓬勃的生命在这青山绿水间演绎一个个生动而曲折的故事,文化创始的脚步从不曾停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道县玉蟾岩几粒稻谷遗存把人类稻作文明推前一万两千年。昔舜帝南巡至此,传播道德文明,泽被天下,《礼记》、《楚辞》、《史记》均记载了舜帝南巡葬于江南九嶷的事迹;柳宗元谪居十年,作《永州八记》名扬千古;周敦颐悟道月岩,著《爱莲说》影响深远;唐代怀素蕉叶练字,游龙飞凤,草书独步天下,史称“草圣”;清代何绍基悬腕挥毫,泼墨终生,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文化古迹达27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7处,领先全省。母亲河湘江由此起源从容北去,也让永州发轫为湖湘文化之源。 (画面:玉蟾岩遗址、坐果山遗址、九嶷山舜帝陵、宁远文庙、零陵武庙、文庙、柳子庙、周敦颐故里、江永上甘棠、零陵周家大院、新田龙家大院、绿天庵、古代书童穿越到现代等) 历史在这里回响,共和国的足迹在这里留下了红色的记忆。这一方灵秀的山水,孕育了李达、陶铸、李启汉、蒋先云、江华等众多响亮的名字。全市所有县区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有革命遗址159处,建成了10个烈士陵园,红军长征足迹遍布10个县区。舜皇山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翻过的第一座难翻的大山”。 (画面:先辈故居或铜像;“红军是工农的武装”等革命标语;小源会议旧址;红军墓、红军渡等;老山界航拍,文章石刻特写) (瑶歌引入)民族风情,萦绕心灵。江永千家峒,世界瑶胞向往的精神圣地;江华,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地域文化,无不给人愉悦的体验。一年一度的九嶷山祭舜大典、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瑶族盘王节已成为永州文化品牌享誉海内外。 山水与人文有机融合,自然与历史交相辉映,造就了永州独特的旅游资源特色。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领略漪旎的自然风光,更可以愉悦地感受灿烂的历史人文。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距今5500年左右”、“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的远古遗址是() A.玉蟾岩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城头山遗址 【答案】 D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城头山遗址。注意题干强调的“距今约5500年左右、中国第一古城”。 【解答】 距今约5500年左右,号称“中国第一古城”,并发现了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遗址的是城头山遗址。城头山遗址发现于湖南澧县,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城址东墙下发现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谪居永州十年,写下《捕蛇者说》等传世名篇的是() A.柳宗元 B.元结 C.刘禹锡 D.屈原 【答案】 A 【考点】 古代湖南的主要文化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了《捕蛇者说》,它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解答】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谪居永州十年,写下《捕蛇者说》等传世名篇的是柳宗元。《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 3. 有学者认为:“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我国丝绸大量外销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答案】 B 【考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丝绸成为丝绸之路上“中国的名片”。故我国丝绸大量外销开始于西汉。 4.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

永州美食汇总

永州美食 东安鸡 东安鸡因其烹调方法起源于东安县芦洪市镇一带而得名,历史悠久,素享盛名。据资料载,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东安人就始作“东安鸡”。东安鸡造型美,色泽鲜,香浓气醇,肉嫩骨脆,具有卤鸡的清凉,烧鸡的脆嫩,炖鸡的鲜美等特点。 宁远血鸭

宁远血鸭,也叫血糊鸭子。它色泽红润,鸭肉焦脆爽口,香辣酸咸兼备,佐酒咽饭均宜,是颇具特色的地方菜肴。 永州喝螺 永州喝螺是选用本地所产铁螺加工烹调而成,具有清香脆嫩、汤鲜味美等特点,带有浓厚的地方风味。食喝螺还要得法,喝时嘴要紧贴螺头,喝气要适当,用力过大会呛住,用力不足则喝不出肉来。故新来乍到的外地客人,常常望“螺”兴叹,难以领略到食此菜特有的趣味。

零陵板鸭 零陵板鸭起源于清朝末年,素以香、肥、脆、嫩而闻名。零陵板鸭吃法多样,有烧炒、油炸、汽蒸等。 祁阳笔鱼

笔鱼是湖南祁阳县浯溪的著名特产。笔鱼学名铜鱼,因其色黄体圆,状似竹竿,又称竹鲆。煎焖而成的笔鱼,具有桂鱼的细嫩,青鱼的甘甜,鳝鱼的油润,鳅鱼的鲜香,是当地的传统名菜。此菜香辣咸鲜,软嫩油滑,颜色酱红,汁抱油亮,味香扑鼻。 红烧狗肉

红烧狗肉是永州著名的野味。红烧狗肉的特点是颜色酱红,肉质柔软,香味异常浓郁,多吃不腻。 江永荷叶米粉肉 荷叶米粉肉是江永人民喜庆酒宴的镇席之肴,味香甜美。其制作方法为:先把肉切成一寸见方之块状,将稻米、八角炒香,磨粉拌合,加上精盐、白酒、酱油、五香粉、白糖等调味品,再用荷叶包扎(故又名荷包扎),每包一至两斤,置甑或锅中烈蒸到荷叶流油即可,吃的时候,趁热解开荷叶,香味扑鼻,味道鲜美。 江永三香(香米,香柚,香芋) 香米:香米是一种具有浓烈芳香的软稻米,冠于江永“三香”之首。香米稻的禾杆细长,高1.2~1.8米,稻谷呈象牙色,煮熟后,清香四溢,经久不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