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五)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

2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

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4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5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分目标

(一)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

(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课程分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各种基本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1.学习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 3.增强安全意识。

(三)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与营养状况、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本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和行为习惯、安全与避险等对身体发育及健康的影响,发展体能;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殖健康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本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体育教师要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和体能练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要注意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初中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水平四

一、运动参与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表现出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

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2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

学习目标: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课。

评价要点: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并相互评价上课和课外锻炼时的表现。

二、运动技能

1学习运动知识

学习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运动中的现象与问题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如简要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乒乓外交等事件与问题。

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北京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

学习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比较全面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比较全面地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运动处方、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测定心率,并说出心率与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关系。

△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

评价要点:发现和解决体育学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找出自制的锻炼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修改。

2掌握运动技能

学习目标: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基本掌握并运用田径类运动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以及速度、远度或高度等。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掌握并运用定向越野技术的情况。

△基本掌握并运用球类运动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门球等球类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和战术的规范性和运用的熟练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考核性排球比赛中发球、上手传球、垫球技术的运用以及场上站位补位的意识等。

△基本掌握并运用体操类运动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器械体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园集体舞、民族舞等项目的技术动作与组合动作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身体姿态和表现力等。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大众健美操、分腿腾跃、以单腿摆越成骑撑和后摆转体90度下为主的单杠组合动作、以分腿骑坐和支撑后摆挺身下为主的双杠组合动作等的质量。

△基本掌握并运用游泳运动或冰雪类运动的技术。如在掌握蛙泳和滑冰、滑雪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其他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等。

评价要点:对于所学不同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所学自由泳或者滑冰技术动作的质量。

△基本掌握并运用武术类运动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8-10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和防身术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武术套路的连贯性、力量及其运用能力等。

评价方法举例:由教师或者体育骨干作为进攻方,观察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防身术的情况。△基本掌握并运用较复杂的其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跳竹竿、抖空竹、花样跳绳、踢花毽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技术,以及各种有一定难度的具有锻炼价值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数量及运用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学生相互评价经常运用踢花毽技术进行课外锻炼的情况。

3增强安全意识

学习目标1: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提高安全运动的意识。如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要领、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以及帮助他人安全运动的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相保护和帮助他人处理运动损伤的表现。

学习目标2:将安全运动的意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安全行动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车以及特殊气候等条件下注意安全,懂得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发生时主动规避危险的知识和方法等。

评价要点: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的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在横穿交通拥挤的街道等情况下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身体健康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了解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如知道合理饮食、正常体重和超重的概念,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的关系,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的关系等。

评价要点:对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说明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的关系。

△了解合理安排作息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如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及了解合理作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

评价要点:对有关生活作息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作息习惯并提出改进意见。

△了解生活恶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自觉抵制。如认识网络成瘾、吸烟、酗酒和吸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劝告他人坚决抵制生活恶习的诱惑。

评价要点:对有关生活恶习影响身体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吸烟、酗酒和吸毒等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如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伤寒与菌痢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

评价要点:对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或写出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了解艾滋病和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如了解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的病理、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

评价要点:对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有关艾滋病和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的学习心得。

2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学习目标:在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耐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如在球类运动中提高灵敏性等。

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灵敏性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篮球运球突破时的灵敏性。

△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力量水平。如在体操类运动中提高力量水平等。

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力量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完成单杠或双杠动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力量水平。

△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速度水平。如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中提高速度水平等。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速度水平。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30秒快速跳绳的次数。

△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心肺耐力。如在田径类运动中提高心肺耐力等。

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心肺耐力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测试学生800米(女)、1000米(男)跑的成绩。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目标: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并果断做出决策。如在篮球比赛中,根据场上的形势变化果断做出决策行为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果断做出决策行为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果断决策的事例。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习目标: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分析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并保持稳定和积极的情绪。如正确认识挫折的原因,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评价要点:应对挫折或失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分析自己在乒乓球比赛失利时的情绪变化和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树立集体荣誉感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如在比赛中为了集体的最终胜利,愿意为同伴创造更好的进攻时机等。

评价要点: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谈谈个人目标服从集体目标的重要性。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如表现出公平、诚实、友爱、礼貌、尊重等行为。

评价要点:平时在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发生的较典型的不道德行为,并相互评价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表现。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四:名词解释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指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个体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学习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仅仅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

学习目标:本标准提出“学习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设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立并力求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

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身体健康:指个体处于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标准》要求学生主要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能力。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和被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标准》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运动参与: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技术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人的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时等。《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种体育游戏和身体活动方法,发展体能,获得强健的体魄。

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实施方案

XXXXXX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 实施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高中必修课程,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将本着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实施改革。 一、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1、学校学生的情况 今年我校招收24个班级的高一新生,高二20个教学班,全校共有45个班级进入新课改。所招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各所初中。从以往的经历看,我校学生对体育运动比较喜爱,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高涨,不少学生有着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具备相当的运动技能,并形成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部分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地域,体育基础有很大差别,尤其来自于偏远地区乡镇的学生,应该视其体育基础区别对待。 2、体育教师的资源配备 我校体育组由9位中轻年教师组成,其中见习教师4名。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9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分别能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项目的选项教学课,供学生选择

的余地很大,这对新课程选项教学的开设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当二个年级都开展选项教学的情况下,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将凸显出来,有待学校考虑解决。 体育场地器材的情况: 我校运动场地设施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有一个400米的塑胶田径场;室外篮球场6个;乒乓球台20个;同时,各个项目所需要的器材数量较充足,基本能满足选项教学的要求。 3、选项教学的基础。 我校曾开展过选项教学课,对选项教学的组织程序和管理方法有所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新课程实施会起到积极帮助的作用。但是,过去的选项教学课,只集中在高一年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课程改革持续发展,当二个年级都以选项教学形式出现时,如何合理整合师资资源,同一项目、同一水平、跨班级组合排课,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对此我们还缺少经验。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 通过三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 1、提高参与意识:学生对体育运动具有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养成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能评价自身的健康状态,会利用掌握的技能根据自身特点制订锻炼计划,并对锻炼效果进行评价。 2、发展运动技能,提高自我锻炼能力:认识运动的价值,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长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高中体育必修《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与教案 班级:高一人数:48人地点:体育馆时间:2013-11-9 教师:指导老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的目标,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关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觉性和主动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顺利完成跑位和掌握行进间四角传球的技术,少数的同学能较好完成传接球的动作。 3)情感目标: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再进一步的获得成功,以此来增强他们进取心和自信心。三、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具有很高的求知欲望的阶段,篮球运动对他们来说具有很浓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与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是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四角传球对于他们来说我相信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内容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在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教互学之下,能够更好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策略: 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的问题。所以我们通过让学生看老师画板的讲解,动作的示范和讲解,观察动作使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并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通过老师的质疑、启发、引导使学生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接下来让学生再次尝试并且通过增加难度使学生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加强理解来提高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成功率,促使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最后通过《感恩的心》的歌曲片段以手语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音乐心境下放松心情结束本课。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

体育与健康学科新课标解读一、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上课时,更多的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口号,其实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按照这样的理念,在课程

的内容和结构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方法,而是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作为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技能,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起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在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 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 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课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四、教材编写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性质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定性展开。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教学必须紧扣这一特点展开。 1、基础性: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相对于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 2、实践性: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多元价值。 3、综合性: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多种价值整合;以体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区别于义务教育的手段与目的,强调健康知识的习得)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教学指导文件 1、原教学大纲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水平五、水平六) 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二)课程改革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报告 屈中乾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 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 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2016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接受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的观念。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制订的。在学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标准》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它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专门大提高。然而,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类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新的威胁。这种状况在我国青青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青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差不多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关于提高全民

族的健康素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进展观等为指导,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养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青年体育增强青青年体质的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的。《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进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进展。 《标准》提出了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规定了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和方法,进展体能,提高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要求。《标准》是编写教材,制订《地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打算》,实施体育教学和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要紧内容,以躯体练习为要紧手段,以进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躯体育意识和能力为要紧目标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亮的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和健康素养的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要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适应,为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亮的实践性,是以躯体练习为要紧手段,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课程。本课程强调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亮的综合性,是以体育学习为主,同时融合部分保健、卫生、安全、抢救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本课程强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的整合和体现,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实施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最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最新《体育与健康标准》版)—课程理念说课材料

《体育与健康标准》2017版 一、课程的性质 二、基本理念 现阶段我国幼儿园课程中仍存在忽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忽视幼儿园课程本身丰富性和动态发展的错误的价值取向。要想破解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固步自封”的狭隘课程价值观念,唯有寻求以整体性、丰富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特征的生态主义价值理念来建构当前幼儿园课程①。 动态课程 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仍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强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不是先天形成的,主要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获得和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指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与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 ①以生态主义视角审视当前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与)的共性要求,更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后学生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性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既有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的形成,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是勇于进取、遵守规则、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胜不骄、败不馁;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表现出团队合作与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现代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观确立的同时确立了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范式。并以同样的方式确定了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范畴。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既要求幼儿园生活是一种即时的真实生活,同时又要保证幼儿成长的自由、自然和充分。这种要求下只有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其存在着完全的无条件耦合性。在幼儿园混龄教育中,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原初动力,各种主体之间的互动是教育发生的基本机制,同时也是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最基本单位②。 《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 2.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2.2.2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2.2.3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2.2.4 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2.2.5 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学科核心素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3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 课程目标 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 ②幼儿园混龄教育:理论演绎及其作用机制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接受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的观念。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制订的。在学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标准》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它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它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 读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订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 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二 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给各个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只要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色,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三 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本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的发展

20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word版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0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的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四大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五点)

1、根据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五、课程目标(五点)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中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学习领域目标(五点) 1、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