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_姚皓华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_姚皓华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_姚皓华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_姚皓华

2005年7月

第26卷 第4期东岳论丛Don g Yue Tribune Jul.,2005Vol.26 No.4[收稿日期]2005-04-17

[作者简介]姚皓华(1972-),女,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本文为湛江海洋大学课题 大历十才子诗歌研究 中一部分,负责人:张学松;本文由本人执笔写作

文学研究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

诗歌内容之比较

姚 皓 华

(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广东湛江524023)

[关键词]大历十才子;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

[摘 要]边塞诗派是唐代著名的诗歌流派。盛唐过后,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 大历十才子 诗派也

创作了不少边塞诗,他们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有同有异:其同在于两者均有边塞景色的描写及胸臆

愁懑之情的抒发。其异之一在于盛唐时期蓬勃的时代精神造就了盛唐边塞诗中瑰丽雄奇的西域风景画, 大历十

才子 边塞诗中的边地风物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之二在于盛唐边塞诗中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愁而不惨、悲

而不凄,而 大历十才子 笔下的乡思之情则凄惨愁郁、幽怨绝望。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5)04-0083-07

引言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丛奇葩。唐代的边塞诗数量大、成就高,自古为人所重视。建国以后,学术界对于唐代边塞诗的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界定唐代边塞诗的概念,对唐代边塞诗的内容、艺术风格、发展脉络,唐代边塞诗的繁荣及其原因,唐代边塞诗的思想意义以及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等都有深入、创新研究。

唐边塞诗在 全唐诗 中的数量超过了2000首,而且,边塞诗不仅数量大,涉及的作家也颇多。盛唐开元、天宝时期,边塞诗大盛,涌现出一批以此为长的杰出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派,成为唐诗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边塞诗派的骨干成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之涣、崔颢、祖咏、常建等人,其中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被后人简称为 高岑王李 ,视为盛唐边塞诗最主要的代表。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充满盛唐时代豪爽明快、一往无前的雄浑气象。

中唐的边塞诗歌也有很火的发展,卢纶、韩、钱起、耿、李益、刘长卿、戎昱、皎然、姚合、张籍、王建、李

贺、自居易等,也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歌,而且不乏优秀之作。卢纶、韩

、钱起、耿这几位 大历十才子 ( 大历十才子 是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中的主要成员的边塞诗创作,在写作内容方面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相比较,既有相同的一面,又各具特色。本文试对之作一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

1、共同的景致描写:大漠风光奇特瑰异

边塞风光在盛唐及中唐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歌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奇异瑰丽还是萧条凄凉,都让人从中83

东岳论丛 2005.4

领略到迥异于内地的景象色彩。其中,盛唐边塞诗人笔下的边塞风光大都美丽壮阔、生机勃勃,形成一幅幅苍茫雄奇的边地山水画卷。在唐代的边塞诗人中,岑参是写边塞景色最多、最好的一位。岑参曾两度西行,深入西域,历时六年多,切身、丰富的边塞经历及其好奇敏感之性情,使他写作了大量西域边塞奇观异景的诗篇,成为盛唐时期描绘边塞景色成就最高的边塞诗人 [1]。他的 碛中作 中的 平沙莽莽绝人烟 , 过碛 中的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 题金城临河驿楼 中的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中的 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中的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这些西域风景诗中的写景状物,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西域瑰丽奇美的风景图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除岑参之外,高适、王昌龄等诗人也写作了大量表现边塞奇崛明丽、雄伟壮阔风景的诗作:如王昌龄的 塞上曲 、 塞下曲 (四首)、 从军行 (五古二首);高适的 送裴别将之安西 :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 金城北楼 :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这些诗歌所展现的开阔雄浑、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博大辽阔、声势恢弘的意境,在盛唐边塞诗中多不胜举。

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中也不乏边地大漠景象的描写:卢纶,为 大历十才子 之一,由于有军幕经历,写作了不少边塞诗,在诗歌风格方面,卢纶 有些诗浑健沉雄 , 具有盛唐余风,如向为人们乐道的边塞诗 [1]。他的 和张仆射塞下曲 组诗(共六首)、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 、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 、 从军行 、 送鲍中丞赴太原 、 送刘判官赴丰州 、 送郭判官赴振武 、 送韩都护还边 ,就是这类诗作的典型代表。如 塞下曲 组诗(共六首),其中不乏对边境自然景象的描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唐军乘胜追击,纷飞的大雪弥满了弓刀,大雪之中追击敌军的英勇的戍边将军跃然纸上。卢纶的这组边塞诗风格粗犷雄放、气势磅礴雄浑、情调昂扬激越,甚至被人们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覆阵鸟鸢起,烧山草木明。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 从军行 ); 分路引鸣驺,喧喧似陇头。暂移西掖望,全解北门忧。专幕临都护,分曹制督邮。积冰营不下,盛雪猎方休。白草连胡帐,黄云拥戍楼。今朝送旌旆,一减鲁儒羞 ( 送鲍中丞赴太原 ); 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鸣雁飞初夜,羌胡正晚秋。凄凉金管思,迢递玉人愁。七叶推多庆,须怀杀敌忧 ( 送郭判官赴振武 );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 送韩都护还边 )。这些诗无不 展现了辽阔苍凉的大漠风光 [1],这在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中是不多见的。

另外,大历十才子中的韩、李端也关注边塞,写了不少好的边塞诗歌,这些边塞诗歌虽缺乏盛唐边塞诗昂扬盛大的气势,但边地大漠的风物山川也都被诗人们反映在他们的诗作中。如韩的 送孙泼赴云中 :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百战能夸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寒风动地气苍茫,横吹先悲出塞长。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胆应碎。匈奴破尽人看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诗中所描写的奇寒的自然气候、自然环境,对军事形势、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暗示与烘托的作用,诗风遒劲悲凉,是韩最重要的边塞诗之一。韩的另一边塞诗 寄哥舒仆射 也对边塞环境、气候进行了描绘,表现出边塞风光和人物的奇异风采。

寄哥舒仆射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

高视黑头翁,遥吞向骑贼。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辘轳宝剑初出鞘,

宛转角弓初上弦。步人抽箭人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杀将破军白日馀,

回旃舞旆北风初。郡公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经历过开天盛世,多少有着开天诗人那种功业理想与人生意气的韩所写作的这些诗歌,正是其表达建84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

功立业的豪情壮语;其中更有对中唐边塞的战斗、生活场景的多侧面、富于表现力的展示,而 回旃舞旆北风初 ( 寄哥舒仆射 )、 请问萧关道,胡尘早晚收 (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 也让读者领略了边地的景致 胡尘 滚滚、风起云涌 严羽说, 大历诗人,高者尚未失盛唐。 [2]卢纶、韩基本上可以说是 未失盛唐 的 高者 。

大历十才子之中的另一重要诗人李端,他那透着黯淡凄清心绪的边塞诗歌,也不乏边关秋霜月露、霏霏雨雪、胡雁戍烟、落日塞草景致的展现 关山月 :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 雨雪曲 :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 边头作 : 郊泉脉动,落日上城楼。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射雕过海岸,传箭怯边州。何事归朝将,今年又拜侯 ;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鞲。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在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中,不论是仍残存着某些盛唐余风、笔力较为雄健的卢纶、韩,还是边塞诗风格较沉郁苍凉的李端、耿,他们虽然不像盛唐边塞诗人那样,多以雄伟奇险、恢弘壮丽的塞外景色为写作对象,但他们笔下那些境界深冷、苍凉的景象,同样让人领略到边陲的风起沙移、秋高月冷、衰飒凄寒、草木萋苍、飞雁飘蓬

在描写边塞景色方面,盛唐的边塞诗雄伟奇险、高远豪迈,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苍凉凄清、愁绪萦绕,但它们所展现的边地景色、风情,都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美,让人从中领略到了迥异于通常形式的、塞外自然景象之美。

2、共同的情感内容 抒胸臆愁闷之情

边塞涛歌读起来常常会 感动激发人意 ,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具有强烈抒情意味的边塞诗,就更能触动人意。许多盛唐边塞诗派及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都非常重视情感的抒发。

以下内容将从 情感因素 这一角度阐述盛唐边塞诗派与大历十才子边塞诗的相同之处:抒胸臆之不满及愁郁之情是它们的共同情感内容。

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并非都是神采飞溢的边情描绘和昂扬奋发的壮志抒写,盛唐边塞诗歌除了描绘边塞的奇情异景,寄寓诗人建功边塞的志向和歌颂戍边将士等内容之外,也包括了许多边将的沉郁、愤慨,对朝廷好用武功的谴责,还有军旅征战之苦、征人思乡和亲人思亲愁苦的叙写。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就更是饱含安史巨变下感怀时代、感伤人生的悲凉意绪;大历十才子们常常在他们的边塞诗歌中对庸懦的朝廷进行批判和讽刺,但对此诗人传出的又往往是悲哀的叹息和无奈的哀怨,边愁乡思、征戍之苦成为了大历诗人边塞诗歌中的突出内容。可见,对朝廷不满、征战之苦、思乡思亲、感怀时代等情怀是盛唐及大历十才子边塞诗歌中的共同主题。

盛唐重要边塞诗大家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写于游历西北边塞时期。王昌龄的 从军行 (其三) 青海长云暗雪山 及 从军行 (其四) 大漠风尘日色昏 两首都激情澎湃地歌颂了唐军破敌立功的高昂斗志,激奋人心。但综观王昌龄所有的边塞诗歌。包括前面所提到的两首 从军行 ,我们不难发现,其边塞诗体现出来的激昂豪迈之情并非诗歌情感的主调,其中的 怨情 才是其诗歌的主调。

王昌龄的 塞上曲 、 塞下曲 (四首)、 代扶风主人答 、 从军行 (五古二首)、 闺怨 、 乌栖曲 等都表现出由于边塞的连年征战导致的深重的社会矛盾,诗歌不仅充满了抒情主人公的幽怨痛苦之情,也充溢着作者本人的愁郁与悲愤。

塞下曲 第一首(蝉鸣空桑林)、第二首(饮马渡秋水)表现了战士们心怀报效国家、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胸怀来到边疆,但最后的下场却是 白骨乱蓬蒿 老死于沙场蓬蒿之间,其中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惋惜和同情之情。 塞下曲 第四首(边头何惨惨)描写了一位远戍边地又倍受压抑、终死于沙场的戍边将领, 边头何惨惨 、 唯当哭塞云 也明显地流露出诗人的不平、愤慨与沉痛。在 塞下曲 其三 (奉诏甘泉宫)中,诗人对朝廷的昏庸无能、不恤士卒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这几近全军覆没的后果正是

85

东岳论丛 2005.4

朝廷无能、腐败的结果,诗人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读王昌龄的诗歌,我们确实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胸臆之情 尤其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及诗人在诗歌中营造出来的深厚而强烈的情感氛围。

严羽在 沧浪诗话 诗评 中有唐人诗 尚意兴 [2]的说法,即指出了唐代的诗歌重情感抒发的特点。盛唐诗人李颀、王昌龄等人的边塞诗歌之所以在唐代诗坛上具有如此高的地位,与他们的边塞诗边愁深长,不平之气、愁懑之情自然而出是密不可分的。

安史之乱使唐国势一落千丈,这个时期的边塞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吐蕃、回纥等外族频频侵扰唐边地。到了中唐后期,唐王朝的外忧内患更加严重。逐渐衰弱的国势,必然在诗人的心中投入阴影。情感是人对于所处现实环境在心理上的反映形式,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中很自然地充满了对战争的失望、厌倦,对朝廷妥协无能的哀叹,对久戍边塞的怨恨。在他们的边塞诗歌中,多用较为沉静和有节奏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往往表现出弥漫着凄婉哀伤的审美心理特征。例如,耿的 关山月 : 月明边徼静,戍客望乡时。塞古柳衰尽,关寒榆发迟。苍苍万里道,戚戚十年悲。今夜青楼上,还应照所思 。 陇西行 :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封狐犹未剪,边将岂无羞。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李端的 度关山 :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 塞上 :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覆阵鸟鸢起,烧山草木明。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诗人在诗歌中既把抒情主人公的心绪表现了出来,同时在这寂寞凄凉的景象中也传达出诗人自我的主观感受 一种深沉悲哀的情绪,而这景、情的交融使诗歌更具深长意味。

可见,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变幻莫测的人生遭际,在大历十才子诗人们的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诗人自我内心的寂寞、空虚、孤独、无奈等强烈的主观感受渗入诗作之中。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中的这种深重的忧愁之情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在时代的痛苦中沉浸并煎熬着,这些无处不在的忧愁、孤寂、惆怅之情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不仅是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愁苦,同时也是诗人的愁苦,更是哪个时代社会人最基本的情感状态。时代导致了大历十才子诗人们的心理沉沦、灵魂裂变、信念失落,与此同时,反映在他们的诗歌中便是主体内在主观感受 愁绪 的加强,而他们写作军旅生活、大漠景象的边塞诗也绝大部分处于凄苦忧愁的情感状态中。如钱起的 送张将军征西 : 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沙场烽火隔天山,铁骑征西几岁还。战处黑云霾瀚海,愁中明月度阳关。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计日霜戈尽敌归,回首戎城空落晖。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诗歌中边情浓浓的玉笛声声,在夜月之下笼罩着阳关、戎城,在这月冷寂寥的夜晚,久戍边塞的征人听到幽怨笛音,自然而然想到故土未收、归乡无期,由此产生不尽乡思。诗人在诗歌中非常注重情景的结合,即景生情,融情于景,把凄迷苍凉的塞外风光和征夫缠绵不绝的乡愁、对戍边生活的厌倦之情有机结合在一起,明显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基本特征。而且,诗歌不仅揭示了中唐边塞将士的普遍心理,同时也鲜明地体现出诗人伤感愁郁的审美感受。

安史之乱带来了社会严重危机的总爆发,同时也带来了中唐诗人们心灵的裂变与巨痛,面临衰败的时代、社会,他们的心失落、孤寂、痛若:无奈的喟叹,沉痛的哀吟之下潜藏着抑郁深悲的忧心和敏感纤弱的意志,饱经忧患的大历十才子将自我对时代、社会和人生的主观情绪 深深的愁绪,渗透于他们的边塞诗作中;当然,这种悯乱哀时情绪也是贯穿在他们诗歌的全部内容之中的;这就使得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一种时代精神、风尚和特征。

1、边塞景致:雄奇瑰丽 空漠荒凉

然而,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与大历十才子笔下的边塞诗毕竟是两个不同时期边塞题材的创作,它们虽然都写边塞景致,但总体的表现是后一时期与前一时期仍有较大的区别。

盛唐边塞题材的衍盛,孕育于开元、天宝间的盛唐文化精神。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繁荣、发展,促86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

成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普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文人们还常常被当时军事的节节胜利所鼓舞,强烈地透露出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希望建功边陲的雄心壮志和慷慨之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如岑参、高适、王昌龄等,都曾亲历边陲,远涉塞漠,寻找自己的人生理想,边陲之作是他们建功表业、传情达意的最好载体。

沈德潜在 唐诗别裁集 中指出: 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 [3]翁方纲也说: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 [4]岑参的边塞诗中,有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边域奇异风景。他的描写边域雪景的诗歌 天山雪歌送萧冶归京 (天山雪云常不开)概括地写出了天山雪景的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天山之雪仿佛从天上来,绵延无尽。 千峰万岭雪崔嵬 、 一夜天山雪更厚 ,一静一动,写出了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大。 能兼汉月照银山 、 复逐胡风过铁关 则是有色有声展现了天山之雪光华照人,呼呼有声。这首赞美天山雪景的诗歌,使人如临天山雪域、亲见其形。

另外,如高适的 塞上听吹笛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王之涣的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画面阔大、耐人寻味;诗歌意境雄丽中泛着些许苍凉,气势豪迈但不凄切,尽显盛唐边塞诗本色。在盛唐,描写祖国边疆大好河山的边塞诗歌多不胜举。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盛唐边塞诗派,常以奇崛的语言和夸张手法,常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边塞异域雄奇优美、瑰丽奇峭、境界阔大、变幻莫测的风光景象,充满着乐观高亢、豪迈昂扬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而绝无低沉颓废之感,典型地反映了唐代全盛时期的精神风貌。这在唐代边塞诗中是独具一格的。

中唐大历诗人经历唐王朝全盛时代的结束,所写作的边塞诗再也不可能出现盛唐边塞诗人笔下边地的奇异景象、特异风光、多彩风情了;大历诗人的边塞诗中对边地自然景象的描写多表现出写实倾向,且往往都带着浓烈的感伤色彩,同时缺乏了盛唐边塞诗的雄健豪迈之风了。

如果说堪称大历十才子冠冕的卢纶由于在河中浑幕府长期担任元帅判官,熟悉边塞军旅生活,因而能在诗中广泛地描写军营生活和边地风光景物,使其诗作多少有盛唐雄浑磅礴激越昂扬诗风的延续,那么,钱起、耿、韩等大历十才子诗人的边塞诗歌中对边地自然景象的描写则 较偏重外观的描绘 , 缺少气魄浑雄之威 [5]。这些自然景象多是对恶劣环境、残酷形势的写实,而且往往都带有浓烈的感伤色彩,这在边土沦丧的中唐是带有普遍现实意义的。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钱起 送征雁

诗中戍边的士卒久离家乡,遥望天际, 秋空万里 ,乡愁满溢心中,目光中流露出离愁别恨, 云开见月惊 写出了士卒的恐惊憔悴,此情此景也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忧虑感伤。再如钱起的其它一些诗作: 送张管书记 、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 卢龙塞行送韦掌记 等,每一首都有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从中我们是无法领略到盛唐边塞诗歌的绝域风光、边地奇观了,这些自然物景多表现为实在的写景,而且往往有一种或浓或淡的悲剧气氛弥漫其间。如 送张管书记 中的 日寒关树外,峰尽塞云西。河广篷难度,天遥雁渐低 ;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中的 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另外如 送郑书记 中的 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 义勇千夫敌,风沙万里行 ;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中的 云旗临塞色,龙笛出关声。汉月随霜去,边尘计日清 ; 送王相公赴范阳 中的 代云横马首,燕雁拂笳声。去镇关河静,归看日月明 ;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中的 风生黑山道,星下紫微天 泪闻横吹落,心逐去旌悬 等,其中的塞外风云、月露寒日 都蒙着一层冷落荒凉的色彩,读来令人感到哀伤凄凉。

由此可见,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大都带有空漠荒凉的色调,充满感伤忧郁的情绪,盛唐边塞诗歌中边疆异域雄奇优美、瑰丽奇峭、变幻莫测的风光景象以及透露出来的乐观激昂、豪迈奔放的基调,雄浑壮美的意境在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中再也难以见到。

2、离愁别绪:荡气回肠 凄惨绝望

王昌龄最为人称道的边塞诗中就有许多是反映戍边将士怀乡思亲之情的作品。

87

东岳论丛 2005.4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

两诗都抒写了战士们长期戍边而产生的 边愁 :前诗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后诗借长城月夜的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这些诗写的虽是 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

高适的 燕歌行 是盛唐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两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对征人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思念的心情;而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则把思妇与征人的相互思念连接了在一起,但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又使得远隔千里的征夫怨妇不得相聚, 边风飘飘 、 绝域苍茫 中的离愁别绪具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里的离愁别绪大都寓于壮阔雄浑的氛围中,吟诵之余,不觉缠绵悱恻,惟觉悲壮慷慨。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6],国势变化,这也使得大历十才子诗人们的诗歌远离了盛唐的慷慨昂扬。在大历十才子的诗歌中,当然包括他们的边塞诗中,我们无法再找到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渴望,找不到盛唐的激越与豪迈。 活动在大历诗坛的诗人们精神面貌与盛唐诗人大异,他们心中关注的事物、萦怀的情念、笔下抒写的内容自然也就不同于往日。 [7]大历十才子诗人们的精神与作品,不时体现为 交融成盛唐之音的观念、气魄、情调全都暗淡了,低沉了,为一种疲倦、衰颓、苍老而冷淡的风貌所取代。 [7]这种 疲倦、衰颓、苍老而冷淡的风貌 表现在大历十才子诗人的反映征人思乡、闺妇思夫题材的边塞诗作里就往往显出深沉压抑、凄惨绝望的格调。

耿的边塞诗就有部分是反映久戍不归、思乡心切、悲苦无奈之情的作品。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

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耿 塞上曲

诗歌 以凄惋的笔调表达了对这位将士的生平不遇和凄凉晚景的同情 [1],同时我们还可以由这位 初从少小在边城 直到暮年仍是 身微久属千夫长 、且将在军中度完余生的征戍之人联想到当时有多少边地士卒心怀同样的不可生还的绝望之情。正如蒋寅先生所指出: 如此悲伤乃至显得绝望的调子在盛唐诗中是很少见的,而在大历诗中却比比皆是。 [7]

钱起的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 : 汉帜远成霞,胡马来如蚁。不知逐鹿战,早晚蚩尤死?渴日候河清,沉忧催暮齿 ,也写出了战争环境的艰难。征人在荒茫大漠,身历百战,几度春秋,不禁产生出断肠般的思乡之情,但战争的终结遥遥无期,使他们忧心忡忡,他们的思乡之情深重而无尽。

动乱的社会背景下,自我的人生际遇,大历十才子诗派中的卢纶、李端、耿等将战后伤兵的悲惨境遇、战争使得民不聊生、百姓家园荒芜等现实情况反映到他们的边塞诗作中去。如卢纶的 逢病军人 :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歌题目看应是以作者亲历目睹的事件为依据的,诗人塑造的这个伤兵 蓬鬓 、 无粮 ,此时虽已退伍还乡,但等待着他的也仍将是悲惨的命运。李端的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着旧将军。 诗人夜宿石涧店,一妇人 哀哀夜哭 ,只因自己的丈夫已在征战中死去,妇人悲痛不已。耿的 路旁老人 :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馀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 诗中老人因战乱度日维艰, 城边战骨有亲知 则写出他的亲人已死于战争。这些诗歌反映了无休无止的战争使士卒死伤无数,征人几不见还。失去丈夫的妇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孤老对自己的亲人无限思念,真是愁人断肠。诗歌对战争的离88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

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反映也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这在十才子诗中是至为难得的。

动乱的社会现实,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在唐代士子心中投下浓浓的阴影,盛唐时那种雄心壮志消磨殆尽,自信和热情为消极悲观所取代。 [8]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与盛唐的边塞诗在表现离愁别绪题材方面比较,已经失去了盛唐的边塞诗因描写乡情而表现出的真切感人,悲中有壮、慷慨撼人的艺术魅力,也少了盛唐诗的雄浑开阔的意境,激越悲凉的情调,它已和那个灾难深重的时代一样,带着深重而无望的悲剧色彩,浓烈的悲凉哀伤是大历十才子诗人笔下反映离别之恨、思念之苦的主导风格。

审查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写作内涵的区别,首先,时代的盛衰变化在两个不同时期诗人的心理上造成影响是最重要因素之一。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歌中,无论是冬景,还是秋色,都显得雄奇壮丽、充满动感活力,少有感伤的情怀和凄凉的色彩,这是盛唐气象。而大历十才子,他们虽然大都经历过开元、天宝盛世,都曾有过积极入世的志向,但安史之乱的爆发,社会的动荡,使他们的理想破灭了。身处转折时期,理想的破灭,功业的失败,造成大历十才子意志薄弱,缺乏向外进取的勇气,感情基调是低沉伤感的,反映在他们的边塞题材上的选择即是一种伤感主题的集中表现。

其次,不论是盛唐边塞诗派,还是大历十才子,诗人的社会参与和个人的经历也是对作品内容的选择乃至风格特征的形成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盛唐边塞诗派往往以一种乐观高昂的心态,为求仕进、立功报国而出征边塞,岑参即是典型。其它如高适,天宝十三载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参军兼掌书记,诗风粗犷豪放;王昌龄游历西北边塞,诗作风骨凛然;王之涣,开元初遭诬陷,弃官后漫游黄河南北长达十余年,击剑悲歌,诗篇慷慨悲壮,等等。盛唐诗派或从军或漫游,以其强烈的责任感来争相加入社会的大潮流。相反,大历十才子他们中除卢纶有过较长时期到边塞从军佐幕的经历外,其它人无此经历。[9]这种缺乏亲临边塞的个人经历,使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歌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把内乱的现实想象为边塞景况的特点,与盛唐边塞诗派的写作内容相比较,明显地缺乏了真实性和具体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人际遇,致使同一题材所包含的内涵却不一样,这应该是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差异最主要的原因。这具体表现为:盛唐边塞诗派身处盛世,走向边疆,笔下多为奇伟瑰丽的景象,作品多是建功立业的激扬之歌;大历十才子身处乱世,历战乱流离奔波之苦,虽大多不曾亲历边塞,但他们内心的忧伤悲哀随着战乱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在他们的边塞诗创作中,作品多是忧虑现实的责怨之音。

[参考文献]

[1]张学松,刘九伟,赵贺.大历十才子诗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6.42.41

[2]郭绍虞.沧浪诗话校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146.148.

[3]清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6.

[4]清 翁方纲.谈龙录 石洲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1.

[5]蒋寅.论大历山水诗的美学趣味[J].安微大学学报,1990(1).

[6]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95.

[7]蒋寅.大历诗风[M].上海:上第古籍出版社,1992.39.22.52.

[8]张学松.大历十才子诗派的形成[J].中州学刊,1999(1).

[9]张学松.沉凉哀惋的时代悲歌 大历十才子诗歌思想内容论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4).

责任编辑:王连仲

89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璠《河

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诗歌的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内容提要】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关键词】《沧浪诗话》;盛唐诗歌;宋代诗学 严羽《沧浪诗话》是整个宋代诗话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著作,也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的最大影响是在标榜格调的理论旗帜下对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的经典化。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宇文所安教授认为:“《沧浪诗话》的流行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把盛唐诗经典化了,盛唐诗从此成为诗歌的永恒标准,其代价是牺牲了中晚唐诗人。虽然盛唐代表诗歌高峰的信念可以一直追溯到盛唐时代,但严羽给盛唐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权威,一种类似禅宗之正统的文学之正统。绝对的诗歌价值存在于过去的某个历史时刻,这种观念,或好或坏,一直左右着后世读者对诗歌的理解。以盛唐诗为正统的观念时不时受到谨逊的限制或激烈的反对,但它始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其他见解都围绕着它做文章。”①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侧重于强调诗学批评中存在着某种凌驾于具体创作之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 与典范,这种标准与典范首先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上,即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具有某种最典范的创作阶段,这一阶段该体裁的创作具有整齐划一的时代风格,而这一风格则是超越时代的典型范本,必然成为后世长期师法遵循但永远无法达到的创作楷模。对这种典型范本的归依与膜拜是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格调派诗学复古的潜在内涵。 首先,《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从贬抑宋诗新变的成就,重新思考诗歌发展路径开始的,具有正本清源的意味,也是宋代诗学批评辨析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 在严羽确立盛唐诗审美规范之前,北宋诗人黄庭坚、陈师道试图从中唐诗人杜甫、韩愈的刻意锤炼、辞必己出出发来奠定宋诗的崛奇拗峭、朴拙生硬的诗风;南宋诗人如陆游、杨万里试图从古诗及唐诗的美文传统中寻找新的审美规范来补救江西诗派末流的枯瘦艰涩、拗硬奇险的弊病,但是他们所景仰与效法的只是中晚唐诗歌的清新自然、圆转流丽的诗歌风格,与严羽取法乎上,效法盛唐的雄浑雅健、华采空灵的诗歌风格迥异。尤其是宋代诗人对传统儒家道德气节价值观与以美刺讽谏为中心的诗歌政治功能的强化,冲淡了其文学风格论的独特的诗学意义。故《沧浪诗话?诗评》称:“唐人诗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② 《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尤其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的基础上的。严羽在论述具体诗体上,如:“五言绝句中,众唐人人是一样,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赵昀李白的诗鲜明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同时又发展和丰富了盛唐气象。他像一阵惊雷,一股狂飙,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时代的作者,影响后世。一、政治抱负诗——自信豁达昂扬,乃盛唐气象的最强音李白在诗中歌唱理想,赞美时代,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等人自许,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又不愿走科举入世之路或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扺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归隐江湖。诗歌《出山》中“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一句表明了诗人的四方之志。在《驾去温泉宫赠杨山人》中诗人写道:“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诗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在《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中说“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侯”,充满了自信昂扬。 二、山水田园诗——万千磅礴气势,展现盛唐昂扬气概李白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地热爱,他写了很多山水诗。在诗中,李白半是仙人、半是侠士的豪迈的性格借歌颂祖国壮丽山川极好地得到表现。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与前代以及后来的山水诗相比,明显体现出他的个性特色和盛唐气象。在《望庐山瀑布》中他这样写庐山飞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热爱山河的壮丽以及自然界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诗中蕴含的那种气势,是吟风弄月者们所不能比的,而这种心胸气势也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又如诗《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诗中对壮丽山河的描绘,气势磅礴,又有一种昂扬的内在旋律,这正是盛唐诗歌的普遍特征。三、游仙寻道诗——飘逸洒脱,体现盛唐自由解放个性李白诗歌当中也有对神仙道教的膜拜,渴望融入自然,在其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这也是盛唐精神的体现。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道教为李白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的表达提供了广阔的意象空间。如李白所写的那样:“仙人游碧霞,处处笙歌发”——道教世界里,仙人们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而且还一路仙乐嘹亮,真是令人飘飘欲仙、无限向往。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熏陶,必然会刺激李白的想象力,并为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表达提供了构筑“想象世界”的大量意象,如大鹏、巨螯、高山、急流、大江大河、仙境、梦境等。李白在《游泰山》一诗中就以神仙自诩:“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而诗中的许多意象如“王母池”、“天门阙”、“织女”等也都与道教离不开。无疑,道教鼓吹的神仙世界,投合了李白飘逸洒脱的个性。现实生活的黑暗龌龊使他更强烈地幻想和追求美好的神仙世界。道教给李白安上了神游四方的想象翅膀,使他的诗歌增加了恍惚飘逸、光怪陆离的神异浪漫色彩。四、个性风格——热烈追求大胆批判,强化盛唐气象布封说:“风格即人。”李白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使他的诗歌具有奔放飘逸的风格。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又善于调动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梦游天姆吟留别》中,他用梦幻的形式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进行描摹:“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篇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志”,所显的是诗人

盛唐诗歌

教案(四)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第四讲:盛唐诗歌 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是唐朝的“盛世”,也是诗歌史上的盛唐。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风云际会的幻想,以比他们所追慕的建安文人更为高涨的热情、更为豪迈的气质、更为坚定的信念,去观照社会、体验人生。不论个人遭际如何,无论感情快乐或悲伤,都开朗健康、豁达从容,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希望,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从而创造出千百年来古典诗歌中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尤其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杰出成就。盛唐在诗体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乐府、七言歌行、七绝的创作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杜甫更是众体兼长,律诗尤其具有很高的造诣。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

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 小翰林便签

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 一箭射出…… 塞下曲(一)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 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 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塞下曲(二)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月黑风高下雨天之一夜惊魂 六年级面授班吕步锦 那天夜里,我一个人坚定地向前方走去…… “啊!”我差点摔了一跤,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下雨天,我举着书包在一个羊肠小道里走着,风吹着,雨下着,我怕着,月亮瞬间变得黯淡无光,大风把树叶折磨得哗哗作响,看看表,十点十八了,冬天的雨很细,很快,很冷,使我忐忑不安。 走到了印刷所门口,狂风暴雨轮番击打着大门上的铁锁,“咚,咚”,这是铁锁发出的“鬼敲门”的声音。我不得不加快脚步,我抄起一根树枝,在空中挥舞着,想给自己壮壮胆,可没想到,树枝在空中发出的“鬼叫”声,让我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屁股全湿了,衣服粘在身体上,雨点打在水坑上,让人觉得你被跟踪了,我也不例外,一步三回头。 这时,一个身影闪过,“鬼呀!”我一边尖叫着一边向前冲,现在路上一个人也没有,路灯像是跟我作对似的,一闪一闪的,“啪啪”我的脚在水坑里快速的飞奔了起来。快到家了,门口的水果摊都关门了,雨滴落在塑料防水薄膜上的声音像是水果们在豪叫似的。 我仿佛看到许多被冤死的鬼魂朝我奔来,以窦娥为首,我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叫道:“饶了我吧,不是我干的,我活着也不容易,天天上学,饶命啊!”我边叫边一百米冲刺的速度冲破鬼魂的包围圈,向家里跑去到了楼道里,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忽然,我听到了鬼在楼道里原地踏步,他穿的大拖鞋发出了“啪啪”的声音,我吓得边扶着楼梯往下走边尖叫:“饶了我吧!?”这时,鬼竟然说话了:“小孩儿,干嘛?怎么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哦,原来是邻居家的大爷呀!我壮了壮胆朝楼上走去,拿出了钥匙,进了家,嗨,原来是虚惊一场啊!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1954年,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认为,“李白的时代不但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高潮”,“这个当时全世界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民族,正走在她胜利的高峰上,她的无限的展望,带来了自由的丰富的想像,少年的解放的精神,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与礼赞,她需要尽情的歌唱,这乃是人民普遍的愿望,无数诗人都努力在满足人民这一个愿望,也就是在这高峰上,于是出现了李白”,“李白就是最优秀的完成了这个时代的使命的人。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减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这就是李白诗歌的现实性”。 林庚此文先是在1954年6月下旬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举行的讨论会上发表的,有些与会学者对林文中所说的“太平盛世”的性质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否认李白对盛唐的歌颂,如赵树理在同意林文对盛唐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李白的诗作既反映了盛唐好的一面,但他对现实还是不满的,因此也反映了盛唐坏的一面。 此文在报刊上正式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讨论。有些学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如胡国瑞在其《评〈诗人李白〉》中认为林文“对李白诗歌所表现的要求解放的精神力量的历史意义估价过高”,裴斐在《谈李白的诗歌》中认为,“李白诗歌贯穿着怀才不遇与人生若梦这样两个基本主题,其感情基调不是乐观、少年解放、青春奋发,而是忧郁和愤怒”,“当李白以一个卓越的诗人姿态出现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上升发展的现实’,而是唐帝国开始崩溃的时期了”。还有一些学者持调和的观点。如时萌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既不同意林庚的观点,也不同意裴斐的观点。他认为李白“既然经历过那个全盛阶段,那么他诗中的反映‘盛唐气象’,也真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转变,李白的笔尖逐渐转向,笔上的彩色逐渐沾上了天宝以后的现实生活的灰黯色彩,诗篇里流露着忧愤的控诉”。 1958年,林庚又发表了《盛唐气象》一文,对其“盛唐气象”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伸发。他在该文中认为,“盛唐气象”是指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

唐朝的边塞诗

雄奇壮美的唐代边塞诗 作者:葛培岭 唐以前的中国诗歌,在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开发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无大批的文人投佐戎幕,所以边塞诗并未得到多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诗艺提高,边塞诗渐见成长,而仍较稚嫩。是历史偏爱,赏赐唐人以出类拔萃的运会;是唐人精明,及时把握了大显身手的良机。于是边塞题材一时火红,蔚成大观。 唐诗的繁荣,发轫于初唐的诗歌革新,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契机和显著标志。 太宗皇帝李世民堪称革新的先驱,他首开风气,带头写了一系列的边塞作品,并明确主张“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帝京篇十首序》),“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执契静三边》)。 初唐诗歌革新的重要人物,向称四杰。陈子昂、……,而边塞诗创作正是他们从事革新的重要实绩。特别是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苍苍丁零塞”、“丁亥岁云暮”、“朔风吹海树”、“本为贵公子”、“朝入云中郡”诸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送魏大从军》,《登幽州台歌》等名篇,都是边塞诗作。他所高倡的汉魏风骨,在这些诗中得到了最卓越的表现。陈子昂的出现耐人深思。当时的社会上升发展和知识分子参政,促成了诗界关心国计民生的风气。边塞战争有系国运沉浮,更受到高度重视。所以,最能代表时代潮流的杰出诗人,几乎是注定要在这里产生。在陈子昂的边塞诗里,蕴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其中有对爱国精神的颂扬,有对征戍苦难的申诉,更多的则是对凡庸将帅的讥刺和对朝廷失策的批评。这些内容后来曾被反复吟咏,成为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在形式上,陈子昂偏爱古体,创新不多,但对今体律绝亦注意吸收。他的《登幽州台歌》更在结构、句法上都摆去常规,意到言随,戛戛独造,遂成千古一家。 开元、天宝时期,革新运动宣告成功,边塞诗大盛,涌现出一批以此为长的杰出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派,成为唐诗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边塞诗派的骨干成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后人简称为“高岑李王”。其中高岑可为代表,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高岑诗派。 高适最著名的边塞诗是《燕歌行》,这是一幅概括力极强的边塞生活全图,其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用,朝野官兵、战守行驻、山川物候、闺怨戍苦兼及,气势豪迈,感慨深沉,措词警策,佳句迭出,正所谓“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用古体,却又多借近体诗法,对仗精美,声韵铿锵。 岑参边塞诗最著名的是两“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较之高诗,岑诗的个性特征更为显著。杜甫称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殷璠也说“岑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三诗突出表现着这一特色。那“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的轮台之夜,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的塞外雪景,那“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轮台歌》)的豪迈行军,都无比壮丽,令人神往。《走马川行》的三句连韵,有似音乐中的三连音,急促劲峭,又是一奇。

隋唐文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诗歌大家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隋唐文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诗歌大家 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 1.隋代的代表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 2宫廷文人:魏征,上官仪,沈?缙冢?宋之问。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的成就,杜审言最善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于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初唐四杰总体创作特征(文学史地位):一、自觉的批判齐梁文风。因为四杰主张上都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二、内容上都有较大开阔。 三、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5.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

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中有王维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多样,基调自然优美,清雅冲淡。“1.其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画,画中有诗”识记篇名和重p170-173书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 点句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2.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 与王维分辨开《春晓》等( 第三章盛唐边塞诗派1.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芙蓉楼送辛渐》等。《出塞》、《闺怨》、2.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被称为“七绝圣手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崔颢代表作有《黄鹤楼》、《赠王威古》。第四章李白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成就的特点。1.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骚到屈赋的“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李白除律诗稍欠外2.(五律好),,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体”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

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 《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 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 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著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历史起源 唐代疆域广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交往也日益增多。为了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安宁,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保护国际通商,盛唐时代安边性质的战争时有发生。又由于不少帝王好大喜功,一些官僚将帅邀功边关,唐王朝的开边战争也不断出现。这样,以边关战事为中心的边关生活便成了盛唐诗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他们一方面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所鼓舞,另一方面也为立功边关求取功名的仕进道路所吸引,或身赴边塞,或心向边关。再加上一些边帅能武能文,延揽文学之士,使文人学士得以依附,并获得一种横槊赋诗的创作环境。因此,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便在隋及初唐边塞诗的基础上繁荣起来。代表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小编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1954年,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认为,“李白的时代不但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高潮”,“这个当时全世界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民族,正走在她胜利的高峰上,她的无限的展望,带来了自由的丰富的想像,少年的解放的精神,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与礼赞,她需要尽情的歌唱,这乃是人民普遍的愿望,无数诗人都努力在满足人民这一个愿望,也就是在这高峰上,于是出现了李白”,“李白就是最优秀的完成了这个时代的使命的人。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减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这就是李白诗歌的现实性”。 林庚此文先是在1954年6月下旬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举行的讨论会上发表的,有些与会学者对林文中所说的“太平盛世”的性质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否认李白对盛唐的歌颂,如赵树理在同意林文对盛唐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李白的诗作既反映了盛唐好的一面,但他对现实还是不满的,因此也反映了盛唐坏的一面。 此文在报刊上正式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讨论。有些学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如胡国瑞在其《评〈诗人李白〉》中认为林文“对李白诗歌所表现的要求解放的精神力量的历史意义估价过高”,裴斐在《谈李白的诗歌》中认为,“李白诗歌贯穿着怀才不遇与人生若梦这样两个基本主题,其感情基调不是乐观、少年解放、青春奋发,而是忧郁和愤怒”,“当李白以一个卓越的诗人姿态出现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上升发展的现实’,而是唐帝国开始崩溃的时期了”。还有一些学者持调和的观点。如时萌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既不同意林庚的观点,也不同意裴斐的观点。他认为李白“既然经历过那个全盛阶段,那么他诗中的反映‘盛唐气象’,也真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转变,李白的笔尖逐渐转向,笔上的彩色逐渐沾上了天宝以后的现实生活的灰黯色彩,诗篇里流露着忧愤的控诉”。 1958年,林庚又发表了《盛唐气象》一文,对其“盛唐气象”的观点进行补

盛唐诗歌练习

《唐诗宋词选读》自主练习 一、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三、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六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2、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尾联采用______的写法,表达___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__主义色彩。 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的感情基调。十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初唐四杰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之比较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简要介绍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编辑本段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中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隋代的边塞诗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隋炀帝《饮马长城窟行》、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等。 例杨广《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着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甫对他仍念念不忘,写了许多诗怀念他,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还有一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李白的风采,从嵩宋出发追踪李白几千里,终于在广陵见面,称赞李白的诗“鬼出神入”。盛唐诗人的魅力,既是属于他们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魅力的条件。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之中。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阅读答案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阅读答案 1、A(文章第五段“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选项犯了主次颠倒的错误。) 2、C(第五段“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关键是“此”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即是“开元、天宝盛世”,实际上选项是夸大了范围。) 3、C(第六段“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选项张冠李戴。) 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夸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分点答,6分,就要考虑三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答案】(2分) 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固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每答出一点给l分。意思答对即可。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答案】 (2分) 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每答出一点给l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着重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 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①被书写的对象在历是上的重要性;②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末的表现能力;③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筛选能力。?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歌内容之比较_姚皓华

2005年7月 第26卷 第4期东岳论丛Don g Yue Tribune Jul.,2005Vol.26 No.4[收稿日期]2005-04-17 [作者简介]姚皓华(1972-),女,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本文为湛江海洋大学课题 大历十才子诗歌研究 中一部分,负责人:张学松;本文由本人执笔写作 文学研究 大历十才子与盛唐边塞诗派边塞 诗歌内容之比较 姚 皓 华 (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广东湛江524023) [关键词]大历十才子;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 [摘 要]边塞诗派是唐代著名的诗歌流派。盛唐过后,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 大历十才子 诗派也 创作了不少边塞诗,他们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有同有异:其同在于两者均有边塞景色的描写及胸臆 愁懑之情的抒发。其异之一在于盛唐时期蓬勃的时代精神造就了盛唐边塞诗中瑰丽雄奇的西域风景画, 大历十 才子 边塞诗中的边地风物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之二在于盛唐边塞诗中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愁而不惨、悲 而不凄,而 大历十才子 笔下的乡思之情则凄惨愁郁、幽怨绝望。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5)04-0083-07 引言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丛奇葩。唐代的边塞诗数量大、成就高,自古为人所重视。建国以后,学术界对于唐代边塞诗的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界定唐代边塞诗的概念,对唐代边塞诗的内容、艺术风格、发展脉络,唐代边塞诗的繁荣及其原因,唐代边塞诗的思想意义以及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等都有深入、创新研究。 唐边塞诗在 全唐诗 中的数量超过了2000首,而且,边塞诗不仅数量大,涉及的作家也颇多。盛唐开元、天宝时期,边塞诗大盛,涌现出一批以此为长的杰出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派,成为唐诗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边塞诗派的骨干成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之涣、崔颢、祖咏、常建等人,其中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被后人简称为 高岑王李 ,视为盛唐边塞诗最主要的代表。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充满盛唐时代豪爽明快、一往无前的雄浑气象。 中唐的边塞诗歌也有很火的发展,卢纶、韩、钱起、耿、李益、刘长卿、戎昱、皎然、姚合、张籍、王建、李 贺、自居易等,也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歌,而且不乏优秀之作。卢纶、韩 、钱起、耿这几位 大历十才子 ( 大历十才子 是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中的主要成员的边塞诗创作,在写作内容方面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相比较,既有相同的一面,又各具特色。本文试对之作一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 一 1、共同的景致描写:大漠风光奇特瑰异 边塞风光在盛唐及中唐大历十才子的边塞诗歌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奇异瑰丽还是萧条凄凉,都让人从中8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