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年级 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订◆◆◆◆◆◆◆◆◆◆◆◆◆◆◆◆◆◆线◆◆◆◆◆◆◆◆◆

初中新人教版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为什么从高处往低处流?蹦极时人为什么会向下落?-------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产生 你会讲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三、重力的大小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 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学生操作) 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6.g在不同的星体上的数值不同,如在月球上为地球上的 1/6 ,在地球上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四、重力的方向 想想议议: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竖直上抛、平抛、斜抛 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思考: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个? 讨论:同学们,你知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3节重力同步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3节重力同步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1.有关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 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2.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A.5 N B.50 N C.500 N D.5 000 N 3.下列关于常数g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为 1 kg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 N B.在地球表面,质量为 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C.g=9.8 N/kg,表示9.8 N=1 kg D.g是常数,因此,质量为 1 kg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仍为9.8 N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质量的关系”的是( ) 5. 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6.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上 C.重心指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D.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中间位置 7.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面,再也回不来 C.杯子里的水也倒不进嘴里 D.物体将失去质量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B.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说明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 C.抛出的石块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说明石块在空中所受重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 D.将一石块竖直上抛,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 9.()如图所示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 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

二量的关系” 分别测出质量不同的 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 指导学生讨论,填写表 格据,讨论理解重力 与质量的关系 其比值是9.8 牛/千克;提 高学生动手 能力 环节三重力的方向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 来,让学生观察;指导 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 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 析其工作原理;指导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观察重垂线 实验;让一位学生 利用重垂线进行 操作,其他同学分 析其工作原理。在 引导下,归纳得出 重力的方向。 明白重力的 方向是垂直 向下的,能运 用重垂线解 决生活中的 问题 环节四重心给出重心概念;利用圆 形薄板、直尺等规则物 体给学生演示实验,指 出重心所在;让学生明 白重心的平衡特点。 观察教师试验,讨 论交流。 理解重心的 概念,并能找 出物体的重 心。 教学反思1、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 二、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三、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 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 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其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精品教案

第3节重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重力的方向,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无论如何向空中抛乒乓球,最终乒乓球都要落到地面的实验,让学生来认识重力。 2.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会用数学上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 3.学会用比值法、图像法处理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身边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以及学会利用G=mg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画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像。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重力的产生 1.观察现象:让学生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苹果下落;②雨中漫步),然后动手感受重力(上抛橡皮擦最终落回地面)。 2.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3.形成概念: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4.拓展总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5.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下图所示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说出: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出去。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绕地球转动?吊灯为什么把悬线拉得很紧? 讲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一样,是因为地球吸引月球。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接着,设疑“假如没有重力,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讨论回答),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教学理念。 探究点二:重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三要素。 1.练习测量重力。 提示学生参照课本P10图7.3-2,利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练习测量钩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

河南省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1 新人教版

重力 课题 7.3.1 重力课时安排共( 2 )课时 环 节 二 重力的大小 用手分别拿起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你 觉得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探究 ①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 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②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 下面表格中。 质量m/kg 0.1 0.2 0.3 0.4 0.5 重力G/N 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连接 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 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A.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但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是定值。g =9.8N/kg。

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有关系)课中作业 环节三重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讲解]:重力的方向剖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并指向地球的球心。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竖直向下垂的,我们把它称为重垂线。[学生活动]:重垂线的应用 A.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 B.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讨论]重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想想议议] 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课中作业

人教版初中物理《1重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计算公式和重力的方向。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分析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要全面。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重力方向的应用 教具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弹簧苹果纸片石块 教学过程: 壱、导入新课 老师演示三个实验:1、吹出去的泡泡;2、扔出去的纸片,3、上抛的石块,让学生找出三个实验的共同点,并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弐、教学过程 (一)重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感受重力的存在:让学生上台演示食指上挂两个弹簧,一根弹簧下挂一个苹果,另一根弹簧下用和苹果重力大小相等的力向下拉,让学生说出感受,其他同学观察弹簧的变化,让所有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向下拉弹簧,从而得出重力有关知识。 1、定义: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以下知识点由学生自学课本完成 2、符号:G

3、单位:N 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有哪些?下面从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 感受重力的大小:教师演示:一个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挂一个50g 的钩码和200g 的钩码,观察弹簧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弹簧伸长量不同的现象,学生讨论得出原因是因为钩码的质量不同导致伸长量不同,也就是拉力即重力大小不同,从而得出探究课题: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 学生分组实验: ①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同步测试

第3节重力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C.手压缩弹簧时,手对弹簧的力大于弹簧对手的力 D.物体在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一定会受到力 2.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的重力为 100N B.物理书的长度为 10dm C.重庆夏天气温最高达到 70℃D.一个鸡蛋重 0.5N 3.小萱用天平测出 6 个不同物体的质量m,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G。她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图像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其所受重力成正比 B.该图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成正比 C.该图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的比值为 10 D.根据数据点 E可知:质量为 0.2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2.1N 4.小球沿轨道自由滚下。以下四幅图中,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D. 5.将小球斜向上抛出后,关于小球的重力示意图,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A.B.C.D. 6.对于公式G=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B.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物体的重力只与质量有关 D.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无关 7.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重力() A.等于9N B.等于11N C.小于9N D.小于11N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够正确反映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A.B.C.D. 9.某小组利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次数质量m/kg 重力G/N (N/kg) 1 0.1 0.98 9.8 2 0.2 1.96 9.8 3 0.3 2.9 4 9.8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 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 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 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情况分析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 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 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 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完整版)重力教案

《重力》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

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认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并会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 4.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质量与重量关系式,并会用公式G=mg 进行计算。 5.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 出分析和判断。 了解势能概念 6.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教学难点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检查1.由于地球的的力叫重力。 2.铁丝弯成各种形状,但是其重力大小却(填写“变”或“不变”),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比例常数为g = ,其物理意思是。 3.重力公式为,其中不随空间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却通常随空间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重力也如此。 4.重力的方向始终,重垂线.水平仪都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5.被举高的物体而具有的能叫。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均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1)重力的大小: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即物重)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由此可由物体的质量算出它所受的重力。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使用时要注意单位统一:G—牛(N) m——千克(kg) g——牛/千克(N/ kg) 重力的大小可用直接测量。地球周围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造成的.如果物体在空中只受重力的作用,则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地,愈来愈快地落向地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第三节 重 力 【整体构思】 1.明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确认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为g 。会用公式G =mg 进行计算。 【预习提示】 1.重力的定义。 2.重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小华通过学习得到以下结论,你能帮他填写完整吗? (1) 由于地球的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 ,重力的施力物是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 ,重力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 (2)在细线下系一重锤就做成一个重垂线,用它可以检查建筑物的墙、 门、窗是否 ,它利用了 的性质。 2.若把重垂线的上端系在垂直的木架上的O 点,如图1所示,就成了一个 水平 器,当重垂线与水平器上的刻线 时,它所在的平面就是水平的。 二、目标定向 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飞流直下。水 为什么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呢?传说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从树上掉下来一只苹果打在他的头上,从而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树上的苹果会下落而为什么不是向上抛呢? 三、学生自学 1.重力和它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N ,测量重力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那么怎样求物体所受的重力?根据是什么?g =9.8 N/kg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G =mg这一公式又是如何得到的?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应注意的是,不能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这是因为两者的含义不同。如果两个方向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可见,说垂直时必须交待跟谁垂直。相对于不同方向(或表面)的垂直方向不同。就是说垂直方向不是惟一的,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个方向都是垂直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向下)。而竖直方向是指重垂线所示的方向,它总是跟水平面相垂直,是惟一的。图2中,只有①所示的方向是竖直方向,其余皆不是。由上述可知,竖直方向是垂直方向的一个特例。举例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重力》教案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

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重力》教案

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1为火箭发射的情形。我们看见火箭离开发射塔飞向太空,同时看见火箭周围有大量的“白气”急速上升。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火箭和“白气”都上升,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B.火箭是固体受到重力,“白气”是气体不受重力 C.火箭和“白气”都受重力 D.不好确定 答案:C 解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以及地球表面附近空间中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空中上升的物体和水中不下沉的物体也要受到重力。 2.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苹果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苹果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的缘故 答案:C 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如果说“垂直”,那是与水平面垂直向下。重力与弹力不同,不需要与地面接触也能发生作用。根据,苹果下落过程 中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之所以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不断改变其运动状态。 3.许多智能手机都有这样一个功能:你本来把手机竖着拿在手里的,你将它转90度,将它横过来,它的页面就跟随你的动作自动反应过来,也就是说页面也转了90度,极具人性化。这源于手机内部有一个重力感应器,它由一个重物和两个互相垂直的对力敏感的传感器组成,用来判定水平方向。关于手机竖着放和横着放时,重力感应器中的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受到重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重物受到重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C.重物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重物对每个传感器的力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情景判断,手机竖着放和横着放时,重力感应器中的重物质量、形状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重物受到重力的大小、重物的重心都不会发生变化。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物受到重力的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 4.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 第三节重力

第七章力 第三节重力 知识要点突破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物体质量与它的重力成正比说法错误) 公式:G= mg ,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 9.8 N/kg。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g的数值可能不同。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1)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跟踪练习 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 2. g =9.8N /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重力为 1N 的物体,其质量是 9.8kg B.质量为 1kg 的物体,其重力是 9.8N C.质量为 9.8N 的物体,其重力是 1kg D.质量为 1kg 的物体,其重力是 9.8N /kg 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但物体的质量跟重力不是一回事 C.1t 棉花和 1t 铁块相比,所受的重力一样大 D.质量为 9.8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1N 4.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5.(双选)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只要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时,细线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6.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若甲重40N,g取10N/kg,那么乙的质量为() A. 6N B. 60N C.6kg D. 60k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月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它的 对物体的

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 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 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值最大的位置在。 问题2:请同学们双脚分开站好,大家一定能很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身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1581197.html,] 五、过关检测 见三级达标题A、B部分体的吸引力,重力只、重力的大小 三级达标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1.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2.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向上飘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 3.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偏在水平仪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重垂线偏在水平仪的右方,此时桌面的高。 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 4.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而苹果不吸引地球’ B.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大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等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D.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小于苹果吸弓I地球的力 5.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6.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 三、拓展探究题——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7.(2012,眉山)如图,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时,用一根细 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运动。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跟踪练习

第七章第 3 节重力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纸做的“不倒翁小鸟翅膀上装有两个回形针,将鸟嘴放在 指尖上转动而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回形针降低了小鸟的重心 B.装回形针升高了小鸟的重心 C.小鸟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 D.小鸟不掉下来是因为鸟嘴上有胶水 2.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N 3. 请在图中画出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 画出图中靜止在斜面上的茶杯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5.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上。下图所示为质量分布均匀但形状不规则带有小孔的薄木板,请用细棉线、刻度尺、笔和铁架台来确定它的重心。 1)操作方法:。 2)判断方法:即为簿木板的重心 6. 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 7. 一辆重为 1.5 ×103 N的摩托车,它的质量为多大?(取 g=10N/kg)

8. 蛟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三大飞机”之一,被誉为国之重器,AG600主要用于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可以从地面起飞和降落,也可以从水面起飞和降落,AG600空载时质量为41.5t ,最多可储水12t 。(取g=10N/kg)求: (1)AG600空载时的重力是多少? (2) AG600 满载时的重力是多少? 第七章第 3 节重力跟踪练习参考答案 1.A【解析】:装上回形针小鸟的重心降低,稳定性增强;小鸟的 形状不规则,重心不在几何重心上,鸟嘴上并没有胶水,故 A 正

确, BCD错误。 2. 2 ;2 3. 4. 5. 几何中心;(1)①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 ②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 (方法正确同样得分)(2)AB、CD的交点 6. (1)天平;弹簧秤(2)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7. 解:由G=mg m =G/g 3 =1.5 ×103 N/l0N/kg=150kg 答: 摩托车的质量为150kg 8. 解:(1)AG600空载时的质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3节 重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壱、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知道什么是重力 2.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掌握重力计算方法 3. 知道重力的方向 4. 会找物体的重心,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及重力的计算 。 难点:明确 G 与m 的关系,以及运用 G =mg 进行计算。参、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重力概念。 学习活动 1: 学生看书 P9 面——图 7.3.1:水往低处流、撒出去的渔网会落下 展示评价 1: (1)用语言描述什么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什么? 、 。 (2)用语言描述重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谁? 自主探究:如果没有重力会怎么样?

设计理念: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具体形象的例 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力,并自学重力的定义。 2、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重力和质量关系。学习活动2: 猜一猜:物体的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质量大的物体更沉等现象猜想重力与质量有关 展示评价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 教师提问:需要测量的物理有哪些? 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认为需要测量重力和质量。 教师讲解:本实验用已知质量的钩码做实验,可以不用测质量 引导学生复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方法: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教师讲解实验的主要过程:1、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 10 倍。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 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学 生总结能得出重力与质量 的关系是:重力与质量成正。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 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 科学家经过精密计算发现G / m = 9.8 N / kg ,我们把这个数值叫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为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 / kg) 学习活动3: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 取10 N/k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