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中西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宗教、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特点,跨越文化障碍和揭示各民族性格中的隐蔽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交际策略,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究形成中西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

【关键字】中美民族性格差异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和美国,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1] 中华民族是华夏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民族。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2]

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或是遇到兵荒马乱,人民大体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静的性格。”[3]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

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所谓民族的优秀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中美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讲到探究这种差异之根源及原因

时,传统上,学者诸家习惯用这么一种逻辑:由“地理环境决定论”推导出中西文化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再由不同的中西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孕育出中西民族不同的性格。

这种逻辑推理和理论应该是可接受和认可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世间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直线一元的而是多元复杂的。同样地,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形成原因也是多元化的。

一、从历史文化看

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中国走了几千年,美国走了几百年,到了今天,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大民族,已经形成各自迥异的文化特征和性格。提到中美文化差异,几乎会让每一个人自然地联想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如果比较文化差异的话,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两个国家比中国和美国更具可比性了。因为两个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两个民族的性格在不断互相磨擦,互相影响。[4]

但是正如某个人,其性格势必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一面,也有碍其自身发展的一面,如何在文化交流磨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本民族形成一种更利于民族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性格就是一个需要学习、了解和研究的问题了。同时,美国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逐渐削弱。由此便产生了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制社会,多元制“就是要使所有的思想和意见都能得以表达和实现。”“个人主义的特色则在……每个人或团体的均自愿加入国家这个组织,但并不放弃自己的个体和选择权”。[5]中美国民性格的差异代代相传,在这其中,家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生活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正是家庭,而不是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与经验。”[6]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同样也表现在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或许是因为中国文化是在北温带黄河两岸之大平原农耕地区发展、生长起来的,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自始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路径,形成一种比较孤立、特殊的文化。也正是由于受到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使中国文化比较重视内部的和谐,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易于形成中庸平和的民族性格。总之,中国的传统

思想,一直把中庸之道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孔子赞颂:“中庸之德,其至矣平。”朱熹在《中庸章句》题注称:“中者,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孔子认为凡事应“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老子、孔子开始,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问题。提出了十分丰富的有关修养的理论和主张.‘‘侈”指修身,“养”指养性或养心.修养即提高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儒家关心人的主体,偏重柔,主张“明心见性”,注重内省及人格完善。以达到圣贤境界.“吾日三省吾身”的劝勉历来为志士仁人们所蘑奉,这就养成了中国人内向的性格,心态也是安宁的、宁静的。可以讲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强调的是如何做人,做好人成了人生最高理想,而且道德本身就是最高报酬,讲究为人要有浩然正气,要保持人格的尊严”。中国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实与愉悦,不太看重物质利益,中国人总想避免被人看成是个重利之徒,避免炫耀自己富有,利欲熏心的人则被视为势力、俗气、缺乏道德而遭人所唾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真可谓一穷二白,中国人正是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来发展和强大中国的.。无私奉献,不计报酬”。只求给予,不求索取”、“俯酋甘为孺子牛”、。淡泊名利”等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座右铭。

而美国人跟中国人恰恰相反,他们祭尚及时行乐。追求物质利益。美国文化源于西方从古代希腊就开始的海洋文化或者商业文化。求变、好奇是海洋文化的特点,他们养成了好动的性格,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以及其它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他们企图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争取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中克服常规。求变、求动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并在做事中发展这一动力。因此,“做事有所成就”自然就变成了他们的重要的文化取向或价值观念。美国人重视铤而走险,认为快速行动,追求效率,并有所成就才是积极的品质.因此入们争取改善社会地位,为获得成就而有为。并因此获得金钱和荣誉,他们尽量满足自已的欲望和要求。

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日“爱人”,孟子说。仁也者,人也。[7—8]所谓人就是指人际关系。中国讲究礼节,注重孝悌为仁之根本,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不同等级秩序,要求臣子忠于君,子孝于父母,弟尊敬兄长,等等,否则便为“不仁”。然而,西方的文化则偏重于理智、理性,认为理智应该而且能够控制情感,人应该控制自我的欲望,用理智和道德去追求幸福,理智

的份量大于人情的份量。这也与中美的伦理观念不同密切相关。美国人认为人与人之同是契约关系,人与人之周只是依靠契约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人讲究人伦情谊关系。讲究“君巨,父子、夫妻、兄弟、师友”。三纲五常”等等。

二、从文化相对主意看

从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来看,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种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种文化只能从该文化的内部去研究、去理解。[9]

中庸和平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养成一种惰性而不思进取,美国传统中则贯穿了求生存求发展的信息,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他们注重创新.愿意迁移和进行冒险。这种频繁的迁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不习惯于平淡无奇的生活,渴望看到新地方、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获得新成功的性格。[10]而这也正是很多中国人所缺乏的.

由其宗教信仰演化而来的“天赋人权”观点使美国人相信美国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是最优越的,然而作为与美国白人不同的。异文化”拥有者,美国国内的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许多年来一直处在白人严重的种族歧视之下.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就是上述“美国信条”的代表。冷战结束后。亨廷顿推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不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之问的冲突。作为有普世意义的“美国信条”必然要与伊斯兰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等“异文化”发生冲突,认为美国的优越之处不在于美国人民优于其他人民,而在于“美国理想”的至高无上。[11]这也是美国政府在当今世界上推行单边主义的思想溯源。

参考文献

[1] 侯喆. 中国与美国儿童国民性格的差异[J]. 人文论坛.186

[2] E.Steward. 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美国文化模式[ M].卫景宜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69—70.

[3] 余元浦,潭好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

[4] Bradford Smith. Why we Like Americans [M].1957.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169.

[5] 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18—

219.

[6] Baker, Larry. Communication. Chicago:Prentice-Hall Inc.[J],1984:

22

[7]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扬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 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10]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9.

[11] 苑可.亨廷顿的优思[ J ].读书,2005,(5) .

中美民族性格比较

第26卷第5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 l.26,N o.52010年9月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 Sept.2010 =收稿日期>2010-08-25 =作者简介>崔雪茹(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财经大学教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伦理学研究。 中美民族性格比较 崔雪茹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摘 要>民族性格是在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所有成员共有的一种性格倾向。分析中美两 国人民的言语及行为种种,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民族性格差异。总结如下:中庸谦恭与开放自信;强调和合与张扬个性;脚踏实地与冒险开拓;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注重德性与崇尚理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这些差别对于加强中美两国的交流、增进了解意义重大。=关 键 词>民族性格;中庸谦恭;冒险开拓;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B8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07X(2010)05-0109-04 Comparison of the Sino -US Nation C haracter CUI Xue -ru (S chool of H umanities ,S outhw es ter n Univer sity of Finance and E conomics ,Chengd u 611130,China) Abstract:T he nation char acter is one kind o f char acter inclinatio n o f all commo n members taking for m step by st ep in his -tor y o f dev eloping t o an entire nat ion.T her efo re,analyzing Sino -U S count ries peo ple .s a var iety o f speech and behav ior ,w e can disco ver obvio us different nat ion char acter.T he author sums up as follow ing :the do ctr ine of mean is mo dest and courteo us and o pens to the o ut side wo rld to be co nfident;emphasizing and clo se w ith making know n t o public individual-i ty;opening up in a down -to -earth way and at the risk of;idealism and utilitarianism;attaching impor tance to moral con -duct and advocating reason.U nder g lo balization backg ro und,kno wing the differ ence wo uld be signif icant to reinfor ce S-i no -U S countr y .s ex chang es and enhances acquaintance. Key words:nation character;the doctr ine of mean is modest and co urteous;o pen up at the r isk o f;utilitar ianism 一个民族的国民性格是多侧面、多重性的。如果对民族性格作多层次的定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民族性格中有好的、积极的因素,也有坏的、消极的因素;还有由于角度不同,既可认为是好的、积极的因素,又可认为是坏的、消极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文化在交流、沟通和理解之中逐步实现互补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庸谦恭与开放自信 中华民族历来崇奉儒家的/中庸之道0,传统社会要求人们克己自制,待人处世避免走极端,凡事折衷处理,以/节0为要,一切善于自我节制。这样长期浸润在不急不慢、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之中,处于/致中和0的状态,形成了中国人温良与和平的性格。中国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依靠直觉和直观思考,把个人、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统一体,人和自然合而为一,这样就重视统一,而忽略了差异和对立。所以,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态度有些 模棱两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不求进取。中华民族又是个/尚谦0的民族,翻开5现代汉语词典6,我们会在/谦0字条中,找到/谦虚0、/谦逊0、/谦恭0、/谦和0、/谦让0等许多不同的词汇来表达、描述这一美德。/尚谦0的丰富内涵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正确估价认识自己,有自知自明,能看到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永不自满,表现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其二,用尊敬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缺点能够宽容,表现为谦恭克制、彬彬有礼;其三,正确地对待个人利益、成就和名誉,表现为谦让、不居功、不争名夺利。中国人面对赞扬是害羞的、谦虚的。而美国人的开放自信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正是有了他们开放自信的性格,美国才可以在短短几百年中发展为世界强国。 在世界观上,美国人不像我们中国人强调统一。源于古希腊的美国文化养成了/求真0为目的的科学型文化倾向,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或知识来源于假设,在验证假设 ) 109)

中美民族文化下的民族心理差异

中美民族文化下的民族心理差异 摘要:不同的民族文化随着时间在影响着民族心理的差异。中国与美国,一个 东方和一个西方的典型民族,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他们的民族心理也有巨大的不同。下面就用中美不同民族文化来分析民族心理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群体意识,个体意识 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 中国走了几千年, 美国走了几百年,但是两个民族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心理的形成,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民族文化的影响所形成。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之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构成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必然产生不同的民族性格。到了今天,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大民族,而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迥异的民族性格。 民族心理, 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 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一个民族心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一个人、一群人所能左右的, 其中包括了很多因素, 例如宗教、历史、文化等, 其中文化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 构成了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来, 中华民族看重的是群体意识, 美国人强调的则是个体意识。 在中国,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 其基点都是维护国家安定, 群体和谐。先秦的儒家强调由己及人,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如一家, 中国如一人。汉儒董仲舒提出大一统主张以后, 更是把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这种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它不可能产生群体必须满足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念。中华民族历来崇奉儒家的中庸之道,传统社会要求人们克己自制, 待人处世避免走极端, 凡事折衷处理,以节为要, 一切善于自我节制。这样长期浸润在不急不慢、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之中, 处于一致中和的状态, 形成了中国人温良与和平的性格。中国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 依靠直觉和直观思考, 把个人、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统一体, 人和自然合而为一, 这样就重视统一, 而忽略了差异和对立。在中国家庭中, 个人是血缘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在社会上, 个人也是复杂的关系网中的一个纽结。正是这些关系把所有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个人消融于整体关系之中,整体的价值无可置疑地高于个体价值, 个人只有克制自己, 服从群体, 以国家的需要为需要, 才能与世俗相处融洽。因此, 中国文化讲的人便是群体的人而非个体的人。这样的一种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使得中国人自身的民族心理有一下特色:(1)勤劳俭朴,自强不息。中国人的勤劳俭朴,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或是非洲与东南亚发展中的国家,都享有盛誉,有口皆碑。(2)求同务实,谦和求中。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人的求同务实,封闭保守,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不求标新立异,不敢锋芒毕露,以谦受益,以和为贵的心态与行为方式,至今仍独具特色。(3)家庭为重,亲疏有别。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最重,从小接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夫妻恩爱、亲友诚信的教育全家成员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个人理想是光宗耀祖、福荫子孙;一家之长,有令必行,妇幼之辈,惟命是从;甚至 为了家庭成员的群体利益,不惜牺牲许多个人利益。这种“亲亲”观念形成互相依靠的亲情、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中西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宗教、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特点,跨越文化障碍和揭示各民族性格中的隐蔽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交际策略,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究形成中西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 【关键字】中美民族性格差异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和美国,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1] 中华民族是华夏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民族。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2] 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或是遇到兵荒马乱,人民大体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静的性格。”[3]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 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所谓民族的优秀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中美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讲到探究这种差异之根源及原因

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周佩君,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中西方文化因为民族性格等原因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对“鬼(ghost)”却表现出基本一直的认知。究其原因,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淳朴观念和敬畏之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受到宗教、民族习惯的影响,由“鬼文化”引发的丧葬制度和鬼节在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关键词:“鬼文化”ghost;丧葬制度;鬼节;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和西方因为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如含蓄内敛与开朗外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各种相反的特点。然而,在对“鬼文化”的认识上,中西方却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中国的“鬼文化” “鬼”是指人类死后所化作的灵体。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中认识到中国人对“鬼”的认识: 《礼记?祭义》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① 《说文解字》曰:“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鬼?气?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居伟切。、,古文鬼。”② 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鬼: “人所归为鬼。以叠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从儿、?象鬼头。自儿而归於鬼也。从厶。二字今补。厶读如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阴当作?。此说从厶之意也。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居伟切。十五部。凡鬼之属皆从鬼。”③ 也就是说“鬼”字是一个象形字,表现出古代中国先民对于鬼魂的形状想象:下面是人,上面是个奇怪可怕的脑袋。 鬼虽为人死后所化,但是却比人多了很多强大的力量。我们从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鬼可以飞,可以穿墙,可以隐身,会法术,甚至也可以附身到活人的身上。但是鬼属阴,《说文解字》曰:“鬼,阴气”,民间以阳气为人,阴气为鬼。所以鬼一般在晚上才出来,不能见光,遇见阳光就会灰飞烟灭。虽然人鬼殊途,但是中国自古的传说、话本小说中,却经常出现“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如《聊斋志异》中最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聂小倩》就是讲一个叫宁采臣的书生和女鬼聂小倩相爱的故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地狱和转世投胎的观念。即是说,人死之后,魂魄会进入地狱,若生前善事做的多,则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而若坏事做多了,则会根据罪恶程度要么投入畜生道,来世做牛做马;要么会在十八层地狱受刑,永世不得超生。并且,转世投胎,会根据前世的恩怨纠葛,有债还债。中国人常说,“孩子是父母前世欠的债”,父母骂不争气的小孩时,也会说“你这个讨债鬼”。 同时受到道教的影响,鬼亦可修道成仙,造成人、鬼、神混杂的局面。并且道士逐渐取代了巫师的位置,实行招魂、超度、驱鬼等活动。 发展到今天,除了原本的意义外,“鬼”也有了很多其他的意思。《新华字典》关于“鬼”字的词条有6个:(1)迷信的人以为人死之后有灵魂,叫鬼;(2)阴险,不光明:鬼话,心怀鬼胎;(3)机灵(多指小孩子):这孩子真鬼;(4)对小孩儿的爱称:小鬼;(5)对人蔑称或憎称:酒鬼,吸血鬼;(6)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可以看出,“鬼”字的使用多数是带有贬义色彩的,“鬼话连篇”“赌鬼”“人不人鬼不鬼”等。偶尔,会变成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比如有时候用于小孩子身上的“小鬼”“鬼灵精”就是带有宠溺口味的爱称;还有情人夫妻之间,女人称呼男人“死鬼”也是听着不好听,但带有爱意的称呼。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最新范文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摘要:美利坚民族最显著标志是,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英格兰民族认同阶段;第二阶段,本州移民民族认同阶段;第三阶段,南方人自认为自己是独立单一民族阶段;第四阶段,南方重建民族大融合阶段。美利坚民族形成较晚,北美独立战争也不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关键词: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英格兰;移民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较,美利坚民族简直不能算作一个民族。时至今日,美利坚民族中有讲英语的、有讲德语的、有讲法语的、有讲印第安语和拉丁语的。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生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差异很大。美利坚民族的最显著的标志,是他们的民族觉醒意识和民族一体认同意识。研究清楚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就能正确地认识美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本文就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专家。 一 在北美东海岸殖民地,最早的移民几乎都是英格兰人。从1607年建立詹姆斯敦起,至建成十三个殖民地为止,英格兰人移民是这里的主体,其他国家的移民是很少的一部分。这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移民,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意识,他们在血缘上、情感上都将自己看作是”美洲英国人”。北美人这种与英格兰民族认同的观念,直至美国独立后仍然存在。

十三个殖民地的移民中英吉利人最多,大约占这里移民总数的四分之三。因为他们是殖民地的创建者,英格兰文化便在这里深深的扎下了根。首先是英国的地名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北美,如曼彻斯特、巴尔的摩、伯明瀚等城镇的名称。还有将英国皇室成员的名字引用到地名上,如詹姆斯敦、纽约、查尔斯敦、伊丽莎白等城镇的名字。殖民地时期的三所名牌大学,一所命名为威廉一玛丽学院,哈佛大学的所在地竟用英国大学城的名字”坎布利奇”(剑桥)。北美殖民地使用的是英国的习惯法的审判制度,建立的是英国代议制式的政府。在政府的文牍和民间人民的交往中,人们普遍使用英语。英国的生活方式、英国的政治制度、英国的文化在十三个殖民地中居绝对统治地位。”其他非英籍移民,来自北欧各国,人数不多,他们的文化和英国的文化近似,因此,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英国式的生活。”[1](P5)这就是北美殖民地人与英国人民族认同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英国是自己的”母国”,他们仅仅是到北美拓殖的”英国人”。 欧洲移民初到北美,受到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他们若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须寻求强大的保护,英国人就能给他们提供这种有力的保护。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结成联盟多次向英属殖民地开战,十三个殖民地居民便以英国人后裔的身份,参加了英国对法印联盟的战争。1755年-1763年,英法之间发生了七年战争,北美许多知名人士,都象乔治.华盛顿一样参加了那场战争。英国人只有打败法国人,他们才能在北美大陆上安宁生活。他们越想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遇到的外部压力就越大,外部的压力越大,他们就和英国的联系越紧密。后来,当法国

各国民族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典型的属于自己国家的国民性格(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只是相对的,基本可以说明一国的国民性格.) 英国:趋向于保守,但这只是交际方面的,要不然这个国家不会产生那么多 的天才,工业革命也不会发源于此.男人很绅士,女人很高贵.绅士的 外表下其实上却隐藏着激情,这一点可以从火药味甚弄英超比赛和英 国鼎鼎大名的足球流氓身上得到答案. 美国:美国人向往自由,血液里充满了挑战未知和勇于冒险的精神.自 来熟,他们更注重个体,所以很容易与其成为朋友,却很少能有 推心置腹的感情.祖先最初来到这块大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使 这片大地充满生机,并使那种探索精神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 得国:深沉,特别是德国的男人,看了他们的言行你会知道了什么叫男 人,什么叫男人味儿.他们集体性很强,这个国家的人做什么都 理有条,一丝不苟,德国的法律普及率以及国民对法律的熟悉和 遵守程度在世界各国中应该是首曲一指的,但有时候会让我想 希特勒手下的那群德国兵,他们的聪明与高素质没换来人民的 幸福生活,却一次次使人类进入不堪回首的战争.作为德国人的 大文豪歌德一句话总结了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特点:"德国人作 为个体是如此的理智,作为集体却常常迷失方向."多么精辟的 论述. 法国:一提到法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浪漫,是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法兰西的国土确实和别国不一样,它没有英国人的一本正经,没 有德国人的严肃,也没有美国人近乎滥情的热情与幽默.这里的 人天生流淌着祖先高贵血统给予他们的别人学不来的浪漫.法 人大多长相俊俏,男人调皮,女人多情.在那条著名的大道上到 处是热吻的恋人,法国人之间平时的以吻代礼的习惯是其它国 很少能比拟的.在这个国家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 家,其中法国文学灿烂至极,使法兰西周身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文 化底蕴,法国人说,是他们最最完美的法国文字使他们的文化如 此灿烂. 意大利:在欧洲,意大利人可能是最有种的一群人,也许你会想不明白 ,是的,这个问题除非亲身接触很难想通的.意大利是南欧人 性格的典型代表,美女成群,男人则天性风流,别的国家的女 去那里可要小心,说不定一个意大利男人一个眨巴的眼神便 使你无法自拔.世界杯赛场上有哪个国家能像意大利的队员 们那样清一色帅哥,长的有楞有角啊,仿佛是一尊尊文艺复兴 期的雕塑,美不胜收.意大利参加了许多战争,但鲜有胜迹,也 许他的祖先最能明白他们曾经的辉煌---罗马帝国. 西班牙:也许是阳光过于充裕的原因,西班牙人给人的印象总是有些, 热情过度,举手投足间显露出狂野不羁的本性,并把这种本性 带到了南美洲,奔放的热情在斗牛的过程中得到了最最完美 的表现. 日本:这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任何别的文化到它那里都会变成适合 他们的特有的经过吸收改造的文化.在他们的语言中掺杂了包 括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在内的各种语言因素.他们用自己的勤

中国的国民性格

文化与人格:中国和欧洲---兼论文明转型期国民性格的再建构 何平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发表于北京:《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1期) [摘要] 本文借用“国民性格”和“人格”等社会科学的概念,在与抽象意义上的“欧洲人格”相比较下,讨论中国传统人格的特征。论文认为在现代性的文化氛围中,人格的再建构不能受到忽视,而且,其社会道德规范建设应该放在首位,还必须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来进行,由此产生对中国传统伦理哲学的再诠释问题。论文认为这种再解读可以走施莱尔马赫的循环论诠释学和王阳明的实践伦理学的路径。论文分析了《论语》人格境界的三个层面,注意到儒家道德教化理论博采“发展论”、“发现论”和“改造论”三大模式,主张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和人格形象在经过当代诠释学的清洗后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渊源融入到当代中国的伦理言说中。 关键词:国民性格儒学中西文明比较 20世纪中期,对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人格的探讨曾经是国外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学者认为由于生活在大致相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中,接触到大致相同的制度、语言和生产方式,受到被社会认可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并都在大致相同的养育子女的模式中长大,一个民族或文化中大部份人的行为和心理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行为和心理特征就构成所谓的“民族性格”,①而且不同民族的人格形态是有差异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在其<<菊花与刀>>中对日本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极有影响的探讨。60和70年代欧洲学术界颇为流行的文化与人格的比较研究中,弗朗西斯.徐、E.埃瑞克森和H.赫芝森等学者讨论了东亚中国和日本的所谓“羞耻型人格”和西方所谓的“罪感型人格”。日本学者Hajime Nakamura著书比较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认为中国文化和人的思维方式以实用主义为特征。②更早在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也在<<中国的宗教>>中比较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与人格。一战后,斯宾格勒出版名著《西方的没落》,认为近代欧洲是一种“浮士德类型人格”。 对中国国民性格的研究开始得更早些,早在17世纪,西方来华的耶稣会士已对那时的中国人的性格进行观察描写。③ 1857到1858年间,<<泰晤士报>>驻华记者在他的通信集中有不少对中国人格的描述。1894年,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美国传教士阿瑟.斯密思(旧译为明思溥)发表<<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他眼中的中国文化与人格。④ 20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引起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与人格特征的反思。梁启超曾写出了若干论文探究中国的国民性,从救国的立场出发,他断言中国国民性格缺乏独立性,并思考改良之道。鲁迅也探讨那时的中国民族性格,他的<<阿Q正传>>以文学的手法揭示了那时中国民族性格的弱点。梁漱溟在他那本著名的《东西文明及其哲学》中对中国、印度和欧洲三大文明区域中的人格形态有不少洞见。在他看来,文化的区分本质在于意志克服外在障碍和满足自己欲望的态度与方式,欧洲人以征服自然和环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中国人则在欲望与环境之间力求一种平衡。⑤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又一次掀起对中国文化与人格的比较研究,但大多从批判的角度,着力说明中国人格 ① Kardiner, A. & Linton, R. The Psychological Frontiers of Societ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5, p.237. ②Hajime Nakamura, Ways of Thinking of Eastern Peoples:India-China-Tibet-Japan,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P.Wiener, Honolulu, Hawaii: East-West Center Press, 1964, pp. 180,181, 234, 235. ③英国皇家学会图书馆收藏很多当时来华传教士的通信,那一时期的皇家学会会刊《哲学汇刊》也有不少文章谈到在华的经历。法国路易十四鼓励下法国在华耶稣会士发回的书信和报告中也有一些讨论。 ④参见Smith, A. Chinese Characteristic, New York: Fleming H.Revell Co.1894. ⑤参见梁漱溟:《东西文明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出版社,1921年。

美国移民

被称作“种族大熔炉”的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来,美利坚民族已成为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混合体,就连矗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的。移民们怀着各自的梦想,远涉重洋来到这片理想中的土地,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掀起几次大的移民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 The United States, known as the "melting pot", is a typical immigrant country, with the earliest history of immigration in 1620. Over the past 400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come a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ore than and 100 ethnic groups, even standing in New York, "Statue of Liberty" is also in 1886 from the French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ir own dreams, immigrants came to this ideal land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d set off a number of large immigration.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immigrants created the United States, immig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吸引移民曾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任务 Immigr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diplomatic 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国内总人口仅有390万。除了大约76万黑人外,其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并且绝大部分来自西欧。出于对欧洲拿破仑战争以及国内就业环境的担心,美国开国之初的几届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疑虑重重,曾制定过一些限制移民的政策。1796—1815年间,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平均每年只有大约3000人。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only 3 million 900 thousand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side from about 760 thousand black people, the rest are almost all white, mostly from western europe. For fear of the Napoleon war in Europe and the domestic employment environment, several government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have had a lot of misgivings about immigration policy, and have developed a number of policies to restrict immigration. Between 1796 and 1815, the average number of European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was only about $3000 a year.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重获和平。随着大批军人的复员,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移民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此时,美国也因国内建设需要,改变了限制移民的政策。1848年欧洲革命后,移民美国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1820年到1920年的100年间,美国一共接纳了大约3350万移民,形成美国持续百年的移民潮。 After the end of the war, Napoleon returned to peace. 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demobilized soldiers, unemployment in Europ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number of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t this time,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needs, changed the policy of restricting immigration. After the 1848 revolution in Europe, the wave of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is a wave higher than a wave. From 1820 to in the 100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accepted a total of about 33 million 500 thousand immigrants, the United States to create a century of immigration. 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170万,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同时,移民中也有少数来自亚洲,主要是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

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看中西方民族的性格

中西方民族的性格之比较 所谓性格是指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稳定的个性特征。民族是指由若干个人组成的社会整体。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性格,这主要是由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众所周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剧烈碰撞,这种碰撞不仅发生在东方与西方之间,而且就在我们的本土,在我们的内心,也无时不处在这种冲突之中。我认为全球化不是对民族的消灭,恰恰相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守护我们的民族性,才能立足于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之上。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去来的条件下创造。 民族,一般认为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而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不同于血缘共同体或经济共同体,原因很简单,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民族共同体内最显著,最持久,最稳定的联系时文化。同时,文化的民族性本身就意味着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之于民族兴衰息息相关。民族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起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沉沦,往往始于文化上的沉沦。我们以足球举例,众所周知,足球是一种技术,力量,战术要求很高的运动,看起来很简单,而实质上,足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民族性格,心理,理念的综合反映。足球不单纯是一种游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足球是一种文化。 如此我们可以得知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国民性相互联系,所以我根据这些以及其它理论就民族性格进行比较。 第一.动与静 中国文化起源并发达于内陆的大河流域,故形成封闭,保守,稳定的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从事采集与农耕,在长期的农耕文明影响下,古代中国人在日复一日的春耕秋种的归律生活中,养成了稳定的生活方式和形态,也就具有‘静’的特质。 与之相反,西方文化起源并发达于沿海岛屿地区,从而形成开发,开阔,流动的商业文化。人们在海上贸易和海洋狂风恶浪的搏斗中造就了冒险和开阔的精神,也就形成了‘动’的特质的民族文化。 第二,内敛与外向;中西航海的历史见证 黄河中下游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而他的地理环境也使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一种隔绝机制,造成了一种内向的,求稳定的文化类型。 再看西方,古希腊罗马处于开放的海洋地带中,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古希腊罗马的商业发展,造就了盛极一时的商业文明。这种商业文明是一种开放性的动态文化,也是一种张扬自我个性的创造性文化。 然而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与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可以作为中西方民族外向和内敛的最好例子了。西方人将15世纪到19世纪这段时间称为航海大时代。几乎每一个人都怀着出海远航的梦想。而14.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已经诞生,而西方权力阶层极力想拥有中国的瓷器,丝绸等,但是中西方贸易的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2 电影《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现象分析 3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 4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5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6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7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 8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9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 10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 11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求职简历汉译英 12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 13 《红楼梦》杨霍两译本建筑名比较 14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 15 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6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17 18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19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20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 21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22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23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4 英汉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25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 27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28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29 《永别了,武器》一书所体现的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30 论《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扇子 31 基于SWOT的星巴克发展战略研究 32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 33 超验主义在《瓦尔登湖》中的应用及其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34 称呼语中的语码转换解析 35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36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 37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 3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39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40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41 以仪式理论阐释《宠儿》中的“宠儿”

俄罗斯民族性格浅析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浅析 段树伟 20050824033 (海洋学院 05食品) 我的家在黑龙江,可谓是全中国离俄罗斯最近的地方,地域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性格,我想我们这里的性格应该有一部分与俄罗斯民族相似。虽然我没去过这个过度,但我父亲在俄罗斯,从和父亲的谈话中,以及和从那里回来的人中,以及再选修课上老师的讲述,应该能看出一些他们民族的特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两面性,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有时正义十足,又有时很迂腐不堪。这就是我总结的他们民族性格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固定的性格,比如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人委婉含蓄、法国人浪漫多情、英国人绅士、美国人无羁,就是指这个民族的民族个性。而俄罗斯无疑是个例外。是什么原因使得俄民族的性格那么摇摆不定呢?这就要从他们的历史、地理说起了。 在地理方面俄罗斯由于地处欧亚两个大陆之间,既是欧洲又是亚洲,既是东方又是西方。俄罗斯人在面对东方的时候,强调它的西方特性,而当它面对欧洲时强调自己的东方特性。它处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板块之间,始终摇摆不定于东西文化之问。这种东西兼存的文化色彩深深影响着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个性。所以他们的性格里就有懒惰的一面,这和西方民族的性格是样的,而同时,他们的国土大部分在亚洲,又深受东方民族的影响所以有些方面他们又很勤劳,尤其女性,似乎更受东方的影响。俄的上层社会由于集中在欧洲部分,相对比较发达,西方性格更明显,所以就比较懒,或者说好听一些,更依赖高科技、现代话。而在远东的劳苦大众,他们是很勤劳的。 在历史方面,俄罗斯有悠久的复杂的经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摇摆性,矛盾性,仍然加深了俄罗斯精神的双重性。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天性自由、“不能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秩序”的民族,由于东方文化的强行介入,使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由于这个制度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和集体主义精神,俄罗斯人普遍表现出温顺、驯服的性格特征。但是,俄罗斯人又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决斗”便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产物。19世纪以来有相当一批俄罗斯作家都是由于一时激动,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决斗。普希金死于决斗,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与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叶利钦时代的激进改革政策更是俄罗斯人走极端的写照。70年前俄罗斯人曾对社会

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 xx,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 中西方文化因为民族性格等原因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对“鬼(ghost)”却表现出基本一直的认知。究其原因,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淳朴观念和敬畏之心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受到宗教、民族习惯的影响,由“鬼文化”引发的丧葬制度和鬼节在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关键词: “鬼文化”ghost;丧葬制度;鬼节;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和西方因为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如含蓄内敛与开朗外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各种相反的特点。然而,在对“鬼文化”的认识上,中西方却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xx的“鬼文化” “鬼”是指人类死后所化作的灵体。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中认识到中国人对“鬼”的认识: 《礼记?祭义》载: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① 《说文解字》曰: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鬼?气?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居伟切。、,古文鬼。”② 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鬼: “人所归为鬼。以叠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从儿、?象鬼头。自儿而归於鬼也。从厶。二字今补。厶读如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阴当作?。此说从厶之意也。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居伟切。十五部。凡鬼之属皆从鬼。”③ 也就是说“鬼”字是一个象形字,表现出古代中国先民对于鬼魂的形状想象: 下面是人,上面是个奇怪可怕的脑袋。 鬼虽为人死后所化,但是却比人多了很多强大的力量。我们从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鬼可以飞,可以穿墙,可以隐身,会法术,甚至也可以附身到活人的身上。 但是鬼属阴,《说文解字》曰: “鬼,阴气”,民间以阳气为人,阴气为鬼。所以鬼一般在晚上才出来,不能见光,遇见阳光就会灰飞烟灭。虽然人鬼殊途,但是中国自古的传说、话本小说中,却经常出现“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如《聊斋志异》中最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聂小倩》就是讲一个叫宁采臣的书生和女鬼聂小倩相爱的故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地狱和转世投胎的观念。即是说,人死之后,魂魄会进入地狱,若生前善事做的多,则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而若坏事做多了,则会根据罪恶程度要么投入畜生道,来世做牛做马;要么会在十八层地狱受刑,永世不得超生。并且,转世投胎,会根据前世的恩怨纠葛,有债还

谈美国西进运动

谈美国西进运动 摘要:美国西进运动是美国国内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是美国人对西部的开发过程。美国联邦政府为开发西部,在土地分配、鼓励移民、吸引外资和生态保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一百余年的时间里,美国不仅将西部建设成为采矿业、畜牧业和农业的生产基地,而且促进了美国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为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奠定基础。西部大开发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西进运动;西部大开发;土地政策;交通革命;生态保护 在美国历史上,“西部”其实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指从阿巴拉契亚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带,以后,由于美国领土的扩张才扩大其范围,以至包括太平洋沿岸的整个领域,同时也就有了“旧西部”、“新西部”和“远西部”之别。①西部东接平原,落基山的几处山口为西部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通道,西临太平洋,它像纽带一样把西部与环太平洋国家连在一起。这里有辽阔的土地和牧场,太平洋沿岸有大面积的森林,西南地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落基山脉等山区蕴藏大量有色金属、煤和油页岩等矿藏,山地高原的河流水能资源极为丰沛。不足之处是大部分地区气候千燥,降水稀少,发展经济所需的水资源多来自河流。美国西进运动是美国国内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是美国人对西部的开发过程。对待西进运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看到它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美国西进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推动力 美国西进运动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②从英国人在北美大陆第一个殖民地詹姆斯教的建立,到美国独立时的十三个州,它本身就是一个由东到西的拓展过程。事实上从18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了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扩张活动,后来的西进运动就是以此为起源的。推动西进运动的社会力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土地投机者,他们是形成于18世纪的特殊商人集团,也有不少是军官、议员或官员。他们把所抢占的大量公共土地分成小块高价转卖给后来的移民,或者直接组织移民前往他所有的土地上定居。其二是人数众多的穷苦人。他们是西进运动的基本力量,人以小农为主,还有工人、职员等其他劳动者。广大下层劳动者的土地问题在独立战争中并未得到解决,债务问题也相当突出;而19世纪初美国多次发生经济不景气或危机,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恶化,这是促成他们西移的主要原因。其三是种植园奴隶主。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很快影响到大西洋两岸地区,国际市场对棉花需求的驭然增加,导致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迅速向西扩展。 2.西进运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阻礴 (l)印第安人的奋力反抗 据人类考古研究表明:印第安人并非是由美洲大陆的类人猿经数百年演化 而来,而是来自亚洲大陆。亚洲以渔猎为生的一批原始部落,在捕猎过程中越过当时冰封的白令海峡,进人南美洲。③印第安人在美洲繁衍生息,逐步建立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可以说他们才是美洲最早的主人。早在欧洲殖民者刚到美洲时,淳朴善良的印第安人还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但是随着殖民者的增多,他们开始抢占印第安人的土地,杀戮印第安人。美国独立之后也没有停止对印第安人的迫害。美国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人进行了无数次的围剿和驱赶,但是都遭到印第安人的顽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