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足部反射区图解(2)

足部反射区图解(2)

足部反射区图解(2)

32、肛门

部位位于左足底跟骨前缘直肠反射区的末端,约近于足底内侧拇展肌外侧缘(见图35)。

功能消痔,止血,通便。

主治直肠癌、肛周围炎、痔疮、肛裂、便血、便秘、肛门脱垂。

手法从足外侧至足内侧方向定点按压3~5次。

33、心脏

部位位于左足底肺反射区下方,第4、5跖骨头之间与肩关节反射区平行(见图36)。

功能补气,益气,生血。

主治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衰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高血压、失眠、盗汗、舌炎、肺部疾患等。

手法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定点按摩3~5次。

34、脾

部位位于左足底第四、五跖骨之间,距心脏反射区正下方一横指(见图37)。

功能健脾化湿,统摄血液,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主治发热、炎症、贫血、高血压、肌肉酸痛、舌炎、唇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肤病、增强免疫力及抗癌能力等。

手法点按3~5次。

35、膝关节

部位位于双足外侧第五跖骨与跟骨之间凹陷处,为足后跟骨之三角凹陷区域(见图38)。

功能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膝关节受伤、膝关节炎、膝关节痛、半月板损伤、肘关节病变等。

手法膝关节反射区分膝前、膝两侧和国窝三部分。先由足跟向前上方呈弧形按压3次后,再在国窝处,定点按压3~5次。

36、生殖腺(性腺)

部位位置之一位于双足底跟骨的中央;另一位置在跟骨外侧踝骨后下方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女性此三角形的直角边为卵巢敏感区,此三角形的斜边为附件(输卵管)敏感区(见图39)。

功能补肾益精。

主治男女性功能低下、男女不孕症、月经不调(月经量少、量多、经期紊乱、闭经、痛经等)、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手法卵巢敏感区和足跟中央处做定点按压3~5次。

37、放松腹部

部位位于双足腓骨外侧后方,自足外侧踝后起向上延伸四拇指的带状凹陷区域(见图40)。

功能补肾益精。

主治痛经、月经期紧张、月经周期不规则、男女腹部冷痛、性冷淡以及其他生殖系统的疾病。

手法自外踝关节后方起向上推压3~5次。

38、髋关节(外髋)股关节(内髋)

部位位于双足踝下之弧形区域。外踝下为髋关节,内踝下为股关节(见图41)。

功能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髋关节疼痛、股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肩关节疼痛、腰背痛等。

手法沿外踝和内踝关节下缘向前向后推压3~5次。

39、腹部淋巴结

部位位于双足外侧踝关节前由距骨、舟骨间构成之凹陷之部位(见图42)。

功能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

手法按压3~5次。

40、盆腔淋巴结

部位位于双足内侧踝关节前,由距骨、舟间骨构成之凹陷部位(见图43)。

功能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下肢浮肿、踝部肿胀、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

手法压入骨缝中出现胀感,按压3~5次。

41、胸部淋巴结

部位位于双足背第一跖骨及第二跖骨间缝处(见图44)。

功能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囊肿、癌症、肿瘤、乳腺炎、乳房或胸部肿块、胸痛、免疫力低下等疾患。

手法沿第一跖骨外侧由近心端向足趾方向按摩3~5次。

42、平衡器官(内耳迷路)

部位位于双足足背第四、五跖骨间缝的远端1/2区域(见图45)。

功能平肝益肾,调理阴阳。

主治头晕、晕车、晕船、美尼尔氏综合症、耳鸣、内耳功能减退、高血压、低血压、平衡障碍等。

手法定点按3~5次。

43、胸(乳房)

部位位于双足背第二、三、四跖骨形成的区域(见图46)。

功能清热解毒,抗癌护胸。

主治胸部疾患、肺部疾患、食道疾患、心脏病、乳癌、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囊肿、胸闷、乳汁分泌不足、胸部受伤、重症肌无力等。

手法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摩3~5次。

44、膈、横膈膜

部位位于双足背跖骨、楔骨、骰骨关节形成的带状区域,横跨

足背左右的部位(见图47)。

功能降逆和胃。

主治打呃、膈肌痉挛引起的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

手法自横膈膜中央向两侧刮压3~5次。

45、扁桃体

部位位于双足足背拇趾第二节,肌腱的左右两旁(见图48)。

功能消炎,增强体质。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本身的疾病(扁桃体肥大、化脓等),可有消炎、增加防御能力和抗癌之功能。

手法直按压3~5次(注意不要向趾端方向挤压)。

46、下颌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趾骨关节横纹下方的带状区域(见图49)。

功能消炎,活血,止痛。

主治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牙痛、下颌发炎、下颌关节炎、打鼾等。

手法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方向按摩3~5次。

47、上颌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趾骨关节横纹上方的带状区域。

功能消炎,活血止痛(见图50)。

主治龋齿、牙周炎、牙周病、牙龈炎、牙痛、上腭感染、上颌关节炎、打鼾等。

手法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方向按摩3~5次。

48、喉、支气管

部位位于双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关节靠拇趾下方区域(见图51)。

功能调理气血,泻火清音。

主治气管炎、咽喉炎、咳嗽、气喘、感冒等。

手法定点按压3~5次。

49、腹股沟

部位位于双足背盆腔淋巴腺反射区上方约一指宽距离之处(见图52)。

功能温肾壮阳,回疝。

主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病变、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抗衰老等。

手法压揉3~5次。

50、前列腺、子宫

部位位于双足跟骨内侧踝骨之下方的三角形区域(见图53)。

功能补益肾精,活血养宫。

主治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频、排尿困难、尿道疼痛、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发育异常、痛经、子宫癌、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高血压等疾患。

手法由足跟端向上推压或压刮3~5次。

51、尿道、阴道、阴茎

部位位于双足跟内侧,自膀胱反射区向上延伸至距骨与跟骨之间隙(见图54)。

功能消炎解毒,通淋利尿。

主治尿道炎、白带增多、生殖器官系统疾病。

手法由足内侧缘斜向足踝后方向,滑按3~5次。

52、直肠、肛门(痔疮)

部位位于双足胫骨内侧后方与肌腱间的凹陷中,踝骨后方起约四指幅宽之长度带状区域(见图55)。

功能宽肠,通便,止血,消痔,解毒。

主治痔疮、直肠癌、便秘、直肠炎、静脉曲张等。

手法自内踝骨后方向向上推按3~5次。

足底反射区图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 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 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射区; 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 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 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 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二. 脚底按摩的原理: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适

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足部反射区图解(2)

足部反射区图解(2) 32、肛门 部位位于左足底跟骨前缘直肠反射区的末端,约近于足底内侧拇展肌外侧缘(见图35)。 功能消痔,止血,通便。 主治直肠癌、肛周围炎、痔疮、肛裂、便血、便秘、肛门脱垂。 手法从足外侧至足内侧方向定点按压3~5次。 33、心脏 部位位于左足底肺反射区下方,第4、5跖骨头之间与肩关节反射区平行(见图36)。 功能补气,益气,生血。 主治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衰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高血压、失眠、盗汗、舌炎、肺部疾患等。 手法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定点按摩3~5次。 34、脾 部位位于左足底第四、五跖骨之间,距心脏反射区正下方一横指(见图37)。 功能健脾化湿,统摄血液,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主治发热、炎症、贫血、高血压、肌肉酸痛、舌炎、唇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肤病、增强免疫力及抗癌能力等。 手法点按3~5次。 35、膝关节 部位位于双足外侧第五跖骨与跟骨之间凹陷处,为足后跟骨之三角凹陷区域(见图38)。 功能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膝关节受伤、膝关节炎、膝关节痛、半月板损伤、肘关节病变等。 手法膝关节反射区分膝前、膝两侧和国窝三部分。先由足跟向前上方呈弧形按压3次后,再在国窝处,定点按压3~5次。

36、生殖腺(性腺) 部位位置之一位于双足底跟骨的中央;另一位置在跟骨外侧踝骨后下方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女性此三角形的直角边为卵巢敏感区,此三角形的斜边为附件(输卵管)敏感区(见图39)。 功能补肾益精。 主治男女性功能低下、男女不孕症、月经不调(月经量少、量多、经期紊乱、闭经、痛经等)、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手法卵巢敏感区和足跟中央处做定点按压3~5次。 37、放松腹部 部位位于双足腓骨外侧后方,自足外侧踝后起向上延伸四拇指的带状凹陷区域(见图40)。 功能补肾益精。 主治痛经、月经期紧张、月经周期不规则、男女腹部冷痛、性冷淡以及其他生殖系统的疾病。 手法自外踝关节后方起向上推压3~5次。 38、髋关节(外髋)股关节(内髋) 部位位于双足踝下之弧形区域。外踝下为髋关节,内踝下为股关节(见图41)。 功能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髋关节疼痛、股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肩关节疼痛、腰背痛等。 手法沿外踝和内踝关节下缘向前向后推压3~5次。 39、腹部淋巴结 部位位于双足外侧踝关节前由距骨、舟骨间构成之凹陷之部位(见图42)。 功能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力低下、癌症等。 手法按压3~5次。

足部反射区图

足部反射区图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 1 )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位臵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

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 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实用足部反射区图解 胸部淋巴:位于两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缝处区域。适用于各种炎症、发烧、囊肿、子宫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肿瘤等病症。 喉:位于两足背第一跖趾关节的外侧缘。适用于喉炎,支气管炎、失音、嘶哑、声门水肿等病症。 上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背侧近甲根部。适用于牙痛、上颌感染、上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下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的背侧,与上颌反射区相接,适用于牙痛、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足部反射区图详解: 图 1 图 2 三 . 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 1. 足部骨骼: 人有双足,每足有骨骼26块,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 1-1、跗骨 每足有跗骨7块,分近侧与远侧两排。 足跗骨较粗大且砌合紧密;近侧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远侧列跗骨由内侧向外依次为内侧楔骨(第一楔骨)、中间楔骨(第二楔骨)、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1-2、跖骨

足底推拿疗法-69个足部反射区(配图)

足底推拿疗法 69个足部反射区(配图)详解(上)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在足部都有各自的神经聚集点,而且每一点都和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当按摩刺激足部某一部位时,即可反射到机体相应的某一器官,这就称之足部的反射区。 机体各脏腑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多数分布在足底,少数在足的内外侧和足趾、足背。由于足部各反射区代表着全身器官相应的部位,足是全身各器官的缩影,为了说明白反射区的排列顺序,有关学者把一个人的鼻尖到肚脐画条线,称之为“中线”,将这个中线作为确定足部反射区的重要标志。假设这条“中线”通过脊柱,就把脊柱分成两半,这样左右足均有脊柱反射区。如心脏是在“中线”的左边,所以心脏的反射区在左足;肝脏在“中线”的右边,其反射区应在右足。而且心脏和肝脏在体腔内的位置大致呈对称位置,因此心脏在左足的反射区和肝脏在右足的反射区也呈对称性。脾脏在中线的左边,其反射区的位置也在左足。再如胃、胰腺、小肠、大肠等脏器,均位于“中线”两侧,所以,这些脏器的反射区左右足都有。此外,肺、卵巢、睾丸等,都是成对的脏器,在“中线”左右各一个,这些器官的反射区在左右足都有,而且,左足的反射区作用于左边的器官,右足的反射区作用于右边的器官。但是,头部的器官的反射区是左右交叉的,如左足眼的反射区治疗右眼疾病,右足眼反射区治疗左眼疾病。 有关学者长期实践观察发现,将双足并拢在一起,可以看成是一个坐着的人形。足的拇指,相当于人的头部。足底的前半部,相当于人的胸部(有肺和心脏),足的外侧,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的中部,相当于人的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足跟部分,相当于盆腔,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尿道(阴道)、肛门等。足的内侧,构成足弓的一条线,相当于人的脊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图3-6)。 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共有六十多个,多数分布于足底,少数分布于足内侧、足背和足趾,现按系统详细介绍主要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的位置和主治病症。 一、大脑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 解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基本内容】 一、足反射区位置 足部反射区分为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部四大部分,其顺序大致如下: 足底: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脑垂体(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鼻、头部(大脑)、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耳、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乙状结肠及直肠(左)、肛门(左)、肝(右)、胆囊(右)、盲肠及阑尾(右)、回盲瓣(右)、升结肠(右)、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失眠点。 足内侧:膀胱、鼻、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肋骨、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消渴点、便秘点。 足外侧: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髋关节、尾骨外侧、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头痛点。 足背:鼻、颈项、眼、耳、腹股沟、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痰喘点、心痛点、落枕点、腰腿点。 二、选取反射区的原则

选取反射区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脏腑器官,而不是根据具体的病症。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应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反之,同一反射区可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肾、输尿管和膀胱这三个反射区,是足部按摩中极其重要的区域,故称之为“基本反射区”。其作用是增强排泄功能,将“毒素”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因此,每次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要连续按摩这三个反射区各4~5遍。 在选取基本反射区的基础上,再选取与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如: 肾脏疾病——肾反射区; 各种眼病——眼反射区; 各种耳病——耳、内耳迷路反射区; 各种鼻病——鼻、额窦、扁桃体、肺及支气管等反射区; 肺病——肺及支气管、喉与气管、心等反射区; 支气管疾病——肺及支气管、鼻、扁桃体等反射区;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 食管疾病——食管、胃、胸等反射区; 肝病——肝、脾、胃、肠等反射区; 胆病——肝、胆囊反射区;

足部反射区图及详细图解

足部反射区图及详细图解 足部反射区是指人体各器官和部位在足部有着相对应的区域,可以反映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运用按摩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足部反射区图及详细图解,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足部反射区图 人体足部的结构 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 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 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 3.趾骨共14块。包括: (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

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 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 2.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 3.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三、足部的关节 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 四、足部的各部位名称 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 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 五、足部按摩手法 (一)单食指叩拳法 一手握扶早间部,另一手握拳,食指弯曲.拇指固定,以食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施力点压刮足部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额窦、垂体。头部、眼、耳、斜方肌、肺、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胆囊、、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腹腔

脚耳手部反射区图解

脚底反射区图解 1.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 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2.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3.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 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4.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 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5.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 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6.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 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7.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 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8.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 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9.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 耳鸣、重听等病症。 10.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 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11.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 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12.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 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13.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 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14.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 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15.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 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 16.胰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 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17.肝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 肝硬化等病症。 18.胆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 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 19.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 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足部反射区(之二)足趾部反射区

足部反射区(之二)足趾部反射区 接上一篇全息反射区之足部反射区(上) 足趾部位反射区 ·前额反射区 前额指眼睛以上的面部。 位置:双足底,各个脚趾的趾端。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间关节,沿趾端做横向按压,也可以自趾端向趾根方向按压。 作用:调治头痛、头晕、失眠,脑部及眼、鼻、耳、口等部位疾患。 ·垂体反射区 垂体位于大脑下方,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人体的生长及其他内分泌腺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位置:双足底,拇指趾腹的中央。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间关节按揉。 作用:调治侏儒症、肥胖症、尿崩症、溢乳症、闭经溢乳综合征等脑垂体功能失调造成的疾患,以及儿童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系统疾患。 ·小脑及脑干反射区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的功能;脑干可以传导神经冲动,并有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呕吐中枢等重要的神经中枢。 位置:双足底,拇指趾腹根部外侧。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间关节按揉。 作用:调治小脑萎缩或小脑及脑干功能失调造成的疾患,以及肌腱、关节疾患,血压异常等。 ·三叉神经反射区 三叉神经位于头部两侧,支配眼部、上下颌、口腔各器官及颜面部皮肤肌肉的运动和感觉。 位置:双足拇指外侧。 手法: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间关节,自拇指趾端向趾根方向推按。 作用:调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腮腺炎,及头面部五官的疾患。 ·鼻反射区 鼻是嗅觉器官,也是呼吸的通道。 位置:双足拇指内侧,自拇指顶端向拇指根部再延伸到拇指背面趾甲的根部,呈“L”形的一个带状区域。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按揉。 作用:调治鼻部的各种疾患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大脑反射区 大脑位于颅腔之中,是人体各种功能的最高调节器。 位置:双足底,拇指趾腹的全部。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间关节顶点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按压。 作用:调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大脑萎缩、脑血栓等脑部疾患。 ·颈项反射区 “颈”指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项”指颈的后部,泛指脖子。 位置:双足底,拇指根部横纹处。 手法:用拇指指端沿着拇指根部推按。 作用:调治高血压、颈椎病、落枕、颈部软组织损伤等颈部疾患。

足底反射区

足底反射区 左足底反射区示意图(图片) ,、、头(大脑); 2、额窦; 3、小脑.脑干; 4、脑垂体; 5、三叉神经.颞叶; 6、鼻; 7、颈; 8、目; 9、耳; 10、肩; 11、斜角肌(斜方肌); 12、甲状腺; 13、甲状旁腺; 14、肺.支气管; 15、胃; 16、十二指肠; 17、胰腺; 20、腹腔神经丛; 21、肾上腺; 22、肾脏; 23、输尿管; 24、膀胱; 25、小肠; 29、横结肠; 30、降结肠; 31、乙状结肠.直肠; 32、肛门; 33、心脏; 34、脾脏; 36、生殖腺(睾丸、卵巢); 63、臀部; 64、股部; 65、臂部; 67、血压点; 68、食管.气管; 69、腋腔(腋窝); 70、头.颈淋巴腺; 71、舌.口腔; 75、骨盆腔 右足底反射区示意图(图片)

1、头(大脑); 2、额窦; 3、小脑.脑干; 4、脑垂体; 5、三叉神经.颞叶; 6、鼻; 7、颈; 8、目; 9、耳; 10、肩; 11、斜角肌(斜方肌); 12、甲状腺; 13、甲 状旁腺; 14、肺.支气管; 15、胃; 16、十二指肠; 17、胰腺; 18、肝脏; 19、胆囊; 20、腹腔神经丛; 21、肾上腺; 22、肾脏; 23、输尿管; 24、膀胱; 25、小肠; 26、盲肠.阑尾; 27、回盲瓣; 28、升结肠; 29、横结肠; 31、直肠; 32、肛门; 36、生殖腺(睾丸、卵巢); 63、臀部; 64、股部; 65、臂部; 67、血压点; 68、食管.气管; 69、腋腔(腋窝); 70、头.颈淋巴腺; 71、舌.口腔; 75、骨盆腔肩颈部的足部按摩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基本内容】 一、足反射区位置 足部反射区分为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部四大部分,其顺 序大致如下: 足底: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脑垂体(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鼻、头部(大脑)、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耳、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乙状结肠及直肠(左)、肛门(左)、肝(右)、胆囊(右)、盲肠及阑尾(右)、回盲瓣(右)、升结肠(右)、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失眠点。

足内侧:膀胱、鼻、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肋骨、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消渴点、便秘点。

足外侧: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髋关节、尾骨外侧、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头痛点。

足背:鼻、颈项、眼、耳、腹股沟、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痰喘点、心痛点、落枕点、腰腿点。 二、选取反射区的原则 选取反射区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脏腑器官,而不是根据具体的病症。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应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反之,同一反射区可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肾、输尿管和膀胱这三个反射区,是足部按摩中极其重要的区域,故称之为“基本反射区”。其作用是增强排泄功能,将“毒素”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因此,每次按摩开始和结束时

足部反射区图解

足部反射区图解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 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 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 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 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 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 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实用足部反射区图解: 二. 脚底按摩的原理: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

实用足部反射区图解

实用足部反射区图解 实用足部反射区图解 (3): 45、扁桃体 部位位于双足足背拇趾第二节,肌腱的左右两旁(见图)。 功能消炎,增强体质。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本身的疾病(扁桃体肥大、化脓等),可有消炎、增加防御能力和抗癌之功能。 手法直按压3~5次(注意不要向趾端方向挤压)。 46、下颌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趾骨关节横纹下方的带状区域(见图)。 功能消炎,活血,止痛。 主治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牙痛、下颌发炎、下颌关节炎、打鼾等。 手法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方向按摩3~5次。 47、上颌 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趾骨关节横纹上方的带状区域。 功能消炎,活血止痛(见图)。 主治龋齿、牙周炎、牙周病、牙龈炎、牙痛、上腭感染、上颌关节炎、打鼾等。 手法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方向按摩3~5次。 48、喉、支气管 部位位于双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关节靠拇趾下方区域(见图)。

功能调理气血,泻火清音。 主治气管炎、咽喉炎、咳嗽、气喘、感冒等。 手法定点按压3~5次。 49、腹股沟 部位位于双足背盆腔淋巴腺反射区上方约一指宽距离之处(见图)。 功能温肾壮阳,回疝。 主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病变、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抗衰老等。 手法压揉3~5次。 50、前列腺、子宫 部位位于双足跟骨内侧踝骨之下方的三角形区域(见图)。 功能补益肾精,活血养宫。 主治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频、排尿困难、尿道疼痛、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发育异常、痛经、子宫癌、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高血压等疾患。 手法由足跟端向上推压或压刮3~5次。 51、尿道、阴道、阴茎 部位位于双足跟内侧,自膀胱反射区向上延伸至距骨与跟骨之间隙(见图)。 功能消炎解毒,通淋利尿。 主治尿道炎、白带增多、生殖器官系统疾病。 手法由足内侧缘斜向足踝后方向,滑按3~5次。 52、直肠、肛门(痔疮) 部位位于双足胫骨内侧后方与肌腱间的凹陷中,踝骨后方起约四指幅宽之长度带状区域(见图)。 功能宽肠,通便,止血,消痔,解毒。 主治痔疮、直肠癌、便秘、直肠炎、静脉曲张等。 手法自内踝骨后方向向上推按3~5次。 53、颈椎

足部反射区

足部反射区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右边额窦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 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 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 右脚. 1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 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 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 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 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 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 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24、小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中部凹入区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 凹入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25、横结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脚底中部的带状区. 26、降结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与脚外侧平行的竖条状 27、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28、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29、肝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 30、胆囊反射区:位于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内下方 3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32、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33、升结肠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外 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 34、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

实用足部反射区位图解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一)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可以想象看到的足是个屈腿盘坐并向前腑状的投影人形(见图1)。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胸腔,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图2);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足 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图1 足部反射区与人体脊椎对应关系示意图图2 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示意图 二、足部骨骼和足部关节 足部骨骼 人有双足,每足有骨骼26块,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见图3) 1、跗骨每足有跗骨7块,分近侧与远侧两排。足跗骨较粗大且砌合紧密。 近侧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远侧列跗骨由内侧向外依次为内侧楔骨(第一楔骨)、中间楔骨(第二楔骨)、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2、跖骨每足有跖骨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构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跖骨分近端、远端、足背跖和掌跖面。跖骨分头、体、底3部,第五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每足有趾骨14块,趾骨分近端、远端。拇趾为远节和近节,其余各趾均为3节,分远节、中节、近节。 足部关节 距骨与下肢小腿部的胫骨、腓骨下端构成踝关节,胫骨侧(内侧)为内踝,腓骨侧(外侧)为外踝。跖骨与趾内间构成跖趾关节。第一跖骨与第一趾骨近节趾骨的近端构成第一跖趾关节。第二趾第一节趾骨和第二节趾骨间构成第一趾间关节,第二和第三节趾骨间构成第二趾间关节(或称远侧趾间关节)(见图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