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外伤临床护理措施

脑外伤临床护理措施

脑外伤临床护理措施

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力作用而导致的脑部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坠落、打击等外伤性因素。脑外伤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促进其康复速度。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脑外伤临床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稳定患者的头颅

脑外伤的患者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和颅内出血,所以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头颅处于稳定状态,避免颅内血肿扩大和颅内压升高。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外伤的患者常常伴有意识障碍,需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发生。

3.控制出血

对于外部出血明显的脑外伤患者,应当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避免失血过多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4.稳定患者情绪

脑外伤的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对周围环境难以适应,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安抚,稳定患者的情绪,防止情绪波动加重脑损伤。

二、日常护理

1.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脑外伤的患者常伴有高颅内压,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 避免剧烈运动

脑外伤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轻颅内压,有利于伤情的稳定和康复。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脑外伤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进食,监测患者的体液情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 定期翻身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换床单,保持患者

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

5. 精神护理

脑外伤的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进行

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伤情,保持乐观心态,有利于康复速度。

6. 定期康复训练

脑外伤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认知、运动等方面的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危重患者的护理

1. 监测颅内压

对于脑外伤伴有颅内高压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颅内压的变化,如意识障碍、呼吸改变、瞳孔异常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颅内压。

2. 实施神经功能评估

针对危重的脑外伤患者,护理人员需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意识、瞳孔反应、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定期监测头颅CT和MRI

对于危重脑外伤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头颅CT和MRI,了解患者脑部损伤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 防止并发症

危重脑外伤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水肿、脑疝等,护理人员需要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脑外伤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

高的医学素养。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

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康复。还需要进行规范的护理记录和交接,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和有效性。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为更多的脑外伤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原发性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损伤, 主要有脑震荡和脑挫裂伤; 继发性脑损伤: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按伤后脑组织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脑损伤两类。 一、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一)临床表现 病人在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变缓、呼吸浅慢,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 遗忘特点:逆行性健忘★,意识恢复后对受伤时,甚至受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不能回忆,而对往事记忆清楚。 清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日或数周。 病理改变: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二)治疗原则 脑震荡无须特殊治疗,卧床休息5~7日★,给予镇静剂等对症处理,病人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 二、脑挫裂伤 1.脑挫伤: 指暴力作用头部后,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者。 2.脑裂伤: 指软脑膜、血管及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两者常同时存在,故合称为脑挫裂伤。 (一)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小时、数日至数月不等,严重者长期持续昏迷。 2.局灶症状与体征 脑皮质功能区受损时,伤后立即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或体征,如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运动区受损伤出现锥体束征等。 3.头痛、呕吐 与颅内压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 4.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因继发脑水肿和颅内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 5.CT或MRI检查 可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的程度及有无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 (二)治疗原则 脑挫裂伤一般采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加强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等非手术治疗。 当病情恶化出现脑疝征象时,需手术开颅作脑减压术或局部病灶清除术。 三、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性脑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颅内血肿按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 急性血肿(3日内出现症状) 亚急性血肿(伤后3日至3周出现症状) 慢性血肿(伤后3周以上才出现症状) 按血肿所在部位分为: 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按颅脑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健康史,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程度。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评估有无颅高压或脑疝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CT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侧卧,休克者平卧,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20°。 2、遵医嘱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及粗纤维含量丰富的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者,及时抽吸并报告医师尽早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观察颅底骨折者有无脑脊液漏。 5、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护理:①避免用力咳嗽,防止擤鼻涕、屏气、打喷嚏;②严禁局部冲洗填塞,勿挖耳、抠鼻,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禁止从鼻腔吸痰,防止颅内逆行情感染; ③取头高、患侧卧位,头下置无菌巾;④推迟到4~5天后安放鼻饲管,避免鼻饲管插入颅内;⑤注意保暖,防止感冒;⑥保持大便通畅,勿

用力排便;⑦每日测体温3次,直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天;⑧禁作腰穿. 6、限制入水量在2000ml/d以内,保持尿量在500ml/d以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失禁或尿潴留者予以导尿;下丘脑损伤引起外伤性尿崩症者按尿崩症护理常规。 7、必要时做好开颅术前准备。偏瘫、失语者协助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8、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健康指导】 1、指导偏瘫、失语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2、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者,术后3~6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

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护理复杂,死亡率高, 除应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还应精心合理的加强临床护理,这不仅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也是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和促进病人康复、减少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一.常规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是反应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多提示脑疝的早期表现。 2.意识状态意识的改变与脑损伤的轻重密切相关,是观察脑外伤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护理上通过对格拉斯评(格拉斯评分是意识障碍的评分,第一级是昏迷小于30min,分数13-15;第二级昏迷30min-6h,分数8-12;第三级昏迷大于6h,分数低于7分,它是从睁眼语言运动三方面来评价1.睁眼:能自行睁眼 3分,呼之睁眼 2分,刺痛睁眼 1分。○2.语言:能对答,定位准确5分,能对答,的○ 定位有误 4分,能说话,不能对答 3分,仅能发音,不能说话 2分,不能发音 1分○3.运动:能完成吩咐的任务6分,手能指向刺痛部位 5分,刺痛时,四肢回缩4分,刺痛时,双上肢过度屈曲3分,刺痛时,四肢过度伸展2分,刺痛时,四肢松弛刺,无反应1分)分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3.瞳孔变化。检查瞳孔的变化,可观察到是否有脑疝的形成。如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消失,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常是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引起脑疝的表现。 二、精心护理 1.体位对颅脑损伤或手术的患者,给予床头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肺部通气量,并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呼吸道。 2.吸痰因脑损伤而出现昏迷的病人,由于舌肌松驰、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下气道分泌物积滞,极易出现窒息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在护理上应尤为注意,除应及时吸收痰液外,还应在病情稳定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褥疮的护理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在尾骶部和其它骨突出部位垫气圈和泡沫垫,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对于尿失禁或出汗多的患者,要经常更换床单、衣服,保持平整、干燥。 4.消化道的护理昏迷三天以上的患者应给予鼻饲。由于病人长期不能进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大大增加。所以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汁食物,食物应每4小时由胃管注入,注入食物的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可引起食道和胃粘膜烫伤,过低则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5.口腔及眼的护理对长期昏迷、鼻饲患者,每天用2~3%硼酸过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员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眼睑不能闭合的病员,角膜可因干燥而易发溃疡,同时伴有结膜炎,应除红霉素眼油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高热护理由于脑外伤累及到体温调节中枢发生中枢性高热,加重脑水肿,还可加速脑脊液的分泌,使颅内压增加,体温如果高于40℃,会使体内各种酶类的活性下降,造成脑代谢降低甚至停止,降温可使脑细胞耗氧量减少,降低机体代谢,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主要靠冬眠药物加物理降温,同时给予皮质激素治疗,而感染所致的发热,一般来的较迟,主要靠抗生素治疗,辅以物理降温。 7.输液护理在脑损伤急性期,生命体征不平稳,需要输液治疗,通过输液,进行抗炎、止血、脱水的治疗。输液速度不易过快,否则易引起肺水肿、脑水肿。高渗脱水剂要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ml,要求半小时内输入,否则就失去脱水意义,治疗中记录24小时液体

脑外伤临床护理措施

脑外伤临床护理措施 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颅内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其临 床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头部受伤的患者,了解脑外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 脑外伤的临床护理措施,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脑外伤临床护理包括:稳定病情、监测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康复护理等方面。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稳定病情 脑外伤患者在到达医院后,首先需要进行稳定病情。护士要及时查体,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关的抢救措施。在抢救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患者的呼吸、循环和意识护理,保 障患者的脑部供血和氧供。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病情加重。 二、监测患者病情 脑外伤患者在稳定病情后,需要进行持续监测,包括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还需要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水平、瞳 孔反应、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脑部损伤情况。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气分析、 电解质、凝血功能等,及时监测患者的体内环境。监测患者病情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措 施。 三、预防并发症 脑外伤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包括脑水肿、颅内感染、神经功能障碍等。护理人员 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出现脑水 肿的患者,应当及时升高头部、控制水盐的摄入、使用利尿剂等措施;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当加强伤口护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等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四、疼痛管理 脑外伤患者术后常常出现头痛等疼痛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使用镇痛药物、进行物理疗法、进 行心理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五、营养支持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颅脑外伤是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常见的脑外伤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护理常规】 1.心搏、呼吸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及进一步生命支持。 2.有呼吸的患者,给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4L/min,保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3.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神志、瞳孔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4.根据病情,建立至少2条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能及时、快速补液。 5.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血凝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必要时做好术前免疫及备血。 6.危重者床边备好负压吸引、气管插管、呼吸机和复苏设备。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激动。 7.病情允许时需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8.年老体弱、舌根后坠或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有效的

咳嗽排痰。 9.应激性溃疡:出现咖啡色胃内容物,伴呃逆、腹胀、黑粪等情况时立即通知医师做好相应措施。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保持病室安静,卧床休息为主,有脑脊液漏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允许时需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适当调整休息与运动的时间,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发生。 2.饮食指导清醒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对于昏迷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选择留置胃管等。 3.用药指导严格按医嘱用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降低颅内压。 4.心理指导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因精神因素而引起疾病的变化。 5.康复指导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对于眼睑闭合不全,吞咽困难,行走不稳定的患者应继续进行治疗及功能锻炼。 6.复诊须知1个月后门诊复查。如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视物模糊、高热或智力进性下降,尿、便失禁,意识不清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及时处理。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常见的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血肿②头皮裂伤③头皮撕脱伤 2、颅骨损伤:①线性骨折②凹陷性骨折 3、颅脑损伤 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脑外伤的康复护理

对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应注意避免激发精神症状的各种因素 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吃什么好? 1、牛奶: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它还含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脑过度而失眠时,睡前一杯热牛奶有助入睡。 2、鸡蛋:大脑活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密切相关。实验证明,吃鸡的妙处在于:当蛋黄中所含丰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后,能产生出丰富的乙酰胆碱,进入血液又会很快到达脑组织中,可增强记忆力。国外研究证实,每天吃1、2只鸡蛋就可以向机体供给足够的胆碱,对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大有好处。 3、鱼类:它们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引起血管硬化,对脑动脉血管无危害,相反,还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活动有促进作用。 4、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谷氨酸。谷氨酸是参加人体脑代谢的唯一氨基酸,能促进智力发育,维持和改进大脑机能。常摄入些味精,对改善智力不足及记忆力障碍有帮助。由于味精会使脑内乙酰胆碱增加,因而对神经衰弱症也有一定疗效。 脑外伤的康复护理 【术前准备】 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脑外伤术后护理】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应加保护性约束。 【健康指导】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月门诊随访。 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6.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一、安全与生活护理 1.注意居室的安静、光线宜较暗、减少对病人的一切干扰。 2.病人记忆和智能受损时,使其表述症状困难,因此症状具有隐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点。需要全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处理颅脑外伤的注意事项

处理颅脑外伤的注意事项 颅脑外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且情况往往一般较为严重,所以其急救方 法非常关键。 一、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根据 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 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脑损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损害是在脑组织的某 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害(弥散性)。不同区域的脑损害可引起 不同的症状,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等症状。而弥 散性脑损害常影响记忆、睡眠或导致意识模糊和昏迷。 根据受伤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其中最轻的是轻型的,往往 病人是有一会儿的意识障碍,30分钟之内就能醒过来。中型的是12个小时之内 就能醒过来。重型的意识障碍发生的时间比较长,一两天才醒,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最重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陷入一个深昏迷状态,往往伴有创伤性的休克 或者是其它的严重损伤。 二、治疗 1、一般治疗方法 颅脑损伤以后为了让肢体的灵活度提高,应该好好的进行身体锻炼,可以让行 动更加灵活,会出现很多不舒服的感觉,要配合医生好好治疗,这样才能恢复得更好,还应该多吃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热量食物,脂肪含量过高的饮食需要避免。 2、药物治疗方式

为了让患者的血液循环速度得到改善,可以服用利福平,能够让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偏头痛以及缺血性神经障碍等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服用胞磷胆碱钠片,对于脑血管意外或者颅脑损伤所引起的后遗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注射类药物 颅脑损伤后出现后遗症,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营养神经药物,因为颅脑损伤后主要是会留有一些神经方面或精神方面的表现,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常见的药物有神经节苷脂,对神经再生有重大促进作用,可以修复并促使脑神经再次发育。乙酰谷酰胺,能够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胞磷胆碱钠,能够改善脑循环等。 (2)口服药物 如胞磷胆碱钠片、胞磷胆碱钠胶囊,颅脑损伤与神经系统方面关联密切,而胞磷胆碱钠可以降低脑血管阻力的同时增加脑血流,从而改善脑循环,进而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脑蛋白水解物片,可以调节神经元的代谢,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害,从而促进脑外伤后遗症的康复。 三、处理注意事项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清理口腔呕吐物当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后,处在频繁呕吐状态中时,应该立即清除患儿口腔中的呕吐物,并且让患儿头扭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回吸到气管,导致窒息。 2、使用呼吸机患者因为颅脑损伤出现了昏迷后,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需要及时进行氧疗,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保障呼吸道的通畅,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二)控制癫痫 患者出现颅脑损伤时,会因为脑神经受损诱发癫痫,出现抽搐症状,此时可以及时应用安定类的药物控制癫痫发作,比如注射地西泮等镇定的药物,或者应用左

第十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篇:第十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本章的重点是: 颅内压增高及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学习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颅内高压和不同脑损伤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从而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 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颅内高压“三主征” 的掌握,比较和区别不同颅脑损伤身体状况的共性与特点,发现护理规律,培养自己判断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好护理任务。 颅内压调节机制 成人颅腔是由颅骨构成的半封闭的体腔,其容积固定不变。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内壁所产生的侧压力。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并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通常以人体侧卧位腰椎穿刺时测得的脑脊液的压力来表示。成人正常颅内压为70 ~200 mm H2O(0.7 ~2.0 kPa),儿童正常颅内压为:50 ~100 mm H)。2O(0.49 ~0.98 kPa颅内压调节机制颅腔中任何一项内容物体积和量的增加,均会导致另两项内容物的缩减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这种调解作用主要依靠脑脊液的增减来进行,其调解能力为10%左右。当颅内容物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减超出了代偿范围时,即产生颅内压上升,当持续超过200mmH2O(1.96 kPa)时,即为颅内压增高。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状况,由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疝可致病人死亡。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 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血肿、脓肿等。 •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脑积水,造成脑脊液增多。 •脑水肿:脑组织损伤、炎症、缺血缺氧及中毒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持续增高。 •大片的凹陷性骨折,使颅腔变小。 •脑循环血容量异常:在脑血管扩张的情况下,血容量增多使颅内压升高。•先天性畸形:如狭颅征,使颅腔容积变小。发病机制颅内压增高时,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的状态。严重的脑缺氧会造成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形成恶性循环。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压力不均衡,会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间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甚至形成脑疝。疝出的脑组织压迫脑内重要结构和生命中枢,常常危及生命。图10 1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护理评估健康史 ♣有无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肿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脑畸形等病史,初步判断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无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 ♣有无呼吸道梗阻、咳嗽、便秘、癫痫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诱因。 ♣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病情进展情况,以及发病以来做过那些检查和用药等情况。身体状况 ♣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即“ 三主征”。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以早晨和晚间较重,多位于前额和颞部,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当低头、弯腰、用力、咳嗽时加重。 –呕吐呈喷射状,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关,呕吐后头痛可有缓解。 –视神经乳头水肿: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充血、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严重者可见出血。 身体状况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一、定义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所有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颅脑外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 二、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要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及两侧是否对称、边缘是否整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遵循医嘱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如:出现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提示脑疝的可能,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常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丧失,不能自行排除口咽及气道分泌物。 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没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使其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配合翻身叩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利于痰液、呕吐物、口咽分泌物排出以防误吸; (2)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及翻身叩背,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及吸痰操作技术规程,保证患者舒适。 (3)卧位 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严格执行鼻饲护理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口腔及眼部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两次,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眼部护理:眼睑无法闭合或闭合不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眼药水滴眼和眼药膏涂擦或凡士林纱布覆盖。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1.1 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 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 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 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 低颅内压。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道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定时吸痰,以 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时间≤15s,并避免剧咳。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严格无菌操作。酌情每2h一次翻身、拍背。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 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 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1.2 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 采用脱水疗法。静脉输入或口服各种高渗液体,提高血液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组织和脑脊 液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循环内转移;并通过在近端肾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 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因血液的高渗透压,抑制脉络丛分泌,减少脑脊液的产生,从而达到 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 塞米等。 (1)渗透性脱水:20%的甘露醇,剂量为1.5~2.0g/kg静脉滴注。甘露醇要在15~20min内 静脉点滴完毕,必要时加压推注,注意勿外渗。在注射后的10~20min即有降压作用,一般 持续4~6h。与呋塞米合用,可提高脱水作用。 (2)葡萄糖:常用10%、25%和50%葡萄糖溶液,可静脉滴注,其脱水效果不如甘露醇,但 有营养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3)利尿性脱水药:通过增加肾小球过滤,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钾离子等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使脑组织和全身脱水,降低颅内压。脱水效果不如渗透性脱水剂,且易引起水及电 解质平衡紊乱。 1.3 亚低温的护理应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的综合措施,使体温控制在肛温为32~34℃,可 以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减轻脑组织对创伤的反应。使用冰袋、冰帽做局部降温时,注意使用衬垫保护皮肤。冬眠期间翻身轻,防止体位性休克,配合冬眠低温使用肌肉松弛剂 和镇静剂时应观察呼吸。冬眠低温因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意眼的保护。 复温时可以用电热毯及提高室温等方法,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 0.1℃。 1.4 过度通气目前建议将PaCO2维持在30~35mmHg,是控制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机 制是通过脑小动脉收缩,来降低脑血流及脑血容量。一般为间断使用,不当的过度通气,会 引起脑缺血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性过度通气需行气管插管,必须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来进 行操作。 1.5 颅内压监护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死亡,故应对重症外伤后昏迷患 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护。颅内压15~20mmHg即为异常。若颅内压>40mmHg为严重高 颅压。监护期间要采取措施防止测压管脱落。伤口有脑积液外渗、监护仪显示高颅压报警、 患者意识出现变化等,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 手术后的护理 2.1 体位和气管插管的护理 1)体位

浅谈小儿颅脑外伤术后护理

浅谈小儿颅脑外伤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术后,临床护理特点及意义。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住56例颅脑外伤术后患儿,根据临床病情变化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除5例患儿因发生术后严重脑出血及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儿经合理护理,术后身体状况恢复良好。结论严密观察术后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标签:颅脑损伤;护理;并发症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住56例颅脑外伤术后患儿,根据临床病情变化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4岁,坠落16例,车祸23例,打击伤8例,跌伤9例;经头颅CT检查和手术确诊:硬膜下血肿21例,硬膜外血肿12例,脑内血肿9例,脑挫裂伤3例,多发性血肿6例,脑干损伤5例。 1.2 结果治愈出院32例,好转12例,因脑组织严重损伤死亡5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4例,家属要求出院放弃治疗3例。 2 手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患儿手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责任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床旁交接病人,责任护士要明确手术原因、部位、引流管的位置、术中情况和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列出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体位要求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患侧向上,防止压迫伤口。耳漏、鼻漏患儿头偏向患侧。注意用约束带缚好患儿四肢,以免患儿躁动不安时抓破伤口。连接各种仪器和导管(如连接心电监护仪和血氧饱和度仪)。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各种仪器和导管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做好体征变化记录。注意约束带松紧。用GCS分级[1],判断意识情况,包括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语言反应。术后麻醉未清醒前,每半小时测瞳孔1次,清醒后按医嘱每1h或2 h测1次,再每6h测1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颅内压增高、Cushing三联征的出现,常为脑疝发生的先兆,及时报告医生,行对症处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患儿麻醉药物,创伤的影响,呼吸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导致患儿不同程度缺氧,缺氧影响术后恢复。此时护理的重点,全身氧合功能监护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颅脑外伤手术后吞咽、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咽部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故应让患儿头偏向一则,有利于分泌物排出。小儿痰液不易咳出时,可轻拍背部帮助其排痰。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各种原因致伤的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准确地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以便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演变过程,采取有效措施。故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致、全面、周到,降低死亡率。 标签:重型脑外伤;观察;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要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现将我科收治重型颅脑外伤40例,总结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外伤40例,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27例,气管切开14例,康复出院26例,好转出院10例,死亡4例。 2观察 2.1意识反应 由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受到伤害后都会不同程度有意识障碍,可以采用大声呼唤、交谈、适当的痛觉刺激等方面直接判断患者意识反应是否正常。如果情绪躁动的患者突然安静下来,或有昏睡的现象,在排除了服用过镇静药物或抗癫痫药物的可能性后应高度怀疑病情正在恶化。如果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患者表现了吞咽反射、抗拒动作等,则提示病情有所好转。 2.2瞳孔变化 瞳孔的变化是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疝等颅压升高趋势的重要判断指标。伤者一旦出现了一侧瞳孔一过性缩小,进而进入一侧,或左右两侧瞳孔均为进行性散大,且对光照反应慢或基本消失,可以初步判断为脑疝[1]。再加上对侧肢体偏瘫,患者意识反应障碍程度加重,即可认定为脑疝。观察时应使用聚光光源,患者在急性期時应每隔15~30min 观察一次瞳孔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2.3生命体征观察 血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颅内压的变化情况。通常血压有升高的趋势,脉搏跳动慢而有力,呼吸深而大,表明颅内压偏高,多为脑水肿、颅内血肿等症;呼吸

急性创伤性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

急性创伤性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现已成为当今最威胁人类生命的疾患之一,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死亡率高,且多合并复合伤[1]。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往往预后差,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如何在急诊条件下做好对此类患者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 病例概况 选取2010年3月-2010年6月期间我科接诊急性重型、特重型创伤性颅脑外伤患者10例,年龄18~55 岁,平均35 岁, 多为青壮年。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摔伤、砸击伤等。其中开放伤4 例,闭合伤6例。入院时意识状况按格拉斯哥评分法进行评分:评分在4~8 分。均有合并伤,颅骨骨折5例,发生耳漏、鼻漏3 例,四肢骨折2 例,内脏损伤2 例,血气胸1 例。在急诊科经抢救处理后,收入病房。 2 接诊 2.1 对意识清醒或有知情人的患者, 要详细了解受伤情况和时间、头部着力部位、伤后是否清醒、有无中间清醒期、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 对判断脑挫伤、颅内血肿有重要意义。 2.2 分清主次处理, 仔细观察, 为医生提供鉴别诊断依据。对复合伤的患者, 首先要分清以颅脑损伤为主, 还是以颌面损伤为主, 伤后有无意识障碍或呕吐等。护士要密切注意意识和瞳孔变化, 为医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2.3 检查有无合并伤。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而不能提供主诉, 其痛苦表情也因意识障碍而掩饰、呼吸困难与脑干伤、脑疝等表现相混淆。要全面检查, 配合医生果断处理。 2.4 测量生命体征以及观察神志, 瞳孔的情况, 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测量血压、脉膊、呼吸、并记录。 3 急救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常因颅内压的变化而出现喷射状呕吐,极易造成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应迅速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等。如遇不能吸出而呼吸困難者,应行气管切开;如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有停止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有效通气。 3.2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补充液体。正确处理颅内压与休克的矛盾。出现休克时应早期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谨慎脱水,而颅脑损伤患者限量补液与要求脱水两者有矛盾。失血性休克时,脑组织处于低灌流状态,更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