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的自身抗体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1、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高r-球蛋白血症、在组织学中显示为界面性质的肝炎的反应病变的症状【1】。AIH是一种进展的肝脏坏死性炎症疾病,发生率低,多见于女性患者,在全世界均有发生。在西欧和北美国家人群中AIH患病率为0.1-0.2/10万,在中国人群中患病率为20-30/10万人【2】。AIH在儿童时期较为罕见,但是确是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病因【2】。

自身抗体的检测成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实验室诊断手段。近年来,由于我国临床医师重视及检测技术的进步,自身的抗体也能够越来越多的被发现【3】。肝脏的损伤程度与其自身的抗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重新审视对肝脏的检测是能够提高患者自身免疫性肝脏的确诊率有着重要【4】。现将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作简要综述。

2、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自身抗体种类及临床意义

代写不给钱发到此

2.1 抗核抗体(ANA):ANA是以细胞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抗核抗体是第一个被发现与自身免

疫性肝炎相关的抗体【5】。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ANA时有以下几种荧光图谱:均质型,颗粒型,核点型,其中斑点型和均质型最常见。ANA抗体可单独出现,也可与SMA同时出现。ANA是AIH I型较为常见的类型,其中其中约有75%的患者AIH I型ANA阳性,在典型的I型AIH患者中ANA滴度显著升高(成

人>=1:80,儿童>=1:40)【6】。ANA非特异性抗体,亦可见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至今诊断AIH的敏感性仍然是抗核抗体ANA有着颇高的标准,在患者中抗核抗体的滴度正常都偏高些。

2.2 平滑肌抗体(smoothmuscleantibody,SMA):见于多种自身免疫病。鼠肝、肾、人甲状腺和血小板等组

织与平滑肌的肌动球蛋白具有共同的抗原性。高滴度平滑肌抗体与自身抗炎密切关联,但是对AIH无特别的性质可言,在风湿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和肝病中较为常见【7】。在AIH患者中,SMA通常抗体滴度》1:80,在幼年患者其滴度可能低至1:20,一些年有的I型的患者中甚至可能是其自身血请唯一能够成为抗体的人群【8】。具有F-肌动蛋白的平滑肌抗体可看作AIH I型的特异标志物,特别是在阳性的SMA患者中,抗肌动蛋白阳性率随SMA滴度升高而升高,肌动蛋白在大于1:160的所有SMA中均显示呈阳性【9】,两种介质的准确度以及差异性均相同,但是就敏感性而言SMA远远高于但肌动蛋白[17].其中约有85%的患者AIH I型SMA阳性, 使用免疫抑制剂后I型AIH患者中大多数病情得以缓解的时候,随之减低为SMA滴度或血清ANA,甚至会消失,抗体的水平与预后无太大关联。

2.3 抗LKM抗体有三种亚型,其中抗抗LKM-1抗体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肝炎II型的特异抗体【10】,阳性率可

达90%,其识别的靶抗原不是AIH特异诊断指标,其诊断仍然依赖微线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2D6),在CYP2D6的第257-269位氨基酸的8个氨基酸DPAQPPRD位于其抗原表位,其中PAQPPR与I型单纯疱疹病毒一个片段具有同源性,CYP2D6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提示抗抗LKM-1抗体依靠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或补体激活途径导致肝细胞损伤。抗LKM-1抗体也存在于10%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并且其滴度和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对于CYP2D6193-212可以视为-2型B细胞抗原表位,同时也见于50%丙型病毒感染同时伴有抗LKM-1抗体阳性的患者中【11】.在丙肝病毒(HCV2985-2990)和巨细胞病毒外显子(CMV130-135)存在同源区域,故此在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抗LKM-1抗体中存在交叉反应,此外曼等人公布(CYP2D6254-271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氨基酸序列310-324和单纯疱疹病毒氨基酸序列156-175之间存在同源序列。抗LKM-1抗体的交叉反应CYP2D6、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之间存在同源性区域,一个“多打”理论机制设想被提出,该理论认为该抗体可以看成是造成AIH-2的原因【11,12】肝炎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通过刺激具有易感基因的T细胞亚群,建立起宽松的免疫状况。根据暴露水平和遗传易感性,少数患者向自身免疫性肝炎进展,由此可见不明来源的病毒感染攻击自身免疫系统,形成自身免疫性肝炎【13】因此干扰素在治疗HCV感染的患者中应该谨慎使用,在治疗前LKM-1抗体应检测好,如果为阳性,需谨慎使用干扰素。抗-LKM-1抗体阳性者病情恶化大多都是干扰素造成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干扰素的使用导致肝脏产生自身的免疫反应。

2.4 抗SLA/LP抗体:SLA抗体是AIH的特异性抗体,是AIH特别有价值的诊断标志【14】。其与疾病的严重

程度相关,与AIH发病机制有关,参与了AIH的发病过程,但其确切功能和作用尚不清【15】。AIH患者中10%-30存在可溶性抗原抗体主要是针对肝细胞,也可独立存活,也可与抗核抗体同时存在,其多出现在ANA、SMA、LKM阴性的AIH患者中。SLA的组成的可溶性蛋白至少有100种,肝细胞角蛋白8/18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3个亚基(Ya,Yb1,Yc1)组成SLA抗体识别的靶抗原,亚基之间有80%的同源性,具有SLA 阳性的患者临床病程更为严重【24】。MIX等在研究中发现在I型患者中SLA373、386是CD4+T细胞的自身反应性表位【16】。Tahiri等鉴定I型AIH患者中发现包括细胞角蛋白(CK)、肝精氨酸酶等6种肝细胞膜抗原【17】

2.5 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SGPR被指定为肝凝血素是一种II型跨膜糖蛋白,具有肝组织特异性【18】,表

达在既定的肝细胞膜上,主要在门径脉周围的肝细胞表达,而门静脉周围的碎片状坏死又是反映AIH患者严重炎症反应的标志。AIH患者中88%的抗SMA与抗ASGPR抗体、抗anti-LKM1共存,在I型AIH中其阳性率大于80%,且较阴性患者易复发【27】。ASGPR非诊断AIH的特异抗体,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PBC患者中【27】。疾病活动度与该抗体关系密切,抗体滴度经免疫抑制治疗后有所下降,但是在复发疾病的时候又会再次出现,由此说明他可以作为疾病判断以及预后发展的观察指标,同时提示自身抗体可能直接与肝脏损伤有关【28,29】。

2.6核周性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ANCA):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中的细胞质组件,细胞核周围的(pANCA)

和胞质(cANCA)模式【9,25】。cANCA主要与蛋白酶3和韦格纳的反应肉芽肿性病有关;而pANCA主要和过氧化酶反应,经常出现在多种微血管炎中。pANCA主要见于AIH I 型患者中,其阳性率为40%-96%【19】,亦可见于PSC和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在PBC患者中少见【26】。pANCA主要出现在AIH I型患者中,几乎不出现在AIH II患者中。在抗ANA、抗SMA阴性时,pANCA对AIH I 型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与疾病活动度有关,病情常较重。

2.7 抗肝细胞胞质抗体(抗LC-1抗体):非种属特异性抗体是器官特异性,阳性率在AIH II型患者中为30%【19】。

其可以作为单独的抗体出现,也可与抗LKM-1抗体同时存在,在AIH型患者中,LKM-1相关抗体检出率为32%【32】,同时在14%LKM-1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病毒肝炎中【20-22】。除此之外,抗LC-1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标志,同时也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进展呈密切相关【23】。

2.8、自身抗体核糖体P: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标志物中的特定的蛋白质。自身免疫性的相似

性背景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之间和SLE介导肝炎提出了一个可能性,自身抗体核糖体P也可能与AIH相关联。

没有相应的临床或实验室表明SLE和AIH之间共同的作用机制。除此之外,对AIH患者病情的进展进行预测。

2.9 PD-1:日本Miyake等发现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抗体滴度可以作为两个疾病的鉴别依据。AIH患者中程序性

死亡受体PD-1抗体滴度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比较明显偏高。此外,PD-1抗体可能与疾病活动有关,监测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效果。PD-1抗体血清学阳性的患者显示疾病发作更加严重和更频繁的复发,且预后较差。、PD-1抗体血清学阴性的患者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更佳。在患者使用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前PD-1抗体检测该抗体可用于AIH 型患者预后的预后的预测。有研究显示,该抗体与其滴度对AIH诊断和预判疾病严重程度均有密切关系[59]。

2.10 anti-CD20:通过与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20结合,大量B细胞被消耗,使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DC)

以及补体活性造成影响,诱导细胞凋亡. 将6例标准疗法应对不佳的AIH患者进行小规模临床试验,进行2周的CD20抗体治疗和72周随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在第24周明显下降,同时IgG水平也有一定改善。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在治疗第48周显示组织学炎症活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以成功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单独强的松独自治疗或者与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环胞霉素或他克莫司联合治疗时效果差或者频繁复发。

3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3.1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的意义

一系列自身抗体可以在肝功能异常或不明原因肝脏疾病中被检测到【30】,然而,自身抗体阴性,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不能在单个测试,通常诊断自身性抗体滴度在病程中不同。相反,在没有任何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甚至高滴度自身抗体的存在不足以准确诊断【31】。在AIH、自身抗体同时积极协助诊断同时使

AIH分型,分为两个疾病亚型AIH-1型,AIH-2型.ANA抗体和SMA定义为AIH-1型,抗LKM1定义为AIH-2型。抗体LC1,SLA/LP、肌动蛋白和中性粒细胞质抗体协助诊断典型的AIH,因此,它们也被纳入原始和修订的IAIHG评分系统【36,32】。

大约有15%的AIH患者ANA阳性,35%SMA阳性,而其中60%患者两种抗体均阳性【33】,大约有75%的ANA阳性患者同质IFL染色模式,而其余部分显示斑点图案。在AIH-1型患者中,其实验室、临床和组织学指标是相似的,无论是ANA阳性或SMA阳性【33】。SMA抗体或者ANA抗体非特异性诊断抗体,在慢性病毒性肝炎(HBV,HCV,HDV),急性肝衰竭、药物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饮酒所致肝脏疾病和肝细胞癌【35,41】。然而其滴度低,相关的模式不同于那些AIH-1型。在缺乏丙肝病毒感染者中,血清抗-LKM-1抗体阳性或抗LC-1阳性【37、38、39】,支持AIH-2的诊断。虽然在AIH-2型患者中抗LC-1其阳性率不到三分之一,但其对AIH-2患者的诊断和启动免疫抑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3】。

在肝移植患者中,会出现自身抗体阳性,常见的是抗体为ANA、其次是SMA【40,42】,抗-LKM1也可见于肝移植中【44】。在非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脏移植患者中,denoAIH被定义为,自身抗体阳性与肝炎建立起联系的一种肝炎,已经成为导致肝移植功能障碍的一种原因。尽管肝移植后自身抗体阳性,本身并不足以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在肝移植后监测自身抗体,尤其是肝功能异常时。自身抗体阳性,结合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转移酶是组织学评估的指标【45】。

3.2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预后的意义

大多数AIH-1型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后SMA或ANA滴度下降【46、33】,然而,无论是诊断的滴定度还是随着时间的波动程度对预测疾病过程和结果有着积极意义【33】。在一个儿科AIH-1型观察研究中表明SMA和转氨酶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这意味着使用这些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监测儿童疾病活动的潜在价值【47】。Czaja和其同事发现,anti-actin阳性患者同那些血清反应阴性的患者发病年龄早,他们也报告这些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差,更易进展为肝衰竭【48】。

双链DNA(dsDNA)抗体的出现与高水平免疫球蛋白,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比血清学阴性的患者更易复发。疾病活动度与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关系密切,抗体滴度经免疫抑制治疗后有所下降,但是在复发疾病的时候又会再次出现,由此说明他可以作为疾病判断以及预后发展的观察指标【49,50】。此外anti-SLA抗体提示病程更为严重和皮质醇撤退后的复发倾向【51,52,53】。

Anti-LKM1阳性患者往往比ANA阳性或者SMA阳性患者年龄更年轻,他们有更高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更容易爆发肝衰竭【54】。除此之外,他们经常有部分IgA不足症状。在ANA阳性或者SMA患者除爆发性肝衰竭外,还可以造成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凝血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具有抗-LKM1、LC1阳性的患者与其血清学阴性的患者相比病程更加严重。【55,56,57】

4.0 结语:

检测自生抗体的技术不断应用以及改善,对抗体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要。能够准确及时的检测抗体血清阳性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鉴别以及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从而指导临床工作。尽管它们在诊断和分类的重要性,致病作用的抗体和机制,使它们可能潜在地导致肝损伤仍是一个课题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SLA

【1】Manns MP,Czaja AJ,Gorham JD,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Hepatology,2010,51 ( 6) : 2193-2213.

【2】Gacad V, Waller K. Cryptogenic hepatitis: a case study in autoantibody

negative autoimmune hepatitis. [J].Clin Lab Sci., 2011 ,24(4):196-201.

【3】Ferri Liu P,de Miranda DM,Fagundes ED,etal.Autoimmune hepatitis in childhood : the role of genetic and immune Factor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28):4455-4463

【4】张健,纪龙,徐瑞亮.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舨),2011,5(2):473—475.

【5】黄英.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1):4617-4617.

【6】牟君成,赵昕,王文昕,等. 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4):451-452,454.

【7】Czaja AJ.Autoantibody-negative autoimmune hepatitis[J].Dig Dis Sci,2012,57 (3) : 610-624.【8】Wang QX, Jiang WJ, Miao Q, ,et al.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autoantibody-negative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Chinese patients: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J Dig Dis.,2013,14(4):175-180.

【9】Janmohamed A, Hirschfield GM. Editorial: autoimmune hepatitis - identifying options for treatment. [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6,43(11):1236-1237.

【10】Fallahi P,Ferrari SM, Colaci M, et al.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J].Clin Ter. 2013;164(5):e393-404.

【11】Dalekos GN,Zachou K. Editorial: autoimmune hepatitis - identifying options for treatment. Authors' reply. [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6,43(11):1237-1238.

【12】Qiu D,Wang Q,Wang H,et al.Validation of the simplifie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Chinese patients[J].J Hepatol,2011,54 (2) : 340-347.

【14】王蓉,覃沙,洪华,等.抗核抗体及抗肝抗原抗体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

志,2010,31(11):1226-1228.

【15】Wang Q,Qiu D,Ma X. Early normalisation of aminotransferase predicts complete biochemical remission in autoimmune hepatitis patients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1,34(1) : 107-109.

【16】Manns MP,Czaja AJ,Gorham JD,et al.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J].Hepatology,2010,51(6) : 2193-2213.

【17】Lindor K D,Gershwin M E,Poupon R.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09,50(1) : 291-308.【18】Liberal R, Grant CR, Longhi MS ,et al. Regulatory T cells: Mechanisms of suppression and impairment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J].IUBMB Life., 2015,67(2):88-97.

【19】de Boer YS, van Nieuwkerk CM, Witte BI,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histopathological key features

in autoimmune hepatitis. [J].Histopathology. 2015,66(3):351-362.

【20】Liberal R, Zen Y, Mieli-Vergani G, et 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J].Liver Transpl. 2013 ,19(10):1065-1077.

【21】Roberts EA. Autoimmune hepatitis from the paediatric perspective

[J].Liver Int. 2011 ,31(10):1424-1431.

【22】Corpechot C, Chazouillères O. Autoimmune hepatitis: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up-to-date[J].Rev Med Interne. 2010,31(9):606-614.

【23】Guerra Montero L, Ortega Alvarez F, Marquez Teves M, et al. Syndrome overlap: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autoimmune cholangitis[J].Rev Gastroenterol Peru. 2016 ,36(1):77-80.

【24】宋燕,史云菊,徐红.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CT 表现与临床特点[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7(8):34-35.

【25】李艳丽,刘宁,赵丹彤.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与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11(4):59-60.

【26】赵友林. 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清生化指标及各种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3(25):79-80. 【27】张真真,韩真.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21(6):69-70.

【28】谭立明,王外梅,熊金旺. 等,抗髓过氧化物酶及乳铁蛋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测的临床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

【29】ELISA—revival of a disease activity marker in autoimmune hepatitis.Clin Chim Aeta,2009.408:19-24.

【30】Lazaridis K N,Juran B D,Boe G M,et al.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07,46(5):785-792. 【31】Allina J,Hu B,Sullivan D M,et al.T cell targeting and phagocytosis of apopto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J Autoimmun,2006,27(8):232-241.

【32】Miyakawa H,Kawashima Y,Kitazawa E,et al.Low frequency of anti-SLA/LP autoantibody in Japanese adult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nalysis with recombinant antigen assay[J].J Autoimmun,2003,21(8):77-82.

【33】Moy L, Levine J.Autoimmune hepatitis: a classic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J].Curr Probl Pediatr Adolesc Health Care,2014,44(11):341-346.

【34]】Miyake Y,Iwasaki Y,Kobashi H,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negative type 1 autoimmune hepatitis[J].Hepatol Res,2009,39 (3) : 241-246.

【35】Manns MP,Czaja AJ,Gorham JD,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Hepatology,2010,51 (6) :2193-2213.

【36】Sharpe AH,Wherry EJ,Ahmed R,et al.The func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l and its ligands in regulating autoimmunity and infection[J].Nat Immunol,2007,8(3) : 239-245.

【37】Grabie N,Gotsman I,Dacosta R,et al.Endothelial programmed death-1 ligand 1(PD-L1) regulates CD8 + T cell mediated injury in the heart[J].Circulation,2007,116(18) : 2062 -2071.

【38】Sener AG.Auto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J].APMIS,2015,123(11):915-919.

【39】Menke J,Lucas JA,Zeller GC,et al.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 ( PD-L1) and PD-L2 limit autoimmune kidney disease: distinct roles[J].J Immunol,2007,179(11) : 7466-7477.

【40】Koehn BH,Ford ML,Ferrer IR,et al.PD-1 dependent mechanisms maintai peripheral tolerance of donor -reactive CD8 + T cells to transplanted tissue[J].J Immunol,2008,181(8) : 5313-5322.

【41】高会霞,刘玉珍. 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 河北医药,2012,34(1):21-23. 【42】Dubel L, Farges O, Johanet C, et al. High incidence of antitissue antibodies in patients experiencing chronic liver allograft rejection[J].Transplantation ,1998,65(8):1072-1075.

【43】翁厚光,曹维克,张迎梅,等.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885-1887.

【44】王玉梅,王敏,宋丽媛,等.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5):590-592. 【45】Czaja A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Gut Liver, 2016,10(2):177-203.

【46】刘金涛.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40-3842. 【47】Gregorio GV, McFarlane B, Bracken P, et al. Organ and non-organ specific autoantibody titres and IgG levels as markers of disease activity: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childhood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J]. Autoimmunity ,2002,35(8):515-519.

【48】Czaja AJ, Cassani F, Cataleta M, et al. Frequency and significance of antibodies to actin in type 1 autoimmune hepatitis[J]. Hepatology,1996,24(5):1068-1073

【49】贾继东.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26(4):120.

【50】Czaja AJ, Pfeifer KD, Decker RH, et al.Frequency and significance of antibodies to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in type 1 autoimmune hepatitis[J]. DigDis Sci,1996,41(9):1733-1740

【51】Manns M, Gerken G, Kyriatsoulis A,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a new subgroup of autoimmune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by autoantibodies against a soluble liver antigen[J].Lancet ,1987,1(8528):292-294.

【52】Ma Y, Okamoto M, Thomas MG, et al.Antibodies to conformational epitopes of soluble liver antigen define a severe form of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J]. Hepatology 2002,35(3):658-64.

【53】Kanzler S, Weidemann C, Gerken G, et al. Clinical signi fi cance of autoantibodies to soluble liver antigen in autoimmune hepatitis[J]. J Hepatol, 1999,31(4):635-640.

【54】Gregorio GV, Portmann B, Reid F, et al.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childhood: a 20-year experience[J]. Hepatology,1997,25(3):541-547.

【55】Martini E, Abuaf N, Cavalli F, et al. Antibody to liver cytosol (anti-LC1)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type 2[J]. Hepatology, 1988,8(6):1662-1666.

【56】Muratori L, Cataleta M, Muratori P, et al. Liver/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y type 1 and liver cytosol antibody type 1 concentrations in type 2 autoimmune hepatitis[J]. Gut, 1998,42(5):721-726.

【57】Abuaf N, Johanet C, Chretien P,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iver cytosol antigen type 1 reacting with autoantibodies in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J]. Hepatology, 1992,16(4):892-898.

【58】BURAK KW,SWAIN MG,SANTODOMINGO—GARZON T,et al Rituxi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who are refractory or intolerant to standard therapy[J].Can J Gastroenterol,2013,27(5):273 -280

[59]MWAKE Y,YAMAMOTO K,MATSUSHlTA H,et al. Multi—center validation study of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一1 antibody as a serological marker for type 1 autoimmune hepatitis[J].Hepatol Res,2014,44(13):1299—1307.

自身免疫性肝炎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1/ 54

概况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有时,病程中可出现病情的加重和缓解。 其诊断依靠组织学的异常,特异的临床和生化指标,以及血清球蛋白和抗核抗体的异常。 5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做过描述。 此外还有变异型,重叠型和混合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些疾病与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可有相同的临床特征,但它们之间具体区别还不清楚。

---------------------------------------------------------------最新资料推荐------------------------------------------------------ 将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其他形式的慢性肝炎区别开来仍然很重要,因为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或是两者合用对于大部分AIH的病人还是有效的。 虽然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肝移植,但是此病的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性。 3/ 54

发病机制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有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素质的患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触发了由T细胞介导,针对肝脏各类抗原的一系列免疫连锁反应,进而导致肝脏进行性的坏死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2016病毒性肝炎试题

2. 1 病毒性肝炎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 ) A.HDV是一种RNA病毒 B.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HEV含双股RNA E.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2、关于HBsAg和抗-HBs,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感染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B.急性感染时HBsAg多持续1-6周,最长可达20周。C.慢性和无症状携带者HBsAg可持续多年。 D.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出现于HBcAg阴转后。 E.除血液外,HBsAg还存在于各种体液和分泌液中(唾液、尿液、精液)。3、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E.发热4、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 )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丙型肝炎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D.慢性乙型肝炎 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6、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IgM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B.HBsAg和HDAg均呈阳性, 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 可排除乙肝 E.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8、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9、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并发肝肾综合征者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B.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C.肝移植后不会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 D.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持久 3. 4. 2 E.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0、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 ) A. 小球形颗粒 B.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C. 丝状颗粒 D. 管状颗粒E. 核状颗粒11、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抗HA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抗HBs是保护性抗体D.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2、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但除外: ( ) A.HBV-DNA B.HBeAg C.DNA-P D.HBsAg E.e抗原13、下列试验中, 哪项不是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 ) A.ALT B.胆红素 C.白蛋白 D.谷草转氨酶E.凝血酶原活动度14、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临床符合急性肝炎。 B.有肝掌、蜘蛛痣、腹水、脾大。 C.血清HCV RNA阳性。 D.肝内HCV RNA阳性。 E.或抗-HCV阳性。15、HBV在机体内复制指标阳性的是: ( ) A.抗PreS2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16、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 A.胆红素> 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E.胆碱酯酶<2500u/L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 )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大量放腹水18、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HBV-DNA B.DNA-P C. HBV-DNA+ DNA-P D.抗HBc E.HBsAg 19、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20、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 )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 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D.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E.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21、下面哪一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饮食指导和日常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低脂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宜吃油腻、油炸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少食多餐,每顿食量控制到7-8分饱。 1.适宜的食物:可摄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 高蛋白食物:瘦肉、去皮鸡肉、鱼肉、鸡蛋蛋白、豆腐等。 高维生素食物:南瓜、胡萝卜、青菜、黄瓜、西红柿、香蕉、橘子、苹果等各种蔬菜和水果。 2.禁忌高脂肪含铜量高的食物,禁烟酒,不可使用铜制品容易盛装食物及饮用水。 高脂肪食物:肥肉、蛋黄、油条、油饼等油炸食物。 含铜量高食物:动物内脏(猪肝,牛肝)、动物脑髓、脊髓、蛋黄、虾肉、蟹肉、乌贼、海贝等海鲜类; 坚果类食物:如黄豆、青豆、黑豆、扁豆、花生、芝麻、胡桃等; 菌类食物:如香菇。 生活护理: 1.出现肠腔胀气的患者:不宜进食奶类及豆类等易产气食物,如牛 奶、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可采取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2.出现腹泻患者:要及时补钾,如饮用新鲜黄瓜汁、苹果汁,食用

香蕉、橘子等含钾高的食物等,避免进食油腻食物。 3.出现便秘者:一定要及时的调整饮食,多吃温热的食物,多喝水, 多吃蔬菜水果:如香蕉、橘子、青菜等,不要吃生冷、干硬、辛辣的食物。 4.皮肤干燥、脱屑和瘙痒者:瘙痒时勤用温开水擦拭,不要用碱性 肥皂清洗。勤换衣裤、被褥,保持皮肤干燥。有皮损者应根据皮损情况予以清创换药,如遇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干燥综合症明显的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餐后漱口,减少蛀牙和口腔继发感染。 发生口腔溃疡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局部,再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龙胆紫,以免加重口腔干燥症状。眼干者使用加湿器湿润空气。 5.预防感染: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亲属的探访, 按时开窗通风。同时注意饮食、餐具卫生以防腹泻等肠道感染的发生。外出时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6.用药依从性:服用激素治疗者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注意服用激 素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如大便颜色有无变黑及关节痛等,多食含钙量高的食物。 7.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对肝脏有损害的药 物。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随时就医,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病毒性肝炎护理及教育答案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氨中毒的防治说法错误的是() A、高蛋白饮食 B、乳果糖通便 C、口服氟哌酸 D、静滴乙酰谷酰胺 2、HBsAg携带率不属于高度流行区的是() A、非洲 B、北美 C、东南亚 D、中国 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大约会()发展成慢性肝病 A、1/2 B、1/3 C、1/4

D、1/5 4、门冬氨酸转氨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肾 B、心 C、肌肉 D、肝 5、Ⅳ度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是() A、嗜睡 B、扑翼震颤 C、浅昏迷 D、深昏迷 6、()肝炎经消化道传播 A、乙型、丙型 B、丁型 C、甲型和戊型

D、甲型和乙型 7、重症肝炎四大并发症不正确的是() A、肝性脑病 B、下消化道出血 C、肝肾综合征 D、感染 8、下列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9、丙氨酸转氨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肾 B、心 C、肌肉

D、肝 10、在急性肝炎早期最重要的是要求患者() A、抗病毒治疗 B、口服氟哌酸 C、补充凝血成分 D、卧床休息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戊肝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 A、HEV体外抵抗力及传染性较HAV高 B、临床症状及肝损害程度较甲肝轻 C、急性黄疸型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甲肝 D、HEV发病多为家庭集聚现象 2、甲肝可以经受污染的食品传播,主要是() A、水产品类 B、禽类

C、蛋类 D、蔬菜 3、患者在发病前潜伏期末和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周传染性消失 A、1 B、2 C、3 D、4 4、戊肝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约需()克 A、150~200 B、500~800 C、750~1000 D、250~400 5、孕妇容易患急性戊型肝炎,死亡原因主要是() A、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 B、肝肾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 K75.4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 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 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 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丫-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 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 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 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 项目因素评分 性别丄女性L + 2 ALP/AST(或ALT)比值>3-2 <1.5+ 2 丫球蛋白或IgG(大于>2.0+ 3正常值的倍数) 1.5-2.0+ 2 1.0-1.5+ 1 <1.00 ANASMA或anti-LKM1>1:80+ 3滴度1:80+ 2 1:40+ 1 <1:400 AMA阳性]-4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阳性-3物阴性+ 3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但亦有起病较急,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者。 2.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亦可诊断,随着病情发展渐呈慢性过程。 3.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见症状为乏力、厌食、黄疸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肝内瘀疸,可出现蜘蛛痣及肝脾肿大,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门脉高压、腹水、水肿及肝性脑病。 (4)肝外系统症状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出现与肝脏无关的征象,包括关节痛、 关节炎、皮疹、溃疡性结肠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心肌炎、心包炎、肾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甲状腺炎、糠尿病等,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肝病面容、巩膜及皮肤黄疸、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重型肝炎患者深度黄疸。 (三)辅助检查 1.肝功能损害 2.自身免疫性肝炎除肝功能损害外,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r-球蛋白或lgG为正常上限的1.5倍。 3.诊断标准 (1)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排除HBV或HCV的感染。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包括乙醇、药物、毒物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慢性肝炎,此外,还有一些经详细检查而不能明确病因有慢性肝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护肝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可参照慢性病毒

性肝炎。 2、免疫抑制剂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可用强的松龙1-2mg/kg/日,经2-4周治疗好转后每周减少5mg,直至维持量15mg/日,可服6-12个月,在使用激素时可同用硫唑嘌呤,以减少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熊去氧胆酸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和去除脂溶性胆盐的作用,亦可试用。 3、晚期患者可考虑作肝移植术 【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AST、ALT、胆红素恢复正常。 2.好转以上各参数有改善,但有一项或多项未恢复正常。3.未愈以上各参数改善不明显。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教案(二)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教案首页

病毒性肝炎(二) 教学过程设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 10分钟) 教师:讲授 1、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对案例中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诊断 及其措施. 2、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入院。 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 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 肝炎(典型)。

3、提出任务:运用整体化护理程序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4、项目任务分析: 1)典型病人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2)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3)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步骤一】任务1:对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时间:10 分钟) 教师:老师归纳,总结,补充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支撑知识: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学生:1、学生结合病例1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2、实训护士分组对模拟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具体见传染 病护理实训大纲) 【步骤二】任务2:该病人目前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时间:5 分钟) 教师:老师总结评论 学生:根据案例讨论并分组分析。 【步骤三】任务3:针对该病人目前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时间:25 分钟) 教师:1、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2、老师归纳总结 3、支撑知识:典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体已确定约有5种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其中甲型与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病因及分类】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经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1.甲型肝炎病毒(HAV) 属微小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AN病毒属。感染后早期产生IgM 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30分钟,100℃1分钟才能全部灭活。在-70~-2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紫外线照射1小时或3%福尔马林5分钟均可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消毒剂均能耐受。在37℃可存活7天,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煮沸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可灭活,0.5%过氧乙酸、2%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敏感。 3.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10%氯仿可杀灭。煮沸、紫外线等亦可使其灭活。血清制品中的HCV可用干热80℃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和加热100℃5分钟可使其灭活。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病毒,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其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佐。 5.戊型肝炎病毒(HEV)属RNA病毒。在碱性环境下,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 【发病机制】 HAV经口感染后可能先在肠道中增殖,然后经一段病毒血症位于肝脏。两周后由胆汁排出体外。HAV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HBV侵入人体后,迅速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和其他器官,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但乙型肝炎的组织损伤并非HBV复制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丙型病毒肝炎的发生机制和HBV相似。 【流行过程】 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甲型肝炎病人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量最多,传染性最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染源除急慢性病人外,还有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病毒都以粪-□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如含有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等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母婴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织,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 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 2.3 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HBV DNA 复制的标志之一。 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HBc 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IgG阳性,但抗HbcIgM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 2.5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 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 2.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 3 诊断原则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以肝实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有肝酶持续性升高、球蛋升高、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病理改变为以汇管区淋巴细胞性碎屑坏死为基本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在鉴别诊断上常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和肝穿病理进行综合判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局外综合征(outlier syndrome)。当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存在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局外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共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18%[2]。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炎和硬皮病等[3]。 一、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炎70%以上为女性。可见于各年龄段,发病高峰14一60岁,多呈慢性迁延性病程。长期疲劳是病人最多的主诉,乏力、低热、厌食、厌油腻等类似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较为普遍,有时伴有右上腹隐痛,不伴有皮肤搔痒,一些病例早期因仅表现有关节痛和皮疹就诊于骨科和皮肤科[4]。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80%病例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较普遍。后期进展为肝硬化时出现巨脾、腹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肝酶检查 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2免疫学检查 高γ一球蛋白血症几乎见于每例患者,以lgG升高最为明显,血清中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肝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等[5,6]。 根据自身抗体阳性的不同,将AIH分为三型,其中最常见

病毒性肝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感染。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肝性脑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2、饮食:饮食应选用柔软的食物纤维,限制蛋白的摄入。病情好转或清醒后,以植物性蛋白为主。昏迷者禁食蛋白,脂肪每日不宜过高,以免延缓胃的排空,增加肝脏的负担。有腹水者,钠量应限制,防止血钠过低。低钾血症时,要补充氯化钾和含钾多的食物,高血钾时,避免食用含钾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避免刺激性、坚硬、 粗糙食物,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食物,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 3、消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①避免应用催眠镇静药、麻醉药等;选用对肝毒性小的药物,以减少肝损害。 ②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及时处理严重的呕吐和腹泻; 对水肿和腹水病人,利尿应注意保钾和排钾利尿剂交替使用,防止电解 质紊乱,发现低钾、低钠血症及时纠正。 ③防止感染;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炎症。 ④防止大量输液; ⑤保持大便通畅;及时灌肠以清除肠道积血、积物. ⑥积极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⑦禁食或限食者应避免发生低血糖。 ⑧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立即止血并补充新鲜血液。出血停止后应采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清理肠内积血,以减少肠内氨的产生和吸收。 4、意识混乱病人的护理

①躁动不安者须加床挡,必要时应用约束带,以防坠床; ②经常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 ③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病人的某些不正常行为,避免嘲笑,同时应向同病室病友、家属等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这是疾病的表现,让他们正确对待病人。 昏迷病人的护理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可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使脑细胞代谢降低,保护脑细胞的功能。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言语不清、健忘、行为异常、嗜睡、扑翼样震颤. 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健康教育 病人意识清醒后,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肝性脑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如合理的饮食,不滥用损肝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感染,戒烟酒等。应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有效的自我防护可使病情稳定,延缓发展。应教给家属如何识别病情变化,特别是思维过程变化、性格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等异常现象出现时,应及时就诊,以及早治疗。

2015年版《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专家共识》

2015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G / γ- “ (1) AIH 60 80 d AIH “ AIH AIH (2) - 2015 AIH GRADE 1 2 AIH 1: 4 AIH 40 14 AIH 51 14-77 89% 1.07~1.9/100,000 16.9/100,000 42.9/100,000(3) 1.68/100,000 AIH (4) 4-24.5/100,000 0.67-2/100,000 (2) AIH AIH AIH 1/3 “ 10/ 20/ AIH (5) 25% AIH AIH

AIH 10/ 23/ 7/ 9/ 2/ 8/ 2/ 5/ 1/ 4/ 3/ 1/ 2/ (3) AIH “ 1. AIH AST ALT ALP γ- GGT AIH 2. 1 G IgG / γ- AIH IgG AIH IgG 5% 10% IgG IgG IgG (6) IgG4 IgG 4 IgG 5% C1q IgG4 ≥135 mg/dl IgG4- IgG4 AIH (7) AIH IgM IgA 2 AIH “ (8) AIH ANA / ASMA -SLA 1 AIH -1 LKM-1 / -1 LC-1 2 AIH 70/ 80/ AIH ANA 20%~30% ASMA ANA / ASMA 80%~90% ANA ASMA AIH IIF ANA 、 AIH ASMA ASMA G- F- F- AIH ASMA >1:80

>1:40 1 AIH (9) ANA “ ANA ASMA IIF ANA ASMA ANA ANA dsDNA SSA/SSB gp210 sp100 -SLA AIH 100% ① 6% 16/248 -SLA 30% -SLA “ ANA SLA (10) AIH SLA “ T (11) -SLA 3 AIH AIH 3/ 4/ LKM-1 / LC-1 2 AIH LKM-1 ANA SMA LKM-1 AIH LKM-1 P450 2D6 AIH CD4+ CD8+ T “ LC-1 - 10% 2 AIH LC-1 LC-1 AIH AIH pANCA ASGPR 3. AIH 1 2 10% 20% IgG / γ- 3 Wilson PBC PSC “ 4 γ 80% (12) AIH AIH 1 Interface hepatitis <50% >50% AIH AIH “ Wilson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3-01-05T15:41:08.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胡艳玲[导读] 重症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性格改变、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昏睡等肝性脑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 胡艳玲(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护理部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313-0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乙、丙、丁、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1 护理措施 1.1 一般护理 1.1.1 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觉疲劳为度。 1.1.2 饮食护理急性期病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食欲好转后,给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适量脂肪饮食。体液过多者给高蛋白低盐饮食。血氨升高时,给低蛋白或禁蛋白饮食。 1.2 病情观察观察病人乏力是否减轻,皮肤巩膜黄染的消退情况及尿便颜色的变化。体液过多者,注意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水肿的消退情况。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齿龈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及注射部位出血。注意病人意识和神志变化,如性格改变、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异常、昏睡,有无计算力、定向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血氨升高等。 1.3 对症护理 1.3.1 黄疸病人如有皮肤瘙痒,给剪短指甲,勤换内衣,穿布制纯棉宽松内衣,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2次,不用肥皂和化妆品,瘙痒重者可局部涂擦止痒剂。 1.3.2 体液过多给高蛋白低盐饮食,记24 h尿量,按医嘱给利尿剂,大量腹水影响呼吸时给半卧位吸氧,放腹水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3.3 有出血倾向嘱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碰撞和损伤,鼻出血时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或局部冷敷,穿刺、注射后延长局部压迫时间。 1.4 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在用药前应向病人交代这类药物的疗效、疗程、副作用、停药标准和停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4.1 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①类流感综合征:通常在注射后2~4 h发生,低热至高热不等,可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骨骼酸痛,疲倦无力等,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而逐渐减轻。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等对症处理。②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9/L时,应停药。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③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症状应停药。④食欲减退、失眠、ALT增高、黄疸、轻度皮疹、脱发等,根据情况可不停药,待治疗停止后,症状可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等,亦应停药。 1.4.2 核苷(酸)类似物①拉米夫定:每天必须按时、按量服用,不得擅自减量或停药。少数病例有头痛、全身不适,疲乏,胃痛及腹泻,个别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病人可发生耐药和病毒变异,须停药或更换药物。②阿德福韦酯: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的肾毒性,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和血磷的下降,对应用者应定期监测。 2 健康教育 2.1 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毒性肝炎有关知识,如本病的病因、诱因及自我护理常规等。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障充足睡眠,如肝功正常,病情稳定,可根据个人的体力及工作性质,从事半日或全日工作。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病人的食具用具和洗漱用品应专用,定期消毒,避免各种感染),定期复查。 2.2 生活指导急性期病人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恢复期应注意营养,适当进食优质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鱼、鸡肉、瘦肉等。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不宜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肝硬化病人饮食的质地应细软,避免一切生冷、硬、脆、粗糙的食物。 2.3 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如镇静安眠类、大环内酯类、抗结核类、磺胺类等,以免加重肝损害。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病人一定要按时、按量应用,不得擅自加减量或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血清学指标。停药后应随访观察1年。 2.4 自我监测指导教会病人及家属注意观察有无心悸、头晕、出汗、饥饿等低血糖症状,常备糖果、饼干。重症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性格改变、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昏睡等肝性脑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 2.5 预防指导甲型和戊型肝炎病人应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后21天。预防重点在于加强食品卫生和餐具消毒,保护水源,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应按血液、体液传染病隔离,避免不必要或不恰当的输血、血制品,严格筛查献血员,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医疗器械及用具须严格消毒灭菌,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对易感者可接种甲肝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预防乙肝最关键的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HBV慢性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高滴度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3天后接种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1个月、6个月各再注射1次,保护率可达95%。HBIG也适用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5. [2]蒋冬梅.病人健康指导[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210.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做哪些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转氨酶活性 常显著上升,ALT常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ALT高于AST。血清胆红素水平中度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典型的表现是突出的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2.免疫血清学检查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本病的特征。 (1)抗核抗体(ANA)80%的患者体内有此抗体,其滴度和血清7一球蛋白水平相一致。 (2)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为针对一种可溶性肝抗原的非器官特异性抗体,主要存在于年轻女性病例中,这类患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3)抗肝一肾微粒体抗体(LKM),是Ⅱ型AIH的主要特征。细胞色素P450ⅡD6是LKMl靶抗原,主要存在于年轻或幼小女性患者体内,多呈高滴度阳性,该类患者症状严重,对皮质类固醇反应较好。 (4)线粒体抗体(AMA)30%的病例阳性。

(5)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LC-1):抗LC-1抗体为AIH Ⅱ型的另外一个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大于30%,在Ⅱ型AIH血清中可与LKM-1同时存在,也可单独作为诊断指标存在。该抗体的滴度与Ⅱ型AIH的疾病活动具有相关性,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 (6)抗Sp100抗体:抗Sp100抗体靶抗原为分子量100KD的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该抗体在PBC中的特异性约为97%,其敏感性为10%~30%。抗Sp100抗体在AMA阳性的PBC患者中的阳性率(60%)明显高于AMA阴性(20%),该抗体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7)抗gp210抗体:抗gp210抗体的靶抗原为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210kD跨膜糖蛋白,该自身抗体被一致认为是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抗gp210抗体的存在及抗体滴度一般不随患者诊断的时间及临床过程而变化,但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抗体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抗gp210抗体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 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分型 自身抗体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殊标志,根据自身抗体可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三个类型。 二、诊断标准 (一)AIH的一般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张静秋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张静秋 发表时间:2013-01-25T10:41:30.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张静秋 [导读]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 张静秋(哈尔滨市传染病院 150030)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083-02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诊断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以往所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经血行感染者称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通过便-口感染的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近年来经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证实上述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引起病毒性肝炎者有两种类型,前者称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后者称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急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呈重症经过。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但少数(约5%)可在子宫内直接感染。HBeAg阳性孕妇行引产或流产所获得的胎儿肝组织中曾找到HBeAg,说明本病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播。母血HBeAg阳性者婴儿的感染率达90%以上,母血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婴儿HBV感染率较低(27%~30%)。 (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丙型肝炎是输血后肝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80年代(在欧洲)的前瞻性调查表明,在多次接受志愿献血员的血液者中,有6%~12%发生输血后肝炎。 (4)丁型肝炎:HDV的传播方式与HBV相同,急、慢性丁型肝炎患者和HDV和HBV携带者为本病传染源。母婴传播 HDV,仅见于HBeAg阳性和抗-HD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大多感染HDV的婴儿在围生期。 (5)戊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染途径主要通过便-口感染。根据流行情况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短期流行,即水源被一次性污染,流行数周;二为长期流行,即水源持续性被污染所致,流行期可达数月之久。经食物传播或日常生活接触得病者常呈局部流行和有明显家庭聚集性流行。 3.人群易感性 (1)甲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血清中抗-HAV约60%呈阳性,主要是从母体中被动获得。6个月后抗-HAV迅速下降,故在儿童期内易得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较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3)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者以成人较多。现知HCV为波及全球的传染病,80%~90%的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过去10年中,在13个国家发生30余次流行,波及南亚次大陆、东南亚、中国、北非、中非、约旦和墨西哥等,其中多次是水源性污染所致的暴发流行。至少有50%以上为戊型肝炎,且以成人感染占多数。 并发症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HBV标志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等组织中找到。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电镜检查,发现关节滑膜上有HBV颗粒。血清HBsAg持续阳性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肾小球组织中曾发现有HBcAg沉积。对18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作肾穿刺检查,发现肾内有HBcAg沉积者33例(18.3%)。并发结节性多动脉炎者的病变血管壁上可见HBcAg、IgG、IgM、C3等组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患者中可减少。 2.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1)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2)血清酶测定: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硬化时血清单胺氧化酶(MAO)同工酶MAO3可升高,而正常人、急、慢性肝炎患者MAO3区带不增高,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3)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测定肝细胞损害时,血内总胆固醇减少,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增加。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4)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但在血吸虫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瘤、结节病等γ-球蛋白百分比均可增高。 血清前白蛋白系由肝脏合成,又名甲状腺结合蛋白、维生素A转运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半衰期1.9日,pH为8.6,其电泳移动速度比血清白蛋白快,故称前白蛋白。肝实质细胞损害时,其浓度即下降,其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一致,重症肝炎时其值很低,甚至接近零。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分别可达92%和83.8%,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但肝癌、肝硬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K75.4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科学》(灏珠、林果为、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 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阳性,任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项目因素评分性别女性+2 ALP/AST(或ALT)比值>3 <1.5 -2 +2 γ球蛋白或IgG(大于正常值的倍数) >2.0 1.5- 2.0 1.0-1.5 <1.0 +3 +2 +1 ANA、SMA或anti-LKM1滴度>1:80 1:80 1:40 <1:40 +3 +2 +1 AMA 阳性-4 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阴性 -3 +3 肝毒性药物服用史有-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