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验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内容与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可简单地解释为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一是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二是教师层面。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三是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这本身就是个性化问题。在这三个层面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是最根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1994年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2001年更名为信息技术学科,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3.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需求旺盛,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愿望显得更为迫切,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制定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些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例如,

通过网页制作的学习,能制作和维护学校、班级以及个人网站并在因特网上发布。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及学生的实际,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一周的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2)学校应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①“师徒制”模式。老教师与新分配的教师结对,互帮互学。

②实践性培养模式。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学生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小报、一个网页、一段程序……)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学生们再去看那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五、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它在学校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

①组织好成员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明确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

②积极开展本课程的研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自编或改编校本教材,加强集体备课,制作教学课件,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③组织好本课程开发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县级、校级的课程研究,尤其对县级课题《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评价》,实验教师更应加强中期的研究,把子课题贯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次课程研讨活动中,及时记录课后反思,教学案例、体会等第一手原始资料。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课程改革为学校开发和建设适合地方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新课标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描绘了一片宏伟的蓝图,新时代呼唤极富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我们将努力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紧紧围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的主线,走教学实践和校本教研紧密结合之路,努力探讨信息学教学的新路子,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共同创造信息技术教育的美好未来。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完成课题的保

障条件等)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办一所现代化名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殷切期待。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硬件设备,使我校具备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从1994年至今,先后建起十四个机房、校园网等,其中两个计算机教室经过3次更新整改,校本部部分实现现代化教学,分校部全部实现现代化教学。各科老师都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常用信息技术,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据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自我校94年开设了计算机课,近11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卓著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多年来的竞赛成绩均居全市之冠;累计共有200多人次获得省、市、国家级奖项。以上的这些,为实施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学科组

2006.9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建校就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立发中学的殷切期待。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先后建起两个机房、校园网等。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近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马宁、崔红娟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竞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计算机大赛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爱好者的操作水平,我们到了非开选修课的时候了。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最新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模板

最新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模板 一∶总体目标 认真学习领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科学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具体措施 1:提高专业水平. 〔1〕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通过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提高专业素质,在汲纳中充实自我.认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3〕提高师德水平.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不断提高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2:认真完成学时,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完成各项作业. 3:勤于反思,完善自我.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优秀文摘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小学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会逐渐朝着理想的目标一步步迈进,争取成为学生、家长、领导信任的优秀教师.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校园,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我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 2: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3:教育政策法规; 4:教师职业道德; 5: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6: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 7:教师心理调试与情绪控制; 8: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等,每期有一本学习笔记. 2: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小学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社团课程教案

XX小学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社团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

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 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 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 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 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 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 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的实物配件进行组装与维护,选择PHOTOSHOP、FRONTPAGE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 (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学生动手拆卸废旧电脑,研究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了解电脑的相关配件的市场行情; 4、学生动手组装一台性价比高的电脑; 5、计算机各种软件与硬件的故障现象与维护 (二)电子绘画 1、PHOTOSHOP基本知识简介 2、PHOTOSHOP对图片的高级处理技巧;(生活相关) (三)网页制作 1、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 2、制作网页的高级技巧;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验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内容与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可简单地解释为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一是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二是教师层面。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三是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这本身就是个性化问题。在这三个层面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是最根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1994年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2001年更名为信息技术学科,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3.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完整版)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Scratch趣味教材》

Scratch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可以拿来轻松地创建自己的互动故事、动画、游戏、音乐和艺术,而且它还是免费的哟! Scratch将程序语言设计成一块块积木,你只要用拖拉的方式,将程序积木堆叠起来,轻轻松松就可以创造出很棒的作品。

用Scratch可以做出有趣、好玩的 动画与互动式游戏(还内置很多现成的图 案、音效、音乐让你随意取用)! 简单的逻辑观念, 发挥创意,就可以制作 出很棒的作品喔! 你可以到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9676684.html,/去免费下载Scratch软件哦!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 ,启动Scratch程序。我们来认识一下Scratch的界面吧! 1.指令区 Scratch程序一共有动作、外观、声音、画笔、控制、侦测、数字和逻辑运算、变量等八 大类指令, 2.脚本区 这是脚本、造型和声音的编写区,可对某个角色编写脚本、编辑造型和声音设置等。它是通过选中某个标签来进行三者之间的切换。

脚本 3.角色信息区 造型声音显示每个角色的相关信息,包括方向、坐标值等信息。 4.舞台区 舞台区是角色表演的地方,最终呈现编写好的程序。舞台的右上角有 动和停止。 5.角色列表区 来控制影片的启 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在此创建,也可对角色进行删除、复制等操作。同时,“舞台”以缩略图的形式在此呈现。 6.工具列 可以通过它来改变角色的大小,以及对角色进行复制、删除等操作。

就像拍电影一样, 在编程之前也要先准备好 剧本、 在设计一个作品之前,必须先策划一个脚本,然后再根据脚本,收集或制作素材(图案、声音等等),接着就可以启动Scratch,汇入角色、舞台,利用堆叠程序积木的方式编辑程序, 制作出符合脚本的动画或游戏了! 设计一只猫咪在户外拍皮球 舞台:户外 角色:猫咪、皮球 剧本:当绿旗被点击时,皮球从猫咪手上落到地上,再从地上反弹 到手上,反复3次后皮球从地面弹向空中。 1、创建舞台 单击“角色信息区”中的“舞台”按钮,选中“舞台”, 再单击“程序指令区”的“多个背景”标签。 单击“导入”按钮,弹出“导入背景”对话框。在文件 夹“Outdoors”中选择图片“all-sports-mural1”。 单击“背景1”的(右图中红框所示)删除空白背景。 2、添加角色 在Scratch中,除舞台背景外,每一个物体被称为一个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如何构建家庭局域网》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0课时 主讲教师:张刚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网络的实物进行组装与维护,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网络的功能与构造(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什么是网络?网络的功能。 3、网络中的硬件。 4、网络中的软件。 (二)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1、数据的传输过程。 2、数据的交换技术。 (三)网络的规划设计。 1、确定网络的规模。 2、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 3、选择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 (四)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 1、建网前期的准备工作。 2、工程实施和测试运行。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信息技术下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三类课程形成了价值互补,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足见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而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校已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全校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该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为了能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我校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二、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Flash MX 教学目标: 1、总体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Flash的基本操作、舞台对象的创建、对象的编辑与调整、创建简单的动画、图层的操作与动画应用、调整声音文件、Actions编程环境、Flash的动作函数、动画的交互控制、对象的定义技术,以及Flash动画的优化及发布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概念,了解Flash动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工作原理。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1)《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2)本课程又作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案例一 2、具体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有趣的电脑世界》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教研组 科目名称:《有趣的电脑世界课程纲要》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 课程类型:选修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一节,共16课时) 授课对象:3—5年级 课程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搜集、处理信息的操作与方法;形成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求知欲;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和讨论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培养目标: 利用画图、Word、PowerPoint等软件学习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的制作,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让孩子们在有趣的电脑世界创作作品,从制作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

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课程内容: 课程评价: 1、评价,首先应该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只是对课程结果的一个终结性评价,课程过程本身还存在着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的诊断性评价,不能仅以一种评价来看待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我们在形成性评价中,可以对课程中学生的

突出表现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在终结性评价中,可以对学生在长期完成某一活动中一贯的表现,对某一方面的能力给各个学生划出等第。 2、我们在评价中将采取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最后整合为总评价结果,以优秀、良好、一般等级制呈现。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教案 李官中心小学 于辉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李官中心小学于辉 课程名称:信息校本课 承担教师:于辉 一、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实施建议: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经过初步思考,我们拟开设校本课程:网络阅读、网上旅游和网络作文。 可以说,信息技术是贯穿此类校本课程始终的,反过来说,也只有有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信息平台与学生信息技术手段)支撑,这类课程才得以充实、丰满。在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主要依照下面三条标准实行: 此外,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策划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在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导航、咨询、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还应在有效的控制好网络平台、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功能,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课程评价建议: 由于此类课程从资源到学习活动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有如下特性:1、自评与他评为主 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的特点,共享的同时也是自我展示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是自评基础上的他评,见贤思齐、承认他人将成为学生重要的评价品质。 2、弹性评价与强调参与 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生活经历、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中提倡弹性评价,强调参与,尊重学习者的劳动价值。 3、重视合作态度、合作角色 在社会科技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一项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将体现其学习的品质。 4、学习兴趣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是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 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

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对课程开发理论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建议:校本课程开发应突出校本性、趣味性;要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提出开发实施过程中要用理论指导校本课程开发、要广纳谏言、要用教学实践检验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从教师、教材和学生等方面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性;情境启发;协作学习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一)校本课程开发应突出校本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条件进行开发,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校本性。 1.素材方面:被选取的素材尽量是学生在学校中或者

在当地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突出校本性。如与自己学校有关的一些文字和图片素材等。 2.知识方面:应该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用到的事情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使其实用性较强。如电子板报、,明信片的制作等。 (二)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如果课程的风格、内容不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连课本都不愿多看,也就谈不上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写给10岁左右的孩子看的,因此必须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在课程的语言文字中带有一些趣味性及通俗易懂的话语,会让孩子产生兴趣。如课程标题为:“字体魔术师”、“家居设计师”、“明信片DIY”等等拟人化的语言会大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校本课程开发应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情境启发”、“协作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情境启发”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研修笔记 郭 雪 阳 横山区党岔中学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 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实施建议 1.实施地点:微机室 2.实施方法: (1)师主要采用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2)生上机实践,按照师设计目标,进行闯关。 (3)将学生作品放置在校园网上进行展示。 3.实施形式 (1)集中训练、实践。集中授课,师以讲课的模式实施该校本 课程,学生集中学习,上机实践操作,完成预先设计的学习任务。 (2)分组训练、实践。根据学生的功能,为成若干小组,让能 力略强些的同学与弱些的同学结成学习小组。 三、课程评价建议与考核办法 ㈠课程评价建议

由于此类课程从资源到学习活动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借助网络 平台,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有如下特性: 1、自评与他评为主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的特点,共享的同时也是 自我展示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评 价是自评基础上的他评,见贤思齐、承认他人将成为学生重要的评 价品质。 2、弹性评价与强调参与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生活经历、信息技 术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中提倡弹性评价,强调参与,尊重学 习者的劳动价值。 3、重视合作态度、合作角色在社会科技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 合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一项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将体现其学习的品质。 4、学习兴趣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习者对这门 课程是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 ㈡评价考核办法 平时练习、考勤、作品评定和终结作品设计处理评定相结合。 评价考核时,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 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 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 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 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 录袋”文件夹,允许学生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小报、一 个网页、一段程序,,)放到“成长记录袋”文件夹中,最后发送到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教案 船山区油房街小学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信息校本课 承担教师:税伟 一、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实施建议: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经过初步思考,我们拟开设校本课程:网络阅读、网上旅游和网络作文。 可以说,信息技术是贯穿此类校本课程始终的,反过来说,也只有有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信息平台与学生信息技术手段)支撑,这类课程才得以充实、丰满。在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主要依照下面三条标准实行: 此外,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策划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在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导航、咨询、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还应在有效的控制好网络平台、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功能,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课程评价建议: 由于此类课程从资源到学习活动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有如下特性:1、自评与他评为主 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的特点,共享的同时也是自我展示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是自评基础上的他评,见贤思齐、承认他人将成为学生重要的评价品质。 2、弹性评价与强调参与 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生活经历、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中提倡弹性评价,强调参与,尊重学习者的劳动价值。 3、重视合作态度、合作角色 在社会科技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一项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将体现其学习的品质。 4、学习兴趣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是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 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城关乡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就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与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与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编程》校本教材上册 (2)

太好了!赶紧欣赏一下猫大哥在舞台上 第1课 初识Scratch 运行作品后,用键盘的四个方向键 控制,并观察作品的不同效果。 发现一:运行程序 我们一起开始Scratch 1.双击桌面上的 图标,打开Scratch ; 2.启动Scratch 后是英文界面,两秒钟后会根 据操作系统自动变成中 文界面。 认识SCRATCH 界面 体验SCRATCH 作品 体验创新SCRATCH 作品的乐趣 发现二:打开电脑中的作品 跟我来运行一个作品,看看它有多电脑里现在有作 1.单击“文件”,选择“打开”; 2.在“打开作品”对话框中选择“例子”中的“Animation ”文 件夹中的“Trampoline”程序, 发现三:运行作品 用鼠标单击舞台右上方 小猴子,怎样 发现四:做改动

调皮的小猴子是这样修改作品的: 用鼠标双击脚本区中的指令积木也可以运行指令块;脚本区中不用的积木可以用鼠标拖回到命令区。 继续对程序做改动。 小提示:选中蹦床 角色后可以修改声音。 第2课 动起来 要把积木接 Scratch 简介 Scratch 是 MIT (麻省理工学院) 发展的一套新的程序语言,可以用来创造 交互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和艺术。很适合8岁以上儿童使用,目前1.4 版已经完全支持中文界面,更方便使用,完全不用背指令,使用积木组合式的程序语言,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并充满乐趣。 关键的关键,不在于学习了某种特殊的技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创造过程,是最让人快乐的。 发现一:轻松动来 体验“移动积木”并修改参数的乐趣 小猫走出舞台的解决办法 让小猫移到到指定的位置 鼠小弟,我们让 1.在“程序指令区”中将“控制”中的 拖到“脚本区”; 2.再将 拖到“脚本区,如左图所示。 我们一起让他向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计划 一、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计划: 上课进度: 第一周初识计算机 第二周桌面的奥秘 第三周多变的窗口和桌面 第四周单元小结 第五周可爱的小蝌蚪 第六周金鱼妈妈 第七周开满荷花的池塘 第八周开满荷花的池塘 第九周变形鱼 第十周梦想舞台 第十一周梦想舞台 第十二周单元小结 第十三周十只手指管键盘 第十四周十只手指管键盘 第十五周实用的“记事本” 第十六周练就一双巧巧手 三、课程要求: 综合实践课每周三至六年级都是每周3节,要求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一节劳动课,一节实践课。每周的信息技术课要求老师严格按照课表和教务处所下发教案进度按个执行。 信息技术可班级上课分配:

第1课初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2)认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作用。 (3)掌握鼠标器的操作。 (4)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促进知识的内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2)介绍机房守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鼠标器的操作;认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作用。 2、难点:鼠标器的双击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图片、录像展开直观教学;组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时建议采用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是由主机(CPU、存储器等)、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也可以通过观看录像片(介绍计算机基本组成)让学生体验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别汇报各硬件的用途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在计算机教室中实际地拆装计算机,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果学校条件许可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切断电源的条件下),由学生拆装计算机,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 讲授计算机软件时,我们可以结合通过计算机处理相关工作的实例,直观地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如果计算机仅有硬件,没有软件是没有办法进行工作的;计算机再怎么聪明,没有人编写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它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理。 本节课没有开关机的内容,也没有Windows基本操作的内容,在讲鼠标器知识时,课前教师可使用电子教室软件,集体开机,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了解并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操作要点。重点掌握单击、指向、拖动的基本操作,双击的操作本节课掌握有一定难度,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循序渐进,逐步练习。儿童的天性就爱玩,可安排适当的鼠标练习小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习鼠标的操作练习。课后的自主活动课,就是基于这个考虑设计的。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进入计算机教室,在上课时应强调计算机教室管理规定,并在教学中强调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少讲抽象概念,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对概念认识多深,应多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玩的乐趣”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玩的乐趣”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 ——在网络中畅游 — # 呼家庄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2011年9月 !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玩的乐趣”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在网络中畅游 < 活动实施年级:五、六年级 活动设计、指导教师:赵治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为了配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意在让五、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制作网页、电子小报、动画、上传资料与交流等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做一些探讨,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得所需知识,在玩中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在课本上无法认知的事物,更进一步理解“未来=人脑+电脑+网络”,如今已是信息时代。在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研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活动体验,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从而使他们在思想、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得到升华。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动手查阅有关玩的资料、制作有关玩的知识的网页、电子小报等探究活动,学会在玩中学到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知识,了解一些玩具特别是科技玩具的名称、性能、玩法及国内外小朋友的玩法等知识,并研究学习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的方法。 能力目标: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各种方式搜集、整理、汇编资料,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综合素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品质,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在玩中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与方式: 活动时间:2011年9月~2012年6月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选题、设计方案、收集资料 (一)时间:2011年9月上旬~2011年9月下旬 (二)实施过程: 1、确立活动研究着眼点。 ①研究中外小朋友玩什么,怎样玩 ~ ②玩具博览会,了解各种玩具的玩法。 ③了解各地旅游胜地,哪种玩法是最实际划算而又有收获的。 ④了解各种网络游戏、软件的功能及玩法。 以上只是初定的研究着眼点,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自己的兴趣来定主题。 2、设计方案 ①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呢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 一、开发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了如下阐述: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作为综合实践的一个领域,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开发的课程领域,所以国家只着眼于对此课程宏观的指导,而不做强行的、具体的规定。因此,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适合当地需要的内容。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各学校可自主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也是如此。 我校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托,结合校内软、硬件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探索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

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开发理念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一贯的经验,而非零散破碎的事实,以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六性一原则”,“六性”即: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开放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一原则”即: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课程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大胆创新,充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力争做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给学生的自主发展营造氛围,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本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与学科课并列的义务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校本课程不可忽视,必须上好每一堂校本课。 二、学情分析 计算机应用校本课程是本期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参加本课程学习的都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们的水平差别比较大,加上刚刚接触电脑基础较差,原因是他们学习这们课程的时间比较短。可喜的是同学们都对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比较爱好,对这门课程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老师的要求都能较好的完成。但总的来说,由于基础、水平不一,要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恐怕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本人定会以最大努力来教好这门课程。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本学期将分别拟达如下目标: 1.对于学生,要求他们首先掌握好电脑的基本操作,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要求他们能比较熟练的操作电脑,学会中英文打字、初步接触画图软件。 2.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和爱好。 3.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记忆力和动手操作以及设计能力。 4.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格,让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享受乐趣。 四、实施措施 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基础与特点,教学不同的内

容,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个人“各尽其材”,各有所获。 2.编好训练内容,尽量让学习内容易于让同学们接受,并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训练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 3.充分发挥校本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开发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活动为中心,突出重点,使学生一课一得。 5.在课堂40分钟扎实抓好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课教课,做到使每个学生学懂,融会贯通。 6.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做到人人动手,人人动脑,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