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 略论数学教育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9 略论数学教育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9  略论数学教育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9  略论数学教育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第12卷第1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ol.12, No.1

 

 2003年2月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Feb., 2003 

收稿日期:2002–09–07 作者简介:沈亚军(1965—),男,湖南永州人,湘潭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略论数学教育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沈亚军 

(湘潭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数学学习不仅需要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也需要情感基础.情感的两极性可能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两极分化.目前数学情感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协同数学文化教育与数学技术教育;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善于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心理辅导. 

关键词:情感基础;数学文化教育;价值标准;数学信念;心理相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03)01–0033–04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目标的提法较以前有较大的改进——强调数学教育应当首先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1]. 

关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我国数学教育界并非不重视.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数学教学大纲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数学教学目的之一,而且对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了较为完整的解释.然而,这些教学目标却很难落到实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数学教学观念上看,人们习惯于将数学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注重数学认知过程,强调数学对思维品质的影响,而对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认识不足,认为情感培养只是认识过程的副产品,因而更多地强调让学生认识到什么,而比较忽视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什么;从数学教学过程看,主要是由于个体情感过程的复杂性与微妙性: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自信心的改变比较缓慢,不像认知领域教学目标那样“立竿见影”,因而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尽可能避免涉及情感领域. 

1 数学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始终是朝着认知和情感2方面做出反应的,主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不仅决定于主体的认知结构,也依赖于其心理结构.心理结构中所包含的5种基本心理因素——兴趣、性格、动机、情感、意志等相互作用,构成个体学习过程的心理环境,它是影响意识指向的直接环境.如,对刺激输入归类的精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觉的准备状态,而可接受程度与个体的情

感、兴趣、期待直接相关[2].数学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由于数学的严谨性与数学知

识的系统性,从感知数学事物到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需要更强的意志努力;数学思维的抽象性,更需要自信心与情感支持;数学问题的复杂性需要良好的学习态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更需要群体的竞争、参与、合作意识,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需要良好的数学观与对数学美的情感体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交织的过程,这种交织导致一些人厌恶数学、害怕数学,而另一些人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甚至献身数学;数学既使人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也使人产生失落感、自卑感;数学既可以是筛子——淘汰人,也可以是泵——启动人.而这种情感的两极性可能形成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导致数学能力的两极分化. 

2 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分析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3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对于情感领域,布卢姆按照行为的复杂程度将其划分成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及价值体系的个性化.这种划分虽然不像认知领域那样清晰,但它启示我们,情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接受与认同是情感的基础,价值标准是情感的核心.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它的经济价值、思维价值,也要关心其人文价值、社会价值. 

情绪、动机、兴趣等属于较表层的情感活动.情绪具有两极性与可调节性,通过适当地调节情绪能让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数

34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第12卷 

学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自信心;动机可分为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它既从属于人的自然属性,也从属于人的社会属性;兴趣是较易改变的心理因素,它的随机性很大.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社会属性,也要从自然属性去认识学生的情感.从数学教育的现状看,我们关心得更多的是学生情感产生的共性和社会原因,而对学生个体动机、兴趣与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关心甚少. 

3 建议 

3.1 创设数学文化氛围 

创设数学文化氛围,协同数学文化教育与数学技术教育,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真正涵义与价值,确立正确的数学观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文化教育与数学技术教育是数学教育的2个不同方面.数学文化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对数学美的理解和欣赏等.数学技术教育侧重数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2者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代替的.例如:文化渗透可能导致学生职业观念的确立,而职业观念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犹如他们心中的一面旗帜,支配着学生的努力方向与程度.但数学文化教育与数学技术教育是可以协同的,这种协同的关键在于:在传授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能否让学生在数学价值判断上更加清晰.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误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高考制度刚刚恢复,人们期待已久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科学家们终于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大显身手.大众媒体也对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及普通民众向往科学的热情作了大量的宣传报导,全社会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献身精神的崇尚,特别是以华罗庚、陈景润为代表的一大批数学家的事迹可以说家喻户晓.“陈景润精神”曾唤起成千上万青少年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并陪伴他们完成一个个科学使命,我们很难评判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献身精神的社会价值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本身的科学价值的大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一些媒体受“利益原则”的趋使,在造就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的经理、明星等人物时,忽视了他们的学习、成长过程,致使学生盲目崇拜明星、经理,并加速学生生理早熟,导致一些学生试图过早步入成人的生活圈子.学生崇拜的偶像发生改变之后,其可能的

消极影响是学生对数学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数学学习信仰不坚定.在学生潜意识中,数学没有语文那样贴近自然情感与社会生活,没有物理、化学那样有趣的实验与操作,没有历史、地理那样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音乐、美术的赏心悦目,只有抽象的符号推演.而这种没有“人情味”的学科将伴随他们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的每一天,难怪很多学生害怕数学、厌恶数学,甚至毕业后发誓不再与数学打交道.有调查表明:目前高中学生中有27.6%的人对数学无兴趣,15.6%的人对数学感到痛苦,只有22.7%的人认为数学和自己的工作有联系,24.1%的人认为数学与自己将来的工作无联系. 

诚然,没有情感的支持必然导致学习信念的荒芜.然而,数学在情感教育方面真是苍白无力了吗?其实不然,数学情感需要培养,数学所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去发掘、去创造、去推陈出新.目前,我国公民数学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仅仅将数学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买卖中的简单计数联系起来,没有将它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中所必备的理性思维、统计规律、信息处理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恰恰是数学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因此,数学文化教育要有时代特色,数学教材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班级文化建设中,不仅仅要把数学与小商品买卖、家庭投资优化组合联系起来,还应该把数学文化与时代特征联系起来.例如,当今信息文明是数学发展的结果:从易经中的“太极”、“二仪”、“四象”、“八卦”到布尔代数,再到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计数是数学的成功运用,而二进制数与解析几何中数与形一一对应思想的完美结合又奠定了当代数码科技的基础.因此,没有数学的发展就没有当代信息科技.计算机核心技术本质上也是数学技术:从古代复杂的算术问题到莱布尼兹之梦,再到数学机械化与数学模型,没有数学抽象就没有当今计算机如此广泛的应用.数学不仅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和推理基础,也为社会科学提供了理性思维方法:从《几何原本》中的理性精神到美国人试图用这种推理方法证明《独立宣言》的合理性,从我国国民经济10年规划中的数据的可行性分析到朱镕基总理用各种统计数据妙答中外记者,没有数学就没有高度的理性思维.通过这些问题的展开,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是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是高科技的本质与精髓,是职业与机遇的关键,是自我实现的必

 第1期 沈亚军:略论数学教育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35 

由之路.在当今社会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时势下,数学教材中为什么要回避投资、合股、盈利、亏本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将投入产出、利息、证券、家政之类的现实问题拒之于数学教育之外呢?同样,数学家的敬业精神与忘我奋斗的剧幕,数学发明创造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构成了一部部数学之美、人生之美、创造之美相融合的完美画卷.这些画卷也正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献身数学的绝好材料. 3.2 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学生对数学活动的认同感. 

教育观念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今日美国教育之所以强调动手能力、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数学活动,这与自杜威以来推行“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同样,中国两千多年儒家教育思想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也是很深的.儒家教育思想有许多闪光点,特别是伦理道德观、学习观至今仍光照世人.但我们应该承认,这种长期注重思辨,轻视实验和动手能力的教育观使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后失去了自然科学的优势,特别是以培养封建奴仆为目的的“克己复礼”的教育观对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合作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至今仍有着消极影响,以致于一些地方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数学情感的发展与课堂参与也是密切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广泛参与数学活动,才能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有归属感.参与意识也意味着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的开端.充分考虑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的天性和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多地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数学问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心理相融,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活动的认同,并实现对数学活动价值的认识.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从强调教师讲授为主和教“结论”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强调“过程”,注重学生自主活动、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中,如果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在学生没有对感性材料进行深思熟虑时,就要他们按教师的要求做出反应,必然会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容易受一些偶然因素所支配,与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连续性要求相背离.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提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感性材料,发展学生的想象

力,通过自主活动、合作交流、深入领会,就可以降低数学内容的抽象度,并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以外的活动,从而较易形成问题解决的理性模式和“数学地思考”的习惯.数学自信心是与成功地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我们能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的数学自信心、问题解决能力就会有长足的进展.例如,湘潭市的一些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之后解决了牛奶面包店老大娘的“忧虑”:常规的思维方式是每次定量地批发各种品牌的牛奶面包,但这种做法却造成了有时供不应求,有时则供过于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分析,发现由于很多顾客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的生活习惯不同,周日到周六各种牛奶面包的销量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与天气、季节变化相关.在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后给老大娘列出了一份合理的批发清单.另一些学生自发地组织了对湘潭市某大桥交通繁忙时各种车辆的型号、占道宽度、车流速度的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向交通部门提出了如何管制交通以及如何改建该桥的建议.这些决策、建议虽然总体上看是粗浅的,但却不失为一次最满意的作业,并在他们的学习道路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迹. 

在比较中国与美、日等国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差异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领导、数学教师多数趋向于如何增大课堂容量,才能让学生完成大量的重复练习.而美、日等国的教师则考虑以怎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或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构建,真正理解诸如“3 / 5 + 1 / 2 ≠ 4 / 7”,“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等问题,并不惜花几个小时让学生进行各种猜想、尝试、分组讨论、反思.当问我国的中学生,观察他们的反应时,他们说:“我们的作业太多了,数学基础训练、数学达标测量、数学强化训练……,初一的时候,我们班上抄数学作业的现象很少,而且怕被老师、同学发现,现在只有几个成绩好的不抄作业,作业抄袭也公开化了.”一些地方没有将“减负”落到实处,甚至害怕“减负”,认为这将导致学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殊不知在增大作业量和学习难度的背后竟然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数学学习信心的丧失,心理障碍、思维惰性、学习依赖性的形成.如果我们审视一下赞可夫“跳起来摘果子”的教学思想,至少包含以下2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创设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

36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第12卷 

思维能“跳一跳”;二是学生必须“摘得到果子”.因此,紧张、愉悦、放松构成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自然节奏,“摘得到果子”是造就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必要条件. 

3.3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心理辅导 3.3.1 数学学习需要情感基础 

从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与数学能力的提高上看,由于它有更多的规律可循,科学的成分必然大于艺术的成分.而数学情感的培养不但需要寻求学生群体的共性,更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去发现个体的情感特征.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心理体验,尽可能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例如,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信息不仅来自认知的外部信息,也来自认知主体的潜意识,场依存者的内部知觉较多地受环境信息的影响,他们学习努力的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者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信息的影响,他们往往在动机的作用下学习.对场依存者,平时应多加鼓励与暗示,对场独立性者,则应注意远景性学习动机的引导.数学教学过程在强调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的同时,能否再增加一项——情感基础?特别是那些对数学的推演过程感到痛苦,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的学生. 

3.3.2 从数学情感教育目标看考试分数 

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尺度,在学生的活动独立于经济活动的情况下,它无异于一种物质奖罚.目前,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分数,而且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分数高的学生比较,致使分数成了学生的包袱,甚至精神枷锁,在分数上期望过高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数学之所以被看成是“筛子”,原因是任意加大学习与考试的难度,致使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满意的分数,一些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数学考试分数越来越低,自信心与学习兴趣则与日俱减,因而容易形成数学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辩证地看待数学考试成绩,关注不同学生在学业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是数学情感培养的当务之急.不考虑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简单的成绩排名不能反映出现阶段学生的努力程度,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公平竞争的前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数,让分数满载教师的信任与期待并陪伴学生度过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或许会使分数产生神奇的激励功能.基于上述思考,笔者认为:(1)满意的分数比不满意的分数更容易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心理的良性循环.因为满意的分数背后是同学、亲友、老师满意的评价,这种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镜像”,认为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通过心理自我调节,会有信心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因而成绩更好.不满意的分数则容易形成数学学习过程的恶性循环.(2)满意的分数的标准是能让学生自己与自己的过去做比较,而不是与优生做比较.(3)考试后学生有改错的机会比没有好.数学考试中一处小小的运算失误、可能让学生丢掉一半分数.对于这一类错误,教师阅卷时可以先指出,让学生自己改正后再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分数,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遗憾.(4)考试后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比批评好.允许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向老师陈述自己考试中的失误,并尽可能理解与体谅. 

参考文献: 

[1] 项目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特点[J].数学教育学报,2000,9(4):1–6. [2] 沈亚军.论计算机教学的原则[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6):68–71. 

On the Feeling Objectiv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SHEN Ya-ju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Xiangtan Teacher’s College, Hunan Xiangtan 411201, China) 

Abstract: Mathematics learning needed not only basic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but also feeling. Two poles of feeling would lead to differentiation of mathematical ability. It was urgent for teachers to connect mathematical culture education with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want and to be good at conducting students’ studying process in feeling education at present. Key words: base of feelings; mathematics culture education; the standard of values; mathematics belief; psychological harmony 

[责任编校:周学智]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前一段时间,高校长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年会,感受颇多,多次与我谈起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高校长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果谁重视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谁就会立于教学改革的潮头。因此,高校长提议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验,尽快走出自己的路子。11月7日,我校邀请了市教研室徐大有主任、周新奎科长、孙奎浩老师和刘洪星老师以及县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来校与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通过半天的活动,特别是徐大有主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使我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收益匪浅。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整体观念,不能搞单打独斗,不能把搞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当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徐大有老师认为,所谓情感,通俗讲就是学生喜欢学数学;所谓态度,通俗讲就是学生下力学数学;所谓价值观,通俗讲就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首先要喜欢数学,对数学有兴趣,热爱学生,以满强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产生好奇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得以开展的基础。从老师执教的《可能性》我们看出,学生十分喜欢数学活动。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设想,将一些概念、计算等传统课嫁接在数学活动上,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数学学习的规律。北京的老师就进行了尝试,把《质数、合数》上成了数学活动课,效果很好。 要使学生下力学数学,教师必须经常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活动遇到的困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成功,对学生关爱、宽容和信任。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教师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评判学生,学会评判自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学的心理倾向。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摘要】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是对现实的反映,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因而它既有积极的功能,也有消极的功能。例如,明媚的春光令人愉快,学习获得了成功或被评为“三好学生”时产生的喜悦……这些都是因为客观现实满足了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而产生的愉快、喜悦的情绪体验;再如,因自己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引起不安,甚至烦闷、忧虑,这些都是因为客观现实未能符合人的需要或愿望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培养 在学习中,情感和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各科教学中不能忽视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认真负

责地完成学习任务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当一个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他就会对完成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并时刻督促自己认真努力地去学习。因此,我利用教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及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创设机会,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及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介绍数学史,介绍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伟大成就,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因此,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了求知欲,哪里就没有学校。”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中,就可以知道,作为一个教师,要能充分认识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提了两个问题: ①车轮是什么形状? ②为什么车轮始终是圆的? 学生感到很奇怪,也产生了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个个都学得很认真,从课后反馈的信息看,这节课教学效果

浅谈情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禄丰县金山小学石季萍 所谓情商,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高效率的进行课堂教学。当然,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情商因素对智商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很多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一、喜爱之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1是我对二年级的81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问题是"你为什么喜欢上数学课?"。选择"数学成绩好"的占11.1%,选择"喜欢数学"的占32.1%,选择"喜欢数学老师"的占45.7%,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的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你为什么喜欢上数学课? 项目人数百分比 数学成绩好9 11.1% 喜欢数学26 32.1% 喜欢数学老师37 45.7% 其他原因9 11.1% "幽默"是一种润滑剂,有利于情商的调动,正如赞可夫所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因此,教师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讲,效果反而比严肃的说教要好,这样做,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尊重之情--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身材相貌会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蒙发上进的心理。"表扬的勉强比批评得过分好。"一个同学板演多位数加法,忘了在百位上进位,一般教师订正时打个"×"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可是有位教师订正时,凡是做对的数位上都打"√",只在做错的数位上打一个"?"(如下) 学生一看,五个数位我还做对四个呢!只有百位上忘了进位了,以后应该认真些。这样做,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克勒沟学区新地小学--朱艳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了,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心”施教,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括动的一种反应。情感教育,是在教学情镜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情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4-19T14:41:25.25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3期供稿作者:贾登强[导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山东省东营市盐窝镇中学贾登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 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一、数学教学中情感艺术的体现 1、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2、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 二、做个“蹩脚的老师”,让学生比我棒。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热自动化专家钱钟韩教授在谈及治学经验时说:“我总结一下,觉得还是某些公认的‘蹩脚老师’对我帮助最大。他们每次讲课,只能提出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由于他讲不清楚,就会引起我的注意,把脑筋集中到真正的难点上。听课之后总觉得不满足,就只能自己去学。”钱教授的话当然不是鼓励我们的老师都去做不能解决问题、讲不清楚的“蹩脚老师”,但是在学生面前“有意识”地做“蹩脚老师”,不亲自解决不该解决的问题、不事事全讲清楚,而是带领、促使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实践,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大有益处。 三、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 当代教学的课堂应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教师要自觉转换课堂上的角色,由知识的拥有者、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可以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若在课余,教师又将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友谊,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使他们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从而建立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课堂还是课余,教师都应该全身心地将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用自己的全部感情来爱护他们,热情洋溢地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在自己的教学舞台上精彩地完成任务。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培养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培养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合理达成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目标培养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达成良好的情感目标呢? 笔者结合近几年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阐述,希望能与同仁共鸣。 一、消除理性与人文的对立,使学生领略和谐数学之“美” 1.以美“冶”情. 数学虽理性却蕴藏着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 案例1.为了让学生体验多样统一之美,在《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中,我用一颗钉子将两根木条钉成一个类似于相交线的教具(在交点两旁均匀钉上若干细钉,用一根胶圈挂住交点两旁各一颗细钉,形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转动木条向学生揭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以及结构联系, 然后对它们的边、角、对角线数量关系和形状作动态研究,揭示数与形的统一美,动态美等,使学生感受到世界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成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2.以情“育”情. “传道”是人与人心灵的交往,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授受,又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数学学科虽充满着理性的科学精神,但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人文关怀。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渊深的数学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炼的数学语言、娴熟的演算技能、高超的解题方法,而且要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有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情感上与教师共鸣,行动上积极上进。 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让学生领悟数学应用之“妙” 随着数学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已注意到在引进新知识时创设一两个实际生活情境,以便使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但仅仅如此并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应用意识,也许抛开教师提供的生活情境,学生头脑中便难以找到其他的生活情境,依然会出现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看脱节的现象,无法感受新知识的应用价值,这点给我们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案例2:展示“鸡兔同笼”问题:上有35个头,下有94只脚,请问,笼子里有几只鸡?有几只兔? 通过小组讨论,有些学生用假设法来解答的,我肯定了此过程中“假设”的策略可谓“巧”;提示学生用画图的方法,采用了“画图”这一简单的数学模型,很方便地解决了身边的现实问题,无需假设,学生解答后无不称“奇”。接着,我问还有其它的解法吗?有些学生用方程(组)思想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实现知与行的统一,让学生领悟数学应用之“妙”。 所以,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教师必须以敏锐的数学视角,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6-06-07T09:54:43.27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作者:陈思平[导读] 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荣县 643100) 情感教育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 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 (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内容、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在自身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即生命个体从呱呱附地的那一刻起,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其施加影响,期待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幼儿为了自己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也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社会,逐渐接受与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个性中显现出来。这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学科本身等几个方面。 1.社会的要求 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宗旨,这一宗旨要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贯彻落实。未来的一代应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是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担负的责任。所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如对对话、沟通、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态势,全球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人类间的物理距离相对缩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制约性正在加强,人类的命运日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制约,“地球村”、“地球公民”等名词反映了人类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社会的发展突出了学会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这些社会的变化势必要求幼儿园社会教育作出调整(有的可能是低层目标的调整,有的是总目标的调整),使得人类的下一代了解这个世界、关注这个世界,进而理解这个世界。 2.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社会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发展,虽然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因而至关重要。幼儿的发展,尤其是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确定幼儿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摘要:本文讨论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分析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得出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因素 一、情感与数学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但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中,知识教育或片面的能力教育占据了绝对中心,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也对落实素质教育设置了很多障碍。因此,重新认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国家教委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上强调: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

在数学重点重点学习的的重点学习的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doc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 一、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彻底改变自己。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 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 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 而是要成为学习集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科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因此我们 要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关注学生我们应做到: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2、把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 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 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四、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 展”、“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教育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应是与其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直接相联系的,也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某种外在的、牵强附会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们无疑应当强 调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但是这绝不是指数学学习 应当成为一种毫不费劲的“愉快学习”,我们应当努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艰苦困难的承受能力,从而也就能够通过刻苦学习真切地体会到更高层次上 的快乐。这也是中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用自己的语言和案例来阐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名词解释: 教育目标:是一种预期的教学成果,应能反映出学生应当实现的在认知、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用自己的语言和案例来阐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认知领域的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识记, 识记:指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点的记忆与熟悉,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识记,某一个名词的记忆,某一个基本概念的记忆等等。 领会:指把握知识点与材料基本意义的能力;可以用三种具体的形式来说明领会这一点;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某一个学过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某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所学内容的变化趋势。 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一识记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指把某一个很复杂我们还不是太熟悉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组成部分,并理解各个部分之间联系的一种能力。 综合:指将所学的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 (2)情感领域的目标: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等五大类别。 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例如,静听讲解、参加班级活动、意识到某问题的重要性等。 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例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小组讨论、遵守校纪校规等。 评价:指学习者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评判;例如,欣赏文学作品,在讨论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刻苦学习外语等。 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他们的相互关系及他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体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0-10T10:57:08.47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赫玉玲 [导读]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赫玉玲(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中,广东深圳518072) 广东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曾分别作过对低年级中学生听众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或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对数学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人,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学科消极情感的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数学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数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掌握知识、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成绩不好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真,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数学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数学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数学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就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他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他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他。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教与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长者,而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在合作中探索、求知,教师的一个眼神有时也能表达对学生的关怀。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的。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三角行去讨论、去实践,去自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主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教育教学之中,不仅对教学工作更高的层次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试对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现分述如下: 一、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国家教委曾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上强调: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形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

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尤克·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中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感到激动,有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正因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起来,这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 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就高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显而易见,使情意与认知的迭加起来的面批鼓励形成了双通道反馈,其效果大大超过单纯面批组与一般处理组。教育科研的实验说明,即使象数学这样的学科,情感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情感思想目标,借鉴布卢母情感目标分层原理,我们把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教育大致分为如下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形成-保持-内化。 1、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对某种刺激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炼化中学柯青 面对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谈一些自己观点和认识。 在最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和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最高层次。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而且关系着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而且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崇高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态度,而且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而且强调科学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而且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出来的吗?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可通过以下四个过程实现:一、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培养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教材中的几何内容大多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通过推理证明的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种的辨证关系。如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让学生通过由配方法解方程推导出方程的根式解的过程,体会解方程的方法和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而体会转化归纳的数学思维方法不仅用在把一般形式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