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政务重点

电子政务重点

一.奥派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包括: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政府信息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政府办公系统、公文传输平台、招标采购平台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八大模块。

二.奥派系统特点: 全动态信息发布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双向数据流动

三.电子政务的直观理解: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实质

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革新,以开展高效、公开的政府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将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无缝集成。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电子政务的内涵做全面的理解:

1.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广义上的电子政务既包括政府机关行使行政职能,也包括立法、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管理活动的开展和事务的处理。本课程对电子政务主体的定位是广义的政府机关;2.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电子政务要求在提高政府机关内部管理绩效的基础上,借助高新技术和网络平台,全方位、高效地开展政府机关自身、机关之间以及面向政府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3.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技术只是辅助手段而非“主角”。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是管理,是服务。从根本上说,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也是改变行政流程的一场革命。

五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的业务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ov-Gov,G2G )

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这些政务应用系统主要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主要包括:(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2)电子公文系统;(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5)电子办公系统;(6)电子培训系统;(7)业绩评价系统。

中央一级:侧重G2G

侧重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资源共享方面。

重点:政务内网建设;

政府内部决策系统而非互动性

例如:财政部的预算编制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Business,G2B)

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主要包括:(1)电子采购与招标;(2)电子税务;(3)电子证照办理;(4)信息咨询服务;(5)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地方一级:侧重G2B侧重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上面

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北京市网上工商办公平台。

例如中关村科技园的数字园区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Citizen,G2C)

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主要包括:(1)教育培训服务;(2)就业服务;(3)电子医疗服务;(4)社会保险网络服务;(5)公民信息服务;(6)交通管理服务;(7)公民电子税务;(8)电子证件服务

基层一级:侧重G2C侧重创造社区信息化环境方面。

管理——服务,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例如佛山市南海区的电子政务工程

4、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E2E)

政府自身人财物的电子化管理六、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从纵向分析,可以分为基础层、领域层和综合层等三个层次。

基础层集中体现了对全社会经济活动中基本要素的管理;

领域层则实现对不同的政府基本职能部门的有效管理;

综合层是各级政府的决策层和战略管理层。

七.国外电子政务的设计先进理念

1、电子政府是顾客的政府

“顾客第一”的理念源自私人部门,它们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关心顾客的需求和偏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最高效地提供顾客所需的服务和产品,这种做法被称为“面向顾客”。其实践引发了公共部门的革命,顾客理念逐渐入驻政府。在电子政府的设计理念中,面向顾客的政府有7大特征:1.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2.政府只有一个前台;3.“一站式”服务;4.竭力为每位顾客服务;5.以顾客为中心的保护隐私政策;6.提供自助式服务;7.能够超越部门界限进行协调。

2、电子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

互联网时代的标志之一是定制,即“大规模的用户化”,它与大规模的生产相结合,依靠信息技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并降低成本。

在电子政府设计理念中,公共服务用户化的战略包括:1.为公民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2.帮助顾客做出选择;3.承认所有人都有个性化的需求,并为其需求和偏好提供服务;4.为公民提供自助的信息和服务;5.在建设用户化政府的同时,注意保护公民的隐私。

3、电子政府是网络化结构的政府互联网为组织之间迅捷、低成本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的高效组织,都注重从僵硬、官僚制的组织形态转向富有弹性的网络化结构。

这一理念表现为:1.将政府的商业功能识别出来,将可以由私人部门完成的工作交给私人部门;2.以绩效为基础,形成激励机制,并逐步缩减规模;3.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节约的经费进一步投资于电子服务。

4、电子政府是注重绩效的政府

电子政府也将注重绩效作为其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其内容包括:1.赋予部门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增强责任,追求更好的绩效;2.绩效评估时,不纠缠于细枝末节,而是关注公民真正关心的焦点问题;3.将公务员的工资尽量与其个人的绩效挂钩;4.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增强人力资源;5.以追求绩效为目标,相应增加部门规定和地方法条的灵活性。

5、电子政府是强调行动的政府

例如美国“电子得克萨斯”在设计阶段就强调行动和实效,在实践中尽可能进行“速战速决”的改革。其主要创举有:1.通过电子邮件传送各类文件和通知;2.网上缴税;3.网上公开拍卖;4.网上招聘。

八.国外理念不足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遇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也就是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

2.数字鸿沟问题。也就是要让弱势群体能够上网;

3.个人隐私问题。也就是个人的隐私是否能够得到相关的保障;

4.安全和认证问题。也就是怎样通过各种努力来建立可靠的认证系统并在实践中赢得公众的信心的问题。

九.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电子政务现阶段的缺陷具体参见课件25—37页)

1、办公室自动化或政府上网,认为只要有了政府网站,以及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就能解决问题了,把自己的工作与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割裂开来。

2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3、违背规律,盲目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4、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改革缺乏结合5、政府公务员缺乏应用电子政务的知识素质6、电子政务立法滞后,应用缺乏法律保障7、存在着潜在的电子政务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改革的促进

转变政府职能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转换政府运行机制

电子政务将使集权式的管理体系过渡到交互式、网络化的扁平管理体系。

电子政府的建立对转变政府运行机制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结构的调整

2)组织机构设置理念的调整

3)政府动态网络机构的建立

提高管理绩效,节约行政成本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可实现政府组织转型,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的纸介质和中间人。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管理绩效,并有效地节约了行政成本。

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程序的民主化、依据的科学化、效益的优良化、是电子政务的优势所在。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可对传统政府机构和运作机制进行改革,以提高政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整个社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可行性。

提高政府的反应力和社会回应力

电子政务提高了公共行政的工作效率,行政工作人员更有充裕的时间、充沛的精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管理技术,更加准确的认识控制环境,制定更加理性的政策,实施更有效。这样,不但加强了行政机关的自身建设,以利于政府机构运作,而且,提升了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能力。

凭借电子政务,政府部门能够加强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发布各界需要(除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之外)的信息,增加公民对于政府的认同和支持,维护政府在公民中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同时,电子政务能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提高公共管理透明度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建立一个方便与公众沟通的“电子政府”,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平等共享,促进信息资源在全社会中的增值利用,并可以及时接受社会各领域的反馈意见,提高工作效率、决策质量和办公的透明度。从现代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的角度看,政务公开的首要目的是约束行政权利的作用界限,最终减少政治腐败事件的出现几率。一个行政业务流程是一组相关的、结构化的活动的集合。

政府业务流程可划分为三类:

(1)面向公众的流程,主要是为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流程;

(2)支持流程,为政府部门内部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流程;

(3)管理流程,促使面向公众的流程和支持流程有效配合以符合公众和用户的期望和需要,是政府部门加工输入并转化为输出的流程。

电子政务的“一站式”服务,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即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在对传统政府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将政府部的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放到网络上完成。电政务信息网站是适应网络信息政府工作和管理方式的载体和门户。“一站式”服务功能电子政务的“一站式”服务特点可总结为“以网络为工具,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以便民为目的”。作为政府“一站式”服务平台,具体包含以下功能:1)提供政府网上服务2)提供全面的政务信息3)政府资源共享4)个性化的服务2003年:十二金工程!

1、核心层: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

2、支撑层:公共财政领域: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金审

3、基础层:保障:金盾、金保、金农、金水、金质

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政务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务数据的管理制度决定政务创新能力

从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上来看,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体制与政府组织机构的业务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政务数据资源的支配权与政府机构权力划分紧密结合,合理的权力划分意味着政务数据资源的合理分配。开放、严谨的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制度是政府管理方式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规范化管理转变的重要一步,也是发挥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政务数据库必须打破政府部门之间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加大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2)政务数据的存在形式决定电子政务的运行效率

在电子政务活动中,政务数据资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形、图像、报表、音频、视频等,政务数据资源的存在形式包括纸介质、磁介质等不同物化形式。

传统介质上存储的政务数据资源编辑、分类、信息抽取等操作较难完成,而电子形式存在的政务数据资源则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进行报表整理、图形输出、统计分析等。现在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即时地传输、采集、存储、检索和分析所有相关数据,快速把数据挖掘结果、模型分析结果上报作为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3)政务数据的分析质量决定政府决策效果的好坏

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过程是一个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抽取结构化信息,再提供非结构化决策分析结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数据分析环节。虽然量化的数据分析结果不能代替决策本身,决策支持并不等于数据分析自动化,但量化的数据分析结果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采用量化管理方式的政府机构做出的虽然是非结构化的决策,但其决策内容直接来源于数据分析结果,因此其决策准确性和有效性也与数据分析质量相关。

4)政务数据响应速度决定政务服务满意度

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依据不仅包括政府的服务质量,也包括与政府打交道所花费的成本,如时间、精力等。

电子政务的积极意义在于提高政府对企业、公众的管理和服务效率,数据信息的快速响应要求不仅体现在政府的对外信息发布,还体现在政府内部业务流程中的数据传递。

根据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最慢的业务环节决定整条政务链上的数据传递速度。政务服务与管理业务流程要保证绝对信息畅通才能有效降低双方的成本。。政务元数据是关于政务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政务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政务元数据技术在政务数据和政务信息共享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称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政务元数据分为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三个层次。

.电子政务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由分布式数据库、数据提取层、数据组织层、数据挖掘层四个部分构成。

电子政务重点

一.奥派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包括: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政府信息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政府办公系统、公文传输平台、招标采购平台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八大模块。 二.奥派系统特点: 全动态信息发布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双向数据流动 三.电子政务的直观理解: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实质 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革新,以开展高效、公开的政府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将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无缝集成。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电子政务的内涵做全面的理解: 1.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广义上的电子政务既包括政府机关行使行政职能,也包括立法、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管理活动的开展和事务的处理。本课程对电子政务主体的定位是广义的政府机关;2.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电子政务要求在提高政府机关内部管理绩效的基础上,借助高新技术和网络平台,全方位、高效地开展政府机关自身、机关之间以及面向政府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3.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技术只是辅助手段而非“主角”。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是管理,是服务。从根本上说,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也是改变行政流程的一场革命。 五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的业务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ov-Gov,G2G ) 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这些政务应用系统主要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主要包括:(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2)电子公文系统;(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5)电子办公系统;(6)电子培训系统;(7)业绩评价系统。 中央一级:侧重G2G 侧重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资源共享方面。 重点:政务内网建设; 政府内部决策系统而非互动性 例如:财政部的预算编制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Business,G2B) 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主要包括:(1)电子采购与招标;(2)电子税务;(3)电子证照办理;(4)信息咨询服务;(5)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地方一级:侧重G2B侧重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上面 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北京市网上工商办公平台。 例如中关村科技园的数字园区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Citizen,G2C) 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电子政务复习重点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 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办公自动化:所谓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 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3、GtoC: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4、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将政府的 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5、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6、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含义:也叫“政府电子化服务”,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7、数字鸿沟: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共享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8、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输、保存的那部分信息内容资源。 9、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0、什么是公钥基础设施:又称PKI。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填空题: 1、体现公平理念,就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实行雪中送炭,优先锦上添花的基本发展策略 2、树立公平理念,防止出现数字鸿沟扩大化,避免数字鸿沟造成新的不公平。 3、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随着政府职能从以政治统治为主转变到以社会管理为主,政府管理类型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型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4、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基本形成了由政务涉密网(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公众网构成的三网结构。 5、拓扑结构是表示系统中各个设施物理位置关系、物理面壁的一种图示方法。 6、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小步快走、分步实施这样一条战略原则,才能即不使系统建设成为孤岛建设。 7、辅助决策型公务处理系统是目前层级最高的公务处理系统,代表了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8、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空间范围可以将信息源划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9、电子政务的安全总体测略是国家主导、全员参与、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等级保护、保障发展。 10、我国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为电子政务发展和运行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1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总体来说:“重新建轻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 12、电子政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法律政策基础。 13、电子政务的首要、核心任务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否完成这个任务是电子政务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电子政务复习指导

电子政务 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2.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3.G to C即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4.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5.概念结构: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即对实际的人、物、事等进行概念抽象,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征,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概念及概念特征精确描述,反映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各种本质联系。 6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7.公务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服务。 8.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9.一站购齐:客户到了一个商店后,就能把要买的东西全部购齐,并在一个柜台统一结帐。 10.数字鸿沟: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享受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1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2.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13.公钥基础设施(PKI):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14.政务信息定位服务(GILS):是一种支持公众搜寻、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及利用体系。 简答 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答:四种基本模式:(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3)G2G(政府对政府)模式;(4)G2E(政府内部)模式。 2.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 答:电子政务发展的三大动因:(1)内在动力——建设高效的政府;(2)社会动力——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3)技术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3.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 答:(1)在控制方式方面: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直接控制为主、间接控制为辅,以过程控制为主、控制结果为辅的管理方式。(2)在关系模式方面:阻隔人们进行跨地域、跨级别、跨行业、跨部门沟通的障碍被真正克服。(3)在管理类型方面: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4)在服务方式方面:电子化手段可以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 (5)在办公模式方面:将实现“一网式”、“一表式”的新模式。 4.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1)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2)是人机协作的系统;(3)是具有统一性质的系统;(4)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5)是智能性信息系统;(6)是一个开放系统。 5.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合理体现政府职能是关键2、充分信息化是重点3、系统安全性是难点4、人、管理、技术应协调5、解决问题要注重有效性6、整合通信是基本模式7、整体稳健、局部创新8、积极采用外包方式9、标准化 6.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1、事务型;2、管理型;3、辅助决策型 7.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和模式是什么? 答:答:(一)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有: (1)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2)分阶段、分层次建设的原则;(3)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原则;(4)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5)促进市场竞争的原则。 (二)、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有:(1)自上而下的模式;(2)联合经营模式;(3)集约经营模式。 8.电子政务安全策略是什么? 国家主导、全员参与、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等级保护、保障发展。 9. 形成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应着重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形成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应着重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环境,全面和快速推进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2)重视构建以人的基本信息权利及其保护为基本内容的法律体系,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基本的法律环境。 (3)重点加强信息安全与防止网络犯罪方面的立法。 (4)要把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电子政务主要业务内容及分类

电子政务主要业务内容及分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E-Government)逐渐成为政府发展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电子政务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来开展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的一种方式。电子政务的建设涉及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公众参与等方面,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电子政务主要业务内容及分类有哪些呢? 一、电子政务主要业务内容 1、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重要的政务公开活动,也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工作。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发布公告、公示、通告、规划、计划、报告等各类政府文件和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的查询、申请、下载等服务。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建立,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全面、透明、及时,加强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沟通和民主监督。 2、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是政府强制性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行政审批是重点领域之一。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可以建立在线审批业务系统,实现政务的在线申报、在线审核、在线审批等各环节的信息化处理。行政审批在线化不仅提高了政

务处理的效率,还加强了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沟通,提高了行政审批的公开、透明度和服务质量。 3、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是政府部门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的各类公共服务活动。电子政务的建设,正是在这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务服务可以通过政府网站、信箱、短信、电话、在线咨询、微信等多种方式提供。政府网站是政务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公民、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实现各类政府公共服务,例如申请办理、咨询查询、预约受理、支付收费等各类服务。 4、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是指对社会经济活动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渠道。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收集、分析,处理各类监管信息,提高监管效率和科学性。另外,政府也可以透过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技术,进行行业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监管精准度。 5、电子政务管理 电子政务管理是指对电子政务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电子政务管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政府需要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效率性。通过电子政务管理,政府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共享,有效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服务人民的质量。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以及与政府治理的关系。 一、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机构、职能、流程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增强政府透明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以及提升政府服务质量。 二、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各国政府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各类在线服务,包括申请执照、报税、办理身份证等。 近年来,移动政务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政府机构能够向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在线服务。此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子政务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在政府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减少了繁琐的办事流程,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体验。其次,电子政务增强了政府透明度,公众可以随时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和决策过程。再者,电子政务有助于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持,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电子政务提升了政府服务质量,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四、总结 电子政务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府治理效能。通过不断引入新兴技术,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电子政务将为构建更加公正、高效、透明的现代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电子政务将进一步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为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府服务。电子政务也将加强对公共数据的安全保护,确保政府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总之,电子政务是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未来,电子政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为

18个重点电子政务工程

一、金桥工程 属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金桥网是国家经济信息网,它以光纤、微波、程控、卫星、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其目标是:覆盖全国,与国务院部委专用网相联,并与31个省、市、自治区及500个中心城市、1.2万个大中型企业、100个计划单列的重要企业集团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最终形成电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干线,并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联。 二、金关工程 199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金关工程,金关工程就是要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2001年,“金关”工程正式启动。金关的核心有两块,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基于海关内部的联通基础上,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 三、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是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运用高科技手段结合我国增值税管理实际设计的高科技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一个网络、四个子系统构成。一个网络是指国家税务总局与省、地、县国家税务局四级计算机网络;四个子系统是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增值税稽核子系统和发票协查子系统。金税工程实际上就是利用覆盖全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增值税纳税状况进行严密监控的一个体系1994年2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听取了电子部、航天工业总公司、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的汇报后,指示要尽快实施以加强增值税管理为主要目标的“金税”工程。为了组织实施这项工程,成立了跨部门的国家税控系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下设“金税”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系统建设工作。1994年3月底,“金税”工程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四、金卡工程 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即我们常说的金卡工程。金卡工程广义是金融电子化工程,狭义上是电子货币工程。它是我国的一项跨系统、跨地区、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银行卡等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转帐形式实现货币流通。 金卡工程是1993年6月由江泽民同志亲自倡导实施的、金卡工程作为信息化建设的

电子政务

1.论述电子政务对公共管理模式的影响 1.促使公共管理更加高效(Efficient Corporation) 2.促使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为通畅(Easy Communication) 首先,电子政务中公共部门网站的建立为政务公开和公众监督提供了新的载体。 其次,政务公开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子政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政务公开就不可能最终建成电子政务。 再次,电子政务创建了平等、一体化和规范化的服务。 3.促使交易成本更加节省(Effective Cost—down) 第一,电子政务为公共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公共部门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公共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提供了更为有效途径。 第二,电子政务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公民和企业的办事成本最小化。 4.促使跨部门之间业务协同更加深入(Extensible Cooperation) 5.促使公众更加满意(Enjoyable Customer) 2.比较分析公共部门作为不同角色的电子政务的内容 1.电子政务的用户 电子政务的用户包括两大类:一是国家公共部门及其所属工作人员;二是社会公众,包括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1)国家公共部门用户 (2)公民和企业用户 2.电子政务的内容 (1)公共部门作为“服务者”角色的电子政务内容 第一,政务公开电子化。 第二,资料电子化。 第三,沟通电子化。 第四,公共服务电子化。 (2)公共部门作为“管理者”角色的电子政务 第一,办公电子化。 第二,调控电子化。 第三,监督职能电子化。 (3)公共部门作为“消费者”角色的电子政务内容 公共部门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部门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与程序,从市场上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3.论述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改革功能 1.实现了公共管理组织结构优化重组与体制创新 2.进一步推动了职能转变,增强了公共服务的能力 3.促进公共部门提高了科学化决策的水平 (1)电子政务广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公共部门及其所属工作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和应用工具。 (2)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行政流程的集约化、综合化、高效化,从而使电子政务中虚拟政府得到了运用,使传统的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改变成扁平的无中心的网络结构。(3)电子政务中网络所具有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双向、交互式、高速和数

电子政务数据库基础复习重点

电子政务数据库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政务数据库技术 (一)电子政务系统三个部分:(1)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2)政府对外信息发布和反馈平台(3)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通信系统。 (二)电子政务中数据的特点:(1)数据来源复杂(2)数据表现形式多样化(3)广域分布(4)海量数据处理(5)完备的安全性(6)信息的时效性和深度利用。 (三)电子政务数据库的构成:“两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政府门户网站);“四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十二金”(办公库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金关、金税、金财、金卡、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 第二章数据库系统概念** (一)数据库:长期储存在计算机中,有组织、可以共享的数据集合。 (二)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①人工管理阶段特点:1)数据不保存2)数据缺乏管理软件3)数据冗余度很高。 ②文件系统管理阶段特点:1) 数据冗余度大2)数据不一致3)程序和数据具有物理独 立性,但不具有逻辑独立性。 ③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1)使用复杂的数据模型来表示结构2)具有很高的数据独立性3)数据共享度高、冗余度小。 (三)数据模型的定义及内容: 1、定义: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数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 2、内容:①数据结构:数据的静态特征,包括多数据结构和数据间联系的描述。 ②数据操作:数据的动态特征,它是一组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包括操作的含义、操作符、运算规则及其语言等。 ③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约束,域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四)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特性的认识到计算机数据库里的具体经历的三个领域: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机器世界。 (五)相关概念: 1、概念世界:①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②属性:用来描述实体某一方面特性 ③实体标识符: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够唯一地标志出实体集中的每一 实体。 ④联系:反映客观实体的关系。 2、机器世界:①字段:纵向,数据项(属性);②记录:横向;③关键字:(实体标识符), 又称码。 (五)E-R图的定义及作用: 1、定义:即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 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2、作用:对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即组织模式或企业模式,进行描述,同时把这种描 述即E-R模型转换为任何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E-Government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高级秘书)课程编号:3302509 前修课程: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分:2 总学时:_3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定义、特点及规律,掌握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进而运用电子政务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日常政务工作的处理,并为下一步学习管理类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政务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电子政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32学 时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4学 时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的动因;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电子政务的功能。 重点: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电子政务的功能。 难点:电子政务的效益。 第二章: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方式4学 时基本要求:掌握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掌握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重点: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难点: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第三章:电子政务的基础与核心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掌握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掌握电子政务基础和核心间的关系。 重点: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

难点:电子政务基础和核心间的关系。 第四章:电子政务的本质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种类;了解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掌握公共服务系统的使用。重点: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种类。 难点: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 第五章: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政务的技术构成;掌握电子政务部分核心技术。 重点:电子政务的技术构成。 难点: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第六章:电子政务的重要管理基础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政府流程的特性与主要类型;掌握政府流程与电子政务;了解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 重点:政府流程的特性与主要类型。 难点: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 第七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掌握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管理体系;了解电子政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掌握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管理体系。 难点:信息安全社会服务体系。 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与实施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结构;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了解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重点: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结构。 难点: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电子政务发展关键问题

电子政务发展关键问题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来源于英文中的“E-government”,E-government 的字面意思为“电子政府”,学者和媒体多将其译为“电子政务”,主要为了与“电子商务”概念相对应,国内的媒体基本上都用了“电子政务”这一名称。“电子政务”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但由于它在不同国家的实践重点不同,它的概念内涵也不同,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和不同组织、学者对于电子政务的定义,笔者认为,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一个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打破时空限制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并通过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持续不断地优化与创新,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从而提高政府服务的传递能力和效率,最终促进公民的自我实现。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还是从政府改革与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需要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重新建轻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 (一)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存在认识不足或误区 电子政务的推行,要求我们全面摒弃那些已经陈旧过时的管理理

念,树立起反映时代要求的全新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构建服务型政府。当前,即使是那些已经接受了电子政务“服务公众”理念的政府部门及其人员,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上也存在不少误区,一是将电子政务认为是简单的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来处理“政务”,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二是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复杂程度认识不到位,容易造成大规模投资的浪费,导致“电子政绩工程”或“电子面子工程”出现。 (二)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总体设计 统一的标准和规划是保证政府不同电子政务系统相互联通、互通有无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没有宏观规划,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在这种电子政务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各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普遍存在重复开发、功能交叉、自成体系的问题,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系统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不能及时共享,信息交流不畅。电子政务投入大、周期长、见效相对缓慢,受环境、政策、技术左右的风险较大,宏观规划的缺失,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发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导致投入大收益少、信息孤岛林立、数据质量低下等问题的出现。 (三)政府信息资源开放程度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政府机关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部分网站内容单一、信息滞后、更新速度慢,影响力偏低,通过网络为企业、公众提供服务还普遍处于低水平状态。有些政府部门仅仅满足于网上亮相,有用内容不多,仅限于把法律内容和政策条文搬到网上,

电子政务考试重点简答题

电子政务考试重点简答题 一、电子政务的特征? 1.信息资源数字化2.办公手段电子化3.运行环境网络化4.政务 处理信息化5.决策过程智能化6.行政管理虚拟化7.信息沟通交互化8.边际成本趋小化二、电子政务的5E功能? 1、促使公共管理更加高效。2、促使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 动更为畅通 3、促使交易成本更加节省。4、促使跨部门之间业务协同更加深入。5、促使公众更加满意。 三、电子政务的研究对象?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技术支撑体系2.电子政务的社会环 境条件3.电子政务的政务环境条件4.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研究5.政务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四、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构成? (老师:1.以网络架构为基础2.以安全架构为前提3.以信息资源 体系为核心4.以业务架构为主体5.以标准化建设作保证) 书上:1、服务与应用系统,包括:服务体系、优先支持业务、应用 系统。2、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的采集和更新、信息公开和共享、基础 信息资源。 3、基础设施,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 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4、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5、管理体 制五、电子化管理的构成要素?(自己扩充)

1.管理要素电子化(主要包括管理手段和管理内容电子化) 2.管理过 程电子化(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管理过程综合化;管理过程及其管理 的柔性化;)3.行政组织虚拟化4.资源电子化5.服务电子化 六、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渠道? 第一,行文渠道,通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下发或上报的文件、政策、 法规、通知、简报、报表等材料来采集政务信息; 第三,机构性渠道,通过公共部门设立的各种机构来获取政务信息的 渠道,主要包括:信访办公室、政策研究室、驻外办事处、内部处室(科)渠道; 第五,公共部门交流渠道,各公共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交流关系,各 地各部门工作动态往往通过信息交流期刊反映出来,这对公共管理决策具 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第六,个人渠道,公共管理人员直接看到、听到、了解到的各种政务 信息。七、政务信息公开的措施? 第一,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澄清信息;第二,建立健全政务 信息发布协调机制; 第三,通过公报、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传播媒介 公开政务信息;第四,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务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第六,编制、公布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八、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重点-电子政务

1、“金关工程":目的就是通过对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业务,消除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办理许可证、产地证、税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以减少损失,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EDI通关业务接轨. 2、“金税工程”:是整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目的在于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全国税务机关信息共享,全面加强对税收各税种、各环节的监控和管理。 3、“金卡工程”:即金融电子化工程。 4、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以服务对象为导向完善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体系;对业务发展做出优先选择;突出应用效益,强调系统整合. 5、电子政务功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具体表现:1、推动政府职能转变;2、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3、使公众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4、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使社会公众更好地参政议政;5、增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能力; 6、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 6、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7、虚拟化: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是一个为了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的解决方案。 8、数字化:把模拟形式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数字形式。 9、电子采购:是我国政府重要的电子化公共服务项目,通过电子化的公开招标、选择性招标、谈判采购、竞争采购等,可以帮助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公共部门、事业单位完成采购任务。 10、政府通用事务处理的电子化:(办公自动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在发达国家为解决办公业务量急剧增加而对企业生产率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12、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指从满足政府部门对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以顺应政府管理规律的管理流程为依据,实现资源网络化管理的全过程。 13、电子化公共服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电子化手段,使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14、电子认证:政府通过电子网络进行面向社会的电子认证服务,包括电子签章认证、电子身份认证、证件查验等。 15、政府网站: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 16、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都由一级政府统一建立,是电子政务对外窗口,是为企业、公众或下属单位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主要途径. 17、数字鸿沟: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割”和贫富分化,特别是因地域、教育水平和种族不同的群体在掌握和运用网络等数字化技术上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群体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出现差别巨大的现象. 18、信息资源分类: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其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19、信息资源库:是电子化政府信息资源的基本存现方式。 1、电子政务的内涵、实质、社会背景 内涵:运用信息技术,打破现有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电子政务重点

一、不定项选择 1、电子政务的工作模式 ①G2C模式:政府与公民之间电子政务的简称,是指政府部门向公民提供一站式、在线获得政府信息和服务的电子政务模式.它使得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务不再以政府部门为中心,而转变为以公民的需求为中心。(具体应用:A、电子身份认证; B、电子社会保障服务; C、电子民主管理; D、电子医疗服务; E、电子就业服务; F、电子教育、培训服务。)②G2B模式: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的简称,是指政府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一种数字化的业务联系,以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目标:减少企业的负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获取政府信息的平台,使企业能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与政府进行数字化的沟通。主要形式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电子外经贸管理、中小企业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③G2G模式: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的简称,它是指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首要目标是要促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社会公众的需求进行更好的协同工作。对打破传统条件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障碍,促进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筑起新型的、基于网络的政府间的合作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分为: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垂直业务管理系统、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业绩评价系统、城市网络管理系统等十个方面。④G2E模式:政府与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雇员)之间的电子政务的简称,是指政府部门与政府公务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网络化的业务联系,以形成高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旨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 2、电子政务内涵的正确表述 ①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②改革:改革的对象是变化的,小到一项活动,大到完成一项工作的整个流程;支持改革的包括:新的技术、新的资源分配理论、激励机制等。③集成:集成的目的是要提高一个相对整体范围内的信息化水平,这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受限更小、成本更低、效益更高、更受民众欢迎、在同级层次中更具竞争力。 电子政务的内涵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加强理解: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④集成:框架结构、顶层设计;改革:改革政务制度、过程、活动;技术:信息安全、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 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单选) (一)“海内工程”:198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南海实施定名为“海内工程”的建设项目,目标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在党和政府的首脑机关率先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为党和政府在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方面实现信息网络化。随着“海内工程”建设项目的进行,部分国务院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建设。(二)办公自动化阶段: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处理与办公活动相关的语音、数据、图像、文字等的人机信息系统.(三)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三金工程; “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金桥工程: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络。金卡工程:电子货币工程。金关:对外贸易的电子数据交换工程。(四)政府上网工程:第一步曲:实施“政府上网工程”,

18个重点电子政务工程

一、金桥工程 属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金桥网是国家经济信息网,它以光纤、微波、程控、卫星、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其目标是:覆盖全国,与国务院部委专用网相联,并与31个省、市、自治区及500个中心城市、1.2万个大中型企业、100个计划单列的重要企业集团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最终形成电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干线,并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联。 二、金关工程 199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金关工程,金关工程就是要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2001年,“金关”工程正式启动。金关的核心有两块,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基于海关内部的联通基础上,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 三、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是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运用高科技手段结合我国增值税管理实际设计的高科技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一个网络、四个子系统构成。一个网络是指国家税务总局与省、地、县国家税务局四级计算机网络;四个子系统是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增值税稽核子系统和发票协查子系统。金税工程实际上就是利用覆盖全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增值税纳税状况进行严密监控的一个体系1994年2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听取了电子部、航天工业总公司、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的汇报后,指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高效、开放的政府凭借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安全可 靠的网络平台上全方位行使管理职能、开展政务活动。 2、信息技术:是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有关的方法、技术手段和操 作程序的总称。 3、计算机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对社 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4、决策支持系统:从数据库中找出必要的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生成所需 信息的系统。 5、专家系统:是一种侧重开发利用特定领域中专家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程序,能够运用知 识进行推理,解决与专家水平相当的咨询工作。 6、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 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管理过程。 7、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因偶然的或恶 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使系统能够连续可靠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8、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 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9、政府流程:政府在实施管理时,为达成特定目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

骤的集合。 简答题: 1、电子政务的内涵: 1)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2)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3)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2、电子政务的动因: 1)建设高效的政府;2)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3)信息技术的应用于普及。 3、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 G2G: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4、电子政务的功能: 1)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可以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3)可以有力地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4)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5)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的发展。 5、电子政务的效益: 1)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2)密切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3)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4)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IT业的发展;5)提高了行政监管的有效性。 6、中国电子政务的任务: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站;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5)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与考核;8)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7、中国电子政务的指导原则: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2)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务公开;3)突出抓好现有政务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4)加快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5)完善决策机制,强化社会监督。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二、名词解释 1、信息化(第一章课件)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的过程中整体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比其他资源的作用相对增大,表现为经济生活形态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2、电子政务(p23)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规范而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3、电子政务系统(第二章课件)是基于网络的符合互联网技术标准和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4、业务重组(第二章课件)就是按照政府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对政府的所有具体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划分,其本质是政府权能的重新配置和政府权能实现方式的转变。 5、政府流程再造(p36)即GPR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对政务流程进行审视和在思考,通过对原有的流程进行清理、简化和整合,以实现政务作业流程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即通过流程优化设计,使政府能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6、政府创新(第三章课件)就是管理者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包括新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行为方式,促进政府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

7、城市政府治理(第三章课件)是指城市政府管理的过程,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并且特别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 8、狭义的数字治理(第三章课件)就是指在政府与市民社会、政府与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社会的互动和政府内部的运行中运用信息技术,易化政府行政,简化公共事务的处理程序,并提高其民主化程度的治理模式。 9、数据挖掘(第四章课件)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10、政务智能(第四章课件)是作为一种将数据转变为信息、信息转变成知识的工具而产生的,是指政府机关用来对各种政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策略、过程和工具,其核心使命是帮助政府管理者做出及时、正确、可行和有效的决定,从而改善政府运行效率,提高管理决策质量。 11、知识管理(第四章课件)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一种对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知识挖掘,以及对人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 12、政府绩效(第八章课件)就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 1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运用全面、科学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估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全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以促进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的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