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力物体的平衡学习资料

力物体的平衡学习资料

力物体的平衡学习资料
力物体的平衡学习资料

力物体的平衡

力、物体的平衡

1. 力的概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

(1)任何一个力都有施力者和受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具有相互性和同时性;

(3)一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1:关于力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D.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解析:两个力相同的条件是满足力的二要素,若仅仅大小相等,它们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必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B。

2. 三种常见力

考查热点:

(1)重力:主要针对其概念和重心,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并不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而是一个等效合力的作用点,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它的位置是由其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的。

(2)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定:

a. 弹力

①对于形变明显的情况,根据形变情况直接判定。

②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常用“假设法”判定。基本思路: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

b. 摩擦力

①由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

②对于较难直接判定的情况,常用假设法判定:假设没有摩擦力,看两物体会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③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来判断。

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

例2:如图1

力。

解析:

故小球B

处一定产生弹力。

例3:如图2

相同的速度v

解析:由于A、B

对A:如图3,只能受到两个力作用:重力G和支持力F N。若A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就不能保证物体平衡。

a. 静摩擦力:利用牛顿定律或共点力平衡知识求解。

b. 滑动摩擦力:既可利用公式N f

F F μ=求解,也可以利用牛顿定律或共点力平

衡知识求解。

注:在解决摩擦力大小时,一定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铁块刚要由静止变为运动,此为临界态,利用平衡条件:

αμαcos sin mg mg =?,可求出木板在此状态下与水平面的夹角μαarctan 0=,其中μ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3)铁块沿木板下滑,木板倾角α由0α逐渐增大到90°。

利用力的分解、平衡条件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N f

F F μ=,分别求出铁块在不同阶段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最后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① 当木板从水平位置缓慢上转,μαarctan 0≤≤?时,铁块始终相对木板静止,此阶段铁块必受沿木板向上的静摩擦力,利用平衡条件可求出摩擦力的大小αsin mg F f =,由此关系可以看出,f F 随α角的增大而增大,两者满足正弦关系。

② 当μαarctan 0=时,铁块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木板对铁块的静摩擦力达到了最大值fm F ,即为最大静摩擦力。

③ 当?≤<90arctan αμ,铁块相对木板向下滑动,铁块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根据N f F F μ=,可求出αμcos mg F f =。可见随着α的增大,f F 逐渐减小,两者满足余弦关系,当?=90α时,0=f F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确的答案为C 。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关系

a. 位置关系:分力分居合力的两侧

b. 大小关系:2121F F F F F +≤≤-合

注:合力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分力,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两分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反向时合力最小,当两分力大小一定时,合力大小会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例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下列几组力中,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3N 、4N 、5N

B. 2N 、3N 、6N

C. 4N 、6N 、9N

D. 5N 、6N 、1N

解析:三力中任意一组只要符合2132

1F F F F F +≤≤-,则三力平衡,物体做匀速

直线运动。选B

(2)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动态变化: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邻边及其夹角跟对角线长短的关系分析力的大小变化情况的方法,通常叫做图解法,也可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处理,更简单。图解法具有直观、简便的特点,多用于定性研究,应用图解法时应注意正确判断某个分力方向的变化情况及其空间范围。

例6:如图6,质量为m 的球放在倾角α的光滑斜面上,试分析挡板AO 与斜面间的倾角β多大时,AO 所受的压力最小。

解析:虽然题目要求挡板AO的受力情况,但若直接以挡板为研究对象,将无法得出结论。

以球为研究对象,球所受重力mg产生的效果有两个:对挡板产生的压力2N F,其大小等于F2,对斜面产生的压力1N F,其大小等于F1,根据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分解如图,当挡板与斜面夹角为β,由图示位置变化时,F1的大小改变,但方向

4. 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

a. 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物体从某种特性变化为另一种特性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为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的条件。

b. 极值问题:指研究平衡问题中某物理量变化情况时出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章 力、物体的平衡 一. 力 【例题精选】: 1、如图所示:将重力为G 的光滑圆球用细 绳拴在竖直墙壁上,如图,当把绳的长度 增长,则绳对球的拉力T 和墙对球弹力N 是增大还是减小。 解:这是根据球的平衡条件 =0用已知力G 求未知力T 、N 。 (1)明确对象,作受力分析,如图(a ),球受G 、 N 、T ,设绳与墙夹角θ。 (2)选用方法: A .合成法:因为 =0。所以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均与 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 (b ),N 、G 合力 T ',T '=T 平行四边形法则,则在 ?OGT tg N G N Gtg '= ∴=中,可知θθ,, T T G ='=/cos .θ B .分解法:因为 =0。所以其中任一个力在其它 两个力方向的分力均与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平衡。如图( c ),在T 、N 方向上分解G 有T '=T ,N '=N 。仍可看?OGT N Gtg T G '==有θθ,/cos 。 C .用正交分解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d ),因 为球受 =0,必同时满足

-=T sin θ0,T G T G cos .:/cos ,θθ-==0联立 N Gtg =θ。对三种解法要深刻理解,针对具体问题灵 活运用,讨论结果: N Gtg T G tg N T ==?? ???θ θθθθ当绳子加长,角变小变小,减小;增大,减小。 /cos cos 2、如图所示,斜面体P 放在水平面上,物体Q 放在斜 面上,Q 受到一个力F 的作用,P 与Q 都保持静止,这时Q 受的摩擦力大小当f 1,P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2。当力F 变大但P 、Q 仍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f 1 ,f 2是变大还是变小。 解:明确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根据平衡状态 =0的条件,找到 各力之间的关系。当力F 变大,仍处于平衡状态,要满足=0的条件。 根据各力关系分析其它力应如何变化。 (1)先分析f 2的变化:由于P 、Q 相对静止,所以将P 、Q 整体为研 究对象比较方便直观。 P 、Q 受重力(m P +m Q )g ,地面弹力N ,地面摩擦力f 2及力F ,如图所 示,设F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根据静止=0的条件,用正交分解法, 建立直角坐标系,有: ∑=∑=?? ?-+-=-=????F F N m m g F F f x y P Q 0 000 2即:··() cos sin αα

物体的受力(动态平衡)分析典型例题

物体的受力(动态平衡)分析及典型例题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的受力,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的依据是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一.几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1.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只要物体在地球上,物体就会受到重力。 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小难点。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设法和运动状态分析法。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面面接触垂直于面,点面接触垂直于面,点线接触垂直于线。 【例1】如图1—1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图a 中接触面对球 无 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 有 支持力。 【例2】如图1—2所示,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水平面ON 对球 有 支持力,斜面MO 对球 无 弹力。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 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 b 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 图中A 球光滑,O 为圆心,O '为重心。 【例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 图1—1 a b 图1—2 图1—4 a b c

量为m 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加速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加速运动;(4)加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沿着杆的方向。 3.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方法:假设法、运动状态分析法、牛顿第三定律分析法。 【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 中物体A 静止。图 b 中物体A 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 c 中物体A 沿光滑斜面下滑。图 d 中物体A 静止。 图a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b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c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d 中 有 摩擦力产生。 【例6】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 、Q 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 B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C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D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 【例7】如图1—10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水平地面光滑,外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使它们一起运动,试分析两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图1—8 图1—9

高一物理力物体平衡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 检测题 (时间90分钟,赋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当左右两木板所加的水平压力大小均为F 时,木块夹在板中间静止不动,如果使两边用力都加到2F ,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A .和原来的相等 B .是原来的2倍 C .是原来的4倍 D .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三角形木块a ,当b 按下列四种不同方式运动时,a 三角形物体始终对地静止,试问,在哪种或哪几种情形下,a 三角形物体对地面有向右的静摩擦力. A .b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 B .b 物体沿斜面减速下滑. C .b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D .b 物体受到一次冲击后沿斜面减速上滑.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和b ,置于水平支承面上,它们与支承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均为μ,a 、b 间为光滑接触,在水平力F 作用下,它们一起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时,若a 、b 间的作用力为N ,则N 的大小: A . N=F B .2 F N F >> C . 2F N < D . 2 F N = 4、如图所示, 水平横杆BC 的B 端固定,C 端有一定滑轮,跨在定滑轮上的绳子一端悬一质 量为m 的物体,另一端固定在A 点,当物体静止时,∠ACB =30°,不计定滑摩擦和绳子的质量,这时,定滑轮作用于绳子的力等于: A . mg B . mg 332 C . m g 3 3 D . m g 23 5、图所示,用轻绳吊一个重为G 的小球,欲施一力F 使小球在图示位置平衡(θ<30°),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力F 最小值为θsin ?G B . 若力F 与绳拉力大小相等,力F 方向与竖直方向必成θ角. 图1 A B C 30

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

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 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是随机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之一。在随机信号特性统计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信号状态的最佳判决及其检测性能,是信号统计检测理论的主要任务。 本章概述了信号统计检测的基本概念、合理判决方法、判决结果和判决概率;重点讨论了信号统计检测各种最佳的概念、最佳判决式和检测性能的分析方法及参量信号的最佳检测理论和方法;还讨论了信号的序列检测,一般高斯信号的检测及复信号的检测等问题。 1.贝叶斯准则 在二元信号情况下,考虑判决概率P(H i |H j ),各假设H j 的先验概率P(H j )和各种判决所付出代价的代价因子c ij (i,j =0,1;c ij,i ≠j >c jj ),其平均代价为 C = c ij P(H j )P(H i |H j )1 i=0 1j=0 (.2) 所谓贝叶斯准则,就是在假设H j 的先验概率P(H j )已知,各种判决代价因子c ij 给定的情况下,使平均大家C 最小的准则。 贝叶斯准则的最佳判决式,其似然比检验形式为 λ(x )?p (x |H 1)p (x |H 0) H 1?H 0 P H 0 (c 10?c 00)P H 1 (c 01?c 11)?η 式中,λ(x)是似然比函数,决定于观测信号(x|H j )的统计特性,与P(H j ),c ij 无关;η是似然比门限,决定于P(H j )和c ij ,与(x|H j )的统计特性无关。这样,能够实现任意(x|H j )统计特性下和任意P(H j ),c ij 下使平均代价C 最小的最佳信号检测。 2.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 如果假设H j 的先验概率P H j (j =0,1)已知,各种判决的代价因子c ij =1?δij ,则平均错误概率 P e = P H j P H i H j 1 i=0 i ≠j 1j=0=P H 0 P H 1 H 0 +P H 1 P H 0 H 1 .7 使平均错误概率P e 最小的准则,称为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 最小平局错概率准则的似然比检验形式为 λ(x)?p(x|H 1)p(x|H 0)H 1?H 0 P H 0 P H 1 ?η 如果假设H j 的先验概率相等,即P H 0 =P H 1 ,则η=1,称为最大似然比准则。 3.奈曼—皮尔逊准则 在错误判决概率P H 1 H 0 =α约束下,使正确判决概率P H 1 H 1 最大的准则,称为奈曼—皮尔逊准则。 奈曼—皮尔逊准则的似然比检验形式为

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 一、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 3.按产生条件分 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弹力 1.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 O ,重心在P ,静止 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 向球心O 。 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又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 点,因此P 和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 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A 端所受绳的拉力F 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 端所 受的弹力F 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由于杆的重力G 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作用。 例3. 图中AC 为竖直墙面,AB 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 ,处于水平位置。BC 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 、 B 、C 三处均用铰链连接。试画出横 梁B 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解:轻杆BC 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 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 作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 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 3.弹力的大小

静力学的基础知识第一章答案

思考题 1、力、力系、刚体、平衡的定义是什么?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它们组成一个力的系统。 刚体就是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静力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刚体。 3、静力学公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们的推论有哪些? ⑴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⑵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者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一 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向刚体内任一点,不会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⑶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刚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1 F 和2F 的合力R 也作用于同一点,其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当刚体受同一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作用线。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吗? 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而一对平衡力则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 5、如图1-19所示,三铰拱架上的作用力F可否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把它移到D点?为什么? 图1-19 思考题5 不可以。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同一刚体上,不能移到其它物体上。 6、二力平衡条件、加减平衡力系原理能否用于变形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会改变物体的形状,不再是原有的平衡状态。 7、二力构件所受的力总是沿着杆件的截面方向,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力是沿着受力点的连线上。 8、工程上,常用的约束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

信号检测论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实验报告 名称:信号检测论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学号: 姓名: 年级: 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

实验名称:信号检测论 摘要: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重量鉴别,学习信号检测论实验的有无法;考察不同先定概率下被试的辨别力和判定标准;绘出受试者的操作特性曲线。 引言 随着阈限理论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诞生了。信号检测论(或讯号侦察论、讯号觉察论)(signal detectiontheory,简称SDT)乃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受部分。它最早用于通讯工程中,即借助于数学的形式描述“接受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将掺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 信号检测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有人对信息传输的理论进行了讨论,引进信息量的概念,并取得初步的结果。到了40年代初,人们便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接受的信息带有某种随机的性质,因此,系统本身的结构也必须适应于它所接收和处理的信息这种统计性质。1941~1942年,人们开始将统计方法应用于通讯系统研究中,从而建立了最佳线性滤波理论——维纳滤波理论(Wiener’s filter theory)。从最小均方差准则出发,得出了对线性滤波器最佳传输函数的要求。1943年,人们在雷达技术发展需要的推动下,在研究如何提高雷达检测能力时,提出了一种最佳线性滤波理论。人们在同噪音进行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各种方法,实质上都是有意识地利用信号与噪音的统计特性来尽可能抑制噪音,从而提取信号的。1946~1948年建立了基础信息论和潜在抗干扰理论。后者是用概率方法研究高斯噪音中接收信号的理想接收机问题,将那种能够使错误判断概率为最小的接收机称为理想接收机。申农(Shannon,1948)便认识到对消息的事先确定性这一点恰恰是在通信的对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信息论的基础理论。几年以后,于1950年人们开始把信息量概念引用于雷达信号检测中来,提出一系列综合最佳雷达系统的新观念。其基本特点在于,理想接收机应当能从信号与噪音混合波形中提取最多的有用信号。从50年代起,人们在广泛运用现代数学工具基础上,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信号检测理论。 信号检测理论除了对雷达、声纳、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外,目前还在心理学、地震学、天文学、生物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里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和发展。同时,信号检测论在这些学科中的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信号检测论不断完善和发展。 那么信号检测论为什么能用于心理学中呢?这是由于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可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讯息处理系统),因此有可能应用信号检测论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它进行分析。信号检测论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人们对感受系统的理解。通常把刺激变量看作是信号,把刺激中的随机物理变化或感知处理信息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这样,人作为一个接收者对刺激的辨别问题便可等效于一个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显然噪音的统计特性确定后,便可应用信号检测论处理心理学实验结果。于是,坦纳和斯韦茨(Tanner

力的平衡(基础) 知识讲解

力的平衡(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合力、分力,能够处理同一直向上二力的合成 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 4、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的合成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要点诠释: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着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1F +2F ;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1F -2F (1F >2F ) 要点二、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要点诠释: 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点三、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要点诠释: 1.二力平衡的条件 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高中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力物体的平衡 第1课时 重力与弹力讲义 大纲人教版

第一章 力物体的平衡 第1课时 重力与弹力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一重为8 N 的球固定在AB 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水平拉 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 N ,则AB 杆对球作用力的 大小为 ( ) A .6 N B .8 N C .10 N D .12 N 2.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不变的是 ( ) 3.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如图2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k 1、k 2为原长相等, 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 .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 4.如图3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 图3 A .L 2>L 1 B .L 4>L 3 图 1 图 2

C .L 1>L 3 D .L 2=L 4 5.如图4中a 、b 、c 为三个物块,M 、N 为两个轻质弹簧,R 为跨过光滑定滑 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则 ( ) A .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压缩状态 B .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C .有可能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D .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 .用脚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向前的力来维持它向前运动 D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的作用力在先,乙对甲的作用力在后 7.如图5所示,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 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水的共同 重心将会 ( )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不变 C .先下降后上升 D .先上升后下降 8.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1 N ,则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分别为 ( ) 图6 A .1 N,0 B .0,1 N C .2 N,1 N D .1 N,1 N 图 4 图5

信号检测论(再认)

不同材料对被试计算信号检测的辨别力的影响 1、引言 信号检测论是信号量论的一个重要分支,1954年,美国心理学W.P.Tanner 和J.A.Swets把它应用于人的知觉过程,使心理物理学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现在已扩展到记忆、思维、个性等领域。最早把SDT用于再认实验的是Egar,在1958年提出的。 2.实验目的 2.1了解信号检测论可以用于再认实验; 2.2学会计算信号检测论的辨别力指标d′和反应偏向指标β和C。 3实验方法 3.1被试 被试为本小组成员,两名男生,两名女生 3.2仪器与材料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801速示仪,具体图形卡片、抽象图形卡片、文字图形卡片各50张。 3.3实验程序 3.3.1将主机与附机EPT801速示仪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3.3.2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信号检测论→学号→姓名→A视场(2秒) →间隔(7秒) →测试(25),主试把具体卡片中的“旧”卡片抽出随机排列好,把第1张插入A视场,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实验时屏幕上“>”指着间隔时,主试依次将“旧”卡片插入A视场,直至测试暂停,鸣响。主试将看过的卡片与没有看过的“新”卡片混合,按卡片编号排列好,选再做一次设置中次数改为50次,其余不变,再次向被试呈现,直至做满50次,鸣响,黄色指示灯亮,第1材料实验结束。稍事休息3分钟,主试选再做一次,按上述相同方法测试抽象卡片和词卡片。 3.3.3被试见绿色指示灯后,眼睛靠近观察窗口,手按附机上的《确定》键,测试即开始,当同样材料第二次呈现时,被试根据指导语作出反应,直至做满50次,鸣响,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 4实验结果 4.1计算辨别力指标d′和反应偏向指标β和C。

力物体的平衡学习资料

力物体的平衡

力、物体的平衡 1. 力的概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 (1)任何一个力都有施力者和受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具有相互性和同时性; (3)一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1:关于力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D.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解析:两个力相同的条件是满足力的二要素,若仅仅大小相等,它们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必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B。 2. 三种常见力 考查热点: (1)重力:主要针对其概念和重心,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并不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而是一个等效合力的作用点,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它的位置是由其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的。 (2)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定: a. 弹力 ①对于形变明显的情况,根据形变情况直接判定。 ②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常用“假设法”判定。基本思路: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

b. 摩擦力 ①由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 ②对于较难直接判定的情况,常用假设法判定:假设没有摩擦力,看两物体会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③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来判断。 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 例2:如图1 力。 解析: 故小球B 处一定产生弹力。 例3:如图2 相同的速度v 解析:由于A、B 对A:如图3,只能受到两个力作用:重力G和支持力F N。若A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就不能保证物体平衡。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专题二摩擦力学案人教版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专题二摩擦力(人教版) 【考点透析】 一本专题考点: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摩擦力的产生 相互接触又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若相对滑动则产生滑动摩擦力;若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则产生静摩擦力。 注意:(1)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起着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但应注意是阻碍相对滑动,并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即可以充当动力,又可以充当阻力(请读者自己针对这四种情况各举一例) (2)我们通常所说物体运动与否一般是以地为参照物的,所以不能绝对的说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就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就是滑动摩擦力;(3)由于静摩擦力 和滑动摩擦力规律不同,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应首先明确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 ?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即A受B的摩擦力和A相对B 滑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它的判断方法有如下几种: (1)直接根据相对滑动的趋势判断。一般采用“假设光滑法”,即先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分析物体将会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从而判断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关键是先搞 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外力,然后做受力分析 确定摩擦力方向。如图1-7滑块随水平转台一 起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指向圆心的向心力,受力分析知,这个力只能由静摩擦力EIL 7

提供,由此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当物体处在平衡态时则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判断。 (3)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判断。 (4)如果物体处于平衡态,可以根据力的平衡(各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判断。 3.摩擦力的大小 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直接由摩擦力定律计算,即彳=卩N,注意其中N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如是静摩擦力,则不能用摩擦力定律计算,而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在弹力相同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一般大于滑动摩擦力,但在有的计算中往往认为近似相等。 【例题精析】 例题1如图1-8,物体被皮带向上传送,皮带的速度为V =5m/s,物体的速度为匕=3m/s,下列有关物体和皮带所受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 B. 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C. 皮带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D. 皮带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解析:本题要考查的是对滑动摩擦力方向的认识,因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而现在所指的相对性是针对某一摩擦力的施力者和受力者而言。在本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施力者是皮带,虽然物体向上运动,但这个向上运动是相对地面的,而地面对物体是没有摩擦力的, 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接触。由于物体相对皮带是向下运动的,它受到皮带的摩擦力当然方向是向上的,。确答案是BC 例题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既能做正功,又能做负功 C. 滑动摩擦力只能做运动物体的阻力

力与物体的平衡之平衡的种类

力与物体的平衡之平衡的种类 班级 姓名 一、稳定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发生的合力或合力矩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做稳定平衡.如图1—1(a )中位于光滑碗底的小球的平衡状态就是稳定的. 二、不稳定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发生的合力或合力矩能使这种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做不稳定平衡,如图1—1(b)中位于光滑的球形顶端的小球,其平衡状态就是不稳定平衡. 三、随遇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在新的位置上仍处于平衡,这样的平衡叫做随遇平衡,如图1—1(c )中位于光滑水平板上的小球的平衡状态就是随遇的. 从能量方面来分析,物体系统偏离平衡位置,势能增加者,为稳定平衡;减少者为不稳定平衡;不变者,为随遇平衡. 如果物体所受的力是重力,则稳定平衡状态对应重力势能的极小值,亦即物体的重心有最低的位置.不稳定平衡状态对应重力势能的极大值,亦即物体的重心有最高的位置.随遇平衡状态对应于重力势能为常值,亦即物体的重心高度不变. 四、数学 sinα ·cosβ= 21 [sin (α+β)+sin (α-β)] sinα ·sinβ=—2 1 [cos (α+β)-cos (α-β)]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n i i i sin sin 2 1 2 sin cos ) 2 sin 3 sin sin 2 sin sin (sin 2 1 2 sin cos ) 2 sin 2 5 cos 2 sin 2 3 cos 2 sin 2 (cos 2 sin cos 1、有一玩具跷板,如图所示,试讨论它的稳定性(不考虑杆的质量). 2、如图所示,均匀杆长为a,一端靠在光滑竖直墙上,另一端靠在光滑的固定曲面上,且均处于Oxy平面内.如果要使杆子在该平面内为随遇平衡,试求该曲面在Oxy平面内的曲线方程. 3、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杆,长为L,处于竖直的位置,一端可绕固定的水平轴转动.有两根水平弹簧,劲度系数相同,把杆的上端拴住,如图所示,问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何值时才能使杆处于稳定平衡?

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第一章习题讲解

1-9 已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为 2 0, 0(),01 1,1 X x F x kx x x ? 求:①系数k ; ②X 落在区间(0.3,0.7)内的概率; ③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 解: 第①问 利用()X F x 右连续的性质 k =1 第②问 {} {}{}()()0.30.70.30 .70.70 .3 0.7P X P X F P X F =<< =<≤-=- 第③问 201()()0 X X x x d F x f x else dx ≤

1-10已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x X f x ke x -=-∞<<+∞(拉 普拉斯分布),求: ①系数k ②X 落在区间(0,1)内的概率 ③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 解: 第①问 ()1 1 2 f x d x k ∞ -∞==? 第②问 { }()( )()2 1 1 221x x P x X x F x F x f x d x <≤ =-=? 随机变量X 落在区间12(,]x x 的概率12{}P x X x <≤就是曲线()y f x =下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 1 0101011 12 P X P X f x dx e -<<=<≤==-? 第③问 ()102 10 2 x x e x f x e x -?≤??=? ?>?? ()00()1100 2 2 111010 2 22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dx e dx x e x e dx e dx x e x -∞ -∞---∞=??≤≤??? ?==????+>->????? ???

专题三力物体的平衡

专题三力物体的平衡一、复习目标: 二、最新考纲: 三、要点精讲:

2.受力分析的方法及要领 首先明确研究对象. 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分离出来,使之与其它物体分隔开,分析周围其它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施加给其它物体的力). 整体法:在处理问题时,可根据需要将两个或多个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周围其它物体对物体系施加的力.应用整体法时,只分析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施加的力,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不再考虑. 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注意: ①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来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②区分内力和外力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选取范围. ③在难以确定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作出判断. 3.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二者是“等效代替”关系,具有同物性和同时性的特点,二者的大小关系如下: (1)合力可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 (2)当两分力大小一定时,合力随着两分力的夹角α增大而减小,减小而增大.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一F2∣≤F合≤F1 + F2. (3)两分力间夹角α一定且其中一个分力大小也一定时,随另一分力的增大,合力F可能逐渐增大,也可 能逐渐减小,也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1)已知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 (2)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 (3)巳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分力的方向: ①若F>F1+F2,无解; ②若F=F l+ F2,有唯一解,F l和F2跟F同向; ③若F=F l- F2,有唯一解, F l和F2与F反向; ④若∣F1一F2∣≤F合≤F1 + F2,有无数组解(若限定在某一平面内,则有两组解). (4)巳知合力F和F l的大小、F2的方向(F2与合力方向的夹角为θ): ①当F l

本章单元测试B组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本章单元测试B组 一、填空题:本题共17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如图所示,滑块A以一定的初速度滑木板B向右滑动,木板B在地面上保持静止、已知滑块A的质量为m,木板的质量为“,A 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1,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2,则在A滑动过程中,A受到的摩擦力F i=、木块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F2 = ______________ . 甘 //』/ P 』尹》# 「mg;卩img (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卩i mg;B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与A对B的滑动摩擦力平衡,故大小也为卩i mg) 2、如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分别受到F i和F2的作用.F i和F2的大小都是5N, A、B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_丄,方向向、物体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左;0 (受到向右的拉力F i=5NN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B对A的静摩擦力为5N, 方向向左,与F i相平衡;将A、B作为一个整体,两物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合外力为零,相对地面没有运动趋势,与地面的摩擦力为零) 3、如图所示,物B重40N,物C重30N,物A重80N,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N 30N (物B和物C拉绳子的力等于它们各自的重力,对于结点来讲,两绳拉力的合力方向竖 直,与物A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40230250N,物A重80N,故对地面的压 力为30N) 4、已知一物体受到n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当其中第n个力的大小为9N,若将这第n个力的方向旋转60°,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N ;若将这第n个力的方向旋转90°,贝幽体所受的合力为N 、 9;9、、2 (第n个力的大小为9N那么其余的力(另外n-1个力)的合力大小为9N,方向与第n 个力的原方向相反,当第n个力转过60°时,与其余力的合力的夹角为120°,两个力 大小均为9N,合力大小也为9N;若第n个力转过90°,则与其余力的合力夹角为90°,两 力合力的大小为9.2 N) 5、用劲度系数为490N/m的弹簧沿水平方向拉一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弹簧的长度为12cm若在木块上放一质量为5kg的物体,仍用原弹簧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 木块,弹簧的长度变为14cm,则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卩= _____________ . 0.2 (弹簧拉物体做匀速运动,弹簧的拉力等于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当物体的质量

信号检测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匹配滤波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号检测理论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高亚豪 学号: 14SD05003 授课教师:郑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实验目的 通过Matlab 编程实现对白噪声条件下的匹配滤波器的仿真,从而加深对匹配滤波器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通过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及频谱图,对匹配处理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同时验证匹配滤波器具有时间上的适应性。 2. 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观测信号()r t ,已知它或是干扰与噪声之和,或是单纯的干扰,即 这里()r t ,()u t ,()n t 都是复包络,其中0a 是信号的复幅度,()u t 是确知的归一化信号的复包络,它们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E 为信号的能量。()n t 是干扰的均值为0,方差为0N 的白噪声干扰。 使该信号通过一个线性滤波系统,有效地滤除干扰,使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在某一时刻0t 达到最大,以便判断信号的有无。该线性系统即为匹配滤波器。 以()h t 代表系统的脉冲响应,则在信号存在的条件下,滤波器的输出为 右边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为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成分和噪声成分,即 则输出噪声成分的平均功率(统计平均)为 而信号成分在0t 时刻的峰值功率为 输出信号在0t 时刻的总功率为 上式中输出噪声成分的期望值为0,即0E[()]0t ?=,因此输出信号的功率成分中只包含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 则该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为 根据Schwartz 不等式有 当且仅当*0()()h cu t ττ=-时等号成立,其中c 为任意非零复常数。此时获得最大信噪比,即 对该式进行0t t τ=-的变量置换,得到

(完整版)力与平衡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二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模块:力的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夯实基础知识』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概念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把握住力的物质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对形象的物体的研究而达到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的。 (2)矢量性:作为量化力的概念的物理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 (3)瞬时性:力作用于物体必将产生一定的效果,物理学之所以十分注重对力的概念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物理学十分关注力的作用效果。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把握住力的瞬时性特性,应可以在对力概念的研究中,把力与其作用效果建立起联系,在通常情况下,了解表现强烈的“力的作用效果”往往要比直接了解抽象的力更为容易。 (4)独立性:力的作用效果是表现在受力物体上的,“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而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受力物体而言,它除了受到某个力的作用外,可能还会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把握住力的独立性特征,就可以采用分解的手段,把产生不同效果的不同分力分解开分别进行研究。 (5)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A施力于物体B的同时,物体B也必将施力于物体A。而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互,作用线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关系。把握住力的相互性特征,就可以灵活地从施力物出发去了解受力物的受力情况。 3、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 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Ft=△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