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CR

PCR

PCR
PCR

PCR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的过程。是一项DNA体外合成放大技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任何目的DNA。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多态性研究等许多方面。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PCR反应成分

1.模板DNA(Template DNA)

2.引物(Forward Primer;Reverse Primer)

3.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

4.DNA聚合酶(Taq);

5.反应缓冲液、Mg2+等。

二、PCR反应基本步骤

1.变性(denaturation):高温使双链DNA解离形成单链(94℃/95℃,30s)。

通过加热使模板DNA的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双链分开而成单链的过程。

2.退火(annealing):低温下,引物与模板DNA互补区结合(40-65℃,55℃,The temperature depends on the Primers,The computational formula is[ Tm-5=4(G+C)+2(A+T)-5]℃,30s)。

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DNA中互补区域结合成杂交分子。

3.延伸(extension):中温延伸。DNA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DNA链延伸反应(70-75℃,Time is determined bythe product’s size ,Taq pol:1kb/min,4kb=4min,500bp=30s)。

在DNA聚合酶、dNTPs、Mg2+存在下,DNA聚合酶催化引物按5’→3’方向延伸,合成出与模板DNA链互补的DNA子链。

以上述三个步骤为一个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均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经过n次循环后,

目的DNA以2n的形式增加。

?PCR扩增的基本方法

?PCR反应的成分和作用

总体积:一般为25μl~100 μl

(一)无Mg2+buffer:由纯水、kcl、Tris组成。Tris用于调节反应体系pH值,使Taq酶在偏碱性环境中反挥活性。kcl可降低退火温度,但不能超过50 mmol/L,否则会抑制DNA聚合酶活性。

(二)Mg2+:终浓度为1.5~2.0mmol/L,其对应dNTP为200 μmol/L,注意Mg2+与dNTPs之间的浓度关系,由于dNTP与Taq酶竟争Mg2+,当dNTP浓度达到1 mmol/L时会抑制Taq 酶的活性。Mg2+能影响反应的特异性和产率。

(三)BSA:一般用乙酰化的BSA,起着减少PCR管对Taq酶的吸附作用,对Taq酶有保护作用。

(四)底物(dNTPs):dNTPs具有较强酸性,其储存液用NaOH调pH值至7.0~7.5,一般存储浓度为10 mmol/L,各成份以等当量配制,反应终浓度为20~200μmol/L。高浓度可加速反应,但同时增加错误掺入和实验成本;低浓度可提高精确性,而反应速度会降低。(五)Taq酶:能耐95℃高温而不失活,其最适pH值为8.3~8.5,最适温度为75~80℃,一般用72℃。能催化以DNA单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原则为基础,按5’→3’方向逐个将dNTP分子连接到引物的3’端,合成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新的DNA子链。无3’→5’的外切酶活性,没有校正功能。某种dNTP或Mg2+浓度过高,会增加其错配率。用量一般为0.5~5个单位/100μl。

(六)模板:PCR对模板DNA的纯度不要求很高,但应尽量不含有对PCR反应有抑制作用的杂质存在,如蛋白酶、核酸酶、TqaDNA聚合酶抑制剂、能与DNA结合的蛋白质。

模板DNA的量不能太高,否则扩增可能不会成功,在此情况下可适当稀释模板。

(七)引物:引物浓度一般为0.1~0.5μmol/L,浓度过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则得不到产物或产量过低。引物长度一般15~30个碱基,引物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特异性。其3’末端一定要与模板DNA配对,末位碱基最好选用A、C、G(因T错配也能引发链的延伸)。

引物G+C约占45~55%,碱基应尽量随机分布,避免嘧啶或嘌呤堆积,两引物之间不应有互补链存在,不能与非目的扩增区有同源性。

?PCR反应条件的选择(影响因素)

?温度参数:

1.变性:模板变性完全与否是PCR成功的关键,一般先于94℃(或95℃)变性3~10min,接着94℃变性30~60s。

2.退火:退火温度一般低于引物本身变性温度5℃。引物长度在15~25bp可通过公

Tm=(G+C)×4℃+(A+T)×2℃计算退火温度,一般退火温度在40~60℃之间,时间为30~45s。如果(G+C)低于50%,退火温度应低于55℃。较高的退火温度可提高反应的特异性。

3.延伸:延伸温度应在Taq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之内,一般在70~75℃。延伸时间要根据DNA 聚合酶的延伸速度和目的扩增片段的长度确定,通常对于1kb以内的片段1min是够用的。?循环数:

PCR的循环数主要由模板DNA的量决定,一般20~30次循环数较合适,过多的循环数会增加非特异扩增产物,具体要多少循环数可通过预试验确定。

?PCR产物积累规律:

反应初期产物以2n呈指数形式增加,至一定的循环数后,引物、模板、DNA聚合酶形成一种平衡,产物进入一个缓慢增长时期(“停滞效应”),即“平台期”。到达平台期所需PCR

循环数与模板量、PCR扩增效率、聚合酶种类、非特异产物竟争有关。

?PCR扩增仪

PCR常见问题

一.没有扩增产物

1.循环温度:变性温度、退火温度

2.引物设计

3.DNA聚合酶活性

4.抑制性成份(蛋白酶、核酸酶、其它抑制聚合酶活性的成份)

5、DNA样品

二.非特异产物及电泳呈涂布状

1.Mg2+浓度

2.调整引物、模板、聚合酶的用量

3.适当减少循环数

4.适当提高退火温度,缩短退火或延伸时间

三.引物二聚体的形成

1.检查引物的序列

2.提高退火温度

3.调整引物与模板浓度

4.增加引物长度

? 四.假阳性结果的预防

1、实验器材应一次性使用(吸咀、PCR管)

2、注意操作环境,戴一次性手套

3、严格PCR操作规程

4、多次取样的试剂应分装

5、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PCR相关技术

一.锚定PCR(anchored PCR):

?引进锚定引物,可以帮助克服序列未知或序列未全知的障碍。

?在DNA3’-末端加上poly(dG)尾,与此相对应的锚定引物poly(dC)一般应在十二聚以上。

二.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

不对称PCR主要是在PCR体系中设计不同的引物浓度,两条引物浓度比为1:50或1:100,前12个循环两条模板等量扩增,之后低浓度引物消耗殆尽,其扩增产物减少以至于无;而高浓度引物介导产生的扩增产物(即单链DNA)逐渐增加,可得到大量单链DNA(ssDNA)用于直接测序。

三.反向PCR(inverse PCR)

四.多重PCR(multiplex PCR)

多重PCR是用多对引物同时对模板DNA上的多个区域进行扩增。

多重PCR技术的难点不是在于其原理和操作的复杂性,而是在于其多对引物的设计,必需

五.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

?由mRNA逆转录产生cDNA链作为PCR反应模板。

?逆转录合成cDNA时,引物可选用特异引物、随机六聚体引物或寡聚dT(12-18)。

?设计RT-PCR的引物时最好是分散在不同的外显子上,以免基因组DNA的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

原位PCR是指在组织或细胞标本片上直接进行PCR,对细胞中的靶DNA进行扩增,通过掺入标记基团直接显色或结合原位杂交进行检测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基本步骤:组织切片或细胞固定→蛋白酶消化→原位PCR扩增→冲洗→产物检测

优点:灵敏度高,可进行细胞内定位

八.荧光定量PCR(FQ-PCR)

荧光定量PCR:融汇PCR技术、DNA探针杂交技术(标记有荧光报告基团和荧光淬灭基团),结合先进的光谱检测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主要原理是在待扩增区域结合上DNA探针,PCR过程中,具有5’→3’外切酶活性的Taq酶延伸引物链到DNA探针时,将DNA探针逐个降解,释放出荧光报告基团,这样PCR体系中荧光的强度与PCR产物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可通过测定荧光强度而对PCR产物定量。

?荧光定量PCR的优点:

?1.可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用于基因诊断。

?2.定量范围宽。

?3.特异性更强,克服了假阳性。

?4.操作简单快速,无须后处理和电泳检测。

?5.安全,技术易于学习,易于进行电脑化数据管理。PCR技术的应用

1.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2.传染病的诊断(肝炎病毒)

3.癌基因检测

4.法医学(亲子鉴定)上的应用

5.DNA测序

6.基因克隆

7.引入基因点突变,基因融合等

PCR相关知识

1.半定量RT-PCR(实验室所做的普通PCR)与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semi-PCR需要跑电泳根据条带亮度的强弱来 判断模板拷贝数的高低或者是表达量的高低而Real-Time PCR则无需电泳可以实时监测整个PCR的全程并且由给出的Ct值及Standard Curve来判断gene拷贝数的高低。 所以由上可见semi-PCR不如Real-Time PCR精确。 至于RT 应该指Reverse Transcription。 为了便于区分我们更偏好使用qPCR来特指Real-Time PCR 但要注意REALTIME-PCR的定性问题,有时候你扩增出来的很有可能只是引物二聚体。所以要利用MELTING CURVE,如果是第一次做一个目的基因的REALTIME-PCR,还是要在2%的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以确定与你要扩增的目的基因大小一致。 RT-pcr 只能通过模板pcr后扩增的结果间接的反应初始模板的量。而realtime-pcr的结果直接可以看到初始模板的量。所以,realitime-pcr更精确些。 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qRT-PCR)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简捷、特异的定量RNA测定方法,通过mRNA反转录成cDNA,再进行PCR扩增,并测定PCR产物的数量,可以

推测样品中特异mRNA的相对数量。以半定量RT-PCR为基础建立起来的mRNA含量测定技术,较含内标化的RT-PCR定量测定的mRNA的方法更为简便可行。 这种方法不另设‘内标准',排除了俩对不同引物之间的相互抑制和灵敏读差异,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益关系和良好的重复性。 步骤: 1.抽提RNA, 2.反转录获得cDNA, 3.以cDNA为模板做PCR 注意: 步骤1,RNA抽提质量一定要好,注意污染。内参的选择,常用的有βactin和GAPDH俩中。步骤3,半定量RT-PCR应该再两管中进行,既内参和目的基因各一管,这样便于控制,做图的时候可以放在一各泳道里跑!指数期和平台期一定要摸清楚! 2.在RT时,引物设计有3种方法即a:Random 9mers;b:Oligo dT-Adaptor Primer(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和c:特异的下游引物。如果用a和b方法,是扩增的所有的cDNA(理论上),还要用此产物做PCR 的模板继续扩增。 如果用c方法,那么要去哪里查它的序列呢?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11363738.html,

普通PCR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普通P C R设计引物应 遵循以下原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引物长度: 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2 、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3 、引物碱基:G C含量以40-60%为宜,G 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 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上下游引物的GC 含量不能相差太大。附加序列(RT site, Promoter sequence)加到5'端, 在算Tm值时不算,但在检测互补和二级结构是要加上它们. 引物对的Tm差异不超过5℃,设计时温度和GC含量是个主要的参数,做复合扩增时更要设计成相近的温度,而且引物加个尾影响不大。但要切记BLAST,包括查阅文献的引物.如果两个引物Tm不同,将退火温度设定为比最低的Tm 低5℃, 或者为了提高特异性,可以在根据较高Tm设计的退火温度先进行5个循环,然后在根据较低Tm设计的退火温度进行剩余的循环。 4 、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配。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 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5 、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6 、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引物5‘端引入酶切位点得黏性末端,随意加入3个保护性碱基,但是要注意不要形成引物二聚体,而且以A或G开头为好。 7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1u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8 、引物酶切:除非产物非常特异,直接酶切PCR产物效果有时不是很好,还有一般PCR 体系里过量的dNTPs会影响酶切效果。酶切后,可以用标准得乙醇沉淀法沉淀酶切产物,获得高纯度得酶切产物,也即是你的黏性目断片断供后边得试验。 9 、设计软件:最好学会使用一种design software. PP5,Oligo6,DNAstar, Vector NTI, Online desgin et al. 二引物保存 定制引物以干粉形式运输。最好在TE重溶引物,使其最终浓度为100μM。TE比去离子水好,因为水的pH经常偏酸,会引起寡核苷的水解。引物的稳定性依赖于储存条件。应将干粉和溶解的引物储存在-20℃。以大于10μM浓度溶于TE的引物在 -20℃可以稳定保存6个月,但在室温(15℃到30℃)仅能保存不到1周。干粉引物可以在-20℃保存至少1年,在室温(15℃到30℃)最多可以保存2个月。 三各种PCR的引物设计 1、长距离PCR: 标准PCR的扩增长度在1~2kb间,不能满足中大型基因的扩增。在此背景下产生了长距离PCR。其引物设计原则在标准PCR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一下几点:

pcr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PCR疑难解答 当PCR结果不甚满意时,首先检查以下几方面并遵照执行: 将PCR反应的试管与反应板紧贴。 当酶反应混合物以70℃“热启动”开始循环时,切记在加入酶后稍微振荡一下,因为在0.2-ml 的PCR管中不能均匀传热。 不要随意减少dNTP的用量,它是一个系统的因素,必须与其它成份保持平衡。 对于有问题的PCR反应,例如模板的量少,模板不纯和环状模板等,先尝试加Taq酶前的体系进行预变性,后加模板进行正常PCR扩增。 没有扩增产物: 在提供MgCl2缓冲液中,以0.25mmol/L为梯度增加MgCl2浓度;无MgCl2的缓冲液以0.5 mmol/L为梯度增加MgCl2浓度。 泳道中出现模糊条带,如果DNA模板中存在RNA,则按上述提示浓度补加MgCl2,因为在PCR反应中可能缺少游离的Mg2+。 检查退火温度和变性条件,如果有需要的话,可降低退火温度。 检查模板和引物的用量。 增加循环次数和/或模板DNA的用量。 泳道中出现模糊条带: 减少循环次数或模板DNA的用量。 提高退火温度,但不要超过68℃。 重新设计引物或设计更长的引物。 其他值得注意的条件: 建议使用0.2-ml薄壁管。厚壁管在92℃时不能有效地使模板变性。 最佳反应体积为50ml,推荐用30ml矿物油覆盖(对盖子加热的PCR仪可以不加)。 大多数反应中,0.75ml(0.5~1ml)的酶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建议使用1.75mmol/L MgCl2∶350mmol/L dNTP或2.25mmol/L MgCl2∶500mmol/L dNTP 组合的混合物。然而要得到最佳结果,优化Mg2+的浓度是必需的。 基因组DNA模板的质量显著影响PCR反应。因此推荐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DNA的长度。DNA片段长度可以超过50kb,传统的基因组DNA能扩增片段至10kb。 要扩增更长的片段应使用超纯或高分子量的DNA。请查阅高分子量DNA提取操作过程相关文献。 降低二级结构和引物二聚物形成的可能性。进行长片段PCR扩增时,引物长度一般为24~34个核苷酸,溶点在60~68℃间。使用这类引物可提高PCR反应的退火温度来增加反应的特异性。这点非常重要,长片段扩增的效果往往受到非特异性短片段优先扩增的影响。 变性:第一步变性在94℃下进行2分钟。在循环过程中尽可能缩短变性时间(94℃下进行20--30秒),除非模板中富含GC,则95℃下变性30秒。这可以防止DNA脱嘌啉和链断裂,对于所需扩增的基因组DNA片段终长度超过12 kb时,应该尽可能的降低变性温度。 延伸:68--72℃下进行延伸操作。 循环延伸:尽量采用循环延伸的条件,若PCR仪无此功能,则必须增加延伸的时间,例如在扩增10kb片断时,延伸时间用10分钟替代原来的8分钟。 长片断PCR系统扩增的片断其3’-末端带有一个突出的A,因此建议采用T/A克隆。若要进行平端可隆,可用Klenow酶和T4 DNA多聚酶将PCR产物补平后再进行。 测序时因酶的混合物带有3’→5’外切酶活性,用Sanger方法进行测序不能产生均一的(染色体)带型。

PCR扩增原理及操作

PCR扩增反应的操作 第一节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基本构成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克隆或基因组DNA)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一种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用于DNA作图、DNA测序、分子系统遗传学等。 PCR基本原理是以单链DNA为模板,4种dNTP为底物,在模板3’末端有引物存在的情况下,用酶进行互补链的延伸,多次反复的循环能使微量的模板DNA得到极大程度的扩增。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与待扩增的DNA片段两端已知序列分别互补的两个引物、适量的缓冲液、微量的DNA 膜板、四种dNTP溶液、耐热Taq DNA聚合酶、Mg2+等。反应时先将上述溶液加热,使模板DNA 在高温下变性,双链解开为单链状态;然后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下与其靶序列配对,形成部分双链,称为退火;再将温度升至合适温度,在Taq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TP为原料,引物沿5’→3’方向延伸,形成新的DNA片段,该片段又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如此重复改变温度,由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适温延伸组成一个周期,反复循环,使目的基因得以迅速扩增。因此PCR循环过程为三部分构成:模板变性、引物退火、热稳定DNA聚合酶在适当温度下催化DNA链延伸合成(见图)。 1.模板DNA的变性 模板DNA加热到90~95℃时,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双链解开成为单链,称为DNA的变性,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变性温度与DNA中G-C含量有关,G-C间由三个氢键连接,而A-T间只有两个氢键相连,所以G-C含量较高的模板,其解链温度相对要高些。故PCR 中DNA变性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与模板DNA的二级结构的复杂性、G-C含量高低等均有关。对于高G-C含量的模板DNA在实验中需添加一定量二甲基亚砜(DMSO),并且在PCR循环中起始阶段热变性温度可以采用97℃,时间适当延长,即所谓的热启动。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 将反应混合物温度降低至37~65℃时,寡核苷酸引物与单链模板杂交,形成DNA模板-引物复合物。退火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引物与靶序列的同源性程度及寡核苷酸的碱基组成。一般要求引物的浓度大大高于模板DNA的浓度,并由于引物的长度显著短于模板的长度,因此在退火时,引物与模板中的互补序列的配对速度比模板之间重新配对成双链的速度要快得多,退火时间一般为1~2min。 3.引物的延伸 DNA模板-引物复合物在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与模板DNA链互补的新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延伸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模板DNA的长度。在72℃条件下,Taq DNA聚合酶催化的合成速度大约为40~60个碱基/秒。经过一轮“变性-退火-延伸”循环,模板拷贝数增加了一倍。在以后的循环中,新合成的DNA都可以起模板作用,因此每一轮循环以后,DNA拷贝数就增加一倍。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min,一次PCR经过30~40次循环,约2~3h。扩增初期,扩增的量呈直线上升,但是当引物、模板、聚合酶达到一定比值时,酶的催化反应趋于饱和,便出现所谓的“平台效应”,即靶DNA产物的浓度不再增加。 PCR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扩增量呈指数上升。反应最终的DNA扩增量可用Y =(1+X)n计算。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Y)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但在实际反应中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反应初期,

PCR基本原理及方法_图文.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1 Contents History of PCR Concept and principle of PCR PCR reaction system Types and Applications of PCR 2 Replication Substances Involved in DNA replication and Functions substrate (底物: 4 dNTP。合成新链的原料。 template (模板: 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指引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链。 primer (引物: 一段寡核苷酸序列。提供3′-OH末端使dNTP 可以依次聚合。 polymerase (聚合酶: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DNA-pol Other enzymes & protein factors: Helicase, Topoisomerase:解链解旋,防止打结。 SSB (单链DNA结合蛋白):稳定已解开的单链。 Primase:催化RNA引物生成。DNA ligase:连接两段相邻的岡崎片段。 4 一、History of PCR 1、Khorana(1971等提出在体外经DNA变性,与适当引物 杂交,再用DNA聚合酶延伸,克隆DNA的设想。 2、1983年,Mullis发明了PCR技术,使Khorana的设想得到实现。 3、1988年Saiki等将耐热DNA聚合酶(Taq)引入了PCR 技术。 4、1989年美国《Science》杂志列PCR 为十余项重大科学发明之首,比喻1989年为PCR爆炸年,Mullis荣获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5

定量PCR 简介

定量PCR简介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微量核酸扩增的有效工具,由于其灵敏、特异、快速等优点,在医学上已广泛应用与病毒、细菌病原体及遗传病、肿瘤的早期诊断。随着PCR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病毒或肿瘤的治疗监测、疾病的诊断、机体基因表达调控方面,不仅需要检测其存在是否;而且还需要得知扩增前标本中的模板的数量,因而必须对PCR进行定量检测,即定量PCR技术,本文将对定量PCR的定量原理、技术类型以及相关进展方面综述如下:一、定量PCR的基本原理: 在PCR实验条件下(Mg++、缓冲液、Taq酶、dNTP、引物、模板),经变性→退火→延伸的一个循环,引物在退火阶段与相应的模板结合,在延伸阶段进行复制,此时产物为:Yn=Yn-1×(1+Ev) ,Yn:n个PCR循环后PCR产物的分子数;Yn-1:为n-1个热循环后PCR产物的分子数;Ev:为扩增效率,0≤Ev≤1;若n个热循环中其Ev是一致的话,经n个循环后的扩增产物的分子数(Y)和反应物中原始分子数(X)之间关系,可描述为:Y=x×(1+ Ev)n。 1. 终点法定量原理: 在最佳实验、循环次数n一定、Ev相同的前提下,根据扩增产物的量可以计数出反应物中原始分子数,若核酸提取效率相同(与标准品),进而计算出标本中靶分子的准确含量,即: lnx=lnY-n×ln(1+Ev)=lnY - b (b为常数) 2. 实时检测法定量原理: 在最佳实验、相同Ev以及相同扩增产物的情况下,反应物中原始分子数(X)与其所需要的扩增循环次数(n)成反比,若核酸提取效率相同(与标准品),进而计算出标本中靶分子的准确含量,即: LgX=LgY–n×Lg(1+Ev)=b - n×a (a、b为常数)3. 扩增效率(Ev)的影响因素: 以上所述的定量原理均假定反应体系中扩增效率是不变,但是,实际上,Ev在不同的扩增管之间和同一扩增管的不同循环次数之间是不同,如何控制及解决Ev的变异以及标本制备的可靠性是PCR定量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定量PCR的发展方向,那么,Ev的影响因素有: a. 引物和靶序列的结合能力(G+C%及突变),扩增产物的长度,G+C含量。 b. 模板的含量、DNA聚合酶、反应液成分变化。 c. 不同临床标本间DNA聚合酶抑制物的存在情况。 d. 循环扩增仪上不同位置的差异。 二、定量PCR方法的分类: 目前对标本的靶DNA或基因的相对或绝对含量是不同样品的PCR产量检测而推算出来,根据标本中是否加入内标物,将分成以下两种: (一)外标法定量PCR: 一个已知含量的标准品(通常用质粒)经一系列的稀释后与待检标本一起进行扩增,制作PCR 扩增产物和靶核酸含量的标准曲线,根据待检标本的扩增产物量即可推算出靶核酸的绝对含量;上述已提及不同标本间的扩增效率(Ev)的差异,对样本间PCR产量作比较会产生很不准确的结果;以外还应考虑“平台效应”对结果的影响,因为“平台期”PCR产物量并不受初时模板量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差,因此采用外标法应该注意: a、注意标准化操作,优化最佳实验条件,减少标本间Ev的差异导致对结果的影响。 b、标准品的稀释因存在随机分布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c、注意“平台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特别是后面提及的终点法检测PCR产物的方法中。 d、由PCR方法很灵敏,特别RT-PCR方法,没有内标存在的情况下,标本的污染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e、标本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PCR仪的分类

1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基本原理PCR反应过程与细胞内的DNA复制相似,但PCR的反应体系要简单的多,主要包括DNA靶序列、引物、4种单核苷酸dNTP、耐热DNA聚合酶以及合适的缓冲液体系。PCR反应过程有以下3个步骤:①变性。将反应体系混合物加热到94 ℃,维持较短时间(大约15 s-30 s),使目标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作为反应模板。②退火。将反应体系冷却至特定的温度(引物的TM值左右或以下),引物与DNA模板的互补区结合,形成模板引物复合物。③延伸。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提高到72 ℃并维持一段时间,引物在耐热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引物为固定起点,以4种单核苷酸(dNTP)作为底物合成新的DNA链。以上三步作为一个循环重复的进行,每一循环的产物作为下一循环的模板。如此循环数十次,从而使目的基因得到指数级扩增,达到检测或获取基因的目的。 2 PCR仪的分类 根据DNA扩增的目的和检测的标准可以将PCR仪分为普通PCR仪,梯度PCR仪,原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几类。 2.1普通PCR仪 一般把一次PCR扩增只能运行一个特定退火温度的PCR仪,称之为普通PCR仪。如果要用它做不同的退火温度则需要多次运行。主要是用作简单的,对目的基因退火温度的扩增。 主要应用于科研、教学、临床医学、检验、检疫等。 2.2 梯度PCR仪 一次性PCR扩增可以设置一系列不同的退火温度条件(通常12种温度梯度)的称之为梯度PCR仪。因为被扩增的不同的DNA片段其最适合的退火温度不同,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梯度退火温度进行扩增,从而一次性PCR扩增就可以筛选出表达量高的最适合退火温度进行有效的扩增。主要用于研究未知DNA退火温度的扩增,这样既节约时间,也节约经费。在不设置梯度的情况下亦可当做普通的PCR用。真正的梯度,是每一排管都有精确的加热控温探头,2009年为止只有美国ABI公司可以做到。其他的都是从两头的热传递来设计控温。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 片段的技术,是最常用的、以分子水平研究微生物的技术之一。 PCR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且极易操作等突出的优点,能在一个小扩增管内,将所需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在短短数小时内获得几十万乃至百万个特异DNA序列的拷贝,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PCR技术虽然问世时间仅二十余年,但它已迅速渗透到分子生物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在分枝克隆、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法医学、考古学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此神秘的技术,是怎样诞生的呢?1983年在Cetus公司任职、时年39岁的科学家Dr.Kary Mullis正在着手解决用简单的方法鉴定某一段DNA的技术问题。有一天晚上,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能在试验中产生某个特定DNA序列无限拷贝的简单方法,这一方法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该方法的应用在1983年10月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次公开于学术界。对这一新技术,许多到会的科学家都很吃惊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过这个方法如此简单,即只需要三个不同温度的水浴槽,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循环数,就可以实现DNA的大量扩增。Cetus 公司为此奖给Dr.Kary Mullis一万美元,后来Cetus公司以3亿美元的价格把PCR 技术的专利权卖给了一个制药公司(Hoffman-La Roche).PCR技术以此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到1993年底,有7000篇科学论文引用了PCR文献。1993年Dr.Kary Mullis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核酸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人们为了以生物材料中获得某一特定的DNA 片段或进行其序列分析、鉴定,按传统的方法,要经过DNA酶切、连接、转化等步骤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体,然后导入细胞进行扩增,再经过同位素标记探针的筛选等过程。虽然技术上已无难点,但操作复杂,一般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而PCR技术可在数小时内对仅有极少拷贝(几个即可)的基因放大到至百万倍!大大简化了传统的分子克隆技术,比较容易地对目的基因进行鉴定。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时,DNA的体外分离技术尚需完善,人们都在致力于研究并建立这方面的技术。K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但那时候,如何实现仍是个谜。这一谜底于1985年由

pcr技术原理简介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 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 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 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Plateau)。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 PCR的反应动力学 PCR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扩增量呈指数上升。反应最终的DNA 扩增量可用Y=(1+X)n计算。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Y)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但在实际反应中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反应初期,靶序列DNA片段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被扩增的DNA 片段不再呈指数增加,而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即出现“停滞效应” ,这种效应称平台期数、PCR 扩增效率及DNA聚合酶PCR的种类和活性及非特异性产物的竟争等因素。大多 数情况下,平台期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 PCR扩增产物 可分为长产物片段和短产物片段两部分。短产物片段的长度严格地限定在两个引物链5'端之间,是需要扩增的特定片段。短产物片段和长产物片段是由于引

几种PCR扩增的比较

普通PCR、原位PCR、反向PCR和反转录PC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普通PCR 1概述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I)最早于1955年发现,而较具有实验价值及实用性的Klenow fragment of E. Coli 则是于70年代的初期由Dr. H. Klenow所发现,但由于此酶不耐高温,高温能使之变性, 因此不符合使用高温变性的聚合酶链式反应。现今所使用的酶(简称Taq polymerase), 则是于1976年从温泉中的细菌(Thermusaquaticus)分离出来的。它的特性就在于能耐高温,是一个很理想的酶,但它被广泛运用则于80年代之后。PCR最初的原始雏形概念是类似基因修复复制,它是于1971年由Dr. KjellKleppe提出。他发表了第一个单纯且短暂性基因复制(类似PCR前两个周期反应)的实验。而现今所发展出来的PCR则于1983由Dr. Kary B. Mullis发展出的,Dr. Mullis当年服务于PE公司,因此PE公司在PCR界有着特殊的地位。Dr. Mullis 并于1985年与Saiki 等人正式发表了第一篇相关的论文。此后,PCR 的运用一日千里,相关的论文发表质量可以说是令众多其它研究方法难望其项背。随后PCR技术在生物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得以广泛应用,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技术。Mullis也因此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2 PCR原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3. 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 3.1标准的PCR反应体系 10×扩增缓冲液10μl 4种dNTP混合物200μl 引物10~100μl 模板DNA 0.1~2μg Taq DNA聚合酶2.5 μl Mg2+ 1.5mmol/L

PCR技术原理及心得.

PCR技术原理与心得体会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时间一般为48h以内,有些最好于当日电泳检测,大于48h 后带型不规则甚致消失。 一.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 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及活性④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④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入酚。⑤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带,极有可能是标本的消化处理,模板核酸提取过程出了毛病,因而要配制有效而稳定的消化处理液,其程序亦应固定不宜随意更改。 酶失活:需更换新酶,或新旧两种酶同时使用,以分析是否因酶的活性丧失或不够而导致假阴性。需注意的是有时忘加Taq酶或溴乙锭。 引物: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是否对称,是PCR失败或扩增条带不理想、容易弥散的常见原因。有些批号的引物合成质量有问题,两条引物一条浓度高,一条浓度低,造成低效率的不对称扩增,对策为:①选定一个好的引物合成单位。②引物的浓度不仅要看OD值,更要注重引物原液做琼脂糖凝胶电泳,一定要有引物条带出现,而且两引物带的亮度应大体一致,如一条引物有条带,一条引物无条带,此时做PCR有可能失败,应和引物合成单位协商解决。如一条引物亮度高,一条亮度低,在稀释引物时要平衡其浓度。③引物应高浓度小量分装保存,防止多次冻融或长期放冰箱冷藏部分,导致引物变质降解失效。④引物设计不合理,如引物长度不够,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等。 Mg2+浓度:Mg2+离子浓度对PCR扩增效率影响很大,浓度过高可降低PCR扩增的特异性,浓度过低则影响PCR扩增产量甚至使PCR扩增失败而不出扩增条带。

PCR原理及过程

PCR技术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 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3623 网友评论0 条 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由美国PE Cetus公司的Kary Mullis在1983年(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建立的。这项技术可在试管内的经数小时反应就将特定的DNA片段扩增数百万倍,这种迅速获取大量单一核酸片段的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原理。 2. 掌握移液枪和PCR仪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由美国PE Cetus 公司的Kary Mullis在1983年(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建立的。这项技术可在试管内的经数小时反应就将特定的DNA片段扩增数百万倍,这种迅速获取大量单一核酸片段的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它不仅是DNA分析最常用的技术,而且在DNA重组与表达、基因结构分析和功能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CR可以被认为是与发生在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相似的技术,其结果都是以原来的DNA为模板产生新的互补DNA片段。细胞中DNA的复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参与复制的有多种因素。PCR是在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反应,基本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相似,但反应体系相对较简单。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 经加热至94℃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 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做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 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 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模板DNA、L dNTP Taq DNA聚合酶(5U/μL)、SSR引物 O 10 ×buffer、15mmol/L Mg2+、ddH 2 PCR仪、移液枪、PCR板 四、实验步骤 1、配制20μL反应体系,在PCR板中依次加入下列溶液: 模板DNA 2μL 引物1 1μL 引物2 1μL dNTP μL

普通PCR、原位PCR、反向PCR和反转录PC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普通PCR、原位PCR、反向PCR和反转录PCR的 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普通PCR 1概述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I)最早于1955年发现,而较具有实验价值及实用性的Klenow fragment of E. Coli 则是于70年代的初期由Dr. H. Klenow 所发现,但由于此酶不耐高温,高温能使之变性, 因此不符合使用高温变性的聚合酶链式反应。现今所使用的酶(简称Taq polymerase), 则是于1976年从温泉中的细菌(Thermus aquaticus)分离出来的。它的特性就在于能耐高温,是一个很理想的酶,但它被广泛运用则于80年代之后。PCR最初的原始雏形概念是类似基因修复复制,它是于1971年由Dr. Kjell Kleppe 提出。他发表了第一个单纯且短暂性基因复制(类似PCR前两个周期反应)的实验。而现今所发展出来的PCR 则于1983由Dr. Kary B. Mullis发展出的,Dr. Mullis当年服务于PE公司,因此PE公司在PCR界有着特殊的地位。Dr. Mullis 并于1985年与Saiki 等人正式发表了第一篇相关的论文。此后,PCR的运用一日千里,相关的论文发表质量可以说是令众多其它研究方法难望其项背。随后PCR技术在生物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得以广泛应用,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技术。Mullis也因此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2 PCR原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 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3 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 3.1标准的PCR反应体系 10×扩增缓冲液10μl 4种dNTP混合物200μl 引物10~100μl 模板DNA 0.1~2μg

利用实时定量PCR和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

利用实时定量PCR和2-△△CT法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 METHODS 25, 402–408 (2001) 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 ve PCR and the 2-△△CT Method Kenneth J. Livak* and Thomas D. Schmittgen?,1 *Applied Biosystems, Foster City, California 94404; and ?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ollege of Pharmacy,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ullman, Washington 99164-6534 摘要: 现在最常用的两种分析实时定量PCR 实验数据的方法是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绝对定量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起始模板的拷贝数;相对定量方法则是比较经过处理的样品和未经处理的样品目标转录本之间的表达差异。2-△△CT方法是实时定量P CR 实验中分析基因表达相对变化的一种简便方法,即相对定量的一种简便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推导,假设及其应用。另外,在本文中我们还介绍了两种2-△△CT衍生方法的推导和应用,它们在实时定量 PCR 数据分析中可能会被用到。 关键词:反转录PCR 定量PCR 相对定量实时PCR Taqman 反转录 PCR (RT-PCR )是基因表达定量非常有用的一种方法(1 - 3 )。实时PCR 技术和RT-PCR 的结合产生了反转录定量 PCR 技术(4 ,5 )。实时定量 P CR 的数据分析方法有两种: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绝对定量一般通过定量标准曲线来确定我们所感兴趣的转录本的拷贝数;相对定量方法则是用来确定经过不同处理的样品目标转录本之间的表达差异或是目标转录本在不同时相的表达差异。 绝对定量通常在需要确定转录本绝对拷贝数的条件下使用。通过实时 PCR 进行绝对定量已有多篇报道(6 - 9 ),包括已发表的两篇研究论文(10,11 )。在有些情况下,并不需要对转录本进行绝对定量,只需要给出相对基因表达差异即可。显然,我们说 X 基因在经过某种处理後表达量增加 2.5 倍比说该基因的表达从1000 拷贝/ 细胞增加到2500 拷贝/ 细胞更加直观。

PCR 测量指南

PCR 测量指南 PCR 测量-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利用节目时钟,可使数字TV 接收机的解码视频输出锁定于编码器输入端的视频信号源。有关PCR 的测量常被人误解。这篇短文将从技术上介绍影响PCR 的一些因素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 法。随后实际系统的操作实践,要求对PCR 测量作进一 步的阐述 — 从而形成了ETR290、TR101 290 的修订版本。 本文拟简要介绍新的 PCR 测量方法。还对另外的三项测量方法加以说明,这三项测量一起对整个系统性能提供十分清楚而又重要的图解显示,并可作为对原先测量的补充。 技术简介

图1 解码器/复用器中的PCR插入 数据包头包含的PCR如图2所示。图中,6个字节用作时 间基准。复用器应当保证插入在TS中的PCR值反映它在 TS中的最终时间定位。 在接收器中,由TS和计数器数值中恢复的PCR值同由本 地产生的计数器数值之间的差值就可用来驱动一个相位 锁定环路 (PLL) 以控制本地时钟。很明显,时钟间的差 值大小会引起本地时钟或多或少的变化,PLL的特性反映 了这种实际变化。PLL可以跟踪低频的少量变化,但不能 跟踪高频端的变化。接收机本地产生的27MHz时钟可用 来再生其输出端的视频。该时钟频率的任何变化均可传 送到其输出视频信号,作为该视频信号中的等效定时损 伤信息。某些器件例如用户TV显示也许能接收到这些信 息,其它器件例如专业重编码器也许接收不到,导致系 统失锁而丢失节目。

图2 含有PCR 的传输码流包结构 为了消除DVB 系统中节目素材中的接收错误,PCR 是必不可少的。然而,PCR 中的定时损伤又会引起节目的丢失。 PCR 测量指南 技术简介

PCR技术原理模板

PCR技术原理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时间一般为48h以内,有些最好于当日电泳检测,大于48h后带型不规则甚致消失。 一.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 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及活性④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④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入酚。⑤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带,极有可能是标本的消化处理,模板核酸提取过程出了毛病,因而要配制有效而稳定的消化处理液,其程序亦应固定不宜随意更改。 酶失活:需更换新酶,或新旧两种酶同时使用,以分析是否因酶的活性丧失或不够而导致假阴性。需注意的是有时忘加Taq 酶或溴乙锭。 引物: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是否对称,是PCR失败或扩增条带不理想、容易弥散的常见原因。有些批号的引物合成质量有问题,两条引物一条浓度高,一条浓度低,造成低效率的不对称扩增,对策为:①选定一个好的引物合成单位。②引物的浓度不仅要看OD值,更要注重引物原液做琼脂糖

凝胶电泳,一定要有引物条带出现,而且两引物带的亮度应大体一致,如一条引物有条带,一条引物无条带,此时做PCR有可能失败,应和引物合成单位协商解决。如一条引物亮度高,一条亮度低,在稀释引物时要平衡其浓度。③引物应高浓度小量分装保存,防止多次冻融或长期放冰箱冷藏部分,导致引物变质降解失效。④引物设计不合理,如引物长度不够,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等。 Mg2+浓度:Mg2+离子浓度对PCR扩增效率影响很大,浓度过高可降低PCR扩增的特异性,浓度过低则影响PCR扩增产量甚至使PCR扩增失败而不出扩增条带。 反应体积的改变:通常进行PCR扩增采用的体积为20ul、30ul、50ul。或100ul,应用多大体积进行PCR扩增,是根据科研和临床检测不同目的而设定,在做小体积如20ul后,再做大体积时,一定要模索条件,否则容易失败。 物理原因:变性对PCR扩增来说相当重要,如变性温度低,变性时间短,极有可能出现假阴性;退火温度过低,可致非特异性扩增而降低特异性扩增效率退火温度过高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而降低PCR扩增效率。有时还有必要用标准的温度计,检测一下扩增仪或水溶锅内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这也是PCR 失败的原因之一。 靶序列变异:如靶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影响引物与模板特异性结合,或因靶序列某段缺失使引物与模板失去互补序列,其

普通PCR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2 、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3 、引物碱基:G C含量以40-60%为宜,G 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 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附加序列(RT site, Promoter sequence)加到5'端, 在算Tm 值时不算,但在检测互补和二级结构是要加上它们. 引物对的Tm差异不超过5℃,设计时温度和GC含量是个主要的参数,做复合扩增时更要设计成相近的温度,而且引物加个尾影响不大。但要切记BLAST,包括查阅文献的引物.如果两个引物Tm不同,将退火温度设定为比最低的Tm低5℃, 或者为了提高特异性,可以在根据较高Tm设计的退火温度先进行5个循环,然后在根据较低Tm设计的退火温度进行剩余的循环。 4 、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配。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 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5 、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6 、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引物5‘端引入酶切位点得黏性末端,随意加入3个保护性碱基,但是要注意不要形成引物二聚体,而且以A或G开头为好。 7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8 、引物酶切:除非产物非常特异,直接酶切PCR产物效果有时不是很好,还有一般PCR 体系里过量的dNTPs会影响酶切效果。酶切后,可以用标准得乙醇沉淀法沉淀酶切产物,获得高纯度得酶切产物,也即是你的黏性目断片断供后边得试验。 9 、设计软件:最好学会使用一种design software. PP5,Oligo6,DNAstar, Vector NTI, Online desgin et al. 二引物保存 定制引物以干粉形式运输。最好在TE重溶引物,使其最终浓度为100μM。TE比去离子水好,因为水的pH经常偏酸,会引起寡核苷的水解。引物的稳定性依赖于储存条件。应将干粉和溶解的引物储存在-20℃。以大于10μM浓度溶于TE的引物在-20℃可以稳定保存6个月,但在室温(15℃到30℃)仅能保存不到1周。干粉引物可以在-20℃保存至少1年,在室温(15℃到30℃)最多可以保存2个月。 三各种PCR的引物设计 1、长距离PCR: 标准PCR的扩增长度在1~2kb间,不能满足中大型基因的扩增。在此背景下产生了长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