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概念(20分)

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

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5、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填空题(20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 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

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

传染病预防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

、技能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60分)

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采取措施是什么?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是什么?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4、山东省计划免疫程序中的“七苗”防“九病”分别指什么?

“七苗”是指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九病”是指各疫苗相对应的结核、乙肝、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脑和乙脑。

5、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哪些不同?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医源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一部分,指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诊断、预防等技术措施(如静脉内插管、导尿管、注射针剂、输血、吸入疗法、烧伤治疗等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以及应用免疫制剂等而引起的感染。引起此类感染常见的微生物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6、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涂黑)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3.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种。

A 35 B. 37 C. 40

7.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 B)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 )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B )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A.国际B.国家C.地方

16.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A.采集、运输B.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C.保藏、使用

17、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 A )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18.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

C )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

20.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法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必须()。

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

2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予以()

A.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B.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C.隔离治疗

22、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

A、无害化处理 B 、消毒 C、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23.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由()负责。

A.各级政府B.县级以上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

C.各级政府卫生防疫机构

24.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C )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A、卫生行政部门

B、电视台

C、新闻媒体

25、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的质量。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A、血液、血液制品

B、血浆、血液制品

C、血液制品

2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 A )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A、分诊点

B、诊疗室

C、专科门诊

27.“非典”主要通过()途径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B.食用不洁食品C.蚊虫叮咬

28.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C.省政府

29.标志着我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民法》

30.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是()

A.食物中毒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传染病事件

31.负责组织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的是(A)。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

3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 C )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A.救治B.诊断C.预防

33.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和(B)有关部门组成。

A.法院B.各级政府C.军队

34.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C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①早发现②早治疗③早隔离④早报告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

35、为防止甲类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 C )制订。

A、地方政府 B省级政府 C国务院

36、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控制疫情的需要,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的是( A )

A、县级以上政府 B市级以上政府 C、省级以上政府

37.对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B )予以公布、实施。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

3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行政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B )。

A.开除的行政处分B.追究刑事责任C.降级或撤职的行应急报告制度政处分

39.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这种制度是( C )

A.应急报告制度B.举报制度C.信息发布制度

40、疫区封锁的解除,由( C )决定并宣布。

A、国务院

B、省政府

C、原决定机关

41、必要时可对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的机构是(

B )。

A.医疗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以上两个机构均有权

4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可( C )。

A.只许出不许进B.只许进不许出C.实施封锁

43.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 C )决定并宣布。

A.任何人B.任何机关C.原决定机关

44、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的传染病是( C )。

A、甲类传染病死亡的

B、炭疽死亡的C两者都是

45、( A )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A、各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46、对乙类传染病中的( B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7、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A )。

A、销毁

B、消毒 C两者都是

48、目前,引起亚洲及扩散到欧洲的禽流感是由下面哪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 B )。

A、H

5N

1

B、H

7

N

7

C、H

9

N

2

49、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的病种有(B )、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肺结核。

A、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B、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甲型肝炎

50、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由()负责。

A、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51、经检验,属于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食品,应当予以()。

A、封存

B、消毒

C、销毁

52、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

A、1人

B、2人

C、3人

53、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竣工后,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的监测机构为( C )。

A、医疗机构

B、卫生监督机构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4、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C )审批。

A、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

55、( A )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56、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由( A )履行。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57、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C )。

A、卫生防护措施

B、医疗保健措施

C、两者都是

58、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B )。

A、赔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59、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C )。

A.置之不理B.在家中隔离C.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6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 C ),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A、预报

B、警告

C、预警

6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违反了有关规定的最高可处(C

)以下的罚款。

A.1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下C.10万元以下

6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 C )。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两者都是

63、( 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6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 B )。

A.将病人从流行地区转移到未出现疫情地区

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把易感人群转移

6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 C )。

A.不消毒B.简单消毒C.进行卫生处理

66、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 C )。

A、要求赔偿 B刑事诉讼 C提起诉讼

67、( C )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医疗机构

C、两者都是

6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构成犯罪的,应予以( B )A、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69、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C 。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每个人

二、判断题(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黑,错误的不涂)

71.人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称人畜共患传染病(V )

7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的紧急措施。(A )

7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7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决定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 A )75.患鼠疫、霍乱和炭疽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交予其亲属处理。(

76.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和器械。(A)

77.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A )

78.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处以罚款。()

79.拒绝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A)80.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A

8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

8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A)8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内,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 A)

8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A

86.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

87.对于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88.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A)

89、国家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A)

9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A)9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向社会公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92.甲类传染病的宣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A)

9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A

9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的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处置。()

9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96.结核病属于乙类传染病。(A)

97.传染病防治中有关食品、药品、血液、水、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管理以及国境卫生检疫,分别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98.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A

99.对所有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A)

10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实施隔离措施。( A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

1、规范处方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2、处方管理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3、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4、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5、开具西、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6、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7、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签字。

8、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9、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10、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需延长,应由开方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3天。

11、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特殊管理药品按国家相关规定。

12、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7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3 日常用量。

13、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14、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15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15、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一日常用量。

16、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使用。

17、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18、药师调剂时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19、药师调剂处方时的“四查”为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

20、药师调剂处方时的“十对”为对科别、姓名、年龄、药名、剂型、规格、数量、药品性状、用法用量、临床诊断。

21、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22、除麻醉、精神、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23、医疗机构应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

24、医疗机构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25、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麻醉、精神、医疗用毒性和放射性药品处方。

26、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 1 年,医疗用毒性、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为2 年,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 3 年。

27、处方管理办法施行时间为2007年 5月1日。

28、处方内容包括:前记、正文、后记三部分。

29、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前记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编号,代办人姓名、

身份证编号。

30、处方印刷用纸颜色,普通处方为白色,急诊处方为淡黄色,儿科处方为淡绿色,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为淡红色,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为白色。

二、判断是非题:(每小题1.5分,请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处方不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

2、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

3、处方标准和处方格式可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 )

4、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应填写清晰、完整。(√ )

5、处方书写应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6、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

7、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可以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 )

8、药品用法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9、西药和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 )

10、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

11、处方开具时,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12、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 )

13、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

14、医师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

15、执业医师和药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和调剂资格。(× )

16、医师开处方应使用经药监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

17、除特殊病情需长期使用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18、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19、非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

20、药士可以从事处方调配、审核、发药工作。(× )

21、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22、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可以调剂。(× )

23、医师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或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医疗机构取消其处方权。(√)

24、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

1、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以上卫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A、B、D )

A、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

B、使用未取得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

C、使用药师以下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从事处方审核工作的;

D、使用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

2、医疗机构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A、B、C、)

A、未按照规定保管麻醉药品;

B、未按照规定保管精神药品处方;

C、未依照规定进行专册登记的;

D、未使用专用处方的。

3、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急诊处方应在处方的右上角标注“急诊”;

B、儿科处方应在处方的右上角标注“儿科”;

C、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在处方的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D、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在处方的右上角标注“精二”。

4、医师出现下列何种情形之一的,其处方权将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予以取消。( A、B、C、D)

A、被责令暂停执业或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B、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C、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或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D、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的。[hide=5000][/hide]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一.概况: 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二,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该法共九章十八条。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首先讲下修法背景及历程: 1,2003年元月到同年8月16日止,我国内地24个省市区,266个县市区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历5327例(其中医护人员1002例)死亡349例。 2,旧法实施十几年来,随着济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一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公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是陆续发现新传染病的同时,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人民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二是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三是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的救

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减弱。四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五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新法的特点: 1,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设定了传染出测,预,能力,加强,防止,扩散。以预防为主: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一是规定新闻媒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教育宣传。 2,是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内儿童接种实行免费,对急救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储备,新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二)疫情报告,信息渠道多样化。 (三)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制度。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六)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相平衡。一是隐私权,人格权,生活权,工资报酬权及物权受保护。二是有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救济权受保护。三是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减免医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 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 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

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

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 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6. 哪些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

2020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结构采取()治疗措施。 居家隔离 B.强制隔离 C.居家观察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Ⅰ级响应代表什么含义()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4、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 5、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这类情形属于()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一 B.二 C.三 D.四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其他类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8、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B.控制C.治疗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11、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12、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3、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实行免费C.实行收费 14、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甲型肝炎、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学习、了解卫生防病知识,树立传染病的防病意识。 2、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性疫苗是抵抗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3、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疾病能力。 4、开窗通气,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多拥挤的场所。 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 6、遇到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7、发生病例后,应及时隔离治疗,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

最新整理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概念(20分) 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 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5、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填空题(20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 年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04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 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25 种,丙类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 传染病预防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 、技能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60分) 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 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 A、鼠疫、霍乱 B、猩红热、淋病 C、艾滋病、鼠疫 D、霍乱、登革热 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 B.责任范围 C.指定范围 D.全国范围 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B )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D ) A、两类,39种 B、三类,35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9种 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 C )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D、饮食和托儿工作 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 )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护士 C、医生 D、防疫人员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六问 1、哪些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目前我国共将39种传染病纳入法定管理,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鼠疫、霍乱属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布病、肺结核、狂犬病等属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属丙类传染病。 2、公民在传染病防控中应负有哪些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哪

些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九)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考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考试题 时间科别姓名得分 一、填空:(30分)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有:、。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和、,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传染病登记报告实行制。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5、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依法;构成犯罪的,依法 。 6、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7、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

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人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8、医疗机构,为法定传染病的“责任报告人”,应及时发现并报告传染病例。 9、现行报告管理的重大传染病有、 和。 10、手足口病是类传染病。 二、判断题:(30分) 1、乙肝患者及其携带者均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 2、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 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3、疑似结核病人可先去结防所做PPD试验,待确诊后再上报。() 4、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 滋 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5、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其本人或家属。() 6、医疗机构可以确诊HIV携带者或者艾滋病人。() 三、简答题:(40分) 1、请写出至少3种本地区常见的传染病。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题.doc

石岗镇公共卫生站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是() A.1989年2月2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8月28日 3.国家对传染病实施以什么为主的方针( )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D.以上都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 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D. A类、B类、C类 5.艾滋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 9.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10.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 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撒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11.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暴以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 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对违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1 姓名:单位:得分: 一、概念(20分) 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2、流行病学调查: 3、医源性感染: 4、疫区: 5、消毒: 二、填空题(20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年月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于年月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结合,管理,依靠,依靠。 3、传染病分为类类和类,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和,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工作和责任区域内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感染 和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和。 三、简答题(60分) 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 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采取措施是什么?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是什么? 4、计划免疫程序中的“五苗”防“七病”分别指什么? 5、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哪些不同? 6、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2 单位姓名得分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 1日 2.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B.控制C.治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5.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那么制定和修定这部法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和卫生状况,实行妇女儿童保健,防治传染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预防保健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也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我国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以着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这一法律的根本目的有两个: 一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的防治重在预防。预防指

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对待。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将3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分为甲、乙、丙三类。2003年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近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周边国家发生了禽流感,引起了社会对这两种新型传染病的关注。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使列入法律的法定传染病达到37种,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先要报批、公布才能实施,难免会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法律特别授权,这三种乙类传染病可以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是艾滋病的管理虽然降了一级,但仍受到重点关照。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原来艾滋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改为按照一般乙类传染病管理,但该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促使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三是建立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处。新法规定,即使是地方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也要由上级人民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 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9.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11.病原携带者是指() A.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5、目前,我国7周岁及以下儿童应按程序接种的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有() A.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B.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 C.风疹、腮腺炎、麻疹 16、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17、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8、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 A.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B.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以上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9、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传染病法培训试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为主的方针。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C)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B)种。 A.35 B.37 C.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麻风病 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B)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 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C)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传染病防治常识

灵石二小学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传染病防治常 识 一、常见得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软下疳等; 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得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得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得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得抗体,可抵抗相同得病原体。 三、霍乱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腹泻、呕吐为主,腹泻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更多,大便多为黄水样或清水 样,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泻吐厉害者可迅速出现脱水与周围循环衰竭,出现休克,如不及时救 治可导致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得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多见于集体聚餐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就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得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 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得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 得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一、???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 3、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 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0种)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的病种有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破伤风、肺结核和乙型肝炎。 (四)传染病防治的方针与原则。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1、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 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权利) 2、为控制甲类传染病而采取隔离措施期间,实施隔离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 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权利)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 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义务) 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义务) 5、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 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义务)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综合资料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年度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目录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计划 根据泗洪县卫生局、泗洪县疾控中心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工作指示精神,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以及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法的意识和能力,我院决定于2014年10月04日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报告 2、传染病防治法条例 二、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08:20 三、具体要求: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参培人员不可缺席,并认真做好笔录。 上塘医院

关于举办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为贯彻落实泗洪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行为,改进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的认知,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决定2014年10月04日上午对全院各科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二、培训内容:县卫生监督所下发培训资料等。 三、培训时间:2014年10月04日上午午08:00报到培训。 四、地点:医院三楼会议室。 希望各科室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不得缺席和迟到 上塘医院 2014年10月04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知识习题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是() A.1989年2月2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8月28日 3.国家对传染病实施以什么为主的方针( )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D.以上都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 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D. A类、B类、C类 5.艾滋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 9.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10.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 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撒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11.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暴以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 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对违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 类()。 2、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4、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可以采取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的临时控制措施。() 5、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0、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 当在48 小时内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什么途径?() A、伪劣消毒剂销售途径 B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外 来人员入境途径 2、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其尸体应作怎样处理? () A、火化 B 、冰柜保存,待检 C 、立即进行卫 生处理,就近火化 3、疫区: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之为() A、疫点 B 、疫区 C 、疫源地 4、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称之为() A、传染病控制区 B、疫区 C 、自然疫源地 5、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称之为() A、病媒生物 B、病原微生物 C、传染源 6、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称之为() A、院内感染 B 、医学感染C、医源性感染 7、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称之为() A、实验室感染 B 、医学感染 C 、医源性感染 8、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什么制度() A、计划免疫 B、预防接种 C、预防接种证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 要求:全部题目抄写并作答,不得复印或打印。 1.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答: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4.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5.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

8.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9.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10.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处理 答: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11.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12.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 告属地管理原则向有关部门报告。 及时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包括乡镇卫生院、医院、疾病预控制中心等机构部门报告。 1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15.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A)年颁布实施的。 A.1989 B.1965 C.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A.两类35种B.三类39种C.若干类24种 3.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C)。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4.(A)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A.任何人B.医生C.防疫人员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以(B)传播为主的传染病。 A.消化道B.呼吸道C.皮肤接触 6.非典病人的潜伏期约为(C) A.3-5天B.4-10天C.2-12天 7.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C)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A.救治B.诊断C.预防 8.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C)、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早发现、早治疗B.早隔离、早报告C.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条例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行政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C)。 A.开除的行政处分B.追究刑事责任C.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 11.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C)。 A.就地隔离B.就地观察、就地治疗C.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12.政府将非典型肺炎列入法定传染病的时间为(A)。 A.2003年4月8日B.2003年4月9日C.2003年4月10日 13.对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应(C)。 A.不消毒B.简单消毒C.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 1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B)。 A.将病人从流行地区转移到未出现疫情地区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把易感人群转移 15.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A)。 A.实施封锁B.只许进不许出C.只许出不许进 16.我国对法定传染病施行疫情报告制度,以下哪个是责任疫情报告人?(C) A.执行职务的卫生防疫、医疗保健人员B.个体开业医生C.以上均是 17.公民和法人在传染病法制化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是(C) A.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B.执行有关部门的预防、控制措施,检举、控告违反本法的行为C.A+B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C)A.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B.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