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简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居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全区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拥有常住人口17.7万余人。宁波杭州湾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覆盖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和两大东方大港,依托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杭州湾新城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随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0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2010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杭州湾新区列入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

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2001年1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

区的战略决策。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杭州湾新城经济数据

宁波杭州湾新区挂牌成立以来,已经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省级海洋经济集聚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名片。经过7年多的开发建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6年新区以“十三五”规划为统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环上海置业资讯看狩坊博客交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5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06.7亿元,增长15.2%;完成工业总产值1308.0亿元,增长1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增长21.1%;实现财政总收入100.1亿元,增长23.1%;签约各类产业项目总投资400.7亿元,圆满完成去年年初确定的“44321”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增速居宁波各区县(市)和功能区第一位。其中,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省市经济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明显。

杭州湾新城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

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一城四区”“十三五”发展目标,“一城”即宁波杭州湾国际化滨海名城,“四区”即先进制造集聚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健康休闲生态区、产城人融合示范区。围绕“一城四区”,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6+4”产业新体系。“6”即六大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智能电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4”即四大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业、体育产业、专业服务业、新型金融业)。

以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为指引,致力于实现两个阶段的跨越发展:到2020年,综合实力达到省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5名水平,继续在全省产业集聚区中保持领先水平;到2030年,综合实力达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10名水平,跻身全国开发区第一方队,基本建成产业科技高端发达、城市生活智慧幸福、生态环境清新自然、合作交流面向全球的国际化滨海名城,成为环杭州湾“湾区经济”的引领者、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特色名城。

宁波杭州湾新城总体规划范围和设计理念

东至水云浦江,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湿地保护区西侧边界,北至杭州湾海域分界线,陆域面积约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理水成网、塑塘成廊、筑湖成城,着力打造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生态新城。

宁波杭州湾新城总体规划空间布局

【两带:即公共服务带和生态休闲带】

1、公共服务带:在八塘和九塘之间打造新城级的公共服务带,新城最主要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结合玉龙湖、生息湖、越林湖、越湾湖,形成“一主三副”的功能核心。

2、生态休闲带:沿十塘,打造生态休闲带,200米宽的绿带与150米宽的水系,构成新城最主要的生态廊道,打造以生态休闲为主体的功能带,布局少量休闲娱乐、体育功能,并串联丰收湿地公园、高端休闲居住区、研发园区、工业区邻里中心等功能节点。

【三轴:依托主要的生态景观资源,南北向布局三条功能轴,即区域服务轴、新城综合轴、产业服务轴。】

区域服务轴:杭州湾大桥西侧形成以区域为服务对象的功能轴。此功能轴上包括会议中心、休闲体育中心、主题乐园等项目。

新城综合轴:以中川直江为依托,形成南北向的新城综合轴。此轴串联起新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行政、文化、医疗、教育、综合商业等,并围绕生息湖、抱泉湖、越湾湖形成三个片区生活服务中心。

产业服务轴:以兴慈五路和三号直江为依托,形成南北向的产业服务轴。此轴串联东部工业生产区的配套服务设施。

【三区:即湿地休闲区、商务新城区、智慧产业区。】

湿地休闲区:杭州湾跨海大桥以西地区,是杭州湾最主要的潮间带湿地分布区域,这一区域是整个杭州湾新区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在保持湿地原生态的基础上,开辟一定的区域用

于休闲产业的开发。大桥西侧沿线地区用于主题型休闲娱乐产业的开发,包括主题乐园、休闲体育公园等,并结合高铁站,形成商务会议中心。南部村庄形成乡野体验为主题的产业区。商务新城区:杭州湾跨海大桥以东、陆中湾江以西地区。规划在这一地区打造杭州湾新区核心都市板块,承担综合服务与居住功能,并突出其商务服务功能。围绕中心景观湖打造新城级核心区,集中布局商务办公、文化娱乐设施。沿杭州湾跨海大桥布局科技研发和花园式总部办公,以及区域零售等面向区域的功能。

智慧产业区:陆中湾江以东、兴慈五路以西地区。规划这一地区形成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区、生活配套区和产业研发区。八塘与十塘之间,围绕吉利汽车和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形成汽车研发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的产业区,并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和长途汽车站形成物流商贸专业中心。十塘以北地区,规划形成高科技产业区和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区。

杭州湾新城发展红利

杭州湾新区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要将新区打造成为浙江和上海合作最紧密的地区;今年,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也造访上海、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而上海也全面积极响应,肩负起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推力,属于杭州湾的政策红利已然到来。

而杭州湾处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金南翼”,位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大都市几何中心,1小时内覆盖人口2000万,2小时覆盖人口9000万,3小时覆盖人口超1. 8亿。以跨海大桥、高铁、城际铁路为代表的交通网络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形成,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优越的区位优势与交通配套无疑让杭州湾成为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一大核心区域。

同时,杭州湾新区正积极主动承接上海建设功能溢出,目前来自上海的科创、产业乃至公共服务资源正在加速集聚。杭州湾新区大力引进6大产业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吸引了1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22个项目、超2500亿元资金的进入。随着优异的医疗、教育、科研资源不断进驻,杭州湾产业集聚效应日渐显现。

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国家级战略背书、集聚一线产业资源的杭州湾,由此也吸引了很多大型企业和置业者的目光。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东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in Tokyo) 一、概况 日本东京是个临海城市,环抱东京湾,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京的规模也逐步扩大,高密度的人口带动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地下铁、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东京地铁站覆盖密度非常高,几乎每个路口都是都有地铁口,大部分商场都与地铁连通,完善的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二、基地区位 六本木新城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关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历时17年兴建而成,是集住宅、办公、酒店、商业设施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项目地块面积约为11.6公顷,场地用地面积约为84000㎡,并且基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分别是首都高速4号新宿线、首都高速3号涉谷线、首都高速2号目黑线、首都高速都心环线,此外还有多条公交线路穿过。 三、基地历史

1.江户时代 在江户时代,此地区有六个皆有“木”姓氏的家族在此建房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因此将此地命名为“六本木”,六本木地区在江户时期是诸侯官邸聚集的区域。 2.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之后,六本木附近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酒店与饮食店,其后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逐渐演变成为酒吧、夜总会等设施的繁华地区。 3.60年代、80年代 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舞厅在六本木开业,吸引更多人来此,80年代后期,各式最新潮流的商店、舞厅等在这里接连开张,日本人与外国人都相聚于此。 4.90年代至今 90年代后期,为了对城市进行更新,让老区重获活力,东京政府将六本木地区定位“城市改建示范区域”,同时发表六本木项目改造方案,2000年,六本木地区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并更名为“六本木新城”,03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东京市中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四、项目总体规划 六本木新城由三个 区域构成:A区、B区、 C区。 A区:位于项目北 端,面对六本木大街, 是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入 口。A区的广场直通六 本木地铁车站,同时还 集商业、教育等综合设 施于一体 B区:是六本木新 城的核心区,包括54层 的“森大厦”主办公楼、 拥有300间客房和五星

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的学习报告

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的学习报告 1 工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 km,,是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同江~三亚沿海大通道和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跨越杭州湾的最便捷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也是浙江省2010年规划建成的“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可以便捷有效地将宁波、舟山等浙东南地区与上海连接起来,与沪杭、杭甬高速公路一起构成沪、杭交通圈。杭州湾跨海大桥起自嘉兴市郑家埭,跨越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 大桥工程包括北引线、北引桥、北航道桥、中引桥、南航道桥、海中平台、南引桥和南引线及交通工程等沿线设施。在大桥前期工作过程中,围绕建设条件、施工方案、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开展了70多项专题研究,为大桥最终建设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大桥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工程的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跨海大桥为100 km/h,两岸引线为120 km/h。 (3)路基宽度:大桥宽33 m(不含锚索区),两岸引线宽35 m。 (4)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5)最大纵坡:3%。 (6)桥面横坡:2%。 (7)设计洪水频率:1/300(大桥),1/100(引线)。 (8)设计基准期:南、北航道桥采用100年,引桥采用60年并采用全预应力结构。 (9)抗风设计标准:运营阶段设计重现期100年,施工阶段设计重现期30年。 (10)通航标准:通航净高按设计最高通航水位5.19 m(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北航道的主通航孔按3.5万t级海轮标准及建设深水港条件设计,通航净空为325 m*47 m,两侧副通航孔按1 000 t级海轮标准设计;南航道的主通航孔按3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目录 一、概述 1.1 区域概况 1.2 规划背景 1.3规划依据 1.4规划理念 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二、规划目标 2.1区域发展现状 2.2交通愿景 2.3远期发展目标 2.4近期发展目标 三、交通发展战略 四、高新区交通发展现状 4.1.高新区道路一览表 4.2高新区主要道路路段的交通调查 4.3高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调查 4.4高新区主要路段高峰期路况 五、交通发展趋势 六、综合交通规划 6.1 对外交通规划

6.2 干路网规划 6.3 公共交通规划 6.4 停车规划 6.5 交通管理规划 6.6客货运系统 6.7近期建设重点 6.8近期管理举措附录图

一、概述 1.1 区域概况 郑州市高新新城”为郑州高新城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高新区西北部,是郑州高新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高新新城”的范围为东至西四环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科学大道用地,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由西南向东北贯通三条水系:须水河、须水河西支流和索河,须水河西支流在区域内汇入须水河,是高新区生态绿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新新城”规划范围内已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等项目,其余为村庄、农田、河道等。 宏观区位1.2 规划背景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9月份开始高新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高新城整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编制完成了《郑州高新城空间战略研究》。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家、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域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作为郑州市"两翼齐飞"的战略西翼对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产城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提升"的发展要求按照新兴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的发展定位并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提升、空间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形象提升等五大规划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产城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中观区位

旧改案例分析-东京六本木

东京六本木新城 ——旧城改造案例分析日本规模最大的都市再开发项目

项目地点:东京都港区六本木六丁目地区 项目占地:11.6公顷 用地面积:84,000㎡ 存在问题:街道狭窄、杂乱无章;建筑物陈旧、矮小稠密,亟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 定位规划 规划: 定位: 改造背景 城市综合体。打造“城市中的城市”, 以展现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 以办公大楼森大厦为中心,具备居住、办公、娱乐、 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成为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满足都市生活的多样需求。

总体规划 C区 住宅楼; 多层办公楼; 其他生活辅助设施。B区 核心区,包括森大厦、五星级酒店、朝日电视台、综合电影院、空中美术馆“森艺术中心”。 A区 新城主要入口,广场直通地铁车站,同时集商业、教育等综合设施于一体。

?通过增加大楼高度来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 建设垂直型都市 将人们的生活流动线由横向改为竖向 运用绿色广场和园林庭院形成丰富的城市公园景观。 保留现存水系和绿化,整合周边公园和广场空间; 规划区一半区域作为户外开放空间; ?缩短办公室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较少通勤时间; 打造广阔的开放空间和大面积园林景观 改造方法 ?地铁交通系统与都市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交通立体复合。

立体花园和屋顶绿化 大规模运用再生系统发电、产生热能; 利用建筑高度,增大公共绿地面积; 立体花园和屋顶绿化。 生态城市 城市综合体的定位,集工作、生活、文化娱乐等功能,推进多功能型城市建设。 多样的开放空间,更多的活动聚集场所。 紧邻型城市概念 城市新生活方式,让城市“立”起来; 城市绿地空间倍增,找回繁忙都市迷失的人文关怀。 垂直花园城市 成功因素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 1、六本木新城概况 六本木新城,建成于2003年,位于日本东京闹区内的六本木总占地面积约为120000平方米,以办公大楼森大楼为中心,具备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息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是一个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其中包括了朝日电视台总部、54层楼高的森大厦、凯悦大酒店、维珍影城、精品店、主题餐厅、日式庭院、办公大楼、美术馆、户外剧场、集合住宅、开放空间、街道、公共设施,几乎可以满足都市生活的各种需求。 2、功能定位 六本木新城由于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到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多重功能,在建设中融入了文化、生活以及休闲等建筑因素,因此六本木新城在一定程度上被定位成一个在日本东京具有文化品位的城中城。 3、购物指南(shopping guide)

4、业态分析 项目业态组合: 酒店(君悦酒店)+写字楼(六本木森大厦)+公寓(四栋住宅楼)+购物中心(世界级品牌旗舰店、露天剧场、TOHO影城)+文化设施(森艺术中心)+空中花园(六本木新城空中花园) 主要业态配比及数量: 其中酒店占11%(8万平方米)、写字楼占33%(25万平方米)、公寓占13%(10万平方米)、百货占29%(22万平方米)、餐饮占3%(2万平方米)、影院占2%(1.5万平方米)、文化娱乐占9%(6.5万平方米) 项目商业业态构成:

六本木项目业态功能分析: 六本木项目的业态组合不仅实现了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同时注重了商业、旅游观光等多功能的结合,整个业态组合考虑到了顾客的多种需求,顾客参观购物一天也不觉得单调。如West Walk位于森大厦中,是阳光注入具有开放感的购物中心,集结着流行服装发表会和受欢迎的餐厅。六本木榉树阪大道是横跨六本木新城东西约400公尺树木并列的街道,进入眼帘的是Louis Vuitton Boutique具有特征的外观,并有各国的名牌商店、老字型大小饮食店、时髦的咖啡屋与大道完美融合。同时,拥有世界顶级品牌旗舰店(LV、Channel、Hermes、Gucci、Cartier等)、露天剧场、TOHO影城的购物中心,森艺术中心,空中花园的业态组合真正做到了“住宅、商业、文化、设计”四大元素的真正融合,做到了项目的业态功能性与项目的整体定位的合理结合。

最新版慈溪公交路线整合大全(含新开5条线路)

慈溪市城乡公交编号及站点汇总(含8月12日开通的新公交路线) 一、慈溪中心城区始发 1、201路客运东站―附海 客运东站――界堰――匡堰――择乐路――樟树――王家埭――陈家――吴山――车头――桥头――枫林――烟墩――施叶――五里――蒋家桥――观城老站――海卫家园――西大街――小灵峰――老凉亭――西舍――上横路――韩家路――花塘――附海(海晏庙) 2、202路客运东站-东埠头 客运东站――界堰――匡堰――择乐路――樟树――王家埭――陈家――吴山――车头――桥头――枫林――烟墩――施叶――五里道口――五里小学――杜家桥村――南港村――鸣鹤场(云龙中学)――湖塘下村――杭州湾啤酒厂――宓家埭――石湫头――岙口――洪魏――东埠头 3、203路客运东站-客运西站 客运东站――界堰――匡堰――镇政府――龙舌村――匡堰菜场――汇丽机电――伍家板桥――妙山――上林小学――游源――竹山――下段――沙河――柘岙――龙南――农贸市场――孙家境――横河――钟楼――洋山岗――剑山菜场――峙山文化广场――峙山公园――阳明山庄――景和家园――施家山村――浒山西站 4、205路客运东站-岗墩 客运东站――界堰――匡堰――镇政府――龙舌村――匡堰菜场――汇丽机电――伍家板桥――妙山――上林小学――游源――白石尖――岗墩 5、206路客运东站-新浦 客运东站――界堰――匡堰――择乐路――樟树――逍林中学――解放桥――小商品市场――福合院村――逍路沿村――交警中队――老塘墩――天福毛绒――沙滩路――高桥――振兴公园――新浦老街口――新浦站 6、207路客运东站-胜西 客运东站――界堰――匡堰――择乐路――樟树――逍林中学――解放桥――小商品市场――福合院村――逍路沿村――交警中队――老塘墩――天福毛绒――沙滩路――蔡丁村――上张――阮家丁――后房丁――塘墩路――胜山站――富民桥――一灶――二灶――三灶――胜西 7、208路客运东站-毛三斗

惠山新城慢行交通规划

1. 前言 1.1 规划背景 我国慢行交通的概念最早见诸于《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由步行、自行车、助动车三类交通方式构成,译为Slow Mode Transportation。慢行交通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慢行系统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江苏省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根据区域调整和无锡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区两级政府决定将惠山经济开发区纳入惠山新城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建设,并逐步将惠山新城建设成一个集惠山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增长极,成为无锡市一个重要的城市副中心。 随着职能转变,城市化纵深发展,该区域已从单纯追求产业发展的经济开发区模式转变为追求环境、生态、人文、和谐的活力新城发展模式,新城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城市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城市交通作为保障城市宜居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样需要从原来单纯注重机动车交通,转变到更为关注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从惠山新城未来的交通发展角度出发,行人及自行车交通是最为绿色节能的出行方式,必须在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各层次得到相应的保障及良性发展。同时,公共交通体系作为惠山区重要的交通方式,良好的慢行系统与之相衔接才能更有效的实现绿色出行、节能环保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因此需要对惠山新城慢行系统加以梳理、调整及完善,一方面是缓解当前机动车与慢行交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纠纷与事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更是实现城市绿色交通出行的发展目标,体现宜居城市以人为本新形象。 1.2 规划目的 根据“规划引领,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结合惠山区及惠山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城市发展要求和交通发展需求的变化,联系实际,深化研究,科学编制“规划”,正确指导新城慢行交通及静态交通发展建设,积极应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的绿色性、通畅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塑造优美、赋予特色的慢行环境,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为城市各项活动提供合理的慢行及静态交通设施条件。1.3 规划范围 惠山新城,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为惠山新城核心区,总面积约15.2平方公里。 1.4 系统定位 结合机动性、道路交通管理和设施供给,本次规划将慢行交通界定为,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的定位首先从交通层面上来看,慢行交通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它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 其次从社会发展层面上来看,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出行,它更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是实现人与人面对面身心交流、城市紧张生活压力的释放、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通过营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高度人性化的慢行环境,可以增进市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保护市民的生活安全、促进城市居民创造力的发挥。并可直接支持城市休闲购物、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提升。从而增进提高城市整体魅力。 1.5 规划年限 规划基期2013年,近期2014~2016年,远期展望至2020年。 1.6 规划内容 ?新城慢行现状调查分析 ?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规划 ?慢行交通空间布局规划 ?新城核心区慢行交通规划 ?设计策略指引

2017年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二、交通项目(329个) 171.杭黄铁路工程(浙江段) 172.G25长深高速公路德清至富阳段扩容杭州段及G25富阳至G60诸暨高速公路联络线工程▲ 173.杭绍台高速公路工程 174.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 175.衢宁铁路工程(浙江段) 176.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 177.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 178.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杭州至金华段 179.九景衢铁路工程(浙江段) 180.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建设工程 181.商合杭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浙江段) 182.临金高速公路建德至金华段工程▲ 183.钱塘江中上游衢江(金华段)航运开发工程 184.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 185.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文成至泰顺段工程 186.杭长客运专线工程(浙江段) 187.金甬铁路工程▲ 188.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成至瑞安段工程 189.杭绍台铁路工程▲ 190.金建铁路工程▲ 191.钱塘江中上游衢州段航运开发工程 192.嘉兴市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 193.金温铁路扩能工程 194.嘉兴市丁诸线航道整治工程 195.杭宁高速公路(浙江段)改扩建工程 196.杭温铁路一期工程▲ 197.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二期工程 198.瓯江航道整治工程丽水段(船寮镇黄言村至温溪镇驮滩上游) 199.湖苏沪铁路工程▲ 200.杭州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 201.千黄高速公路淳安段工程▲ 202.杭州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 203.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 204.杭州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 205.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杭州至绍兴段工程 206.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 207.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 208.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工程 209.杭州市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临江至九工段连接线工程▲ 210.杭黄铁路建德站配套场站及进场道路建设项目▲ 211.杭州大江东G104至临江连接线(江东三路)工程 212.杭州港萧山港区义桥作业区工程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简本)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文本名目 第一部分目标 (1) 1、项目概况4 2、目标与策略5 第二部分协同建立适应都市圈进展的区域交通设施 (7) 3、主动引入国家铁路系统8 4、加大与城际轨道交通衔接9 5、推进高、快速路系统建设11 6、完善物流货运交通体系12 第三部分构建支持都市整合的轨道和道路网络 (14) 7、优化都市轨道交通布局13 8、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16 9、构建一体化的都市道路网络17 第四部分提升交通设施及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32) 10、创新公共交通进展模式28 11、完善慢行交通设施30 12、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31 13、打造平稳和谐的静态交通32 14、实施主动有效的交通治理33 第五部分行动打算 (39)

15、近期行动33

第一部分目标 项目概况 规划背景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纲要(2008-2020)》出台,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加快推进,顺德区列入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努力争当“五个示范区”,面临区域化进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2009-2020)》提出“由街镇群到大都市区”进展战略,实现从镇街到都市的进展、从都市到都市区的融入,都市进展模式和进展格局面临重大转型。 规划目标 (1)立足于区域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构建有辐射力的区域对外交通体系。 (2)协同顺德区都市总体规划、顺德东部新城规划等同期开展的都市规划,构建支撑和引导都市进展的交通体系。 (3)衔接和和谐上层次《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等有关规划,落实轨道、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合重点交通设施和近期都市交通热点咨询题,制定详细规划方案。 (4)制定顺德区近期交通行动打算,指导顺德区交通规划建设。 规划范畴、年限 规划范畴为顺德全区十个街镇,总面积约806km2。 规划年限2009-2020年,近期2009-2015年。 指导思想 (1)战略提升-把握机遇,将顺德的进展上升到区域层面乃至国家战略层面 (2)理念更新-以交通引导都市进展理念为核心,支持都市布局结构(3)突出重点-面向中心区等热点咨询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4)重在落实-强调规划的操纵性和可操作性,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前言 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始实施跨江、沿江发展新战略,城市空间从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正式跨入以钱塘江沿岸为依托,两岸夹江联动发展的“钱塘江时代”。作为这一转折的标志,在钱塘江北岸滨江地带建设15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钱江新城的核心地段,经过几轮规划和一系列分析论证后,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6平方公里扩大到4.01平方公里,目前杭州大剧院和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已先期启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又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等,为有利于将上述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并指导下一步各具体区块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编制本规划。 2003年1月30日,由杭州市政府组织,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规划审查会,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规划文件以该会议纪要(见附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该正式文本。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三年三月

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

回顾与总结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 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雷锋镇基本情况介绍

雷锋镇基本情况介绍 雷锋镇是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故乡,是省会长沙的西大门、先导区的核心区,下辖五村一社区, 总面积60.2平方公里,总人数30700人。雷锋镇地呈丘陵状态,森林覆盖率为35%,自然风光绮丽。距市委、市政府仅7公里,长沙火车站15公里,长沙千吨级湘江码头20公里,黄花机场35公里。境内319国道、金洲大道贯穿东西,长常高速、绕城高速穿镇而过,与京珠高速、上瑞高速紧密相连,雷高公路、雷莲公路纵横南北,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雷锋纪念馆坐落其中,湖南省党史馆正在建设中,政治人文优势独特。自1992年批准建镇后,雷锋镇一直是国家建设部、省、市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乡镇,并将雷锋的整体建设纳入到了长沙市的总体规划建设之中。目前,雷锋镇是长沙市城市规划“一主两次四组团”中“两次”之一“河西新城”的重要组团部分,处于先导区的发展规划“四区一极”的重要核心地位,同时也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域。2006年7月被评为长沙市“十大魅力乡镇”和经济发展“十快乡镇”;2008年4月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08年、2009年获区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2010年镇域财政过亿元、人均收入过万元;“十二五”期间,雷锋镇以“主攻城乡一体化,建设省会西大门”为目标,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奋发赶超,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末必将向雷锋同志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荷花塘社区简介 荷花塘社区位于雷锋镇集镇中心,319国道两旁,东临东方红镇,西抵桥头铺村,南北与雷锋村相邻。2003年10月区划调整,由原龙回塘居委会、荷花塘居委会合并而成。辖7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7150人,其中非农户口2682人,流动人口12000人,支部党员54人,下设5个党小组。 荷花塘社区东紧靠市绕城线,319国道(枫林三路)贯穿东西,目前社区内规范命名的道路有:文明路、正兴路、荷花塘路、安庆路、龙回塘路、欣鑫(南北)路、清泉路等。交通十分便利。社区建有标准垃圾站两个,新建一个公共厕所。现已安装垃圾桶120个,路灯安装120盏,公共设施建设完善。 荷花塘社区是雷锋镇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镇政府驻在其中,小城镇建设已成规模。目前,英伦山庄、银华山庄商住楼盘环境优雅;雷锋农产品市场、机电市场个体商业、超市市场繁荣;项目单位鸿泰医药、欣迪电子原件厂、金安公司、三元公司等企业产业兴旺,文化休闲、娱乐开展得活跃;工商、税务、公安、金融、卫生医疗等单位服务周全,雷锋客运公司开通了多条线路通往市区、方便了群众;雷锋小学、雷锋职业中专学校教学条件优厚,尤其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雷锋纪念馆坐落其中。目前,社区享受自来水服务人口占常住人口的90%以上,享受社会保障的人口有2200人,其中享受低保对象的有26户54人。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简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居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全区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拥有常住人口17.7万余人。宁波杭州湾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覆盖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和两大东方大港,依托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杭州湾新城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随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0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2010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杭州湾新区列入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 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2001年1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

桥头标志征集

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头标志 方案征集 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 二○○六年六月

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头标志方案征集文件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同江~三亚沿海大通道跨越杭州湾的最便捷通道,向北通过同三线、乍嘉苏等高速公路通往浙江省嘉兴、湖州和上海、江苏、山东、京津塘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南通过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线等高速公路通往浙江省沿海的宁波、舟山、台州、温州和东南沿海广大经济发达地区。它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将宁波、舟山等浙东南地区与上海连接起来,与沪杭、杭甬高速公路一起构成沪、杭、甬两小时交通圈。 上海市 嘉兴市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市 宁波市 图1 杭州湾跨海大桥地理位置图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全长36km,其中大桥长35.673km,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挑战性极强的宏伟工程,建 2

成后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工程备受世人关注。工程自2003年11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并已突破多项国内和国际桥梁建设技术新记录,工程预期于2008年6月建成通车。在大桥建设期间,工程注重技术创新及桥梁景观与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先后委托专业单位开展了大桥景观工程研究与设计、海中平台设计与旅游开发研究、南岸桥头主体公园规划、大桥桥面绿化及色彩等专题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桥工程形象,拟在大桥起止点分别设置桥头标志性建筑物。为此,现正式向社会公开征集大桥桥头标志性建筑方案。我们向关心支持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深表谢意。 一、工程概况 1.1 杭州湾跨海大桥简介 杭州湾跨海大桥起自嘉兴市郑家埭,跨越杭州湾海域后止于慈溪市水路湾。大桥工程包括北引线、北引桥、北航道桥、中引桥、南航道桥、海中平台、南引桥和南引线及交通工程等沿线设施,工程全长36km。工程设计使用寿命100年。 (1) 道路等级: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2) 计算行车速度:跨海大桥计算时速采用100km/h,两岸引线计算时速采用120km/h。 (3) 路基宽度:大桥宽33m(不含锚索区),两岸引线宽35m (4)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5) 最大纵坡:≤ 3%。 (6)通航标准:北航道的主通航孔按3.5万吨级海轮标准设计,通航净空为325×47m,南航道的主通航孔按3000吨级海轮标准设计,通航净空为125×31m。 北航道桥采用布跨为70+160+448+160+70=908m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半飘浮体系,五跨连续结构。 索塔采用钻石型塔,桥面以上为三角形结构,以利于提高结构刚度和抗风稳定性;桥面以下两塔柱收腿,使整个塔呈钻石型。 南航道桥采用布跨为100+160+318=578mA型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三跨连续结构。 3

日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东京是快速成长的全球性城市,同时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经济增长最快的亚太地区的全球性城市,东京中心区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老中心区与多个新中心区分层次并进策略来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东京全市有23个区,市区范围一般指都心8区,市中心则是由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都心三区构成(见图1)。千代田的丸之内地区是当今日本金融办公的无可争议的中心,这一地区早期是东京市中心的高级居住区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具有商务办公性质,60年代以来伴随着日本经济战后重建,金融办公设施急增,进行了大规模的写字楼建设。到80年代末,丸之内已成为东京国际金融机构高度集中之地,达到饱和状态。 图1:东京都23区 为制止市中心区商务办公功能高度集聚的过度畸形发展引发的地价、交通、环境等问题的加剧,1958年东京政府选择在市中心西侧的地铁交通枢纽地区新宿建设商务办公型副市中心区。新宿地区的开发在90年代初全部建设完毕,地下连通系统完善,成为东京的国际商务办公集聚区。除了对东京旧城区的新宿地区进行再开发外,又陆续对其他一些旧城区,如千代田区的银座和丸之内;涩谷区的原宿、惠比寿和代官山;港区的六本木和汐留等地区进行了再开发。 其中,六本木地区的开发及六本木新城的建成是“创造力新都会”风潮下的一次伟大实践,其成就令业内人士惊叹。日本城市专家认为,在改变传统东京的平面密集城市构造方式之外,六本木新城的贡献还在于——自从拥有了摩天大楼,高层建筑群街区以来,从曼哈顿到香港岛,它们莫不以非常刚性的钢筋水泥形态出现,而同样垂直密集构成的六本木改变了这一切,它们的垂直密集只是为了给公共空间的活力提供足够多的土地空间。这些空间正好就是他们最大的社区商业号召力。项目策划人森大厦(Mori Building)公司的森稔社长的措辞也许让人感觉迂回,他说“城市既是剧场又是舞台”。这里随处可以见体现这一理念的设施,整个街道如同一个巨大的媒体。 六本木地区位于东京都中心区,建成后的六本木新城总占地面积11.6平方公里(见图2)。这里在开发前原有500户住家,多为旧式的木结构房屋,密集地连接成一片,每逢地震或火灾,狭小的空间不仅逃生不易,就连救护车都无法进入。成立于1959年的森集团(M ori Building Co., Ltd.)决定引入法国的建筑手法,以概念式的文化中心为诉求重点,针对六本木原有特色加以设计,营造出一个全新的未来城市。2000年号召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设计师参与设计,全部工程于2003年4月完工。 这个项目不仅是日本民间在国内最大规模的再开发项目、其规模创造了日本现代城建史上的新纪录,而且在动迁难度上也算是首屈一指:开发商、房地产界巨擘森建筑股份公司用了长达17年的时间,才一一说服当地的400户土地所有者转让土地,搬出他们建在狭窄街巷两边的老式木屋。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700亿日元,预计要20年左右才能收回投资。森稔社长曾经感慨地说:“六本木新兴商业区不仅可以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还将成为一个集工作、学习、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精英城’。以往的高楼由于大都面向企业因此未能

003.产业新城的管线综合规划方法初探

产业新城的管线综合规划方法初探 华海荣,陈曦寒 摘要: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要求保持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坚决杜绝“拉链马路”、窨井伤人现象。《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建设时序;同时要求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本文基于产业新城的特殊性质,落实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探索了在快速发展的新城建设中管线综合规划编制方法。 关键词:产业新城,管线综合规划,绿色低碳,编制方法 1 引言 产业新城是一种引领工业区开发建设和整体运营的先进模式,通过“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共建、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将产业促进与新城的开发运营有机融合。笔者参与的这个产业新城管线综合规划项目位于国家级新区的边缘,由国内知名的城市投资运营商集中开发建设。本项目所处的产业新城和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1)产业新城是在一个集镇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现状的基础资料不完善,管理相对落后。但同时由于现状建设规模相对较小,给予规划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2)产业新城由城市运营商提供整体打包服务,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因此从规划时序角度分析,具备用地规划和市政管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的条件。传统的城市管线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用地规划。 (3)产业新城位于大都市区的边缘,发展定位将瞄准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上,既需要考虑与大城市的对接,也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及可操作性。 (4)上位规划处于编制过程中,没有形成最终成果。产业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给水、排水、供电等市政管线规划都还处于中间成果,缺少对管线综合规划有力的支撑。 正由于产业新城的诸多特点区别于传统的城市开发建设,作为管线综合规划的前置条件几乎都未确定,因此在本次管线综合规划中笔者针对特殊的条件对传统的管综规划思路进行探索,提出了符合产业新城发展的管线综合规划模式。 2 将城市竖向规划作为管线综合规划的前置条件 2.1 通过竖向设计确定城市排水方向,反馈排水专项规划 竖向设计是确定场地、道路设计标高的基础,是市政管线顺利敷设的先决条件,是景观营造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产业新城开发兼具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的重要保障。竖向设计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要素:满足防洪排涝要求,解决场地排水问题,满足道路布局合理的技术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 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成为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四阶段后续规划与建设阶段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非最终规划文件,在该规划基础上还将进行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数字新城规划等内容,核心区部分地区的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外围的交通分析研究、轨道交通线路研究、市政工程设施研究等大量的规划工作还有待进行。 二、规划解读 1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目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报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年10月29日-2010年11月28日,共计31天。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改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宁波 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 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 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 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 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 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 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 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 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

杭州市萧山区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报批稿)

杭州市萧山区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报批稿) 主要内容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为萧山区行政管辖范围,与萧山次区域规划范围相一致,面积为1420平方千米。 本规划是萧山区未来交通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 ●近期:2009年——2011 年; ●远期:2012——202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一体化为主线,建立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整合交通资源,依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内外综合交通体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保实现“9030”交通圈目标,即90分钟联系杭州都市经济圈城市、30分钟联系杭州中心城区及萧山区内主要片区。 (二)萧山区交通发展战略 以萧山区新一轮转型发展(即“融入大杭州”发展阶段) 为良好契机,构筑一个与杭州江南城城市新中心职能相适应、集约化、一体

化和人性化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三)综合交通体系构架 构筑以“两港二枢纽”为核心,以“双高、双快”为基础,公路、铁路、水路、海路、空路、地铁、城市道路“七位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其中: ●“两港二枢纽”即萧山国际机场、杭州湾出海码头、杭州南站 和萧山铁路货场四大门户性综合交通枢纽。 ●“双高”是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两大对外综合交通运输干网。 ●“双快”是指快速路、快速轨道两大城市综合交通运输骨架网。 (四)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以“两港二枢纽”为中心,“两站一园区三中心”为补充,辅以“二专四线”的铁路网络、“二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五线一港区”的水运网,共同构筑萧山区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具体描述如下: ●规划构筑萧山区“两港二枢纽”对外门户性综合交通枢纽,即 萧山国际机场、杭州湾出海码头、杭州南站和萧山铁路货场。 ●规划构筑萧山区“两站一园区三中心”的公路客货枢纽,其中 2处公路客运枢纽(萧山汽车总站、萧山区客运东站)以及4 处公路货运枢纽(江东物流园区、杭州空港物流中心、萧山南 物流中心以及传化物流中心)。 ●规划构筑萧山区“二专四线”的铁路干线网,其中:“二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