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案例研究报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案例研究报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案例研究报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案例研究报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研究

——案例研究报告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Report: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案例研究报告

刘福坤、廖亮、刘洋、江妍、

常杰、刘阳、季迪思、杜宏伟

2011年12月10

一、研究背景

1.1. CIMS应用的概况及发展

随着市场在的日益加剧以及全球化的市场的形成,制造技术已成为每个国家在竞争中和战场对抗中获胜的技柱,制造技术的发达程度也已经成为衡量每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标志之一。工业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命运的主宰。很多先进的工业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瑞典以及前苏联都纷纷制定、实施CIMS策略,用来提高生产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求并讯速发展市场化的现代制造技术---柔性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尽管其工业基础比较差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却摆脱不了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式,因而也不得不寻求,发展能促进其国民经济的先进制造技术,所以中国、新加坡、韩国、南非、以色列香港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积极跟踪研究并讯速发展CIMS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在美国首先是从国防部和军工企业发展起来的,早在1975年美国空军就制订了空军计算机辅助制造计划(AFCAM)。1976年又制定了极其有名的集成计算机辅助制造计划(ICAM)。1985年又发投资一亿美元发展CIMS计划于1990年在道格拉斯飞机建成一套CIMS。

我国CIMS技术发展战略,1986年,我国在制订“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将CIMS确定为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主题项目之一。根据世界高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的需求,确定了863计划/CIMS的战略目标,即跟踪国际CIMS高科技发展,掌握CIMS的关键技术,同时在制造中建立能获得综合经济效益并能带动全局的CIMS 示范点,并提出了“应用导向,技术驱动,优先目标,突出重点,结合国情,讲究实效”的发展方针。经过十年的努力,近2000组成的863/CIMS专业队伍的艰苦工作,CIMS技术取得了比较要好的丰富硕果。从1990年开始,先后选定成飞、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床等13家企业作为CIMS的推广应用示范日,在“九五”期间,全国范围内选择100家

左右的企业辐射推广CIMS技术。

案例: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飞公司)于1996年开始实施CIMS 工程,1996年CIMS一期工程已经验收完成。主体框架其规模,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为西飞公司的设计、制造及和管理等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西飞建立了企业局域网系统,网点遍布公司各个单位,已相继开发或引进了许多管理系统,如:企业级生产管理系统(MRPH)、工艺装备制造管理系统(IMS)图样目录管理系统等等。为了产品数量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企业发展以及管理水平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为开发零件制造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系统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西飞公司的CIMS 工程已形成规模,为企业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品数据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但是,对作为基层单位,掌握第一手生产资料的零件制造车间而言。目前,除了部分工艺文件、报表编制外,生产作业计划的编排、工时定额的制定制定与统计、工装量具的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产品信息的传递等仍旧是靠人手工口头进行,根本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更谈不上产品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为充分利用和发挥西飞公司网络及共享数据这一有效资源,很有必要对零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所有与其相关的信

息进行分类管理与控制,从工艺、计划、工装、工具、定额、统计、财务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管理,从而使得零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处于受控状态,从根本上提高零件制造车间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的技术和质量、管理的要求。为零件制造车间提供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产环境。

为此设想,以零件制造车间为试点,开发一个基于CIMS环境下的、适合于零件制造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系统,以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调度为龙头,充分利用工艺、工装、工时定额制造信息以及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科学编制生产月、周、日计划,合理高效地支配生产资源(如人、设备、工具、辅助材料等等)动态组织生产调度,全面监控生产过程,以达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快速、采取措施准确,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可以把从零件制造车间得到的第一手资料送入网络以实现数据共享。

零件制造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系统是企业级生产管理系统乃至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与物质流的汇聚点,是实现和发展CIMS最终目的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自上而下的信息采集源头。在企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这样的系统是CIMS系统发展的重要步骤和过程。车间生产管理系统与CIMS其它分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以钣金零件制造车间试点,利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理论和思想。(如制造资源计划MRRH、准时制生产JIT、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开发一个基于CIMS环境适合于零件制造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系统。以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调度为龙头。充分利用工艺、工装、工时定额等制造信息,科学编制内部生产作业计划及时提供物料需求计划,合理支配人员、设备、工具等生产资源,动态组织生产一个方位的管理和监控整个生产过程。从而有效的提供基础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零件制造车间生产管理系统覆盖车间计划室、调度室工艺室、工具室经管室及各生产班组的各项主要任务,能够建立和维护信息共享数据库,实现各业务室和生产班组之间的互连与共享,并迅速及时地传递和反馈信息。同时能够收其它管理系统共享数据,并能产生相关数据提供其它管理系统使用。

四、CIMS的组成和功能介绍

CIMS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组成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机构,经营技术,如图2.1所示,它以经营过程为对象,人为主导,技术手段,三者相互协调一致,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系统,在三要素的相交部分需解决四类集成问题:

图2.1 CIMS 三要素图2.2功能组成

1.使用技术管理以支持经营

2.使用技术支持人员工作和组织机构的运行

3.人员设岗/机构设置协调工作以支持经营活动

4.统一管理实施经营,人员、技术的集成人优化运行

从总的功能的角度分析,CIMS造成出要包括四大部分,如图2.2它们是:

1.经营管理子系统

2.工程分析设计了系统

3.制造子系统

4.支撑环境子系统(数据管理信息通信了系统)

上述四个子系统的每一个均由人机,硬件和软件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换,需要统一规划与组织,以形成有机的动态的信息集成和物理集成。

从技术分解的角度分析,CIMS是一个跨多个学科的复杂的大系统,CIMS技术是基于在现在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的多门科学综合性。

具体地讲,CIMS综合并发展了企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即:

1.计算机辅助经营管理与决策技术(如:MIS OA MRPLL)

2.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技术(如:CAD CAE CAPP CAM)

3.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如:CNC FMC FMS)计算机辅助

4.计算机辅助信息集成技术(如:NET DB CASE AL)

5.计算机辅助建模、仿真、实验技术

6.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与控制等等

但是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具体的分析企业的性质,深入调查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细致进行短期工程的需要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总体方案。

五、CIMS环境下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一个集产品设计、制造、经营、管理一体的复杂的大系统,而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是CIMS环境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CIMS信息流与物质流的汇聚点,是实现CIMS系统最终目的的重要环节。

(一)CIMS层次结构

对于制造企业来讲,整个生产活动主要由三部分五个层次组成,即规划、监督管理、执行、三大部分和工厂层、车间层、单元层、工作站层、设备层五个层次。所谓规划就是确定企业将来生产什么,需要什么资源,如何将产品推销到市场中去,并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和近期任务。监督管理则是对生产活动进行监督,按照生产计划对实际的生产活动进行评价,并对实际的生产过程发出控制命令。在层次结构中,工厂层和车间层主要完成规划方面的任务,监督管理则由车间层、单元层和工作实现,设备层用来执行上层的控制命令。各层具体上一层接收命令,也只向其下一层发送命令,接收下一层反馈信息并向上一层反馈信息。

图2.3表示CIMS层次结构及各层之间的信息流其功能。

六、现行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飞公司是集团研制与生产为一体的企业,属于多种小批量生产规模型,从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与技术特点来说是离散式生产,并且由于品种、批量小、新机研制多、生产周期长、经常出现同一生产线多种零件混流生产的规模现象,如:在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的工序负荷系数低,组织生产的复杂程度比其它类型企业都突出,其生产的平衡和计划工作量之大,以及动态情况的及时掌握都不是旧的管理方式和手工操作能够适应的,这就是给生产作业计划的安排造成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航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质量体系的实施,加之新机型增加,转包生产不断扩大,对零件生产得出了新的技术,质量和管理的要求,目前我们的管理模式,方法及其管理手段都很难以满足新的要求。特别是钣金零件的制造车间,零件数量以万计,工装、样板等不计其数,面对如此众多的繁杂的项目,给基础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对零件制造车间面言,其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仍旧属于计划经营模式,也就是说,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或季度主生产计划,在保证公司主生产计划节点的前提下,全面均衡本年度的生产任务。在此基础上,公司生产计划处在下达月份生产计划,车间按照公司的月份生产计划来编制车间内部月份生产计划再下达月份生产计划,安排,组织生产,并下达到生产工段生产,直至产品合格交付,目前这种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计划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编辑计划时,一是工艺流程、装配流程图;二是标准工时定额必须齐全、两者缺一不可。

前者是安排计划的依据,后者是编制零组件生产周期和加工提前期的基础数据。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出现工艺路线不全,工艺准备、劳动定额不完善的情况,造成无法编制零组件制造周期和加工提前期。导致计划安排凭设想撒大网的“粗放式”管理。

计划平衡过粗

在手工管理中,计划综合平衡工作是由人工对计划草案中得项目,对零件、工装、材料分类提出缺件。由于飞机零件数量庞大,很难对所需零件用工装、材料、设备、人力逐项进行平衡,特别是材料更难以零件为单位做好平衡。因此手工管理中的综合平衡只能是一个粗的估计。也就是说,手工管理中的综合平衡并未能真正起到平衡的作用。

车镜调度的随意性

由于车间生产计划仅具有参考价值,且目前车间调度基本上由人根据车间生产现场的进度情况以及一些经验原则主观确定,有并没有可操作的周、日计划。当生产中出现问题时,各工段之间、工序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依靠管理人员来临时决定并口头传达,因此难免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容易造成生产过程的不规则和不平衡,似的加班时间增加,生产周期增长,增加生产成本。

生产进度状况反馈信息粗糙而且慢

车间生产状况统计工作用手工完成,任务繁重、难度大、效率低且易出错,目前的生产统计工作只能反映产品的投入、在制、等待、完工等粗糙的信息,不能为生产动态调度决策提供足够详细而又适时的信息。为获得零部件详细进度信息和了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由调度员在现场作观察和记录,数据不准确且不规范。

部门之间无法及时协调,工装、工具管理与计划管理相互脱节

计划室和操作工人不能及时了解工装、工具准备和工装、工具库有信息,只有在到工序加后工图纸后才到工具室领取工装、工具,经常因借不到工装、工具而耽误生产,影响产品的交货期。

以上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直接制约着西飞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西飞公司将面临着有史以来生产任务最繁重的时期,有效的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对制造资源及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生产进行合理的安排、组织、调度、以使快速、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相应决策,使生产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下进行将是至关重要。

七、系统的功能需求

上章主要介绍了生产作业计划的流程模式以及月、周、日三级计划控制,在此模式下应能根据公司下达的主生产计划、产品工艺路线、物料清单以及设备状态、库存状态、生产进度等生成车间的月、周、生产作业计划;根据周、生产作业计划、工模具的准备情况及生产进度等生成零件加工的日作业计划,进行作业的动态调度;实现计划的临时追加与调整;核算设备的能力与负荷情况;监控生产过程。实现生产现场的动态调度。完成生产进度预测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及上报;实现车间的制品的实时监控;实现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并对职工出勤情况和完成工时情况进行监督。

如图2.4所示的功能树

基础信息管理

实现系统基础信息的输入与维护。工时定额管理模块实现月计划的输入、修改、确认、查询;计划的追加与临时修改模块实现临时计划的追加输入,计划交货期、数量等地临时修改及确认;工序计划的生成模块将零件月计划依据工时定额展开成工序计划;能力校核模块依据工序计划及工作中心能力信息审核计划的可执行性,产生能力需求报告;外协管理模块跟踪、查询外协件的完成情况。

周计划管理

由车间工序计划生成周计划,对周计划修改、确认及查询。

日计划管理

由周计划生成日计划’给各个工作中心指派任务,进行能力校核发放派工单,根据生产现场调整日计划,实现动态调度。

生产过程控制

监督生产中的各种情况,反馈计划的执行情况、零件加工进度、生产现场在制品反馈。日计划执行反馈模块实现日计划执行结果输入,汇总及查询,周计划执行的反馈模块汇总周计划的执行情况,输出生产周报,月计划执行反馈模块信息。月计划的执行情况,输出生产月报,零件进度跟踪零件的加工进度;在制品管理跟踪生产现场在制品,查询在制品的各种信息。

八、改进方向:

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之一,对它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1.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装备、工量具等准备不充分造成生产停工等待的频率很大,如何使编制的月计划更加准确、更有预见性,从而使用工具准备更充分,还有待更一进步的研究。

2.由于计划编制、调度问题的复杂性,实际生产计划编制、调度问题的目标应定为寻找一个好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解决这些问题能做出很多成绩,如何把这些思想与计划编制、调度结合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信息系统集成及项目实施方案(典型案例)之欧阳音创编

XXX通清算中心系统及网络 集成实施方案 1 概述 XXX项目的业务范围包括:公共交通、小额消费的电子支付、公共事业缴费等,由于XXX系统定于X月底上线,考虑项目实施时间周期短和新设备采购到货时间比较长,所以系统上线采用了一套临时设备,近期采购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各类软件已经全部到位。为保障新合肥系统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需要尽快将运行在临时环境的新合肥通系统迁移到新系统环境上。 本次项目采购的设备主要用于搭建新合肥通清算中心系统,用于发行符合XXX标准的预付费卡准备,届时XXX将可以在银联的POS设备上进行刷卡消费。 2 工程范围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本工程范围包括下列系统设计、系统所需货物的供应、运输、安装调试、系统测试、开通、人员培训和售后服务: ●POSP服务器(2台) ●WEB控制台服务器(2台) ●光纤交换机(2台) ●磁盘阵列(1台) ●磁带存储(1台) ●核心交换机(2台) ●发布式交换机(2台) ●防火墙(2台) ●双机软件(5套) ●备份软件(1套) ●杀毒软件(2套) ●防毒墙(2台) ●网管系统(1套) 3 项目参与单位 软件开发:XXXXXX 操作系统数据库集成:XXXX

配合方:XXXXX 网络及服务器集成及电源改造:XXXXX 4 建设目标 本次XXX清算中心系统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建设目标如下: 1)构建XXXXXXX项目为发行符合银联PBOC2.0 标准的预付费卡做准备 2)建设XXXXX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中心核心网络 和系统 3)建设XXXXX股份有限公司通卡项目网络和系 统安全体系,通过软硬件安全措施确保各应 用系统的网络安全和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4)为合XXXXX系统迁移及后续系统压力测试做 准备 5 阶段划分 综合考虑了合肥“XXXX”清算中心系统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功能需求、实施范围、系统复杂度、用户可接受的上线时间等因素,我们计划工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强电改造阶段(周期5天)

浅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发展

浅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发展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论述了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和发展策略及途径,希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些有益的探索。 标签: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虚拟制造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革命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革命不仅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且导致了生产方式和制造哲理的巨大变化,可以说近十年来提出的新的制造哲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的支撑,以信息化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正使制造业处于重要的历史性变革时期。 1 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60%的社会财富和45% 的国民收入,都是由制造业创造的。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在各国企业生产力的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55%~65%。制造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回顾制造技术的发展,从蒸汽机出现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 用机器代替手工,以作坊形成工厂20世纪初,各种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方法陆续形成,近代制造技术已成体系。但是机器(包括汽车)的生产方式是作坊式的单件生产。它产生于英国,在19世纪先后传到法国、德国和美国。并在美国首先形成了小型的机械工厂,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1.2 从单件生产方式发展成大量生产方式推动这种根本变革的是两位美国人——泰勒和福特。泰勒首先提出了以劳动分工和计件工资制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成为制造工程科学的奠基人。福特首先推行所有零件都按照一定的公差要求来加工。1913年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实现了以刚性自动化为特征的大量生产方式,它对社会结构、劳动分工、教育制度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想象的作用,50年代发展到了顶峰。生产力发生了飞跃,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产品的更新换代,妨碍采用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寻求新的制造模式。 1.3 制造的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现代制造技术沿着4个方向发展、传统制造技术的革新、拓展;精密工程;非传统加工方法;制造系统的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本世纪末,机械产品将向大型化、高参数和高可靠性发展,技术密集度及附加值将有大幅度提高。产品更换新代加快,用户的各种需求不断增加。质量、价格、交货期这市场三要素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必须建立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案例分析

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案例 分析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案例分析 某电子政务项目涉及到保密信息,项目建设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必须从甲方内部获得,如果把项目的部分任务交给分包商,一方面要征得甲方同意,一方面,要求分包商具有相应的保密资质,而保密资质的审核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将严重危及到项目的交付日期,当项目团队内的工程师完成90%的编程和测试任务时,项目承建单位的一位副总裁承揽了一个新的项目,他把程序员,测试工程师,从该项目上调走去从事新的项目。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请简要说明发生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 问题二、简要叙述如果项目经理希望继续推进该项目,应如何进行? 问题三、请简要叙述如何处理多个项目之间的资源冲突。 问题解答: 问题一、发生上述情况的原因: 1、可能是单位没有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谁的权大谁的项目就获得优先支持。

2、副总裁承揽了新的更重要的项目。 3、项目经理忽略了单位内部可能的竞争性项目的出现所带来的风险。 4、可能是本项目的绩效不好,已失去了单位有关方面的支持。 5、可能是重要干系人如客户、公司高层管理者内定项目暂停或者下马。 问题二、项目经理希望继续推进该项目,应当: 1、如果经评估后,认为项目尚可,就应写出反应该项目现状与前景预测的报告,向主管领导汇报,说服和沟通,陈述该项目的重要性和预期利润,如果项目下马会造成的损失等,已得到及时和满足要求的资源支持。 2、因本项目要保密,所以要用本单位可靠和能干的人员,如果单位人手不够,尽量让本单位其他非涉密项目去社会招聘或者外包。 3、如果只剩下不到10%的工作,应说服原来的团队成员加班赶工完成项目。 问题三、处理多个项目之间的资源冲突: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情况总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情况总结

2009年《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情况总结《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必修的一门计算机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计算机基本应用的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并将对学生以后进行有效的学习、生活、科研等产生很大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今年(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计算机系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开始使用我们计算机系老师自主编写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经过半年实践,老师、学生均反映在实验中所作、课堂上所学、实际中所用的内容联系密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验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学情分析 一直以来,《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让学生从不懂计算机到初步应用计算机的一门课程,均采用传统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近几年这门课程出现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一是课时不变但课程内容却在不断加深和增加;二是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或家庭里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当他们进入学院后,虽然学的知识更深入,但是表面看来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这部分学生就觉得枯燥、没有意义,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此相

学模式。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实施了任务驱动、多媒体授课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学、做”为一体的动态教学模式,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切实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 (五)使用自编《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我们自行编写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并在2009级新生中开始使用。自编的教材中将应用性知识系统化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职业环境中的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采用“任务导向、案例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教材的特点如下: (1)面向工作需要精选案例; (2)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任务的完成步骤编排教学内容; (3)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4)提供了丰富的实训素材,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为课程教学、实验模式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完全统一,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巩固加深了所学知识并了和实际应用。 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后效果初步评估 在提出了以任务驱动、多媒体授课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及“教、学、做”一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并采用来组织教学、实验后,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了这种教学思想,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平时上课时对所学内容不再感到惧怕、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从而学生学习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简介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并推进着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简称CIMS)技术的应用及其产业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基于CIM理念的集成优化的制造系统。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T)、质量(Q)、成本(C)、服务(S)、环境(E),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CIMS的总体结构 CIMS建设的目标是在统一的数据库和网络支持下,建立生产经营管理分系统和工程技术(CAD/CAM/CAPP/PDM)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的全面集成。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CIMS 由两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组成。两个功能分系统为生产经营管理分系统和工程技术分系统;两个支撑分系统为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整个系统将以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并由各应用系统通过INTERNET/INTRANET/EXTRANET访问数据库,这样就使得几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在逻辑上成为一个整体,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唯一性。CIMS的总体结构如图1.2-1所示。 图1 CIMS的总体结构 二、CIMS的技术构成 工程技术分系统:可简称为TIS分系统,即技术信息系统。通常包括CAD、CAPP、CAM 和PDM等部分。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完整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 1. 单项选择题(共200个题目) 100236. 一般用户更喜欢使用的系统是(C )。 A.手工操作 B.单道批处理 C.多道批处理 D.多用户分时系统 100237. 与计算机硬件关系最密切的软件是(D). A.编译程序 B.数据库管理程序 C.游戏程序 D.OS 100238. 现代OS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是由(D)的引入而导致的。 A.单道程序 B.磁盘 C.对象 D.多道程序100239. 早期的OS主要追求的是(A)。 A.系统的效率 B.用户的方便性 C.可移植 D.可扩充性 100240. (A )不是多道程序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单用户多任务 D.多用户分时系统 100241. (B)是多道操作系统不可缺少的硬件支持。 A.打印机 B.中断机构 C.软盘 D.鼠标100242. 特权指令可以在(C )中执行。 A.目态 B.浏览器中 C.任意的时间 D.进程调度中100243. 没有了(C )计算机系统就启动不起来了。 A.编译器 B.DBMS C.OS D.浏览器100244. 通道能够完成(C )之间数据的传输。c

A.CPU与外设 B.内存与外设 C.CPU与主存 D.外设与外设100245.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c)。 A.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 B.虚拟存储管理、处理机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 C.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D.进程管理、中断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100246. 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A )是并行操作的。 A.处理机操作和通道操作是并行的 B.程序与程序 C.主程序与子程序 D.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 100247. 处理机的所有指令可以在(D )中执行。 A.目态 B.浏览器中 C.任意时间 D.系统态 100248. (B )功能不是操作系统直接完成的功能。 A.管理计算机硬盘 B.对程序进行编译 C.实现虚拟存储器 D.删除文件 100249.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界的请求必须给予及时相应的OS是(B )。 A.多用户分时系统 B.实时系统 C.批处理系统时间 D.网络操作系统 100250. 操作系统是对(C)进行管理的软件。 A.硬件 B.软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100251. (B)对多用户分时系统最重要。 A.实时性 B.交互性 C.共享性 D.运行效率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 革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自改革启动以来,经过课改小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都全面实施了改革,至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和阶段性成果。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改革的基本过程 1、课程调研 为落实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信息能力、信息生存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满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需要,本课改小组通过大量走访用人单位对该课程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 为收集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方法、学习支持服务等各方面的意见,以便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课改小组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开始高职学习前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意见反馈、学生对后续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建议,以及计算机技能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等。 因此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的起始计算机技能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在高职学习前对 Windows、Office等软件的操作技能、已有信息素质程度,以及高职学习前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识。 (2) 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用于本课程的时间、预习的次数、完成的学习任务数等。 (3) 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认同度了解学生对教材、试题库、案例库的使用意见,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 (4) 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意见 了解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类型及学习方式的意见,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在其专业应用过程中的建议。

大型冶炼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大型冶炼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摘要:本文对大型铝冶炼联合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背景、技术路线、总体结构、分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关键技术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冶炼企业,集成,制造系统,开发 一、PGL-CIMS系统开发背景 中国铝业股份XXXX分公司(原平果铝业公司)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现代化铝冶炼联合生产企业,设计规模为年产65万吨精矿、30万吨氧化铝、10万吨电解铝,第一期工程投资42.56亿元,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以及XX建国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平果铝作为我国新兴的现代化铝冶炼企业,引进法国、德国、美国、瑞典、荷兰、丹麦、日本等七个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拥有我国铝工业的最新科研成果,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基地。1995年9月企业投产后,为了适应公司长期的战略发展需要,解决生产经营与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瓶颈问题,面对生产经营的复杂性与管理手段的落后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司决策层提出了采用CIMS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此,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亲自挂帅的CIMS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以“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全面集成”方针,开发与应用大型铝冶炼联合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PGL-CIMS)的实施策略。 在系统规划之初,企业与开发单位紧密合作,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国内外CIMS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编制了《PGL-CIMS初步设计报告》和《PGL-CIMS可行性分析报告》,1998年3月报告通过国家CIMS专家组的评审。 1998年7月PGL-CIMS一期工程正式启动,2000年4月经营管理分系统、设备能源管理分系统和档案管理子系统投入运行。同年1月通过国家863/CIMS专题组的验收,平果铝业公司获得95期间国家863/CIMS应用示X企业称号。

计算机操作系统练习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练习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练习题库一填空:1.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三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命令方式和系统调用和图形用户界面。2.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中断驱动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3.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运行时间短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等待时间长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4.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5.程序经编译或汇编以后形成目标程序,其指令的顺序都是以零作为参考地址,这些地址称为逻辑地址。6.文件的逻辑结构分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二种。7.进程程度、数据和PCB

组成。8.对信号量S的操作只能通过原语操作进行,对应每一个信号量设置了一个等待队列。9.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裸机系统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10.虚拟设备是指采用SPOOLING技术,将某个独享设备改进为供多个用户使用的的共享设备。11.文件系统中,用于文件的描述和控制并与文件一一对应的是文件控制块。12.段式管理中,以段为单位,每段分配一个连续区。于各段长度不同,所以这些存储区的大小不一,而且同一进程的各段之间不要求连续。13.逻辑设备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设备独立性。14在采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地址变换过程可能会因为缺页和越界等原因而产生中断。16. 段的共享是通过共享段表实现的。17.文件的物理结构分为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18.所谓设备控制器,是一块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围设备与CPU并行工作的硬件。19. UNIX

2015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管理师真题之案例分析题

2015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管理师真题之案例分析题

————————————————————————————————作者:————————————————————————————————日期: 2

2015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管理师真题之案例分析题 如要了解或查看2015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下午案例分析题考点和标准答案的详细解析,真题答案和解析可去希赛网上详细查看。 2015年上半年软考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下午案例分析真题: 试题一(25分)【考点解析:试题一是一道网络图和挣值的计算题,要求计算自由时差、总时差、挣值各参数等】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项目经理小桶把编号为1401的工作包分配给张工负责宴施,要求他必颊:25天内完成。任务开始时间是3月1日早8点,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 张工对该工作包进行了活动分解和活动历时估算,并绘制了如下的活动网络图。 1401工作包的直接成本由人力成本(每人每天的成本是1000元)构成,每个活动需要2人完成。 问题1(9分) 请将下面(1)~(6)处的答案赶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张工按照《1401工作包活动网络图》制订了工作计划,预计总工期为(1)天。按此计划,预留的时间储备是(1)天。该网络目的关键路径是(3)。按照《1401工作包活动网络图》所示,计算活动C的总时差是(4)天,自由时差是(5)天。正常情况下,张工下达给活动C的开工时间是3月(6)日。 问题2(6分) 假如活动C和活动G都需要张工主持施工(张工不能同时对C和G进行施工),请进行如下分析: (1)由于各种原固,活动C在3月9日才开工,按照张工下达的进度计划,该工作包的进度是否会延迟?并说明理由。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开课时间】第1 学期 【学时】56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对象】大一年级所有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使非专业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具有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加工能力等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本课程无须前修课程做基础,通常是大学阶段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后继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和计算机技术型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1、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3)理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 2、方法能力 (1)学会思考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能够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 (2)能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3)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 (4)能利用网络和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有这样三点: 一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以应用为出发点,就是要紧紧盯在应用上,把对学生有用的东西做选择的标准,所以要调研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但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很好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落脚点。从这一点来体现它的职业性; 二是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门课程是工具,但它不是为工具而工具,它有很好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恰好用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三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这门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老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操作,以体现它的实践性。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操作系统是一种 () A.系统软件 B.系统硬件 C.应用软件 D.支援软件 2.进程从等待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 A、被选中占有处理机 B、等待某一事件 C、时间片用完 D、等待的事件已发生 3.进程控制块中的现场信息是在( )保存的。 A、创建进程时 B、处理器执行指令时 C、中断源申请中断时 D、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中断前 4.以下属于进程三种基本状态的是() A.休眠状态B. 阻塞状态 C.挂起状态D. 结束状态 5.临界区是()。 A .一段共享数据区 B .一个缓冲区 C .一段互斥执行的程序段 D .一个互斥资源 6.在可变分配方案中,最佳适应算法是将空白区空闲分区链表按()。 A.地址递增排序B.地址递减排序 C.容量递增排序 D.容量递减排序 7. 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是() A.PCB B.FCB C.PDP D.CPU 8.在以下存贮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 A.单用户连续分配 B.固定式分区分配 C.可变式分区分配 D.页式存贮管理 9. 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可以()。 A、节省存储空间 B、解决命名冲突 C、缩短文件传送时间 D、减少系统开销10.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占的设备改造成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 A .系统设备 B .存储设备 C .用户设备 D .虚拟设备 11.进程间相互直接制约关系源于 ( ) A、资源共享 B、进程互斥 C、进程合作 D、临界区

12.在下列存贮管理中,内存利用率最高的是 () A.段式存贮管理 B.页式存贮管理 C.单用户连续存贮管理 D.固定式分区存贮管理 13.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B.在分布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C.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14.位示图用于() A .页面置换 B .磁盘空间管理 C .文件目录查找 D .磁盘驱动调度 15.用户程序在目态下使用特权指令将引起的中断是属于() A.硬件故障中断 B.程序中断 C.外部中断 D.访管中断 16.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应对互斥信号量施加()操作。 A. signal B. wait C. 任意一种 D. 没有必要 17.文件的二级目录结构由主文件目录和()组成。 A.根目录 B.子目录 C.用户文件目录 D.当前目录 18.在下列处理死锁措施中,______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 A.银行家算法 B.先来先服务 C.资源有序分配策略 D.SPOOLing技术 19.设备独立性是指______独立于物理设备。() A.用户程序 B.设备控制器 C.设备驱动程序 D.设备独立性软件 20.任何两个并发进程之间() A.一定存在互斥关系 B.一定存在同步关系 C.一定彼此独立无关 D.可能存在同步或互斥关系 21.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A.被选中占有处理机 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已发生 D.时间片用完 22.用磁带作为文件存贮介质时,文件只能组织成() A.顺序文件 B.链接文件 C.索引文件 D.目录文件 23.一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周转时间是() A.2 B.1 C.3 D.0.5 24.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B.在分布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案例分析

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案例分析 该案例分析选自《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与题型练习》张友生等编,仅 供参考,参考答案回复可见。 【试题说明】小李是国内某知名IT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西南某省的一个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管理。在该项目合同中,简单列出了项目承建方应该完成的工作,据此小李自己制定了项目的范围说明书,甲方的有关工作由其信息中心组织和领导,信息中心主任兼任该项目的甲方经理。可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时是甲方的财务部直接向小李提出变更需求,有时是甲方的销售部直接向小李提出变更需求,而且又是这些需求又是矛盾的,面对这些变更需求,小李试图用范围说明书来说服甲方,甲方却动辄用合同的响应条款作为依据,而这些条款要么太粗,不够明确,要么小李与他们理解不同,因此小李对这些变更需求不能简单的接受或拒绝而左右为难,他感到很沮丧,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项目看来是遥遥无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针对上述情况,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问题二、如果你是小李,你怎样在合同谈判、计划和执行阶段分别进行范围管理 问题三、说明合同的作用,详细范围说明书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答: 问题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合同没有制定好,没有对具体完成的工作行程明确清晰的条款 2、甲方没有对各部门的需求及其变更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3、缺乏变更/拒绝的准则

4、由于乙方对项目的干系人及其关系分析不到位,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源,范围定义不全面,不准确 5、甲乙双方对项目的只认可和承诺 6、缺乏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范围控制 7、缺乏客户/用户参与 问题二、在合同谈判、计划和执行阶段应该: 合同谈判阶段 1、缺的明确的工作说明书或更细化的合同条款 2、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关于变更问题 3、采取措施,确保合同签约双方对合同的条款理解是一致的 计划阶段 1、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 2、创建工作的分解结构 3、制定项目的范围管理计划 执行阶段 1、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加强对易分解的各项任务的跟踪和记录 2、建立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的统一渠道 3、建立整体变更控制的规程并执行 4、加强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平审核确认 项目全生命全生命周期变更管理 1、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应该统一有一套严格、适用、高效、的变更程序

现代制造系统试题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制造系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根据制作的产品的数量和批量的不同,一般将制造的生产类型划分为三类,即【D】 A.单件生产、中批生产、大量生产B单件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C.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D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2.借助于辨别和研究现有系统的现状,导出实际系统一般解的分析设计方法为【C】 A.推断设计法B演绎设计法 C.归纳设计法D创造性求解设计法 3.异步传输的优点是【C】 A.运行平稳B噪声小 C.柔性好,利于自动线平衡D速度快、能传输大型工件 4.刚性自动化是指顺序地布置设施及设备的自动化,其工艺流程是根据下列哪项原则进行的【D】 A.可变的原则B多变的原则C变化的原则D不变的原则 5.成组技术的基础是【A】 A.相似性B相关性C一致性D互换性 6.在编码系统中各码位之间是递阶隶属关系,即除第一码位内的特征码外,其后各码位的特征含义都要根据前一位确定的结构称为【B】 A.网式结构B树式结构C图式结构D链式结构 7.非回转体零件实现成组工艺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A】 A.调整的统一B刀具的统一C机床的统一D夹具的统一 8.点位控制系统的要求是【D】 A.必须采用增量坐标控制方式B必须采用绝对坐标方式 C.必有确保刀具沿各坐标轴的运动之间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D.仅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位置精度,不规定刀具运动轨迹 9.用APT语言动编程是指【A】 A.从零件图纸到制作控制介质的全过程都由计算机完成 B.从零件图纸到制作控制介质的过程中,除后置处理外,全由计算机完成 C.人工用数控语言编写零件加工的源程序,由计算机自动生成NC代码 D.人工编写目标程序 10.插补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刀具相对于工件的【A】 A.运动轨迹B运动速度C位移量D加速度 11.采用FMS的主要效益是降低加工成本、减少生产面积、减少在制品和【C】 A.减少机床台数B提高加工精度C减少非加工时间D提高生产率 12.FMS中的加工工作站是指【B】 A.工业机器人B CNC机床C有轨运输小车D无轨自动导向小车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精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吸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的研究工作深入进行,并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思想,将它们进行推广应用,由此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具体说明如下: 1、并行工程(C E -C o n c u r r e n t Engineering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

系统方法。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应用等都包含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可以说并行工程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虚拟制造技术将是以并行工程为基础的,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技术。同时,并行工程是在C A D、C A M、C A P 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叠,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由于并行工程所处的基础性地位及我国研究工作的不足,就决定了必须将它作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基础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及发展探讨 武书彦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江道节河南中原总机厂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性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地进行。 2、虚拟制造(V M -V i r t u a l Manufacturing 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 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产品虚拟设计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先进制造系统》 期末考查 班级:工业11-3班 姓名:易康添 学号:_^41 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黄永生 机电工程学院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摘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企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它综合应用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使企业的所有资源集成于一体, 优化运行, 生产出优质、低耗、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从而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CIMS乍为一种先进的集成制造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多变的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 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本文对CIMS概念的发展、CIMS勺组成、关键技术、开发应用CIMS勺主要方法、我国CIMS 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从而中国企业应大力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关键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概念发展;功能组成;关键技术;主要方法;综合体现;CIMS的现状;未来发展 一、引言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制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各种孤立的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现整体效益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制造系统。同其他具体的制造技术不同,CIMS着眼于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生产和管理,强调制造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它像个巨大的中枢神经网络,将企业的各个部门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的各个部门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协调、有序、高效。实践证明,CIMS的正确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CIMS概念的发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简称CIMS)最早由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博士于1973年提出的,哈林顿强调,一是整体观点,即系统观点,二是信息观点,二者都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可以说,CIM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的一种哲理,是信息时代新型企业的一种生产模式。按照这一哲理和技术构成的具体实现便是 CIMS。 1987年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认为:“ CIMS是未来工厂自动化的一种模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目录 一、课程简介 (1) 二、实验教学目的 (1)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四、教学内容 (2) 实验一熟悉计算机、指法练习(6学时) (2) 实验二windowsXP的基本操作(一) (2学时) (2) 实验三windowsXP的基本操作(二) (2学时) (2) 实验四windowsXP的基本操作(三) (2学时) (2) 实验五WORD2003的基本操作(一) (2学时) (2) 实验六WORD2003的基本操作(二)(2学时) (2) 实验七WORD2003的基本操作(三)(2学时) (3) 实验八Excel2003的基本操作(一) (2学时) (3) 实验九Excel2003的基本操作(二) (2学时) (3) 实验十Excel2003的基本操作(三) (2学时) (3) 实验十一演示文稿的制作(2学时) (3) 实验十二ACCESS2003的使用(2学时) (3) 实验十三计算机网络基础(2学时) (4) 实验十四Internet 基础(2学时) (4) 实验十五网页制作(2学时) (4) 实验十六模拟考试系统操作(2学时) (4) 五、学时分配表 (4)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5)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164102 学分:4学分 计划学时:36学时 课程地位:《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是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辅助实验课程。 开设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属于实践环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网络的各项操作,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本课程是学生大学生活中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类课程,本实验是以消除学生最初接触计算机而产生的对计算机的恐慌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同时还要借助于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效地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要认真阅读《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教材中的与实验相关的章节内容,提前做好实验预习,做到在每个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的基本内容及实验步骤,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后要根据要求做好总结,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内容:熟悉计算机、指法练习,WindowsXP的基本操作,Word2003的基本操作,Excel2003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 基础,网页制作,模拟考试系统操作。 二、实验教学目的 本大纲是针对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所设置的上机操作训练而编写的。本课程属于实践环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网络的各项操作,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借助于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效地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如下几项要求:认真阅读《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教材中的与实验相关的章节内容,提前做好实验预习,做到在每个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方法;在实验中正确使用实验设备,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后要根据要求做好总结,上交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一.选择题 1.操作系统就是一种。 A.通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软件包答:B 2.操作系统的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主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处理机答:D 3.操作系统就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答:C 4.从用户的观点瞧,操作系统就是。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控制与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答:A 5.操作系统的功能就是进行处理机管理、管理、设备管理及信息管理。 A.进程 B、存储器 C.硬件 D、软件答:B 6.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与外部设备的。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答:A 7.操作系统就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的与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系统软件。 A.速度 B.利用率 C、灵活性 D.兼容性答:B 8.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及多任务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及分时操作系统 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及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与多用户系统答:B 9.所谓就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与外围设备等其她资源。 A、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共行执行答:B 10、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A.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 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瞧,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答:A 11、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则响应时间越长。 A.用户数少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 D.内存越多答:B 12.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完成来自外部的事件。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答:C 13.分时系统中为了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就是。 A、计算机具有足够快的运算速度 B.能快速进行内外存之间的信息交换 C、系统能够及时接收多个用户的输入 D.短时间内所有用户程序都能运行 答:C 14.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策略为用户服务。 A.可靠性与灵活性 B.时间片轮转 C.时间片加权分配 D.短作业优先答:B 15、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作出响应。 A.实时 B.分时 C.分布式 D.单用户答:A 16、下面6个系统中,必须就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有个。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航空订票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机器翻译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A.1 B.2 C.3 D.4 答:C 17、若把操作系统瞧作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下列的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A、程序 B.内存 C.CPU D.中断答:D 18、在下列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中,不需要硬件的支持。 A、进程调度 B、时钟管理 C、地址映射 D.中断系统答:A 19、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系统的。 A.可靠性与灵活性 B.实时性与可靠性 C、多路性与可靠性 D.优良性与分配性答: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