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制品的发展

生物制品的发展

生物制品的发展
生物制品的发展

生物制品的发展

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摘要:首先陈述了我国生物制品的历史与发展并在客观分析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加强宏观管理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兽用生物制品; 发展状况; 疫苗;简史;

生物制品是生物工程中具有免疫特性的一种药品,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与疾病作斗争的产品。欲溯其源尚无法真切描述,只能从1912年至近期的历史简要叙之,故称简史。

据公元203年(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凑,其气必虚”,这是对免疫的最早描述。“免疫”一词首见于明朝的“免疫内方”意思是免除传染,“明朝种痘新法”即有“熟苗”的记载,用来防御天花病,2500年前我国古藉的“左传”就记载了狂犬病,并研究了它的治疗方法。“牛疫即牛瘟病”的流行曾记载于后汉永平十八年,《五行记》上。三百年前藏族同胞采用牛瘟弱毒(即自然感染黄羊含牛瘟病毒的血液作毒种),灌服牛只预防牛瘟病,算是古老的兽医减毒疫苗。而正式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办的兽用疫苗制造所是1930年,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王汝川教授首创的【1】。

建国以来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取得了长足发展,研制了一些世界领先的兽医生物制品,对疫病防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如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我国的牛瘟和牛肺疫。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共体认为中国C株弱毒苗(猪瘟兔化弱毒株苗)控制和消灭欧洲国家的猪瘟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国首创的马传贫弱毒疫苗1983年在国际马传贫学术会议上得到高度

的评价。我国研制的猪2号(S2)布氏杆菌苗和羊5号(M5)布氏杆菌苗免疫力均优于国外的19号布氏杆菌苗,安全性优于国外羊用的Reul号菌苗。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羊痘细胞苗制品均达到先进水平。我国在诊断液和菌株的选育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如牛鼻气管炎抗原、牛黏膜病抗原、副结核菌素诊断液等品。我国也进行了大量弱毒菌种、毒株的培育和筛选,如中国C株弱毒株(猪瘟兔化弱毒株)、马传贫弱毒疫苗株等都是我国自己选育的优秀毒株。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独立的兽医生物制品产、供、销监督检测体系,1966年农业部颁发了《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据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2001年),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共有188种,其中灭活疫苗56种,活疫苗 57种,抗血清7 种,诊断制品61 种,其他制品 7 种。我国兽医制品生产企业30家,其中,有3个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通过 GMP认证,15个生产车间通过 GMP验收。同时,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2】。

有专家预测,在当今和未来高科技的激烈竞争中,现代医药学及生物技术将成为时代竞争的焦点,并将占居制高点。兽用生物制品作为现代医药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防治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兽用生物制品作为高科技生物产品,由于其科技含量高,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小,价格基本稳定,盈利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已经成为新经济时期极具吸引力的产业。正因为如此,兽用生物制品领域成为资本投入的热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重组、兼并与上市,有力地促进了我

国现代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飞速发展。

1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状况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始于1918年创建的青岛商品检验局血清所和1919年建立的北平中央防疫处。1949年以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品种很少,仅有10余种疫苗的生产与研究,且产量不大,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较低。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积极培训技术人员,加强生产技术交流,开展新产品研究,改进生产工艺,并且制订

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与检验规程》,同时也建立了生物药品监察制度。制订出36个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规程,初步统一了我国兽用生物品的质量标准。生物制品的年产量达到1.2亿mL,较建国前增加了3倍以上。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8个兽医生物药品厂,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规模有了较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研制成功了100多种包括各种类型的灭活苗、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苗等兽用新生物制品。其中猪瘟兔化弱毒、牛瘟兔化弱毒、马传染性贫血、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仔猪副伤寒、猪喘气病、鸭瘟、猪丹毒、猪肺疫等毒力稳定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疫苗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制成功,不仅为我国而且为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扑灭或控制猪瘟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兽用疫苗除了单价疫苗,还开发出二联苗、三联苗乃至禽用五联苗和羊用干粉十联苗。疫苗佐剂的研究也获得进展,由早期的明矾、明胶和氢氧化铝胶发展为微乳剂和油乳剂,大大提高了兽用生物制品的免疫效果。生物诊断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诊断制剂的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诊断技术已由早期传统的凝集反应试验、治疗反应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中和试验发展为以酶标记抗体技术和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荧光染色试验;进入20世纪90年代,诊断技术已经发展到分子生物学阶段,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等生物技术及其试剂盒已在我国畜牧兽医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有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45个(其中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生物制品厂28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的生物制品生产车间17个),可生产197种制品,年产量400多亿头(羽)份。在所生产的制品中,列入《兽用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的产品有106种,其中灭活疫苗26种,活疫苗41种,抗血清6种,诊断制品33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动物疫病的防疫需要。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研究与开发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兽用新生物制品种类和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兽用生物制品的产销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产品的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在现有的45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中,多数产品仍为20世纪80~90年代的老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特、优产品较少。新产品研究开发

主要以仿制为主,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科研开发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市场竞争力较弱。这种弱势主要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与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和专业化协作优势。下图是我国最近上市的生物制品医药公司:

26 通化东宝600867 基因制品,解热镇痛制剂,抗组织胺类

药及解毒剂

2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对策

2.1加强宏观管理

2.1.1 严格控制生产与检验用原材料的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对《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进行了数次修订。在重视提高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同时,不断改进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要求。近年来又对兽用生物制品实行批签发管理制度,为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和有效提高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众所周知,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是生产合格优质产品的前提条件,而检验用原材料的质量是进行兽用生物制品质量公正性评价的基础,是获得准确、可靠、有效检测数据的基本保证。因此,只有把严格控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验用原材料作为未来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的基础工作,在规范相关管理规定的同时,积极推动检测方法标准化的进程,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并实施有效监督,才能使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与提高。

2.1.2 把控制动物试验环境和设施作为兽用生物制品GMP管理和兽用新生物制品审批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实验动物是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验的重要活体材料。实验动物的质量、动物试验环境与设施是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条件。随着人们对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与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生物安全关系认识程度的加深,实验动物的重要性必将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实施经费计划管理时,应将实验动物经费作为专项经费指定划拨,并将动物试验的环境条件及其相关内容作为有关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新药评审、药品检验、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兽用生物制品GMP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审查,实行一票否决制。

2.2 提高企业竞争力

2.2.1 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传统兽用生物制品的改进研究

传统兽用生物制品在动物疫病的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必要对传统兽用生物制

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改进和提高。要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组织培养与纯化技术来获得纯度更高、更有效的抗原和组份材料,制备浓缩疫苗和纯化疫苗,进一步提高传统兽用生物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2.2 积极开展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的更新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有效期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生产工艺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产品质量不高,有效期较短。今后应积极开展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产品有效期的生产工艺改造研究。缩短与国际上同类先进产品的差距,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3 鼓励兽用新生物制品的开发与研制,加快兽用生物制品领域内的成果转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国际间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贸易将不断增加。由于受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动物疫病将成为确保全球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兽用生物制品是控制动物疫病的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武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兽用新生物制品的开发与研制,作好应对那些在国外已经流行而在国内尚未出现的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御,特别应加强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等在国际上影响大且危害严重的重大疫病的预防与诊断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建立重大疫病诊断与预防材料的储备与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我国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完善兽用生物制品的审批制度,在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兽用生物制品领域内的成果转化速度,充分发挥其为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3】。

总之,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劳动,调整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策略,集中人力、物力,结合我国的国情,重点突破,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兽用生物制品开发的新路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整体水平将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 梁圣译. 中国兽医生物制品发展简史概述[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07)

[2] 陈少渠, 冯小霞, 郭建军. 浅谈我国兽医生物制品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 河南畜牧兽医, 2005,(12)

[3] 张存帅,李玉和,靳彦华,吴思捷.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发展状况与策略[J]. 中国兽药杂志, 2004,(01) .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roducts in China

HUA Qi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of Haidu Colleg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andong Laiyang 265200,China )

Abstract:First of all statements of our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 of objec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strengthening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wo aspects of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 in China's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words: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s; development; vaccine; history;

兽用生物制品及分类

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与使用 一、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 兽用生物制品指应用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制成的菌苗、疫苗、虫苗、类毒素、诊断制剂和抗血清等制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的疾病。我国现生产的品种已有近200个,最常用的有几十个品种,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预防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虫苗和类毒素。 1.疫苗疫苗是利用病毒经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疫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活毒或弱毒疫苗。制成这种疫苗的病毒毒力必须是减弱了的,没有致病能力,也不会使动物发生严重反应。如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鸡新城疫活疫苗等。另一类是死毒疫苗或灭活疫苗。制成这种疫苗的病毒已被化学药品或其他方法杀死或灭活。如猪口蹄疫O型灭活油佐剂疫苗、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灭活疫苗等。 2.菌苗菌苗是利用病原细菌经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菌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毒力减弱的细菌制成的活菌苗,如Ⅱ号炭疽芽胞苗、布鲁氏菌Ⅱ号活菌苗等;另一类是用化学方法或其他方法杀死细菌制成的死菌苗,如猪丹毒灭活疫苗、鸡大肠杆菌病灭活疫苗等。 3.虫苗虫苗是利用病原虫体除去或减弱它对动物的致病作用而制成的。常将菌苗、疫苗、虫苗通称为疫苗。 4.类毒素某些病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对动物有害的毒素,用甲醛等处理后除去它的有害作用,使动物注射后产生抵抗该细菌的能力,这类处理过的毒素,叫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二)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和抗毒素。 1.抗血清动物经反复多次注射某种病原微生物时,会产生对该病原微生物的高度抵抗能力。采取这种动物的血液提出血清,经过处理即可制成抗

[“生物制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试题]生物制品的发展前景.doc

(单选题) 1.广义的生物制品包括____________。①血液类制品、疫苗类制品、抗体类制品、细胞因子类 制品②主动免疫制剂、被动免疫制剂 ③血制品、疫苗 ④血制品、诊断试剂 2.人血浆制品仅仅包括____________。 ①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抗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②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百日咳内毒素等 ③冰冻或冻干人血浆、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等 ④肉毒抗毒素、气性坏疽抗血清、炭疽抗血清等 3.抗体类制品主要是动物血清产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①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百日咳内毒素 ②气性坏疽抗血清,炭疽抗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③肉毒抗毒素,气性坏疽抗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④狂犬病抗血清,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制品的品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出现了____________、基因工程重组制品、细胞因子类 制品、微生态制品等多种新型生物制品品种。 ①单克隆抗体 ②抗原抗体检测制品 ③血液制品 ④酶类制品 5.20世纪70年代以来,疫苗类的制品除了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又增加了____________。 ①结合疫苗、核酸(DNA)为基础的疫苗等 ②细菌多糖类抗原的疫苗、核酸(DNA)为基础的疫苗等 ③联合疫苗、核酸(DNA)为基础的疫苗等 ④细菌多糖类抗原的疫苗、灭活疫苗等 6.国内已经批准生产的:口服双歧杆菌类制品、地衣芽孢杆菌类制品、蜡样芽孢杆菌类制品、酪酸梭菌类制品、枯草杆菌类制品、肠球菌类制品等,属____________。 ①预防用生物制品 ②微生态制品 ③血液制品 ④治疗用免疫制品 7.国内已经批准生产的血液制品类有:人血白蛋白、各种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VIII、破伤风抗毒素、蛇毒抗血清、____________,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①狂犬病疫苗 ②干扰素 ③胰岛素 ④抗狂犬病血清 8.国内已经批准生产的生物制品中,神经生长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表皮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形成刺激因子、胰岛素等,属____________生物制品。 ①细胞因子类 ②酶类 ③单克隆抗体 ④诊断试剂类 9.就血液制品来说,除生产工艺的改进外,品种和规格也增加了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品。①纤维蛋白原,凝血酶,乙肝免疫球蛋白②狂犬病免疫球蛋 白,乙肝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③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狂犬病免疫球蛋白④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10.细菌和细胞的培养工艺有了显著改进。细胞培养从传统的转瓶工艺,逐渐转化成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用这

【精品】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

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 滴灌贴片设备发展历程,现在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配合照片讲解): 第一代:是以能出来产品为目的(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厂家,处于这个水平)。 第一代筛选,采用旋转盘,外加一个皮 带输送,没有旋转锅,筛选轨道短.(照 片).它是利用阻挡头挑选滴头,(照片)准确率低,速度慢,筛选速度在350个左右,产量低。 第一代输送装置,采用上下两条皮带输送(照 片),由于皮带轮的挤压,片子容易变形,给 输送带来困难。同时由于下皮带阻断了滴头 前进轨道,造成间断式轨道(照片),滴头前进 中经历轨道--—皮带——轨道的过程,故障 率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一代打孔机,是利用直角风钻打孔(照片),切下来的废销,不宜清扫,污染环境. 风钻易坏,保养费用高。 第一代卷曲机,采用中心轴式卷曲,利用皮带传

动(照片)

,结构复杂,卷曲平整度差。另外需要张力调节杆,调节张力,占用空间大 第二代:考虑的重点在如何提高产量上(现在市场上很少一部分厂家,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第二代改进最大的是筛选。它采用旋转盘外加一个旋转锅,利用旋转锅代替皮带输送(照片),筛选轨道被放大无数倍,利用旋转锅沿加防吹装置共同挑选滴头, 准确率高,速度快.筛选速度快大概在500 个左右。 此时的旋转锅和旋转盘用两个电 机,分别控制,(照片)操作难度大,故障率高。 第二代防吹装置,采用的是不锈钢条加工,需要高技术的工人二次安 装调试,麻烦。 不锈钢防吹照片

第二代输送装置没有什么改进,也是采用上下两条皮带输送。由于下皮带阻断了滴头前进轨道,造成间断式轨道(照片),滴头前进中经历轨道---皮带--轨道的过程,加上两个皮带的挤压,片子容易变形,给输送带来困难,故障率高. 第二代打孔机,依然是利用利用风钻打孔,不过风钻改用了直连式(照片),外加伺服控制行走装置,切下来的废销,依然不宜清扫,污染环境。风钻易坏,保养费用依然高。 第二代卷曲机采用直连电机卷曲,结构简化了,但此时的直连电机采用的是变频技术,比较笨重。排线也是采用的变频技术,技术相对落后。另外需要张力调节杆,调节张力,占用空间依然大。 第三代:考虑的重点是,设备在长期稳定运转的情况下,如何用工少,产量高,保养费用低。(富利达独自掌握核心技术) 第三代筛选机改进的重点 一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旋转锅和旋转盘采用一个电机控制,故障率低,先进。 二是防吹装置,是利用数控加工中心,直接加工(照片)

生物制药考试重点

生物制药考试重点 第一章 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和影响人体生物学进程的物质。药物可分为化学药物、中药、生物药物三大类。P1 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P1 天然生化药物是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 抗生素是指由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在微量浓度下就能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或细胞生长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P2 生物制品,一般指的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原虫、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加工制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制备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药品。P3 自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投放市场以来,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物药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P4 1989年我国研发出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重组人干扰素a-1b。(细胞因子)P5 生化制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制造成为生化药物。天然的生化药物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酶和辅酶、糖类、脂类药物等。P5 微生物制药是以发酵工程技术为基础、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生产药物的制备技术。微生物制药生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以及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P5 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产多肽、蛋白质、酶和疫苗、单克隆抗体等。P5 迄今为止,已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多数以E.coli表达系统生产,其次是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国仓鼠卵细胞CHO和幼仓鼠肾细胞BHK)。P6 第二章 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技术很多,主要是利用它们之间特异性的差异,如分子大小、形状、酸碱度、极性、溶解度、电荷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性等建立起来的。P9 传统的生化制药的基本工艺过程可分为: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组织与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活性物质的浓缩、干燥和保存。P9 细胞破碎后,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方法分离细胞内质量不同的细胞组分,沉降于离心管内不同区域,分离后即所得所需组分。P14 某一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与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及所使用的溶剂的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遵循“相似相溶”的原则。P14 提取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即对于等量的提取溶液,分多次提取比一次提取的效果好得多。P14 生物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与纯化,一般采用沉淀分离法,即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加入某种物质,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沉淀分离法包括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和有机溶剂沉淀等。P15 一般的透析时间是24h,每小时换水一次,整个过程在4.o C下进行。P16 电泳技术既可用于分离各种生物大分子,也可用于分析某种物质的纯度,还可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P17 常用的干燥方法是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P18

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特色

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特色 一、近代刑事立法概况 从清末经北洋政府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近代刑事立的历程是曲折而艰 难的。 1901年清廷发布“新政”诏旨,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变法修律活动,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序幕,也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全方位近代化尝试中徐徐拉开。1902年,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沈家本等人,奉命修律,历经磨难,终于在1911年1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近代刑法典——《大清新刑律》,《大清新刑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刑法近代化之肇始,该律虽然带有明显的旧代痕迹,但它从体例到内容都引进了资本主义刑法例,有力地突破了封建旧律保守封闭的藩篱,使中国刑法从此步入了近代化的历史轨道。清政府垮台后,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历史虽然没有中断,却随着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政治风云的翻覆变幻踏上了更加坎坷的路途。1912年至1935年,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都进行了一系的刑法典编纂活动,从而使旧中国刑法沿着清末开辟的近代化道路缓缓地行进着。1912年北洋政府颁行的《暂行新刑律》在《大清新刑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民主,委弃了专制,将中国刑法的近代化向前推进了一步。然而,1914年,袁世凯欲为帝制抛出的《暂行新刑律补充条例》及《第一次刑法修正案》又大量恢复了了《暂行新刑律》业已删除的维护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内容,表现了明显的复旧倒退的倾向。1919年,以再造共和自居的段祺瑞政府对《暂行新刑律》中有违近代民主精神之处作了修正,其拟定的《第二次刑法修正案》成为后续的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刑法典的蓝本。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分别于1928年、1935年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其中1935年刑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近代刑法典,其法条着力表现了“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就其形式和内容本身而言更趋文明、进步。该法为旧中国的近代刑事立法划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二、近代刑事立法的特色 从清末变法至南京国民政府的灭亡,近代中国刑事立法以刑法典的发生、发 展的为主线,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双向拉力中 艰难地调整着近代化的步伐。旧中国近代刑事立法曲折的历史进程具有以下特 色: 1.仿效西方各国刑事立法例,追随“世界刑法潮流”在旧中国刑法史上,近代刑法典的迭次编纂修订,都不乏以“采世界最新刑法学说”,“从多数国

常州生物制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常州生物制品产业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常州生物制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茶多酚广泛存在与各类茶之中,可以通过萃取方式、树脂吸附方式和离子沉淀方式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物质。茶多酚因为化学结构中存在大量的酚羟基而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远远超过常见的抗氧化剂,如VC、VE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并且茶多酚在使用时只需要少量的使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另外由于其化学结构的特点,该物质在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同时对食品中的色素和营养物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使食品药品及其他生活用品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且不会有潜在的副作用。 该茶多酚项目计划总投资9014.3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92.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13%;流动资金2422.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87%。 达产年营业收入1886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944.34万元,税金及附加173.14万元,利润总额3922.66万元,利税总额4636.86万元,税后净利润2941.9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94.8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52%,投资利税率51.44%,投资回报率32.64%,全部投资回收期4.56年,提供就业职位419个。

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充分利用 国家对项目产品生产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充分 发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区位发展优势以及配套辅助 设施等有利条件,尽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 ...... 茶多酚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天然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医疗保健、食品行业、日用化学品、农业生产等方面。 近几年,茶多酚市场需求愈发强劲,2014年我国茶多酚市场销售总量约为2850吨,到2015年我国茶多酚市场销售总量达到3233吨。其中有60%以 上的茶多酚销往国外市场。

世界水利发展史

世界水利发展史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水利事业源远流长(见中国水利史)。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水利事业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水利遗迹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以上。埃及和巴比伦的水利技术以后传播到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以后传遍欧美各国。公元前3世纪的阿基米德对水的浮力理论,和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对水流理论都作出了贡献。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水电站。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用系统分析方法全面安排施工进度和评价区域性水资源;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等。在工程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灌溉人类很早就利用河水发展灌溉。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以灌溉为古代文明的基础。一般来说,早

期的灌溉都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引水灌溉或建造水库、调洪灌溉。世界灌溉事业近200年来发展很快。1800年左右,全世界有灌溉面积800万公顷。20世纪初提高到4800万公顷。1949年达到9200万公顷,60年代末超过2亿公顷。突出的节水新技术有喷灌、滴灌等。 非洲尼罗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发展洪水漫灌。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19世纪初,埃及引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1826年开始改建旧的引洪漫灌系统,进行常年灌溉。1902年阿斯旺坝建成以后,又由水库引水进行常年灌溉。1970年建成新的阿斯旺高坝,常年灌溉渠道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灌溉更有保证,并解决了防洪问题,每年还可发电100亿kW·h。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灌溉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巴比伦时期。由于幼发拉底河的高程普遍超过底格里斯河,因而对开挖灌渠十分有利。最早是引洪淤灌,以后发展为坡度平缓的渠道网。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时代已有了完整的灌溉渠系。干渠用砖衬砌,用沥青勾缝。当时的灌溉面积达260万公顷以上,养育着1500~2000万人口。干渠兼有通航与防洪的作用。当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还专门对堤防失修、

生物制品试题

生物制品: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物 质,用于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制剂。疫苗:凡接种动 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包含细菌性菌苗、病 毒性疫苗和寄生虫性虫苗。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同一种微生 物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指 用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 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力,且可在不同地区使用。8、类毒素: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 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制剂。免疫: 机体识别自我与非自我的过程。排除异己,维护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抗原:凡能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 或体外发生反应的物质。也可称为免疫原。抗原决定簇:抗原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 但抗原分子的活性和特异性只决定于其一小部分抗原区域。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 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由于其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因而又称为抗原表位。灭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活性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 物、激素、酶、血清因子和补体等)丧失活力过程。佐剂:凡是能增强抗原特异性 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佐剂生物制品学:系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 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基因工程疫苗:狭义的疫苗被称做传统疫苗,即完整的病原体为主制成的疫苗;而 基因工程疫苗则属于新一代疫苗或高技术疫苗范畴。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 利用加热或甲醛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 染性和毒性而保持其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减毒活疫苗:又 称弱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 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遗传特性,用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就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或合成细菌、病毒外壳 的特殊蛋白结构,即抗原决定簇制成的疫苗,这类疫苗不是完整的病毒,是病毒的 一部分物质,故称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主要是指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原纯化后制成的疫 苗。抗体: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基因治疗:就是 向有功能缺陷的细胞补充相应功能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 的目的。1生物制品:疫苗、免疫血清、诊断制剂2根据疫苗抗原的性质和制备工艺, 疫苗又分为活疫苗、死疫苗和基因疫苗三类3按疫苗抗原种类和数量,疫苗又可分 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和多联疫苗。按疫苗病原菌(毒)株的来源,疫苗又可分为 同源疫苗和异源疫苗4免疫就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清除、排斥 的过程7 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Ig可分为IgG、IgM、IgA、IgE和1gD五类。 12免疫应答的表现形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由B、T细胞介导。13免疫应答具有一是特异性;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三是具有免疫记忆三大特点。15常用的灭活剂为甲醛16保护剂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渗透剂,另一类为非渗透剂17佐剂的作用机理为1.抗原递呈,2.抗原寻的,3.免疫调节18对天然强毒株进行毒力的人工致弱是培育弱毒菌毒种的主要方法,采用的途径主要有物理途径、化学途径和生物学途径,这些途径可以联合使用1细菌进行生长繁殖需要合适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营养、温度、酸碱度(pH)、渗压和气体等2与细菌生长繁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CO2和O2,根据细菌对O2的需求,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5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六个阶段6病毒是专性细胞的内寄生物,自身无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独立的物质代谢,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提供能量、原料和场所才能进行增殖,其增殖方式为核酸复制1、生物制品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结构、功能、制备工艺、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等内容4、血浆中除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外,还含有血浆蛋白等溶质。7、传统疫苗是用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减毒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制剂或者用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备的生物制剂,用于人工自动免疫以保护人或动物产生免疫力,这些制剂被称为疫苗(多用于预防),即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8、基因工程疫苗主要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蛋白工程疫苗等等,广义的还包括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以及微胶囊可控缓释疫苗等。免疫的特性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机体的淋巴细胞能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结合抗原表位(epitope),这种识别非常精细,可识别异种动物之间的大分子或同种动物之间的大分子。2. 特异性(Specificity):机体的免疫应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能对某一种抗原物质产生应答。如接种痘疫苗只会产生抗痘病毒的抗体,防止痘的发生。3. 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免疫具有记忆功能,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会激活B淋巴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同时产生免疫记忆,对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物质会产生更快更强烈的反应,免疫期更长。免疫的功能1. 抵抗感染(Defense):机体能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又称免疫防御。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免疫2. 自身稳定(Homeostasis):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衰老死亡细胞,免疫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清除这些细胞,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3.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机体细胞会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使细胞发生癌变,形成肿瘤等,机体可识别、清除这些细胞,这是免疫系统的第三个功能。当这个功能低下或失调时,会导致肿瘤或癌症。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源性: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只有外源性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产生免疫反应。2.分子大小: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与其分子大小有直接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免疫原性良好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在10000以上,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物质其免疫原性较弱。3.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立体构象的复杂性4.物理状态:不同物理状态的抗原物质其免疫原性也有差异。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可溶性抗原分子聚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弱的蛋白质如果吸附在氢氧化铝胶、脂质体等大分子颗粒上可增强其抗原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程可人为地划分为致敏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1. 致敏阶段又称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2. 反应阶段又称增殖与分化阶段,此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一部分T、B细胞淋巴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变为记忆性细胞(Tm和Bm)。这个阶段有多种细胞间的协作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参加。3. 效应阶段此阶段是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CTL(细胞毒性T细胞)与TD(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细胞)细胞和效应分子(抗体与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的过程,这些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作用清除抗原物质。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1. 抗原方面 A. 抗原的性质B. 抗原的物理状态C. 抗原用量、接种次数与时间间隔D. 接种途径E.佐剂作用2. 机体方面 A. 遗传因素 B.年龄幼龄、青壮年、老龄动物等。 C.其他因素营养、应激、健康状况等。9、简述制备高免血清的免疫程序及免疫方法免疫程序分为两个阶段(一)基础免疫先用疫苗按预防量作第一次免疫,1~3周再用较大剂量的灭活菌或活菌或特制的灭活抗原再免疫1~3次。(二)高度免疫,一般在基础免疫后2~4周开始进行,注射的抗原为强度,免疫剂量逐渐增加,每次注射抗原时间间隔为3~10天,高免得注射次数要视血清抗体效价而定。(三)免疫途径皮下、肌肉,多部位注射法问答题1死疫苗与活疫苗的优缺点①活疫苗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繁殖;能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系统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优点:免疫力持久,有利于清除野毒;产量高,产品成本低。缺点:疫苗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内持续传递后有毒力增强和返祖危险;有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要求在低温、冷暗条件下运输和储存。 ②死疫苗不能再动物体内繁殖的疫苗。优点:比较安全,不发生全身性副作用, 无毒力返祖现象;有利于制备多价或多联等混合疫苗;制品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 小,有利于保存运输。缺点:死疫苗免疫剂量大,生产成本高,需多次免疫。该类 疫苗一般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免疫记忆,故常需要用佐剂或携带系统来增 强其免疫效果。2、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例,简述卵黄抗体的制备1. 选择健康无 病的产蛋鸡群,开产前或开产后,以免疫原性良好的IBD油佐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 2ml每只。2. 7~10d后,重复注射一次,7~10d后再注射一次。油佐剂剂量适度递增。3. 免疫后定期检测卵黄抗体水平,琼扩达1:128时开始收集,琼扩降到1:64时停止。4. 对高免蛋进行灭菌,打开收集卵黄,加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不低于1:16~1:32,加青链霉素和硫柳汞充分搅拌后分装4 ℃保存。4、研制菌苗的新方法①对细菌感染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涉及许多病原体毒力决定簇如粘附素、侵袭素、荚膜多糖、脂多糖、毒素等编码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与鉴定,是不断设计和研制新型疫苗的重要基础。②针对不同病原体致病特点和毒力决定簇的特点,发展和产生了不同的菌苗研制方法,得到不同类型的菌苗。5、理想菌苗的条件①安全,遗传性状稳定,无毒性,无致癌性,无致畸变或致流产性。②结构简单清楚,可生物降解,有生物相容性,与组织抗原无免疫学交叉反应。③对各年龄组人群均有长时间的免疫保护作用。④多价,有更大的覆盖面,最好一次性免疫。⑤能口服,能有效诱导粘膜免疫。⑥易于生产,储存及服务,不需冷藏。10、抗体的治疗机制①中和作用:用于感染性疾病,使病原体或其产生的毒素丧失致病力。②示踪或导向作用:使与其相连的功能性分子特异性地激活或封闭、破坏靶细胞或靶分子。③竞争性抑制作用/拮抗作用:与体内产生或体外进入的物质结合,阻止其与靶分子作用产生毒性损害。④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补体依赖性细胞溶解作用。⑤通过内影像作用模拟抗原,使疫苗更具安全性及广泛性。2、传统疫苗与新型疫苗的区别:传统疫苗:①疫苗的研制则主要是通过人体实验从经验与失败中获得。②20世纪以来,随着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特别是病毒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大量传统疫苗相继问世。③免疫学的进展,使人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中和抗体判定疫苗成功与否。几乎所有免疫保护机制明确,可以产生中和抗体,又易于培养的疫苗都已获得成功。甚至一些新出现的疾病,主要具备上述特点,也可使用传统疫苗技术迅速研制成功。④对于免疫保护机制不明确,有潜在致癌性或免疫病理作用,以及病原不能或难于培养的疫苗,使用传统疫苗技术就很难研制成功。新型疫苗:①新型疫苗则是在分子生物、分子免疫学、蛋白化学以及相应的生物高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②重组DNA技术包括促进了疫苗生产技术的发展。③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疫苗定义为:一种使用抗原通过诱发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反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或达到特定医学目的的生物制剂。 ④目前新型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传统疫苗和研制传统技术不能解决的新疫苗两个方面,包括肿瘤疫苗、避孕疫苗及其它非感染性疾病疫苗的研究,其中发展治疗性疫苗已成为新型疫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选题10、冷冻干燥的优点是(ABCDE )A、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B、产品剂量准确,外观优良C、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的特性D、含水量低,一般为1%~3%。干燥在真空中进行,不易氧化,有利于产品长期储存E、产品中微粒物质比用其他方法生产时少,因为污染机会相对减少。 1、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异物性、一定的理化特性、特异性。 2、蛋白质根据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法层析法、等电点层、疏水析法;根据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法、透析法、过滤和超过滤法、离心和超离心法等;根据电性不同:离子交换层析法、等电点沉淀法、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等;根据立体结构中的特定电位与某种特定配体的特异亲和力进行分离,叫亲和层析法。 3、生物反应器的类型有: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固定床式生物反应器、流化床式生物反应器、袋式或膜式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以及可同时制备巨载体和微囊等的固定化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等。 4、新型疫苗包括:工程基因疫苗、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微胶囊疫苗。 5、破碎细胞的方法有:高压匀浆法、高速珠磨法、超声振动破碎法、压力法、反复冻融法、化学渗透法、酶溶破碎法。 6、细菌外毒素的特征:毒性强、具有亲组织性、具有抗原性、是一种双组分结构蛋白质。 7、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培养过程中需检测的物化参数有:温度、pH、溶氧、搅拌、进出液流量。7、生物制品的质量鉴定包括:理化鉴定、安全鉴定、效力鉴定、其中理化鉴定包括:外观、真空度、溶解时间、化学鉴定(蛋白质含量测定、防腐剂含量测定、纯度测定、其他)安全鉴定包括:一般安全性鉴定(异常毒性试验、无毒实验、热原试验)杀毒、灭活和脱毒情况的检查(活毒检查、解毒检查、残余毒力试验)外源性污染检查(野毒检查、支原体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和爱滋抗体的检查、残余细胞DNA检查)过敏性物质检查(过敏性试验、血型物质的检测)效力鉴定包括动物保护性试验、活菌数和活病毒滴定测定、抗毒素和类毒素的单位测定、血清学试验 请简述生物制品分包装的作用?(1)保护内装物:防止劣化变质,防止破损,防止侵入或泄漏(2)方便使用:单元化包装,多剂量包装,组合包装(3)构成商品,促进销售:一个独立的包装,都有具体的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以及生产厂家的封口保证。(4)物流合理化生物制品理想的效力检定应具备的条件是哪些?(1)试验方法具最佳代表性(2)试验方法应简便易行,重复性好(3)结果应明显(4)所用试验动物应标准化(5)试验结果要能与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取得一致灭活疫苗的优点与不足?优点:1.较为安全 2.能制备多价混合疫苗 3.稳定、耐热性相对较好.不足:1.一般需多次接种及加强没有 2.不能诱生局部抗体,一般无细菌没有作用3.需要病毒抗原高浓度请简述生物制品的分装过程(一)分装容器的准备(1)清洗1)玻璃容器的清洗:60℃热水清洗三次,清洗水源为纯化水,最后一次需用无热源注射用水冲洗。2)橡胶塞的清洗:用0.1mol/L氢氧化钠液煮沸,反复搓洗干净,随后用0.1mol/L盐酸水溶液煮沸30min至1h,再用饮用水洗净,最后用注射用水冲洗。3)将洗净的玻璃容器倒置于洁净的盒内,并将盒加盖密封。(2)干燥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容器、铝盖等包装材料用180℃干热灭菌2h,以彻底破坏热原,橡胶塞用高压蒸汽灭菌法(121℃,30min)灭菌,灭菌好的空瓶存放于有空气净化装置的柜子内,瓶子存放时间最好不超过24h。(二)灌装和封口灌装必须在100级的净化室中无菌条件下进行。药液灌装要准确,药液不沾瓶壁,不受污染,注入容器的量比标示量多。封口要严密不漏气。安瓿颈端应圆整光滑,无尖头和小泡。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有哪些基本构件?各部件的功能?(1)罐体功能:防止高速搅拌时,形成湍流(2)搅拌系统功能:使细胞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使养分能充分地被细胞利用,同时还可使气体分散成较小的气泡,增大气液界面,有利于氧的传递。(3)加温和冷却系统功能:满足不同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生长对温度的要求。(4)进出气系统功能:满足不同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生长对氧的要求。(5)进出液系统功能:方便反应物的收集和控制,提高反应器的生产效率。(6)检测和控制系统功能:保证生物反应器的物化参数处在微生物或细胞生长的最佳条件。(7)管线和接头功能:可直接用火焰消毒以防止连接时污染。请简述类毒素的生产过程(1)产毒生产毒素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菌种、产毒培养基、培养方法。(2)脱毒影响脱毒的几个因素有:温度、pH、甲醛浓度、毒素。(3)精制精制条件要温和,避免对抗原性有任何损伤。多糖类制品纯化的方法有哪些?(1)沉淀法(2)盐析法(3)季铵盐沉淀法(4)纤维素柱层析法5)离子交换法6)金属配合物法论述题冷冻干燥的工艺过程1、冻结制品在干燥之前必须进行预冻,预冻方法有速冻法和慢冻法。速冻法是在产品进箱之前,先把冻干箱温度降到-45℃以下,再将制品装入箱内,这样急速冷冻,形成细微冰晶,制得产品疏松易洗。此法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对于酶类活菌活病毒的保存有利。慢冻法可使溶液形成大冰晶,使溶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受到应力,延长了共熔混合物中盐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加了分子聚合的机会,导致变性。此法适合细菌或细胞制品。2 第一次干燥第一次干燥的目的主要是除去大量的游离水及部分中间型结合水。在这一程序中,冻干物质的温度应始终低于共熔点,否则它将溶解产生气泡,造成变性,甚至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若冻干物质在4%左右的残余水分下能稳定,即可终止冻干,进行封口包装,否则要进行第二次干燥。3/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残余的中间型结合水,但要注意不要除去结构型结合水,否则蛋白质会发生氧化作用,也会破坏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使生物活性物质变性失活。4/封口干燥完毕后应及时封口,封口前可抽真空或充氮,避免干燥物质暴露于氧气中。试论述基因工程疫苗的表达系统和其生产工艺过程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主要有酵母表达系统和CHO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它将酵母作为表达系统来生产乙肝表面抗原。其基因构建是:用内切酶先将HBV的S基因切出,前面加上甘油醛磷酸脱氢酶作为启动子,后加上ADH-1 作为中止物形成一个基因盒,与PBR-322质粒重组,再与酵母的2 μDNA复制起点构成穿梭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一般用于生产的酵母重组细胞HBsAg的表达量多于5μg/ml,但不能分泌到细胞外,必须将细胞破碎后才能得到HBsAg。生产工艺:工程菌(酵母)大罐发酵,收集菌体→菌体破碎,收集抗原→硅胶对抗原吸附(粗提)→过疏水层吸住(精纯)→甲醛灭活→稀释加佐剂→分装→成品及检定。CHO表达系统:我国构建的CHO表达细胞为C28株。生产工艺:CHO表达细胞株→转瓶细胞培养,表达HBsAg →收集分泌出的抗原→溴化钾超离心→硫酸铵沉淀(粗提)→超滤→疏水层析或凝胶过滤(精纯)→甲醛灭活,除菌过滤→稀释加佐剂→分装→成品及检定。GMP 大题涉及三方面:(1)人员高素质的人员是推行实施GMP的重要保证(2)硬件符合要求的硬件是实施GMP的先决条件(3)软件即组织、制度、工艺、操作、卫生标准、记录、教育等管理规定。GMP的作用和特点:1、GMP实施涉及两方面:政府药政部门从管理角度出发,把GMP看成是政府对药厂提出的最低要求,并作为药品质量监督员检查药品质量和药厂的的依据;对制药单位来说,应把GMP 视为本厂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水平,即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测应达到的必需水平。2、GMP是根据通用的原则性规定,针对本国所有药厂而制定,各药厂应按GMP要求,制定更具体的实施实例3、GMP是防患于未然。应该把重点放在生产过程,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来保证生产出安全有效的药品。4、GMP强调有效性的证实。5、在管理系统上,GMP要求有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两权分立的特点,在组织上两者的地位是平行的,在人事两部门的负责人不能互相兼任。 6、GMP强调人员素质、卫生要求、无菌要求、核对制度以及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实施GMP意义:1、实施GMP是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2、实施GMP是企业及其产品增加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实施GMP,才能是药品质量得到最大限量的保证,才能保障人民安全用药,这是企业对人民安全与健康高度负责精神的具体体现。

生物制品期末考试

第一章 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第二章 一、生物制品原料的保存方法:(1)冷冻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2)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如脑垂体等。(3)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甘油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对于不同的生物还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对于动物细胞,有组织块保存法、组织悬液保存法、单层细胞保存法等。 二、蛋白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1】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纯化(1)过滤和超过滤技术:过滤、微过滤、超过滤(2)离心和超离心技术(3)凝胶过滤层析技术(4)透析【2】利用蛋白质的电性进行分离纯化(1)等电点沉淀(2)离子交换层析技术(3)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3】利用蛋白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即溶解度)进行分离(1)盐析技术(2)乙醇和聚乙二醇沉淀法(3)疏水层析法【4】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分离纯化(1)辛酸沉淀法(2)利凡诺沉淀(3)固相化染料层析(4)螯合柱层析【5】利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分离纯化:亲和层析法【6】利用蛋白质的多种结合能力,用羟基磷灰石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三、原料选择的注意事项: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合成不同的生化成分,所以生物的生长期对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影响很大。对于不同来源的原料,要注意选取其最佳生长时期。植物原料要注意它生长的季节性;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对数生长期,因为这时的微生物生长代谢能力最强;动物原料要选取适当的年龄和性别。 四、选择原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原料来源丰富,产地接近,成本低;原料新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并易于获得;杂质含量尽可能少,对原料中的杂质、异构体,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提供质量控制方法;起始原料应质量稳定、可以控制,原材料应由来源、标准和供货商的检验报告,必要时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内控标准。 第三章 ⒈GMP: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生物制品属于药品,其生产和质量管理也应遵循GMP要求。 ⒉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学检定:生物制品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和不利因素,需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查出来,这是保证制品安全和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㈠物理性状检定⑴外观①透明液制品:应为本色和无色透明液体,不得含有异物、白点、凝块、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物②悬浊液制品:应为乳白色混悬液,不得有摇不散的菌块和其他异物。③冻干制品:应为淡黄色、白色疏松体,呈海绵状或结晶状,应无融化现象。⑵真空度:冻干制品进行真空封口,可进一步保证冻干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⑶溶解时间:取一定量冻干制品,按药典要求,加适量溶剂,检查溶解时间,其溶解时间应在规定时限内。㈡化学检定⑴蛋白质含量测定:①凯氏定氮法②酚试剂法③双缩脲法⑵防腐剂含量测定:①苯酚含量测定法②游离甲醛含量测定③汞类防腐剂含量测定④氯仿含量测定⑶纯度检查:很多生物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因此常用电泳法进行纯度检查。①区带电泳②免疫电泳③凝胶层析⑷其他①水分含量测定②氢氧化铝与磷酸铝含量测定。③磷含量测定④O-乙酰基含量测定。 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定:生物制品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安全性检查:①菌毒种和主要原材料的检查②半成品(包括中间品)检查③成品检查。⒈一般安全性检查①异常毒性试验:是生物制品的非特异性毒性的通用安全试验,检查制品中是否污染有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除另有规定外,异常毒性实验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②无菌试验:生物制品不得含有杂菌,灭活疫苗不得含有活的本菌本毒,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③热原试验:生物制品厂制造过程中被某些细菌和其他物质所污染,可引起机体的致热反应,即热源反应。致热物质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质即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包括家兔试验法和鲎试验法。家兔试验法是将一定剂量的待检品,经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待检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鲎试验法是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⒉杀菌灭活和脱毒情况的检查①活毒检查:主要是检查灭活疫苗解毒是否完善。②解毒试验主要用于检查类毒素等需要脱毒的制品。③残余毒力实验:用于活疫苗的检查。⒊外源性污染检查①野毒检查:组织培养疫苗有可能通过培养带病毒的细胞带入有害的潜在病毒,因此需要进行野毒检查。②支原体检查:病毒类疫苗的病毒收获液、原液采用培养法检查支原体,必要时可采用指示细胞法筛选培养基。③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和艾滋抗体的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是放免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丙肝抗体和艾滋抗体可用酶联免疫法.④残余细胞DNA检查:用分子杂交技术的方法检测来源于宿主细胞的残余DNA含量,以确保制品的安全性。⒋过敏性物质检查:以异种蛋白为原料制成的某些生物制品,需要检查其中过敏原的去除是否达到允许限度。①过敏性试验②牛血清蛋白含量测定③血型物质的检测:通常待检测的血型物质有抗A抗B血凝素和类A血型物质。 第七章 1疫苗的基本成分 其基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灭火剂及其他相关成分。这些基本要素从不同角度确保了疫苗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确保疫苗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稳定存在。 ①抗原在机体内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发生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是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他决定了疫苗的特异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是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的免疫细胞间的一系列免疫反应。抗原的反应原性(reactivity)是指抗原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异物性,一定的理化特性,特异性。 ②佐剂能增强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加强可表现为增强抗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或两者兼有。 ③防腐剂为了保证疫苗在保存过程中不受微生物污染而添加的一种适量的防腐剂。 ④稳定剂有效抗原表位是疫苗的作用基础,而某些抗原表位对环境中的温度,光等因素非常敏感,极易发生变性而导致疫苗的免疫原性降低。为保证作为抗原的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存活,并保持免疫原性,需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或保护剂。 ⑤灭火剂及其他相关成分灭火器主要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对活体微生物的杀灭 2疫苗的基本性质 ⑴免疫原性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①抗原的强弱,大小和稳定性,2抗原的理化性质。 ⑵安全性疫苗的安全性,包括接种后的全身和局部反应,接种引起免疫应答的安全程度,人群接种后引起的疫苗株散播情况。 ⑶稳定性疫苗,必须具有一定稳定性e保证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和冷链运输后仍能保持期有效的生物活性。 3疫苗的种类(112页表格) 4计划免疫与联合免疫概念 ①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特指的某些传染病疫情检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利用免疫制剂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致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②联合免疫(Combined immunization)就是采用多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联合制成多联和多价疫苗,注射这种疫苗可预防多种传染病或相同疾病的不同亚型,也可将多种疫苗同时进行免疫接种,以达到预防多种传染病的目的。 5免疫佐剂(adjuvant):凡能非特异的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6目前人和兽用免疫佐剂的主要类型。 ①铝佐剂抗原中加入适量的佐剂,可以将抗原完全吸附接种后,佐剂将抗原缓慢释放,起到抗原仓库的作用,从而延长抗原与巨噬细胞或其他抗原呈细胞的接触,是抗体的产生量剧增。氢氧化铝的功能主要是刺激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产生高效价的IgG和爱IgE抗体,激活Th2细胞,但他不能刺激Th1细胞,也不能加强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活性,因此对许多疫苗不适用,尤其是对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疫苗。 ②矿物油乳剂这类佐剂在提高抗体的幅度和免疫持久性方面,远高于佐剂。可是副反应严重,注射后多引起无菌化脓,且含有的矿物油,会长期留于植物中不能代谢,而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不予允许用于人。 ③植物油佐剂这种佐剂是由高纯度花生油做乳化剂,与液体疫苗制成的乳剂。由于植物油可被人体缓慢吸收,副反应小于矿物油佐剂,因此可用于人。 。 第八章 1.基因工程疫苗分类包括哪几种? 答:(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2)基因工程载体疫苗:①以细菌为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②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3)核酸疫苗(4)基因缺失活疫苗(5)蛋白工程疫苗(6)转基因植物疫苗 第九章 1.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利用加热或甲醛解毒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live vaccine):又称弱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样的菌毒株制备的疫苗即为减毒活疫苗 2.常用灭活细菌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百日咳疫苗。 常用减毒活疫苗:炭疽疫苗,结核疫苗,鼠疫疫苗,卡介苗。 3.细菌性监督和疫苗生产工艺流程图。菌种〔→传代检定(培养特性、独立试验、安全实试验、免疫力试验)〕→生产培养(37~39℃培养一定时间)(克氏瓶固体培养或发酵罐液体培养)→收菌→合并→原液检定(细菌试验、浓度测定)→半成品配制(稀释、加冻干保护剂)〔→检定(纯菌试验、浓度测定)〕→分装及冻干→成品检定(鉴别试验、物理检查、水分、无菌试验、活菌计数、热稳定性试验、效力实验) 4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可从菌体扩散和或自溶后释放到菌体外。是细菌的代谢产物,为一种蛋白质,所以又称细菌蛋白质毒素,可用于制造类毒素。 内毒素endotoxin:菌体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能释放出来,只有在细菌死亡之后,通过菌体自溶或人工方法使细菌崩解后才能释放至外界环境中,它是由脂质、多糖及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所以内毒素已逐渐被脂多糖一词所代替。第十章 1、HIV的复制:当H I V接触宿主细胞时,gp120与靶细胞的CD4分子结合,暴露出gp41,在gp41的参与下发生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HIV的反转录酶随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内,HIV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反转录成一单链DNA,以此单链DNA为模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另一条DNA链,从而形成双股的cDNA,cDNA可以进行转录,形成病毒RNA,并进一步形成病毒颗粒,由宿主细胞释放再去感染其他细胞,这样的病毒成为活动性病毒。活动性病毒的生成过程即是病毒复制的过程。 2、AIDS的现状:目前研究AIDs疫苗还具有困难,HIV的病毒颗粒结构已经相对较了解,与此相比,疫苗的研究,却很缓慢,主要原因在于该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点。虽然研究HIV疫苗困难重重,然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研制有效的HIV疫苗是有可能的。艾滋疫苗的现状,表现为新型疫苗和传统疫苗两大分枝,新型疫苗以基因工程疫苗为主,同时还包括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根据表达形式及克隆载体可分为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活载体疫苗及核酸疫苗等。 3新型的乙肝疫苗的研究方法:乙型肝炎DNA疫苗主要是将HBsAg的基因重组到质粒上构建成的,它在小动物的实验中显示了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小鼠肌肉注射表达HBsAg的质粒后,迅速产生强烈而持续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但在大动物中却不能诱导出显著的免疫应答,这是DNA疫苗技术在当前所面临的共同的重要问题。利用含CpG基序的寡聚核苷酸与HIV的DNA疫苗同时免疫大猩猩,可以明显增强HBVDNA疫苗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另外,将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插入到HBV的DNA疫苗载体中,也可是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提高数十倍。 第十一章 输血的原则。 答:1.鉴定血型。要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因为ABO血型系统不相容的输血常会引起严重的反应。2.抗体检查和鉴定。要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血型不规则抗体,如抗C、抗E、抗s等抗体;若检查结果为阳性,只要时间允许,在交叉配血前,应该对其进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别分析。3.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主侧实验;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次侧实验。交叉配血试验应在37摄氏度下进行,以保证可能发生的凝集反应得以充分显示。4.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就是把人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如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分别制备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需要输注相应的成分。成分输血具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节约血源等优点。 第十二章 一.血液制品的种类,用途。 1.白蛋白类制剂:①维持调节血液渗透压;②运输和解毒作用;③营养供给。(治疗休克、低蛋白血症、脑水肿、胸腹水) 2.免疫球蛋白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有三类,①正常人免疫球蛋白、②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预防或治疗相应传染病感染症)、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感染症,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作用是给受着补充免疫抗体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的,其功效取决于所含抗体的种类及生物效价。 3.凝血因子制剂:①凝血因子Ⅷ制剂(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出血症状,凝血因子Ⅷ缺乏症),②凝血因子Ⅸ制剂(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的出血症状)③纤维蛋白原制剂(主要用于先天性纤原缺乏症及继发性纤源缺失的治疗,如胎盘早期剥离引起的大出血等)。 二、低温乙醇沉淀法的原理及影响沉淀的因素。 原理:在介电常数大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大,在介电常数小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就小。乙醇能显著地降低蛋白质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从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影响因素:①PH:当PH位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最易沉淀。通常低温乙醇法在PH4.4~7.4进行分离。②温度:温度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低。溶液中加入乙醇,因乙醇的水合作用会产生放热现象,而温度升高可能造成蛋白质变性,所以在低温乙醇工艺中,整个过程均应控制在0~-8℃。温度降低可以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若温度控制不当,轻则会影响蛋白质的获得率,重则会引起蛋白质变性。③蛋白质浓度:在分离过程中,可将蛋白质溶液作适当稀释,以减少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多种蛋白质共同沉淀,但过分稀释易使蛋白质变性,同时增大分离的容量,也不可取,所以应选择适宜的浓度。该方法中蛋白质浓度适宜范围为0.2%~6.6%④离子强度:在低盐溶液中盐浓度的很小改变即可引起蛋白质溶解度的极大变化,盐类与蛋白质的互相影响,随离子强度而变化。该法中离子强度的变化范围在0.01~0.16。,⑤乙醇浓度:乙醇能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逐渐降低,而其溶解度急剧下降,在低温乙醇工艺中,乙醇的浓度范围在0~40%。 第十三章 1.人血液代用品的分类 答:(1)全氟碳化合物。(2)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①天然血红蛋白②化学修饰血红蛋白③人工红细胞④基因重组血红蛋白(3)红细胞类血液代用品。①万能型红细胞②造血干细胞培养定型红细胞。 第15章 细胞因子分类及功能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人类和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多样生物活性的因子。他们是一组可溶性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1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最先被发现的细胞因子。IFN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引发发热等作用。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根据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将CSF分为以下几类①刺激白细胞的CSF②刺激红细胞的促红细胞生成素③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因子④刺激胚胎干细胞的白血病抑制因子⑤刺激血小板的血小板生成素。这些细胞因子均有集落刺激,不同的CFS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起促增殖分化作用,是血细胞发生必不可少的刺激因子。 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这类物质主要有白细胞合成,且主要介导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用极小的量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介导效应。 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除有杀肿瘤作用外,TNF还可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大剂量的可引起恶液质,使患者表现出进行性消瘦。 5趋化因子(chemokine)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调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性,激活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促进定向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和一些转化细胞的机能,在机体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及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对机体不同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生长因子。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和内分泌等途径对靶细胞的增殖、运动、收缩、分化和组织改造起调控作用。 包括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用于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综合症、侏儒症及神经系统疾病等。②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及用于面部整形手术,具有修复皮肤组织的功能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结缔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剂。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创伤愈合和慢性炎症中,对新生儿血管的形成及肌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移动具有刺激作用,对胚胎横纹肌的发育和肺的成熟也起调控作用。⑤神经生长因子NGF: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和成熟,维持神经元的存活。⑥转化生长因子TGF:可用于骨伤愈合,慢性创伤和抗肿瘤。⑦抑制素inhibin、⑧骨形态形成蛋白BMP等。 第十九章 1、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就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基因治疗的方法(方式):(1)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指用正常基因置换整个致病基因,使致病基因永久得到更正。这种以正常基因替换缺陷基因的方法是最理想的,它可以除去全部致病基因,使突变的基因在原位得到更正。(2)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 是指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纠正,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3)基因修饰gene augmentation 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特异的修饰缺陷细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但致病基因本身并未得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