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能够一次性筛查全身癌症等疾病地检查方法

能够一次性筛查全身癌症等疾病地检查方法

能够一次性筛查全身癌症等疾病地检查方法
能够一次性筛查全身癌症等疾病地检查方法

PET-CT —能够一次性筛查全身癌症等疾病的检查方法

1、PET是21世纪开始普及的癌症检出方法。

CT、MRI以及内视镜等检查多用于每次对一个部位进行检查,而PET检查可以一次性筛查出全身的癌症等疾病。

另外,对比CT检查之类的形态影像检查是对形态的异常进行检查,PET检查是对病变部位的葡萄糖代谢进行检查,确认机能是否存在异常。

并不是说哪种方法更好,而是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势,是一种互补的检查方法。

2、通过PET检查发现的癌症是

众所周知癌症通过早期发现,是“能够接受最佳的治疗”和“能够克服”的。通常来讲PET检查一般可以发现1CM左右大小的癌症。通过一次性全身检查,能够发现其他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早期癌症。

PET检查最擅长发现的早期癌症是甲状腺癌和大肠癌。

对于已经升至男女死因首位的肺癌来讲,可以说CT检查方法对于发现早期癌症的诊断精度更高。对于肺癌,PET检查多用于癌症确诊以后,针对是否有转移而进行的全身筛查,且非常有效(参照下图)。另外,对于确认癌症治疗效果也是有效的。

在“肺癌的病变扩散诊断”的比较中具有最高的正确诊断率。

3、只有注射药剂时略有痛感

是一种除了注射一次类似于葡萄糖成分的安全药剂以外,只要平躺在床上接受全身摄影就可以完成的检查。

不需要像以往的癌症检查方法那样对各个部位进行检查。

PET与PET-CT的区别

PET-CT是将PET与CT两种检查同时进行,一次可以一次性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即使PET可以检查出是否存在癌症,但也只能对癌症进行平面成像。因此,很难了解癌症的准确位置及形状。多数情况下,会同时采用能够立体成像癌症的CT,通过PET影像和CT影像的处理软件对影像和位置进行合成。由于摄影时间不同,对于呼吸中的胸部以及肠道蠕动中的腹部的正确位置,确认起来是非常难的,而PET-CT可以消除这个弊端。同时进行两种检查,依靠精确地定位,诊断精度有了质的飞跃。

PET检查的流程

PET检查的注意事项

FDG-PET虽然是癌症诊断中非常好的检查手段,但并不完善。因为存在不会聚集FDG 的癌细胞以及聚集了FDG的正常部位(生理性聚集部位)与癌细胞重合等等“PET假阴性癌症”的情况。

PET假阴性癌症的特征是:1、生长缓慢的癌症2、薄薄一层分布于表层的癌症3、癌细胞零零散散广泛分布的癌症。4、极小的癌症5、无法聚集FDG的癌症等等。

具体需要注意的“PET假阴性癌症”是:1、肝细胞癌2、胃癌3、肾细胞癌等泌尿系统癌症4、前列腺癌5、特殊肺癌

不过,对于这些情况,采用超声波检查、CT成像检查、MRI检查、内视镜检查等方法同时进行检查是能够提高检出率的。

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标准(试行)

附件1: 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标准(试行) 一、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系统 (一)组织网络及职责分工 质量控制系统由省级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中心、各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单项听力筛查机构及采血机构等组成。 省级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中心提供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同时负责协助省卫生厅对全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定期向省卫生厅上报全省筛查工作情况和质控情况,并向各筛查机构反馈质控结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提供筛查服务,负责培训和指导本区域相关筛查人员,做好筛查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同时做好本单位和所辖区域的质控工作。 单项听力筛查机构提供听力筛查服务,做好筛查信息资料的收集、上报以及本单位筛查质控工作。 采血机构要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咨询和筛查血片的采集工作。 (二)工作要求及相关制度 各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应建立筛查质量控制小组,每月进行质控活动一次,对本筛查机构及所辖区域的筛查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和监督管理,并做好总结,以保证和提高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各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要制定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部门的工作制度、转诊制度、跟踪追访制度、标本采集及管理制度、统计汇总及上报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标准 (一)基本要求 机构设置、人员、房屋和设备符合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

范》(卫妇社发[2004]439号)(以下简称《新筛规范》)的要求。 (二)筛查对象 所有活产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初步筛查(初筛) :新生儿生后3~5天。 第2次筛查(复筛) :婴儿出生42天内。 初筛未通过、可疑或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等听力损失高危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环境、方法和步骤 遵《新筛规范》。其中,听力筛查主要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 (五)目标 1个月内进行筛查。对初筛阳性者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3个月内进行诊断,6个月内进行干预。诊断、干预方法遵《新筛规范》。 (六)信息管理 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为筛查、追踪和随访(2~3年)、诊断及干预提供服务,同时为监测系统提供信息以评估筛查的运作情况。 三、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筛查质量控制标准 (一)基本要求 机构设置、人员、房屋和设备符合卫生部《新筛规范》的要求。 (二)筛查对象 所有活产新生儿。 (三)采血方法、步骤和时间 遵《新筛规范》要求。 (四)检测方法 采用国家推荐的实验方法和批准的标准试剂盒。对于2次实验结果均大于阳性切值的,需追踪确诊。

HRA-Ⅰ型疾病早期筛查系统可对癌症进行早期预警

HRA-Ⅰ型疾病早期筛查系统可对癌症进行早期预警 1.主要功能: 对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预测潜在病患危险因素和疾病发展趋向,并可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肝病、肾病、肿瘤等疾病做早期预警,给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建议。 HRA系统是国内唯一可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检测评价的高技术设备,弥补了影像学设备对早期疾病无法诊断的不足,也弥补了生化分析技术对早期疾病诊断滞后的弱点,是疾病早期风险预测的新突破。 2.产品特点: ·无创 1.25V低压直流电刺激感应技术无创、无辐射、无抽血检测,3D数字重建; ·快捷 5分钟完成全身8大系统健康扫描、即时打印风险评估报告; ·准确 5级评价标准,经河北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准确率达96%; ·全面 8大系统、201项临床指标无遗漏检测,自动风险分级评估; ·经济检测时间短、费用低,获得《HRA扫描健康体检报告》及健康指导; 3.独有优势: ·国内首台健康风险评估系统; ·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合法医疗器械注册证; ·国际先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通过CE认证; ·支持远程专家会诊、远程数据传输分析、远程维护、调取、开关机管理; ·与CT、X光、核磁对比,准确率在96%(经河北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检查不会中断,解决了空间电磁及静电产生的干扰,使得检测时采集的信号更准确(公司设有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及40多名研发人员,并且在刘尚合院士的领导下,解决了干扰信号问题); 4.传统的常规体检和HRA检测的区别: 常规的体检主要包括医生的检查,化验,超声,CT,X光,胃镜肠镜等多种检查相结合,主要针对的是业已形成的疾病检测,提供的信息仅仅是有病和无病。在早期预防阶段功效并不明显。这种评估远远满足不了健康管理的要求,更满足不了人们对疾病防范于未然的迫切需求。然而HRA专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预防,HRA检测无痛、无创、无辐射、快速准确,开创生物医学应用于临床及体检的先河。

这四种癌症可被有效筛查

注意:这四种癌症可被有效筛查 2017 年美国癌症报告显示,过去二十年间,美国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了25%,而其中癌症筛查的推广功不可没。 以宫颈癌为例,美国过去半个世纪宫颈癌死亡率一路下降,成效亦得益于Pap test(宫颈涂片)和HPV (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的普及。 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筛查开展,也有效提高其早期检出治疗的比率。 那么,筛查是否对所有癌症都有用呢? 当然不是。每个癌症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1什么是癌症筛查? 在解答有关肿瘤筛查的问题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肿瘤筛查? 所谓「筛查」,是指在有症状之前进行体检,以期发现某种疾病。 在美国,一种检查方法用于临床癌症筛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点: ?有效性及特异性,可以相对灵敏地发现某种癌症以及癌前病变; ?安全性,没有明显副作用; ?可操作性,经济方便,可以用于大量人群的筛查;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多年研究数据的支持,如何解读筛查结果,制定筛查频率,以及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需要定期回顾,及时调整。 能够满足上述,才能称得上明确意义的肿瘤筛查。 2哪些癌症有明确的筛查方法呢? 在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推荐遵循USPSTF 制定的指南进行筛查。 什么是USPSTF? 即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它是一个成立于1984 年的独立组织,由全美知名的疾病预防和循证医学专家组成,主要提供疾病预防筛查方面的指导。 1998 年,经国会授权,其被美国医疗研究和质控部门接管。每年向国会报告,除了推荐疾病筛查指南之外,还汇报发现的疾病预防服务中的漏洞,并且建议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以下4 种癌症,CDC 和USPSTF 有明确的筛查指南。 1乳腺癌 (1)适用人群 50 岁到74 岁的有普通风险的女性,每2 年做一次乳房X 线造影检查。 40 岁到49 岁的女性建议跟医生共同讨论,考虑病人的家族史、个人风险、权衡利弊后一起做决定。 (2)筛查手段 X 线钼靶造影(mammography):研究已经证明常规的X 线造影可以降低死于乳腺癌的风险。 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一般跟X 线造影一起使用。因为有些时候MRI 会有一些假阳性,所以只适用于高风险的人群。 2 宫颈癌 (1)适用人群 21 岁到65 岁的女性。 (2)筛查手段

五项检查筛出早期癌症

癌症知识 目前常用的肿瘤筛查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种,总的原则是首选无创、无放射线的,如果采用这些检查,还不能确诊病情,再选择有创的和放射线检查。 > B超 适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腹部肿瘤,如肾癌、肝癌,盆腔内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盆腔癌、卵巢癌等,可判断乳腺、颈部肿物的位臵、大小、鉴别其良恶性。 检查频率:健康人一年检查一次。对于乳腺癌,40岁后就该每年做一次钼靶结合B超的筛查,35岁以下的女性更应首选B超。 注意事项:做消化道超声前3天最好禁食牛奶、豆制品等易发酵产气的食物;检查前1天晚上吃清淡饮食;当天检查前需空腹,禁食禁水;做盆腔超声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1000毫升左右开水,检查前2—4小时别小便。 X线检查 适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肺癌筛查,即胸部螺旋CT检查和乳腺癌筛查。 检查频率:中老年人,尤其是嗜烟者,应列为肺癌重点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50岁后可每年做一次乳腺X 线筛查。 注意事项:尽量减少受照量,最好仅暴露被检部位,尽量减少曝光时间。此外,婴幼儿、孕妇、有生小孩打算的青年女性应远离。 内镜 适用:肠癌、胃癌

检查频率:40岁后,建议去做一次胃镜检查,可将胃癌扼杀在早期萌芽中。特别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者,更应每年做一次检查。而从大肠腺瘤发展到大肠癌通常需要5—10年时间,因此筛查很有必要。50岁后,应每年查次大便隐血试验,5年查次肠镜,家里若有亲属患肠癌,最好从40岁开始。 注意事项:检查前三天宜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不吃果蔬,检查当天早晨禁食早餐。 抽血 适用:现在一般常规体检中都有肿瘤标记物检查,此外,前列腺的筛查,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抽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检查频率:肿瘤标记物最好每年查一次;50岁以上的男性都该在体检时检查PSA,每年一次,如有异常,应复查两三次,排除炎症的可能。 注意事项:如果标记物数值异常,有可能提醒肿瘤的存在,应进一步做CT、B超明确诊断。 宫颈涂片检查 适用:宫颈癌 检查频率:初次房事后的三年可每年做次宫颈涂片检查。30岁后可依据风险因素检查,如果三次或多次结果连续为阴性,可以减少受检次数。 注意事项:检查最好躲开月经期,如果有妇科急性炎症或感染,最好等病愈后再做,计划检查前24—48小时内不要冲洗阴道。 "); Mo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3684452.html,/ 雪山大夫More:swqwdaq 恶性肿瘤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它是100 多种相关疾病的

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的重要性 肿瘤早期发现的重要意义在当前肿瘤临床研究中,中晚期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为10-20%,这也是“谈癌色变”的重要原因。2005年4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目前情况。 早早癌筛查知识手册 基础问答 1、肿瘤早期发现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肿瘤临床研究中,中晚期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为10-20%,这也是“谈癌色变”的重要原因。2005年4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目前我国癌症死亡已位居各类死因的第一位,尤以西部和农村地区增长明显。其中一主要原因是患者就医时癌症已发展为中晚期。而肿瘤早期不伴转移,容易切除,可为患者赢得较多的存活机会,因此医学界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格外重视。研究证实肝癌直径与手术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100%,肝癌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因此汤钊猷院士把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称为二级预防,认为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 2001年8月公布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的6个肿瘤课题中,4个是研究筛查和早期诊断肿瘤的。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指出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作为我国提高五年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说明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2、什么是肿瘤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其目标是防止肿瘤的发生。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肿瘤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体育,以增进身心健康。对个人,这是0期,是重要的“防患于未然”时期。 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预防、“三早”预防。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其任务包括针对肿瘤症状出现前的潜在或隐匿的疾患,采取“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措施。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逆转到0期,恢复健康,而肿瘤相关物质是早期发现肿瘤的重要线索。对个人,又有A期(即癌前期)与B期(即早期癌),这是两个不同临床前隐匿疾患时期。肿瘤并非突然起病的。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事实证明,种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均具有其一定的规律和过程。自从某一个人接触致癌因子起至死亡,一般都有一段相当长的曲折反复演变过程,其时间甚至可长到10年、20年以上。 至于这一过程的长短,以及最后是否进入癌前期、癌变期,或变成后是否会逆转甚至消退,尚需取决于致癌因素与抑癌因素的强弱、接触的久暂、内外因结合的疏密、人体对有害物质的防护、排斥、吸收、代谢和免疫效应的强弱、癌细胞及其群体本身的动力学变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因此,在这一长过程中,只要发动大家抗癌,打断其中任何一、二或几个环节,都有可能制止社会

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体检中各项血液检验指标,B超、X光、肛诊,妇科体检中的巴氏涂片、LCT、阴道镜检查、子宫内膜癌筛查、乳腺钼钯摄片、胃肠道内窥镜,以及CT、核磁共振等都是常用的肿瘤检查方法。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是否升高,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这些肿瘤标志物及测定意义如下: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也可有不同程度升高;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也可见AFP含量升高,妊娠期妇女也可引起AFP升高。 癌胚抗原(CEA):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结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均可见CEA升高。部分良性疾病,如: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 糖类抗原(CA125):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对卵巢上皮癌也很敏感。对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糖类抗原(CA153):主要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对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糖类抗原(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会有不同程度升高。 糖类抗原(CA50):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于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内,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其他为肝癌、卵巢与子宫癌和恶性胸水等。对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糖类抗原(CA242):用于胰腺癌、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也可见升高。 胃癌相关抗原(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检出率更高。 铁蛋白(SF):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结合FPSA/PSA比值,是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疾病的有效指标。

能够一次性筛查全身癌症等疾病地检查方法

PET-CT —能够一次性筛查全身癌症等疾病的检查方法 1、PET是21世纪开始普及的癌症检出方法。 CT、MRI以及内视镜等检查多用于每次对一个部位进行检查,而PET检查可以一次性筛查出全身的癌症等疾病。 另外,对比CT检查之类的形态影像检查是对形态的异常进行检查,PET检查是对病变部位的葡萄糖代谢进行检查,确认机能是否存在异常。 并不是说哪种方法更好,而是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势,是一种互补的检查方法。 2、通过PET检查发现的癌症是 众所周知癌症通过早期发现,是“能够接受最佳的治疗”和“能够克服”的。通常来讲PET检查一般可以发现1CM左右大小的癌症。通过一次性全身检查,能够发现其他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早期癌症。 PET检查最擅长发现的早期癌症是甲状腺癌和大肠癌。

对于已经升至男女死因首位的肺癌来讲,可以说CT检查方法对于发现早期癌症的诊断精度更高。对于肺癌,PET检查多用于癌症确诊以后,针对是否有转移而进行的全身筛查,且非常有效(参照下图)。另外,对于确认癌症治疗效果也是有效的。 在“肺癌的病变扩散诊断”的比较中具有最高的正确诊断率。 3、只有注射药剂时略有痛感 是一种除了注射一次类似于葡萄糖成分的安全药剂以外,只要平躺在床上接受全身摄影就可以完成的检查。 不需要像以往的癌症检查方法那样对各个部位进行检查。 PET与PET-CT的区别 PET-CT是将PET与CT两种检查同时进行,一次可以一次性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即使PET可以检查出是否存在癌症,但也只能对癌症进行平面成像。因此,很难了解癌症的准确位置及形状。多数情况下,会同时采用能够立体成像癌症的CT,通过PET影像和CT影像的处理软件对影像和位置进行合成。由于摄影时间不同,对于呼吸中的胸部以及肠道蠕动中的腹部的正确位置,确认起来是非常难的,而PET-CT可以消除这个弊端。同时进行两种检查,依靠精确地定位,诊断精度有了质的飞跃。 PET检查的流程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规范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1目的 建立完善的新生儿遗传代谢并筛查实验室技术要求,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要求,现就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对实验室制定以下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 3相关程序 3.1基本要求 3.1.1机构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按照本区域规划指定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为新生儿 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其实验室年筛查检测量应当达3万人次以上。 3.1.2人员要求。 a)实验室负责人:与医学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具有儿科或临床检验工作经验,从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5年以上,掌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网络运作和管理。

b)实验室技术人员:中专以上学历,从事检验工作2年以上,具有技师以上职称,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 织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包括:(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2)所筛查病种的相关知识;(3)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处理的相关知识;(4)检测技术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5)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判断;(6)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 (7) 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 c)文案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文字处理及统计)技术且有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 3.1.3设备要求。

注:以上设备可根据筛查量、实验方法及筛查病种适当调整。 3.1.4房屋要求。 a)实验室用房2间,使用面积至少40平方米以上。 b)综合用房2间,至少20平方米以上,用于滤纸干血片的验收、计算机录入和资料登记保存。 c)血片储藏室或冷库1间,用于滤纸干血片的长期保存《 d)房屋面积应当根据筛查量及筛查病种适当增加。 3.2实施原则与职责 3.2.1必须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322收到标本应当在24小时内登记,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当立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1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 卫生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目录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1)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5)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 (10)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操作流程 (15)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知情同意书 (16)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16)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流程 (25) 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 (26)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 采集技术规范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血片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血片采集及送检的医疗机构应当按本技术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 一、基本要求 (一)采血机构设置。 设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 (二)采血人员要求。 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从事医学临床工作2年以上。 2.接受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递送的相关知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信息和档案管理。 二、采血机构和人员职责 (一)积极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本机构血片采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三)承担本机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有关信息的收集、

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四)血片采集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当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意义、筛查疾病病种、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取得书面同意。 (五)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采血日期和采血者等。 (六)严格按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步骤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并在规定时间内递送至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验。 (七)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或不合格标本退回需要重新采血者,应当及时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 (八)对可疑阳性病例应当协助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及时通知复查,以便确诊或采取干预措施。 (九)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包括掌握活产数、筛查数、新生儿采血登记信息、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例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10年。 三、血片采集步骤 (一)血片采集人员清洗双手并佩戴无菌、无滑石粉的手套。 (二)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并用75%乙醇消毒皮肤。

癌 症 筛 查 中 的 一 些 基 本 问 题

癌症筛查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陆建邦孙喜斌 摘要:癌症筛查就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可疑者或癌症病人,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期得到较好的预后。目前,对于多数肿瘤来说,筛查被认为是研究实验性的,尚不能推荐为公共卫生政策。本文从论理学、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筛查方法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癌症筛查的利与弊及其一般指导原则,希望引起关注并推动癌症筛查工作科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筛查,肿瘤,预防与控制,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R730.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242(2004)06-0347-04 理论上讲,癌症控制是可以达到的,或是防止其发病,或是在发病后能够采取适当有效 的治疗措施而得以治愈。然而,目前看来还没有那一种方法可获得完全成功,因此还必须相 辅相成、互相弥补不足之处。对于某些癌症来说,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降低发病率、死亡率,从而有效的控制癌症。 所谓筛查就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可疑者或癌症病人,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 期治疗,以期得到较好的预后。 1 癌症筛查的论理学 在一般的临床实践中,鉴于病人与医生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质,需要建立一种伦理原则 以主导这种关系。例如,当一名患者为解除某种症状或治疗某种已经存在的疾病时,医生只 需要根据现代医学知识,发挥其专长并提供各种帮助,医师只是尽力服务好,无需向病人许 下他一定能治好的诺言。但是,接受筛查者并不都是病人,而且其中的大多数人也不会成为 病人。因此,接受检查者有时不仅没有得到好处,还会遭受一些损失。所以,癌症筛查的论 理学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在推行一项癌症筛查计划时,至少应保证对整个社会有益处,而应尽可能减少对某些 个人造成损失。筛查应关心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应考虑如何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公平地分配 给整个社会以取得最大效益,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把有限的人力、物 力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的特殊问题,可能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常规的医疗保护方 面转移到筛查方面,甚至在技术先进的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例如,北美洲对50岁以上 的妇女不进行常规乳腺癌筛查,其原因之一就是如果扩大到全社会普查,其费用太高。 2 指导筛查计划的总原则 从疾病角度看,所查疾病应该是重要的健康问题。筛查应针对那些对群众健康危害严重、威胁生命的常见癌症,应是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临床前期长、现患率高、 1

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血片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血片采集及送检的医疗机构应当按本技术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 一、基本要求 (一)采血机构设置。 设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 (二)采血人员要求。 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从事医学临床工作2年以上。 2.接受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递送的相关知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信息和档案管理。 二、采血机构和人员职责 (一)积极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本机构血片采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三)承担本机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有关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四)血片采集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当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意义、筛查疾病病种、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

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取得书面同意。 (五)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采血日期和采血者等。 (六)严格按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步骤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并在规定时间内递送至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验。 (七)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或不合格标本退回需要重新采血者,应当及时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 (八)对可疑阳性病例应当协助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及时通知复查,以便确诊或采取干预措施。 (九)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包括掌握活产数、筛查数、新生儿采血登记信息、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例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10年。 三、血片采集步骤 (一)血片采集人员清洗双手并佩戴无菌、无滑石粉的手套。 (二)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并用75%乙醇消毒皮肤。 (三)待乙醇完全挥发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侧或外侧,深度小于3毫米,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从第2滴血开始取样。 (四)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液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避免重复滴血,至少采集3个血斑。 (五)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采血部位止血。 (六)将血片悬空平置,自然晾干呈深褐色。避免阳光及紫外线

资本涌入分子诊断市场癌症超早期筛查_黑马_企业浮现_陆宇

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3月/3日/第024版 新健康 资本涌入分子诊断市场癌症超早期筛查“黑马”企业浮现 本报记者陆宇 重点提示 美国市场调查与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预测,到2018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将达到79.57亿美元,肿瘤学是增长最快的部分,未来五年,亚洲将是分子诊断领域最有前途的地区。 谁将是该领域的中国“黑马”企业?资本已经开始涌动。 截至2014年,为真生物和普世华康陆续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后者借此多元化销售渠道、获得多张医疗检测机构牌照,并建立了中国首家以筛查和康复为主业的肿瘤专科医院。 分子诊断层面的癌症超早期筛查技术在中国开始步入产业化。 2月27日,“肿瘤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国际研讨会”在温州佑安医院举办,普世华康江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普世华康”)董事长王弢表示:“只需抽取5ml外周血,即可高效精确地发现癌症于萌芽状态,从而实现癌症的超早期检测与发现,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普世华康成立于2014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技术和产品仅有将近一年的历程,事实上,承担此项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母体是苏州为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为真生物”)。为真生物成立于2008年,从事疾病诊断治疗相关的试剂、药物、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和销售,并专注于癌症超早期及复后监控等领域,于2014年正式建立了癌症超早期筛查及复后监控的平台普世华康。 世界各国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即早期发现并干预癌症,意味着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大幅提高甚至治愈,而造成癌症高死亡率的原因,除尚难找到根治方法之外,发现滞后是重要的因素,因此,癌症超早期预警筛查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以胰腺癌为例,中国的研究显示,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30%,其中有少数可以被治愈;而在二期接受治疗的患者,五年平均生存率降到了约10%,他们中很少有人会被治愈;等到三期才得到治疗的患者,他们的平均生存期只有8到12个月;四期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甚至只剩3到6个月。 虽然癌症早期筛查技术并非首次出现,但普世华康的技术具有独创性,其原理为通过检测捕捉到微量的游离于血液中的肿瘤碎片,因此可提前于传统手段发现癌症。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梅尔(Kimmel)癌症中心沃格尔斯坦等人在《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章中称:“如果把更大精力投入到早期诊断和预防上,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十年里,癌症死亡数可以被降低75%。” 截至2014年,为真生物和普世华康陆续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后者借此多元化销售渠道、获得多张医疗检测机构牌照,并建立了中国首家以筛查和康复为主业的肿瘤专科医院。 普世华康董事长王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分子医学肿瘤产业化的基础布局,预计今年纯销售收入可达到亿元以上。” 基因诊断技术呈现市场细分 普世华康宣称preMiD可提前3-5年发现癌症,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以大幅提高治愈率。该公司销售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一种DNA层面的检测方法,能够早于传统方法捕捉到癌症的蛛丝马迹。” 据介绍,与传统的B超、CT、肿瘤标志物等筛查方式不同,preMiD通过检测基因突变点位和游离于血液中的肿瘤DNA碎片(ctDNA)实现诊断。在分子诊断领域,癌症被认为是由基因

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的医疗机构。 一、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区域规划指定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其实验室年筛查检测量应当达3万人次以上。 (二)人员要求。 1.实验室负责人:与医学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具有儿科或临床检验工作经验,从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5年以上,掌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网络运作和管理。 2.实验室技术人员:中专以上学历,从事检验工作2年以上,具有技师以上职称,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包括:(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 (2)所筛查病种的相关知识; (3)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处理的相关知识; (4)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 (5)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判断; (6)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 (7)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

3.文案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文字处理及统计)技术且有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 (三)设备要求。 注:以上设备可根据筛查量、实验方法及筛查病种适当调整。 (四)房屋要求。 1.实验室用房2间,使用面积至少40平方米以上。 2.综合用房2间,至少20平方米以上,用于滤纸干血片的验收、计算机录入和资料登记保存。 3.血片储藏室或冷库1间,用于滤纸干血片的长期保存。 4.房屋面积应当根据筛查量及筛查病种适当增加。

二、实施原则与职责 (一)必须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二)收到标本应当在24小时内登记,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当立即退回重新采集。 (三)采用国家规定的实验方法,且具有国家批准文号的试剂和设备进行检测。 (四)必须接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质量监测和检查。 (五)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发现漏检病例,须寻找原因。 (六)必须建立以下实验室规章制度: 1.人员分工责任制度。 2.各种技术操作程序。 3.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4.仪器管理及校准制度。 5.试剂材料管理制度。 6.标本登记保存制度。 7.安全制度。 8.应急预案。 (七)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资料保存完整,内容包括: 1.不符合要求退回的血片标本信息,应当注明原因及日期。 2.每次检测结果的原始资料,包括标准曲线、质控结果、筛查结果等。 3.有关质量控制资料,包括室内质控图、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

胃癌的早期筛查

胃癌的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每4个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中就有1例胃癌患者。因此胃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胃癌的治疗效果与病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能够生存5年以上,而晚期胃癌患者,生存5年的几率不足5%。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胃癌,是改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约半数患者可无报警症状(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所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所谓胃癌的高危人群,就是指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胃癌的人,他们的胃癌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几倍,甚至近10倍。 以下符合第1项和第2-6项任一项者属于胃癌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或者等于40岁,男女不限。(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 2、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约10%的胃癌表现为家族聚集性,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高4倍) 6、存在胃癌的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呢? 如图所示,胃癌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及幽门螺杆菌筛选出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早期胃癌高风险者(该检测不针对食管癌、胃食管交界部癌),或直接进行胃镜检查。 胃镜下检出早期胃癌包括发现病灶和诊断病灶两个步骤。发现病灶,即在内镜下找到可疑病灶(局部粘膜凹凸、粘膜颜色变化、粘膜血管透见度差),然后通过化学染色内镜、电子染色内镜(NBI、FICE等)、超声内镜等检查鉴别是否肿瘤,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范围。 我院引进的放大内镜系统,甚至可以通过对粘膜微小血管形态、粘膜表面微小结构形态的变化鉴别癌与非癌。

卫生部新生儿筛查管理办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 64号)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2月1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六日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 卫生部根据需要对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进行调整。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医疗资源、群众需求、疾病发生率等实际情况,增加本行政区域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并报卫生部备案。 第四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程序包括血片采集、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第五条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之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在工作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六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医疗需求、技术发展状况、组织与管理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和技术规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网络,组织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以下简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设置规划,指定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为本行政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应当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或者听力筛查阳性病例确诊、治疗; (二)掌握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转诊情况; (三)负责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管理和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 (四)承担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关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报和反馈工作。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病例信息,协助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做好前款工作。 第八条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者儿科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血片采集及送检、新生儿听力初筛及复筛工作。 不具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服务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及听力筛查。 第九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设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所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所开展工作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 (二)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 (三)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发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阳 性病例时,应当及时通知新生儿监护人进行确诊。 开展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的医疗机构发现新生儿疑似听力障碍的,应当及时通知新生儿监护人到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力确诊。 第十一条新生儿疾病筛查遵循自愿和知情选择的原则。医疗机构在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前,应当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条件、

癌症的早期筛查方法

如何及时发现癌症的早期症状?癌症早期检查有效吗? 提问:都说癌症越早治疗越好,提前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网上流传的癌症的早期症状有用吗?癌症早期检查会有多大作用? 回答: 中国医学科学院公布了10大癌症的早期症状。这些症状是否会对攻克癌症有积极影响?专家认为,以上即使发现了症状几乎也都难以治愈,只有做好癌症早期检查,才能提高癌症治愈率。如果在癌细胞形成阶段即发现,那么癌症是可以逆转的。MED就可以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癌症。 10种癌症的早期症状 中国医学科学院根据我国情况,提出人们应重视的10种症状: 1、身体任何部位,如舌头、颊粘膜、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生的溃疡,经久不愈者。 2、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 3、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 4、中年以上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俗称白带增多)。 5、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者。 6、久治不愈的干咳或谈中带血。 7、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8、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原有的毛发脱落。 9、鼻塞、鼻衄、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 10、无痛性血尿。 诱发这10中症状的癌细胞已经形成了米粒大到花生米大小的肿瘤,即便切除,也不能彻底防止癌细胞扩散。所以,虽然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现有癌症早期检查技术有弊端 最新医学研究发现,从癌细胞到形成米粒大小的肿瘤需要8到10年,是癌症早期阶段,此时如果进行正确的医学干预,可以实现癌症逆转。 目前可用的癌症早期检查手段包括活体穿刺,内窥镜检查,核磁共振,CT,B超,X光,PET-CT,这6种手段对癌症的早期预警能力依次递减,其中活体穿刺是临床诊断的最后手段,PET-CT可发现米粒大小的肿瘤,对癌症的预警期约为1年。癌症治疗专家认为,凡是能被人体感受到的肿瘤,现有医学手段几乎都没有好办法。而只有在癌细胞形成阶段,癌症的治愈率几率才让人满意。 那么,有没有在癌症超早期就能发现癌细胞的癌症早期检查技术呢? MED癌症超早期筛查提前10年发现癌症 北京葆元和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MED癌症超早期筛查技术,就是这样的技术。MEDMED癌症超早期筛查技术通过监测癌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变化,发现正在形成的癌细胞。 癌细胞生长会引起周边微环境两个变化: 1 微环境PH值降低。癌细胞生长过程中,通过释放酸性物质破坏周围细胞,以抢夺营养,所以,癌细胞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能生长。这样,通过检测微环境PH值的变化就可以发现癌细胞。 2 糖分大量消失。癌细胞是变异的正常细胞,在变异过程中,其产生能量的线粒体被损坏,只能靠糖酵解提供能量,因此,癌细胞需要消耗大量的糖分,这就引起微环境中糖分的变化。因此,微环境中糖分的变化就成了MED癌症超早期筛查技术发现癌细胞的证据之一。 因为是通过监测癌细胞周围微环境的变化,因此,MED癌症超早期筛查技术可以及时发

四大女性妇科癌症的筛查

四大女性妇科癌症的筛查 近年来,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天约有三四百人来该医院体检,其中半数是女性,“而近两个月内,初筛就发现了三四十名女性有患癌的可能性。”医生建议,女性年龄在30岁以下的,每两年做一次妇科检查;30岁至44岁的女性,每年做一次检查;45岁以上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何美芳也介绍,现在不仅是女性癌症发病率升高,同时还有年轻化的趋势,“以往发病的多是40岁,尤其是45岁以上的女性,现在越来越年轻,前年我们就发现了一个21岁患宫颈癌的病例。”何美芳说,之所以发病率升高、趋年轻化,主要是由于性生活过早、抽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多次人工流产。除乳腺癌外,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也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四大妇科癌症,且呈年轻化趋势。这四大癌症,如何预防,怎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宫颈癌――妇科癌症第一名高危人群:过早性生活及性伴侣过多者发病年龄:平均51岁,20多岁的姑娘并不少见 筛查对象:有三年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女性 如何筛查:每年查一次HPV+TCT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三个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妇科癌症(专指生殖系统癌症,乳腺癌不包括其中)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据统计,2008年全球估计新发宫颈癌病例52.98万,死亡病例25.51万人。目前,我国发病率为10万分之二十至三十之间。”专家表示,它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即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有关。 专家说:“过早的性生活与性伴侣过多与诱发宫颈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平均发病年龄为51岁,近年来,随着我国性生活观念的转变,发病年龄有呈年轻化的趋势,二十出头,三四十岁的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性生活开始得越早,发病几率越高。” 高危人群有:性伴侣多,或经常有不洁的性交、杂交,有多次生产或流产史;吸烟、配偶性生活混乱;有不正常的阴道出血,如同房时出血,分泌物增多。 尽管,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但相比其他妇科癌症,它的死亡率并不是很高。专家解释说:“一方面,宫颈癌的进程相对缓慢,从正常宫颈发生炎症到癌前病变,最后到宫颈浸润癌一般需好几年;另一方面,宫颈的位置很浅,一旦出现病变,有经验的妇科医生可以通过肉眼看到,因此,能够较早地发现。早期的宫颈癌经过积极治疗,其5年的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