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的石油进口发展趋势

中国的石油进口发展趋势

免费文章下载

摘要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石油工业经历了“探索成长——快速发展——稳定发展——战略转移”四大阶段,从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到今日国内石油实现高产稳产。就目前来看我国众多产业都需要石油资源,国内油气资源开发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进口依存度有递增趋势。因此,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每年还需要大量的进口国外石油。本文,主要就我国石油进口发展趋势做相应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石油进口趋势

Abstract

Since the 1950 s, China's oil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explore growth, rapid development, stabl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ic shift\" four big stage, found in daqing oilfield from 1959 to today's domestic oil to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yield. So far many industries are need for oil resource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oil and gas resources cannot fully meet the domestic demand, import dependency has increasing trend. Therefore, oil security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n our country, also need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ed foreign oil every year. This paper,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oil imports as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hoping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Oil; Imports. trend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前言.. (4)

1 中国石油进口现状 (5)

1.1 中国面向俄罗斯石油进口现状 (5)

1.2 中国面向拉丁美洲石油进口现状 (6)

1.3 中国面对中东石油进口现状 (6)

1.4 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建设现状 (7)

2 中国石油依赖进口的主要原因 (8)

2.1 国内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储量增长难度大 (8)

2.2 石油供需缺口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8)

2.3 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9)

3 未来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发展趋势 (10)

3.1 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性合作与交流 (10)

3.2 进口稳步增速,且来源多样化显现 (10)

3.3 加快收购海外石油资源及石油开发步伐 (11)

3.4 原油进口权将大规模向民资开放 (11)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4)

前言

根据2012年《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中显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尤其是石油能源,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为57%。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对石油需求量增大,且目前依然没有替代性资源取代石油的“地位”。为了确保经济稳步发展,进口海外原油依然是保持我国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紧密度越来越高,中国对石油的敏感度也会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国内上游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等三大石油公司,以及经国务院批准从事油气勘探的辅助企业。由于目前我国石油供给缺口加大,石油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也被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并得到空前的关注。

1 中国石油进口现状

根据2010年2月8日美国《油气杂志》相关报道显示,虽然全球经济出现下滑现象,但是我国油气公司在海外的投资却是持续增温的。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中东等地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大型油田。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08年海外权益油产量高达90万桶/天,重量约为4500万吨。占全国原油进口量的25%。而且根据中国海关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2.82亿吨,同比攀升4.03%,其中12月当月进口原油2678万吨,单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除自行投资石油产业以外,还将致力于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东非和南美等地进口石油。2009年,我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等过签订了“贷款换石油”等重大能源合作项目,其中涉及到的金额超过400亿美元,不仅使资源国获得了其所需要的资金,更使得我国石油能源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供应渠道。就目前来看,我国石油进口主渠道现状主要表现为:

1.1 中国面向俄罗斯石油进口现状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以外的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我国石油进口需要把握这一主要石油输出国家。2009年2月17日,中俄两国签订了250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协议,在这笔贷款还款的20年间保证向中方供应石油,且返还量为30万桶/天(即1500万吨/年)。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2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将在今后20年内向中国返还供应石油1500万吨油当量/年(30万桶/天)。为了更加便捷的获取俄罗斯石油,我国于2008年10月份,与俄罗斯签署铺设中俄石油管线的协议,预计建成以后可以实现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的目标。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2月中俄管道进口原油为122万吨,累计输油4842万吨。

1.2 中国面向拉丁美洲石油进口现状

近年来,我国开始与委内瑞拉、巴西等国签订大型石油合同,例如2009年2月中委双方签署了12项合作协议,合作投资基金高达120亿美元,并将资金用于组建战略联盟。其中,委方将会在协议签署后的500年内成为中国提供石油的合作伙伴。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数据,委内瑞拉的原油储量超过沙特。委内瑞拉目前是西半球原油储量排名第一和天然气储量排名第二的国家。两年前,欧佩克的报告显示,该组织成员国石油储量占全球已知石油储量的81.33%,其中委内瑞拉占24.8%,沙特阿拉伯占22.2%。尽管美国是委内瑞拉的主要石油出口国,但委内瑞拉正在逐渐调整其石油出口目的地国。2012年,委内瑞拉对中国的石油出口总量增长了60%,可以想象未来中国很快将成为委内瑞拉的重要贸易伙伴。

除了委内瑞拉,巴西与我国国家开发银行之间也在2009年签署了为期10年、金额高达100亿美元的双边贷款协议。本次贷款的主要用处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投资计划,中方就协议中的有关规定,将会增加对巴西的原油进口量。在合约中双方还签署了包括启动一份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石化全资子公司联合石化亚洲公司共同合作的长期出口协议。协议规定2009年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向中国每天出口15万桶原油,从2010起至2019年每天向中国出口20万桶原油,相当于每年1000万吨原油。

1.3 中国面对中东石油进口现状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石油供给,但是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需要依赖进口,且进口主要国家为中东。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大,且未来仍然为石油增产中心。因此,除俄罗斯和拉丁美洲以外,中东将会成为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地区。根据海关数据显示,如今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中约有50%来自中东地区。分析人士说,从中期看,这一比例不太可能大幅下降。中国的石油进口很大一部分将继续来自沙特阿拉伯等传统石油供应国以及伊拉克等新兴石油出产国。2011年,中国每天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101万桶,这使得它成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中石油从2010年开始大举开发中东石油,目标直指伊拉克和伊朗,例如,在伊朗方面,着眼于伊朗Ahdab、Rumaila、Halfaya油田,以及伊

朗的北Azadegan和Masjed-i-Suleiman油田,并参与建设7座新炼油厂。中石化则与科威特签署油气开发合同,预计2015年科威特出口中国的原油将达到50万桶/天。科威特出口中国的原油将达到50万桶/天。除上述主要中东地区石油进口以外,中石油在叙利亚的克拜巴油田的石油日产量也开始稳步提高,而且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增产目标。

1.4 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建设现状

2009年6月,中石油与缅甸正式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谅解备忘录。该原油管道项目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在以往,我国原油进口主要依赖于马六甲海峡上的运输通道,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实施,将会为我国油气进口在西南方向开辟一条新路,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性。而且,中缅原油管道是由中石油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原油管道项目,管道设计能力是2200万吨/年。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落实,我国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初步成型。

2 中国石油依赖进口的主要原因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依赖石油进口。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2.1 国内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储量增长难度大

据统计,我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而且,可采资源约有3/5有待探明。据推测,其中分布在中、新生界的白垩系和第三系的资源占总资源量的70%,粘度大的重油和低渗透石油资源占总资源量的43.6%,这些资源埋藏较深,工艺技术要求高,勘探技术难度很大。从近几年储量增长的构成看,约65%的增量来自于已开发油田的老区,增长潜力有限,储量接替难度较大。

2.2 石油供需缺口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石油供需缺口不断拉大,从2006年的166.4百万吨增加至2012年276.2百万吨。2013年1-10月,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40321.78万吨,同比增长 2.3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 1.69个百分点。在整体消费呈现上,其一,汽车生产和消费继续快速增长导致石油需求加大。近年来,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汽车用油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汽车消费汽柴油已占汽柴油总消费量的大部分。2013年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继续快速增长。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近两成。预计2014年汽车生产和消费仍会较快增长;其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会增加石油需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的石油能源需求增加,购买力增强;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如旅游出行增多等带动了石油需求;其三,一些新建的原油、成品油管道、油库等设施需要补充库存。近年来原油、成品油管道、油库等设施建设火热,不断有新的类似设施建成投产,这些新设施需要补充库存。此外,一些偶然因素也可能会使

石油需求走高,如严冬、酷暑,其他能源因某种原因供应受到影响等。相比于需求数据来看,2013年1-10月,我国累计生产原油17302.78万吨,同比增长1.67%。2013年1-10月,我国石油供需缺口为23019万吨,同比增长3.8%。我国石油供需缺口不断拉大,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攀升至57.8%。

2.3 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来自社会各界的担忧有增无减。一是出于石油进口来源方面的安全考虑。近年来,美国在东亚沿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精心构筑“太平洋锁链”,拟形成对中国的东向包围;在新加坡设立军用港口,拟控制马六甲海峡;印度全面推行所谓的“有效控制”,试图将南中国海纳入控制范围。此外,马六甲海峡经常遭到组织严密的海盗袭击。所有这些,直接地威胁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安全。二是出于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考虑。虽然我国目前已确定分期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库,但离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尚为时过早。这样,在资源供应地,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政治风波、军事冲突等,导致国际油价上涨或出现供应中断时,我国便丧失了储存进口石油、平抑国内石油市场动荡的手段和能力。三是出于油价大幅上扬的考虑。目前我国尚未大规模参与世界石油衍生品交易,没有市场保护屏障,不能对进口石油进行套期保值。无论油价涨幅多大,都只能被动接受。尽管我国在国外已开发了一些油田,但大多位于敏感地区,易受各种因素干扰,从油价上涨中获得利益的机会不大。

3 未来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石油发展的战略定位来看,我国将会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要在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和增加国内石油产量的同时,大踏步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全球油气供应体系,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具体来说,未来我国石油进口将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3.1 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性合作与交流

世界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政府、国际能源组织和跨国石油公司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和利益纽带,鼓励石油企业"走出去"。目前,世界石油资源和生产仍处在上升阶段,供大于求,且供应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周边国家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北有俄罗斯,西有中亚和中东,南有东南亚和澳洲,东有南美。利用周边地缘政治,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海外石油业务。

我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的目标是:逐步建立长期稳定、多元化的全球油气生产与供应基地,力争使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在油气进口量中的比例达到1/3~1/2.一是积极开展国外石油直接投资。采用购并、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外石油勘探开发,重点放在北非-西非、中东、南美、中亚-俄罗斯、亚太等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海外石油生产、供应基地。

3.2 进口稳步增速,且来源多样化显现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发布《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 4.98亿吨和4.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增速较2012年下降2.8和1.7个百分点。预计,随着2014年国际油价小幅回落,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小幅回升,石油需求增速将在4%左右,达到 5.18亿吨。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较2013年增长5.3%和

7.1%。据了解,2013年位居前10的中国原油进口国依次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阿曼、俄罗斯、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根据以往石油进口部署线路来看,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这样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抵御可能危及供应稳定的政治风险。而且,为了降低我国石油安全风险,我国在中俄、中哈、中缅等油气管道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

3.3 加快收购海外石油资源及石油开发步伐

随着我国国内石油供需缺口和石油进口依存度逐步加大,我国石油三大巨头将会进一步加快收购海外石油资产及石油开发的步伐,积极实施“走出去”海外战略,进行海外收购与合作,项目数量众多。但中国石油企业频繁的海外并购行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之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使资源国的危机感大大增强,也使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能源并购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在海外石油资产扩张过程中,势必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和困难,需要相关石油企业予以重视和预防。

3.4 原油进口权将大规模向民资开放

据第七届中国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参会人透漏,“2014年度的原油进口配额方案很快会出台,规模将有所提升,对各类民企开放程度会更大。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获得准入,门槛还是有的。进口权更大规模向民资开放,也是能源领域推进改革的举措之一。”由此可见,我国开始放宽了原油进口权准入门槛。事实上,这一方案出台并非偶然,从上述现状分析以及进口原因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国内原油需求缺口过大,导致了原油进口将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发展趋势。但是民企想要获取原油进口配额,仅仅是有钱还不行,在环保等技术门槛方面要求依然会比较高。自2013年中化集团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后,东明石化、中化弘润、海化集团、广汇能源等企业跻身该行列呼声很高。对此,笔者认为,未来这些发展形势较好的民企将会逐步提高其在国内石油领域的市场份额,且基于国内经济对石油的需求量,这些民企将会逐步走入世界舞台,并加入到石油进口企业行列。

总结

纵观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为了稳定石油安全,势必会实行石油进口多元化,积极参与到国际石油贸易当中。对此,我国石油进口过程中也要注意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并积极备战。

第一我国石油进口会进一步多元化,这就要求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石油民企也可能参与到石油进口权的竞争中来。但是,从事原油、成品油贸易的企业受体制与人才的制约,目前还只能以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为其主要使命,以国内石油开采为主要阵地,全球石油贸易业务还不足以成为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也无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展开全面竞争。因此,需要从石油进口战略以及人才储备战略两个角度出发,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石油国家化竞争问题。

第二,石油进口只能被动接受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导的石油供需形成的价格,国际价格形成过程中没有客观、合理地反映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虽然我国石油贸易量增长迅速并逐渐成为国际石油贸易中的重要部分,但这一因素在基准原油价格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中国需求因素常常被错误的预期所夸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际石油价格,而我国却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价格。这样会使得我国石油进口的困难程度进一步加大,而且所需付出的成本也会更加艰巨。对此,需要相关石油企业积极备战国外石油市场直接投资,并积极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

第三,适应多元化贸易方式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我国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远远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石油交易机制。首先,在目前形势下对企业从事国际石油交易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只能对企业参与国际石油衍生品交易实施限制;其次,参与石油贸易活动的石油公司灵活运用衍生产品进行交易的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风险而无法主动、有效管理风险;在此,前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和研究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石油市场的能源金融复合型人才严重不

足。硬基础设施不足以保障国家应对突发事件而导致供应中断所面临的风险,也不能满足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需要。因此,我国在进行石油进口贸易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并与国际石油交易制度接轨,确保获取石油能源的情况下,能够获取石油贸易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徐彦明. 中石油国际化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2.

[2]张祺. 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李春华. 中国石油进口风险评价及防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4]童晓光,赵林,汪如朗. 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问题的思考[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60-65.

[5]吴宪荣. 世界石油通道与中国石油安全[D].山西师范大学,2012.

[6]郝赢赢,贾建华. 谈中国石油进口定价权缺失及对策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152-155.

[7]郑颖. 中国石油进口风险及其多元化战略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

[8]罗超华,张彤,张文琴,徐念,刘瑞霞. 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和来源风险的相关关系[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11.

[9]何昭. 中国的石油进口及其运输[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1):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