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专题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

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

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

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8.191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21岁到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

A.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B.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

C.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D.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

9.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 )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

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 )

A.美洲B.欧洲C.德国D.英国

1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 )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

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一战’后,在整个欧洲大陆,旧秩序正受到怀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美国成为了经济大国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③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15分,15题17分,共52分)

13.观察下面两幅地图:

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请回答:

(1)图一中欧洲政治格局呈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5分)

(2)比较图一、二,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据图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6分)

(4)从图中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何影响?(5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

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5分)

(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7年12月7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镇贝托拉,9岁时因家贫前往法国谋生,曾在巴黎扫过烟囱,当过报童。后来蓬蒂塞利隐瞒年龄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蓬蒂塞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1939年,蓬蒂塞利加入法国国籍,并在巴黎郊区定居下来。

材料二2008年3月12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在巴黎郊区家中去世,享年110岁。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说:“今天,我代表这个国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材料三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言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3月17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请回答:

(1)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认为这是他的光荣还是他的悲哀?为什么?(4分)

(2)蓬蒂塞利说他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除了这个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

原因促使他参加了“一战”。(2分)

(3)有人认为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一战”而能保住一条命,而且能活到110岁,实在是够幸运的。你

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5分)

(4)关于应不应该给蓬蒂塞利举行国葬,也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一种认为不应该。

你的观点如何?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

1.A 2.C 3.B 4.C 5.B 6.C 7.C 8.A 9.D 10.B 11.A 12.B

13.(1)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2)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根本利益为转移。

(3)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战争同时在陆上、海

上进行;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

(4)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

14.(1)特点: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

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2)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德奥分崩离析,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的国家;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打击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3)战争的灾难让人们懂得和平的珍贵。(言之成理即可)

15.(1)悲哀。当时的法国政府驱使千千万万的蓬蒂塞利们为所谓的民族利益而战,而蓬蒂塞利们不清楚战争的非正义性,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一场掠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误以为是拯救民族或保卫祖国的战争。

(2)盲目的爱国热情,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

(3)同意。理由:共有33个国家的15亿人口卷入了“一战”,各国参战的士兵达到7 350万,战争

造成约1 000万人阵亡,约2 000万人伤残,蓬蒂塞利能全身而退,安享晚年,幸运之至。

(4)应该。理由:蓬蒂塞利参加了“一战”,保卫了祖国,是法国的英雄,举行国葬理所应当。不应

该。理由:蓬蒂塞利当时参加的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保卫祖国不过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用来欺骗蛊惑民众的说辞而已;蓬蒂塞利充其量就是资产阶级政府的炮灰,根本不能算是英雄,所以不应该举行国葬。

专题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 ( ) 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2.一战后,善良的人们期盼巴黎和会能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但有些国家却未能参加,被排斥在会场外。它们是( )

①英②法③德④奥⑤苏俄⑥中国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⑤⑥

3.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 )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4.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性质的有 (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④

德国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主要是( ) A.日本建立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B.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

C.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

D.日本通过此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益

6.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7.下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巴黎和会会场

A.大国的衰落B.邪恶的终结

C.分赃的场所D.战场的积怨

8.英美两国是道友,有着特殊关系:共享基本价值观,几乎同文同宗。但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地方是 ( )

A.国际联盟领导权问题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问题

C.限制德国海军军备问题D.德国赔款问题

9.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 ( )

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

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10.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有 ( )

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②战胜国制裁战败国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④暂时协调列强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不符合《非战公约》签订前国际形势特点的是( ) A.《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下降了

B.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不能对法国形成有力的安全支持

C.法国希望得到美国提供的某种安全保证

D.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美国决定缔结一项多边的《非战公约》

12.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22分,15题20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劳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4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联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殖民地或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西方一个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

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威尔逊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旅行,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在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以上材料均据《国际关系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主要目的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的有关规定对哪些国家比较有利?说明其原因和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列强围绕国联问题进行斗争的实质。(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数额。1920年7月,赔款委员会规定了各战胜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法国为52%,英国为22%,意大利为10%,比利时为8%,其余归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30年内偿清,每年付20亿金马克和出口商品价值的26%。

材料二道威斯计划规定,该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国应支付10亿金马克赔款,以后逐年增加,从第五年度起每年支付25亿金马克;还规定向德国提供一笔8亿金马克的国际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和稳定货币,贷款大部分由美国提供。

材料三《洛迦诺公约》的内容之一是准许德国加入国联。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国联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同年12月,协约国决定取消对德国的军事管制。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请完成:

(1)材料一体现了协约国采取怎样的对德政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道威斯计划的特点,并说明它对法国的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凡尔赛体系、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之间的关系。(4分)

答案

1.A 2.B 3.C 4.D 5.B 6.B 7.D 8.A 9.D 10.C 11.D 12.B 13.(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

成空前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14.(1)利用德国牵制英国和法国;维护各国主权和世界和平;控制国联进而称霸世界。

(2)国家:英国和法国。原因:英、法两国是战胜国中的老牌殖民帝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或自治领。

影响:英国和法国操纵国联,成为它们维持霸权的工具。

(3)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纲领”中提出建立国联,以维护世界和平,得到欧洲绝大多数交战国的赞

同;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将成立国联列入会议议程,促使巴黎和会通过国联盟约,成为“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有达到,加之国内的孤立主义传统,致使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

(4)凭借自身的实力,争夺世界霸权。

15.(1)对德政策:利用赔款来削弱德国,对德国实行严厉的处罚。说明的问题: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掌握主导权。

(2)特点:复兴德国经济和取得德国赔款相结合;国际贷款和德国赔款相结合。影响:法国用赔款削

弱德国的政策受挫,丧失了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导权,开始与德国探索和解的道路。

(3)历史现象:德国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逐步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原因:道威斯计划使德国

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是一个平等国家。

(4)道威斯计划在经济上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

但在当时都没有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检测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右图中反映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相对过剩

B.绝对过剩

C.供销矛盾

D.供大于求

美国农场主销

毁剩余牛奶

2.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度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 A.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D.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4.“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日本天皇的这段话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中国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B.日本天皇预感到日本的失败

C.日本在重复拿破仑的道路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5.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 )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6.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刻尔克撤退)而赢的。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 (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

C.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

D.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

7.下列关于二战过程中欧亚各国抵抗和抗战斗争的正确表述是( )

①法国戴高乐将军在国外领导了“自由法国”运动②东欧各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解放全国③东亚

和东南亚人民坚决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④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向美军提供情报支持抗日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二战爆发前后,英国对德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是 ( ) A.英国对德宣战B.丘吉尔出任首相

C.敦刻尔克大撤退D.不列颠之战爆发

9.历史图片是记载历史的有效载体。从下图可获得什么信息 (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妇女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二战的性质

C.苏联人民为打败法西斯付出了沉重代价

D.苏德战场是抗德的主战场

10.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2010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包括

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举行仪式进行纪念。右图是俄罗斯

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国性阅兵活动。联合国大会6日也在

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特别会议,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

战事结束65周年。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

A.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B.将地点选择在莫斯科红场并非偶然

C.二战的胜利结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D.没有二战,就不会有联合国的出现

12.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一现象说明了( )

①现代化在全球发展的不平衡②人类的认识滞后于现代化的发展现状③斯大林模式的确立④

世界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13题16分,14题18分,15题1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一战后经过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难的深渊。

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

材料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并努力做了许多尝试。

这些反思和努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弥足珍贵。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二战之所以会爆发,完全是由材料一图中三个战争狂人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7分)

(2)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试分别举出一战后、二战

后国际社会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举措。(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因素有哪些?(5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道: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力和特权。

——《全球通史》材料二(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为了避免冒犯日本人,措辞很谨慎。它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

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全球通史》

材料三《开罗宣言》规定:“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田中认为必须“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力和特权”的理由是什么?其实质是什

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8分)

(3)概述材料三《开罗宣言》这一规定的意义。(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材料二1945年2月,美、英两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

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三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的认识。(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美、苏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7分)

答案

1.A 2.B 3.C 4.B 5.A 6.C 7.A 8.B 9.C 10.B 11.D 12.A 13.(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二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背景: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隐含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新的矛盾,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的内部矛盾,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疯狂地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弱小国家无力阻止,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最终促成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只是其本国法西斯势力的主要代表,他们只是起了加速二战爆发的作用。

(2)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

与安全;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推动非殖民化;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各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等。

(3)因素:联合国在维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高涨;美苏在“冷

战”和争霸中相互牵制;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遏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14.(1)理由: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实质: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原因:把满洲变成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满洲主权仍属于中国,与日本把

满洲变成其殖民地的愿望相违背,损害了日本在满洲的既得利益。

(3)意义:《开罗宣言》成为中国收回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国际法依据。

15.(1)减少美国的军事损失;利用日本削弱苏联实力;限制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2)美、英两国牺牲中国权益,换取苏联对日作战;苏联对日作战,有利于加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进程。

(3)有利于协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活动,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进程;但是,美、苏等国借机推行大国强权政治,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历史现象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的是 ( ) A.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B.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实行托管

C.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D.建立联合国,以协调国际争端

2.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这说明

( )

①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昭然若揭②美国要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③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④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雅尔塔体制。这两者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

A.大国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B.宗旨是维护和平与安全

C.都是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体系

D.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4.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 (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5.下列事件“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的是 ( ) A.实施马歇尔计划B.发动朝鲜战争

C.单独占领日本D.推行“冷战”政策

6. 右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

示了 ( )

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

B.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源

C.美苏间军备竞赛的本质

D.苏联霸权主义野心

7.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

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

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

8.联合国成立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控制和操纵联合国。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把它作为其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

B.限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C.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

D.控制广大的亚、非、拉美国家

9.三次和平运动高潮的诱因搭配正确的是 ( ) A.二战后的第一个高潮——北约针对苏联决定在西欧布置美国中程导弹

B.60、70年代形成的第二个高潮——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

C.80年代的第三个高潮——巴勒斯坦和印度进行的核实验

D.80年代的第三个高潮——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对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作用

B.推动了裁军进程

C.影响各国政府及政党政策的制定

D.制止了军备竞赛

11. 右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 )

A.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

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2飞机

D.古巴导弹危机

12.下列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二、非选择题(13题22分,14题16分,15题14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总统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材料三还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经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总统特使说:“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

材料四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中从没有法国临时政府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 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材料五美国承认并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英国则竭力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苏联当然不愿意看到蒋介石政府强大,但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也不抱信心。

——以上均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

(1)二战后美苏英法对外政策的基点各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12分)

(2)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是什么?(4分)

(3)美英对待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苏联的对华政策有何特点?(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法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

年对外政策报告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杜鲁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

么?(10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6分)

15.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和平鸽图二

请回答:

(1)毕加索的名画《和平鸽》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这说明了

什么?此前世界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战和平运动?(6分)

(2)中国为什么要发行图中的邮票?(4分)

(3)两图有何联系?这种联系又说明了什么?(4分)

答案

1.C 2.A 3.C 4.A 5.A 6.A 7.B 8.A 9.B 10.D 11.D 12.B

13.(1)美国:称霸世界;苏联:保持国际和平,巩固大国地位;英国:依附美国;法国:重返大国地位。原因:美国经济、政治力量大增;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强大;英国力量衰弱,企图依附美国以保持欧洲大国地位;法国受其传统政策的影响。

(2)美苏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西欧被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3)美国:为抗衡苏联;英国:害怕中国的强大会鼓舞英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苏联:摇摆不定。14.(1)杜鲁门要求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全部责任,在全世界到处侵略扩张;而尼克松主张美国有重点地扩张势力。前者主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张,而后者主张转攻为守。原因:二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而尼克松当政时期,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2)杜鲁门政府主张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对抗苏联,尼克松政府则主张与苏联谈判,推行“缓和”政

策。

15.(1)说明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地区冲突以及核战争的毁灭性威胁后,遭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对维护世界和平、享受安居乐业的生活充满了渴望。运动:此前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了反战和平运动原则。

(2)《国际和平年宣言》“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这

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3)都以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这说明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题参考答 案 1. 政治课教学中,绝不应以填鸭式灌输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 历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对于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4. 列强入侵亚洲国家,造成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5. 数十年的殖民统治使亚洲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因此也催生了抗殖斗争,强化了民族意识,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全球的格局,也对亚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7. 在二战后的和平时期,亚洲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自身利益,推动了亚洲的发展和亚洲合作的进程。 8. 中国自建国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9.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崛起最快的国家之一。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其拥有文化自信。 11.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保护好这些文化古迹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2. 历史教育与校外文化资源的结合,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和历史维度。 13. 历史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历史眼光的公民。 14. 历史教育不应只关注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人物,还应关注历史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 15. 历史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也要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6. 制定相关的历史教育法规和政策,为历史教育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保证历史教育的质量和公正性。 17. 历史学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优质的历史教育。 18. 学校要加强对历史教育的组织领导和教学管理,为历史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19. 学生及家长要积极支持历史教育,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从中获取启迪和智慧,发展自己的历史意识。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专题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 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三 阶段质量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 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军部控制内阁大权是日本一个国家的特点,德国并不具备这一特点。 答案:B 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危机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②纳粹党的宣传骗取了相对广泛的支持③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④纳粹党在1932年的国会大选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条件,注意从历史根源和具体背景两个角度把握。本题考查具体历史背景,要结合史实逐一分析各选项。 答案:D 3.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记忆能力。此时,意大利、德国的法西斯专政已经建立,战争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同时,日本也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战争的亚洲策源地形成;这些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很大威胁,所以答案是D项。 答案:D 4.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B.抵抗政策 C.中立政策D.结盟政策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材料的时间限定是1940年5月;二是材料的内容;三是教材中的1940年的史实。结合这三者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答案:B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3个单元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共3个单元附答案) 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6·赣州高二检测)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可知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突出。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答案C 解析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3.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答案A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4.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答案C 解析根据“霰弹片和毒气”来判断,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的应当是凡尔登战役。 5.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人类社会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A.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的结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开始,不涉及①④的内容。 6.一位史学家在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时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情况,由于大批男子被送往前线,客观上提供给妇女更多的就业机会,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7、8题各20分,第9、10题各18分,共76分) 7.(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曾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世界和平的基本方针。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却嘲弄说:“上帝也只提出十诫,威尔逊却要十四点。”这种说法反映出当时的和会( ) A.“十四点原则”在巴黎和会上全部实现 B.主控和会的战胜国领袖意见各异 C.法国和美国的立场完全一致 D.法国之所以接受“十四点原则”是出于英美联手强迫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并没有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实现,排除A;巴黎和会上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故C项错误;英美只是在处理德国问题上联手反对法国,故D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间意见大不相同,故选B。 2.一战前、一战期间、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态势大致是( ) A.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美日争夺 B.英美争夺——美日争夺——日本独霸 C.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帝国主义共同支配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美日共同侵略——美国独霸 答案C 解析一战前,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再次重申“门户开放”政策,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国联盟约》规定:“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足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 ) A.民族自决B.集体安全 C.维护和平D.“委任统治”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 C.欧洲开始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世纪晚期,A、B、C三项均属于这个时间段,而D项中“正式结成三国协约”是在20世纪初的1907年,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 2.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材料中德国皇帝的意思是德国的海军力量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德国的海外贸易和争霸世界,D项的意思正好与此相反。 3.一战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英德矛盾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瓜分完毕 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解析:选D。注意审题,题干中强调的是“重新瓜分世界”,这里面隐含着国家实力的变化。 B、C两项体现不出这种变化,而A项是新“局势”的具体表现。只有D项是决定性因素。4. A. 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四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殖民地的数量已经不相称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规律。故实质问题应是D项。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五专题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图为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是在() A.1951年7月B.1952年7月 C.1953年3月D.1953年7月 解析:选D。协定是在1953年7月签订,故此D项符合题意。 2.朝鲜在历史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二战后南北分裂,是因为() A.日本对其实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 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C.朝鲜人民不愿和平共处 D.美苏军队的分区占领 解析:选D。二战后,由于美苏对朝鲜的分区占领和冷战,导致南北分裂。 3. A.进攻朝鲜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意志 B.南朝鲜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 解析:选A。从各兵种构成来看,美国占有绝大部分,保证美国对部队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以满足其侵略要求。 4.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 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D.海湾战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冷战中的“热战”,关键词“联合国军”,二战初期以美国主导的联合国介入了朝鲜战争。 5.下列哪些是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①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印度内部长期以来存在隔阂和敌视 ②边界和领土的归属长期不确定 ③冷战格局下,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

④宗教问题、宗教矛盾对立冲突严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②④教材中均有明确表述,③可以通过英、美、苏三国对这一地区的干涉这一史实来判断,故选A。 6.下列关于印巴冲突和两伊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因边界领土纷争而起 ②两次战争中美苏都曾直接出兵 ③两次战争都体现了美苏对地区事务的插手与争夺 ④与宗教问题毫不相关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印巴冲突和两伊战争与宗教问题、领土纠纷及美苏的争夺有关,美苏未直接出兵。 7.以色列建国后,第一次中东战争发生,也就是巴勒斯坦战争。在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占据优势,但停火后,以色列却控制了战争主动权,其原因是() A.阿拉伯国家无心战争 B.西方大国的直接参战 C.以色列总体实力强大 D.阿拉伯国家分歧过大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巴勒斯坦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过程,初期以色列处于劣势,但后来却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其原因就是以色列抓住停火机会迅速武装自己,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阿拉伯国家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最后败下阵来。 8.右图为海湾战争前美国在中东地区集结部队。海湾战争中美国积极参战的根本原因是() A.伊拉克的侵略行动威胁到了世界和平 B.科威特的积极要求 C.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受到侵犯 D.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根本原因,A、B、C三项虽然本身表述正确,但不是美国积极参战的根本原因,只有C项涉及到了美国参战的本质原因。 9.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世界将走向战争,永不停止 B.局部战争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C.说明“冷战”的结束 D.说明世界两极体制正在走向崩溃,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建立,国际格局的失衡将引发新的冲突和动荡

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 练习):_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出现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加剧了,所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过时”了,故C项符合题意。 2欧洲某国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近“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只能靠从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来建立和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这个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英、法、俄与德、意、奥拥有不同的利益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 ,帝国主义结盟的目的就在于瓜分世界。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形势日趋紧张。

4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图)。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 ) 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它不可能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愤怒。③的叙述不正确。 5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项。 6马恩河战役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认为德国“已输掉了战争”,主要是因为( ) A.德军主力遭受重创 B.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 C.德军的防线被突破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一

) 分60共,分2每小题,小题(30单项选择题.一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 题及答案 19、1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90—60世纪 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A. ”此话表明英国“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 孤立。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B. 势力平衡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C. 势力开始衰落, 无力插手欧洲事务D.①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 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2 ③索②凡尔登战役①②A. 姆河 战役④色当战役D. ③④C. ①②③B. ②③④潜 艇A. 、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 器中不包括3 坦克C. 飞机B. 原子弹D.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4 B. 面协约国D. 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C. 美国参战增 强了协约国的实力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 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1919根据自身实力提 出利益要求B.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A.分得了战C. D. 败国的殖民地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②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 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6

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年15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③④C. ②③B. ①②A. ①④D. 。此话的含义是指年休战”20“这不是和平,这是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7.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A 巴黎和会上战胜国.B.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D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 之间矛盾尖锐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A.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8. 利本日.B 烈激主霸界世为成国英替代国美.C 国中霸独机时争战用 .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9 .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D .五国海军条约B 四国条约A. )利的是(凡尔D. 九国条约C. 赛和约 用和B. 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A. 的主要内容不包括《非战公约》、10 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C. 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和D.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A )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30关于11.到挑战,逐步崩溃.全世界面临着法C .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B .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D 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2.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一战中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是 A. 俄国 B. 奥匈帝国 C. 意大利 D. 保加利亚 3.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 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5.“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A. 德国法国 B. 奥匈帝国俄国 C. 意大利英国 D. 德国英国 6.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B. 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C. 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D. 欧洲开始衰落 7.一战中提出“施里芬计划”的国家是() A. 俄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8.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主要矛盾 B. 俄奥矛盾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 C. 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矛盾 D. 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1917年底,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在视察完前线后给列宁的报告中写道:“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这表明当时() A.苏俄社会大众普遍的厌战情绪

高中历史选修3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 .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 , 每小题 2分 , 共 60分 1、 19世纪 60— 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 力图 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 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 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 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 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 潜艇 B. 飞机 C. 坦克 D. 原子弹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 战的不利局面 B. 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 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 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 分得了战败 国的殖民地 D. 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6、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 A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B . 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D .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8.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B . 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C . 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 .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杭州高二检测)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答案】 A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2015·温州高二检测)……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D.“施里芬计划”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可以判断,此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A 4.(2015·杭州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 【答案】 C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曾发生过一次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的海战,那就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要求选择的是“海战”,而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都是陆战,只有“日德兰海战”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单元检测: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附答案)含解析

历史人民选修3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是复仇。”他的“仇恨”起源于(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B.普鲁士破坏法国革命 C.德奥同盟针对法国 D.德国挑战法国的霸主地位 2.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 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1903年,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主动修复同法国的关系,其原因不包括() A.英德矛盾的日趋激化 B.英国实力的相对下降 C.确保欧洲大陆的均势 D.联合法国以对抗德国 4.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 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

5.1914年8月,德国皇帝向军队夸下海口:“你们将会在树叶落下之前返回家中。”他的这一许诺宣告破产是在() A.马恩河战役后B.索姆河战役后 C.凡尔登战役后D.日德兰海战后 6.1916年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调集重兵于西线的主要意图是() A.打破僵局,进行决战 B.摆脱两线作战的局面 C.迅速地结束战争 D.争取中立国的支持 7.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8.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记载:“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在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9.191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21岁到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B.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 C.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D.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测评(三) (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失败,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国家未被占领,社会结构未被破坏,军队也是完整地从他国撤回的),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当时,英国X伯伦政府考虑让东欧满足德国的部分领土要求,划东欧为德国势力X围,鼓励德国东进。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议》,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汤重南《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原因。(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当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等,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鼓励德国东进”“当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结合二战前夕英国的绥靖政策等知识,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原因。 [答案] (1)德国与英法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2)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德国严重的复仇心理;未能清除德国军国主义势力及其产生的土壤;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1.“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此话反映了中国士大夫 A.注重经典考证B.推崇理学独尊C.以自我为中心D.重视国家主权2.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社会习俗的历史”。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用不同的史观来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下列结论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B.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C.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人类文明的连接 3.古罗马有一位裁判官的告示称,“如果有人提出诈骗的指控,并且不提出其他诉讼;如果所指控诈骗发生时间不超过一年,我将允许提起诉讼”。这体现了古代罗马 A.裁判官可随意解释法律B.法律注重调整公民之间关系 C.司法实践注重诉讼形式D.法律注重维护个人私有财产 4.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说明 ①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非正义性②欧洲封建势力强于资本主义力量 ③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完全丧失④拿破仑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方向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为迎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下列图片中器物最早出现的是

A.B.C.D. 6.下列人物中,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的是( ) A.B.C.D. 7.下图是1981年古巴为纪念某一国际组织发行的邮票,该组织 A.反映多极化趋势出现B.成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典型代表 C.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D.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 8.与分散孤立的各国经济联系相比,组成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不仅在实际上已在全球经济的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上实现了经济集团化,而且也更有可能和更容易通过联合或合并的方式向全球经济集团化过渡。这说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违背世界大势B.欧洲联合有利于经济获得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特点逐渐消失D.区域集团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9.故宫的建筑形制严格按照礼仪等级来设计建造,如宫殿顶盖的形制(最尊贵的是重檐庑殿顶,其次为重檐歇山顶)台基的层次、御路石的铺设等等无不如此。如图所示为故宫某处建筑群,其中解说有误的是

2022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达标检测2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2022120916

专题达标检测〔二〕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你认为“割牛头〞和“挤牛奶〞的分别是( ) A.美国和英法B.法国和美英 C.苏联和英美D.英国和美法 解析: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甚至要肢解德国;英国那么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但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美国不愿意失去德国这个在欧洲的投资场所。 答案:B 2.巴黎和会的美国记者贝克尔曾说:“俄国问题对巴黎会议的影响是深刻的,没有莫斯科就不能理解巴黎。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以获得欧洲大陆霸权 B.英国为稳固世界霸权地位与美国矛盾锋利 C.英、美联合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 D.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海外的殖民地 解析:材料表达了英、美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俄国问题,据材料“与英国稳固世界霸权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俄国问题对巴黎会议的影响是深刻的,没有莫斯科就不能理解巴黎〞和“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可知英、美联合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故C 项正确;材料无法表达美、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海外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 答案:C 3.巴黎和会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的和平会议。在这次和会上缔结?凡尔赛和约?以后,法国人说,这项条约“说它苛刻么,那太温厚了;说它温厚么,又太苛刻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是( ) A.它反映了法国人对和会没有满足法国全面摧毁德国的要求的不满 B.它反映了法国人对和会满足了英国摧毁德国舰队的要求的不满 C.它反映了法国人对德国重整旗鼓的担忧和对法国平安的忧虑 D.它反映了法国人对和约可能导致以后国际形势恶化的忧虑 解析: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力图摧毁德国,但巴黎和会没有满足其要求,因此法国人说和约“太温厚了〞;法国抱怨和约“太苛刻了〞的原因是德国舰队的消灭使英国完全解除了对德国袭击的恐惧,而美国远隔重洋平安更属无虞,唯独法国半个世纪内已两次受德国侵犯,

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 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要以抗衡它。”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战略”是指() A.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 B. 所有受轴懔侵略的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C•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D.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2、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一一尤其重庆 市民一一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 .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3、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oo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 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证明了罗斯福这一论断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C 、波兰D、苏联 4、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A、 都属于“冷战”政策的内容B 、都以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 C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 .③②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6、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 .以土地换和平 B .按宗教地区分治 C .大国协助解决 D .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7、(2009浙江文综卷,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 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2022_2022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达标检测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22121126

单元达标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以下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冯太皇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解析: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是孝文帝改革所具备的主观条件而不是客观背景。 答案:D 2.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冯太后聪颖惠达 B.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概 C.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D.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 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冯太后聪明、多智略,做事果断,由此引起“震动内外〞的效果,从而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根底,但是无法看出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 答案:D 3.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这说明孝文帝( ) 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 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 C.改革了本族传统教育方式 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 解析:题干信息只说明孝文帝酷爱汉族文化,但无法得出“摒弃鲜卑习俗〞“改革教育方式〞“推广先进文化〞等信息,因此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B项正确。 答案:B 4.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一改革顺应了以下哪一趋势( ) A.民族的融合B.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由材料中“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一信息即可判断答案为A;其他选项与材料不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一(专题综合测评 ) 分90分值:分钟60时间:( .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1890 材料二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请回答:) 分(5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 ) 分(5根据

材料二、三,指出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2)(3)) 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1)第【解析】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二中‚凡(2)第第二小问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明;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联系德国经济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3)第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1) 【答案】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1882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79对德国。措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变化:由称霸欧洲大陆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2)原因: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三国同盟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3) 和三国协约的相互对峙和扩军备战;国际危机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一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